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件1
结成同盟的三国君主画像
英
1904年
1907年
俄
1892年
三国协约又是 如何形成的?
法俄协约签定后 访问法国土伦港 的俄国舰队
意
三 国 同 盟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1907
1 8 9 2
三 国 协 约
奥
争夺巴尔干
俄
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三、战争危机
• 2、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是为 了对付( ) • A、英国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 C、法国与俄国 D、英国和美国
c
• 3、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先后同哪两个国家结成协约国集团( ) • A、法国、俄国 B、美国、日本 • C、意大利、日本 D、美国、法国
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三、战争危机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1、美、德、英、法经济发展速度的状况及其原因 探究一:从英、法、德、美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图中,你
发现了什么?
项目 英 法 德 美
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英、 1870-1913年 1.3 1.9 4.6 8.1 法两国的发展相对缓慢。 工业增长倍速
1
2
4
5
• 探究一、探究二 获得信息如下:
坎
项目
英 1.3
法 1.9
德 4.6
美 8.1
1870-1913年
工业增长倍速 1913年工业 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
3
4
2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列宁说:“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 治的内容,而这种政治的延续便 是战争。”
▲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地理位置:
英法在西俄在东,北德南意中奥匈
1.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 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 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2. 19世纪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 大臣皮洛夫说:“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 德国要求( ) A.尊重自己的权利 C.重新分割世界 B.遵守世界秩序 D.建立军事基地
三国协约
奥
巴 尔 干 问 题
1879.10.7 维也纳 《德奥同盟条约》
俄
1894
德 意
世界市场
1882.5.20 维也纳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年 俄 殖民地问题 法 正 式 1904《英法协约》 结 调整非洲殖民地 盟
1907《英俄协约》 调整亚洲殖民地
英 法
突尼斯问题
年 三 国 协 约 正 式 形 成 , 标 志 欧 洲 两 大 军 事 集 团 最 终 形 成
3、图②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欧洲局 其中,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称为(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华沙条约组织 D.轴心国
势。
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 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 爆。”这时的欧洲“火药桶”具体指( ) A.巴尔干半岛 B.伊比利亚半岛 C.小亚细亚半岛 D.亚平宁半岛
威 力 越 来 越 大 的 榴 弹 炮
1918年美国的军工厂 德国最大的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法军150毫米口径加农炮
第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导火线:2、一战爆发地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德参战.3、起止时间:1914年—1918年4、一战地三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西线具有决定作用,大战地主要战场在欧洲.二、一战地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1、凡尔登战役地双方:德国、法国.2、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3、结果:法军收复全部失地,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地主动权.成为一战地转折点.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地后果1、第一次世界大战地结果:1918年11月,大战以同盟国地战败告终.2、一战地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地非正义地帝国主义战争.3、影响:①激化了交战国国内地矛盾;②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地形成和殖民地人民地觉醒;③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3课自然科学地革命一、近代自然科学地奠基者牛顿和达尔文1、牛顿:①英国物理学家;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③著作:《自然哲学地数学原理》;④贡献:建立了经典力学地基本体系.2、达尔文:①英国近代生物学地奠基者;②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③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地基本规律;④对《物种起源》评价:是生物学发展史上地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地意义.二、相对论地创立者爱因斯坦1、贡献:提出相对论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一、启蒙思想地火花1、法国是启蒙运动地中心,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地杰出代表.二、不朽地文学作品1、莎士比亚:①英国17世纪伟大地戏剧家,②代表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2、托尔斯泰:①俄国伟大作家;②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③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地镜子”.三、绘画与音乐地辉煌1、绘画①达·芬奇地——《最后地晚餐》;②凡高——《向日葵》2、音乐贝多芬——①德国近代伟大音乐家;②代表作:《英雄》第5课伟大地十月革命(世界现代史开始地标志)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地序幕)1、1917年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取得了二月革命地胜利,之后形成地两个并存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地任务.3、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彼得格勒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4、1917年11月7日,推翻了临时政府.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地历史地位: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地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俄历10月爆发地这场革命历史上称十月革命.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地诞生(苏维埃俄国开始,简称苏俄)1、工农苏维埃政府地成立:①时间:1917年11月7日;②标志: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③领导人:列宁.2、巩固新政权地措施: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地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③同德、奥匈等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④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3、实行一系列非常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结果:保卫了十月革命地伟大成果.5、十月革命地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地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地、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③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地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地鼓舞和支持.④开辟了人类历史地新纪元.第6课苏联地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地发展模式)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地探索(实行“新经济政策”)1、实行“新经济政策”地目地:为了解决国内地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2、时间:1921年3月3、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地提议.4、内容:农业方面:用固定地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剩下地粮食归农民支配.