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油菜素内酯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
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的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
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理学家认为,它能充分激发植物内在潜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的耐冷性,提高作物的抗病、抗盐能力,使作物的耐逆性增强,可减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
(1970年,美国学者J.W.米切尔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极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油菜素,当这一成果发表后曾遭到异议。
后来,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用了10年时间,从225公斤油菜花粉中提取出10毫克样品。
1979年格罗夫鉴定了它的分子的立体构型并定名为油菜素内酯。
现在,科学家们已逐步认可它是继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之后的第六大类植物激素。
)基本资料油菜素内酯中文通用名称:24—表芸苔素内酯英文通用名称:24—Epibrassinolide化学名称:(22R,23R,24R)-2α,3α,22,23-四羟基-β-高-7-氧杂-5α-麦角甾-6-酮其他名称:油菜素内酯化学分子式:C28H46O6性状:白色晶体粉末,MP,255-258℃(EtoAc)D21 +32毒性:本剂为低毒作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油菜素内酯几十年来,已经对油菜素内酯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进行了较充分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方面。
油菜素内酯促进伸长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作用浓度要比生长素低好几个数量级。
其作用机理与生长素相似,YoPP等(1 981)发现BR与生长素有正协同作用。
通过促进细胞膜系统质子泵对氢离子的泵出,导致自由空间酸化,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促进生长。
同时,油菜素内酯还能抑制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含量,所以,当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同时使用时,有明显的加成效果。
另外,油菜素内酯还能调节与生长有关的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对生长的控制(油菜素内酯类物质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了国内部分院校的改革经验,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环节,对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并提出了该课程在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通识课,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与整个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关系。
然而现阶段该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试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阐述《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课的实践和改革措施,并对改革作了展望。
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删除部分与中学生物重复的知识、增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时尚新内容以及将教学内容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等改革措施;教学方法上采用专题式授课模式、热点新闻导课、探究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演讲、实验、多媒体教学和MOOC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授课模式。
经过几个学年的实行,得到学生一致的好评。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是将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前沿进展融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是高等学校非生物专业类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1-2]。
它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素质课,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技能。
近年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门公共选修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革,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的教学存在内容多、课时少、教材更新滞后、部分同学选课态度不端正、混学分的普遍现象,及旷课现象严重、上课不听讲、讨论不积极等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并阐述了在此过程中进行的一些重要改革措施,最终取得了一些成效。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第三章 细胞 2014 教材为曹凯鸣主编
第二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蛋白根据其不同功能分类
• 通道蛋白: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有关。 • 受体蛋白:识别和结合细胞外环境中特异的配体蛋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分辨率达0.2nm
扫描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镜
Phage T4 (X27.5万)
昆虫头部
分裂的细胞(荧光染料染色)
第一节
概述
2.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理论-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2 、新的细胞是已存在的细胞经过分裂而产生。 ( 以上是 1858 年
魏尔啸 (Virchow) 总结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果提出的,至今仍成立。 1880 年魏斯曼 Weissmann 指出,所有现在的细胞都可追溯到远古时菌与病毒之间,更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它既有 细菌特点又具病毒特征,特点之一是多形性,可以是球杆状或杆状, 还有时出现长丝状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以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 泰勒· 立克次姓氏命名.
