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合集下载

曾国藩笨拙也是一种天赋作文

曾国藩笨拙也是一种天赋作文

曾国藩笨拙也是一种天赋作文在人潜意识里,说人笨无疑是骂人的话,谁听了都会不舒服,可是历史上却有一位伟人,天资愚钝,却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他就是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他被清政府奉为“中兴名臣”,享受极高的政治声望与地位。

曾国藩虚岁5岁开始读书,8岁就已经读完五经,9岁开始学习八股文,14岁就开始了科考生涯,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在28岁那年,考中进士,跻身翰林院,随后曾国藩十年七迁,官至二品侍郎,两江总督。

他修身齐家治国,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深刻影响数代人的精神偶像,有人评价他是“千古第一完人”。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曾国藩给予很高的评价。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

曾国藩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和威望,不是他天资聪慧,反而是因为他天资愚钝,青年时的曾国藩不过也是庸人一个,笨拙的他科考屡考不第,一度成为湘乡的笑话。

曾国藩14岁开始参加科考,每次都和父亲曾麟书并肩赶考,在湘乡科场是一对有名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双双屡考不第,曾麟书从十几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十六次,年过四十,连个秀才都中不了。

儿子和父亲双双赶考,在现在看来是一件非常励志的事情,可是在道光十二年,这却是一个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每一次考试对曾国藩父子来说都一次痛苦的经历,除了路程上的辛苦,还要忍受落地后被人嘲笑的屈辱。

曾国藩学习非常勤奋,奈何不了实在是太笨了,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曾国藩笨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湖南乡下流传着这么一个小笑话。

有一天黄昏,曾国藩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爬到房梁上,准备等这家人都睡着了下来偷东西。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笔记范文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笔记范文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笔记范文一、引言《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是作者岳南创作的一本对曾国藩的传记。

该书通过对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成就以及他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展示了曾国藩那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智慧与勇气。

本文将通过阅读并分析该书,从内容介绍、主题讨论以及读后感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内容介绍《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以曾国藩为主线,通过对曾国藩一生的经历进行回顾,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勤奋好学以及坚定的意志力等特点。

该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曾国藩的成就、他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

在曾国藩的成就部分,作者通过描写曾国藩在治理地方和军事方面的重要贡献,展示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的出色表现。

曾国藩通过严密的统治措施和对军队的精心调遣,成功地击败了太平天国军队,并为清政府稳定江南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后,在描述曾国藩的性格特点时,作者强调了他的笨和慢。

笨意味着曾国藩不擅长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艺术,他更注重实际行动和解决实际问题。

慢则意味着曾国藩思考问题缓慢,他认为只有仔细思考和深入研究问题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种笨和慢的特点使他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最后,在讨论曾国藩对国家的贡献时,作者仔细阐述了曾国藩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杰出贡献。

曾国藩以其才干和智慧,成为清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他不仅为朝廷制定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致力于军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主题讨论《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这本书的主题是通过对曾国藩的描述和分析,探索了他那种平凡而不平庸的智慧与勇气。

在全书的篇章中,作者一直强调曾国藩的聪明才智,并通过描述他的成就和性格特点,展示了他在治理国家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和坚定意志。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个格言:“千金买铁饭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三十年河东。

”曾国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通过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勤奋工作,一步步成为了清朝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平凡背后隐藏着非凡的才能和毅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曾国藩》读后感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

曾国藩的时代,是一个政治黑暗、军队腐败、社会不安、天灾流行、内乱外患交相侵迫的时代。

我们观察曾国藩的成功,虽说是基于天生过人的才能,但也是艰难困苦的环境造成他的惊人“事业”。

正所谓乱世可成“英雄”之业。

曾国藩初登仕途之时,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际。

这似乎是一个象征,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性质急剧变化,社会形势错综复杂的时代。

曾国藩之政治生活的目标是为这个社会找一条出路。

为此,他提出了一整套解决国内外矛盾的设想和办法,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积极的实践者。

自打下天京后,为消除朝廷的疑忌,曾国藩主动收敛羽翼,亲自裁减湘军,在朝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后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在历代为官者中没几人能做到,不管是从做人,从政,带兵还是治家,曾国藩都有一整系统的方法和理论,看了之后受益匪浅第二篇:读《曾国藩传》有感这周,偶然看到某位牛人推荐阅读《曾国藩传》。

