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植被与土壤-土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③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④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颜色
■图5.14 黑龙江垦区的黑土景观
■图5.15 云南东川的红壤景观
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 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高温多雨的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 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 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一、观察土壤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分为:石砾、砂砾,粉砾、黏砾。不同粒级的矿物 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 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 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 弱,但易耕作。
■图5.16 砂土、壤土和黏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 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 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 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 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 黑色。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 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 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a.改良后的黑色土壤 b.自然土壤 ■图5.13 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 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 上耕作(图5.13)。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 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 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 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
江山石
白色
黄黑 色色
红
色
青色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 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 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 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 各异的、大致呈水平 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 成过程中物质转化、 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土壤中, 森林土壤剖面构 造最为复杂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图5.17 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了耕作土壤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 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 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图5.18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土壤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 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
1.观察土壤块。 (1)观察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用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稍过一会,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判 断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 (3)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的差异。 2.将土壤块侧面平放,并轻轻捣碎。注意,尽可能保持捣碎的土壤按表层至底层 排列,且不发生遗洒。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 的其他案例吗?
第二节
源自文库
土
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①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 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土壤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 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
(1)分别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一小团大小相当的土壤,用手据据重量是否有 差异?
(2)分别用手指研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土壤,感受土壤的湿度和土壤矿物质的 颗粒大小。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 白色。
紫色土是由紫色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由于它保 留着母岩的鲜明的紫色,主要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地 区。四川盆地最为集中。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 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 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 绿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
② 土
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
固相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
壤 力高低的主要标志
水、肥、气、热四个
的
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组 成
水分 液相 彼此消长,
空气 气相 影响热量
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 长过程的需求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在土壤中有没有发现小动物?3.将捣碎的土壤晾晒一天后称重,比较与刚挖 出时的土壤块重量的差异。
4.分别从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部分土壤,加适量水搅拌,试着用手搓土条看看 哪个部位的土壤更容易搓成土条。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颜色
■图5.14 黑龙江垦区的黑土景观
■图5.15 云南东川的红壤景观
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 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高温多雨的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 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 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一、观察土壤
■土壤质地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分为:石砾、砂砾,粉砾、黏砾。不同粒级的矿物 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 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 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 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 弱,但易耕作。
■图5.16 砂土、壤土和黏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 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 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 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 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 黑色。
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 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 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a.改良后的黑色土壤 b.自然土壤 ■图5.13 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
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 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 上耕作(图5.13)。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 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 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 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
江山石
白色
黄黑 色色
红
色
青色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 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 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 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 各异的、大致呈水平 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这些土层是土壤形 成过程中物质转化、 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自然土壤中, 森林土壤剖面构 造最为复杂
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图5.17 森林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了耕作土壤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 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 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图5.18 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土壤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 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
1.观察土壤块。 (1)观察土壤块的颜色自上而下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用干纸巾分别贴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稍过一会,观察纸巾的潮湿状况,判 断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的湿度差异。 (3)观察土壤块表层和底层疏松状况的差异。 2.将土壤块侧面平放,并轻轻捣碎。注意,尽可能保持捣碎的土壤按表层至底层 排列,且不发生遗洒。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 的其他案例吗?
第二节
源自文库
土
壤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①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 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活动
观察家乡的土壤
在校园或校园附近的空地或荒地上,清理地表的植物或杂物,自地表向下挖出边长 为20厘米的土壤立方块,将土壤块放在一张白纸上,用秤称出土壤块的重量。
(1)分别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一小团大小相当的土壤,用手据据重量是否有 差异?
(2)分别用手指研磨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土壤,感受土壤的湿度和土壤矿物质的 颗粒大小。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 白色。
紫色土是由紫色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由于它保 留着母岩的鲜明的紫色,主要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地 区。四川盆地最为集中。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颜色
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 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 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 绿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
② 土
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
固相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
壤 力高低的主要标志
水、肥、气、热四个
的
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
组 成
水分 液相 彼此消长,
空气 气相 影响热量
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 长过程的需求
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 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3)在土壤中有没有发现小动物?3.将捣碎的土壤晾晒一天后称重,比较与刚挖 出时的土壤块重量的差异。
4.分别从土壤块的表层和底层取部分土壤,加适量水搅拌,试着用手搓土条看看 哪个部位的土壤更容易搓成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