•4.衣原体
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在自然界中传播很广泛。它没有合成高能 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物,多呈 球状、堆状,有细胞壁,以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内。从前它们被划归病毒, 后来发现自成一类。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呈球形, 直径只有O.3-0.5微米,它无运动能力,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 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
• 能够自我复制 • 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将DNA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过程,称为转录。再以mRNA为模板, 以每3个相邻碱基序列为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称为密码子,来决 定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的序列,这一过程称为翻译。DNA的遗传信息 通过转录和翻译指导合成各种功能的蛋白质而发挥生理功能,这就是 基因表达。复制——转录——翻译就是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圈(biosphere)40亿年的演化行成当今绚丽多彩的生物界第二节什么是生命1.严紧有序的结构化学成分的同一性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第三节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严紧有序的结构生物的结构有等级,生命依赖于结构的有序性结构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新的特征2.生命的基础—细胞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进行所有生命活动能力的最低水平的结构形式3.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4.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体是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生物体与环境多种相互作用交织成生态系统5.生物信息的相互作用信息指令生物的高度有序生物学指令编码在DNA分子中6.多样性的统一分类学统一性7.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主题第四节如何学1.学习动力和兴趣2.观察和思考3.实验和分析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第一节构成生命的元素和分子1.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2.分子和化学键分子和化合物共价键离子键弱键第二节水和无机盐1.水的特性水是极性分子液态水的内聚力水的高比热水的高蒸发热水的结冰和膨胀2.水溶液3.无机盐存在状态作用酸雨第三节碳和分子多样性1.碳骨架的多样性2.重要的基团第四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多聚物2.多糖单糖双糖多糖3.脂类脂肪磷脂类固醇4.蛋白质氨基酸肽键蛋白质构象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5.核酸核苷酸:碱基,D-戊糖,磷酸基多核苷酸DNA双螺旋RNA:tRNA, mRNA, rRNA6.大分子结构研究方法X射线晶体衍射其它方法第三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概述1.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趋势研究方法2.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什么细胞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质膜与细胞表面结构质膜结构的研究简史生物膜结构的特征细胞质膜的功能细胞外被细胞外基质细胞连接质膜的特化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大分子和颗粒进入和排出细胞:胞吞,胞吐2.细胞核与染色体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核仁3.核糖体核糖体的基本结构核糖体的功能——合成蛋白质4.细胞的内膜系统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液泡5.能量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结构叶绿体和质体结构6.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第四章.能量与代谢第一节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第二节能量的形式和能量的转换第三节能量分子ATP1.细胞做功形式转运功机械功化学功2.ATP 的结构和水解3.ATP 的循环再生第四节酶1.生活中酶的应用2.酶的发现3.酶的本质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绝大多数)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4.酶的作用特点高的催化效率高度专一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常温,常压,中性pH)作用的可调控性5.酶的作用机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的专一性和诱导-契合作用酶的催化循环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盐浓度辅助因子抑制剂变构调节第五节代谢的调控1.反馈抑制2.细胞结构的有序性第五章.细胞呼吸和能量的生成第一节呼吸作用1.葡萄糖酵解(无氧呼吸)2.呼吸作用(有氧呼吸)葡萄糖酵解Krebs 循环(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3.ATP酶的结构与功能4.呼吸代谢中的ATP产量第二节发酵第三节其它分子的分解代谢第四节细胞呼吸的调控第六章光合作用第一节早期研究第二节光的性质与叶绿素1.叶绿素的结构2.叶绿素的吸收光譜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光系统光能捕获和传递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2.暗反应-卡尔文循环消耗能量固定CO2形成葡萄糖第四节光合作用的意义第七章.细胞繁殖和分化第一节细胞增殖的意义1.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2.单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增加3.多细胞生物的繁殖基础4.取代衰老和死亡的细胞5.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修复第二节细胞周期1.概念2.细胞周期时相组成间期(interphase): G1期, S期, G2期M期: 有丝分裂期(Mitosis), 胞质分裂期3.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主要事件G1期:与DNA合成启动相关S期:DNA复制G2期:DNA复制完成,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M期:细胞分裂期:有丝分裂,胞质分裂第三节有丝分裂1.前期2.前中期3.中期4.后期5.末期第四节胞质分裂1.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2.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第五节减数分裂1.概念和意义2.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3.减数分裂特点第六节细胞的分化衰老与死亡1.