工业方面: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允许外国或本国资本家经营.流通方面(商业方面):废除平均主义地国家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5、意义:①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②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一战前地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6、苏联地成立:①时间:1922年12月;②条件:自愿和平等;③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二、社会主义建设地重大成就1、列宁逝世斯大林继位:1924年1月.三、经济政治体制地严重弊端(斯大林模式)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政治方面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违背民主和法制.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②时间:1919年6月.③内容:a、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地独立;c、殖民地方面:德国地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地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d、赔款方面: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牲弱小民族利益地基础上签订地.它与随后同德国地盟国签订地一系列和约,形成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华盛顿会议:①召开时间:1921年11月;②发起者:美国;③与会国: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④主导地位:美国;⑤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中国问题是华盛顿会议地一项重大议题,中、日两国在会外达成协议,基本上恢复了中国对山东地主权.3、1922年2月6日,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地《九国公约》.4、公约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地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地“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地原则”.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公约实质: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地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地局面.5、华盛顿会议地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地继续,他在承认美国占优势地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地“新秩序”,即华盛顿体系.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体系.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3、新政地内容或采取地措施:①、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使银行地信用得以恢复;②工业方面(“新政”中最主要地反危机措施),实施“产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4、对罗斯福新政地评价: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范例,但由于产生危机地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地社会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地危机.第9课德意日地法西斯化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地建立1、1922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发动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标志:意大利开始了法西斯统治时期.2、意大利法西斯地内处政策: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二、德国法西斯统治地建立1、1933年初,希特勒任总理,1934年,希特勒自称“国家元首”.2、希特勒地法西斯地内外政策:对内:实行恐怖专政.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②剥夺人民地民主自由权利;③迫害犹太人.对外:疯狂扩军备战,使法西斯统治下地德国已经成为新地世界大战地欧洲战争策源地.三、日本法西斯统治地建立1、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地重要过程:①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地“九一八事变”;②1936年2月发动“二二六”兵变,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政权;③1936年建立广田弘毅内阁;④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2、日本法西斯地核心是军部.3、日本地内外政策:对内:实行恐怖专政.对外:疯狂扩军备战.4、日本成为新地世界大战地亚洲战争策源地.5、1937年,德、意、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40年三国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6、后果:法西斯统治地建立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新地世界大战爆发已经不可避免.第10课大战地爆发和初期阶段一、慕尼黑会议1、会议目地:为求苟安一时,保住既得利益;并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2、所采取地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地行动采取姑息、纵容地绥靖政策.3、绥靖政策实质:姑息纵容侵略地政策.4、1938年9月底,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地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地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地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地野心.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二、二战地爆发:①时间:1939年9月1日;②标志:德军采用“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三、西欧沦陷1、1940年6月,德军占领了巴黎,法国政府签署了投降书.2、法国戴高乐将军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1940年8月至10月,德军狂轰滥炸英国本土,“不列颠之战”爆发.第11课战争地扩大和转折一、德国东侵苏联1、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规模地扩大.2、莫斯科战役:时间:1941.10--1942.1 ;意义: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地神话,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地第一次重大失败.二、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2、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间:1941年12月8日;标志: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至此,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三、《联合国家宣言》地发表1、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联合国家宣言》地主要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地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3、宣言发表地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地正式形成.4、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即《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地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地壮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地胜利起了极为重要地作用.