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话中因陀罗地位职能演变探析

合集下载

(印度北欧埃及玛雅)世界神话研究

(印度北欧埃及玛雅)世界神话研究
卡门普斯神族:是继玉米神族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神族,以柯穆·卡门普斯为首。
兽神族:众神之王是将各种动物封神列位,其中鹰神统治天空、熊神统治大地,而、鱼神则统治河流。
伊特萨姆纳神族:其中胡纳伯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不过影响力不及玉米神。
亚特兰蒂斯大陆的传说玛雅金字塔
文明(光的文明)继承上个文明,这里用继承,不用延续是因为,亚特兰蒂斯来自猎户座的殖民者。他们拥有光的能力。早在穆文明时期亚特兰就建立了。后来这两个文明还打了惊天动地的核战争。
巴德尔(Baldur):光明之神;奥丁和弗丽嘉之子。
霍德尔(Hodr):黑暗之神;巴德尔的盲眼孪生兄弟。
凡赛堤(Forseti):真理与正义之神;巴德尔的儿子。
布拉基(Bragi):诗词、智慧、雄辩之神;奥丁的儿子。
伊登(Iðunn):青春女神;布拉基的妻子;阿斯嘉特万年花园的主人,掌管恢复青春的苹果。
海姆冥界(Hel):地狱国度.
尼福尔海姆(Niflheim):雾之国。冰雪世界。
穆斯贝尔海姆(Muspelheim):火之国。
经典人物
奥丁(Odin):阿萨神族(Aesir)的主神;掌管战争、死亡、智慧、诗歌等。
弗丽嘉(Frigga):神后,奥丁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负责纺织云彩。
索尔(Thor):奥丁的儿子,拥有雷神的称号;负责掌管战争与农业,为巨人的主要敌人。
中间世界/米德加尔特(Midgard):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有由冰、火、空气构成的三色彩虹桥(Bifrost),可以通往神国。
约顿海姆(Jothuheim):巨人国度。人类世界到“巨人国度”的路标是一个恐怖的“铁森林”(Jarnvid);也有传说海的那一边就是“巨人国度”。
瓦特海姆(Svartalfheim):侏儒居住的地方。

没有文明不伟大(四):梵天湿婆毗湿奴“三权分立”的古印度神话

没有文明不伟大(四):梵天湿婆毗湿奴“三权分立”的古印度神话

没有文明不伟大(四):梵天湿婆毗湿奴“三权分立”的古印度神话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的神话,其中纷繁复杂的印度神话就是世界神话中的一枝奇葩,其产生跟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有关。

大约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人类文明,但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翻越今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从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

公元前约30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人类文明古印度神话与雅利安人入侵经过无数次战争,这支雅利安人成功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创造了古印度文明的达罗毗荼人被驱逐,并开始受雅利安人奴役,至此古印度的土著文明被后到的雅利安人文明取代。

所以,如今我们谈及的古印度神话,实际上是雅利安人的神话传说。

古代印度与雅利安人入侵路线示意图由于入侵者和土著民族在种族上的巨大差异,面对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土著人,雅利安人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文化替代、种族隔离等手段,来保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为此创造了吠陀文化和种姓制度。

集大成者的著作,便是初次将印度神话较为系统的整合起来的《吠陀经》,其问世时间正是在雅利安人入主印度之后的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

入侵南亚的雅利安人与土著达罗毗荼人相貌差距很大。

作为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吠陀经》中歌颂的众神之首—天帝因陀罗,便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天帝,当然还有水神伐楼那、死神阎摩、风神伐由等司掌自然的主神,成为古印度神话的雏形。

到了吠陀文化后期,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的前身)产生,出现了《罗摩衍那》和《摩柯婆罗多》两大史诗著作,古印度神话神祗系统达到成熟。

古印度神话中“三权分立”的三大主神:湿婆、梵天、毗湿奴。

古印度神话中“三权分立”的三大主神古印度神话起源于“梵”,虚无缥缈的宇宙精神,它有三种不同的能力:创造、毁灭和守护。

在宇宙混沌的汪洋中,梵的三种能力孕育了三尊天神,分别是创造世界的梵天、毁灭世界的湿婆和保护世界的毗湿奴,他们共同掌握着整个世界的命运。

因陀罗简介

因陀罗简介

因陀罗简介拟人化神因陀罗是吠陀宗教中最重要的神,他后来成为印度教的主要人物和佛教、湛和中国传统的重要神灵。

对于雅利安人来说,他是他们的国神,被视为军事贵族和刹帝利战士的保护者。

强大的挥舞着雷电的因陀罗令人印象深刻,但作为众神之王,他通常是仁慈的,对他的信徒慷慨,保证和平与繁荣,并带来有益的暴雨以结束干旱。

他也可以在战争时期被召唤以他的神圣武器和有利的干预给予支持。

在后来的传统中,因陀罗从受人崇拜的神灵转变为神话人物,参与各种冒险,有时是不讨人喜欢的冒险,而毗湿奴和湿婆等神则取代他成为印度教万神殿的首领。

尽管如此,因陀罗仍然与风暴、雨水和东方的基点联系在一起。

雷霆与风暴之神在印度教创世神话中,因陀罗(与他的兄弟阿格尼一起)从原始神或巨人普鲁沙的口中诞生,普鲁沙的其他身体部位生下了印度教万神殿的其他成员。

这些新神随后给宇宙带来了秩序,因陀罗坐在他的宝座上,在斯瓦尔加或第三层天堂的暴风云中,与他的妻子因陀罗尼一起统治着云层和天空。

在印度神话中云等同于神牛,暴风雨中的雷声是因陀罗与永远试图偷走这些天牛的恶魔战斗。

此外,雨等同于因陀罗挤奶,神被视为属于他的崇拜者的地球牛的保护者。

因陀罗囊括并控制着宇宙,在他的手掌中平衡地球,并随心所欲地操纵它。

他还用他的圣斧塑造了山脉和山谷,从而创造了河流和溪流。

因陀罗有一个最喜欢的伴侣,他的宠物猿Vrishakapi,但他对这个生物的喜爱曾经招致因陀罗尼的嫉妒愤怒,后者对 Vrishakapi 表现出多情的意图,得到了回报,当这对夫妇被因陀罗发现时,愤怒的神驱赶这只动物离开。

