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微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研究_曾穗平
天津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
天津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黄利萍;苗峻峰;刘月琨【摘要】In this paper,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Tianjin city in the year 2008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6 h ground general data from 14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ianj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Tianjin not only had significant diurnal, monthly, seasonal and 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thod to choose urban and suburban stations.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and cloud, wind, humidity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wind speed was a dominant meteorological factor, but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on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in Tianjin was relatively limited.%应用2008年天津市14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资料和6h一次的地面常规资料,对天津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季特征显著,且天津市热岛强度与城郊站的选择方法有密切关系。
微型气候研究与城市热岛效应
微型气候研究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周边乡村地区的现象。
这一现象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微型气候研究发挥着关键作用。
微型气候研究不仅关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还追踪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化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地势、土地覆盖类型和气候条件等。
例如,城市往往位于低洼地带,日照时间较短,气温升高速度较快。
而城市的土地覆盖类型主要由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构成,它们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远远高于乡村地区的植被。
此外,城市的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等特点也导致了更多的能量释放,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二、微型气候研究揭示的城市热岛效应演化微型气候研究通过探测仪器和数字仿真等手段,揭示了城市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发展的演化过程。
研究发现,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往往与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密度成正比。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范围也会逐渐扩大。
此外,研究还发现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表现最为明显,冬季相对较弱。
三、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气温升高,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加大人们的热舒适度。
此外,城市热岛效应还改变了城市的降水模式,降水难以渗透地表,容易引发水logging现象。
而城市高温环境也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四、微型气候研究对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微型气候研究对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和演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其次,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指导。
最后,研究可以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案,如增加城市绿地覆盖、改善城市建筑材料的热导性能等,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总结起来,微型气候研究在理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
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途径,普及微 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知识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微气候调节和城市热岛 效应的治理工作,形成社会共同参与 的良好氛围。
THANKS
城市设计
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如设置绿化 带、建设下沉式绿地等,可以改善 微气候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02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定义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气温高于周围自然环境的现 象。
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集、植被覆盖率低 、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的。
城市热岛效应在夜晚尤为明显,因为城市中的人工热源 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城市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05
案例研究
成功案例一:某城市的微气候调节实践
总结词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详细描述
该城市注重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利用植被进行自然降温。同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从源头上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此外,还通过城市通风廊道等设计,促进空气流通,进一步改善城市微气候。
城市中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减少了蒸腾作用和植被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使得 地表温度升高。
城市中地面硬化(如水泥地面)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加了地 面的吸热能力,从而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03
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 应的关系
微气候调节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1
微气候调节通过改变城市地表温度、空气湿度、 风速等参数,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影响。
06
未来展望与挑战
未来微气候调节技术的发展趋势
03
智能化控制
高效能源利用
多尺度协同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微气候调节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调 节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景观设计分析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逐渐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改善的作用,总结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及改善城市景观设计,并对城市地形设计、城市绿化种植设计、城市水景设计,这三种景观设计进行阐述。
