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硅教案23

高一化学硅教案23
高一化学硅教案23

高一化学硅教案23

第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程的科学教

育功能。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调查研究:完成并小组交流“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明的贡献”小论。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

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用途。

教学过程

*将Si单质的内容移到开头教学。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在教学时要突出硅的亲氧性强于,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硅的两种存在形式──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科学视野]:Si2的晶体结构分析。

启发学生根据Si2和2都是酸性氧化物这一特点,把它们的性质一一

列出。

引导学生从硅的亲氧性大,得出常温下Si2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下,Si2才能与碱性氧化物起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等。

[思考交流]:①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

②实验室盛放氢氟酸的仪器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演示实验]:【实验4-1】在饱和Na2Si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补充实验]:将2通入Na2Si3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白色胶状沉淀的生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从而加深对H2Si3的酸性弱于碳酸的认识。

[例题讨论]:

教材P69习题4。

[教学小结]:(学生填表)

⑴表1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结构性质比较

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碳

熔点、沸点、硬度、状态很高、大、固态低、小、气态

质与水不反应2+H2= H23

与氢氟酸Si2+4HF=SiF4↑+2H2不反应

与碱溶液Si2+2NaH=Na2Si3+H22+2NaH=Na2+H2

与碱性氧化物Si2+a=aSi32+a=a3

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酸性氧化物,都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

不同点:①2与水反应生成H23;Si2不与水反应;②Si2溶于氢氟酸,2不与氢氟酸反应;③Si2须在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而2可在常温加压下进行。

⑵表2 硅酸、碳酸的对比

物质硅酸碳酸

化学式H2Si3H23

酸酐Si22

制法

Na2Si3+2Hl=2Nal

+H2Si3↓ 2+H2=H23

颜色与状态白色、粉末状无争液态,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水溶性不溶于水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酸性比较

⑶(学生后整理)

①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用途;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杨平 岑巩县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8、9、10)班的教学工作。由于都是文科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能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涉及生活中的知识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第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和化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结束高一年级所有新课. 三、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4、做好优生化学补差工作和学困生的补习工作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四、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和形成未来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化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3)、体现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4)、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5)、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前沿知识。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2篇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sulfur and nitrogen oxides compulsory 1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2篇 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 2、篇章2: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篇章1: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硫和氮氧化物》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 教学过程 [投]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讲]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并投影小结]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优质课教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2)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 (2)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三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练习反馈法等。 教学主线: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1、将刚削好的苹果与久置的苹果比较,有色有何变 化? 2、泡好的绿茶静置后有何变化?【回答】 1、苹果由粉绿色变成黄褐 色; 2、绿茶久置后颜色变深。 从生活中的 例子引入氧 化还原反应 表观认识特征 认识 本质 认识 得失氧化合价 升降电子转移

【提问】 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请大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反应的分类标准。【思考、讨论】 氧化反应: 2Mg + O2 = 2MgO 还原反应: CuO+H2== Cu+H2O 分类的标准:得氧失氧 巩固初中所 学的知识 【过渡】 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在所举的两个反应中是否只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例如:CuO+H2== Cu+H2O 【讨论、回答】 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 应;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 化反应。 巩固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 应的知识, 引出氧化还 原反应的概 念。 【小结】 可见有得必有失,有物质得到氧,必定有另一个物质失去氧。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 氧化还原反应还有什么特点呢?在课本33页《思考与交流》有3个方程式,请大家分别标出这几个反应中每个元素的化合价,观察一下在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思考与交流】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 发生了变化。有元素化合价 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有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时 还原反应。 巩固刚才所 学的氧化还 原反应的有 关概念。 通过课本的 思考与交流 探讨氧化还 原反应与元 素化合价升 降情况的关 系。 【板书】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过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再看下面反应: Zn + 2HCl == ZnCl2+H2↑。在这个反应中有得氧失氧吗?元素的化合价有发生变化吗?【回答】 1、没有得氧失氧。 2、锌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变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有反应前的+1价变为0价。 【小结】 在反应Zn+ 2HCl == ZnCl2+H2↑中虽然没有发生得氧失氧的情况,但是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升