历史上有两位圣人我一直想去了解,一位王阳明,一位曾国藩,之前我就在搜索关于他们的好书。

所以我知道后立即购买下载。

这本书是刚出版的,作者张宏杰老师,历史博士,他之前已写过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都得到了好评。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有料有趣,作者的描述都是经过考据,并标注出处,所以人物还原的真实性很强。

我看完第一章就被吸引,并一口气在两天内读完。

看后我认识到这几点,1、普通人也可以有所成。

曾国藩天资平平,甚至可以说笨拙,有个细节,小偷去他家碰巧他在背书,最后小偷背熟了,他还在背。

他的不寻常在于不退缩不放弃,相信勤能补挫、滴水穿石,以勤奋和时间补充短板,最终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1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

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

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2023年《曾国藩传》读书笔记2近日,拜读了张宏杰先生的《曾国藩传》,感慨良多。

纵观曾公之一生,从科举“七不中”到翰林帝师,一介书生,草创湘军,平内乱,几经生死,倡洋务,开眼看世界。

立德、立功、立言、为师、为将、为相,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名满天下人不妒,功高盖主主不疑,无愧千古完人。

曾公之智慧值得终身学习领悟,我年少浅薄,妄自分享两点个人体会。

一是下笨功夫。

“大道至简”,“天道忌巧,去伪守拙”、“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公大智慧的最好体现。

要终生保持“笨小孩”的空杯心态,下笨功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不走捷径,不学投机取巧,不计较眼前得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用恒心和毅力扎实走好每一步。

保持韧性,日拱一卒,死磕到底,终能星火燎原、水滴石穿。

郦波《曾国藩家训》

郦波《曾国藩家训》

郦波《曾国藩家训》第一篇:郦波《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家训郦波曾国藩家训上部上部01谁来拯救笨小孩(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

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

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公元1825年,一个腊月里头数九寒天的夜晚,在湖南湘乡的一户人家的一个屋子里,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正在点灯苦读。

此时这户人家的房梁上趴着一个贼,他就打算等这户人家的灯都熄了,趁着黑灯瞎火他好下来偷东西。

这应该是富人家,也少有吃苦的后代。

这小偷主意是没错,这想法也没错,这孩子也正读一篇普通的文章。

可问题是底下读书这孩子他特别的笨。

他在底下背这篇《岳阳楼记》,磕磕巴巴地就是背不下来,半天才吭哧一句下来。

倒腾来一遍倒腾去一遍,弄了十几遍下来小偷都基本上会背了。

这个小偷到后来是可忍孰不可忍,眼看着天就要亮了必须得有所行动。

所以他极其恼火,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蹭的一下从房梁上就跳下去了,满肚子怒火上前一步,劈手把他手里的书夺过来,往那个桌上啪的一扔:“瞧你个笨样,你说这文章有什么难背的?”说着小偷一张口,就把《岳阳楼记》背了一遍。

他被背诵背顺了,再指着他骂他,“瞧你笨的,还读什么书呀?”说完了袖子一甩满脸激愤地扬长而去,东西也不偷了。

很遗憾,我们不知道这个聪明的贼叫什么名字,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知道这个笨小孩他叫什么名字,他当时名字叫曾子城,这个名字大概我们都不熟,但他后来改了个我们都特熟的名字,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曾国藩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曾国藩笨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曾国藩之笨拙中藏沉稳,前行中有谋略,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典范。

——月牙世人都说聪明好,唯有显摆忘不了。

聪明的孩子,多是别人家的娃,在高考指挥棒下,熠熠生辉,世人称慕。

当下高考季,随着分数陆续放出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高下自判。

愚笨的孩子,考得跌跌撞撞,能不能过线,都很难说。

孩子资质禀赋一般,此时是最难熬的。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当年是不是也经历了如此难熬的光景?史料里没有记载。

