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线性控制方案
斜拉桥施工控制
斜拉桥施工控制斜拉桥作为现代桥梁中的重要结构,其建造和施工都需要严谨的控制。
斜拉桥施工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斜拉桥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斜拉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技术和材料的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
施工过程的控制斜拉桥建造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多个施工过程才能完成。
施工过程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可以确保斜拉桥的质量、稳定性和完整性。
具体来说,施工过程的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计划的制定施工计划是斜拉桥施工的基础,它需要详细列明施工的工序、步骤、进度和时间等。
施工计划的制定是施工过程的第一步,它可以有效地指导施工的进行,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因素,从而确保斜拉桥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施工队伍和资质施工队伍是斜拉桥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队伍的技能水平和资质也直接影响到斜拉桥的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施工队伍必须是专业的、有一定经验的队伍,并且拥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必须对施工区域进行隔离,设置标志和警示牌等。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出现误操作和安全事故。
施工技术和材料的控制斜拉桥施工中,控制施工技术和使用的材料的质量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施工技术和材料的控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施工技术的控制斜拉桥施工技术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制件的制造:斜拉桥中的各类预制件的制造需要经过专业的制造厂进行制造。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规格,以确保预制件的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
2.吊装技术的控制:吊装技术是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吊装过程中,需要对吊装设备进行检测,并确保吊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焊接技术的控制:斜拉桥施工中的焊接技术需要严格控制。
焊接质量直接影响着斜拉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斜拉桥监理针对性控制措施
斜拉桥监理针对性控制措施斜拉桥监理针对性控制措施斜拉桥施工监理重、难点有:索塔施工监理;挂篮悬臂浇注主梁施工监理;斜拉索的安装、调索;主桥的线形、高程、主梁应力、斜拉索力的施工监控。
具体针对性措施如下:一、索塔施工监理重难点针对性控制措施主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C55高强混凝土。
主塔横桥向为独柱形式,整个塔柱从下到上分为下塔柱(墩)、中塔柱、上塔柱、塔尖4个区段,桥墩采用双薄壁实心断面,塔柱无索区采用矩形断面,锚索区采用日字型断面。
施工顺序为:先施工基础及承台,在承台上搭设施工支架,施工塔梁固结段,施工桥面以上塔柱。
索塔施工监理措施如下:1、索塔施工监理措施(1)索塔各部分的混凝土应尽量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牌的水泥,并尽量可能采用同一料厂的石料、砂料、外加剂,粉煤灰也应采用同一产品,以求保护结构外观色调一致。
(2)塔柱采用C55混凝土,在施工前必须进行配合比试验,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及缓凝等性能。
塔柱应严格按照施工图埋冷却钢管,充分做好通水冷却工作。
注意保温和养生,控制砼入槽温度及砼内外温差,防止因水化热过高而使塔柱开裂。
(3)塔柱采用爬升模板逐段施工,施工模板应保证足够的刚度,尽量少采用对拉螺杆固定模板,以确保塔柱混凝土外观质量;每段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宜控制在6m以内,要求各衔接面的处理要整齐、清洁。
索塔爬模施工(4)拉索锚固区施工监理①检查锚箱、锚梁、拉索套筒的制作质量;审查锚箱、锚梁的吊装方案,检查吊装设备。
②套筒安装定位后才能安装模板,模板连接螺栓及固定拉杆和支撑安装完毕后,再利用全站仪测量模板的角点调整就位,复核每节段模板定位和标高。
③浇筑混凝土前,要求将套筒两端临时封堵,防止混凝土流入孔道;对于锚固段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并注意保护锚固设施和管道。
(5)预应力索安装。
在预应力索安装时,要精确测定预应力管道的空间位置并定位,管道必须固定牢靠,保证管道不漏浆、不变形。
严禁电焊、气割等作业损伤预应力管道和预应力钢筋。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一、项目概况1.1、桥梁概况项目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1.2、施工控制概况(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1.3、监控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1.4、目的和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二、监控方案与内容2.1 施工监控的内容2.1.1 施工监控参数的选取(1)索塔轴线、应力;通过施工过程中塔顶偏位的几何测量和关键截面的应力监测确保索塔的线形及应力满足要求.(2)主梁线形、应力;通过调整拼装位置、索力等手段来确保主梁高程、轴线等线形指标满足要求;主梁应力可以作为误差控制的辅助指标和结构施工过程安全监测的预警指标.(3)斜拉索索力;通过建立完善的误差调整与参数识别体系并采用多种方式对索力进行监测来保证斜拉索索力误差满足要求.(4)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2.1.2 施工监控计算内容(1)施工过程安全复核计算(2)拉索、主梁无应力制造线形/长度的复核计算(3)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参数识别(4)施工控制实时计算(5)重要临时结构的计算2.1.3 施工监控现场实测参数(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斜拉索、索塔或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容重(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1)恒载:a. 主梁自重b.二期恒载(桥面铺装、人行道板,栏杆、路缘石、灯柱、过桥管线等)2)施工荷载3)临时荷载2.2 施工监控的实时监测体系2.2.1 实时监测内容及其分级将监测内容的重要性等级和频率等级进行划分.例如:2.2.2 测点布置原则(1)斜拉索索力测点布置a.一般原则:根据理论计算,满足下式的拉索均需设置索力测点.b. 对称布设.c. 全桥通测线形时,索力也全桥通测.(2)主梁线形测点布置1)一般原则:一个梁段上设置三个主梁线形测点,两个高程测点一个轴线测点,高程测点宜设置在悬臂端横隔板与外侧腹板交界处的顶部,轴线测点设置在横向尽量靠中部的位置.2)线形监测主要想放样或拉索索力控制提供参数时可仅对选弊端2-3个梁段进行监测.3)用于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时全桥通测,每个梁段均监测.(3)索塔偏位测点的布置索塔在施工过程应在新塔段或其模板上设置测点,索塔水平撑杆顶撑时为了确保顶撑效果也应考虑在顶撑位置设置测点,索塔施工结束后应对索塔进行至少一次每个索塔节段的通测.主梁施工阶段应在索塔塔顶设置偏位测点.(4)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主要根据计算确定,并且尽量考虑在下塔柱、中塔柱、下横梁均设置测试断面.每个塔肢测试断面应考虑在索塔的四个角点上均设置测点.(5)主梁应力测点的布置主梁测试断面的测点应确保顶底板载腹板与顶板交界处,纵隔板与顶底板的交界处,主梁中部设置测点以确保采集到应力的峰值点.(6)温度场监测的测点布置斜拉桥的施工监测中整个塔、梁、索各自的温度场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各自选择一个断面进行温度场的监测.索塔的温度场监测应至少在测试断面四个角点设置测点,主梁则应确保在顶板、腹板、底板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拉索可以通过试验索来进行温度场的监测.2.2.3 本桥监测点布置及传感器选型2.3 施工监控的技术指标体系2.3.1 各施工监测内容的仪器及精度要求指标(1)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在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索力监测仪器分辨率应达到0.1kN.常用的穿心式传感器与弦振式索力仪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张拉阶段,后者用于张拉后索力监测.(2)线形监测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垂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测距分辨率应达到1米米,测角分辨率应达到1’’.(3)应力监测可采用弦振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仪器分辨率应达到应变1με.(4)温度监测宜采用铂式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点温计,仪器分辨率应达到温度0.1℃.2.3.2 施工控制技术要求和容许误差度指标(1)几何控制技术要求(几何误差均指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差异)控制工况主梁上下游高程测点平均值误差应小于悬臂长度的±1/3000,当1/3000悬臂长度小于40米米时,按4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平均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梁段长度的1/750;上下游高程相对偏差不大于15米米.主梁轴线偏位不得大于±1/10000悬臂长度,悬臂长度的1/20000小于10米米时,按1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相对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5000梁段长度.索塔偏位误差不得大于±20%,当理论索塔偏位的20%小于30米米时,可按照±30米米来控制.索塔偏位不作为施工控制的主要指标.(2)索力控制技术要求索力控制拉索上下游平均控制误差小于±5%、(3)应力监测及其它技术要求采取措施保证原件损坏率不得大于20%.索塔应力测量可考虑索塔施工期间每个节段测试一次,架梁阶段每个梁段测试一次.索塔当应力水平达到8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测试断面浇筑30天后开始提供.主梁应力测量当应力水平达到6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每个梁段完成后开始提供.2.4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2.4.1 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2.4.2 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三、施工计算与控制3.1、计算流程3.1.1设计计算的校核施工控制首先将采用设计计算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目标的理论值.理论值由主梁挠度、主梁理论轴线、主梁截面理论应力、斜拉索理论索力等构成.