然而,后来,当因陀罗本人被他曾经忠实的宠物发现在 Vrishakapi 的妻子的怀里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他们的不忠中平等,这对夫妇恢复了伟大的友谊。

因陀罗以他对酒精的灵丹妙药SOMA 的喜爱而闻名。

因陀罗以他的男子气概着称,在其他几次神经常伪装自己以更好地勾引他的受害者时,他对妻子不忠。

这位神似乎永不满足的欲望的一个著名对象是圣人乔达摩的妻子。

印度教的信仰体系与神话故事解读

印度教的信仰体系与神话故事解读

印度教的信仰体系与神话故事解读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丰富的宗教之一。

其独特的信仰体系以及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印度教的信仰体系和神话故事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宗教。

一、信仰体系解析印度教的信仰体系根植于众多的神和女神。

这些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保存者。

印度教相信,每个神都有自己独特的力量和特征,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1. 三种主要的神印度教的信仰体系中,有三种主要的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湿婆是宇宙的保存者,而毗湿奴则是宇宙的摧毁者。

这三位神被视为印度教最重要的神明,他们相互合作,维持着宇宙的运行。

2. 女神的地位在印度教中,女神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印度教崇拜多位女神,包括莎荷德维、帕尔瓦蒂和卡利等。

她们代表着母爱、美丽和力量等不同的属性。

女神在印度教信仰中有时被视为比男神更重要,她们被认为是所有人类和神明的力量源泉。

3. 印度教的轮回转世印度教的信仰体系中,人们相信生命是无止境的轮回转世。

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灵魂在死后会重生,继续在世间经历苦难和快乐。

这种轮回转世的理念影响着印度教徒对生死的看法,以及他们对行善和积累善德的努力。

4. 业力教义业力教义是印度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根据业力教义,一个人的行为会对他的未来产生影响。

如果一个人行善,他将获得好的果报;相反,如果他行恶,他将面临不好的后果。

业力教义鼓励人们积累善德,追求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

二、神话故事解读印度教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通常用来传递道德价值观,并为信徒提供灵性的指导。

1. 拉玛故事拉玛故事是印度教中最著名的神话之一,讲述了拉玛王子的冒险旅程。

故事中,拉玛被迫与妻子西塔分离,并与他的忠诚朋友汉曼一起寻找她。

拉玛展示了勇气、忍耐和虔诚的价值观,并成为了印度教徒心目中的楷模。

2. 克利须那故事克利须那故事讲述了克利须那神的生平故事,他是浑身散发着神性的男孩。

聊一聊印度早期神话中的诸神

聊一聊印度早期神话中的诸神

聊一聊印度早期神话中的诸神吠陀时期的印度诸神,和后世的诸神地位略有不同,下面简单的和大家说说。

还是从创造之主梵天说起。

创造神梵天骑在白鹅上的梵天,四首四臂,手持吠陀、勺子、念珠等法器。

上次说过,先是有了创造神梵天,才有了后来的世界与诸神(具体可以参看我的前一篇帖子)。

梵天在印度教神话中被称为众生之父(毗首羯摩)。

他的妻子是辩才女神或者说是智慧文艺女神莎维德丽(Savitri)。

居住在弥卢山之巅。

梵天之妻辩才天女辩才天女,又称音乐与诗歌天女、智慧与文艺天女,常见形象为两臂或四臂,手持七弦琴、念珠等法器。

坐骑是鹅或者孔雀、鹦鹉。

起始之时,梵天是由自己的心意创造出诸神的。

他先是由心意生出六个仙人,被称为心生之子。

老大是由梵天的心灵生出来的,叫摩里质,摩里质生了个孩子叫迦叶波,是后世的七大仙人之一。

老二出自梵天的眼睛,叫阿陀利,阿陀利的儿子月神苏摩是人间月亮王朝的始祖。

老三出自梵天的嘴巴,叫央奢罗,央奢罗的儿子祭主,后来成为众神的祭司。

老四出自梵天的右耳,叫卜罗斯底耶,他的后代是罗刹、夜叉、猿猴以及乾达婆(乐神)等。

老五出自梵天左耳,叫卜罗诃,他的后代是紧那罗、狮子、老虎以及鹿。

老六出自梵天的鼻孔,叫羯罗图,羯罗图有上千的儿子,是太阳的伙伴。

这是最初的六大仙人,在这之后,梵天又通过意志生出来第七个儿子,达刹,是生自梵天右大拇指;左拇指则生出女儿,叫毗里妮。

达刹与毗里妮结为夫妇,生下众多女儿。

这些女儿嫁给其他仙人,生出了许多天神和大仙以及精灵,包括众天神与阿修罗。

后来从梵天的心脏又生出仙人婆利古,而后世的婆利古家族也是印度神话中极其重要和著名的家族之一,后代之一便是毗湿奴化身之一的持斧罗摩,曾杀死千臂国王阿周那,并二十一次诛杀刹帝利武士,最后被祝福为不死之身。

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持斧罗摩还有一个著名的大神,那就是湿婆,传说湿婆是从梵天的额头之处生出来的。

但当时被称为楼陀罗(Rudra),喻为风暴之神。

因为他一出生便大哭大叫,请梵天给他取个名字,梵天一连取了七个名字他都不满意,最后梵天就直接给他取了个楼陀罗(咆哮者)。

印度教神话中的人物与传说故事分析

印度教神话中的人物与传说故事分析

印度教神话中的人物与传说故事分析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具有意义的宗教之一。

在印度教的神话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基石,更是塑造了印度文化和印度人的精神世界。

1. 三位最重要的神在印度教神话中,有三位最受欢迎和受崇拜的神: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梵天是天堂和地球的主神,在佛教和婆罗门教中都有特别的地位。