高中化学 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有关甲烷的取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混合发生取代反应只生成CH3Cl B.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中CH3Cl最多 C.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为混合物 D.1 mol甲烷生成CCl4最多消耗2 mol氯气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甲烷与氯气一旦发生取代反应就不会停止在某一步,四种有机物都会产生,故得不到纯净的CH3Cl,A错误,C正确;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中每取代1 mol氢原子,消耗1 mol 氯气,生成1 mol HCl,故产物中HCl最多,B错误;1 mol甲烷生成CCl4最多消耗4 mol氯气,D错误。 解题必备 (1)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2)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①反应条件为光照,在室温或暗处,二者均不发生反应,也不能用阳光直射,否则会发生爆炸;②反应物必须用卤素单质,甲烷与卤素单质的水溶液不反应;③该反应是连锁反应,即第一步反应一旦开始,后续反应立即进行,因此产物是五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中HCl的量最多;④1 mol氢原子被取代,消耗1 mol Cl2,同时生成1 mol HCl,即参加反应的Cl有一半进入有机产物中,另一半进入HCl。 (3)存在和用途 ①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 ②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4种取代产物的比较: 分子结构CCl4是正四面体,其他均为四面体但不是正四面体 俗名CHCl3:氯仿,CCl4:四氯化碳 状态常温下,CH3Cl是气体,其他均为液体 溶解性均不溶于水,CHCl3和CCl4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高一下册化学甲烷课时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下册化学甲烷课时练习题(附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下 册化学甲烷课时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合物的组成或性质,以此能够说明该 化合物肯定属于有机物的是( )。 A.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 成 C.在氧气中能燃烧,且只生成二氧化碳 D.熔点低且不溶于 水 答案:A 2.从19 世纪20 年代开始,人们用从非生物体内取得的物 质合成了许多有机物。下列属于最早合成的这一类物质是( )。 A.酒精 B.尿素 C.淀粉 D.蛋白质 答案:B 3.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形结构 C.甲烷分子中的四个 CH 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答案:D 4.下列甲烷的氯代物中,常温下是气体的是( )。 A.CH3C1 B.CH2C12 C.CHCl3 Dl4 答案:A 5.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CH3C1 B.CH2Cl2 C.CHCl3 Dl4 答案:A 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跟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溴水 B.溴蒸气 C.氯气 D.氯化氢 答案:BC 7.烃分子中的化学键( )。 A.只有非极性键 B.可能只含有极性键 C.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可能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

极性键 答案:BD 8.完全燃烧一定量的甲烷,燃烧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碱石灰,装有碱石灰的玻璃管增重 8.8g, 则原来的甲烷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0.56L B.1.12L C.2.24L D.4.48L 答案:D 二、填空题 9.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主要的元素以外,多数有机物含,其次还可能含有 、、 、、等。 答案:碳;氢;氧;氮;卤素;硫;磷 10.有机物种类繁多,目前从自然界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约有种,而无机物却只有万种,其原因是 。 答案:三千万;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共价键,多个碳原子还可以形成碳链或碳环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

人教版高一化学《离子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离子键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高一、4班 章节名称离子键学时 1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离子键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学生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1 2 3 4 5 知识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离子键的概念 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电子式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编号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4 知识和能 力 知识与能 力 过程与方 法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视频 动画 动画 观察现象 观察存在方式 观察 观察 AB AH EG CDF A D GH F 良好 良好 良好 良好 3 1 10 4 网络 网络 网络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使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 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 的书写 观看视频、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原理解析、加强练习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道德情感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化学——甲烷

