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涌院士简介
清华大学金涌院士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创造力
清华大学金涌院士: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创造力2015-12-08 守望新课程我们知道传统教育讲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个主要是指知识传授。
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这么发达,这种被动式的教育受到了质疑。
当代对于教育而言可能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种教育是互动式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们国家的建设过程之中,科研创新能力可能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取决于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取决于人才素质,人才素质又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
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就是创新发展。
创新对我们国家来讲,对我们自己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是有不同的特质的。
在自然科学中新的发展和旧的发现是并行不悖、互相包容的。
比如说我们有了量子力学,但经典力学照样在宏观领域中适用。
但工程科学的创新就非常残酷,新的发展和创造必然是毁灭性的、替代性的、颠覆性的。
比如胶卷,2000年胶卷的生产达到了高峰,当时三个企业——柯达、富士、乐凯主宰了胶卷的发展。
可是后来出现了新的照相方式,三个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柯达把这种数码成像技术封存起来——它认为还是胶卷赚钱多——结果在2012年倒闭了,相反,富士又起死回生,站到了数码成像的制高点。
创新需要四个要素:第一个当然得有创造者。
对于创造者,要着重研究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
第二个是创造的过程——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第三是结果,是产品。
第四是跟环境的互动,环境可以促进或者妨碍创新。
这四个字母都是P打头的,所以国外叫“4P”要素。
我们今天只谈一个事,就是创造者。
我们怎么培养一个人,赋予他创造的能力?其实创造能力人人皆有,可是创造的行为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创造需要知识、需要经验,可是一个人虽然很有学问,但他可能是个“百科大字典”,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成果。
创造也不等于天才,一个人可以非常聪明,可是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创造行为。
德重于学 行胜于言
德重于学行胜于言作者:刘之灵来源:《科学中国人》2012年第15期人生总有某一种能量在那里闪烁着光芒,我始终相信那是一种气场的存在,它感染着每一个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重要的是对事业要执着。
”金涌院士这样说,说话的时候,他常常下意识地将身体向前倾,轻声说:“您说,您说。
”他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研发领域,在流态化技术、清洁化工工艺等方面成绩卓著,获授权专利40多项,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和其他多种奖励;2006年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PSRI讲座教授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二位中国教授,并获得了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PSRI讲座奖;他以古稀高龄,倡导循环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呕心沥血1935年出生的金涌院士,经历过近现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在化学工程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斗转星移,他从时光铺就的奋斗之路上走来,可以捕捉到敏捷的思路和良师的风范,还有一如既往的乐观和勤奋留学生涯一心向学1953年金涌被选去苏联留学,对于一心向学的金涌而言,留学生涯如世外桃源,每天7:30准备去学校,晚上12:00离开图书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上课、看书、作业没有任何分心之事。
由于苏联学科划分过细,又是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他感到有些课完全可自学就能考取满分,且觉得其基础理论教育难于满足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自行安排课表,到其他系蹭课,整日忙碌于各楼之间。
由于缺少名师引导,最大收获也仅是培养了自学能力。
最终以全优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技大学任职。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科大是与众不同的,聚集了全国最有名的大师如钱学森、郭永怀、杨承宗、王葆仁、钱人元等直接授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金涌在大师们的耳濡目染之下涉猎广泛。
金涌当时主要从事化工原理的教学工作,启蒙老师是丁绪淮教授,这种一对一的耳提面命式的教诲,使金涌受益终身。
金涌直接接触过并得到指导的老先生还有汪家鼎、时钧、郭慕孙、陈家镛教授等,这些大家都被他奉为做事的榜样,由此渐渐对化学工程学有了一些感悟。
金涌院士:社交能力位于大学生重要能力之首
龙源期刊网
金涌院士:社交能力位于大学生重要能力之首
作者: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09年第03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在浙江工业大学座谈时表示,社交能力、在梯队中的工作效率、信息收集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五项能力,其中,社交能力位列首位。
“大学生社交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其他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涌说,“高校更应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以适应就业需要。
其内涵应强调将科学、工程、人文、艺术融会贯通。
只有突破‘专家式’教育目标的局限,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把最新科学成果用于重要领域,在有限资源和环境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
众多世界高等学校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跨学科式的培养。
2007年哈佛大学
的《三年教改讨论会报告》指出,培养学生的标准是对世界、社会和自身的认识和鉴别力;对道德伦理选择的判断能力;对自然、社科、工程、艺术的兴趣;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在《对教育使命和核心课程综合审议报告》中也指出,要实施更灵活、
更宽广的跨学科教育,必须大力发展人文、艺术、社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交叉。