梵天通常被描述为一位年老的男性,他的符号是一只鸟——孔雀。

湿婆是印度教中的创世神和摧毁者,它被认为是万物之父,也是唯一的一位在众神之中拥有所有权力的神。

湿婆被描述为一位有着一只眼睛的男性,他的符号是蛇。

毗湿奴则被看作是印度教的保护神,他是诸神之父,他的神像常常被放在印度泰姬陵附近的神庙内供奉。

毗湿奴被描述为一个拥有四只手臂,手持物品不一的男性,他的符号是大象。

2. 其他神和英雄除了以上三位神,印度教神话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神和英雄,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克利须那:是印度教神话中一个著名的英雄,他被描绘成一位带着花环的年轻人的形象。

克利须那的故事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内容之一。

这个故事的主旨是讲述公正和真理如何战胜邪恶和欺诈。

- 伐端那:是印度教神话中的一种神,常常被描绘为一位蓝色的男性,他的头上有一梳长发,身穿黄色衣服。

他经常拿着一支箭和一把弓,在神话中扮演着保护人类的角色。

- 拉玛:是印度史诗《拉玛史诗》中的主角,他是一个被许多人敬仰和崇拜的人物。

拉玛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同情心、慷慨大方的人,他的故事被用来传达正义和公正的理念。

3. 传说故事印度教的传说故事通常有宗教和语言的聚合作用。

这些故事可以向别人讲述我国历史、哲学和道德准则。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就是《摩诃婆罗多》。

这个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叙述真理和核心价值的史诗,它包含有劝人慈悲和诚实的主题、描绘了雄心壮志和勇气的形象,同时也抨击了邪恶和贪婪。

另一著名的故事是《拉玛史诗》。

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拉玛被描绘成一个具有同情和正义感的英雄,他为他所相信的正义和公正斗争,并最终得到了取得胜利的信任和尊重。

印度教文明的传统与转型

印度教文明的传统与转型

印度教文明的传统与转型印度教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被认为是印度文化和传统的继承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的信仰和文明经历了许多转变。

本文将分析印度教文明的传统和转型,以及这些变化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印度教的传统印度教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由多个宗派组成,每个宗派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和实践方式。

印度教的传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敬神敬神是印度教信仰的核心。

印度教的主要神祇包括梵天、湿婆和毗湿奴等,这些神祇代表着不同的特征,例如,梵天代表着宇宙的创造者,毗湿奴代表着宇宙的维护者,湿婆代表着毁灭者。

1.2 业力印度教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业力,这种业力会影响个人在今生和来世的命运。

因此,印度教强调正义、慷慨、闲散和纯洁的生活方式,以避免产生不利的业力。

1.3 祭仪和仪式印度教还有许多重要的祭仪和仪式,例如吠陀经的朗诵以及日常和定期的宗教仪式。

这些仪式可以帮助信徒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印度教的信仰。

2. 印度教的转型虽然印度教的传统依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也经历了一些变革。

以下是一些印度教正在经历的转型方面:2.1 精神运动近年来,许多印度教徒开始参与各种精神运动,例如瑜伽和冥想等。

这些运动的出现将印度教的教义转化为一种更加注重身体与心灵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文化传承印度教的传统是基于文化和传统的,但随着印度社会的现代化,许多年轻人不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遵循传统。

然而,许多印度教领袖和机构正在努力挽救这种传统,以避免印度文化的逐渐消失。

2.3 社会平等印度教传统上认为种姓制度是合理的,这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然而,近年来,印度政府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已经采取措施来改善社会不平等问题,以促进全面的社会平等。

3. 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印度教的传统和现代化是印度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反映。

以下是这些变化对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3.1 社会和文化变迁印度教的传统和转型反映了印度社会和文化的变化。

古印度神话

古印度神话

古印度神话古印度神话传说篇一:大梵天大梵天就是古神话中的创世主梵天,梵天一开始在一个蛋中,后来从蛋中出来,把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另一部分是地。

后来梵天又生下了许多儿子,这些儿子分别繁殖自己的后代。

梵天后来又从自己身上分出另一个女神萨维德丽作为自己的妻子。

梵天不属于天神族,他的地位要高于天神,而且也并不是总站在天神的一边。

梵天是在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但似乎并不是很受崇拜,在人间香火不旺。

但在神话中梵天的地位能力却实是最高的。

天神可以说是刹帝利在天上的代表,而梵天,湿婆,以及其他修道的仙人则是婆罗门在天上的代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地位要高于天神,天神是祭主,阿修罗是乌纱纳斯,他们都是梵天的孙子。

而仙人的诅咒对于天神来说是很可怕的。

梵天的能力表现他可以赐予其他修道的仙人任何力量,包括长生不老。

但是他平等对待自己的后代,而不分好坏,任何经过努力修道的人都可以从他那里获得力量和愿望。

这经常给天神们带来麻烦,罗刹王就曾经利用从梵天哪里得到的力量,战胜了四方天神。

另外梵天给后代充分的自由,他一般不干涉后代的事。

古印度神话传说篇二:帝释天帝释天即天帝,是古神话中因陀罗的演化。

因陀罗是十二天神的老七,具有非凡的能力,被推举为天神的首领,成了天帝。

因陀罗在与阿修罗的战斗中,功劳显赫。

打败了许多强悍的阿修罗,其中有曾经和他兄弟相称的牟质。

因陀罗的妻子是阿修罗舍质,为他生下一男一女。

虽然天神与阿修罗是死敌,但两个种族间通婚并不少见。

因陀罗把世界分为四部分,自己统治东方的天国,弟弟太阳神的大儿子阎摩统治南方的冥府,其兄长海神婆楼那统治西方的大海,财神俱毗罗统治北方的夜叉国。

因陀罗虽然身为天帝但却不是至高无上的,他曾经因为得罪仙人而离开天国,后来在众神的努力下才洗脱罪恶,重登地位。

这也是古印度婆罗门地位高于刹帝利的表现。

因陀罗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他经常要弟弟毗湿奴的帮助。

并曾经大败给罗刹王,变成孔雀逃难。

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宗教体系的演变与交融

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宗教体系的演变与交融

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宗教体系的演变与交融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宗教体系的演变与交融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宗教之一,而婆罗门教是印度教体系中最早产生的一个小组织。

本文将探讨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从宗教体系的演变与交融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一主题。