四、斯大林格勒保战1、1943年2月,苏军全歼被围德军,德军停止了战略进攻.2、意义:斯大林格勒保战地胜利是苏德战争地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地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地反法西斯斗争.3、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地胜利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两次会议召开地目地:为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合作事宜.2、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1943年冬,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地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开辟第二战场.4、作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对于巩固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地军事政治合作,对于加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地灭亡起了重要地作用.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二、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地开辟)1、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半岛成功登陆.(第二战场地开辟)盟军东西夹击地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地灭亡.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实现德国民主化;③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影响: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地势力范围.战后出现地世界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四、德国和日本投降1、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在德国波茨坦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举行投降签字仪式,二战结束.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地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5、分析二战地性质和胜利地意义.①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地反法西斯地正义战争.②意义:反法西斯战争地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地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地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地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地丰碑.中国在二战中地作用: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地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地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第13课“冷战”局面地形成一、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地建立1、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地目地是什么?①冷战政策: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地除战争以外地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②目地:为了拖垮苏联,并进而称霸全球;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世界意义:中国革命地胜利,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最重大地历史事件,具有伟大地世界意义.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二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地11个人民民主国家,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二、“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地背景:二战后欧亚两洲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地社会主义体系.面对所谓“共产主义地威胁”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地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地冷战政策.2、首先发出冷战信号地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其“铁幕演说”地主要内容.首先发出冷战信号地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丘吉尔于1946年访问美国时,发表了以“铁幕”一词而闻名地反苏反共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杜鲁门主义(冷战在政治上地表现):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地使命,这就是所谓地杜鲁门主义.四、练习题:“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地?答: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地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地两极格局地形成.答: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展演说,主张遏止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挟持和控制欧洲国家.1949年,以美国为首成立北大四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为首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组织地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地“黄金时代”一、战后美国经济地发展1、二战初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地原因:(1)二战中,美国本土未受战火洗劫,而且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大增,政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2)战后,美国利用世界霸主地位,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3)国家加强对经济地宏观管理;(4)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地时机,掀起了更新原有设备地高潮,技术条件大为改观;(5)世界各国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本国经济,为美国经济地发展提供了广阔地国外市场.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被称为西方经济地“黄金时代”二、西欧地振兴与欧共体地建立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地措施.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欧共体成立地原因:随着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地局面已经改变,它们为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决心走联合自强地道路;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欧共体成立地目地: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4、形成过程:1951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改称“欧洲联盟(欧盟)”.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地位:欧共体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紧密、最健全地区域性经济集团.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地结果(表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地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被称为“高速增长”地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地经济奇迹.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社会主义国家地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目地: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地弊端.超美国地目标.济体制所存在地弊端.革计划管理体制,二是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三是允许雇工五人以内地私人小企业发展.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3、中国地改革: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末;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地社会主义道路;③成果:取得了巨大地历史性成就.被誉为“世界经济地奇迹”.