细胞的分化2.细胞分化的特征形态结构发生差异差别基因表达分化细胞的表型保持稳定细胞决定去分化与转分化3.细胞的分化发育潜能全能性多能性单能性4细胞的衰老与死亡衰老细胞结构变化细胞死亡:细胞坏死,细胞凋亡第七节细胞凋亡(细胞程序化死亡)1.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2.凋亡细胞的特征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3.基因调控细胞凋亡4.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第八节脱离正常轨道的细胞—癌细胞1.癌的基本生物学特点2.体外培养癌细胞的特征3.致癌因素多种理化因子致癌肿瘤病毒致癌4.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生原癌基因突变形成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5.癌症治疗第八章生命延续的本质——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孟德尔与基因思想1.遗传学的诞生与发展2.遗传的基本法则孟德尔和他的实验孟德尔遗传学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遗传学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一些概念: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表型,基因型3.从基因型到表型的一些复杂情况中间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基因的多效性表现度和外显率上位基因与下位基因性状的多基因决定4.人类中的孟德尔遗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基础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特性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遗传的染色体理论2.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3.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基因连锁的发现基因连锁-自由组合定律的特例交换是重组的染色体基础4.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作图染色体的遗传图谱染色体的细胞学图谱5.性别的染色体基础性别决定系统伴性遗传基因剂量的补偿性别限制和性别影响特性第三节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物质是DNAFrederick Griffith的实验(1928年)Avery 等的实验(1944-1950年代)2.DNA分子结构与复制DNA的分子结构DNA 的复制DNA复制与核小体组装染色体的形成3.DNA与蛋白质合成RNA 的转录和转运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遗传密码4.中心法则及其补充第四节基因的结构与表达调控1.基因——生物的遗传因子2.顺反子3.操纵子乳糖操纵子色氨酸(Trp) 操纵子4.外显子与内含子外显子内含子真核基因内含子的剪接5.重叠基因6.转座子跳跃基因的发现转座子的特征7.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8.染色体以外的基因9.不同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DNA 水平上的调控转录水平上的调控转录后加工翻译水平上的调控翻译后加工第五节突变与遗传疾病1.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缺失,重复,易位,倒位染色体畸变与疾病染色体突变的应用2.基因突变点突变片段的缺失与插入突变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与疾病3.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基因诊断的定义诊断方法: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其它第六节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原理概念基因工程诞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工程载体及其特征重组DNA的构建重组DNA的转化、扩增与表达2.基因工程应用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基因治疗第七节人类基因组计划(HGP)1.HGP产生的背景2.HGP对医学发展的影响3.基因资源的保护第九章絢丽多彩的世界——生物界第一节生物分类概述1.分类学原理形态分类:林奈,达尔文,海格尔等细胞分类化学分类:氨基酸序列,碱基序列,细胞色素C 2.物种的命名双名法三名法3.分类等级基本等级7级(界、门、纲、目、科、属、种)4.系统树5.生物的分界二界系统三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主干学说第二节生物的类群1.病毒病毒结构:细菌病毒──噬菌体,真核细胞病毒病毒的繁殖:噬菌体的繁殖,真核细胞病毒的繁殖病毒病:爱滋病类病毒朊粒(prion)2.原核生物细菌(Bacteriophyta)蓝藻(Cyanophyta)原绿藻(Prochlorophyta)放线菌(Actinomycetes)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es)衣原体(Chlamydiales)支原体(Mycoplasma)3.古细菌嗜热细菌(Thermophilic bacteria)(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ic bacteria)嗜盐细菌(Halophilic becteria)4.原生生物原生动物(Protozoa)金藻( Chrysophyta)甲藻(Pyrrophyta)裸藻(Euglenophyta)褐藻(Phaeophyta)红藻(Rhodophyta)绿藻(Chlorophyta)粘菌(Myxobacterales)5.真菌真菌(Fungi)地衣(Lichens)6.植物苔藓植物(Bryophyta)蕨类植物(Pteridophyta)裸子植物(Gymnosperms)被子植物(Angiosperms)7.动物海绵动物(Porifera)腔肠动物(Coelenterata)扁形动物(Platyhelminthes)纽虫(Nemertinia)线形动物((Nematoda)轮虫( Rotifera)软体动物(Mollusca)环节动物(Annelida)螠虫(Echiuroida)节肢动物(Arthropoda)帚虫(Phoronida)外肛动物(Ectoprocta)腕足动物(Brachiopoda)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半索动物(Hemichordata)脊索动物(Chordata):尾索动物(Urochordat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脊椎动物(Vertebrata)第十章生物的整体性第一节生物体的结构整体性1.细胞水平的结构整体性2.多细胞生物结构的整体性组织:植物组织-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永久组织(permament tissue);动物组织-上皮组织(epithelialtissue),结缔组织,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器官: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动物的器官-眼、鼻、心、胃、膀胱等系统:高等植物的器官系统-营养系统,生殖系统;哺乳动物的器官系统-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第二节生物体的功能整体性1.细胞水平的功能整体性2.多细胞生物的功能整体性第三节生物体与环境的整体性1.生物体与非生物环境的整体性温度、水、空气、光、盐度等2.生物体与生物环境的整体性第四节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整体性1.神经系统和脑科学;2.医学科学3.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第十一章生命的延续——繁殖和发育第一节繁殖的方式1.