一、宗教体系的演变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几千年前。

在这个时期,印度地区的宗教风貌虽然多元,但婆罗门教占据着主导地位。

婆罗门教是一种多神教,它的信仰体系以婆罗门经典为核心。

在婆罗门教中,祭司阶层(婆罗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负责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的宗教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1.1 从婆罗门教到印度教的过渡婆罗门教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逐渐开始转变为更加综合的宗教体系,即印度教。

这一转变过程源于对婆罗门教教规的质疑和对神灵信仰的发展。

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对婆罗门教的教义提出质疑,提倡超越婆罗门阶层的信仰方式。

同时,人们渴望与神灵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寻求灵性上的满足。

于是,一些新的宗教概念和信仰体系逐渐被整合进了印度教中,形成了印度教复杂多样的特点。

1.2 萨摩斯的影响在印度教转变为综合宗教的过程中,萨摩斯(Shramanas)的影响不可忽视。

萨摩斯指的是一群不受婆罗门阶层控制的修行者和思想家,他们通过冥想、禁欲、自我修养等方式寻求解脱。

萨摩斯的哲学观点对印度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转世轮回(Samsara)和解脱(Moksha)等思想。

这些思想为印度教宗教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宗教体系的交融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关系不仅存在着演变的连续性,还存在着宗教体系的交融。

这种交融不仅体现在信仰对象上,也体现在信仰实践和礼仪上。

2.1 信仰对象的交融婆罗门教和印度教都信仰多神,但印度教的多神观念相对更加细致和复杂。

印度教中的各个神祇被看作是主神毗湿奴(Vishnu)或湿婆(Shiva)的化身,或是女神德维(Devi)的不同表现形式。

印度教的多元神话体系研究

印度教的多元神话体系研究

印度教的多元神话体系研究印度教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宗教体系之一,拥有着独特而庞大的神话体系。

这些神话故事既描绘了印度教信仰者心目中的神明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印度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结构。

本文将对印度教的多元神话体系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主要元素及其意义。

一、创世神话印度教的创世神话十分丰富多样,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摩诃婆罗多》中的创世故事。

根据这一神话,宇宙最初是处于无物状态的,一切都是混沌与黑暗。

创造神婆罗多(Brahma)出现,他通过自身的力量将宇宙分成了天地两个不同的世界。

婆罗多的创造使得宇宙成为一个有序、平衡的体系。

二、三主神在印度教神话中,有三位最重要的神明,称为“三主神”:婆罗多、湿婆和梵天。

婆罗多是宇宙的创造者,他象征着创造、发展和生育的力量。

湿婆则代表着毁灭和重生的力量,他被描绘成一个持有三叉戟的神祇。

梵天则是宇宙的维持者和强力的象征。

三、其他神明除了三主神外,印度教的神话体系还拥有众多其他重要的神明。

例如,巴拉拉玛(Balarama)是乡村和牧场的神,他也是克什纳(Krishna)的兄弟。

克什纳则是勇敢和智慧的象征。

此外,孔雀神吠陀伊梅瑟(Vedavyasa)被认为是印度教神话的传说作者,他是《摩诃婆罗多》的作者,同时也是智慧和文化的象征。

四、神与信仰者的关系印度教的神话体系对信仰者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提供了一种对神明的崇拜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印度教徒对自身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认同。

信仰者通过神话中的故事和象征,深入了解自己与神明之间的关系,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指导。

五、神话中的道德与伦理观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也融入了一种道德和伦理观。

例如,《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要角色们都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和抉择。

通过这些故事,印度教传达了对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思考和理解。

这些道德和伦理观在印度社会中起到了指导和教育的作用。

结论印度教的多元神话体系是印度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神话故事,印度教向信仰者传递了宗教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印度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特点。

创世神话之印度篇

创世神话之印度篇

创世神话之印度篇版本二:开天辟地之初,宇宙是一片混沌。

在这混沌中,逐渐产生了意识;这就是原人普鲁沙。

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原人从自己的身体中分化出了创造之神梵天,而原人自己则化为了宇宙中的物质基础。

梵天用普鲁沙的身体为材料造天地,造万物,当世界都已经成型,梵天从自己心中生出了十位仙人,命令他们帮助自己造物。

这十位仙人于是被称为生主。

大地上开始生机勃勃,三界中充满了形态各异的生灵。

首先出现的是被称为提婆的天神们,他们有优秀的能力、漫长的生命和完美的容貌;之后产生了他们的表亲阿修罗,这是一个有着和天神们不相上下能力而单就战斗而言比天神更优秀的种族。

天神们创造了人类,作为自己在大地上的代表。

之后,梵天为了寻找真正完美的生命形式,又创造了众多的亚神,于是有了龙族(那伽)、乾闼婆和阿布莎罗。

但是在创世后期,梵天逐渐开始力不从心,造物中出现了众多的失败产物,魔鬼和恐怖之灵因此而生。

与此同时,一直和提婆们分庭抗争的阿修罗族中也出现了异变,众多的阿修罗在成长过程中突然发生了突变成为了无脑的怪物,对天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由于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天神和阿修罗间爆发了持久的争执,厌倦的梵天最终宣布阿修罗是下贱的种族,将其逐出了天界。

阿修罗不服,遂以天神无法干涉到的地界为根据地,向天神发起了挑战。

天神和阿修罗的战争持续了三千年之久,在这三千年中,阿修罗族和天神中的英雄和伟大王者们层出不穷,从而使这场三千年战争变得更加炽热和残酷。

在战争的初期,梵天就已经隐隐预感到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支持下去,而新的宇宙神祗必将出现,于是从他的额头上诞生了年青的风暴之神湿婆·鲁奈罗,而在主宰天界的因陀罗家族中因梵天之意志诞生了最小但最强有力的全能者毗湿奴·那罗衍。

被称为青空之神祗的鲁奈罗和可以干涉空间的“三步跨越宇宙者”毗湿奴成为了天神们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和庇护者。

鲁奈罗接手了天界的战神之位,而毗湿奴则用他的能力给予天神们后方支持。

一小摘编自张永秀论古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婆罗

一小摘编自张永秀论古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婆罗

一小摘编自张永秀论古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印度婆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印度很早就形成了种姓制的社会阶层形态,人们身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从事的职业类别。

从事祭祀的婆罗门祭司因被认为能够对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被赋予极高的地位。

记述宗教祭祀的主要文献吠陀(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800年)自然也被认为是圣典,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婆罗门教。