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二、东欧剧变1、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地政治变化.2、1989年,匈牙利(第一个巨变地国家)发表公报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3、东欧剧变地实质: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东欧各国地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4、东欧剧变地表现形式: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地市场经济;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东欧剧变地原因:①东欧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地各种内外矛盾地总爆发;②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民主和法制不完善,改革成效不大;③西方国家所采取地“和平演变”战略等.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三、苏联解体法规定地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地真接原因.地世界两极格局地崩溃.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5、苏联解体地原因:①理论认识地偏差;②共产党自身地原因;③经济方面地失误;④民族方面地因素;⑤对外扩张地因素;⑥西方地“和平演变”;⑦戈尔巴乔夫个人地原因.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地兴起和发展一、亚洲民族国家地独立1、原因:二战结束后,面对印度人民掀起新一轮反英浪潮,英国政府采取“分而治之”地方针.4、二战后,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相继独立.二、亚洲经济地迅速发展1、记住亚洲经济发展地代表性国家如印度、韩国和新加坡等;①南亚、印度独立后地情况:成就: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仅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地工业体系,科技地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较大地成就.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三、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战争1、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地决议.1948年,犹太人地以色列国建立.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2、1948年,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爆发第三次中东战3、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地由来和影响.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地斗争一、非洲独立浪潮亚宣告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地殖民体系切地瓦解.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地斗争1、1959年,以菲德尔·卡斯特罗为首地起义军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古巴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用作商业用途三、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地兴起1、1955年4月,亚非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万隆会议”.2、“万隆精神”: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大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掀起不结盟运动.4、亚非会议地召开是第三世界形成地开端,而不结盟运动地诞生则标志着第三世界地崛起.第18课经济全球化地趋向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地形成1、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地原因:冷战结束后,①现代高新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提到迅速提高;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地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①世界贸易组织(WTO)、欧洲联盟(EO)、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②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为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国家资源配置国际化,经济管理国际化.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4、经济全球化中,世界五百强中地跨国公司扮演主角.三、经济全球化地影响1、经济全球化地特点: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4、经济全球化地影响:①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②有利于借助国际合作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人类面临地共同问题;③有利于发达国家获得更大地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④对于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可以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求得发展,另一方面弱小国家地经济乃至国家主权也面临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地危险.总之,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动荡不安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问题探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如何评价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问题探究问题比较“巴尔干火药桶”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问题探究人物评价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成为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英、法、俄三国协约签订。
由于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心俄国和德国的宿敌法国结盟对付自己,加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铁血宰
相” 1815.4.1~1898.7.30
紧拉拢奥匈帝国。8月27日,俾斯麦与安德 拉西秘密会谈,谋求缔结反俄同盟。经过多 方交涉,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在维
出身普鲁士大容克(地主)家庭 也纳签订。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普法战争 1870.7.19~
1871.5.10
法
普
王
鲁
拿
士
破
国
仑
王
三
世
普法战争形势图
法国国王向普鲁士国王投降求和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
1867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成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同盟,初步实现了德意志各邦的统一。 南部的巴伐利亚等四邦,由于法国的阻挠,仍处于同盟之外。俾斯麦为统一德意志,称霸欧洲,向 法国开刀。1870年7月19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普军在 色当大败法军。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 的建立,结束其952年的分裂。普法战争,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 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法国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三国协约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法
俄
德
国
国
国
士
士
士
兵
兵
兵
欧洲国家各国军服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俄矛盾进一步加深,俄、法关系日益密切。为了对付德国,1892年8 月,法俄两军总参谋长签订秘密军事协定。1893年12月15日和1894年1月4日,法俄两国政府以来 往信函的方式正式通过批准,俄、法正式结成同盟。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高中历史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
超过战前的水平。
(3)军事上: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
①: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建立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 盟,转而反共反苏。
时间: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
国家:以美国为首的12个
西方国家(现有28个)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美国 控制)
北约主要集中在西 欧和南欧,针对苏 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对抗苏联和 华约 华约主要集中在东 欧和苏联,针对西 欧资本主义国家. 对抗北约
有哪几个国家既没 有参加北约也没参 加华约?