(璩静,新华网2008年12月24日)。
金涌:“PX恐惧症”可能损害产业
CEI : 两条P X生产工艺路 线 , 从产
少 大 量 土地 种 植 棉 花 , 导 致 现在 棉纺
织 品较 为 紧张 。这 就 要用 到 以P X 为原
化碳排放肯定少 ,而煤本身含二氧化
碳 , 自然排 放 也多 ,这 是 资源 禀赋 造
很 强。 P X 在 空气 中加权 平均 最高 容许
浓度 为 1 0 0 p p m, 嗅 觉可察 最低 浓 度 为 0 . 4 4 p p m, 所 以人 们不会 在不 知不觉 中
中毒 。 世 界 卫生 组织 国际癌 症研 究 机构
对P X 定义 为第 三类致 癌物 。第 一类 是 肯 定致 癌 的 ,第 二类 是 可 能致癌 。现 在 尚没有 科学 证据 证 明P X 致癌 。就好 比老百 姓 吃某 些药 ,有 没有 副作 用 ,
质量 的方 法之・ , 汽油里 就含有 P X。
稀 释 剂 和工业 溶 剂 ,车 用高 标号 汽 油
也必须含 有一 定量 的P X。P X可 以用来 制造 聚酯 材 料 ,人们 生 活 中 的许 多 东
和信 息化 》 记者对 中国工程 院院士金涌 的专 访 中, 或许可 以找到答 案。
成 的。
料 的合成 纤维 进行 下游 的服 装 生产。
CEl : 由此 来看, P X在 整个产业链
CEl :由此来 看 ,煤 制P x能 否完
全 替代 油制P X还存在 未知 ?
中的地 位 举 足轻 重。 如 果P X事件 得 不
到妥善 解决, P x从 整个产业链 上 消失 , 会产生怎样 的影 响?
8
金 涌 ●
心得体会 听缓解压力讲座后的体会
听缓解压力讲座后的体会听缓解压力讲座后的体会让幸福环绕—听柏成刚老师讲座心得体会实验学校郝艳霞3月6号学校组织我们去听金太阳名校研究院柏成刚老师的讲座。
一上午,在柏老师的激情感染下,我听得也很是畅快。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你改变不了环境,那就适应环境;改变不了他人,那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做事情的态度。
这段话很早以前就知道,但在听了柏老师的讲座后,才有了深入的理解:社会期望过高、教育责任过重、教师压力过大,都严重影响了老师的幸福感,但这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唯有改变自己,从而重拾幸福,让幸福环绕我们。
第一,幸福源于心态阳光。
平常心对自己,宽容心对他人,感恩心对社会,心中常存敬畏心。
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
良好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
第二,幸福始于责任担当。
学生是你幸福的源泉,事业是你幸福的根本。
选择了工作就等于选择了责任,工作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己。
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
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
每天问自己:我是谁?明白价值点;我在哪儿?找准立足点;我要干什么?清晰任务点;我要成为谁?我到哪里去?明确奋斗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是当事人,责任也好,结果也好,只与自己有关,与自己的幸福有关。
第三,幸福基于素养与成长。
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我们奋斗和获得幸福的基础。
每天多读书,多写随笔,多反思;与同行对话,互相取长补短;理论与实践对话,更好的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挖掘潜质,打造一技之长。
第四,幸福得于把握与品尝。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向大树一样幸福的成长;融入团队,依靠团队,团队在前,个人退后、欣赏他人,放下自己。
合作,才能共赢,共幸福。
另外,我认为,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能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
我们不提倡做“工作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清教徒,这有点偏离了人的本性,也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化工院士名单 - 副本
历年化工院士简介1.金涌,化学工程专家,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1935.7.30-)。
化学工程专家,北京市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
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过程,在清洁化工工艺与工程、产品工程、亚微米与纳米粉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获198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十余项,获技术专利十余项,发表学述论文300余篇,专著2本。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毛炳权,高分子化工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炳权(1933.11.2-)。
高分子化工专家。
广东省东莞市人。
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
北京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
参加研制成功中小型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并得到广泛推广;研制成功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取代进口催化剂,催化剂专利转让给美国某石油公司和催化剂公司,催化剂在世界范围内出售,经济效益显著。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以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聚丙烯技术”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研究”获1993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聚丙烯新型高效球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2003年又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2004年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1924.2.8-)。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新)---金涌院士
林林总总的角色替代和自组织的功能修复,保证了 自然生态的稳定性。
自然生态历经多次天文灾变、冰河期地质板块重组, 已存在和发展了数十亿年,还将持续发展下去。
生态文明——效法自然生态的规律,突现出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和谐性、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的特性。
100万吨/年 电石法生产PVC代替乙烯法
成本下降 20亿元以上/年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 能源比重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报告就是对
树立科学发展观 协调人类和自然关系 创建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表5 20012005年世界CO2排放量* 百万吨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世界 23550 24160 25180 26420 27060 排放量