4世纪,婆罗门教开始大量吸收其他宗教及印度民间信仰的思相,对自身进行了许多改造,不断完善传统婆罗门教的基本学说。

材料二:印度地处热带,自然界的变化急骤而剧烈,使古代印麼人心中易产生崇拜自然、崇拜造物主的心理。

印麼的高原山地地形对王朝的统一形成一定阻碍,从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文明的兴起至莫卧儿帝国的衰亡,印麼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处于分烈状态。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不断推出新的宗教,如祭祀阶层婆罗门创立了婆罗门教,执赏军政权力的刹帝利和发财致窝的吠舍支持佛教、者那教等。

7世纪后,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开始生根发芽。

印度宗教之多,是古代世界其他各国难以比拟的,因此有“宗教博物馆”之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婆罗门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成为“宗教博物馆”
的原因。

答案:
(1)特点:社会基础牢固;社会等级分明;历史底蕴深厚;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2)原因:印度悠久的崇神心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社会等级森严,阶层矛盾尖锐;西方文明入侵,促进外来宗教的传播。

古代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奥秘

古代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奥秘

古代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奥秘古代印度文明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其中吠陀时代是其重要的时期之一。

吠陀时代是印度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印度文化和哲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本文将探讨古代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一些奥秘。

吠陀时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

这个时期的印度社会是以部落为单位的,文化与宗教的传播主要通过口头传统进行。

吠陀是一系列经文的集合,是当时宗教仪式和祭祀的核心内容。

吠陀以梵语写成,包括四部吠陀经,分别是《利吠陀》、《萨摩吠陀》、《亚吠陀》和《阿达尔瓦纳》。

这些经文是当时印度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记录了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吠陀经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古代印度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梵天的崇拜。

吠陀时代的人们相信,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持者,是最高的神灵。

他们通过各种祭祀仪式来祈求梵天的保佑和恩赐。

这些仪式包括祭祀火神、太阳神和其他神灵,人们相信这样可以获得幸福、繁荣和灵感。

此外,吠陀时代的经文还包含了关于生命和宇宙起源的探讨。

根据吠陀经文的描述,宇宙起源于原初的混沌状态,被创造者梵天变化为有序世界。

人类和其他生物也是从梵天的身体不同部位演化而来。

这个观点对印度后来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吠陀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农业为基础,人们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吠陀经文中还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对今天的印度社会和宗教仪式仍然有着重要影响。

尽管吠陀时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奠定了后来印度教和印度文化的基石。

吠陀经文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仪式成为印度教的核心内容,至今仍然是印度教徒信仰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古代印度文明吠陀时代是印度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吠陀经文作为当时印度社会的核心文化遗产,记录了人们的信仰、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它不仅对于古代印度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印度今天的社会、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阎摩到阎王:印度阎摩形象的演变与东传

从阎摩到阎王:印度阎摩形象的演变与东传

从阎摩到阎王:浅析印度阎摩形象的演变与东传即为例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阎王的形象并非完全出自我国人民的想象和创造,而是“印度的舶来品”a,最初源于印度教典籍中的阎摩形象。

一、阎摩形象的出现:吠陀文献中的阎摩阎摩(Yama)一词出自梵语动词根√yam,本义为约束、束缚、控制,兼有双生之意。

印度现可考证的有关阎摩的记载最早见于“吠陀文献”。

《梨俱吠陀》(Rigveda)中有四首专门歌唱阎摩的颂诗(10.10, 10.14, 10.135, 10.154),另有其他一些诗歌提到他。

据其所述,太阳神毗婆薮(Vivasvat)是阎摩的父亲(vivasvatam huve yah pita te,RV. 10.14.5),因此阎摩也常被称作毗婆薮之子(Vaivasvat)。

b他“先行辞人世”(RV. 10.14.1),c是所有逝者的始祖,这与《阿闼婆吠陀》(Athavaveda)称其为第一个获得死亡的凡人(yo mamar prathamo martyanam,A V.18.3.13)完全一致。

离世后,阎摩“沿大陡坡”“为众探寻归去路”(RV.10.14. 2),在天上建立了亡者的王国,“以后出生者,各沿此路往”(RV.10.14.2)。

尽管“吠陀”文献中没有详细描画阎摩的样貌穿着,但是从诗文中可以看出,吠陀时代,阎摩的形象及其掌管的王国尚未染上恐怖的色彩。

《梨俱吠陀》中,阎摩居住在光辉灿烂的“诸天殿堂”(RV.9.113.8),那里“地分昼夜,复有活水”(RV.10.14.9),“仙笛齐奏”,“颂歌高唱”(RV.10.135.7),充满欢乐,被誉为“修善者往生最胜地”(RV.10.14.1)。

阎摩时常与众天神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开怀畅饮苏摩酒(RV.10.135.1)。

火神阿耆尼(Agni)与他关系最为密切,既是他的信使(RV.10.14.13),也是他的密友(RV.10.21.5)。

阿耆尼“接受运输事”(RV.10.15.12),一者负责将人间的祭品传送给阎摩,再者接受死者家属的祈请,按照吠陀仪轨焚食死者的尸体,勾出亡魂,引导其前往阎摩的王国安居享乐。

简单聊聊印度的创世神话传说

简单聊聊印度的创世神话传说

简单聊聊印度的创世神话传说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同样也有其神话传说系统,今天我们在这里简单聊一下印度神话中的创世传说。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插图印度神话传说繁杂宏大,极其复杂,而且还在不断的演进之中。

这里,我们所说的是印度教系的神话。

现在的印度神话主要尊崇的是梵天(Brahma)、毗湿奴(Visnu)和湿婆(Siva)三大神,这主要是由雅利安人与本地土著不断斗争及融合后的结果。

最开始的神明主要是象征自然力量的人格化神,如雷神因陀罗、火神阿奢尼、水神伐楼那等,但随着雅利安人的征服脚步,各种神的地位也在不断改变中。

创造神梵天梵天主要的形象,四首四臂,坐于莲花或者白鹅之上。

手中一般拿有法器,水壶象征着创造之源,据说里面装的是恒河之水。

念珠表示时间的力量。

四个脑袋表示无所不知,整个世界都在其控制之下。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梵天爱上了自己的女儿,便生出五张脸,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她,后来湿婆以此惩罚他,砍掉了他一个脑袋,便剩下四个了。

