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2.把握中国在外交事业方面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国家意识。
二、教学重点:1.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2.中国在外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外交事业的复杂性;2.如何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国际政治背景,解读历史事件和事实;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外交工作中的复杂性;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某些国际事件,让学生感知和领悟国际形势。
五、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国家之间签订的协议以及国际组织,并谈谈作用及意义。
2.讲授(30分钟):讲解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事业发展历程。
包括:晚清外交、抗战时期外交、新中国外交,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战略等。
3.案例分析(15分钟):以“中美贸易战”为例,通过分析贸易战的背景、原因、结果,让学生了解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并让学生从中体察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4.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在外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看待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3.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5.练习(30分钟):让学生掌握分析国际形势、进行外交工作的方法,以世界某一热点事件为背景,通过团队合作,模拟开展外交斡旋、谈判等外交活动。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以外交事业为主题,以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对世界热点事件的模拟,让学生掌握分析国际形势和进行外交工作的方法。
同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意识,增强学生对外交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展开,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有所了解。
但针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外交事业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外交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涵盖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和重要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外交事务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领域,学生可能对此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的背景、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资料等,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外交成就,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峰会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案
备课教案三、课堂总结:四、巩固提升:1、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用一个“友”字将尼克松访华的不同画面进行了巧妙呈现。
尼克松访华()A.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B.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D.确立了中美同盟关系2、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
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这一时刻"是()A.中美正式建交B.抗美援朝胜利C.基辛格访华D.中日建交五、课后作业(扫描二维码)教学反思:(自我评价)本课涉及的内容虽然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是内容却是离学生生活最为遥远的。
而且涉及很多资料,学生学起来可能仅仅就是对一些时间的了解,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的方法,认识中美关系在70年代缓和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而我认为本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德育的教育,在于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我的设计思路比价清晰,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注意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节课是在疫情期间利用线上模式进行的教学。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一直以来所有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相信每位老师也都做了尝试。
我利用腾讯会议的直播形式进行的教学。
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虽然是屏幕之间的,也不会让学生感觉我们距离有如此之远。
而且直播形式学生完全可以参与到互动中来。
不足之处在于我认为和传统面授相比,线上直播方式缺少一种情感眼神的交流,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随时随地都在捕捉学生的听课情况,但是线上教学无法实现。
所以我认为线上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学校教学的一种补充与辅助,但是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学。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增进国际合作与友谊,展示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学生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展过程和具体事件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其主要事件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和互利共赢。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外交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如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一)中美建交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课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外交事业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具体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
2.难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外交事件,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的资料。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精品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设问: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外交原则、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当时美国对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师述:(二)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三)讲授新课:一、新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媒体播放《重返联合国》视频片段并展示图片《乔的笑》,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时间及会议(2)展示一组材料并结合以上的视频材料等,引导学生归纳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意义。
(3)选择题巩固2、中美建交(1)媒体播放《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意义及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
媒体展示尼克松访华的相关图片。
(2)媒体展示关于中美的两组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为何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打破坚冰,开始谋求关系的正常化?(3)媒体展示中美《联合公报》,设问: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吗?3、中日建交:归纳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间和标志,并展示田中角荣访华图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讲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以及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新中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讨论,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人教部编版2020年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
3.通过讲述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改善,两国逐渐走向“双赢”。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乔冠华,因为他出色的文采和作为一代外交家在中国外交舞台上的演出,曾经使太多的中国人感受到激情和振奋。
毛泽东曾经说:“乔的文章顶得上两个坦克师”,足见他早年国际评论文采的飞扬和见识的犀利;而后来在外交领域的超俗作为,也足以使他彪炳中国外交的史册。
你知道乔先生因何事而开怀大笑吗?二、自主学习(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建交1.美国敌视新中国: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建交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建交主要过程:(1)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总理会谈,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是国家间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世界变局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外交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介绍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内容:
一、外交事业的定义和意义
1. 外交的基本概念
2. 外交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外交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外交的兴起和演变
3. 当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外交的基本原则
1. 平等互利原则
2. 不干涉内政原则
3.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四、外交的基本任务
1.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3. 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增强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历史课程的第17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包括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中美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改革发展的相关内容。
对于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其背后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细节内容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外交事业重要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3.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书籍。
2.教学多媒体材料: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外交事业相关的道具,如国旗、地图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2.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通过学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时代全方位外交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
正如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中美关系如何实现了正常化?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如何恢复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K12学习】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能列举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
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难点: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课前导学.查找能反映新中国外交史上重要事件的历史图片。
2.准备APEc会议的相关资料。
3.复习上一课内容,准备新课的导入词。
4.查找、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中美关系点滴。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复习我们已学习了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谁能做今天的复习小导师,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自制复习题,争做小导师。
同组或异组的同学补充、订正。
调动学生情绪,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开启新课的大门?板书课题: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授新课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哪位同学能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20年的中美关系?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争相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50年代的外交成就、60年代的外交困境、70年代的外交突破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3.采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包括50年代的外交成就、60年代的外交困境、70年代的外交突破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能列举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
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难点: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课前导学.查找能反映新中国外交史上重要事件的历史图片。
2.准备APEc会议的相关资料。
3.复习上一课内容,准备新课的导入词。
4.查找、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中美关系点滴。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复习我们已学习了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谁能做今天的复习小导师,带领大家复习一下?自制复习题,争做小导师。
同组或异组的同学补充、订正。
调动学生情绪,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一起回顾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开启新课的大门?板书课题: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授新课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中,20世纪70年代可谓好戏连台,其中,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哪位同学能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20年的中美关系?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争相导入新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新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进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外交事业的理解不够深入;2. 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不足;3. 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难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我国外交事业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
4.掌握上海APEC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
能列举上海APEC会议的内容。
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2.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难点: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课前导学
1.查找能反映新中国外交史上重要事件的历史图片。
2.准备APEC会议的相关资料。
3.复习上一课内容,准备新课的导入词。
4.查找、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中美关系点滴。
教学设计
的《与台湾关系法》。
②1992年9月,美总统以国内因素为由,不顾历届政府做出的承诺,宣布售予台湾150架F16战斗机的决定。
③2001年3月,美国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出反华人权议案。
讨论如下问题:
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a发表于哪一年?
②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③结合以上三组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展望。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