这一阶段中将与设计计算进行相互校核,以确保控制的目标不与设计要求失真.3.1.2施工控制计算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跟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根据现场的实测参数、误差分析结果等对模型进行修改,并对现场的施工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3.1.3仿真分析计算的方法斜拉桥结构施工过程仿真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倒拆分析法和正装分析法两种.通测,正装计算比较直观、简便,施工过程中架设方案有较大改变或施工参数有较大变化时,可以方便处理.而倒拆分析法的计算稍微复杂些,但倒拆计算可以得出斜拉桥各施工阶段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的架设线形等控制参数,因此在实际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3.2、控制的原则3.2.1 受力要求.反映斜拉桥受力的因素包括主梁、塔(墩)和索的三大部分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在恒载已定的情况下,成桥索力是影响主梁正应力的主要因素,成桥索力小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主梁的应力与主梁截面轴力和弯矩有关,因为轴力的影响较小且变化不大,所以弯矩是主梁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塔的情况与梁类似,只是索力对塔的影响没有梁那么敏感,塔中应力通常容易得到满足.索力要满足最大最小索力要求,最大索力要求即钢丝强度要求,最小索力要求即拉索垂度要求.3.2.2 线形要求.线形主要是主梁的标高.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要满足设计标高的要求.3.2.3 调控手段.对于主梁和塔(墩)内力(或应力)的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索力.由于索力较小的变化就会在主梁中引起较大的内力(或应力)变化,而索力本身又有一定的变化宽容度(即最大最小索力确定的索力允许变化范围),因此,索力调整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将参数误差以及索力调整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索力调整和立模标高的调整分两步完成,即先进行索力调整,目标主要是梁、塔截面的弯矩;然后进行立模标高调整,还需加入已建梁段的主梁标高.主梁弯矩控制截面可选为各施工梁段的典型截面(一般为受拉索锚固点局部应力影响较小处),塔的控制截面可只选塔底以及截面变化处等少数控制位置.主梁标高控制点可选为每施工梁段前端点.四、施工控制实施的主要结果4.1、施工过程控制结果4.1.1 施工阶段的主梁标高及张拉索力的控制结果4.1.2 主梁应力控制结果4.1.3 主塔偏位和应力的控制结果4.2 主梁合拢的控制后果4.2.1 索力监控成果4.2.2 线形监控成果4.3 成桥状态的控制实现结果4.3.1 索力监控成果4.3.2 线形监控成果4.3.3 主梁纵向伸缩量4.3.4 主梁应力监控成果附表五、结论及建议斜拉桥的施工中进行相应的施工控制研究是对其施工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XX大桥的设计、施工具体特点研究而建立的施工控制技术体系由现场测试、实时测量、实时计算等子系统构成,经过本桥施工控制实践证明该系统工作性能完善、运行可靠,适应XX桥施工控制的技术要求.监控组对XX的分析计算,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导施工,经现场验证,减少了XX时的难度,减小了XX的误差.成桥阶段的内力和线形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本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对解决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和施工控制等关键性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中铁]大汶溪斜拉桥主塔线型控制(共40页)
轴线不
与否直接影响索导 现场调查
准确
管的定位
索导管加固 不牢
索导管定位后,后续
的钢筋绑扎、合模、 振捣等都可能引起
现场调查
其位置变化
模板拉杆未 拉紧
拉杆的受力情况关系 到砼凝固后的外观
现场调查
参加人员 全体人员 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
结论 非要因 非要因 要因 要因 要因
制表人:肖金良 2010年9月 19
我们QC小组通过调查分析、认真讨论等方 法,对以上11个末端原因进行了要因确认。
18
序号 1 2 3 4 5
末端原因
分析论证
确认方法
检查人员检 项目部高度重视质量
查不到
管理,每次浇筑前 现场调查
位
进行全面检查签证
钢筋网片未 垫块是否布置均匀、
放置垫
合理,将影响到砼 现场调查
块
保护层的厚度
索导管定位 索导管轴线寻找准确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 规范》(JTJ 041-2000), 对索导管准确定位,使其 满足平面位置≤ 5mm, 高程≤ 10mm
消除露筋现象,保证砼保护
层在30mm~50mm内。
通过攻关,使其总体合格率
由原来的67.3%提升至97%
13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2、图中D尺寸为索道管的内径减2mm,
R尺寸为索道管内口半径减1mm;
8
3、§ 2ж0mm圆杆与半圆盖板保持垂直; 4、加工误差要求在+0.5mm以内。
5、连接处尽量用锚接,减少焊接变形。
3--3
斜拉桥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斜拉桥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 引言斜拉桥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形式和优越技术性能的大跨度桥梁,斜拉桥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于保证斜拉桥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斜拉桥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2. 施工方案斜拉桥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临时支撑体系的设计、斜拉索的张拉、桥塔段的制作与安装等内容。
2.1 临时支撑体系的设计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支撑桥梁并保证施工安全,需要设计临时支撑体系。
临时支撑体系的设计应考虑施工阶段的荷载、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振动等因素,确保施工期间的桥梁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斜拉索的张拉斜拉桥的斜拉索是桥梁的核心部件,其张拉过程需要精确控制。
首先,需要确定斜拉索的预张拉力,并根据桥梁设计要求确定张拉力大小;然后,采用专业张拉设备对斜拉索进行张拉,保证张拉力的均匀分布和准确控制。
2.3 桥塔段的制作与安装桥塔是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和安装对于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桥塔的制作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工,然后通过适当的吊装设备进行安装,确保桥塔的位置和姿态符合设计要求。
3. 技术措施为了保证斜拉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3.1 质量控制措施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材料、构件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检测和监管。
特别是对于斜拉索的张拉过程,需要保证张拉力的准确控制,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张拉力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3.2 安全防护措施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网的设置、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行为规范等。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作业流程,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3 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斜拉桥的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施工机械,包括吊装设备、张拉设备等。
在选择和使用施工机械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和安全。
4. 结论斜拉桥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对于保证斜拉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
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进步,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桥梁形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在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拉索线型的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难度,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工法特点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智能化控制: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传感器装置,实现对拉索线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2. 动态调整:根据桥梁结构的变形和荷载情况,可以实时调整拉索线的张力和形状,使其保持在合适的状态,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精确控制:通过对拉索线的精确控制,可以减少误差,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4. 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的施工,在不同工况和环境下都能够实现精准施工。
三、适应范围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的建设,特别是在复杂地形、严峻气候和繁忙交通条件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工艺原理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形和荷载情况,同时根据预设的设计参数和要求,动态调整拉索线的张力、形状和位置,使其保持在合适的状态,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工法和技术措施,实现工艺原理的应用。
五、施工工艺大跨度宽幅矮塔斜拉桥智能拉索线型动态精确控制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阶段:1. 桥台基础的建设:进行桥台基础的筏板安装、地基处理和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2. 桥塔的建设:通过钢筋加工、预制和拼装等方式,建设起桥塔的主体结构。
斜拉桥施工作业控制流程及控制要点
斜拉桥施工作业控制流程及控制要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斜拉桥施工作业控制流程与关键控制要点解析斜拉桥,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强大的承载能力,成为了现代桥梁建设的重要类型。
离石高架桥3号斜拉桥线型控制技术
~
并同步进行 主梁标 高测 试 , 寻找 { 显腰刖 轨
雾 玉 遁 慧 荔翥
…
母 襞 2
.