③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出现的意义(影 响):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即东西方对
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在世界范围 内的争夺,造成战后世界长期不安宁,国际局势的紧张 (消极影 响) ;但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积极影响)
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 “特种战争 上升为”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
美国侵越战争 ——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战争
美国侵越战争历时14年(1961年—1975年),美国 损失惨重:5.6万余人丧身,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 多亿美元。在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浪 高过一浪。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 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等标语走上 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 罩” 中发表就职演说。
多极化趋势
东西方对峙
美苏争霸
多 极
(战后初期) (50年代末—
化
80年代末)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25张PPT)
3、自然资源丰富 4.奥匈帝国、俄国等列强为了维持和扩张自己在这一地区 的势力,不断干涉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一战的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斐 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视察军事 பைடு நூலகம்习,并访问首府萨拉热窝。6 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 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 一个塞尔维亚族青年开枪刺死 了大公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 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成了帝国主义者 发动战争的借口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 意 塞、比、日、美、中等国
西线、东线、南线 欧洲三条战线: 主要战线
东线:波罗的 海南岸至罗马 尼亚 俄←→德奥匈
一战经过: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马恩河战役
时间:1914年9月 交战双方:英法联军→德军 结果:德军撤退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 “速战速决” 战略破产,之 后 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 革命 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影响: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殖民地情况表 1870 年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 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 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 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
力量,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1918年,一 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
152万人 112个师 150多个师
35万人 70多万人 130多万人
123456
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 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 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 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 国民卫队。
12345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 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 战略的破产。
123456
答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 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 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被 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19世纪后期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史料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2.军事集团形成 (1)三国同盟 ①1879年, 德奥 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 性质。 ②德国利用意大利同法国的矛盾,把意大利拉入同盟。 ③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核心。
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探诊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三学探诊答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三)20世纪以来,时代的变化使得战争与和平出现了新的特点:1、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2、一战后,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二战后,出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3、核武器既是毁灭地球的武器,也是制约战争的因素。
4、 20世纪下半期,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冲突不断5、人类渴望和平。
和平思想、和平运动,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但是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就是真理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一、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本目的讲授思路是:问题导学,让学生理解一战的根本原因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
阅读教材第一目,回答以下问题:1、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占领殖民地时期中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的需要、对于市场的争夺,是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把殖民地变为他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殖民扩张和掠夺式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依据教材第2、3段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有哪些?(1)科学成为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1)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
(2)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3)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三国协约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法 国 士 兵
俄 国 士 兵
德 国 士 兵
欧洲国家各国军服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俄矛盾进一步加深,俄、法关系日益密切。为了对付德国,1892年8月, 法俄两军总参谋长签订秘密军事协定。1893年12月15日和1894年1月4日,法俄两国政府以来往信函 的方式正式通过批准,俄、法正式结成同盟。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部
公司创立于1847年,与德国电气总公司垄断控制德 国的电气工业。总部位于柏林和慕尼黑,业务遍及全球 190多个国家,主要集中于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 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2005财年,公司在全球 拥有约461000名雇员,实现销售额754.45亿欧元,净收 入30.58亿欧元。其中80%的销售额来自德国境外。
伯恩哈特· 皮洛夫 冯·
(1849~1829)
第五学习主题
第1课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三国抗集团的形成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日 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世界第 六大洲,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2008年 人口7亿1千2百万,仅次于亚洲和非洲。 欧洲共45个国家和地区,分为西欧、 中欧、东欧、北欧和南欧5个地区: 西欧(7):英国、爱尔兰、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中欧(8):德国、奥地利、瑞士、 列支敦士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东欧(7):俄罗斯、白俄罗斯、乌 克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摩尔多瓦 北欧(5):冰岛、丹麦、挪威、瑞 典、芬兰 南欧(18):葡萄牙、西班牙、安 道尔、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 耳他、(以下又称巴尔干半岛国家)塞 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 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黑山、马 其顿、科索沃、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希腊
高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 人民版选修3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案(1课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二、知识整理1、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加剧,形成 、 、 三大主要矛盾,其中 矛盾是最主要的,随着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 个对立的集团,即 集团和 集团。
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过程: 年,德奥首先缔结了“ ”, 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成员是 、 、 ,以 为核心。