无性繁殖定义分类: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无性孢子繁殖,再生无性生殖的特点2.有性繁殖定义:分类:接合生殖,配合生殖,雌雄同体,孤雌生殖,幼体生殖有性生殖的特点:丰富的遗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3.世代交替定义动物中的世代交替植物中的世代交替第二节发育的类型1.动物的发育精子和卵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2.植物的发育花粉和胚囊的形成授粉与受精胚体形成种子萌发第三节人类生殖1.生殖系统(形态与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睾丸,附睾、输精管,附属腺,阴茎女性生殖系统:基本结构,卵子发生,卵巢的内分泌机能,月经周期2.受精卵的运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运行影响精子和卵子运行的因素:性激素,宫颈粘液,前列腺素,神经系统受精过程影响受精的因素:性交的时间,精子的质和量,精子的获能3.人类胚胎发育着床胚胎外膜:羊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胎盘:胎盘的形成,胎盘的机能胚胎发育: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出生泌乳生后发育第四节发育生物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1.发育的理论预成论和渐成论胚胎发生律重演律:定义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相似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差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2.发育的全能性3.细胞核质功能协调4.胚胎发育动力学蛙视泡诱导的晶状体生成组织者化学诱导第十二章反应和调控第一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控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进化)脑的结构和基本职能:大脑,丘脑,下丘脑,中脑,小脑,延髓和脑脊膜和脑脊液脊髓的结构和功能:传导,反射中心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网状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曹凯明)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章 生命科学
一、什么是生命 二、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 三、如何学 四、生命科学的四大主题
一、什么是生命? ㈠生命的特征是什么?
从广义上讲,生命科学学是研究生命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家研究生命的方法五花八门: 有研究动、植物器官结构的、 有研究不同地质年代化石的、 有研究DNA遗传信息的、 也有研究不同个体遗传差异与疾病关系等。
遗传 任何生命都有自我延续的特点,能将其所具 有的性状和特性传递给下一代,这种能够遗 传的物质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的 信息单元为基因,其由DNA组成。细胞含有的 一套完整的DNA分子称为基因组。
生物多样性 ⑴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分成三大域:细 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⑵真核生物类群分为四界 ①原生生物界:主要涉及单细胞真核生物,但不包 括酵母和多细胞藻类。 ②植物界:生物特点是其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可 进行光合作用。 ③真菌界:生物的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它们可向 其他生物残骸或体内分泌各种消化酶类用以获得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④动物界:生物的细胞缺少细胞壁,它们获取能量 的方式是吞食和消化其他生物。
4、生命科学的四大主题
细胞理论 ①1665年英国罗伯特· 胡克利用一台自制的可放 大30倍的显微镜观测一块软木薄片,发现软木薄 片是由很多小室构成的,各个小室都有壁隔开, 胡克给这样的小室取名为“细胞”。 ②1675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一台可放大 300倍的显微镜在水滴中发现了单细胞微生物,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细菌。 ③1839年,德国科学家施奈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生 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结论被称为细胞理论。
创立进化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当做历史上的 阶级斗争的自然依据。——马克思 我认为《物种起源》这本书的格调是再好也没有的,他可以感 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至于达尔文的理论,我准 备即使赴汤蹈火也支持。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设计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及趋势等方面。
因此,对于大多数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授课,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3.生命科学中的经典实验和技术;4.生命科学的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的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快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实验探究法:通过开展常规和创新性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技术;3.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和班级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课程设计法:通过设计学生科研项目或科普文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2.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程设计等综合评估;3.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教材:《现代生命科学导论》;2.实验设备:基础生命科学实验设备(如PCR仪、冷冻离心机等);3.课件:生物学相关PPT、视频、演示文件;4.图书馆、网络资源:相关期刊、论文和电子书籍。
七、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学时数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3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12生命科学中的经典实验和技术10课程内容学时数生命科学的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10课程设计、综合评估 5八、总结本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和课程设计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PPT幻灯片
学科的分类
• (1)按生物类群或研 究对象来分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 物学、病毒学、人类学、 古生物学、藻类学、昆
1.1 生命
总论
生命的本质