3 施 工过程 中主 梁的 线型 控 制措 犯
同 。
呈 轰
一一 ‘
图 2 监控点布置 图
肇 照计进施, 控各 誓 设图行工 确 施 萎蓑 准 制 簇
况
化, 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 基与桥 梁 之间 的沉 降差 , 到降低列 车 1 桥 头跳 车现 象的原 因 达 与线 路 的振 动 , 缓线路结 构 的变 形 , 到列 车安 全 、 减 达 平稳 、 舒适
运 行 的 目的 。
1 1 地基 条件 .
由于当前 高速 铁路重 桥梁 、 轻路 基 的现 状 , 以及 我国 目前高
路 桥过渡段的路 和桥的工后沉 降量 是不 同的, 在路 基过 渡处
3 测量 成果
骨架的连接方法 , 两悬臂 端 的相 对变 形量控 制在较小 范 围内 , 将 确保共同变位 。 3 合龙段采用挂 篮的底模 , 在原底 模的基础上增加一层竹 ) 并 胶板 , 使底模与悬臂端 自然过渡, 接缝严密, 保证全桥线型的流畅。 4 中跨合龙段 施工 时 , 合龙束钢 绞线进行 预张拉 , ) 对 并分 别
31 5 . 5号墩 设计 预抛 高与 实测 下挠量 比较
以 5 号墩 中跨及 边跨悬 灌段 为例 , 5 设计 预抛 高与实 测下 挠
量 比较 ( 表 1 表 2 。 见 , )
表1 5 5号墩 中跨设计预抛高与实测下挠量 比较
梁段 号 中鹾 侧
1 号 号 号 号 号 2 3 4号 5 6号 7 8号 9号 O号 1 1 1 1 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1 1 1 1
浅谈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方法
浅谈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方法摘要:本文通过对斜拉桥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作者的实际经验,分析了如何有效的对斜拉桥施工过程进行干预,采取什么样质量保证的措施及可能取得的效果。
将对我国的斜拉桥施工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控制引言随着新型桥梁技术的发展,大跨度的桥梁施工已成为业内的重点课题。
斜拉桥设计能够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因而备受关注。
斜拉桥施工要关注桥梁线性和承受内力,要确定有效的施工方法和正确的安装顺序,要事先计算出不同施工阶段的预抛高值、拉索张拉力及位移等技术参数,避免因实际状态与设计状态之间存在误差而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一、拉索病害及原因分析斜拉桥的桥跨结构的重量和桥上承担的活荷载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斜拉索传递到索塔上的。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斜拉桥均要求其斜拉索具备良好的抗疲劳性能、耐久性、抗腐蚀性和安全性。
1.拉索护套损伤各种防护体系类型的斜拉索病害中几乎都出现了护套开裂问题。
常用的PE 防护层损伤表现为横向开裂、纵向开裂、刮痕、断开、起皱,脱层、凹坑、翘皮等。
2.拉索钢丝腐蚀腐蚀是物质与介质作用而引起的变质或破坏。
拉索的腐蚀在斜拉桥全寿命期内始终存在。
斜拉索的腐蚀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点腐蚀、应力腐蚀、腐蚀疲劳、微动磨蚀。
3.拉索锚固系统疲劳损伤锚具因其构造特征,水分易进难出,容易被侵蚀,且锚具的布置不易于检测,出现了问题一般难以被及时发现。
锚杯的构造使得水汽易进难出,容易引起斜拉索的锈蚀。
锚具的锈蚀会导致锚端部位斜拉索的腐蚀。
斜拉索在锚具连接筒的末端因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以及斜拉索自身的振动等常承受反复的弯折作用,疲劳作用明显。
4.拉索振动斜拉索在风、雨作用下,或是在桥面、桥塔的振动作用下,或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各种不同机制的振动。
有的振动虽然振幅不大,但经常发生;有的振动虽然发生频率不高,但振幅较大。
斜拉索振动导致索端接头部位疲劳,在索锚结合处易产生疲劳裂纹,破坏索的防腐系统,严重的造成拉索失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一﹑概述1.1 工程概况全桥跨径组成:2x(4x30)+2x(5x30)m 组合箱梁+(125+220+125)m 矮塔斜拉桥+(2x30)m 组合箱梁+ (42+70+42)m 连续刚构+3x (5x30 )m 组合箱梁,桥梁全长1681.2m。
大桥主桥采用220m 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三室斜腹板截面,按整体式截面设计。
在斜拉索锚固点,设置横桥向贯通的横梁。
跨径布置为125+220+125m,主桥桥长470m。
主桥主梁全宽为26.5m。
桥面设2%的双向横坡,桥面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1.0m(机动车道)+ 0.50m(防撞护栏)+2.5m(索塔) +0.50m(防撞护栏) + 11.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
主梁边中跨比为0.568,支点处高8.0m,跨中高3.5m。
箱高度和底板厚度均按1.6 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顶宽为26.5m,腹板斜率为1:3.142,底板宽度为变值,零号块顶、底板厚度分别为65cm 和150cm,腹板厚110cm,其它块件顶板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从根部的110cm 按 1.6 次抛物线变化至跨中的28cm。
全桥在梁端、0号块和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均设置横隔梁,其余位置不设置横隔板。
其中0 号块横隔板厚150cm,端横梁厚250cm,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横隔板厚30c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有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纵、横向预应力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群锚;竖向预应力采用精轧螺纹粗钢筋,布置在腹板及横隔板内。
索塔下塔柱采用双薄壁实体墩,桥墩横向宽13.5m,薄壁纵向厚1.7m,间距为2.6m,从美观上考虑,桥墩横向设置花瓶型凹槽。
承台尺寸为23.0x18.2m,承台厚4.5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每个索塔基础采用20 根φ2.2m 的钻孔灌注桩。
斜拉索为双索面,双排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每个索塔设有2×12 对48 根斜拉索,全桥共96 根。
大桥主梁线形控制
一、大桥主梁线形控制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型和结构恒载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施工阶段随着斜拉桥结构体系和荷载状态的不断变化,结构内力和变形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斜拉桥的每一个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验算,求得斜拉索张拉吨位和主梁挠度、塔柱位移等施工控制参数的理论计算值,对施工的顺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如此方能确保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始终处在安全的范围内,成桥后主梁的线型符合预先的期望,结构本身又处于最优的受力状态。
这就需要对斜拉桥在主梁施工过程中进行线型控制。
在斜拉桥线型控制过程中,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施工测试工作中的变形测试,即观测主梁的平面线型、主梁挠度和塔柱挠度的变化情况,为施工控制采集准确、可靠的数据。
5.2.6.1平面线型控制测量平面线型控制主要是对主梁中心线及平面尺寸的控制,使主梁中心线与桥轴线充分吻合。
由于主梁施工精度要求高,为防止多个控制点内部不符的矛盾,以两主墩中心点为基准点、以两中心点连线为控制方向,用TC2000全站仪直接测量每节梁的中心线与桥轴线间的偏差。
5.2.6.2砼边主梁竖向线型的观测砼边主梁竖向线型的观测主要是观测主梁各节段高程及断面尺寸。
为了全面掌握砼边主梁所有已吊装完节段的挠度状态,在每节段顶面前端的中心和边缘各设3个观测点,形成观测点网。
观测点的顶面打磨成球形,并用红油漆标明编号。
基准点埋设在塔身上,并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从岸上水准点引测其高程。
对各个观测点,采用日本TOPCON AT-G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按照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测量其高程。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对主梁高程进行调整,达到对主梁竖向线型控制的目的。
由于温度的变化,特别是日照温差的变化对于斜拉桥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是复杂的。
施工阶段,日照温差对主梁挠度和塔柱位移的影响尤其显著。
温度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变形实测值的真实性。
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
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
游朝辉 魏星 中交二航工程局有限公司二公司