中国 3397 3494 4132 4746 5230
* 参考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统计要览2006》提供的计算 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
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依赖自然的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效法自然的生态文
明 是人类文明发展螺旋上升的必然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体现东方哲 学思维的闪光点之一。
西方主流文化
继承了两河流域苏末瑞文化和希腊罗马文 明。
16~17世纪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支持、交融、 和谐,哥白尼、伽利略解开心灵枷锁,同 时促进物质文明发展。
CH4, H2, N2
“科普老顽童”_耄耋“再就业”
4| 人物 | 「」从退休教师到“云教师”金涌,自称“退休教师”,他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
去年5月,88岁的他入驻短视频平台,从飞机弹孔到“人造太阳”,从农膜降解到核电安全,科普内容“上天入地”,短短几个月,粉丝数已超百万。
说起“走红”的感觉,老爷子边笑边摆手:“我不在乎,我无所谓,我也不看……”几十条短视频让金涌“出圈”了,其实,在领域内,他早已是为人熟知的“大牛”。
以所有课程满分成绩毕业于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的金涌,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73年进入清华后,再也没有离开。
“科普”贯穿职业生涯“科普”这件事,金涌并不陌生。
在清华大学,他领衔组建反应工程研究室,团队所做化学反应器等系列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4项大奖,重大国际奖2项,4项技术写进教科书。
那时候,为了获得科研经费,企业家是金涌最早的科普对象。
后来,为了退休前,他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化学工程专家;退休后,他以一名普通退休教师自居,开始致力于青少年化学科普。
为了使科普与时俱进,去年88岁的他勇闯互联网,短短几个月便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粉丝,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教授。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普老顽童”金涌。
“科普老顽童” 耄耋“再就业”□朱 敏招生,他给学生做科普:“社会对化工有微词,认为化工带来污染、引发爆炸,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学化工。
学校就派我到处去讲化工是怎么回事,化工对国家有什么贡献。
”金涌说着已有了笑意,“我们一定要把化工的美教给学生。
进到我们化工系的学生,第一年我们要开一门课,给他打气,叫他觉得自己来了化工很幸运,‘学了化工我的前途无限’。
”一日好学生,一生好学生。
最初给别人讲化工知识时,金涌仔细琢磨了讲述的技巧,只要功夫深,总能抓住对方的注意力。
也因为这份“使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普”对他来说,是件辛苦的事。
直到十多年前,在云南一所偏远学校,金涌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做科普的乐趣。
教育不是给学生编织“金丝笼子”——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院士
教育不是给学生编织“金丝笼子”——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
系金涌院士
方檀香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金涌,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
院士。
现任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颗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工
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
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第3届至第6届),《化工冶金》、《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等杂志编委,德国《Chem.Eng.&.Tech》杂志顾问。
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他部委级奖多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方檀香
【作者单位】《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德重于学行胜于言——访化学工程专家、教育家金涌院士 [J], 刘之灵
2.希望河南能在清洁能源利用上作出榜样来——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
主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维斗 [J], 张谦
3.生态化学工业将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J], 刘志中;王军
4.突破智能网联核心,构建中国标准ICY——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骏先生 [J], 文二霞;龚淑娟;
5.以科技创新绘制中国碳中和蓝图——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 [J], 李平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
金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08期很多的科学原创工作不是靠逻辑思维得到的,而是一种顿悟,是一种触类旁通。
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应该是四面体,如工程师除了工程方面的技能,还需要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支撑。
所以,一个聪明的人不见得就能创新创造。
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培养年轻人创新的素质要从创新教育开始,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素质。
现在的教育,其目的已经不像韩愈在《师说》里讲的“传道授业解惑”,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校不可能传授所有的知识,所有人都需要终身学习。
那么,大学不以传授知识为第一要务,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创新的能力,包括好奇心、激情、思维方式、想象力,联想力、思辩力、坚持的能力等。
一个人广泛的知识储备会为未来的创新创造储备能量。
大学生也需要不断科普,使自己的知识更广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和科学创新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兴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长白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区,是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种生态功能于一体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然而,近年来,围绕长白山所开展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导致一些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对野生动物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人口增多和工农业发展,大多数沼泽湿地已被开垦为稻田,使各类沼泽湿地面积减少70%以上。
