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总量分析
公共预算收支年终总结

公共预算收支年终总结
这一年,我们对公共预算的收支进行了年终总结。
经过仔细分析,以下是我们的结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收入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们的收入总额为XXXX万元。
其中,税收收入占据了绝大部分,达到了XXXX万元。
除此之外,财产转让收入为XXXX万元,其他收入则为XXXX万元。
在收入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税收收入仍然是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这表明我们的税收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支出情况。
我们今年的支出总额为XXXX万元。
这其中,教育支出是我们最大的支出项,达到了XXXX万元。
其次是医疗支出,金额为XXXX万元。
其他支出则为XXXX万元。
在支出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支出占据了我们最大的比例。
这说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非常重视,并且将其视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今年我们的公共预算收入方面表现良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同时,我们在支出方面也做了合理的安排,确保了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
希望在来年,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财政收支的平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讲稿(三篇)

2024年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讲稿2023年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讲稿主题是2023年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
公共支出的效率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构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保证。
2023年,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财政压力和资源稀缺的局面,因此,深入分析公共支出的效率,掌握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对于优化财政支出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分析2023年公共支出的效率问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绩效监控、公众参与与信息透明。
首先,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指的是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通过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分配,使得公共支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社会效益。
2023年,我认为我们应该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短板和痛点问题。
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福祉水平;同时,在创新、绿色发展、科技等重点领域适度增加投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确保公共支出的有效使用,杜绝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政府绩效监控。
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不能离开对政府绩效的监控和评估。
2023年,我们应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科学、可衡量的政府绩效指标,来评估公共支出的效果。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共支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公共支出的效果最大化。
此外,政府绩效报告的公开透明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增加政府的问责度和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和监督公共支出的执行情况。
最后,公众参与与信息透明。
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需要考虑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因此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023年,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政府公开公众参与的机制,倾听民意,广泛征求公众对公共支出的意见,提高公众对财政支出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公共支出信息的披露,提高财政透明度,为公众监督和评价公共支出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与信任,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公共支出的总量及结构分析

●
*魁
目自 生 总 值 的 t (
+
*# 壹 出
资料来源 : 根据 《 中国统计年鉴 20  ̄ 8 18 4 07 表 - , - 计算得 出 )
资料来 源: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 0 ) 3 18 5计算得 出 07 表 — , - >
图 2 消耗性支 出及转移性支出 占财政 总支 出的比例 由图 2中可以看 到. 国消耗性支出的 比例呈现先扬而后 比较平 我 稳的状态 究其原 因, 个人认 为 , 改革开放的进 程 , 2 世纪 9 随着 到 O 0 年初 , 我国大部 分国有企业相继倒闭 . 企业亏损补贴 、 价格补贴份额随 之下降 , 同时“ 振兴财政 ” 策略 的实施 . 文教科学卫生费 、 行政管理费等 增长很快 . 因此公共消耗性支 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缓慢上升 22 消耗性支 出总量及 内部结构分析 _ 2 . 消耗性支 出总量分析 .1 2 从 总量上来看 . 19 年以来 . 自 90 我国公 共消耗 性支出呈现总体上 升 的态势 . 1 表 反映 了我国 自 19 90年以来消耗性支出的总体情况 从表 中不难看 出.我国的公 共消耗 性支出从 19 90年以来 总体呈 上升 的趋势 . 这一规律也符合国际情 况 随着经济 的不断发展 , 政府所 需承担 的职能要求 也越来越高 . 府在行政管理 、 政 国防 、 教育 、 卫生等 方面 的投入也必将越来越大
2 中 国公 共支 出结 构 分 析
21 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 出发展变化的 比较 . 公共支出按 照是否有直接来划分 . 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 出 。 消耗性支出包 括国防、 教育 、 保健等公共消费支 出以及公共投资支 出, 它反映 了公共部 门 占用社会资源 的要求 ; 转移性支 出直接表现为 政府资金的无偿地单方 面的转移 . 主要包括社 会保障支出 、 政策性补 贴支出以及企业亏损补贴 . 转移性支出在财政 总支 出中占有非 常重要 的地位 l 图 2 l l 反映 了自 19 年以来 . 国消耗性支 出和转移性支 出 90 我 的结构 变化情况
公共支出经济分析7:公共支出评价方法