希望本文内容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微气候;城市景观;景观设计限制在100米大到1千米水平范围内的内地面气候,能够影响微气候的构造特征。
其中城市景观也在范围内,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随着高度产生一定变化。
城市相关部门人员可以通过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优化微气候,使人们生存生活的环境更为舒适,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地区的大气情况。
一、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城市中的风景、山水以及地形地貌形成的空间和物质的综合体被称为景观,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活动,体现了一个区域特有的特征。
城市中的景观属于人工创造的人文景观,可以对历史和风俗进行反映,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
城市景观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对人们生活的需求和社会意识进行最直观的影响和体现。
从一般角度来讲,城市的历史越长久,越能体现出丰富的人工意识,并表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1]。
城市气候会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的是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分为大气候和小气候两种,其中地区具有的一般性气候或共性气候特征,属于大气候;而在较小的范围内,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小气候与大气候有一定差异。
这种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相关学者表示,人体在环境中的舒适程度,会受到这种微气候影响。
所以,城市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上涨,并对景观环境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
城市景观不仅是地表一种环境的综合体,还包括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城市中的基本要素,所以景观很少受到人为影响,能将其特性完整体现。
所以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微气候,相关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及城市管理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微气候的目的。
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与调整
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与调整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城市热岛效应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气候变化影响因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区域相对于周围乡村地区温度更高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人为活动所导致的大量热量排放以及城市地表覆盖、建筑结构等因素导致的能量吸收和辐射增加所致。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和探讨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整策略,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气温升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地区的气温升高更为显著。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时,城市的温度往往比郊区高出几度,形成了明显的热岛现象。
炎热的气温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还加剧了城市地区的热害风险。
2.降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对城市地区的降雨量产生一定影响。
由于城市地表的密集建筑和水泥道路等减少了土地的透水性,降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土壤,容易导致城市地区的内涝和洪涝现象。
另外,热岛效应还会影响城市地区的气候水汽输送,降低降雨量。
3.空气质量恶化: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加剧城市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的温度升高,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垂直稳定,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此外,城市地区的排放源增加、气溶胶浓度增加等因素也会导致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
4.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城市植被退化、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而且城市热岛效应还对城市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加剧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风险。
二、城市热岛效应调整策略为了减轻气候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调整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树木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地区的透水性和蒸发作用,减少城市地表的热量吸收。
【课题申报】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
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课题申报书一、课题名称《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二、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富集了大量的建筑、道路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导致城市气温比周围地区更高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
它不仅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对生态环境、能源消耗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并结合城市规划,对于缓解其影响,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
通过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了解城市气候特点和空气流通的问题,进而制定适宜的城市规划策略和方案,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其次,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热岛效应不仅会增加城市能量消耗,还加剧了大气污染和水资源消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
因此,研究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最后,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内部的温差增大,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究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找出有效的规划手段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和居民的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与评估方法。
重点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探讨相关评估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的程度和影响。