目前,长白山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区管理模式,将长白山生态保护分为保护区、保护规划指导区及大长白山区3个区域,适当扩大保护区面积,强化保护规划指导区的生态保护,加强大长白山区生态保护的协同合作;其次,加快推动长白山周边林业企业绿色转型,鼓励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生态产品,将保护区外围林业企业人员进行分流安置。
对长白山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和项目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再次,坚持矿泉水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
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十大科学传播人物(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曹则贤身份: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领域:基础物理曹则贤被称为中科院物理所的“四大名嘴”之一,就连他开的讲座,也被冠以“时尚、时尚、最时尚”的称号。
《经典力学-从思想起源到现代进展》《一个初学者关于量子力学的思考》《那些年我学过的量子力学》等课程,风趣生动的科普讲座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他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幼教中心科学读本顾问,长期在全国高校和中学做科普讲座。
陈耀身份: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科技教师、中学高级/特级教师领域:科技教育苹果树之友会创始人陈耀,公益科学导师,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1994年至2003年在乡村学校浙江新桥小学创建少年科学院;2004年创办"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通过网络、实地指导等途径在全国数百所学校得到推广。
金涌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领域:化学工程近年来,水污染、输油管道爆炸、PX项目立项等和化工相关的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点。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的元老,金涌院士带头向社会普及化学化工知识,他发起并领衔制作的《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系列科普视频,从“病毒制造”到“复合材料”,再到“智能释药”……将深奥的科学原理与实际应用娓娓道来,厘清大家对于化工认识上的误区。
刘嘉麒身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领域:地球物理科研之余,刘嘉麒院士投入了大量精力到科学传播中,每周都会腾出4—8小时进行科普,奔赴全国各地进行科普报告,其科普报告深入浅出,贴近大众。
在媒体杂志上也发表了大量的科普文章。
此外,还曾推出“中国当代科普精品书系”,该书共15套,120多册。
缪中荣身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教授、主任领域:神经病学作为我国脑卒中防治领域的著名专家,缪中荣教授深知脑卒中防治重在预防和科普。
2016年3月份,缪医生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何义舟医生合作,在微信公众号“小大夫漫画”上推出熊猫医生系列科普漫画,每天推出1期,开始利用现代便捷的互联网和微信交流平台做全科医学公众科普,每天坚持一期漫画科普,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碳中和”是中国转型的巨大驱动力——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教授
“碳中和”是中国转型的巨大驱动力——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金涌教授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21年第6期郑挺颖于宝源陈北斗实习生宋潇阳“碳中和”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路在何方?如何实现产业转型与能源转型?《环境与生活》记者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金涌教授,请他分享一个资深化工科学家对“碳中和”的理解与思考。
金涌院士认为,化工行业未来应该实现低碳转型,变“化石燃料”为“化石材料”——“碳中和”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需求《环境与生活》:在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之后,各行各业对此都极为重视。
作为化学工程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您深耕化工行业数十年,对“双碳”目标和化工行业的未来有着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理解和认识,请问在迈向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应该如何转型?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路该怎么走?金涌:咱们就说说碳中和,去年联合国大会上,有121个国家提出要2050年达到碳中和,这当然是对中国有压力的。
我国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下,也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大家都有责任,责任是共同但有区别的。
所以,我国提出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并且作为全国的一个重大发展目标呢?事实上这和我国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有关系。
我觉得,我国制定“双碳”目标,一方面是应对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发展到了目前的阶段,不得不做的。
中国现在发展最大的矛盾就是能源短缺,资源不够,加上环境恶化。
我国现在74% 的石油是从国外进口,差不多40% 至50% 的天然气进口,铁矿石80% 进口。
我国在资源和能源上,如果还想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这些方面的制约。
“碳中和”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环境与生活》:对于碳中和目标,目前似乎存在着两派观点,其中一派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这将会是十分困难的;另一派认为,我国现在已经具有足够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因此实现碳中和将是水到渠成。
【四年级作文】给金涌院士爷爷的一封信
【四年级作文】给金涌院士爷爷的一封信尊敬的金涌院士爷爷:您好!我认真的阅读了《院士爷爷为中国奇迹点赞》这本书,“院士”,一个崇高的称号。
书里的“院士”,是践行着崇高职业的人群。