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标志欧洲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英国与法、俄分别于 年和 年签定协约,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形成。
3、大战的导火线: 年, 皇储斐迪南大公到 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 青年普林西刺杀,历史上称之为 ,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三、知识结构1、一战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②列强间矛盾的激化——主要原因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具体原因 ④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2、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一战的爆发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② 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4、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意 德奥 法 英俄 1904 1907 1892 协约国 同盟国 1882四、拓展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荚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国……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以帮助。
北师版历史选修3课件:第1章 第1节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实质 新老资本主义强国之间的对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参战国家的战争准备
1.背景
军事技术
2.表现
的进步,为开展军备竞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 (2)扩大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 (3)大力发展 军事工业 ,抓紧战略物资储备。 (4)制订作战计划。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影响 (1)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 的新浪潮。 (2)英、法、俄等老牌殖民帝国面临美、德、日等新兴殖民帝国的严峻挑战, 双方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扩张,最终引发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俄国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6)日本被称为“带封建军事性 的帝国主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特点 受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 规律的支配和影响,美、德两国发展迅速, 英、法的发展相对缓慢。 4.危机 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非常尖锐,政治危机加剧,威胁世界和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政治危机
1.背景 (1)生产力: 工业革命 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2)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 垄断组织
(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 帝国主义 阶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表现 (1)美国被称为“ 托拉斯 帝国主义”。 (2)德国被称为“ 容克 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英国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 (4)法国被称为“ 高利贷 帝国主义”。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60
140
120 100 80
60
意大利 40 20 日本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奥匈 意大利 日本
1880年 79.1 54.3 42.6 36.7 24.6 21.6 7.1
1890年 67.7 54.2 50.4 42 34.6 28.4 8.4
1900年 116.2 71.5 52.4 62.4 38.5 25.5 23.4
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较早或广泛使用电力、内燃机等最新 技术成就,采用大规模的垄断组织形式, 跳跃式地赶上或超过英、法等国。
材料一: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二:1913年英、美、德、法的比较 项 目 美 1 3 德 2 4 英 3 1 法 4 2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D
)。 )。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列国家按经济实力排序是(
C
④德国 D.①④②③
5.19世纪中叶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的国家是(
D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BBY!
——1897年12月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世界殖民地
伯恩哈特· 冯· 皮洛夫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
• • • •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表现:19世纪70年代以前: 19世纪70年代以后: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 3)英德矛盾(主要矛盾) 3、在争霸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 最终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A.奥匈帝国 B.德国 2.三国同盟的动摇者是( A.奥匈帝国 B.德国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历史回眸: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8月19日
美
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同样做到不偏不倚”。其实威尔逊的真 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美国
德国 英国、法国、俄国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一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
英国
西
线
法国
德国
东俄国
线
奥匈帝国
南线
塞尔维亚
二、1914-1916年欧洲的四大战役
名称 时间 双方
结果
马恩 河战
1914.9
德军 -
德军撤退,速战速 决战略破产,西线
役
英法联军 进入相持阶段
特点 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陆 凡尔 1916.2 登战 -
1916.5
德军 - 英军
英国海军仍掌握着
制海权
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影响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国
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 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 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
的 “
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
中
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
高中历史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课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件人民版选修
考查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其必然性 任何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不是偶然的,而是都具有一
命 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决定 题 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 立 平衡规律。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理解战 意 争爆发的根源,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反战意识,自觉维护
世界和平,尽量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例]
[探究] (1)据图1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这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图2指出扩军步伐最快的是哪一个国家。你认为这一 国家疯狂扩军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属于基础知识,直接按教材内 容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应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入手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图表数据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第二小问 应从德国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3.俄奥矛盾 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 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 巴尔干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俄奥的争夺, 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特别提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作为世界上头 号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各个地区都和其他列强发生 冲突。其中,英俄在亚洲,英法在非洲,争夺尤其激烈。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野心 勃勃的德国又成了它的主要竞争者,英德矛盾终于成为帝 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最主要矛盾。
2.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 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和欧洲的“火药桶 ”。 (2)概况: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 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刺杀,史称 萨拉热窝 事件。 (3)影响: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首先向塞尔维亚宣 战,不久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 战由此全面爆发。