•活力整体论 断言生命与非生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界线,
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力
•机械还原论 认为生命与非生命没有截然不同的界线,生
命现象同样服从物理和化学规律.可用物理和 化学规律来解释
生命的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元素成分看,都是由C、H、O、N、P、S、Ca
• (1)观察与描述
• 对生命现象、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过程等进 行直接的观察与描述。
• (2)生物学实验 • 在实验室(场)人为地对条件进行控制,针
对性的再现或阻断特定的生命过程,以期了 解生命活动的规律。
• (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
• 在观察、实验和科学假设的基础上,以等效 或近似的人工模型模拟生命过程,以求达到 对生命现象的了解和预测。
1.2 生命科学 ---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自然界中各种生 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பைடு நூலகம்
转基因产品
• 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 • 研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与特征 • 探索生命繁衍与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揭示生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的规律 • 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
生命科学的发展
1)直观和经验阶段 古代到16世纪左右:生命科学的准备和奠基时期;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2-322 B.C 《动物志》
•德奥弗拉斯特(Theophrasfus), 373-286 B.C 植物乔木、 灌木、草本的分类确定
•希罗费罗斯(Herophilus), 约300 B.C; 盖伦(Galen of Pergamon), 约 130-200 人体解剖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设计 (2)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热点、实践应用和前沿技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认知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通过介绍生命科学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贡献人物,掌握重要科学实验和技术发明。
2.2 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讲授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例如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
2.3 生命科学的实践应用探讨生命科学在医学、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工程等领域的实践应用,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发挥创新能力。
2.4 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介绍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和仪器,例如高通量测序、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验和文献阅读等。
其中,“案例分析”和“实验”环节是本课程的重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应用。
3.1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会在课前和课后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提交报告并进行互动交流。
3.2 实验在本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学生将会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基础仪器和实验操作,例如PCR、Western blotting、RNA干扰、双杂交等。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会深入了解生命科学的实践应用和方法原理,并培养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
4. 评价方法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和大作业。
其中,大作业为本课程的重要评价指标,旨在考察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热点的了解,探究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和思考。
5. 参考资料•《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龚正等编著)•《生命科学新进展》(高新科技文摘)•《Nature》、《Science》等国际科学期刊•相关科研论文和技术介绍资料以上就是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计划,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生命科学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为未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12031316 刘江武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前言: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体、环境、疾病、污染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
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
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
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
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
正确认识艾滋病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
HIV本身不会引起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艾滋病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号杀手,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并且终身都具有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卫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中学生的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与意识形态变化最剧烈、最迅速的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展艾滋病教育应该发展成为人们的共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许多社会问题日趋突出。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医疗分布不均,疾病谱与健康谱的改变等,艾滋病也在我国人群中变得活跃起来,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泛滥”二字来形容。