11.1 碳氢化合物的宝库——石油(2)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电子式和结构式。 2、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及取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在甲烷分子结构的探究中,学习准确观察模型利用模型帮助思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揭示甲烷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 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化学性质 2、难点:取代反应 【教学过程】 【复习】有机物的概念——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辨析:1、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 2、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讲述】有机物除了含碳外,一般还含有H、O、N、S、P卤素等元素,我们把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观察字形,故烃是指碳氢化合物。 一、烃:碳氢化合物。 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二、甲烷 1、甲烷的存在 【阅读一段文字】甲烷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按体积计,天然气里一般约含有甲烷80%-90%),除天然气外,石油伴生的油田气、池沼底部的沼气、煤矿的坑道气(通常称瓦斯)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海底中含大量天然气。 俗称:天然气、沼气、坑气。 2、甲烷的性质 【设问】从上述气体知道,甲烷有什么性质? 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问】在标况下,气体的密度如何求算? M 16 ρ= —= —=0.717g/L Vm 22.4 ⑵化学性质 ①燃烧【视频】 现象: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原理:CH4+2O2→CO2+H2O(点燃) 【思考1】使用甲烷作燃料需注意些什么? 【讲述】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的爆炸极限是5%~15.4%(体积分数)。点燃甲烷之前,必须验纯。 【思考2】从管道煤气(CO)转为天然气,煤气喷嘴应如何改造?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优秀教案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引入课题】 实验步骤 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板书】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板书】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板书】1、燃煤发电的过程 【板书】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电子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储存起来,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板书】3、原电池原电池实验探究

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9-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在学校校长、主任等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我高一备课组拟在本学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所任班级的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有计划的安排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在开学之前,我高一备课组各成员充分分析和总结上学期的学生情况,并要求各成员准备制定本学期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措施。 同时,要求成员熟悉教材,并认真做一些习题,达到有所准备和有所储备。新学期开始,我们继续钻研教材和体会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并逐步了解、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备书本、备学生、备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在备课组中发现、了解情况,并及时讨论和解决。 二、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高一备课组主要是年轻教师,有热情但缺经验,同时也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 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一次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最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全体高一化学教师,团结合作,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学校承担了一定的化学立项课题,备课组各成员要在学

高一化学甲烷5

【新编导学案】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1)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预备知识】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 【基础知识】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用箭头而不用等号。(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 (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 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 1.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之间的差别为: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必修一

高一化学教案范文必修一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常见危险化学品 爆炸品:KClO3KMnO4KNO3易燃气体:H2CH4CO易燃液体:酒精苯汽油等自燃物品:白磷P4遇湿易燃物品:NaNa2O2氧化剂:KMnO4KClO3 剧毒品:K砷的化合物腐蚀品:浓H2SO4,浓NaOH,HNO3 2.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大小100nm 3.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区分溶液与胶体:丁达尔效应(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分离浊液与胶体、溶液:滤纸(只有浊液不能透过滤纸)

分离胶体与溶液: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KClHCl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 酒精SO2CO2NH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 强碱NaOHKOHBa(OH)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HClOH2SO3 弱碱NH3·H2O 5.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水 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 粗盐的提纯

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过滤和蒸发(例如:粗盐的提纯) 除去NaCl中含有的CaCl2,MgCl2,Na2SO4等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NaOH→BaCl2→Na2CO3→过滤→HCl可以;改为:BaCl2→Na2CO3→NaOH→过滤→HCl也可以.改为: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也可以. 但要注意,BaCl2溶液一定要在Na2CO3溶液之前加入,且盐酸必须放在最后. 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适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自来水得到蒸馏水,汽油和煤油的分离等。 蒸馏需要的仪器:酒精灯,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3.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4.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

高一化学上册分散系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分散系教案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提供与高一化学上册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比较三种分散系的特征 2.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在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3.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综合计算。 4.了解胶体的制备、鉴别和提纯;掌握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基础知识】: 一、分散系概念以及三种分散系比较 1.分散系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分散质微粒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大量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食盐水、碘酒肥皂水、淀粉溶液泥水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Fe(OH)3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豆浆、血液、肥皂水等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气溶胶:烟、云、雾等 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1)丁达尔现象 (2)布朗运动