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执着科研,是你们共同的轨迹。
金爷爷,我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您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通过气固湍流流动场时空结构研究,提出了气固流态化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
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金爷爷,您出生在北京,自幼父母双亡,以前,我们国家贫穷、落后、屈辱在您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您十九岁时就去了苏联乌拉尔工学院学习。
您是那么努力学习,平时有着严格的作息表: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半上课,有时大课要上到下午四点才下,中午吃不上热乎乎的饭菜,您就买点面包,吃过饭后要去图书馆,夜里十二点才回家,睡觉时都快一点了。
在您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信念“我的国家还很穷,我有机会出国读书,就一定要学好所有能学到的知识,回去建设祖国。
”您是个多有责任心的人啊!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金爷爷,读了您的故事我羞愧了。
平时,我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在那大呼小叫的。
记得有一次,要上学了,我有点儿头晕,就对妈妈说:“妈妈,我的头好晕啊,我不想去学校了。
”妈妈听了说:“只是一点小毛病,不去学校,功课落下了怎么办?”当时的我听了便抱怨妈妈。
至今想起来,觉得真不好意思!以后我一定向您学习。
祝金爷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小雯2018年11月11日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自我养成(金涌院士)
正是由于近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光辉前景,世 界自由贸易在一定程度内得到放宽,金砖四 国应该是世界自由贸易的最大受益国。 发达国家在可以通过科技高速发展,获取 “比较优势”,垄断高端市场,二次世界大 战前通过暴力手段达到目的,已不是最有利 的手段了。使金砖四国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垄断,知识产权,环境门 槛,来保护其优势,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是 国家间竞争的主要形式。
高资源消耗 高能源消耗 高投资率 高污染 高对外贸易依存度 的粗放型发展规模成了阻碍经济
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
低科技贡献率 低产值,低利润 低劳动力成本
21世纪初的形势与社会需求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 综合国力的竞争 z 科技水平、教育质量、创新能力、人 才素质的提升 z 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价值、伦理、道德观念的 深刻变化与影响
奥古斯特· 孔德科学 分类(1798~1857)
哲学(神学、形而上学、科学) 学科时空划分变化
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z 重专业
轻基础 z 重书本 轻实践 z 重共性 轻个性 z 重功利 轻素质
z重科研 z重技术 z重演绎
轻教学
z重自然科学 轻社科 轻经济 轻举证
了解人材素质的内涵
工程 创造与构建
科学 区分“真-伪” 艺术 区分“美-
资本边际效益递减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某一产品(或技 术)随着生产时间 的延续,原料价格、 劳务支出会不断增 大,类同产品竞争 顾户购买冲动市场 日趋狭小,使其利 润必然日趋减少。 资本边际效益的 每次跃升,都需要 依靠创新来完成。
资本边际 效益
创 新
时间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
金涌的化工人生
金涌的化工人生他长期钻研于化学工程研发领域,在流态化技术、清洁化工工艺等方面成绩卓著,获授权专利40多项,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和其他多种奖励;他获得了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PSRI讲座奖,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肯定;他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一路春风化雨;他以古稀高龄,倡导循环经济,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呕心沥血……他是金涌,他的名字与一串头衔相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化学工程专家、教育家,然而他最贴切的称呼应该是—一个化工人。
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还担任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为我国化工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门心思做学问1953年金涌被选去苏联留学,对于一心向学的金涌而言,留学生涯如世外桃源,每天7:30准备去学校,晚上12:00离开图书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上课、看书、作业没有任何分心之事。
由于苏联学科划分过细,又是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他感到有些课完全可自学就能考取满分,且觉得其基础理论教育难于满足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所以自行安排课表,到其他系蹭课,整日忙碌于各楼之间。
由于缺少名师引导,最大收获也仅是培养了自学能力。
最终以全优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技大学任职。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科大是与众不同的,聚集了全国最有名的大师如钱学森、郭永怀、杨承宗、王葆仁、钱人元等直接授课,“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金涌在大师们的耳濡目染之下涉猎广阔。
金涌当时主要从事化工原理的教学工作,启蒙老师是丁绪淮教授,这种一对一的耳提面命式的教诲,使金涌受益终身。
金涌直接接触过并得到指导的老先生还有汪家鼎、时钧、郭慕孙、陈家镛教授等,这些大家都被他奉为做事的榜样,由此渐渐对化学工程学有了一些感悟。
1973年大学复课以后,金涌转到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并参与工厂的技术改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涌院士简介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化学工程专家。
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
获1987年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十余项,获技术专利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专著2本。
先后担任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为我国化工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Graham J. Bodwell教授简介加拿大纽芬兰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
