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高考题历史部分(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1——2013高考历史真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2011——2013高考历史真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2011——2013高考历史真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13年浙江卷)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世官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2年浙江卷)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13年新课标全国I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4.(13年海南卷)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5.(13年广东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6.(11年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7.(13年浙江卷)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8.(12年海南卷)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宜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9.(13年北京卷)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A.周.秦 C.汉 D.唐10.(13年广西卷)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2题)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9题)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0题)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B.多极化趋势出现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D.欧盟增加新成员6.(2012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阻止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8.(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8题)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9.(2012年6月福建)“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013高考真题试卷山东卷及答案

2013高考真题试卷山东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英语第I卷(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该部分分为第一、第二两节。

注意:回答听力部分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力部分结束前,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你的答案转涂到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A. Take photos.B. Buy a camera.C. Help the woman.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noisy night.B. Their life in town.C. A place of living.3. Where is the man now?A. on his way.B. In a restaurant.C. At home.4. What will Celia do?A. find a player.B. Watch a game.C. Play basketball.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A. Saturday.B. Sunday.C. Monda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â)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â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新人教版选修1

山东省青岛市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卷 专题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新人教版选修1

某某省某某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是A.伊凡四世 B.彼得大帝 C.亚历山大二世 D.叶卡特琳娜二世2.(2012年5月某某市二模19题)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

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

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

”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克里木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3.俄国农奴制形成的时间是A.15世纪初 B.15世纪末 C.17世纪中期 D.18世纪4.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贵族争权夺利 B.政治动乱频繁C.农奴制的阻碍 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5.(2010年10月某某市高三摸底17题)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6.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不包括A.国际地位下降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C.扩大了俄国在地中海的势力 D.加快了改革步伐7.俄国“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包括①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农民无偿获得一块份地③实行司法改革④农民通过赎买可获得一块份地A.①②③④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8.下列关于十二月党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批受到西欧某某思想影响的贵族 B.主X建立某某国C.发动了起义但是被镇压 D.失败后转变为革命某某主义者9.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C.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掠夺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0.19世纪俄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这些矛盾斗争包括①农奴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斗争②工人反对剥削和压榨的运动③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④反对专制要求某某的革命运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11.(2011年4月某某二模20题)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试题与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试题与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历史试题与解析本人撰写的高考试题解析,曾多次被全文或摘要刊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等杂志,鉴于稿费很低,今年的解析网络公开。

一人之力,时间仓促,知识及能力有限,不当处敬请指正!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解析】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周代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D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城”东西南北井然有序。

答案:B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考查重农抑商。

商人不得购买土地(“名田”),是为了防止商人兼并土地,保护小农;违反禁令者,没收田地与财物。

A项符合史实,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材料体现对商人购买土地进行处罚,并不是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排除C;B项也与材料含义无关。

答案:D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国家行政权早在秦朝已转移到君主手中,排除B;元朝宰相权力相权反弹,排除C;自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以来,世卿世禄制已被打破,排除D。

答案:A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图5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大纲版)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解析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

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

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

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答案】B【考查点】魏源与《海国图志》2.(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3.(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答案】D【考查点】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4.(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考查点】程朱理学维新思想的内容与评价5.(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答案】D6.(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真题山东卷——历史
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2.图5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图5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28.(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8分)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分)
29.(16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


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

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4分)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分)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8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4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8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案
28.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
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的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经济:从推动中国经济相爱花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政治:“以经学维护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9.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
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5.(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
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37.37.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
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