因此 , 需要 在二期恒 载施 工前进行 一次索力的调 整, 国内外都 对 【 摘要 1支架法是 目 前斜拉桥主梁施 工的主要方法之 ・, 多 适 用于城 要 求。 并且提 出了 一系列 的方法 , 如最小二 乘法、 影响 矩 市立 交或净高较低 的岸跨主梁施工。 斜拉桥主梁的线性控 制是施 工中的重 此问题 进行了研究 , 点和难点, 本文主要是对支架法施 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 阵法、 线形规 划法等, 从而做好斜 拉索索力控制, 确保施工的质量。 了 分析。 以供同仁参考! 3 、 立模预拱度控制 正确的 设置立 模预拱 度对于主梁 线形控 制十分重要。 立模预 拱度 【 关键 词】支架法; 斜拉桥 ; 主梁 ; 线性控制 ; 施工 主要 包括以下 内容 : 成桥后期 挠 度; 二期恒 载挠 度 ; 活载 挠度 ; 自重及 预应 力产 生的挠 度及其它 施工临 时荷 载 等产生的挠 度 ; 支 架弹性 变形 支架 法 施工 斜拉 桥 主梁 线性 控制 理论 斜 拉桥 主梁的施 工方法 与梁式桥 类似 , 大体可以分 为四种形 式 , 产生的挠 度。 主梁线形标高控 制中, 成桥 后期挠 度主要以经验值考虑 , 如 平转法 、 顶推法 、 悬 臂法和支 架法, 支架 法是 目 前斜 拉桥主梁施 工的 其余各 项则根 据实际施工状 态参数进行 计算分析。 在各节段 的施工中, 主 要方法之一 , 多适 用于 城市立交或净 高较低 的岸跨主梁施 工。 支架法 实时 考虑二期恒 载挠 度、 活载挠 度、 自重及预应 力产生的 挠度、 支架弹 施 工具有施 工简单 , 而且能够确 保结构设 计满足线型的要求 , 但是它仅 性 变形产生的 挠度 等实际施 工与理论的 偏差 , 并在立 模预拱 度中加以 适用于搭设支架 不影 响桥下交 通的情况。 支架法的 施工步骤为 :( 1 ) 在 修正 。 永久性桥 墩和 临时 墩上 架设主梁 ;( 2 ) 从 已完成 主梁的桥 面撒谎 能够 4 , 做好几何测 量 安装塔柱 ;( 3 ) 安装 拉索; ( 1 ) 主梁 标 高观测 。 主梁标 高观测 是为了反映 各节段施 工完成前后 或 某一 特定 时段 内主梁 的实际 线形情 况, 为了桥 梁 主梁线 形控 制的需 ( 4 ) 拆除 临 时 墩 , 使荷 载 要 , 须 在主梁 各节段设 置固定的标 高控制 观测点 。 ( 2 ) 水准 点。 标 高观 传 至缆 索 体 系 。 对 于 支 架 测的固定水准点须设 置在 岸边永 久不动的位置 , 整个施 工过程中的所有 法施 工斜 拉 桥主 梁线 性控 标 高测量的基准均 由此 引出。 ( 3 ) 测量基点。 测量基点应甩 钢筋头设 置在 制 理论 , 主要 是根 据现 场 各主梁0 #块 上的 中心位 置, 并用红色油漆 作出明显标记 , 后续 各节段的 的 实 际情 况 , 获 取 相 关 的 标 高测量均 由此引出, 对 该测量基点每悬臂浇 注1 个节 段应当校验一次 , 参数和数据, 对 施 工 中的 斜拉桥 主梁进行 “ 实时 ”理 特别是 主梁的边 中跨 合拢 段施 工前, 必须 对其进行校验 。 ( 4 ) 测量 点。 标 高控制 点布置截面 距离每 一悬浇节段前 端一般 为2 0 c m。 例如在某 一斜 论 分 析 和验 算 , 对 每 一 个 阶段验算 的结果进行分析, 及时 调整相关参数 , 确 保主梁的变形始 终处 拉桥 的施工中, 每一控 制断面共设 置7 个测点 , 顶板 5 个点 , 以控制 桥面横 在安 全 的范围内, 确保 成桥后 的线形满 足设计 的要求。 如 图1 所示 为竣 坡 。 底 板2 个 点, 以控制 梁底 曲线 。 在 各测点设 置固定的钢 筋头 , 并在 施 工后的斜 拉桥。 工过 程中注意对其保 护。 各测 点钢筋 头埋设 方法 : 先 在标高控制 测点的 相应 支架模 板位置预 留螺 栓孔, 将 钢块( 厚约 l 2 c m) 用螺栓 固定 在支架 二. 主梁 线形 控制 过程 使钢块 紧贴支架 的模板 , 并不能 相对模 板移动。 然后 , 在钢 块上 主 梁的线 形控 制是斜 拉桥 施工中的重 点, 也是 施工监控 中的重要 模板 上 , 反馈指 标 , 它包括施工预拱 度的确定 , 主梁高 程与轴线 偏位监测 及合龙 焊接 钢筋 头, 要求钢 筋保持竖 直状 态。 最后将 钢筋 头多余部 分割掉 , 使 c m( 误 差应< 0 . 5 c m) , 并及时用红 油漆标记之 。 后全桥通 测高程 偏差 分析等 内容 。 对 于不通的 主粱各 阶段的控制 数据 钢筋 头高出混 凝土表面2 5 ) 测 量时 间。 标高观 测原则上应安 排在早上太阳出来半小时之前完 成, 是不同的 , 这就 要求施 工单位 , 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对 于主梁 的施工流 ( 程进行协商确 定, 并由施工方提供 各个节段的预应 力, 设计和监理单位 使结 构经过一昼夜的 热交换后 ,大致 处于均匀温度场 的状态下进行标 以消除温度对 主梁挠度的大部 分影响 。 ( 6 ) 测量频率 。 混凝 土浇 的相 关工作人 员对于施 工方提 供的数 据 进行核算 , 并 计算 出各 个施 工 高观 测 。 注前后 、 预 应力张拉前后, 每节段4 次。 阶段的控制数 据, 同时指导现场 的施 工。 5 做 好应力观测 1 、 主梁标高控制 对于主梁的标 高, 每个节 段均 采用标 高控制法 , 首先 由监控单位提 应力观 测是为了监测施 工中主梁控制 截面 的应 力状 态, 以及施 工荷 供 当前节段的立模标 高及斜拉索初张拉 力值, 施工单位按照此立模标 高 载的对 称性 , 使 之控制在规 范允许 的范围内。 对于 目 前 国内外 的应 力测 加上支架 自身的变形值作为底模标高 的计算值, 立模标 高的误差要求控 试仪器, 在长 期的应力监测 中, 由于 混凝土收 缩、 徐变 、 环境等各种 因素 制在 . 4 - 1 0 mm以内。 砼灌 注时要求每车砼称 重并计算 出每节段砼 的实际 的影响 , 往往使长期观测 时实测读数值远大 于结 构的真实应力值或计算 值。 因此, 必须对直接的应力测试结果 进行修正, 才能使得测试值与结构 质量 。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案
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案目录悬索桥施工控制方案 (1)1、引言 (1)1.1大跨径悬索桥施工控制分析 (1)1.1.1 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控制的特点 (1)1.1.2 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控制的计算理论、方法和实施步骤 (2)1.1.3 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控制的内容 (3)2、工程概况与项目特点 (5)2.1工程概况 (5)2.2项目特点 (5)3、施工监控的目的与目标 (6)4、施工监控内容与方案 (9)4.1施工控制参数 (10)4.1.1施工控制参数的选取 (10)4.1.2监控计算内容 (13)4.1.3监控测试内容与方案 (19)4.1.4监控测量的内容与方案 (23)4.2影响参数的确定 (23)4.2.1基准丝股架设线形影响参数 (24)4.2.2成缆线形的影响参数 (24)4.2.3成桥线形的影响参数 (25)4.2.4桥塔状态的影响参数 (25)4.2.5影响参数的确定方法 (26)4.3施工程序概述及异常情况的对策 (28)4.3.1桥塔立柱施工阶段 (28)4.3.2安装施工猫道 (28)4.3.3鞍座预偏就位 (29)4.3.4主缆丝股架设 (29)4.3.5紧缆、索夹安装 (29)4.3.6猫道改挂 (29)4.3.7梁段安装、顶推鞍座 (29)4.3.8桥面铺装、主缆防护等二期恒载 (30)4.3.9成桥恒载状态 (30)5、监控技术方案的保证措施 (30)6、监控工作安全保证措施 (31)参考文献 (33)悬索桥施工控制方案1、引言目前,悬索桥已经步入千米级特大跨径桥梁行列。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悬索桥为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建成于1998年,主跨1991m。
而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径悬索桥,我国占了5座,分别为西堠门大桥,主跨1650m,建成于2009年;润扬长江大桥,主跨1490m,建成于2005年;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395m,建成于1999年;香港青马大桥,主跨1377m,建成于1997年;以及正在建设的南京长江四桥,主跨1418m,预计2013年底建成通车。
斜拉桥施工控制
第四节斜拉桥施工控制一、概述斜拉桥采用斜拉索来支承主梁,使主梁变成多跨支承连续梁,从而在大跨径情况下可以大大降低主梁的高度。
这一特点使斜拉桥成为大跨径桥梁中最有竞争能力的桥型。
由于主梁纤细又是靠斜拉索支承着,显然索力的大小和索的变形将给整个结构的状态带来很大影响。
而且任一索力的改变对全桥都有影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状。
因此,必须很好地控制索力使梁塔处于最优的受力状态,并利用斜拉索的预拉力来调整主梁标高以符合设计要求。
但是通过施工如何达到这个理想状态尚有许多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施工控制就是一个关键。
必须根据设计与施工相结合,工程与控制相结合的现代系统工程学的观点来完善这一课题。
现就其中主要问题作扼要介绍.二、误差特性与索力调整在实际桥梁施工中,结构产生偏离目标值的原因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诸如,结构分析时模型误差,设计参数如弹模,截面特性,构件自重等取值与实际不符。
此外还有构件制作误差,架设定位误差以及索力张拉误差,变位和索力计测误差等等。
作为索力调整的主要误差对象应该是所谓“固定误差”,即发生了的误差作为结构特征值以后不再变化的,如尺寸、自重、刚性等误差。
误差的性质与索力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1、构件自重误差:这是最常见的误差,Pc桥梁中由于模板刚度不足,常使构件自重增大,如天津永和桥自重误差达5%以上,因此当施工中着重于控制索力,采用一次张拉法时,梁轴线位置偏差随着悬臂拼装伸长将愈来愈大。
为了保证梁轴线位置和改善内力状况,这时只有控制轴线位置调整索力才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2、索的刚性误差:在同样引伸情况下索之刚性误差引起索力误差,因此施工中只有控制索力,也就是把索力作为施工管理目标时才能有效地消除这一误差的影响。
3、梁的制作误差:如发生主梁预拱度或局部形状误差。
