梦溪笔谈(初中文言文阅读)
沈括《梦溪笔谈—神奇》“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神奇》“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人有得雷斧、雷楔者,云:“雷神所坠,多于震雷之下得之。
”而未尝亲见。
元丰中,予居随州,夏月大雷震一木折,其下乃得一楔,信如所传。
凡雷斧多以铜铁为之;楔乃.石耳,似斧而.无孔。
世传雷州多雷,有雷祠在焉,其间多雷斧、雷楔。
按《图经》,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城下,遂以名州。
如此,则“雷”自是水名,言“多雷”乃妄也。
然高州有电白县,乃是邻境,又何谓也?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
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
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
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
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
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
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镕为汁,而室亦俨然..。
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
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灾”,此理信然。
人怛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人有前知者数千百年事皆能言之梦寐亦或有之以此知万事无不前定余以为不然事非前定。
方其知时,即是今日,中间年岁,亦与此同时,元非先后。
此理宛然,熟观之可谕。
或曰:“苟能前知,事有不利者,可迁避之。
”亦不然也。
苟可迁避,则前知之时,已见所避之事;若不见所避之事,即非前知。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神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多雷”乃妄.也妄:虚妄的说法。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 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卷一 故事一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初中文言文《梦溪笔谈》和《狼》
环节二: 环节二:检查复习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 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 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盖钉板上下弥束
“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 密使其妻” 写出了匠师的难堪 密使其妻 用心良苦。 和用心良苦。 喻皓的“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 匠师无能的嘲笑 匠师无能的嘲笑(以及匠师 询问时不能光 明正大; 明正大;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 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 举重若轻。 胸有成竹, 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内容理解 《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 以虫治虫》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 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 文章介绍了虫害发生的年代、 文章介绍了虫害发生的年代、 年代 季节、发生的范围 解决虫害的经 范围、 季节、发生的范围、解决虫害的经 以及结果 结果。 过以及结果。
环节二:检查复习: 环节二:检查复习:解释下面红色的字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其中, 攻其后也。 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 已半入,止露尻尾。 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 亦毙之。 悟前狼假寐 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诱敌。 狼亦黠 顷刻两毙 两毙,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 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环节四: 环节四:文意理解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遇狼—惧狼 御狼—毙狼 议狼 遇狼 惧狼—御狼 毙狼—议狼 惧狼 御狼 毙狼
古诗梦溪笔谈石油翻译赏析
古诗梦溪笔谈石油翻译赏析文言文《梦溪笔谈石油》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①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
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②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③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
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翻译】鄜州、延州的区域内有石油。
过去说“高奴县出脂水”,就是说的这种东西。
石油产于水边,与沙石和泉水混杂在一起,缓缓地流出。
当地人用野鸡的尾毛做的刷子沾起它,把它收入瓦罐中。
石油的样子很像纯漆,燃烧起来如同麻杆一样,但是它的烟很浓,怅幕沾到它都变成黑色的。
我猜测它的烟可以利用,试着扫下它的尘,用来做成墨,又黑又亮如同黑漆似的,用松木烟灰的墨也比不上它。
于是就大量地制作,那标有“延川石液”的墨就是它。
这种东西以后必然会广为世人采用,从我这里就开始使用它了。
因为石油极多,无穷无尽地从地下冒出,不像松木用完的时候。
现在齐鲁间的松林已被伐尽了,渐渐蔓到太行、京西、江南一带,以前长满松树的山大半都已光秃秃的了。
用烟尘制墨的人大概还不知道石油的烟尘可以利用吧。
煤烟也很大,能染黑人的衣服。
我随意地作了一首《延州诗》说:“二郎山下大雪纷纷,迅速地搭起帐篷学塞人。
熏黑了白衣冬天还未尽,石油的烟啊多得像洛阳的灰尘。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文言文阅读《梦溪笔谈 曹玮》
于是
慢慢
所以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
为做贪利来以诱之等比到其复来几行百里矣,如若果乘锐便战,
犹还有胜负。远行之人,若稍小稍憩,则足麻痹木不能立, 人士气气亦阑。吾凭以借此取之。”
残尽
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 :“ 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 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 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 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 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④把握战机,大破敌军。
离开
听说
军队
立刻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更加 找到 以.....为利
返回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
派
很
想
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
怠疲怠,请休憩士马,一少会选儿决战。”虏方苦疲甚,皆
欣高然兴,的样严子军歇良久。玮又使人告谕知之:“歇定可相
驱马
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徒縻军( 只 ) (2)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以...)..为利 (3)遣还袭之(返回) (4)徐谓其下曰(慢慢) 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D )。(3分) A.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B.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C.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D.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 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 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 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 派人对敌军说:“ 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 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 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奔波,疲劳 极了,听了这话都很高兴,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 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 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 敌军打得大败。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列子汤问》《梦溪笔谈》(2018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卒.逢暴雨卒:________________(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舍:________________(3)皆宜.远观宜:________________(4)悉.是晚景悉: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分)(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2分)4. 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梦溪笔谈》二则知识点《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一部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见闻。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学习其中的二则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二则的知识点。