但如今,在世人的眼光下,他常被冠以笨拙之名,天资多不敢恭维。

梳理一下他的履历,成绩单却是相当惊艳。

道光十八年,1838年那年的会试,曾国藩刚刚27岁,一举中了进士,不算早慧,也不算大器晚成。

其后的十年,他掀起了人生的第一段高潮,十年连跳十级,这在古代官场上,当是一份相当显赫的运道。

一个人连升三级,都要锣鼓喧天,庆贺一番,这十级还不要眼红一大片?曾国藩给人的印象,显然不是天赋异禀之人。

一个最为现实的理由,他愚拙的一面,是慧通的自己装点的,套了一层“大智若愚”的马甲,然后悄悄置在放大镜下。

从众心理的世人,一时蒙蔽,就这样无限地放大他的愚笨。

如此人生大格局,曾国藩做得得心应手。

想想江湖上多反其道而行之,明明天资一般,却欲盖弥彰,生怕没人知晓。

非得穿上个无所不能的马甲,到处显摆,就像毛姆笔下的“万事通先生”。

自小熟读《道德经》,乃至倒背如流的曾国藩,浸淫其间,运用自如,乃至运用之妙,也就不足为奇。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里言简意赅的几个字,莫非读进了曾国藩的内心,也让世事洞明的他考量起自己,一种别样的人生姿态悄悄塑形。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历史是本大书,饱读经书的他,一直被后人视为一代大儒,《菜根谭》的这段,自然熟悉不过。

在晚清这艘半沉半倾的破船上,历经人生风雨的曾国藩,顺境时着意不张扬,逆境时反而坚毅不沉沦。

他自己深有感悟道,“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反之,则人之意也消”。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

第一篇:《曾国藩》读后感曾国藩,晚清名臣。

但他天生又苯又慢。

且不说他考了七次秀才才入围,也不说他考进秀才名次之低――倒数第二,就说他背文章吧。

那是个酷暑最热的一天,一个小偷钻进了他的卧室,躲在床底,伺机行事。

当时天色已晚,很多人已就寝。

曾国藩却挑灯诵书。

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读了两个时辰都没背诵下来。

当时小偷在床底热得浑身发汗,又过度紧张,几乎昏厥。

又一个时辰后,曾国藩还在那里磕磕巴巴,背得短斤缺两。

小偷忍无可忍,从床底滚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朗声而诵,势如流水。

末,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就你这头脑,别读书了,种地吧。

”曾国藩的苯和慢可想而知,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又笨又慢的人,灭了天平军,平了天下,挽救了清朝,成就大业。

为什么呢?唯一的秘诀是,就是他一生坚持笨拙,不走捷径。

他曾说:“天下任何事都不是侥幸而成。

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

”他还颤着手,指点道:“今后要立下规矩,无论战役规模多大,指挥官必须谋定而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

”从此后,湘军打仗,从不主动。

纵然是胜券在握时,也不主动进攻。

每次和太平军对垒之后,按兵不动,诱惑太平军来攻,使其三番五次进攻,消耗气力后,抓住机会,发动全线反攻,往往一战而定。

指挥军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的了。

以致左宗棠这样评价他:“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似欠火候。

”他们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但基本都是左宗棠侃侃而谈,而曾国藩如同听天外梵音。

在左宗棠面前,曾国藩可不就是个蠢人。

只是,曾国藩从考进秀才那天开始就笃信这样的信念――既然我是笨人,那将来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机不取巧不走捷径。

不断积蓄力量,那么有天总会薄发。

正如诸葛亮,倘若没有饱读书经,又怎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大谈天下事分析地头头是道呢?正如刘备,在曹操眼前浇菜做花,韬光养晦,暗地积蓄力量,最终反败为胜。

《曾国藩传》:笨,是最好的天赋

《曾国藩传》:笨,是最好的天赋

《曾国藩传》:笨,是最好的天赋作者:不有趣灵魂来源:玩你自己(ID: Gosoul624)唯天下之至拙,才能胜天下之至巧。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有人说,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

其中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而那“半个”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跌宕起伏,不可谓不传奇。

他智商平常,天资一般,一个秀才就考了七次。

身体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

出身更是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

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但是,他却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国藩传》这本书,看看他是靠什么,实现逆风翻盘的吧。

011811年冬天,曾国藩出生,他长得普普通通,出生时也没什么天降异象,到四岁也没有能够光大门楣的迹象。

他记忆一般,思维也不敏捷,怎么看都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只是曾家有一个老人固执地认为,曾国藩将来必成大器,为此他特意叮嘱曾国藩的父亲,要好好培养。