这类误差在以索力为管理项目的施工中,由于线形不受限制,所以制作误差将原样地保留在结构中,结构内力不受影响。
相反,采用轴线位置为管理项目的施工控制中,为了保证理想的线形特使索力发生偏差,甚至大大地扰动了结构内力分布状况。
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分析
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分析摘要:重点对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展开分析,包括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目的与任务、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以及影响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因素三部分。
其中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自适应控制法、开环控制法、反馈控制法、事后调整控制法等,影响因素分为结构参数、材料变化、温度变法、施工因素等,希望通过本次对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影响因素1.斜拉桥施工控制方法1.1自适应控制法(1)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如施工中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混凝土材料的比重、材料的徐变系数等施工参数与设计要求的施工参数相差较大,容易导致斜拉桥施工后的受力状态与理想的受力状态不符,从而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为解决此类问题,施工单位可以采用自适应控制法,该方法主要是由自适应结构的闭环基础以及系统辨识完成,通过自适应控制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斜拉桥施工后的受力状态。
(2)自适应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主要原理是,先对斜拉桥施工中的施工参数进行计算,若经计算后,斜拉桥结构的受力状态与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明显出入,此时施工人员将误差参数输入至系统辨识中,经多次辨识后,系统可以实现对计算模型的自动调整,施工人员依据调整后的计算模型,可重新计算并获取斜拉桥理想受力状态下的施工过程,并以此作为根据控制斜拉桥的受力状态。
1.2开环控制法开环控制法主要用于结构简单的斜拉桥中,其主要控制原理是通过设计过程估算获得斜拉桥结构的恒载与活载,并依据估算结果计算获取斜拉桥的预拱度。
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依据获取的预拱度开展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斜拉桥的预应力、预拱度、构件重量均是单向决定,且桥梁每个主梁的位置、索力均通过分析确定后安装,其安装精度很高,且桥梁的力学结构施工单位可以完全掌握。
因此,利用开环控制法施工后的斜拉桥,其结构内力与线性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1.3反馈控制法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注意其施工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发现斜拉桥的施工状态与理想状态出现偏差,此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否则斜拉桥的结构内力与线性将不断偏离,从而难以满足设计要求,若直接投入使用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斜拉桥线形监测方案
斜拉桥监测的方法(一)、概述由于斜拉桥这种结构体系对每个节点的空间位置要求十分严格,节点的坐标变化将影响结构内力的分配和成桥线型,而主梁施工实际上是一种动态施工过程,因此,如何结合这种动态施工的特点,对梁段和构件进行测设,以保证全桥中跨及边跨的顺利合拢和理想的成桥线型,是斜拉桥主梁施工测量的关键任务。
(二)、主梁架设过程中的施工测量2.1支架预压及挂篮预压的沉降观测对于主梁施工中,采用支架浇注的节段梁,立模前对支架进行预压、沉降观测。
观测分加载前加载后、卸载后三种工况进行,由观测值计算出支架的变形值。
同样对于挂篮浇注的节段,在施工前要对挂篮进行预压、沉降观测,以便提前消除挂篮非弹性变形,了解挂篮的变形情况。
在每次立模时,支架变形值或挂篮变形值必须予以考虑。
2.2挂篮的定位测量主梁牵索挂篮施工中,待挂篮行走到位后,对挂篮前端点的三维坐标进行实时相对定位。
挂篮定位时里程和横桥向偏差均要求小于±10mm,梁前端要求处于一种水平施工状态,横桥向方向上高差控制在±5mm内。
2.3模板检查与立模标高的设定模板铺装完毕后,对模板的结构尺寸及空间位置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先用仪器在模板上放样出轴线和横向里程线,然后用钢尺、线锤等工具检查模板的结构尺寸、垂直度及平面位置,用水准仪观测检查高程。
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用高精度全站仪观测梁段结构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验算其空间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立模标高的设定通常是在清晨5:00~7:00来完成,其误差要求控制在±5mm内。
每节段立模标高均采用绝对标高控制法,以避免误差的积累。
立模标高用公式表示为H立=h设+h 拱+h变式中H立为梁端实际立模标高,h设为设计成桥标高,h拱为立模预拱度值,h变为挂篮(支架)变形值。
2.4灌注过程中的跟踪观测主梁施工是从索塔向两侧对称向前架设,梁体在塔柱两侧是处在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这种状态失衡,梁体就可能发生微倾,危及塔柱安全。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优秀工程方案]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及施工控制措施一、项目概况1.1v桥梁概况项H区位置,起终点,桥梁形式、跨径、桥面布置.主要结构构件:主梁、主塔、拉索等的材料、形式、规格、约束状况等.1.2,施工控制概况(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2)成桥的线型、索力逼近设计状态;(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端标高误差、轴线偏差能够保证顺利合拢•(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1・3、监控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公路桥梁抗风设讣规范》(JTG/T D60-01-2004)《公路桥涵钢结构木结构设讣规范》(JTJO25-86)《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2-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讣规范》JTG_D63-20071.4v目的和意义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论设讣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Ll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供需,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匸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二、监控方案与内容2.1施工监控的内容2.1.1施工监控参数的选取(1)索塔轴线、应力;通过施工过程中塔顶偏位的儿何测量和关键截面的应力监测确保索塔的线形及应力满足要求•(2)主梁线形、应力;通过调整拼装位置、索力等手段来确保主梁高程、轴线等线形指标满足要求; 主梁应力可以作为误差控制的辅助指标和结构施工过程安全监测的预警指标.(3)斜拉索索力;通过建立完善的误差调整与参数识别体系并采用多种方式对索力进行监测来保证斜拉索索力误差满足要求.(4)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2.1.2施工监控计算内容(1)施工过程安全复核计算(2)拉索、主梁无应力制造线形/长度的复核计算(3)施工控制误差分析及参数识别(4)施工控制实时计算(5)重要临时结构的计算2.1.3施工监控现场实测参数(1)实际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斜拉索、索塔或凝土的弹性模量及容重(2)实际施工中的荷载参数:1)恒载:a.主梁自重b.二期恒载(桥面铺装、人行道板,栏杆、路缘石、灯柱、过桥管线等)2)施工荷载3)临时荷载2. 2施工监控的实时监测体系2.2.1实时监测内容及其分级将监测内容的重要性等级和频率等级进行划分•例如:2.2.2测点布置原则(1)斜拉索索力测点布置a.—般原则:根据理论讣算,满足下式的拉索均需设置索力测点.Δ F(IVi)∕Δ F n>2% (2.2.1) 式中n为悬臂端拉索编号,AF为理论索力改变量b.对称布设.c.全桥通测线形时,索力也全桥通测.(2)主梁线形测点布置1)一般原则:一个梁段上设置三个主梁线形测点,两个高程测点一个轴线测点,高程测点宜设置在悬臂端横隔板与外侧腹板交界处的顶部,轴线测点设置在横向尽量靠中部的位置.2)线形监测主要想放样或拉索索力控制提供参数时可仅对选弊端2-3个梁段进行监测.3)用于误差分析、参数识别时全桥通测,每个梁段均监测.(3)索塔偏位测点的布置索塔在施工过程应在新塔段或其模板上设置测点,索塔水平撑杆顶撑时为了确保顶撑效果也应考虑在顶撑位置设置测点,索塔施工结束后应对索塔进行至少一次每个索塔节段的通测.主梁施工阶段应在索塔塔顶设置偏位测点•(4)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索塔应力测点的布置主要根据计算确定,并且尽量考虑在下塔柱、中塔柱、下横梁均设置测试断面.