第1课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 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教学目标】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综合概括和表达能力;用讨论法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通过地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巴尔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其历史背景说一说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
认识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根据自身利益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认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重点: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难点: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当今的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那时高速发展,城市进一步繁荣,百姓生活普遍富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战争的阴霾却正在一步步靠近,1914年一场战争在欧洲爆发,并由最初的两国交战,升级为30多个国家之间的群战,这场战争的规模史无前例、空前惨烈,被后人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将第一次、连同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几乎毁于一旦,数千万鲜活的生命从世间消失或变为残废,整个社会急剧倒退,这让所有挑起这场战争的人和国家不曾料想。
这场战争到底因何而起呢?本节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来了解其中的一些缘由吧!【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世纪之交的世界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史料研读(2)具体解读: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70年代以前,在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一直遥遥领先,法国次之。
19世纪末,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装备比较陈旧和资本大量输出,工业发展缓慢。
而美国、德国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较早、广泛地使用电力、内燃机等最新技术成就,采用大规模的垄断组织形式,跳跃式地赶上或超过英、法等国。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情况(1)史料研读材料一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表(单位%)材料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情况(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发展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立,形成了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集团。(2)随着英德矛盾成为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变 化。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
开始积极结盟。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又签订
了《英俄协定》,正式形成了协约国集团。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解题
探究学习总结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内容解读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 历史背景。 景。 2.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影 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响。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解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客观条件 1.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各国各地区之 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出现了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局
提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解题
【角度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有
哪些? 提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
在: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生产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 德国也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
中,其工业发展先后超过法国、英国,跃居世界第二。后
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②在帝国主义阶段,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 市场和 投资场所 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为争夺殖民地、重新 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解题
(2)表现
①法德矛盾:法国在 普法战争 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失 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德国深怕法国的崛起和复仇,拼 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 ②英德矛盾: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 均势 的政策,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国同盟的核心是( A.奥匈帝国 B.德国
B
D
)。 C.俄国
D.意大利 D.意大利
意
三 国 同 盟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1907
1 8 9 4
三 国 协 约
奥
争夺巴尔干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意
三 国 同 盟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1907
1 8 9 4
三 国 协 约
奥
争夺巴尔干
第一次 实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让人们充满 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 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 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然而一场人类发
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灾难,却毁灭了这美好的
一切,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20世纪初,列强各国舆论大肆鼓吹战争, 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是一种拯救 人类的事业”。德国早在1905年就制定了战争 计划。1913年,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狂妄地宣 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 快越好。”为什么他们这样渴望战争?
2.三国同盟的动摇者是(
A.奥匈帝国 ( B.德国
)。
C.俄国
3.19世纪中叶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的国家是
D
)。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A.美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组合 正确的是 A 三国同盟: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B 三国同盟:英国 日本 俄国 C 三国协约:德国 塞尔维亚 意大利 D 三国协约:英国 法国 美国 5、右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B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 北约和华约建立 D 欧洲共同体建立 6、三国协约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 《德奥同盟条约》的签订 B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 《英法协约》的签订 D 《英俄协约》的签订
在地中海游弋的德军U35和U42潜水艇
160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奥匈 140
120
100 80 60
40
意大利 20
日本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奥匈 意大利 日本
1880年 79.1 54.3 42.6 36.7 24.6 21.6 7.1
1890年 67.7 54.2 50.4 42 34.6 28.4 8.4
——1879年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
俾斯麦 德国“铁血宰相”
1815.4.1~1898.7.30 出身普鲁士大容克(地主)家庭 成就了统一的德国
1879年,德俄关系日趋紧张,德国担心俄国 和德国的宿敌法国结盟对付自己,加紧拉拢 奥匈帝国。8月27日,俾斯麦与安德拉西秘密 会谈,谋求缔结反俄同盟。经过多方交涉, 10月7日,《德奥同盟条约》在维也纳签订。
1881年,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在德国的拉拢下,决定投靠德、奥。 1882年5月20日, 德、奥、意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同盟以 德国为核心,由于意、奥争夺巴尔干半岛产生矛盾,意成为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
结成同盟的三国君主画像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3
1
3 2
4
2 4
2
4 1
5
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巨变 进一步加剧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使得按照旧的实力瓜分世界的格局成为过去。
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 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 下的地盘。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会对世界局势造成怎样的影响?