和所有旧中国的读书人一样,曾国藩六岁进私塾读书,他八岁熟读四书五经,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勤奋。

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曾国藩勤奋得令人发指,别的孩子呼呼大睡做好梦的时候,曾国藩就被父亲揪着辫子叫醒背书,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一百遍,一百遍不行就一千遍,直到背下来才完事。

就是这样一个连“小偷”都觉得笨得不行的娃,却从小就讨厌“胸无大志”的人。

因此,曾国藩给自己立下了高大的志向。

十六岁那年,曾国藩跟着他父亲,开始考秀才。

第一次,落榜,他父亲说,第一次考,不要灰心。

第二次考,落榜,他父亲说,没事。

第三次考,还是落榜。

他父亲只得安慰说,坚持就是胜利。

第四次,落榜。

第五次,落榜。

第六次,父子两人一样,继续落榜。

他父亲已经不安慰曾国藩了。

更要命的是,这次曾国藩被“通报批评”,主考官说:“此文是文理欠通的典型,文笔尚可,道理却没讲通,大家要引以为戒。

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92文 孙聚成的原因。

齐家,是立业之基。

曾国藩曾经持续写家书30多年,留下了齐家的经典故事。

曾国藩官至极品,但他的宦囊并没有因此而丰富。

初出山之时,曾国藩表示:“不要钱,不怕死。

”统兵之后,可以支配的金钱虽多,但他为“风示僚属”和“仰答圣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寄回家的钱反而比以前更少。

曾国藩不多往家寄钱,不仅因为要保持清廉之节,还因为他认定从小经过生活磨炼的人更容易成大器。

他在家信中说:“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直到晚年,曾国藩仍然保持俭朴习惯,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

他爱穿家人为其纺织的土布衣服,不爱着绸帛。

曾国藩升任总督后,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

当时。

每晚南京城两江总督府内,曾国藩夜阅公文,全家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

一件天青缎马褂是曾国藩最好的衣服,只在新年和重大庆典时穿,用了三十年依然犹如新衣。

自己身体力行,曾国藩要求家人也要做到。

从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戎马生涯中,曾国藩写了近1500封家书,上自父母,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在家书中,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

他曾经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曾国藩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湖南一乡村,豆油灯吐出微弱的光芒,一个少年正勤奋读书,有一篇文章他反复诵读,直到三更半夜,可就是背不下来。

那晚,少年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只听少年翻来覆去诵读,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贼人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少年一眼,扬长而去。

小偷的话使少年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奇才。

这个少年,就是日后名扬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又慢又笨平天下》读后感

《曾国藩又慢又笨平天下》读后感

《曾国藩又慢又笨平天下》读后感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事都不可侥幸成之。

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他成就大业只有一个秘诀,就是他一生笨拙,不走捷径,也正是因为他日复一日地“结硬寨、打呆仗”,被逼近绝路也不松劲。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我只走那条看上去更世界上踏实的路!”我们只看见古人的成功与辉煌,却看不见,每一个成功者背后的努力,曾国藩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终于入围,也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

曾国潘自幼读书用笨功夫,一篇文章连续几十遍才能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到了翰林之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十三次,结果硬是把穆彰阿感动了。

曾国藩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曾国藩与太平军打仗时从没有用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的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的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在慢慢攻城,结果四场胜利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然而曾国藩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走到人生巅峰的路程坎坷曲折,曾国潘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结果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人生是个向上的过程,但走到高处才明白,高处不胜寒,所以尽量避免高处,真要走到那一步了,也要谦逊地后退几步。

我们只有像曾国藩那样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的,最突出的就是过人的毅力。

如果没有毅力,曾国藩这不可能造就出他辉煌的一生,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要有毅力,决不能松懈。

只有翻过来一个个坎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端。

失败并不可怕,你还可以重新开始,然而放弃了就没有重来的机会了哦,而且曾国藩参加了七次秀才考试才得了倒数第二呢,可见看似最笨的方法却是最不容易出差错的。

度阴山写的《曾国潘又笨又慢平天下》通俗易懂,使我受益匪浅。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院系:商船学院航海专业学号:姓名:摘要:曾国藩,我眼中做笨人做的最伟大的笨人,但他笨的清楚,笨的聪明,他是我们心中的蟒蛇娃。

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他是升官最快;他,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道。