现在印度神话也有创世之说,也是起初,宇宙一片混沌,唯有“梵”,这个梵呢,是一种自始至终就存在的精神力量,反正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看不见,是宇宙的本原。

后来,“梵”就决定创造世界,先是从“无”生出了“有”,“有”之后,便创造出了水,这种精神力量又在水中诞生了一粒种子,种子长大变成了一个金色的卵,然后“梵”就以“梵天”这种人格化的神出现在卵中。

梵天开始在卵中一个人待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要有多长就有多长,反正超过你能想象的长。

待久了,自然就有了想法,于是梵天便用精神之力将卵一分为二,上半部就成了天,下半部就成了地梵天又在天地之间创造了空气,并确定了四个方位,又划分了时间,于是,世界便形成了。

之后又创造了形成万物的五大元素:空、风、火、水和地。

接着由五大元素形成了星星、江河、山川与大地。

有了这些,梵天又从心中生出六个儿子,掌握不同职能。

其实梵天只是“梵”其中的一面,是创造的一面,而毗湿奴则是维持的一面,湿婆则是毁灭的一面,三位大神被称为三神一体(Trimurti),他们的地位高于一切神灵。

阿周那: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英雄

阿周那: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英雄

阿周那: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英雄《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史诗之一,讲述了一系列关于荣耀、勇气和英雄主义的故事。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史诗中,阿周那被描绘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他是一位以勇敢和聪明而闻名的战士。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周那在《摩诃婆罗多》中的形象和他的身世背景。

阿周那是印度教神话中的一位神,他被认为是维摩洛奴(毗湿奴)的化身,也是智慧和正义的象征。

他在《摩诃婆罗多》中是一位杰出的角色,代表了英雄主义和对抗邪恶的斗争。

阿周那的形象是如此之强大和迷人,以至于成为古代印度文化和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阿周那的身世始于他的母亲,她是一位贵族女子,世界上最伟大的弓箭手之一。

她在年轻时就成为了一位修女,并通过她的虔诚而得到维摩洛奴的庇护。

维摩洛奴告诉她,他将通过她来拯救人类,并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赐予她。

于是,阿周那就在这样一个神圣的背景之下诞生了。

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能,阿周那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战斗技巧。

他非常受人喜爱,被认为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他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故事和冒险,他为正义而战,为弱者辩护,对抗邪恶的势力。

阿周那的故事贯穿了整个《摩诃婆罗多》,他在史诗中经历了许多艰难的任务和挑战。

他参与了著名的库鲁战争,为了保护正义而与邪恶的势力作战。

他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技巧,为人类带来了和平和幸福。

除了他的勇敢和英勇外,阿周那还以他的智慧和清晰的思维而闻名。

他经常在危险的情况下表现出冷静和明智的头脑,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阿周那的智慧使他成为了一个战略家和领袖,他的决策经常对整个史诗的情节产生重大影响。

阿周那的形象也被视为一个文化和宗教的象征。

他被广泛认为是印度教信仰中的重要角色,他的崇拜者相信通过崇拜他可以获得智慧和祝福。

他的形象也在印度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了电影、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总结起来,阿周那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英雄形象。

印度神话主神

印度神话主神

印度神话主神印度神话的形成与其本身的历史关系密切。

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南迁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经过无数次战争后,他们的势力从印度河流域进入恒河流域,并大肆奴役当地的土著人,至此,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文明遭到破坏以及改变。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吠陀经》问世,这是印欧语系诸民族中最为古老的一部文学著作,在其中,印度神话初次较为系统的组合起来。

吠陀神话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罗,他是天帝,众神之首。

据记载,因陀罗原本是带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英雄,死后成为神,其神格化可以看作是吠陀诗人对于权利的一种附会。

吠陀文化后期,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出现是其权力更为集中的一个体现。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印度进入列国时代,这一时期,旧的神话不断被编辑,新的神话又不断产生,宗教方面,出现了佛教与耆那教,而这两大教派又各自繁衍着不同的神话。

公元前四世纪之前,印度最大的两部史诗出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这里,因陀罗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话基本上恢复了其最初的体系。

吠陀神话中主要的神因陀罗:天帝帝释天(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h),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

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

在梵文中,释迦(Śakra)意为”能够、有能力”;提婆(deva)意为“天人,神明”;因陀罗(Indra)意为“王者、征服者、最胜者”。

其全名释提桓因陀罗(Śakro devānām indrah)合意即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释天帝”,亦称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

梵文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就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

阿耆(qí)尼:火神阿耆尼(梵文),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अअअअ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及与英文动词着火“ignite”同根)。

因陀罗归位天帝读后感

因陀罗归位天帝读后感

因陀罗归位天帝读后感(原创版2篇)目录(篇1)1.介绍因陀罗归位天帝的故事背景2.分析因陀罗的形象特点3.探讨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4.总结读后感及启示正文(篇1)因陀罗归位天帝是一部描绘古印度神话故事的文学作品。

它讲述了因陀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磨砺后,最终回归天帝之位的故事。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下面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因陀罗的形象特点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勇敢、智慧,且富有同情心,为了保护人民,他不惜付出一切。

这种形象使得因陀罗成为古印度神话中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角色。

他的形象也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强大的力量,更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其次,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也让我深感震撼。

作品中,因陀罗的回归不仅仅是一个天帝的重生,更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信念。

这个主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深深的体现,它提醒我们要始终坚持正义,相信光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能放弃。

总的来说,阅读因陀罗归位天帝让我收获良多。

它让我理解到,一个英雄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同时,它也提醒我要始终坚持正义,相信光明。

目录(篇2)一、前言二、因陀罗的形象特点三、因陀罗的能力和贡献四、因陀罗与天帝的关系五、读后感想与启示正文(篇2)一、前言《因陀罗归位天帝》是一部描绘神话传说的精彩故事,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对因陀罗这一神话人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本文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读后感分析,以期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二、因陀罗的形象特点因陀罗,又称帝释天,是印度教神话中的重要神祇,具有丰富的形象特点。