一、《以虫治虫》(一)原文及译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出现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二)重点字词1、方:正,正在。
2、为:成为。
3、之:的。
4、害:危害。
5、忽:忽然。
6、其:它的。
7、喙:嘴。
8、蔽:遮盖。
9、悉:全,都。
10、岁:年成。
11、穰:丰收。
(三)文章主旨这则短文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写作特色1、语言简洁,叙述生动。
作者仅用寥寥数语,就把“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白,如“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形象地写出了“傍不肯”的英勇和子方虫的狼狈。
2、以小见大。
通过一件小事——生物之间的相克现象,反映出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在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意义。
二、《梵天寺木塔》(一)原文及译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沈括《梦溪笔谈》“蒋空侍郎为准南转运使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蒋空侍郎为准南转运使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蒋空侍郎为准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
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狼,其令可知。
”蒋曰:“不然。
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
”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或云天章阁待制社杞也。
盛文肃①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
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些诗不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元未曾发封。
”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
”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
”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
”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
今封诗乃自称‘新辅田从事’。
得一暮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切记之,他日可验。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
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
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
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刑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次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益以‘霸’次‘王’也。
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
”上颔之。
异日复进谳,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对:“任满,已出外官。
《河中石兽》和《梦溪笔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河中石兽》和《梦溪笔谈》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乙】熙宁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①,汴水暴至,堤防颇坏陷将毁,人力不可制。
都水丞侯叔献②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陷。
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陷已完矣。
徐塞③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众皆伏其机敏,人颂其德。
(《梦溪笔谈》)[注释]①发汴堤淤田:开筑汴堤排水,让低洼地成为可开垦的田地。
①侯叔献:宋朝著名大臣、水利专家。
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中进士。
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
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
官至判都水监,卒于任。
①塞:堵住,堵塞。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①遂.反溯流逆上矣①古城中水盈.①徐.塞古城所决2.简要说说“老河兵”与侯叔献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
3.比较【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写作目的上的不同。
【答案】1.①经历(经过)①于是①充满(满)①慢慢2.“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侯叔献具有机敏和一心为民的品质。
3.【甲】文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阐释“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实践出真知”等道理;【乙】文则通过叙述侯叔献治水这件事来歌颂侯叔献的机敏和一心为民的品质。
沈括《梦溪笔谈 李士衡为馆职》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嫌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
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致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
疾可忧,药不足辞。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
”竟不受。
公面鬓黑,门人忧之,以问医。
医曰:“此垢污,非疾也。
”进澡豆令公颒①面。
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
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
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
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
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
”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
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
后契阔数年,廷式读书登科。
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
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阖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
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
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颒:洗脸。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B.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C.王荆公病/瑞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D.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1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分)( )①副使者以士衡所得嫌帛藉船底藉:垫②诸子安可与工徒齿齿:说到,提及③后契阔数年契阔:久别,离别④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疾:憎恨⑦虫翘然矜鸣矜:矜持A.①②⑥⑦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④⑤⑥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衡在出使高丽回国途中遭遇风暴,当船夫请求将船上的物品扔掉以避风险时,副使无奈只能将自己的部分东西扔到海中。
沈括《梦溪笔谈》“曹南院知镇戎军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曹南院知镇戎军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南院知镇戎军①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②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③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简注]①曹南院知镇戎军:曹指曹玮;南院,官名,是南院宣徽使的略称;知镇戎军,出任镇戎军的主管长官。
②蕃军:对外族军队的称呼,即文中的“虏兵”。
③少选:待一会儿。
1.解释:①徒①縻①候①谕①比①几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虏方苦疲甚B.颇失部伍C.耻学于师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3.翻译: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4.曹玮用什么计谋“一战大破虏师”?【答案】1.①白白地;①束缚,牵累;①侦察;①告诉;①等到;①差不多2.B3.得知曹玮贪牛羊之利而部队散乱4.引诱敌人劳师远袭,诱敌人“小憩”而使其“足痹”【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可从语法搭配、语境暗示、字形构成、词类活用等用法,句子结构对称,字音字形通假来推断词义,考生要综合运用各方法。