他,网罗培育和善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招募众多能人志士;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他的人生,就是从一个笨人到圣人的转变。

关键词:笨人做人家教用人引言: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去世已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无论是曾国藩所生活的清朝末年,还是现在21世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界,曾国藩这个名字被提起时总会迎来一阵嗟叹或敬仰。

但是这个海外皆知的大笨人是如何成为这乱世中的大圣人呢?他难道真的是蟒蛇转世的,他是如何做的呢?正文:倘若要去细细的评析曾国藩就一定要脱离政治学的范畴,将历史回归历史,我们或许会发现,曾国藩这个人,其实在历史的烟雾中是相当的,他虽然笨,但他把自己活的明白。

要说他笨,这可是有个故事的,故事说,早在曾国藩苦读发奋之时,有个小偷,趁夜潜入曾国藩家,躲在梁上,看下面的曾国藩背书,想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行偷窃。

可是不曾想,曾国藩拼命背书,就是背不下来,小偷在梁上等啊等,终于等不了了,跳下来叫道:“你怎么这么笨呢?不就是一篇文章吗?我在梁上听的多记住了!”然后把那篇文章背了一篇后,就离开了,留下曾国藩一张呆若木鸡的脸。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喜爱现在无从考证,但是这足以说明曾国藩是个十足的笨人,如果说,笨是一门专业的话,那么曾国藩就是这门专业的顶尖高手了。

也许没人笨的过他,所以他赢了。

但是,细数曾国藩的生平,早年的他也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笨小孩,而是一个惹是生非,心理阴暗,的熊小孩。

他也曾经也想从圣坛上下来,是什么造就了历史中风雨一世的曾国藩呢?(1)良好的家教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塾师秀才。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度阴山
第一章 “笨鸟”初飞
曾家笨小孩
曾国藩出生的前一天,几只蚰蜒爬上房梁,俯瞰下面昏昏欲睡的他的曾祖父曾竟希。
曾竟希也老眼昏花地看着它们,当确信没有看错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龙,龙,有龙!”
老人的喊叫震荡着整个房间,搅开了粥一样的光阴。
房门被轻轻推开,明天就要当父亲的曾麟书走进来。他看了眼这位末世老人,嘀咕了句,“又做梦了。”
曾竟希猛地睁大眼,目光如锥子,死盯住孙子说:“我没做梦,房梁上有龙。”
曾麟书下意识地仰头去看房梁,他看到了那几只蚰蜒,正在快乐地玩耍。于是他帮爷爷掖好被子,说:“是蚰蜒。”
曾竟希语音含糊却异常坚定地说:“龙,是龙。”
这是1811年冬季最普通的一天,也是湖南湘乡白杨坪村曾家最普通的一天。但第二天的11月26日,无论对曾家还是对中国历史而言,都非同凡响。
曾国藩只好低声诵读。不久后,书院模拟考试,曾国藩排名在他之上。此人大喊大叫起来:“这屋子的风水被你夺去了。”
有人看不过去,就问他:“曾同学的书桌不是你让挪走的吗?”
那人憋红了脸,大声道:“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
同学们都为曾国藩打抱不平,曾国藩却一笑置之。
这就是气度,它是庸人和伟大人物的区别标准之一。
曾国藩意志力顽强,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倔强,他厌恶“懦弱无刚”的人,所以绝不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他讨厌“胸无大志”的人,所以给自己立下宏图大志,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无论流多少泪,无论洒多少汗。
对于资质平庸的人而言,流汗是肯定的,流泪也是必须的。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考秀才,他老爹也跟着考。这并非他老爹喜欢凑热闹,而是他老爹已考了多年,始终不过关。
这不需问,如果真的中了进士,不可能这样狼狈。曾国藩摇头,但毫无悲戚之色。老爹叹息道:“为何如此憔悴狼狈?”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

《曾国藩传》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曾国藩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1这本书,我读了很久,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对于曾国藩,一开始的认知是教科书里面的坏人,现在,我知道他是多数人的信仰。

对于个人明明就没有彻底好的和彻底坏的之分。

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生以圣贤自期,却也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活一辈子。

他的风雨飘摇的一生,浩浩荡荡,也给我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具体说不清是什么,但是我觉得似乎离我们的理想很近,离我们的初心很近。