2.城市规划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通过对已有城市规划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对城市热岛效应有积极意义的规划策略和方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应对策略。
结合城市规划实际需求和目标,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热岛效应应对策略,包括改善建筑和街道布局、提高绿化覆盖率、优化交通网络等方面。
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等。
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基 金项 目:重庆 市 园林 局创建 项 目 “ 重庆 市建 成 区热 岛 强度 研 究” 。 作 者 简介 : 邹敏 ( 1 9 8 6 一 ) ,女 ,四川 绵 阳人 ,西 南大 学 园艺 园林 学院
园林 植 物 与观 赏 园艺专 A k 2 O I O  ̄ g L 在 读硕 士研 究生 ,主 要研 究方向 为城 市 园林 生态 。※ 为通信 作 者 ,E - ma i l : L i u n g 9 0 6 @1 6 3 . c o m。
中图分类号 :P 4 6 3 . 3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 2 0 1 3 ) 0 3 — 0 1 3 . 0 4
近年 来 ,随着 城 市化 的迅猛 发 展 ,环 境 问题 越
城市热 岛效应是在局地气候条 件和人为 因素的共
来越突 出。2 0 1 2 年 ,党的 十八 大报告提 出 “ 将把生态 同作用 下形 成 的。其 中人为 因素 主要指城市 人为热的 文 明建设放 在突 出地位 ,努力实 现建设 ‘ 美 丽 中国’
l 城市热 岛的起 因、影 响 因素及监 测 硬质下 垫面的增多 , 自然下垫 面相应减少 是城市热 岛 形成 的关键 因素…。加之 ,城市 中各类建筑 物鳞 次栉 方 法
城市 “ 热岛效 应 ”( Ur b a n He a t I s l a n d E f f e c t ,
摘
要
综述 国内外对城市热 岛效应 的起 因、影响 因素及监测方法的研 究进展 ,以及 有关城 市绿地缓
解 热岛效应 的机理 、不 同绿地植物 配置对城市热 岛效应的影响、植被覆 盖率对城 市热岛效应 的影响 的
研 究成 果,并提 出今后 城市热 岛的重点研 究方向。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一、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加剧。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农村和自然地区的现象。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二、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首先是城市地表的特性,城市地表主要由建筑、道路、水泥和沥青等人工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累积导致了城市地表温度的增高。
此外,城市地表的覆被物也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影响,例如,高楼大厦、人工湖泊和绿化覆盖物可以影响城市地表的热量吸收和散发。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还受到城市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影响。
城市的气候特征包括封闭性、变化性和不规则性,城市地区的建筑物密度高、植被覆盖率低以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等都增加了城市地表的温度。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地区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城市的气候条件。
高温天气的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来说更加危险。
其次,城市热岛效应还影响城市的能源消费和建设规划。
高温环境下,城市遭受的热辐射增加,导致空调用电量增加,进一步增加城市的能源消耗。
此外,城市热岛效应还导致城市风速减弱,影响了城市的通风条件和空气质量,加剧了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
最后,城市热岛效应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的高温环境使得城市中的植被对干旱和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植物的生长周期缩短,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四、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遥感技术、数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等手段,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城市气候和大气污染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的重要原因。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化发展,城市人口激增,进一步导致建筑容积率不断上升,且城市建筑群逐渐向高密化转变,进一步阻挡城市空气流动,降低城市通风能力,从而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针对热岛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说明,阐述了影响热岛效应的部分因素,并提出现阶段较为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热岛效应;地表温度;引言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UHI)指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区下垫面性质及结构变化、人为热的排放、建筑及道路密集等导致城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类似“高温岛屿”的现象[1]。
世界各国的速发展,因此对生活环境的追求更高,也就将目光投向保护环境,城市热岛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着重关注,各国学者针对城市热岛的产生原因、作用机制以及如何缓解展开了大量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各学者结合各类城市特点,通过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变化特点,获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例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德国斯图加特率先开始了城市环境、气候与城市空间规划的综合研究,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利用山谷风为城市提供新鲜冷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问题[2,3]。
从九十年代开始,日本东京也开始评估城市风热环境,并开展了名为“风之道”的城市气候环境与规划应用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街道和河川、以及建筑物的布局引入海风,对重要地区进行行人高度的风环境评估,得到降低热岛效应的效果[4]。
张心怡等[5]通过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来研究上海市各用地类型在不同温度等级范围内所占的面积可以用来衡量不同用地类型对热环境的贡献大小。
随着温度级别的升高,城镇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所占面积比重明显升高,水域、草地、林地等的比重逐渐下降;王莹等[6]利用单劈窗算法实现了沈阳市的地表温度反演并构建热环境预测的CA-Markov模型得出2019年与2010年比较,高温区呈现略微增加趋势,9年间仅增加了0.5%,但高温区及次高温区的面积和增幅仍较大,城市热岛范围仍在继续扩张;2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2.1 常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1.1 研究方法由于城市热岛效应与热风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热岛效应属于交叉学科,所以研究方法众多,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资料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城市热岛现象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受到许多学者和公众的关注。