曾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Victory University, Canada)取得化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作为助理教授加入加拿大纽芬兰大学化学系,2001年晋升为终身正教授。
Graham J. Bodwell教授于1998年,获得加拿大1998杰出研究总统奖; 1999年,获得Petro Innovation 加拿大青年创新奖。
Graham J. Bodwell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致力于大分子共轭体系Cyclophane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等top期刊发表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9篇,在该领域研究中一直处于国际前沿。
2、致力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合成,2002年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文章中,首次将Cyclophane引入天然药物合成,将士的宁(英文名Strychnine,于1954年被Robert B. Woodward合成,是有机化学领域最有名的合成之一,因这项工作Woodward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奖)的合成步骤由14步缩短至9步,在有机化学领域引起轰动。
3、致力于非平面芳香化合物的合成,在Organic letters等一区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一般来说,芳香性化合物都是指平面性的共轭环形结构,该领域的研究对芳香性化合物的界定进行了新的定义。
黄建滨教授简介黄建滨,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987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3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3年6月至1995年5月在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期刊Soft Matter副主编,J.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顾问编委。
国内期刊物理化学学报,日用化学工业编委。
现从事表面活性剂溶液及界面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在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特别是溶液中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工作。
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JACS,Nano letter,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主持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
易涛教授简介1987和199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获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赴日本京都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相继在日本东京大学(2001-2002)和九州大学(2002-2003)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为法国科研中心研究员在法国巴黎大学(XI校)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加盟复旦大学。
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7年评为教授。
2006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获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响应型荧光功能材料及其在分子影像和药物释放等方面的应用。
受邀撰写了英文综述文章(Chem. Soc. Rev., 2014, 43, 5346-5371)和英文专著的三个章节(Springer-Verlag GmbH和Wiley出版社)。
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Chem. Soc. Rev.等杂志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被“Nature China”,“Chemistry World”,“Noteworth Chemistry”等国外科技新闻杂志亮点评述,全部论文被他人引用4000余次。
目前主持973、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
代表性研究论文(近十年):1.Ying Wen, Fengfeng Xue, Haichuang Lan, Zhenhua Li, ShuzhangXiao,* Tao Yi,* Multicolor imaging of hydrogen peroxide level in living and apoptotic cells by a single fluorescent probe,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91, 115–121 (2017).2.Hongwei Wu, Yunyun Zhou, Liyuan Yin, Cheng Hang, Xin Li, HansÅgren, Tao Yi, Qing Zhang*, and Liangliang Zhu*, Helical Self-Assembly-Induced Singlet–Triplet Emissive Switching in a Mechanically Sensitive System, J. Am. Chem. Soc., 2017, 139, 785–791.3.Feng Zhou, Liming Chen, Qingzhu An, Liang Chen, Ying Wen,Fang Fang, Wei Zhu,* Tao Yi ,* Novel Hydrogel Material asa Potential Embolic Agent in Embolization Treatments. Sci.Rep. 2016, 6, 32145.4.Haichuang Lan, Fengfeng Xue, Zhongkuan Liu, Liang Chen,Chunhui Huang and Tao Yi* Evolution of Rhodamine B into Near-Infrared Dye by Phototriggered Radical Rea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Lysosome-Specific Live-Cell Imaging, Adv. Opt. Mater., 4, 1367–1372, 2016.5.Guanglei Lv, Anyang Sun,* Peng Wei, Ning Zhang, HaichuangLan and Tao Yi*, A spiropyran-bas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b-amyloid peptide oligom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Chem. Commun., 2016, 52, 8865--8868 6.Liang Chen, Jingjing Xiao, Baohong Liu, and Tao Yi*, A BondedDouble-Doped Graphene Nanoribbon Framework for Advanced Electrocatalysi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16, 8, 