每个塔肢测试断面应考虑在索塔的四个角点上均设置测点.(5庄梁应力测点的布置主梁测试断面的测点应确保顶底板载腹板与顶板交界处,纵隔板与顶底板的交界处,主梁中部设置测点以确保采集到应力的峰值点•(6)温度场监测的测点布置斜拉桥的施工监测中整个塔、梁、索各自的温度场比较接近,因此可以各自选择一个断面进行温度场的监测•索塔的温度场监测应至少在测试断面四个角点设置测点,主梁则应确保在顶板、腹板、底板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拉索可以通过试验索来进行温度场的监测.2.2.3本桥监测点布置及传感器选型2. 3施工监控的技术指标体系2.3.1各施工监测内容的仪器及精度要求指标(1)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在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索力监测仪器分辨率应达到0.1kN.常用的穿心式传感器与弦振式索力仪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张拉阶段,后者用于张拉后索力监测•图3.6.1斜拉桥纟力测试设备分类(2)线形监测可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垂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测距分辨率应达到1米米,测角分辨率应达到I-(3)应力监测可采用弦振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仪器分辨率应达到应变1卩&(4)温度监测宜釆用釦式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和热电偶点温计,仪器分辨率应达到温度O.ΓC.2.3.2施工控制技术要求和容许误差度指标(1)儿何控制技术要求(儿何误差均指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间的差异)控制工况主梁上下游高程测点平均值误差应小于悬臂长度的±1/3000,当1/3000悬臂长度小于40米米时,按4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平均相对偏差不得大于梁段长度的1/750;上下游高程相对偏差不大于15米米.主梁轴线偏位不得大于±1/10000悬臂长度,悬臂长度的1/20000小于10 米米时,按10米米进行控制;相邻梁段间相对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5000梁段长度.索塔偏位误差不得大于±20%,当理论索塔偏位的20%小于30米米时,可按照±30米米来控制.索塔偏位不作为施工控制的主要指标.(2)索力控制技术要求索力控制拉索上下游平均控制误差小于±5%、(3)应力监测及其它技术要求釆取措施保证原件损坏率不得大于20%.索塔应力测量可考虑索塔施工期间每个节段测试一次,架梁阶段每个梁段测试一次.索塔当应力水平达到8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圉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测试断面浇筑30天后开始提供•主梁应力测量当应力水平达到60%材料允许强度时或超过误差范围时应提供预警•应力监测结果应在每个梁段完成后开始提供.2. 4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2.4.1施工监控的组织体系图2.5.1施工监控组织体系2.4.2施工监控的技术体系三、施工计算与控制3.1V计算流程3.1.1设计计算的校核施工控制首先将采用设计讣算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出控制Ll标的理论值.理论值山主梁挠度、主梁理论轴线、主梁截面理论应力、斜拉索理论索力等构成.这一阶段中将与设汁计算进行相互校核,以确保控制的Ll标不与设计要求失真.3」.2施工控制计算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前一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跟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根据现场的实测参数、误差分析结果等对模型进行修改,并对现场的施工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3.1.3仿真分析计•算的方法斜拉桥结构施丄过程仿真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倒拆分析法和正装分析法两种. 通测,正装计算比较直观、简便,施工过程中架设方案有较大改变或施工参数有较大变化时,可以方便处理•而倒拆分析法的计算稍微复杂些,但倒拆计算可以得出斜拉桥各施工阶段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的架设线形等控制参数,因此在实际中也得到较多的应用.3.2、控制的原则3.2.1受力要求.反映斜拉桥受力的因素包括主梁、塔(墩)和索的三大部分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在恒载已定的悄况下,成桥索力是影响主梁正应力的主要因素,成桥索力小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而主梁的应力与主梁截面轴力和弯矩有关,因为轴力的影响较小且变化不大, 所以弯矩是主梁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塔的情况与梁类似,只是索力对塔的影响没有梁那么敬感,塔中应力通常容易得到满足•索力要满足最大最小索力要求, 最大索力要求即钢丝强度要求,最小索力要求即拉索垂度要求.3.2.2线形要求.线形主要是主梁的标高.成桥后(通常是长期变形稳定后)主梁的标高要满足设计标高的要求.323调控手段.对于主梁和塔(墩)内力(或应力)的调整,最直接的手段是调整索力.山于索力较小的变化就会在主梁中引起较大的内力(或应力)变化,而索力本身乂有一定的变化宽容度(即最大最小索力确定的索力允许变化范围),因此,索力调整为主要的调控手段.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将参数误差以及索力调整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调整予以修正.索力调整和立模标高的调整分两步完成,即先进行索力调整,U标主要是梁、塔截面的弯矩;然后进行立模标高调整,还需加入已建梁段的主梁标高.主梁弯矩控制截面可选为各施工梁段的典型截面(一般为受拉索锚固点局部应力影响较小处),塔的控制截面可只选塔底以及截面变化处等少数控制位置.主梁标高控制点可选为每施工梁段前端点. 四、施工控制实施的主要结果4.1.施工过程控制结果4.1.1施丄阶段的主梁标高及张拉索力的控制结果4.1.2主梁应力控制结果4.1.3主塔偏位和应力的控制结果4. 2主梁合拢的控制后果4.2.1索力监控成果4.2.2线形监控成果4. 3成桥状态的控制实现结果4.3.1索力监控成果4.3.2线形监控成果4.3.3主梁纵向伸缩量4.3.4主梁应力监控成果附表斜拉桥主梁标高实测数据记录表塔号;施工粱段t h 施工工况; 农格编号;水准点标1⅛:第效斤视i⅛救:第二次Fi视读数:址位:m测试日期!淹试时间!天气:温度;祝线髙(木准点标商4后ffi⅛δ)I斜拉桥梁底标高实测与理论值比较表施匚梁段号: 单位]m斜拉桥索力实测与理论值比较表丿虫刀丿翌发:测忒斂湃吧求衣塔(墩)号:施工梁段号:工况:表格编号:塔(墩)偏位测试数据记录表齐(⅛>号:施工段号:工况:表格编号二则试H期:测试时间:犬气:温度:五、结论及建议斜拉桥的施丄中进行相应的施工控制研究是对其施丄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XX大桥的设计、施工具体特点研究而建立的施工控制技术体系山现场测试、实时测量、实时计算等子系统构成,经过本桥施工控制实践证明该系统工作性能完善、运行可靠,适应XX桥施工控制的技术要求.监控组对XX的分析计算,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导施工,经现场验证,减少了 XX时的难度,减小了 XX的误差.成桥阶段的内力和线形与设计预期基本吻合,本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对解决大跨度斜拉桥的施工和施工控制等关键性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类似工程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
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摘要】支架法是目前斜拉桥主梁施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多适用于城市立交或净高较低的岸跨主梁施工。
斜拉桥主梁的线性控制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是对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以供同仁参考!【关键词】支架法;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施工一、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理论斜拉桥主梁的施工方法与梁式桥类似,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如平转法、顶推法、悬臂法和支架法,支架法是目前斜拉桥主梁施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多适用于城市立交或净高较低的岸跨主梁施工。
支架法施工具有施工简单,而且能够确保结构设计满足线型的要求,但是它仅适用于搭设支架不影响桥下交通的情况。
支架法的施工步骤为:(1)在永久性桥墩和临时墩上架设主梁;(2)从已完成主梁的桥面撒谎能够安装塔柱;(3)安装拉索;(4)拆除临时墩,使荷载传至缆索体系。
对于支架法施工斜拉桥主梁线性控制理论,主要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的参数和数据,对施工中的斜拉桥主梁进行“实时”理论分析和验算,对每一个阶段验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相关参数,确保主梁的变形始终处在安全的范围内,确保成桥后的线形满足设计的要求。