文中简要回顾了城市热岛效应概念的由来和度量方法及其时间、空间分别特征;详细阐述了城市下垫面改变、人为热释放、大气污染和气象条件四个城市热岛主要形成因子;全面归纳了气象资料法、定点观测法、流动观测法、遥感测定法和数值模拟法五种城市热岛监测方法;系统总结了其对城市气候、水文、大气环境、生物习性、能量代谢和居民健康六个影响方面;探讨了如何采取新型建筑材料、减少人为热量排放、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和增加绿地水体面积四种途径减缓城市热岛措施;最后展望了城市热岛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
标签:城市热岛;热污染;热岛强度;分布特征;监测方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变成城镇居民,《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居住在城镇里。
快速城镇化积极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城市热岛效应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城市热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气温高于周边村郊的现象,因而系统研究城市热岛效应不仅能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对保障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热岛的定义和度量1.1 城市热岛的定义城市热岛现象最早见于记载的可能是1818年英国出版的《伦敦气候》一书。
作者Luck Howard在对伦敦城郊气温进行同时对比研究后最先发现伦敦城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1]。
随后直到1958年,Manley[2]首次将这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命名为“城市热岛效应”。
1.2 城市热岛的度量1982年,Oke[3]将城区温度最大值与郊区温度的差值定义为城市热岛强度。
通常,城市热岛的强弱一般用城市气温与郊区同期气温差值的大小来表示,称为“城市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保温瓶-比热容
走进“城市热岛效应”适用范围:适合初中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也符合现在中考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城市里的时候,你会感到酷暑难当;但是当我们来到乡村却能够感受到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顿时使你觉得清爽透骨,暑意尽消。
为什么城市和乡村会存在这样大的温差呢?这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走进“城市热岛效应”。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
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
但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
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且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
此外,高温还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使大气中O3浓度上升,加剧大气污染,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那么,城市热岛是怎么形成的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城市热岛呢?城市热岛的形成,显然是与城市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四个:首先,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第1版)
4 工作流程.................................................................................................................... 3
4.1 立项论证 ..................................................................................................................... 3 4.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5 4.3 城市热岛强度计算 ..................................................................................................... 6 4.4 城市热岛强度评估 .................................................................................................... 9 4.4.1 城市热岛强度评估指标.......................................................................................... 9 4.4.2 城市热岛强度历史变化评估方法........................................................................ 10 4.4.3 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及生活的分析内容..............................................................11 4.4.4 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12
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3.12微专题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doc
2018-2019 学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导学案编号:09时间:2019.03.14编制:秦焕焕姜官宏徐仰理审核: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2018 ( 全国文综Ⅰ,37) 推测扎龙湿地的气候特点。
( 6 分)( 全国文综Ⅰ,11) 7 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
(4 分)2017 ( 全国文综Ⅰ,37) 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 6 分)(2017 江苏)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2 分)2016 ( 全国文综Ⅰ )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 6 分)(2016?上海卷)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 6 分)2013 ( 2013 年课标 1 )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 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情分析】【学习目标】1.自主梳理基础原理,用自己的话说出地形对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2.结合攀枝花、勘察加半岛等图文资料,运用整体性原理归纳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思维过程。
3.举出 2 个以上实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体验高考】(2018 全国卷Ⅰ)小明同学 7 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 3 所示。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 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考向一】地形对气温的影响(2016 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 1-3 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学科领导:包科领导:班级:小组:姓名:等级:A. 大气温度B. 降水量C. 积雪厚度D. 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 年降水量最少B. 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 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 蒸腾加剧B. 低温更低C. 降雪期推后D. 太阳辐射减弱( 2013 年课标Ⅰ)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 ℃ ( 昆明为 7.7 ℃ , 成都为 5.5 ℃)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01