16649−16655.7.Ying Wen, Keyin Liu, Huiran Yang, Yi Liu, Liming Chen,Zhongkuan Liu, Chunhui Huang, and Tao Yi*Mitochondria-Direc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near Mitochondrial DNA,Anal.Chem., 2015, 87, 10579–10584.8.Yueyuan Mao, Keyin Liu, Liang Chen, Xinhua Cao, Tao Yi*, AProgrammed DNA Marker Based on Bis(4-ethynyl-1,8-naphthalimide) and Three-Methane-Bridged Thiazole Orange, Chem. Eur. J.2015,21, 16623-16630.9.Liang Chen, Xin Jin, Ying Wen, Haichuang Lan, Xuebin Yu,Dalin Sun,* and Tao Yi*,Intrinsically Coupled 3D nGs@CNTs Framework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hem. Mater. 2015, 27, 7289−7295.10.Xudong Yu, Xiaoting Ge, Haichuang Lan, Yajuan Li, LijunGeng, Xiaoli Zhen and Tao Yi* Tunable and Switchable Control of Luminescence through Multiple Physical Stimulations in Aggregation-Based Monocomponent Systems,ACS Appl. Mater.Interfaces, 2015, 7, 24312–24321.11.Liang Chen, Ran Du, Jin Zhang* and Tao Yi,* Densitycontrolled oil uptake and beyond: from carbon nanotubes to graphene nanoribbon aerogels, J. Mater. Chem. A, 2015, 3, 20547–20553 (封底).12.Zichuan Ma, Ping Zhang, Xudong Yu,* Haichuang Lan, YajuanLi, Dongyan Xie, Jingyin Li and Tao Yi*, Sugar based nanotube assemb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nication triggered hydrogel: an application of the entrapment of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J. Mater. Chem. B, 2015, 3, 7366—7371 (封面).13.Xuelei Pang, Xudong Yu,* Haichuang Lan, Xiaoting Ge,Yajuan Li, Xiaoli Zhen and Tao Yi*, Visual Recognition ofAliphatic and Aromatic Amines Using a Fluorescent Gel: Application of a Sonication-Triggered Organogel, ACS Appl.Mater. Interfaces 2015, 7, 13569−13577.14.Yueyuan Mao, Keyin Liu, Guanglei Lv, Ying Wen, XingjunZhu, Haichuang Lan, Tao Yi*, CB[8] gated photochromism ofa diarylethene derivative containing thiazole orange groups,Chem. Commun., 2015, 51, 6667 – 6670.15.Liang Chen, Ran Du, Jinghan Zhu, Yueyuan Mao, Cheng Xue,Na Zhang, Yanglong Hou, Jin Zhang, * and Tao Yi*Three-Dimensional Nitrogen-Doped Graphene Nanoribbons Aerogel as a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mall 2015, 11, 1423–1429.16.Liang Chen, Chenyu Xu, Ran Du, Yueyuan Mao, Cheng Xue,Liming Chen, Liangti Qu, Jin Zhang, Tao Yi, * Rational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leaf Networks for High-Performance Oxygen Reduction, J. Mater.Chem. A, 2015, 3, 5617 - 5627.17.Guanglei Lv, Baiping Cui, Haichuang Lan, Ying Wen, AnyangSun* and Tao Yi*, Diarylethene based fluorescent switchable probes for the detection of amyloid-β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Chem. Commun., 2015, 51, 125–12818.Xudong Yu, Liming Chen, Mingming Zhang, Tao Yi *Low-molecular-mass gels responding to ultrasound andmechanical stress: Towards self-healing materials, Chem.Soc. Rev., 2014, 43, 5346-5371 (ESI high cited).19.Keyin Liu, Ying Wen, Ting Shi, Yi Li, Fuyou Li, Yi-leiZhao, Chunhui Huang, Tao Yi, * DNA gated photochromism and fluorescent switch in a thiazole orange modifieddiarylethene, Chem. Commun., 2014, 50, 9141-9144.20.Meng, Luyan; Wu, Yongquan; Yi, Tao. * A ratiometric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in living cells, Chem. Commun., 2014, 50, 4843-4845.21.Ying Wen, Keyin Liu, Huiran Yang, Yi Li, Haichuang Lan,Yi Liu, Xinyu Zhang*, and Tao Yi*, A Highly Sensitive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Detection of Cytoplasmic and Nuclear Hydrogen Peroxide, Anal. Chem., 2014, 86, 9970–9976.22.Ruohan Li, Shuzhang Xiao,* Yi Li, Qifei Lin, RonghuaZhang, Jun Zhao, Changying Yang, Kun Zou, Dongsheng Li and Tao Yi*, Polymorphism-dependent and piezochromic luminescence based on molecular packing of a conjugatedmolecule, Chem. Sci., 2014, 5, 3922–3928.23.Qian Xia, Yueyuan Mao, Junchen Wu, Tianmin Shu, Tao Yi,* Two-component organogel for visually detecting nitrite anion, J. Mater. Chem. C, 2014, 2, 1854–1861.24.Yi Li, Feng Zhou, Ying Wen, Keyin Liu, Liming Chen,Yueyuan Mao, Shiping Yang, * and Tao Yi * (-)-Menthol based thixotropic hydrogel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universal antibacterial carrier, Soft Matter, 2014, 10, 3077–3085.25.Qian Liu, Wei Feng, Tianshe Yang, Tao Yi, Fuyou Li.