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的运动。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 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③带电规律: i. 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ii.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电; iii. 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

高一化学公开课教案(2007.5.17) 龙岩三中肖幼英 教学目标 1、掌握乙醇的分子组成、分子结构,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乙醇。 2、认识乙醇的主要性质。 3、引导学生体会-OH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乙醇的分子结构 2、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学习求: 了解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要求: ①能看懂有机物的结构模型,并引导学生从官能团变化的角度,用结构简式规范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 ②乙醇在不同温度下的脱水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让学生讲述课前准备的有关酒的知识,指出各类酒都含有一种共同的主要成分酒精,酒精的化学名称为乙醇,也是一类重要有机化合物。 一、乙醇的分子结构 模型:

写一写 分子式 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 3CH 2OH 或C 2H 5OH 二 乙醇的物理性质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无水酒精,总结物理性质 颜 色 :无色透明 气 味 :特殊香味 状 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 密 度:比水小 溶解性: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补充说明]无水酒精、工业酒精、医用酒精、固体酒精等的有关知识。 思考:如何检验酒精中含水?如何除去酒精中的水? 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含水.与过量的生石灰蒸馏. 活动与探究一 分别在1~2ml 的煤油和无水乙醇中 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内钠粒沉于底部,有无色气泡产 生,最终钠粒消失,液体仍为无色透明。 钠在煤油中无明显现象 交流讨论(说明:煤油为烷烃,用乙烷代替) 对比乙烷水、分子、乙醇、结构的异同点,推测钠与乙醇反应时断裂什么键?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想 羟基——官能团,写作-OH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教案:第三章_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一课时 甲烷 教学思路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其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板块一:自主建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可燃冰”的图片,播放西气东输视频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再向学生讲述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就有必要研究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展示一瓶甲烷气体,请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通过对可燃冰贮量和开发介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甲烷》课题。同时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掌握物理性质学习的一般方法。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

构简式的书写。老师评价后提出问题甲烷究竟有着怎样的结构,学生开始猜想。然后老师提供素材组织活动,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然后再收集并展示大家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 引导信息:1.甲烷分子中的4条C—H键完全等同。2.H与C之间的距离和每个夹角也完全相同。学生再重新思考自己作品的正误,根据科学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后,主要认为甲烷存在正四边形或正四面体这两种结构。在学生产生疑惑时,老师再给出第三条信息:如果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种结构,学生分小组再次动手进行实践活动,再结合科学信息得出甲烷是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用电脑制作出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以便学生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手工制做,在实践活动中再次建构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甲烷结构的研究,学会科学的质疑和能根据科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象能力。通过对甲烷的模型观察,正确认识了甲烷的分子结构,为甲烷的性质学习打下了基础。 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创设情境,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学生根据结构猜想其性质。分别将甲烷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加有石蕊试液的强碱溶液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和总结。得出结论:甲烷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但在点燃条件下就会燃烧。展示STS素材让学生感知甲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拓展知识:通过提供资料卡片和矿难图片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化学物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甲烷的性质,体验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有机思想。STS素材的呈现,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养,加深了学生对甲烷的认识。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都按比例收集好甲烷和氯气,一支用纸包好避光,另外一支用点燃的镁条照射进行对比试验。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实验中得到哪些信息。②从所得信息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然后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汇报,得出结论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了反应。 组织学生,用球棍模型制作出其可能的产物。学生再次动手实践运用甲烷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展示同学们的作品,用电脑模拟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了解取代反应的本质。完成方程式书写,老师再分析和评价,并介绍取代产物的用途。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物质的微粒观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实验手段是检验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并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然后学生通过简洁工整,知识层次清晰的板书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完成课堂反馈(设计这两道试题的目的是从结构和性质两个角度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