影响人体舒适度
城市热岛效应会使城市居民感到更加闷热和不适,影响 人体舒适度。
02
增加能源消耗
为了调节室内温度,人们可能需要使用空调等设备,增 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03
影响健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 ,影响人们的健康。
城市热岛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上海世博园
通过植被覆盖和水域调节,成功 地缓解了世博园区的城市热岛效 应,为城市微气候调节提供了有 益的实践经验。
丹麦哥本哈根
通过大规模的自行车道建设和绿 地扩张,减少了交通排放和城市 热岛效应,为其他城市的微气候 调节提供了借鉴。
应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策略与措
04
施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总结词
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城市规划与微气候调节的相互影响
城市规划对微气候的影响
城市规划中的建筑密度、绿地布局、道路设计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的微气候, 进而影响城市热岛效应。
微气候调节对城市规划的指导
通过模拟和分析微气候,可以指导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微气候调节在城市热岛效应中的实践案例
对未来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提出展望
深入研究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互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微气候调节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种影响 因素的作用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新型的微气候调节技术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需要发展新型的微气候调节技术,如智能调控的绿化设施、 高效的城市通风系统等,以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规划措施探讨
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规划措施探讨作者:陈昌鸣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指出了全球变暖和热岛效应对人类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从城市规划这个源头采取措施缓解城市热岛显得尤为重要。
山地城市热岛效应因地形因素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差异,针对山地城市的特殊情况,对山地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城市空间结构、能源、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方面探讨了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措施,为山地城市设计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热岛效应;山地城市中图分类号:P4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282031 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热岛效应对城市规模、形态、交通、生态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许多学者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探讨了缓解城市热岛的措施[1~3]。
但以往热岛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东部平原城市,而对于西部的山地城市的研究甚少。
山地城市有两种类型的特征:一是修建在坡度大于50°以上的起伏不平的坡地上而区别于平地城市;二是城市的布局、发展方向等受周围复杂的地形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4]。
至2005年,我国山地城市有231个,约占总建制市的35%。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山地城市无法照搬平原城市的一些方法来缓解热岛效应,因此研究山地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山地城市热岛效应成因2.1 下垫面热力特性的改变城市的发展使得原有的泥土、植被、水域被混凝土、水泥等不透水材料替代。
这些物质热容量比较低,受到太阳辐射后升温很快。
同时,随着城市建筑物数量和高度的增加,建筑物密度和建筑物表皮系数也在增大,受太阳辐射面积增大[5]。
2.2 城市人口密度增大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增加,人为排放热量也随之增加。
一些大型的山地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如重庆主城九区达到了2.4 地形因素山地城市通常依山而建,群山环绕,起伏的山峦使得下垫面粗糙度较大。
城市热岛效应的减缓
城市热岛效应的减缓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表温度升高、热量积聚、热辐射增加等现象。
城市结构低碳转型的热岛效应缓减策略研究
城市结构低碳转型的热岛效应缓减策略研究
运迎霞;曾穗平;田健
【期刊名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为防控快速城镇化所引发的热岛效应这一衍生灾害,提升城市微气候环境质量,应用城市气候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从评价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结构性要素和分析规划案例入手,理清了土地与空间结构、产业与能源结构等对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取得了利用低碳规划方法缓减热岛效应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要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必须实现城市结构的低碳转型,构建能源多元供给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减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的研究结论。
【总页数】6页(P193-198)
【作者】运迎霞;曾穗平;田健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4
【相关文献】
1.城市热岛缓减理念与对策体系 [J], 王伟武
2.武汉市城区"热岛效应"初步研究——浅析城市规划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J], 王辉;王宁
3.城市热岛效应背景下居住小区夏季室外降温策略研究 [J], 甄蒙;丁伟;冯伟;周典
4.应对热岛效应的城市绿地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J], 薛滨夏;李同予;王利会;宋军如;郑执
5.杭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缓减对策 [J], 王伟武;李国梁;薛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陵地区、河流的交汇处
城市各功能区相对、具有一定规模,结合 以主要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阻 重庆、宜宾、铜陵
地形分布,相隔一定距离
力小的方向紧凑发展
山地丘陵地区,高山、峡谷和江河等地区 沿河、谷狭长地带形成带状的布局结构 呈双向或单向内集聚发展
延安、安康、兰州
沿山峦或河谷宽窄
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道路串联的各功能区 利用道路串接山谷或河谷地形相 遵义、自贡等 对平坦处功能区
学术论文专刊 2013 总第 10 期
地多雪且空气稀薄 ;高纬度山地坡面较缓、顶圆,谷宽河少而气 候寒冷;低纬度山地则山顶较尖,坡陡谷窄,多溪流而气候湿热 ( 表 1),这些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又影响到城市与乡村居民点形态与 结构。
而影响山地城市微气候的微观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山形、 地势、水文、地质以及下垫面特点等因素。例如,高地、坡坎、丘陵、 河谷等自然地貌,以及山体的坡度、坡向及高程等,也直接影响 到城市局部温度、气流变化以及光照等微气候环境。在现实环境中, 高地相对干燥而风速较大,河谷湿度大而静风频率高,南坡向阳 温暖而北坡背阴寒冷等。这些都是影响城市微气候设计必须考虑 的因素。