如图1所示为竣工后的斜拉桥。
二、主梁线形控制过程主梁的线形控制是斜拉桥施工中的重点,也是施工监控中的重要反馈指标,它包括施工预拱度的确定,主梁高程与轴线偏位监测及合龙后全桥通测高程偏差分析等内容。
对于不通的主梁各阶段的控制数据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对于主梁的施工流程进行协商确定,并由施工方提供各个节段的预应力,设计和监理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施工方提供的数据进行核算,并计算出各个施工阶段的控制数据,同时指导现场的施工。
1、主梁标高控制对于主梁的标高,每个节段均采用标高控制法,首先由监控单位提供当前节段的立模标高及斜拉索初张拉力值,施工单位按照此立模标高加上支架自身的变形值作为底模标高的计算值,立模标高的误差要求控制在±10mm以内。
斜拉桥线性控制方案
京沪高速铁路津沪、京沪联络线特大桥线形控制方案一、现浇段与挂篮预压方案1、预压目的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挂篮)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三是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
2、支架(挂篮)的预压方法在安装好底模钢模及侧模后,可对支架(挂篮)进行预压。
预压采用袋装砂子预压,加载顺序为与混凝土浇筑顺序相同(先底板(挂篮由端部向根部进行,0#段浇筑从两端开始向墩顶进行)浇至底板(靠腹板处)倒角顶,后腹板、再顶板)。
满载后持荷时间不小于24h,预压重量为梁的120%。
加载时按照最大重量的50%、80%、100%、120%及其余可能使用到的重量设计荷载分级加载(采用吨包装砂,按每袋砂子1000kg,起重机吊装),加载时注意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使其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观测地基沉降速度已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更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地基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
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速度已降到0.5~1.0mm/d 为止,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要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测出各测点加载前后的高程。
加载用编织袋装砂子过磅后均匀堆码,用吊车分码吊至支架顶,由人工配合摆放。
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
3、现浇段测量方法(1)模板支架安装稳固后,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和原地面标高,并在相应位置标识清楚。
转体斜拉桥施工过程中梁体的线形控制
转体斜拉桥施工过程中梁体的线形控制摘要:斜拉桥其本身主要就是以拉索为主的支撑体系,和梁氏桥梁相比之下,其所具有的跨越能力是比较大的,相对于悬索桥而言其具有较好的优美轮廓、简洁构造、纤秀线条、经济性等优点;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防腐技术、施工方法、高强材料、结构分析的进步与不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之上来促进了斜拉桥的发展速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在90年代之后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转体斜拉桥施工过程中梁体的线形控制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线形控制1、斜拉桥线形施工控制的内容1.1、几何(变形)控制不论采取的和何种的施工方法,斜拉桥在施工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生线形偏差,且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桥梁的实际空间位置就会与原先的设计的理想状态发生偏离,最终就会使得桥梁在竣工之后的线形无法和设计的要求相互吻合。
所以,在斜拉桥施工的时候就得将桥梁的线形偏差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
桥梁线形施工控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桥梁的平面线形施工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桥梁横桥方向的轴线控制,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减小其中的轴线偏差;二是竖向的线形控制,主要指的就是控制桥梁的各个关键节点的标高,一般的做法就是在施工的时候来设置预拱度,进而来充分的来保障桥梁的竖向线形。
1.2、应力控制斜拉桥的线形偏差势必会引起桥梁结构的应力相应的发生偏差。
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就得确认桥梁结构的受力状况是不是和设计状态相互吻合。
通常就是通过实测构件的关键控制截面应力监测点的应力值来充分的了解其实际的应力状态,确定出来其偏差是不是超限,从而就可以将桥梁的结构安全状态判定出来。
1.3、稳定控制在桥梁施工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桥梁结构随之也在不断的增大,自身荷载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大,各种临时施工荷载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影响因素均会使得桥梁的局部刚度与整体刚度下降,从而也就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稳定性,甚至是发生结构失稳的情况,最终就会发生灾难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沪高速铁路津沪、京沪联络线特大桥线形控制方案一、现浇段与挂篮预压方案1、预压目的预压的目的一是消除支架(挂篮)及地基的非弹性变形,二是得到支架(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作为施工预留拱度的依据,三是测出地基沉降,为采用同类型的桥梁施工提供经验数据。
2、支架(挂篮)的预压方法在安装好底模钢模及侧模后,可对支架(挂篮)进行预压。
预压采用袋装砂子预压,加载顺序为与混凝土浇筑顺序相同(先底板(挂篮由端部向根部进行,0#段浇筑从两端开始向墩顶进行)浇至底板(靠腹板处)倒角顶,后腹板、再顶板)。
满载后持荷时间不小于24h,预压重量为梁的120%。
加载时按照最大重量的50%、80%、100%、120%及其余可能使用到的重量设计荷载分级加载(采用吨包装砂,按每袋砂子1000kg,起重机吊装),加载时注意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使其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观测地基沉降速度已稳定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更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地基最大沉降量不能超过10mm/d;水平位移不能大于4mm/d。
在预压前对底模的标高观测一次,在每加载一级后预压的过程中平均每2小时观测一次,观测至沉降速度已降到0.5~1.0mm/d为止,将预压荷载按加载级别卸载后再对底模标高观测一次,预压过程中要进行精确的测量,要测出梁段荷载作用下支架将产生的弹性变形值及地基下沉值,将此弹性变形值、地基下沉值与施工控制中提出的因其它因素需要设置的预拱度叠加,算出施工时应当采用的预拱度,按算出的预拱度调整底模标高。
同时要注意在支架外侧2米处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支架区,引起支架下沉。
测出各测点加载前后的高程。
加载用编织袋装砂子过磅后均匀堆码,用吊车分码吊至支架顶,由人工配合摆放。
加载中由技术人员现场控制加载重量和加载位置,避免出现过大误差而影响观测结果。
3、现浇段测量方法(1)模板支架安装稳固后,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和原地面标高,并在相应位置标识清楚。
(2)预压后,在上述测量标识位置,重新测量箱梁底标高、支架底托标高、顶托标高和原地面标高,算出预压值。
(3)每次测量3个断面(4)不同的测量点位分别记录计算。
4、挂篮选择便于观测的3个断面进行。
5、数据的记录与处理见观测数据处理表(附表)塑形变形(非弹性变形)为最后沉降量。
塑性变形=预压前底模高程—卸载后底模高程弹性变形为:加载100%时累计沉降量-塑形变形。
6、数据的采用根据以上实测的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和梁底预拱度值,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以底模处计)+设计预留拱度-张拉反拱(采用设计给定值)。
其余采用区段不预压时: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预压值(以底模处计)+设计预留拱度-张拉反拱。
(挂篮预压方法同)对已拼装的挂篮按设计荷载加安全系数进行试压,以求得挂篮在不同长度(3.0m、3.5m、4.0m)时不同荷载下的变形挠度值。
每一级加载后,必须及时检查各杆件的连接情况和工作情况,及时作出是否继续加载的判断,如一次加载后情况良好,应反复加载,卸载3-5次,直到非弹性变形全部消除完为止,试验结果应整理出加载测试报告,将弹性变形值及非弹性变形值的测量结果用于指导施工。
分级卸载,并测量变形,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同上。
二、挂篮施工线形控制1、立模标高的确定在调整前采用设计给定值。