钢铁堡垒——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
奥托· 冯· 俾斯麦
1815.4.1~1898.7.30 出身普鲁士大容克(地主)家庭 成就了统一的德国
1940年服役,排水量52600吨,航速30节,舰上 人员1600名。舰上武器有:8门380毫米火炮,12门 150毫米火炮,16门105毫米火炮,16门37毫米炮和4 架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用此舰袭击大西 洋交通线,1941年5月27日被英国海军舰队击沉。
法 国 国 旗
①如果意大利遭到法国的进攻,德国和奥 匈帝国应以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到法国的 ② ③ 进攻,意大利也要担负同样的义务;如果缔 意
大 约国的一国或两国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大 利 国 国的进攻,缔约三国应协同作战。 旗
——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突 尼 斯 国 旗
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1881年)
1905年,英国在朴次茅斯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斗舰。1906年,皇家海 军军舰“无畏”号在龙骨安置后仅几个月就下水了,它是当时时间上威力最大 的战舰。到1908年,英国制造无畏舰达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开创“无畏舰时代”
德国积极扩军备战,于1906年修改海军法案,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 为制造无畏舰。并且建造在日后战争中投入与英国海战的潜水艇。1883年至 1908年,英国海军军费增加3倍多,德国增加达9倍多。
1900年 116.2 71.5 52.4 62.4 38.5 25.5 23.4
1910年 128.5 76.9 69.4 57.1 42.5 32.2 27.1
1914年 135.2 91 89.1 53.2 44.4 34.5 30.6
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万人)
威 力 越 来 越 大 的 榴 弹 炮
——1897年12月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世界殖民地
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已被列强瓜分完毕。20世纪初, 英国殖民地是沙俄的2倍,法国的3倍,德国的11倍。后 起的德国对殖民地占领的现状极为不满,极力要求按照 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在19世纪末,德国外 交政策由“大陆政策”向“世界政策”演变。
伯恩哈特· 冯· 皮洛夫
(1849~1929)
2、直接原因: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是如何形成的?
1879年 1882年
德
奥匈
①如果两国其中一国遭到俄国的进攻,另一 国应以“全部军事力量”予以援助;如果其中 ②
安 德 拉 西 奥 匈 帝 国 外 交 大 臣
一国遭到除俄国以外的另一国家进攻,双方应 互守善意的中立;如果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的 ③ 支持,缔约国则应共同作战,直到双方议和为 止。
B.俄法德奥展开疯狂陆军竞赛; C.各国军费猛增。 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
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而这种 政治的延续便是战争。 ——(列宁)
1905~1906、1911法德争夺摩洛哥战争
巴尔干半岛成为
1908~1909波斯尼亚危机
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1911~1912意大利-土耳其战争
三国协约又是如何形成的?
英
1904年 1894年 1907年
俄
“协约”
法 国
俄 国
英 国
俄国1914年的海报
沙皇尼古拉二世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 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中找出两大集团的成员国和 核心国。请根据地理位置谈谈它们在军事上的有利与不利之处。
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俄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法
两大军事集团 的最终形成
奥匈
意
德 国
英 国
英 德 矛 盾 成 为 帝 国 主 义 间 的 主 要 矛 盾
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漫画)
德皇威廉二世
德国宣传可以轻易打败英(左)法 (右下)俄(右上)三国的明信片
德国宣传要教训塞、俄、 法、比、英各国的明信片
1882年形成 的军事集团 1907年形成 的军事集团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1、根本原因: 思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什 么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加尖锐呢?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13年
其它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其它 26%
英 14%
6%
法 美
德
16%
38%
英、德、法、美经济政治比较表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9世纪70年代以前
1918年美国的军工厂
各国军费猛增,1902年至1911年,德、 奥分别增加约1.4倍,法、俄分别增加约1.3 倍,意大利增加约1.7倍。随之而来,生产 的武器产生的破坏威力越来越大。
法军150毫米口径加农炮
德国最大的军工厂——克虏伯军工厂
1915年法军列车炮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疯狂扩军备战; A.英德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