政府支出要讲求效益
• 成本-收益分析
– 含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 法,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 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方案,以 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 – 运用这种方法,要求成本收益都是经济的,有 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
“作为评价项目合理程度的一种实用性方法, 采取长远和广 泛的目光是很重要的(长远指的是不仅考虑近期内,而且也须 考察更远将来的影响;广泛指的是应考虑对许多人、许多行业 和地区等的各种副作用);也就是说,它应包含对所有相关成 本和收益的列举与评估。”
影子价格的确定
• 确定影子价格:两步走
– 首先假定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此时市场价 格即为影子价格;
– 第二步具体分析理想的经济状态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将现实经济中的市场价格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价 格进行比较,逐步调整不完全竞争中的市场价格,直 至完成对影子价格的确定。
影子价格的确定
• 一般情形下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每年旅运次数
影子价格的确定 • 存在税收的情况下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 是以生产者得到的价格,还是以购买者付出的价格来 计算?
• 存在资源闲臵的情况下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 不可交易投入产出品的影子价格
政府项目的贴现率 – 社会贴现率
• 社会对目前牺牲的消费做出的评价(时间偏好), 或者,为诱导消费者抑制现时消费而需付给的补偿。 • 社会贴现率通常低于市场收益率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
•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是:
– – 只有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正数时,该项 目才是可行的。 – – 如果两个项目只能选其一,那么,优先选 择的项目应该是净现值较高的那个项目。
公共预算分析报告

公共预算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公共预算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公共预算作为政府重要的财政管理工具,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公共预算的分析,可以揭示财政状况、资源分配情况以及政策倾向,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本报告将分析财政收入情况、支出结构、执行情况以及影响预算的因素等内容,为公共预算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财政收入分析2.1 总体收入情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税收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XX%,非税收入占比为XX%。
总体上,财政收入增长态势良好,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
2.2 税收结构分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对税收结构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去年税收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三大主要税种,分别占总税收的XX%、XX%和XX%。
此外,还有资源税、消费税等其他税种对财政收入也有一定的贡献。
2.3 非税收入分析除了税收外,非税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的非税收入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XX%。
此外,还有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对非税收入的贡献。
3. 支出结构分析3.1 支出总体情况去年的财政支出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从支出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是最大的支出项,占总支出的XX%。
其次是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占比为XX%。
此外,还有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支出项对总支出有一定的贡献。
3.2 教育支出分析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的教育支出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出占比最大,分别达到了XX%和XX%。
此外,还有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支出项对教育支出有所贡献。
公共支出分析案例

1991~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 V2 V3 V4 V5 V6 V7 V8 1991 223.8 233.3 168.9 213.7 168.9 109.1 100 1992 238.1 253.4 176.8 225.2 180.4 121.1 115.3 1993 273.1 294.2 201 254.9 223.7 163.6 145.9 1994 339 367.8 248 310.2 267.3 193.4 161.1 1995 396.9 429.6 291.4 356.1 307.1 222.9 170.6 1996 429.9 467.4 314.4 377.8 316 231.6 177.4 1997 441.9 481.9 322.3 380.8 315 234.6 180.4 1998 438.4 479 319.1 370.9 302.1 224.7 180 1999 432.2 472.8 314.3 359.8 294.8 217.3 179.3 2000 434 476.6 314 354.4 303.1 228.4 181.3 2001 437 479.9 316.5 351.6 299.2 227.9 182 2002 433.5 475.1 315.2 347 292.6 222.7 182.4 2003 438.7 479.4 320.2 346.7 299.3 233.4 186.4 2004 455.8 495.2 335.6 356.4 317.6 260 196.8 2005 464 503.1 343 359.3 333.2 281.6 199.9 2006 471 510.6 348.1 362.9 343.2 298.5 202.9 2007 493.6 533.6 366.9 376.7 353.8 311.6 210.8 2008 522.7 563.5 390.7 398.9 378.2 344.3 229.6 2009 519 558.4 389.5 394.1 357.8 317.2 224.1 2010 536.1 576.3 403.5 406.3 377.5 347.7 232.2 Y:年份 V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V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V4: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V5:商品价格指数 V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V7:原材料、燃料、功力购进价格指数 V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研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收集1991~2010年20组数据,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公共支出规模的研究能够反映出我国政府公共支出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析,发现虽然绝对额保持增长,但相对规模却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网【关键词】公共支出;规模;影响因素一、公共支出的相关概念(一)公共支出的概念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所安排的支出总和,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造成的消耗。
公共支出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发生的支出。
(二)公共支出的规模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共支出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共财政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介入程度和范围。
本文将从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两方面来研究其变动情况。
二、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变化分析(一)绝对规模分析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图2.1中给出我国自1978年至2014年的公共支出的绝对数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30多年来,我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基本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在2000年以后,公共支出的增长非常明显。
(二)相对规模分析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指的是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它更能准确的表现其变动情况及公共支出在经济中的作用。
由图2.1中可以看出,我国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自1978年至现在呈现出一种先降后升的趋势,1995年是一个触底之年,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在这一年降到最低11.67%,1996年又开始逐渐回升。
(三)小结在对公共支出规模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是逐年增加的,并在近年来出现大幅增长的现象。
但是,从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来看,并没有呈现逐年增长的情况,而是一种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
1-2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析