从风环境来看,影响山地城市的除了大气环流外,还会受到 山谷风的影响。山谷风形成的原因是处于较高的地势山体白天容 易得到太阳的照射,形成热源,进而在产生自谷底向山顶的上升 气流—即所谓的谷风 ;而夜间,由于山体比山谷散热快,这一 结果形成气流相反运动—即所谓的山风,这些气候因素是山地 城市微气候设计重要内容 ( 图 2)。
城市景观 自然景观居多 人工景观居多
热岛特征 热岛中心分散 热岛中心集中
城市结构类型 团块式布局 组群式布局
带状布局 串珠布局
表3 山地城市的结构布局特点分析
出现的地点
城市结构特点
城市生长特点
典型城市
地形较为宽阔的盆地、谷地、台地或高原 类同心圆布局集中紧凑结构布局
以近似同心圆式向四周扩张
马鞍山市、朔州
影响山地城市微气候的因素包括宏观气候环境要素和微观环 境要素。宏观气候环境要素包括大气环流状况,城市所处的纬度、 海拔高度、山脉走向等,这是对山地城市微气候的最重要影响的 因素 ( 图 1)。
例如,地处沿海的山地由于海拔低而气候温和 ;高海拔的山
山地气候型 ( 非地带性 )
1 气候分区与山地气候类型
107
学术论文专刊 2013 总第 10 期
自然生态格局 利用与优化
城市热岛效应的 生态缓解策略
城市人工生态 格局优化
4 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缓解策略
基于不同气候分区的城市形态 结合自然通风与山地降温效能的城市形态 利用河流山川特色的城市拓展方式 顺应山形地势的城市格局
城市低能耗保障与生态产业转型 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与低碳的交通布局 街道空间结构的低热优化与风环境组织 绿化与水系景观体系的优化与组织 建筑群形态优化与节能规划布局 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与色彩的应用
曾穗平1 田健2
Zeng Suiping, Tian Jian
摘要/结合山地地形特征,分析了山地城市微气候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个层面,系统剖析了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进而应用环境气候学 的理论,从城市结构、城市拓展模式、街道空间、建筑群布局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缓解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策略;微气候特点 ABSTRACT/ Based on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cro-climate of mountain citie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natural and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systematic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of the mountainous cities. By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climatic theory, it also proposes a planning strategy to mitigate such an effect from urban structure,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street space,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design of buildings. KEY WORDS/ mountainous city;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mitigation strategies;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
纬度气候带 ( 地带性 ) 气候型 ( 非地带性 )
山地高度气候带 ( 地带性 )
地球上的气候
热
亚
温
寒
冰
带
热
带
带
原
带
带
海
海
大
季
山
洋
岸
陆
风
地
气
气
气
气
气
候
候
候
候
候
山
山
山
山
山
地
地
地
地
地
热
亚
温
寒
冰
带
热
带
带
原
带
带
1 山地城市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作为城市一种不良与极端的气候现象,热岛效应与自然环境
及人工环境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环境包括城市所处区域的 地形、地貌、绿化植被水体等。人工环境包括城市功能布局、产 业构成、空间结构等。因此,要缓解热岛效应对山地城市不利影响, 必须首先分析山地城市自然与人工环境特点,探索这些环境要素 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进而建构基于热岛效应缓解的山地城市气 候设计方法。 1.1 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对微气候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山体对山地城市造成一定的日照与气流的遮 挡效应,使山地环境相对封闭,热量难以扩散,通风较差,这些 都强化了城市热岛现象。如重庆市由于四面环山造成静风率非常 高,城区平均风速不超过 3m/s,造成主城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所排 出的废热、废气不易散发。特别是处于山地中的河谷型城市形态 受到河谷及周围山地地形的限制,使城市环境容量相对较小,这 就造成在相同排放条件下,河谷型城市比平原城市的大气污染物 浓度大;同时,由于河谷城市的特殊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和摩擦效应, 使到达城市内部的大气风速减小,甚至产生局部静风区域,直接 影响了大气污染物扩散 ;另一方面,由于河谷城市白天山峰加热 快和夜间山谷出现的冷湖现象,使山谷出现了逆温层,它抑制了 大气湍流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造成河谷城市比平原城市的污染 更严重的现象,这些均是形成山地城市热岛和效应的不利条件。 如贵阳、遵义这些河谷型城市,由于山脉阻挡,形成了湿润、雨多、 云雾多而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再加上常年风速较小,对城市大气 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非常不利,并起到促使酸雨形成及加重混浊 效应的催化作用,这些直接对山地城市的微气候环境造成不良影 响。图 3 是与山地城市微气候设计有关的自然要素图解。
山顶较尖,坡陡谷窄,多溪流, 居民地散居山坡山脚、道路 山背狭窄,谷地多是稻田。山丘 多为山村小路 树林生长较密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项目(2012BAJ15B03) 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收稿日期:2013-07-01
106
高
坡
谷
高
山
地
底
原
气
气
气
气
候
候
候
候
山地类型 沿海山地 高海拔山地 高纬度山地
低纬度山地
表1 山地的地理位置及对居民点的影响
气候与景观特点
交通与人居环境特点
海拔低,气候温和
居民地和道路网较密
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多雪山 人烟稀少,交通极为不便
山顶浑圆,坡面较缓,谷宽,河 道路较少、居民地多依丘陵 少,多为黄土质,河流较少,树 傍谷,分布较密、河道弯曲 木多集中在居民地内外
学术论文专刊 2013 总第 10 期
山地城市微气候特点与热岛效应缓解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MIC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MOUINTAINOUS CITIES AND STRATEGY TO MITIGATE THE HEAT ISLAND EFFECT
形
结
布
布
要
温
湿
风
象
海
地
坡
植
形
态
构
局
局
素
度
度
速
要
拔
质
向
被
要
素
素
3 山地城市微气候设计的自然与人工要素
山地城市 平原城市
地形 地形平坦(坡度<5°) 地形起伏(坡度>5°)
表2 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在空间环境上的比较
城市结构
城市密度
城市交通
多中心、组团结构
小集中、大分散
自由式交通
单中心圈层结构
大集中,小分散 方格网式、放射形交通
可以说,山地城市具有“多中心、组团式”的结构、“高密度 与高容积”的开发模式,“立体化与少绿地”的下垫面等特点。由 于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结构、城市形态、产业结构以及街道肌理 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些特点对热岛效应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早晨山地表面.2 山地城市人工环境特点及对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 与平原城市相比,由于山地特殊的自然地形地貌,使山地城
市结构、形态与城市道路网与交通组织方面有所不同,呈现出带 状或组团式的城市结构、高低起伏的竖向城市空间形态、以自然 景观组织城市等特点,并在街道肌理、道路组织、建筑景观组织 等城市人工环境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色 ( 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