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低,防治意识较差,不同的人群差异又较大。
根据湖北省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类主要人群中居然倒数第二(略高于民工),特别是中小学生知晓率更低。
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旨在加深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形势刻不容缓。
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与工作,需要付出比宣传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第四章曹凯鸣教材
第四节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胞外信号分子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细胞记忆与决定 受精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 环境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染色体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第四节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 能的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AS细胞) 根据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划分:全能干细胞、多能干 细胞、专能干细胞。
第三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殖系统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 殊细胞分裂。 在此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分裂2次,形 成4个子核。 每个子核中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这种分 裂使得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称为 减数分裂。
第三节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意义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基础; 确保世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增加变异机会,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基础。
(1)间期 是指细胞两次分裂的中间时期。特点:间期的细胞核中看不 到染色体结构,DNA开始合成与复制。染色质由原来的一条 成为由着丝粒相连的2条并列的染色单体。 根据DNA复制的过程,细胞间期又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 ①G1期 是DNA合成前期。是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与下次DNA合成开始 的过渡时期,RNA和蛋白质开始合成。 ②S期 是DNA复制期。RNA和蛋白质继续合成,开始出现染色单体。 ③G2期 是DNA合成与复制结束期。是有丝分裂开始前的过渡时期, 有丝分裂所需要的纺锤体微管在这一时期合成。
G0期:静息期
G1期:DNA合 成前期
G2 S 期:DNA合 成期
G2期: DNA合 成后期 M 期:细胞分 裂期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与通信工程类专业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学院:通灵学院专业:网络宫城学号:9527姓名:护城小兵题目:我们与生命科学作者:9527护城小兵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新兴科学未来生物软件正文:这一学期选修了“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这一门课程,我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我是一名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就必须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当然包括当今最热门的现代生命科学。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软件产品.自从比尔·盖茨建立了微软帝国,开创了个人电脑的时代,世界的全面信息化就变的不可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技术进步改变未来正文: 你瞧,那鸥鸟鸣集和鱼翔浅底;你瞧,那林木葱茏和绿草茵茵;你再瞧虎豹的威猛雄烈和猿猴的捷敏灵性;而最具奥妙的则是智慧、勇敢、富于创造、形体美丽的“人”。
但是透过这些千变万化的表象,生命是什么?掌握生命的密码又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问号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
现在,问题有了答案:基因。
回答这个问题的正是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回答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
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
生命为什么选择地球作为它唯一的家园,并在此生息繁衍进化;海洋是否真如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中那样是起源于海洋;一颗休眠千年的种子缘何可以重新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细胞又怎样演变成复杂而有序的有机体?对万千生命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贯穿人类五千年历史,成为人类认知世界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
1840 年,英国的虎克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此后,荷兰的列文胡克清晰地观察了活动的细胞,证实了细胞是所有生命的的结构基础;1865 年奥地利的传教士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阐明了生物遗传最基本最经典的规律,开创了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
1953 年,Watson 和Crick 共同发现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DNA 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前后,生物学家们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开始了深入分子层面的研究。
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使得生物这一古老的学科重新焕发了青春。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命科学更使势不可挡,雄居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1 世纪当之无愧的带头学科。
国际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生物学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但生命科学到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科学家的解释也许太过复杂。