首先,他拥有英俊的外貌,形象威武庄严。

其次,他具有睿智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主持公道。

最后,他具有慈悲的心肠,关心众生疾苦,常为民除害。

三、因陀罗的能力和贡献因陀罗作为天帝,具有强大的能力。

他拥有掌控雷电、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的力量,还能赐予人类丰收、平安、长寿等福祉。

印度古代神话研究报告

印度古代神话研究报告

印度古代神话研究报告1. 引言印度神话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丰富多彩的神话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和教义文本《吠陀》。

通过对印度古代神话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印度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

本报告将对印度古代神话进行综合研究,包括神话的起源、主要神祇、故事情节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2. 神话起源印度古代神话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印度文化的起源。

婆罗门教和《吠陀》是这一神话体系的根基。

印度古代人民将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等解释为神灵的力量和活动。

他们相信,通过崇拜神灵和进行祭祀活动,人们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与赐福。

3. 主要神祇印度古代神话中有许多重要的神祇,每个神祇都有自己的特定属性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神祇:3.1 光明之神 - 苏利耶苏利耶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光明之神,被视为宇宙的主宰和创造者。

他被描绘为男性形象,通常手持太阳和月亮。

苏利耶被崇拜为智慧和知识之神,在印度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3.2 毁灭之神 - 湿婆湿婆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毁灭之神,也被称为“大神湿婆”。

他被描绘为身披虎皮、头戴蛇冠的男性形象。

湿婆被认为是创造和毁灭的源泉,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他是舍罗尼神族的首领,被崇拜为印度教教派中的一个主要神祇。

3.3 爱与美之神 - 维什努维什努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

他被描绘为拥有四只手臂的男性形象,手持莲花和弓箭。

维什努被崇拜为爱情与美的象征,也是印度教传说中的保护神之一。

4. 故事情节印度古代神话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反映了人类与神灵之间的互动以及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故事情节:4.1 拉玛神话《拉玛神话》是印度古代神话中一个重要的故事情节,讲述了王子拉玛与妻子西塔的冒险之旅。

这个故事强调忠诚、义务和道德的重要性,被视为印度教中的经典之一。

4.2 克里须那神话克里须那神话是印度古代神话中另一个着名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克里须那的成长和他与恶魔之间的战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神话中因陀罗地位职能演变探析韩辉内容摘要:因陀罗作为雷神地位的提高和雅利安人东迁到印度后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变迁有关,作为战神因陀罗地位的提高是雅利安人东迁中与土著人冲突融合历史的反映,因陀罗由一个力量型天神向一个抽象的权力型主神的转化表现了雅利安人思想的飞跃发展。

婆罗门教吸收了因陀罗神性中鲜明的表面文化符号却放弃了他的本质含义,印度教赋予其负面的神性,佛教对因陀罗神性的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改变比婆罗门教表现出更强的创新性。

关键词:印度神话因陀罗职能地位演变作者简介:韩辉,新乡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Title: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IndraAbstract:The elevation of the Indian Thor(Indra)was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Aryans’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duction mode which happened after their migration to India.The fact that In-dra as the god of war rose in rank reflected the historical reality of the conflict and assimilation be-tween Aryans and the Indian aboriginals.Indr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god of force to a god of abstract power embodied a great development in Aryans’thoughts.Brahmanism draws on the ex-terior cultural symbol of Indra’s divinity,but discards his essential meaning,while Hinduism en-dows him with a negative meaning of his divinity.Buddism is more innovative than Brahmanism in that it is selective in accepting and creative in changing the divinity of Indra.Key words:Indian myth Indra function position evolutionAuthor:Han Hui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of 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453000,China),majoring in world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Email:hanhui528 @163.com在印度神话中,因陀罗(Indra)是一位重要的神祗,他是雷神,又是战神;他曾拓宽天空,释放七河之水,杀死巨龙,成为三界的统治者,又是刹帝利种姓的保护神;在吠陀万神殿中,因陀罗位居天神之首,受到人们的赞美也最多。

《梨俱吠陀》有颂诗1028首,其中专门颂扬因陀罗的颂诗有将近250首,约占颂诗总数的四分之一(姜景奎85)。

可是因陀罗又曾被魔鬼打败而做了魔鬼的仆役,被婆罗门诅咒而成为流浪的乞讨者。

学术界对印度宗教和神话研究较多,因陀罗作为印度神话中一位重要的大神经常被列为研究对象,国外对印度神话和吠陀、苏摩等的研究很多都涉及到因陀罗,如:雷纳特的“因陀罗在吠陀宗教中的崛起和衰落”着重于因陀罗在吠陀神话中的地位变迁研究;①贡达·扬49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Gonda,Jan)的“梨俱吠陀赞美诗中的因陀罗”从梨俱吠陀的赞美诗入手研究因陀罗。

②克教授(Venkatasubbiah,A.)的“关于因陀罗赢得牛和水域的故事”③具体研究了因陀罗神话中的某些故事。

科克伦(Ev Cochrane)的“因陀罗:一个比较神话学的个案研究”从比较神话学切入对因陀罗的出生、职能、功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④国内专门研究因陀罗的论文很少,仅见3篇:郭良鋆先生的“帝释天和因陀罗”从因陀罗和帝释天分属的两个神话体系出发,从概念上阐明了他们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⑤张旭的“因陀罗:比较神话学专题研究”和前述科克伦的文章是一致的,着重考察因陀罗的战神特征,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探讨因陀罗和其它神话中英雄的相似之处;⑥张慧敏的“帝释天研究”详细考察了因陀罗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但作者主要是从佛教护法神帝释天的角度观照因陀罗,着眼于宗教学视角,研究帝释天从印度到中国佛教的发展演变过程。

⑦在此基础上,本文拟从印度神话出发,考察因陀罗在印度神话中地位和职能的发展演变过程,从而探究其中隐含的印度文化特质及神话产生时代的印度历史轨迹。

一、因陀罗的升格与雅利安人的东迁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因陀罗首先是作为吠陀的雷神受到了更多的崇拜。