*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maging of cells and small animals, Nature Protocols, 2013, 8, 2033- 2043.26.Keyin Liu, Luyan Meng, Shuli Mo, Mingming Zhang, YueyuanMao, Xinghua Cao, Chunhui Huang, Tao Yi.* Colour change and 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in a cholesterol-based terpyridyl platinum metallogel via sonication, J. Mater. Chem. C, 2013, 1, 1753-1762.27.Junchen Wu, Ying Zou, Chunyan Li, Wilhelm Sicking, IvoPiantanida, Tao Yi, * Carsten Schmuck, * A Molecular Peptide Beacon for the Ratiometric Sensing of Nucleic Acids, J. Am.Chem. Soc., 2012, 134, 1958-1961.28.XingDong Xu, Jing Zhang, Xudong Yu, Li-Jun Chen, De-XianWang, Tao Yi, * Fuyou Li, Hai-Bo Yang.*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Platinum–Acetylide Organogelators Containing Ethynyl–Pyrene Moieties as the Main Skeleton, Chem. Eur. J.,2012, 18, 16000-16013.29.Xinhua Cao, Yongquan Wu, Keyin Liu, Xudong Yu, Bo Wu, Huazhou Wu, Zuguang Gong, Tao Yi.* Iridium complex triggeredwhite-light-emitting gel and its response to cysteine. J. Mater. Chem. 2012, 22, 2650-2657.30.Qian Liu, Yun Sun, Chenguang Li, Jing Zhou, Chunyan Li, Tianshe Yang, Xianzhong Zhang, Tao Yi, * Dongmei Wu, Fuyou Li.* 18F-Labeled Magnetic-Upconversion Nanophosphors viaRare-Earth Cation-Assisted Ligand Assembly. ACS Nano2011, 5, 3146-3157.31.Qian Liu, Chunyan Li, Tianshe Yang, Tao Yi, * Fuyou Li, * "Drawing" upconversion nanophosphors into water throughhost-guest interaction. Chem. Commun. 2010, 46, 5551-5553. 32.Yu, Xudong; Liu, Qian; Wu, Junchen; Zhang, Mingming; Cao, Xinhua; Zhang, Song; Wang, Qi; Chen, Liming; Yi, Tao * Sonication-Triggered Instantaneous Gel-to-Gel Transformation, Chem. Eur. J., 2010, 16, 9099- 910633.Zhang, Minmin; Sun, Shengtong; Yu, Xudong; Cao, Xinhua; Zou, Ying; Yi, Tao * Formation of a large-scale ordered honeycomb pattern by an organogelator via a self-assembly process, Chem. Commun., 2010, 46, 355334.Wu, Junchen; Yi, Tao; * Xia, Qian; Zou, Ying; Liu, Feng; Dong, Jie; Shu, Tianmin; Li, Fuyou Huang, Chunhui. * Tunable Gel Formation by Both Sonication and Thermal Processing in a Cholesterol-Based Self-Assembly System, Chem. Eur. J.2009, 15, 6234-6243.35.Wu, Junchen; Tian, Qiwei; He, Hu; Xia, Qian; Zou, Ying; Cao, Tianye; Li, Fuyou; Yi, Tao * Huang, Chunhui. Self - assembly of peptide-based full-color gels triggered by up-converting rare earth nanoparticles. Chem. Commum. 2009, 4100-4102. 36.Piao, Xijun; Zou, Ying; Wu, Junchen; Li, Chunyan; Yi, Tao. * Multiresponsive Switchable Diarylethe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imaging. Org. Lett., 2009, 11, 3818-3821.37.Wu, Junchen; Yi, Tao; * Shu, Tianmin; Yu, Mengxiao; Zhou, Zhiguo; Xu, Miao; Zhou, Yifeng; Zhang, Huijun; Han, Jiantao; Li, Fuyou; Huang, Chunhui. * Ultrasound switch and thermal self-repair of morphology and surface wettability in cholesterol-based self-assembly system, Angew. Chem., Int. Ed.,2008, 47, 1063-1067.38.Zou, Ying; Yi, Tao;* Xiao, Shuzhang; Li, Fuyou; Gao, Xia; Wu, Junchen; Yu, Mengxiao; Huang, Chunhui. Amphiphilic Diarylethene as a Photoswitchable Probe for Imaging Living Cells,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5750–15751.39.Shu, Tianmin; Wu, Junchen; Lu, Min; Chen, Liqin; Yi, Tao*; Li, Fuyou; Huang, Chunhui*.Tunable red-green-blue fluorescent organogels on the basis of intermolecular energy transfer. J. Mater. Chem.2008, 18(8), 886-893.40.Zhou, Zhiguo; Hu, He; Yang, Hong; Yi, Tao;* Huang, Kewei; Yu, Mengxiao; Li, Fuyou; * Huang, Chunhui.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Switch Based on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 and Rare Earth Nanophosphors, Chem. Commun. 2008, 4786-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