2、线型控制工作程序为使施工控制的各个步骤程序化,施工控制工作小组根据具体的施工进度安排制定了施工控制工作程序,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8.1.1控制流程从挂篮的前移定位至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毕是本桥施工的一个周期,每个周期中有关施工控制的步骤如下:(1)按照预报的挂篮定位标高定位挂篮,并测量定位后的挂篮标高。
(2)立模板、绑扎钢筋;(3)浇筑混凝土前,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复测挂篮定位标高,墩顶的水平位移,报施工控制小组;(4)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如需调整,给出调整后的标高;(5)浇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测点标高,测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预埋在梁顶的测点标高,建立测点与梁底标高的关系,提供给施工控制小组;(6)按《铁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检查断面尺寸,提供给施工控制小组并向施工控制小组提供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况;(7)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测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测点,并提供施工控制小组;(8)施工控制小组分析测量结果,根据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标高测量值和应力、温度等测量结果计算、预报下一施工周期的挂篮定位标高。
工作程序的关键是:每个施工循环过程的结束都必须对已完成的节段进行全面的测量,分析实际施工结果与预计目标的误差,从而及时地对已出现的误差进行调整,在达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对下一施工循环作出预报。
8.1.2误差控制标准本桥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成桥后的线型与设计线型的所有各点的误差均控制在3cm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目标,在每一施工步骤中制订了如下的误差控制水平:(1)挂篮定位标高与预报标高之差控制在1cm以内;(2)预应力束张拉完后,如梁端测点标高与控制小组预报标高之差超过±1cm,需经控制小组研究分析误差原因,确定下一步的调整措施;(3)如有其它异常情况发生影响到梁体标高,其调整方案也应经控制小组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见。
(4)为保证梁面标高,监控单位将给出梁面混凝土即将浇筑完毕时的梁面的参考标高,施工单位须根据此标高控制梁面在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标高。
8.2位移测点布置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64.6+115+115+64.6)m矮塔斜拉桥线形监测断面设在每一阶段的端部,如图6所示。
布置0#块件的高程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悬浇阶段高程观测基准点。
每个0#块的顶板各布置7个高程观测点,见图7(a)。
悬浇阶段每个监测断面上布置两个对称的高程观测点,如图7(b)所示,不仅可以测量箱梁的挠度,同时可以观测箱梁是否发生扭转变形,标高测点用Φ16圆钢,圆钢筋顶部磨平,露出顶板2~3cm,并用红油漆作为标记。
测点布置原则:①尽量靠近腹板;②测点离梁段端部10cm;③不妨碍施工及挂篮的行走、固定等;④易于保护;⑤尽量使测量工作减少,如立一次仪器即可以测试全部测点的高程,最好设置在挂篮内侧,这样也可以减少转仪器引起的误差。
8.3观测时间与项目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进行,每个施工阶段的变形测试时间根据施工阶段的进度来定。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1)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前的高程测量;(2)每阶段混凝土浇筑后、预应力张拉前的高程测量;(3)每阶段预应力张拉后、挂篮行走前的高程测量;(4)斜拉索张拉前后的高程测量;(5)每阶段挂篮行走后的高程测量;(6)拆除挂篮后、边(中)跨合拢前的高程测量;(7)最终成桥前的高程测试。
图6线形监测测点标高测点(a)0号块(b)断面标高测点图7标高测点布置图8.4每阶段测量工作内容从挂篮前行至本号梁块预应力张拉完毕为一个施工阶段,在每个施工阶段需完成的工作如下。
8.4.1挂篮定位根据监控方提供的立模标高进行挂篮定位,定位底模前端标高及顶板标高。
此时需要设置的测点如下,如图8及图9所示。
(1)顶板钢筋头测点,距离该梁块前端10cm,在浇筑该块混凝土前埋设即可。
(2)挂篮底模梁块前端测点,不用设置钢筋头,直接布置在模板上。
(3)挂篮底模钢筋头测点,尽量靠近该梁块底模前端,钢筋头长度10cm左右。
注:由于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底模前端标高进行测量,为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在定位时,在底模上尽量靠近本梁块底模前端左右两侧各设置钢筋头一个,在定位时需要测量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与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的标高差,在浇筑混凝土后及张拉预应力后可仅对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进行测量,利用标高差换算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
1顶板钢筋头测点前施工段本施工段3挂篮底模钢筋头测点挂篮底模2挂篮底模梁块前端测点图8每阶段测点布置侧立面图图9每阶段测点布置正立面图挂篮定位时需测量的内容如下:(1)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使其满足监控方标高预报文件中的底板立模标高;(2)顶板立模标高,为底板立模标高+梁高;(3)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标高;(4)测点3(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并计算出每侧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测点3)与测点2(底模前端模板)的标高差。
8.4.2浇筑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时需完成的测量工作如下:(1)浇筑前检查挂篮定位标高,确保标高无误后再开始浇筑混凝土;(2)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后,按照标高预告表提供的混凝土浇筑即将完成时的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的标高)进行重新定位顶板顶面标高,排水坡尺寸不变,在标高预告表给出的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的标高)基础上重新定位排水坡。
8.4.3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养护期间需测量内容如下:(1)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测点1)标高;(2)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测点3),目的是测量(底模前端模板)测点2标高,需要提供测点2的标高;(3)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最低点)混凝土表面标高,如图10所示。
4顶板顶面不考虑排水坡测点图10顶板顶面混凝土表面测点8.4.4预应力张拉后预应力张拉后需测量内容如下:(1)所有已施工梁段顶板钢筋头测点(测点1)标高;(2)底模前端钢筋头测点标高(测点3),目的是测量(底模前端模板)测点2标高,需要提供测点2的标高;8.5测量仪器高程测试用TC1800全站仪(测量精度0.1mm)或精密水准仪来进行测试。
9斜拉索张力测试吊杆张力影响主梁的内力和线形,甚至运营期间的结构安全性,吊杆张力大小是反映全桥内力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保证吊杆张力测试结果正确可靠。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索力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1)油压表法:由张拉系统上经过标定的油压表直接读出张力;(2)传感器法:在拉索或吊杆锚头与垫板之间放置压力传感器测定其张力;(3)频率法:测取拉索或吊杆自振频率后根据张力与自振频率之间的关系算得张力,用附着在吊杆上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拾取吊杆在环境激励振动下的振动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和频谱分析,再根据频谱图来确定吊杆的自振频率,然后根据自振频率和吊杆张力的关系确定吊杆张力。
(4)磁通量法:在拉索或吊杆中放置电磁传感器,通过其磁通量的变化来测定张力。
上述几种测试方法中,现阶段以频率法最为经济、实用,因而应用最为普遍,在本桥中采用油压表法和频率法测试。
在本桥拱部结构的监控中部分采用索力仪测振动频率法进行吊杆张拉力的监测。
10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温度型应力监测仪器(ZX-416A T)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测量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