《梨俱吠陀》描写了因陀罗战胜象征干旱的恶魔的伟业,“天帝因陀罗,施展神力量,制服弗栗多,彼之魔力量。

正是因陀罗,有此大胆量,斩除该恶魔,雨水得解放。

欢呼他显示,最神圣力量。

黑魔耍伎俩,震撼加狂吼,但俱吓不倒,神王因陀罗。

金刚雷电杵,击中此恶魔。

欢呼他显示,至圣之威望”(巫白慧10-11)。

战胜旱魔,降下甘霖成为因陀罗受人敬仰的功勋,可见,作为雷雨之神对抗干旱成为因陀罗的重要职能。

进而,在神话中,对因陀罗的祭祀很多时候和祈雨仪式结合了起来,规模盛大,“千人齐集合,向他致敬礼,祭祀二十名,朗诵祈神诗,复有百仙人,再三唱赞歌。

为供因陀罗,祭品具备已。

欢呼他显示,无上之神权”(巫白慧10-11)。

千人齐聚祈雨的场面在这里展开。

像大多数吠陀神一样,因陀罗是自然神,在这里代表着自然界的雷雨之神,他威力巨大,释放水源为民造福,也有了成群的随从一起完成雷雨之神的任务,祭祀他的场面宏大,庄严肃穆,可见,神话中的因陀罗的神格在急剧上升。

前吠陀时代的资料很少,不能精确认定因陀罗在那一时期的职能具体有哪些,但是,因陀罗进入印度之后首先是作为雷神并逐步上升为主神受到崇拜的。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雅利安人从西北部进入印度河流域,并逐渐向东南延伸。

印度大多数地区属于干湿分明的热带季风气候。

雨季来临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冲毁住所,冲走牲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印度神话中恒河之水天上来的神话作为一个原型印证了暴雨在雅利安人心中留下的永恒记忆。

作为雷电之神的因陀罗地位的提高,笔者认为和雅利安人从相对较为干旱的地区迁往热带季风气候的印度河流域有极大关系;(二)印度河流域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使得采集和畜牧可以成为人们维持生活的手段,为定居生活提供了可能,加之土著达罗毗荼人定居的城市文明的影响,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后,逐渐改变了原来游牧的生活方式,向采集、农耕与畜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变。

按照季羡林先生的观点,最先进入五河地区并留在那儿的雅利安人还保持着游牧生活,而向东方恒河流域迁徙的雅利安人,由于环境的改变而逐渐发展了农业(《季羡林文集》8:363)。

农耕文明与雨水关系密切,雨水是否适时适量直接决定了农耕的收获,雷雨之神在世界各地的农耕文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雅利安人逐渐过渡到农耕生活,成为导致雷神因陀罗地位提高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吠陀》中既有把因陀罗比喻为劫末的巨云的可怕描写,也有赞美他布云施雨功绩的描写。

(三)从人类学角度看,人类先民生活的时代地球表面森林覆盖率较高,早期人类又较多生活在水源充足、气候湿润的地区,因而,雷电引起的森林大火往往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惨痛的记忆使得原始人类眼中的雷电具有了巨大威力。

加之原始人较多生活在野外,住所相对简陋,而雷电又具有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特性,因而在先民的观念中具有强烈的恐怖色彩。

吠陀雷神因陀罗成为主神,古希腊的宙斯以其威力无比的霹雳战胜了提坦诸神而登上主神的宝座,而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国的黄帝也是雷神。

雷神在这些文明中成为主神表现出人类文化的共通性。

雷神往往被赋予威严的外貌,成为力量的象征。

人类文化中对雷电的恐惧和雷神的威力为因陀罗的升格奠定了基础。

同时,雷神又因为其神性中的威力而常常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威力巨大的雷神因陀罗在雅利安人东进、与土著居民的战争中被赋予了战神的神性,成为手持金刚杵的战神,神格在急剧上升。

回归神话产生的文化语境来观照因陀罗地位的变化可以发现,《吠陀》颂诗真实表现了诸神在当时受人们崇拜的情形。

《吠陀》颂扬因陀罗“打开洞穴,赶出牛群。

”“征服和驱逐达娑人⑧,像赌徒赢得敌人的财富”(季羡林,《印度古代文学史》18-19)。

有些神话事件是以历史为依据的,在某些重要的历史关头,神话甚至可能被载入史册(利明贝尔德86)。

虽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的时间学界说法不一,但是他们从西北进入印度河流域北部,又逐渐向东南发展这是确定的。

雅利安人与达娑人抢夺土地,争夺财富,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因陀罗固有神格中作为雷神的威力被吸收,又加入了能提高战斗力的嗜饮苏摩、手持金刚杵等神性而成为战神。

《梨俱吠陀》中有这样的描写:“因陀罗!汝之战车,速超意念,愿驭此车,来饮苏摩。

汝之战马,迅行骐骥,愿乘此马,愉快降临。

因陀罗!愿汝常饮,苏摩妙味;挥起武器,杀敌无比。

苏摩令汝,气力充沛,苏摩为汝,提供欢娱”(巫白慧12)。

在这里,苏摩令因陀罗威力无比,他挥舞金刚杵所向披靡。

战神因陀罗具有沙利·派克·劳瑞(Shirley Park Lowry )所说的英雄的最重要的特征勇敢(91)。

因陀罗还有一个称号叫“攻克城堡者”,神话中说他攻克了无数城堡,可见他是雅利安人对达娑人战争中的英雄。

在战争频仍的年代,英雄因其对部族的保护作用而地位提高。

嗜饮苏摩,威力无比,手持金刚杵,抢夺敌人牛群和城堡的征服者因陀罗急剧升格。

他先是与原来的牧主伐楼那合并,被称为“因陀罗-伐楼那”(张启成1),后来进一步取代伐楼那成为主神,因陀罗作为战神地位的上升表现了雅利安人东进进程中与达娑人冲突、融合的历史,透视了民族融合中战争的普遍性和雅利安人勇武好战的特征。

二、天帝因陀罗与婆罗门教的确立因陀罗的职能没有限于布云施雨威震天宇的雷神、摧毁城堡抢夺牛群的战神,相反,自然属性逐渐淡化,社会属性继续发展,并最终成为统治三界的天帝。

这在人类的精神史上是一次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