那么请听听以下的新闻吧!在山东,医学专家为60 岁的刘为荣换了心脏。
我国自上世纪80 年代末开始做心脏移植手术以来,刘为荣是年龄最大的“换心人”,现在他像正常人一样安排起居。
在上海,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第一批高质量的新流感裂解疫苗。
流感裂解疫苗不仅接种保护效果好,而且临床副反应极少,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群接种,最受市场青睐。
在日本,东京齿科医科大学和大日本印刷公司借助特殊的印刷技术,成功培育出与人体血管原来形状相同的毛细血管,有望用于治疗心肌梗塞。
在美国,其国家人类基因研究所宣布,他们已绘制成功首张狗基因测序草图,显示狗与人类的基因数量大致相同。
这一成果有助于人类对与基因相关的疑难病症的研究。
在新加坡,科研人员发现经高温和超声波加工处理后的动物骨骼植入人体后,可能不会发生感染或排斥反应,这为异体骨骼移植带来了新希望。
在韩国,研究人员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荧光鸡,使转基因鸡蛋在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进了一步。
以上这些告诉我们,生命科学就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它的出现和发展就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过去的哲学只关注人的社会或文化属性,而忽视人的自然生命属性,这就把人只看成是社会或文化的存在,没注意人因为有了自然生命存在而存在。
生命科学启示我们,投有自然生命就投有一切,对人来说,第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自然生命,因此人应该认真思考,人怎样活着才符合生命的本性,才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生命科学又启示我们,人的自然生命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有自然生命的能量即生命力存在,因此人活着如果符合生命的本性,就活得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所以人应该激发、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这种从生命科学引发而成的生命哲学,促使现代人辩证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历程,既克服消极的悲观主义,又消除盲目的乐观主义;既怀有积极人世的人文主义精神,又不乏顺其自然的自然主义态度;既洋溢对生命限度的超越性,又充满对生命价值的创造性。
生命哲学之所以能够从生命科学获得启示,原因盖出于对现代人自然生命态度和质量的忧虑。
人们看到现实社会中,固然有不少人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甚至为他人生命的存在而奉献自己的生命,体现了最为辉煌的生命价值取向,但也有不少人为了满足声色犬马的生理刺激,追求灯红酒绿的官能满足,不暗浪费生命,甚至为吸毒而摧残自己的生命,为贪财而毁灭他人的生命。
人们还看到现代文明固然为现代人带来了福祉,但也带来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使不少人产生了一种源于自然生命深层的忧患意识。
此外,过于理性的社会和富裕的物质生活,又使不少人缘于自然生命底蕴的欲望和血性之气消弭,失去了个性的鲜亮的原生色泽,递减了生命力的自然形态的强度。
因此,出于对现代人自然生命的切关怀,生命科学也就以唤醒生命、指导生命、强化生命为己任2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首先它对于农业将是一个飞跃性的作用。
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有力的解决了中国这个只有世界上7%的土地却生存这13%的人口的国家的吃饭问题,这在人类农业史上也是一个跨越性的发展。
而近些年来大张旗鼓的转基因食物,有隐隐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一个档次。
听说过金色大米吗?金色大米是一种富含茁-胡萝卜素的转基因水稻,因其成熟后的稻米呈黄色,故称为金色水稻。
这种稻米中富含的茁-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为什么要食用这种富含茁-胡萝卜素的稻米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在欧洲和亚洲,每年有100 多万儿童因缺乏维生素A 而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临床和亚临床维生素 A 缺乏危险的儿童有听说过金色大米吗?二亿三千万之多。
人们期盼金色水稻可以满足全世界亿万儿童每年对维生素 A 的需要,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最近几年中国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而科学家把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使我国的蔬菜产量成倍地提高,而且增加了许多品种和口味不同的蔬菜。
这在以前技术不怎么发达的中国,人们的生活一穷二白,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3 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延长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说,这个世纪注定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不错,自从20 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以来,揭开人类身体的奥秘这部天书已不再遥远。
我们知道,一切生命都是由基因构成,人的生老病死皆由其控制,假如这个密码一旦被解开,可以想象,人类的一切都将在掌握之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家族遗传病一直是难以治疗的顽疾,而这其实也是由基因控制的。
我们只要掌握了遗传病基因的排序,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难事,甚至可以因此而使这种疾病从此消失,许多患者就可以看见曙光。
4 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第一大问题。
荒漠化,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减少,还有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每一给都能让人们头疼一阵子。
而这,最终还要靠生命科学来解决。
例如为了给沙漠披上绿装,人们一直在寻找绿化沙漠树种。
白杨树能在干旱和盐碱化土壤等劣势条件下生存,人们根据白杨树的这一特性,不断研究,逐步解开了植物抗旱的面纱。
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研究者在白杨树细胞内分离出能保证它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特殊蛋白质,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白杨树中这种蛋白质的含量,这样,可因地制宜地培育出抗逆性更强的沙漠绿化树种。
转基因沙漠绿化树种的培育,无疑将为沙漠地带生态环境的综合改造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诸如此类,生命科学可以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是生活中能想到的方方面面,都能见到生命科学的踪影。
也许会有人问,生命科学现在的作用已经真么大了,那未来呢?未来又会怎样?我们可以尽情展开我们的想象。
也许所有以前神话里的事情,将来都会发生,也许我们会生出一双翅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也许我们能像鱼一样在水里自由呼吸;也许我们都能长生不老,永远保持年轻;也许……总之,这一切都将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生命科学导论》(宋思扬)7-23)生命科学论坛《新华日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