依据“牛羊无用”“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容易推出“徒縻军”的意思是说牛羊白白拖累军队,由此可以推出“徒”“縻”的意思;依据“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可知,“候”的对象是“虏兵”,且曹玮做好了应对虏兵袭击的准备,故“候”意为侦察敌情;依据“使人谓之曰”“良久,玮又使人谕之”可知,“谕”相当于“谓”的意思,即:告诉;依据“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初中语文:梦溪笔谈(文言文试题)
《梦溪笔谈》选文阅读题类别:文言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宝元①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陈②,遇寇多北。
狄青③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
虏望其旗,易④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
又青在泾原⑤,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
预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
令军中:闻钲⑥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
士卒皆如其教。
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
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
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选自《梦溪笔谈》,作者北宋沈括)【注释】①宝元:宋仁宗年号,公元1038—1040年。
②陈:通“阵”。
③狄青:字汉臣,北宋名将。
④易:掉以轻心。
⑤泾原:今甘肃平凉。
⑥钲(zhēng):古代行军时的铜制打击乐器,形状像钟而略狭长。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尝: _________(2)皆:_________(3)孰:_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2分)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
3.本文选自《梦溪笔谈》卷十三中的《权智》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狄青的权智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4. 《三十六计》一书中有以下两计。
请你任选一计,结合文章相关事件,进行说明。
(3分)(1)偷梁换柱(2)欲擒故纵【答案】1.(3分)(1)曾经(2)全都(3)谁2.(2分)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冀军/使之出战。
3.(2分)狄青的权智体现在以寡敌众、出奇制胜、欲擒故纵、计划周密。
4.(3分)(1)偷梁换柱:狄青把万胜军的战旗全部取来交给虎翼军,让虎翼军出战。
敌人望见是被自己多次打败过的万胜军战旗,就掉以轻心,结果被虎翼军击破,几乎全军覆没。
(2)欲擒故纵:狄青号令战士们,听到钲响一声,就停下来;再响就按严格的阵型而假装退败;钲声停止就大叫着全军突击。
沈括《梦溪笔谈—范仲淹传》“范仲淹,字希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范仲淹传》“范仲淹,字希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避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岁大螳旱,江、淮、京东滋甚。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
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侧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
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潮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抗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寺之粟,募民兴科,近岁遂著为令。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
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摘编自《宋史》—《梦溪笔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B.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C.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D.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正,是古代文臣渴望获得的谥号,范仲淹被赐以“文正”的谥号,说明他在慈惠爱民、内外宾服等方面获得了朝廷的认可。
《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①光逸,字孟祖,乐安人也。
初为博昌小吏,县令使逸送客,冒寒举体冻湿,还遇令不在,逸解衣炙之,入令被中卧。
令还,大怒,将加严罚。
逸曰: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
若不暂温,势必冻死,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君子仁爱,必不尔也,故寝而不疑。
令奇而释之。
后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
胡毋辅之与荀邃共诣令家,望见逸,谓邃曰:彼似奇才。
便呼上车,与谈良久,果俊器。
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后举孝廉,为州从事,弃官投辅之。
辅之时为太傅越从事中郎,荐逸于越,越以门寒而不召。
越后因闲宴,责辅之无所举荐。
辅之曰:前举光逸,公以非世家不召,非不举也。
越即辟焉。
书到郡县,皆以为误,审知是逸,乃备礼遣之。
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辅之。
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
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
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
时人谓之八达。
元帝以逸补军谘祭酒。
中兴建,为给事中,卒官。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冒寒举体冻湿举:全B、逸解衣炙之炙:烤C、若不暂温温:温暖D、逸将排户入排:推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便呼上车,与谈良久遂与饮,不舍昼夜B、逸解衣炙之令奇而释之C、荐逸于越逸便于户外脱衣D、奈何惜一被而杀一人乎令奇而释之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
B、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C、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D、令怪客不入吏白与光逸语令大怒除逸名斥遣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光逸为小吏时,一次替县令送客淋湿了全身,趁县令不在,解衣钻入县令被子里御寒,受到县令的严厉责罚。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
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下面是yjbys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梦溪笔谈三则及译文,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看看!李士衡不重财物【原文】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②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
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
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959—1032):字天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官至尚书左丞。
②币:丝织品礼物。
遗(wèi):赠送。
③藉:垫。
【译文】李士衡为馆职时,出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使。
高丽赠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其他物品,士衡都不在意,一切都让副使去管。
当时船底不严密,有些渗水,做副使的人就把高丽送给士衡的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礼品放在上面,以防备被渗水打湿。
到了海上,遇到大风,船将要倾覆。
驾船的人大为恐慌,请求把船上所载的物品全部弃掉,不然船太重,必难免沉船一死。
副使仓皇不知所措,即取船中的财物投进海里,也来不及挑选。
约投了一半,风停了,船又稳定下来。
随即点检所投,发现都是副使的物品,士衡所得礼物在船底,一无所失。
贡举人群见不成班【原文】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
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①,见之日先设禁围于著位②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
盖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③者。
有司患之,近岁遂止令解头④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
嘉祐中,予忝在解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唯从前一两行稍应拜起之节,自余亦终不成班缀而罢。
每为閤门⑤之累,常⑥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齐者唯有三色,谓举人、蕃人、骆驼。
《海市蜃楼》 沈括《梦溪笔谈》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 附答案
海市蜃楼沈括登州①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②、城堞、人物、车马、冠盖③,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或曰:“蛟蜃④之气所为。
”疑不然也。
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
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⑤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选自《梦溪笔谈﹒异事》)【注释】①登州:指现在山东蓬莱、栖霞以东一带。
②台观:古时宫殿前的高台,台上建楼观。
③冠盖:冠,帽子;盖,古代官员乘坐的车辆上张的伞。
④蛟蜃:古人传说中的海中蛟龙类动物,说它能发洪水,能吐气为楼台。