「2月份全省_般公共预算收支分析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收入情况当月收入情况。
2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增收44亿元。
分项目看,税收收入完成117.8亿元,增长37%,增收31.8亿元;非税收入完成35.2亿元,增长53.3%,增收12.2亿元。
分级次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4亿元,增长31.2%,增收11亿元;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6亿元,增长44.9%,增收33亿元。
累计收入情况。
1-2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8.9亿元,为年初预算(2411.3亿元)的18.2%,比上年增长12.2%,增收47.6亿元。
分项目看,税收收入完成348.6亿元,为年初预算(1771亿元)的19.7%,增长12.1%,增收37.7亿元;非税收入完成90.3亿元,为年初预算(640.3亿元)的14.1%,增长12.3%,增收9.9亿元。
分级次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8.7亿元,为年初预算(698亿元)的19.9%,增长13.8%,增收16.8亿元;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0.2亿元,为年初预算(1713.3亿元)的17.5%,增长11.4%,增收30.8亿元。
(二)收入特点及原因分析1.财政收入当月快速增长,带动累计增幅大幅提高。
2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40.4%,拉动累计收入同比增长12.2%,比1月份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从贡献度看,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同步增收,其中:税收收入增收37.7亿元,拉动收入增长9.6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收9.9亿元,拉动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31个省中,我省排名第25名,比上月(28名)提前了3位,为实现“以高速度增长实现争先进位”奠定基础。
2.税收收入增幅同比扩大,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1-2月份,税收收入完成348.6亿元,增长12.1%,环比上月扩大了9.5个百分点(若剔除上年同期跨期税款约37亿元等一次性因素,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7.3%)。
公共支出分析