我们走的越来越远的时候,需要关照自己的内心,保存灵巧与可爱,也需要高瞻远瞩的目光以及对自己的一些要求和期待。

圣人,完人本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并且我们的生存条件也不一样,如何的要求自己,这是很难的。

“君子慎独”一直以来,我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是教科书吗?还是别的。

近来的日子我确有体会,似乎知道意识到,儒学理学文化以及现代科学对当代人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渐入我们的灵魂,长成我们的骨骼,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一直以来我常常会追求完美,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今天我知道那是自己的惰性,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要自我节制。

昨天看了白岩松的“对白”他说“自由即自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更是要自律,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养成规范。

未来的日子,我就试着做更好的人。

《曾国藩传》读后感篇2今天读到曾国藩在军事、政治上都不顺利,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47岁陷入人生低谷,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静下心来反思过往。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5篇材料]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5篇材料]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5篇材料]第一篇:《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买书时无意看到这本书,犹豫着是买家书还是这本呢?想想家书有傅雷,还是这本吧。

带大娃小妞间隙里读完此书,佩服仰慕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还记得这位如假包换的笨小孩,一篇很短的文章,读了两个小时背不下来,藏到床底的盗贼实在忍无可忍爬出来流利背诵,扬长而去,他望着背影继续摇头晃脑背起来。

还记得,23岁的曾大人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终于入围,名列倒数第二,5年后,风雨不改、雷打不动的读书学习,用尽全身气力和无数汗水,终于在28那年入围“同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十二年京官生活,臭骂皇上,权贵唾骂,终于在母亲去世守孝得以解脱。

还记得,回老家后不久,使命和忠诚驱使他从湖南团练到巧建湘军,为了发展水军,他建水排,受尽嘲笑,建“曾氏军舰”黯然收场。

还记得,他曾大人炎炎烈日中训话四小时,规范军纪,理学治军。

湖南、江西、安徽直至布局东南,覆灭天国,大清王朝内忧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合书回忆曾大人的一生,让我想起这样的几个关键词:毅、稳、诚、忠、忍。

毅,青年时,才智欠佳,多次落榜但不灰心,想见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天天写诗文呈送,连拒13次感动大人;战争时,屡屡被困想到死,但都“打脱牙和血吞”,然后徐图自强,终于功成名就。

稳,“稳扎稳打”是曾大人的人生关键词,咸丰帝催、慈禧太后催,幕僚催、亲兄弟催......这些都影响不了他的深思熟虑,非万事具备不行动,守多攻少,战场、官场功名赫赫。

诚,曾大人行就将木,实在无力再任直隶总督,举荐了学生李鸿章。

当学生请教老师,我国事削弱,外人虎视眈眈,稍有错误,后果不敢设想,曾大人只回复一个字“诚”,诚能动物,洋人亦同此人情,李大人醍醐灌顶。

多年后,李鸿章依然记得:一,要自强;二,以诚相待。

忠,捷报频传,战事所控领域从湖南扩至大清东南,多人多次明示暗示自称为王,均被心中的“贞”字回绝,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报告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报告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书报告著作基本信息:《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作者:度阴山出版时间:2016年6月出版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十九世纪以前,中国人眼中的危险元素还是北方的大漠高原,以为只要守住长城一线便高枕无忧了。

自给自足的经济,自我封闭的文化以及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让国人始终提不起对西方世界的兴趣。

但到了十九世纪,一种从植物里提取的化合物却硬生生撬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鸦片。

以此为导火索,1840年中西方从贸易战争上升到了军事战争。

这场战争算是彻底暴露了这个看起来很强大的东方帝国的虚弱。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大清帝国表现得几乎不堪一击,“天朝”的威严顿时坍塌。

但是,战争并没有立即使这个缓慢的、腐朽的古老国家醍醐灌顶,对于清朝的刺激,也远远没有达到让它发愤图强的地步。

清朝还是以天朝自居,这样的失利也不屑于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已经生活方式。

中国最强盛的帝国历史上也有打败仗的时候,但是这次清朝统治者却没有认清自己的对手。

鸦片战争爆发时的京城,所有的日子都跟过去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化。

京城的一切,仍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运转。

曾国藩此时只不过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正在为钻研理学努力克己、格物致知,拜访大儒。