⑤土人:指当地的土著居民。
【阅读提示】沈括(1031---1095),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的《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技术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
【牛刀小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曰()(2)此不具纪()(3)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谓之海市②车马人畜之声③侧视之④辍耕之垄上A. ①与②B. ③与④C. ②与③D. ①与③3.你能简单地说说“海市蜃楼”的科学成因吗?4.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自然现象并分析它的成因?请试举一例。
【答案见下页】《海市蜃楼》参考答案:1.(1)有的人(2)详细,详尽(3)类似,相像2.D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境,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海市蜃楼》参考译文: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云雾空气像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楼屋顶盖,(都)清晰可见,把它(这种景象)叫作“海市”。
有人说:“(这是)蛟龙吐气而形成的。
”(我)怀疑不是这样的。
欧阳文忠曾经去出使河朔,路过高唐县,在驿馆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空而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音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说的非常详细,这里不详细摘录了。
梦溪笔谈初中文言文
梦溪笔谈初中文言文《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其中涉及文言文的内容较多,以下是一篇初中文言文的例子:《梦溪笔谈·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即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贴之。
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速讫。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之。
《梦溪笔谈·活板》译文如下: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使用。
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
他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
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数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沈括《梦溪笔谈—盛文肃察人》“盛文肃为尚书右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沈括《梦溪笔谈—盛文肃察人》“盛文肃为尚书右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文肃察人沈括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
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
明日置酒召之。
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
”不复得见。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
” 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
”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
”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
”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
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
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切记之,他日可验。
”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
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①。
明年除馆阁校勘。
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②,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
未几卒于京师。
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召试:应召赴考。
②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⑴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⑴公得诗不发.封⑴遂尔轻.脱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⑴文肃骤称其.才雅∕始见其.气韵清秀⑴今乃.不读其诗∕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A.⑴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⑴组中的两个“乃”字不同。
B.⑴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⑴组中的两个“乃”字也不同。
C.⑴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⑴组中的两个“乃”字相同。
D.⑴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⑴组中的两个“乃”字也相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⑴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4.“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
梦溪笔谈龙卷风文言文翻译
《梦溪笔谈》之龙卷风原文及翻译
熙宁九年,思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进,乃经县城,官舍民居略(几乎,差不多)尽。
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
县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翻译: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方向卷来,看上去好像一支插入天空的羊角,所到之处大树全都被连根拔起。
顷刻间,旋风卷入云霄,而后渐渐地接近地面。
经过县城,官家和百姓的房屋一扫而空,全都卷入云中。
县官的儿女和奴婢被风卷去又从空中摔下落地,死伤好多人。
民间死伤丢失的人不计其数。
县城完全变成一堆废墟,于是把县城移到现在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溪笔谈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
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
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⑤饭而已。
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
”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
”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④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
”公曰:“汝辈人料肉⑤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⑥。
”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
”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
”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⑦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
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
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
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
”公曰:“吾不省有汝。
”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
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王文正:王旦。
宋真宗时,曾任宰相。
②局量:器量、度量。
③啖:吃。
④饔(yōnɡ)人:厨人。
⑤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
⑥廋(sōu):隐藏。
⑦彻:通“撤”。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
(3分)
(1)但不食而已()(2)一日又墨其饭()(3)岁满辞公()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
3.下列语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少埃墨投羹中——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其子弟诉于公曰——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C.其半为饔人所廋——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D.主者彻屋新之——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2)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5.文中的王太尉具有的品性。
(1分)
【答案】
1.(3分)(1)吃(2)名词作动词,弄黑、弄脏(3)辞别、拜别(每个1分)
2.(2分)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每处1分)
3.D
4.(4分)(1)他不愿意揭发别人的过失(1分)都像这种情况(1分)。
(2)因为(兵卒)离去时,(王文正)又看到了他的后背(1分),(这)才省悟过来(1分)。
(每句2分)
5.(1分)宽厚(局量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