但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百姓却在越来越多的条约签订下生活越来越艰难,对这个国家渐渐失去了信心。

于是,洪秀全利用了浅显的基督教义便在广西金田揭竿而起。

这时的政府绿营军经过太久的和平,面对太平天国悍不畏死表现的不堪一击。

咸丰皇帝便寄希望于团练可以像以前一样协助政府军剿灭反贼,于是命在家为母守孝的曾国藩重新组织团练。

曾国藩经人劝导移孝作忠,出山最后建立湘军,主要将领都是读书人,日夜操练,却受人冷眼,连莫逆兄弟被围攻,兵未练成也不出战。

此时的曾国藩虽有高位,却不懂做官,在湘军建立吃尽苦头。

直到时机成熟,首战,书生出身的曾国藩被打的不知所措,只想投河自尽,幸好陆军传来全歼敌军的好消息。

此后,曾国藩虽然在战场立功,却在政治官场被人算计,最后战场形式也不容乐观,曾国藩和湘军到了低谷期。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1000字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读后感1000字: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侃侃而谈,从天南海北,到古往今来。

信手掂来,挥之即去,上蹿下跳,不可一世,直到他们很真诚的对我说:劳您驾,歇会吧...看的书多了,本心上其实不太愿意给别人推荐书,因为每个人对阅读的感受都不一样,可能我看的废寝忘食,旁人觉得索然无味。

但是对于这本书,这个我心中的圣人,我无论如何也得谈谈........《春秋左氏传》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三点的,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夫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外那半个,是曾国藩。

我其实可以很负责的说,从天资的角度,曾国藩甚至不如一个普通人,有个很经典的笑话,曾国藩整夜背书,背了一夜还没背下来,结果躲在房梁上的小偷都背会了,实在受不了了,从房梁上跳下来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个智商,别考科举了....由此可见,曾文正公,是个名副其实的笨小孩。

但是,从达成的高度来讲,曾国藩并不输给任何人,甚至是王阳明。

我开始看《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正是因为看了阳明心学的经典《传习录》。

王阳明的成功,是因为他有卓绝的天资,他实在是太聪明了,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有了自己的体系。

但是曾国藩不同,他的成功,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这种努力,并不是盲目的,他时刻都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心里,也始终有一股力量在支持着他,这种目标和力量,就是现在很多人都一知半解的儒学精华:诚。

《大学》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三纲八目"。

宋代的儒学大师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和三纲八目成了日后无数读书人的精神坐标,曾国藩就是通过:读后感·诚,不断的吸取儒学传承两千余年的精髓,虽然受天资限制,未能像王阳明一样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却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称为了清代末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曾国藩:人最难学是一“笨”字;最难守是一“拙”字!【曾国藩家训】第36集

曾国藩:人最难学是一“笨”字;最难守是一“拙”字!【曾国藩家训】第36集

曾国藩:人最难学是一“笨”字;最难守是一“拙”字!【曾国藩家训】第36集【微信公号:老子微言V】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

然而曾国藩“尚拙”,即崇尚笨拙。

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得自曾国藩的自身经历。

1、尚拙,是学习的最佳方法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

父亲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

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曾国藩回忆说:八岁起,我父亲就亲自教我。

他从早到晚,教导不停,我记不住,他就反反复复教,听不懂,他就一遍一遍讲。

走在路上,他也在讲;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他也在讲。

一定要我学会了才罢休。

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曾国藩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和踏实精神,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

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

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2、尚拙,是仕途亨通的有效途径中了进士后,他便留京做了翰林。

在翰林院,他做事依然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完成。

进翰林院的人都是大才子,看不起俗务。

所以办事通常都是做样子、玩花活。

唯有曾国藩,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认认真真,不玩心眼,一丝不苟。

而正是因为做事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十年之中,他竟然七次升迁。

从一个小翰林做到礼部侍郎,成为二品大员。

【微信公号:老子微言V】3、尚拙,是打仗的高超战术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劲,他的战术方法就“结硬寨、打呆仗” ,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湘军每攻打一个城市,并不急着跟太平军开战,而是修墙挖壕。

墙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来防止火炮攻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小感
记得学生时代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读书人家里遭贼了,正当小偷准备逃走的时候,读书人回来了,小偷急忙躲到他家床底下,想伺机逃走。

那位读书人回家后,就坐在桌旁认认真真地背诵一篇很短的文章,很不幸几个小时过去了,依旧没有背下来。

这时,躲在床底下的小偷忍不住爬出来,三两下就把读书人要背的文章流利地背了出来,接着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对读书人说“就你这脑袋,别读书了,种地吧。

”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读书人望着小偷的背影,愣了好一会儿,才又重新拿起书,继续摇头晃脑地背诵起来。

我一直怀疑故事的真实性,直到看到《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这本书才确定,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个读书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除了上面的故事说明曾国藩的资质一般外,还有他从14岁参加县试,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上秀才,而且名次是倒数第二。

比他小一岁的左宗棠就厉害多了,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

他的学生李鸿章中秀才时也才17岁。

要说曾国藩的材质一般也不能怪曾国藩,因为他的父亲曾麟书的基因也很一般。

曾麟书自幼读书非常用功,奈何天资愚钝,考了10次县试都名落孙山,直到43岁才中秀才。

次年他的长子曾国藩也终于中了秀才,屡次落榜的父子俩差点成了“同学”。

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你知道又笨又慢的曾国藩是怎么读书的吗?他读书用的是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或许,曾家人注意到了曾国藩的先天不足,所以拼命地为他补足。

在家人的严格管教下,曾国藩的勤奋令人生畏。

自识字开始,他常在睡梦中被父亲叫醒,背诵四书五经。

一遍不成就十遍,十遍不成就百遍,百遍不成就千遍,直到背诵下来位置。

……后来,他的父亲不在充当他的闹钟,他就自制闹钟:在床边放个铜盆,铜盆上用一根绳拴了个秤砣,把燃着的香用绳子系在秤砣拴着的绳上。

十字交叉插在这里,香在那里点燃,当点到这根绳子的时候,把绳子燃段……于是他就这样被叫醒,黎明即起,开始读书。

……读书必定是苦事,如果不苦,那你读的书肯定有问题。

人的天性是趋甜避苦,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考验意志的一件事。

”——摘自《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我们接着来感受曾国藩的成名之路。

曾国藩在中了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举人。

四年后,他又高中进士。

而他那些早早中了秀才的同学,却连举人也没有出来一个。

表面上看,曾国藩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是厚积薄发的成果。

这让曾国藩发现了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所以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手挫折教育,因此抗打击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投机取巧,遇到问题只知道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

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苦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拙”看起来慢,实际上却是最快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叫“尚拙”。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不喜欢灵巧的东西,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也是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不停止的水滴终能滴穿石头。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四次胜仗。

他靠的是稳扎稳打,如同一块铁板,共同进退,笨拙却也行之有效。

他被困祁门的时候,他弟弟曾国荃要求去解救他,但是他死活不同意,还对曾国荃说“我就是死在祁门,你也不能来救。

你的目标是安庆,老老实实守着,一步也不许动。

”他从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结硬寨,打呆仗”。

具体来说就是,湘军每到一处,先是找个背山靠水的地方垒墙挖沟,墙高八尺厚一尺,沟深一尺。

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用来防御敌军的马队。

湘军的进攻叫打呆仗,在进攻太平军占领的城市时,湘军的任务是在四周挖沟,从不主动跟太平军打。

不是简单地挖一天两天就算了,而是驻军一天就挖一天,一道又
一道地挖。

内壕对付城内的敌人,外沟对付城外敌人的援军。

数年如一日地挖挖挖,挖得那座城市无路可通,等到敌人断了粮草,饿得四肢无力、人心惶惶,湘军在开始攻城。

同治三年,天京城外被一道又一道的壕沟围得密不透风,这是湘军挖沟两年的成果。

此时的天京,犹如一头被巨蟒缠死的小兽,奄奄一息,湘军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宣告结束。

像这样的胜仗,曾国藩之前也就打了三场:第一场打下武昌;第二场打下九江;第三场打下安庆。

加上这次打下天京,一共四场像样的大胜仗。

对于我这样反应慢的人来说,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上应该怎么做呢?看完本书后,答案显而易见:不走捷径,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看起来慢,其实是最快。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逞能,这样反而容易打乱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容易导致什么事都做不好,还要遭人非议。

古有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今天的我也应该平心静气以修身,清净淡雅以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