公共支出分析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非竞争性,即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消费中获得利益。
非排斥性,即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混合产品:是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第二类是具有排斥性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
购买性支出:地方政府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成本。
这类支出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转移性支出:地方政府部门无偿转移给私人部门的那部分支出。
它是一种单方面的无偿支付,地方政府不能从这部分资金的使用中获得相应的商品和服务。
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即财政学中的瓦格纳法则。
财政幻觉:所谓财政幻觉,就是纳税人以及投票者可能无法准确地评估支出的成本—低估由公共支出所对应的税收负担。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目标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未来的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证券融资方式。
社会成本:内在成本和外部成本的总和称为社会成本。
内在成本是在项目范围内所产生的成本,是基建、维修和经营本身的成本。
外部成本是在项目范围外产生的。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以强制的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因多种原因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阿罗不可能定理: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1.准确界定国防支出内涵困难的原因(1)国防支出究竟是应该按照部门机构来划分,还是应该按照功能原则来界定.(2)国防支出是应该只包括国防投入的直接的、有形的成本,还是应该也包括国防建设的间接的、无形的成本。
(3)国防支出问题的敏感性。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创造性支出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 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经济、文 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目的支出。
1)国防支出。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为消费国 家安全这一公共物品而支付的一种成本。主 要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 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 援助等。
2)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需 要的支出。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 机构正常运转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社会 成本。主要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 机关、公安警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管理费支出。
这种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就业以及总需求。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
2)购买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政府履行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几个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占GDP的比重
一种从绝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按当期价格计 算的公共支出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公共支出。
一种从相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人均实际公共 支出和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发达国家公共支出概况
几个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家 美国 法国
1979年 1982年 20.9 24.8 38.1 43.3
1985年 1988年 25 23.5 44.7 43.1
3)社会文教科卫支出。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科 研、医疗卫生支出等。具体说,在文教事业方面,政 府应当为那些有助于普遍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和文化 事业出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为基础科学研究出 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应为公共卫生事业出资。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摘要: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5年数据,将公共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上述经济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政策以实现特定财政活动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引言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是政府政策的反映。
通过公共支出的分析,可以对政府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对纳税人负责做出更好的判断[1]。
对于我国来说,公共支出不完全等同于财政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定义,我国大量存在着的预算外支出实际上也执行着公共支出的职能。
但是由于中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广、项目多,资金使用情况复杂,各地事实上大量存在着的不可统计的“小金库”也使得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所以本文中的公共支出在处理中等同于财政支出。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至少达到1/3。
2004年,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82%。
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18.53%。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公平具有重大影响。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个问题对现实经济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明显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特别是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已突破了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的转换,为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特定时间段内用于公共领域的资金支出总量。
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产物,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策导向以及公共需求的影响。
下面将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分析公共支出规模的趋势及其影响。
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公共支出规模在大多数国家普遍呈现增长趋势。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支出规模通常会随之增加。
经济发展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政府可以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增加投入。
此外,经济发展也会带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公共支出需求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2. 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变迁,公共支出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都对公共支出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
老龄化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城市化的进程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些方面,国家需要增加公共支出以满足社会需求。
3. 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是公共支出规模的重要引导因素。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往往会增加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则会适度节约开支,防止通胀等问题的出现。
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控是保持公共支出规模合理增长的关键。
其次,从地方层面看,公共支出规模也存在一定的趋势。
不同地方的公共支出规模与国家层面有所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地方公共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往往具备更多的财政收入,政府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共需求,因此公共支出规模相对较大。
而相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公共支出规模较小,政府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收支平衡。
2. 地方自身特点:不同地方的发展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存在差异。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在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可能占比较高。
同时,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需要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023年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讲稿模板

2023年公共支出的效率分析讲稿模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关于____年公共支出效率分析的讲稿。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引言公共支出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福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去的公共支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
因此,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对公共支出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
二、分析公共支出的现状在开始讨论公共支出的效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前公共支出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____年公共支出总额为xx 亿元,其中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是重点支出项目。
然而,尽管公共支出总额逐年增长,但我们仍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支出项目冗余等。
三、分析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接下来我将从预算编制、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1. 预算编制阶段在预算编制阶段,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1)预算规划不科学,无法对公共支出进行有效控制;(2)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参与机制和民主决策,导致预算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2. 项目审批阶段在项目审批阶段,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1)审批程序繁琐,导致项目无法及时启动;(2)审批权限不明确,导致项目拖延和变更。
3. 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2)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挪用。
四、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公共支出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1. 完善预算编制机制(1)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编制制度;(2)加强预算计划的公开透明,提高预算参与度。
2. 简化项目审批程序(1)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2)明确审批权限,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公共支出经济分析

第二节 社会福利函数
W f (U1 ,U 2 ,...,U n )
社会福利函数就是社会福利的测 度,是关于社会状态的一个实值 函数,其取值由所有的可能影响 社会福利的因素共同决定
一、伯格森-萨缪尔森(BergsonSamuelson)社会福利函数 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三、贝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 四、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1.3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 现
完全竞争市场:
人数很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产品是同质的; 自由进出和退出行业,即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 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的一致性; 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生产和消费不存在外部经济; 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灯塔,国防 –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不拥挤的桥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公共产品是向 整个社会提供,共同收益和联合消费。
对公共产品的理解
每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都一样,也不必要求所有的 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相同。增加导弹。 对公共物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市场和技术 条件。 私人品并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保健、住房。 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并不一定应由政府部门来生产这 些产品。
夏娃
g
年 产 无 花 果 叶
p
亚当
年产苹果
同时使亚当和夏娃的境况变好
r 夏娃O’
g
年 产 无 花 果 叶
p2 p1
p
亚当0 s
年产苹果
从不同的初始点可找到一系列帕累托最优点
r 夏娃O’
年 产 无 花 果 叶
k
p2
p1
亚当0 s
第七章 公共支出规模

出进行动态分析和横向或纵向比较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指一定时期的公共支出与
相关经济指标的比率。能反映公共支出的实际规模,也 可以用来衡量政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它 是国际上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进行分析时的常用指标, 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公共支出相对规模=(一定时期公共支出量/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100%。
(3)服务环境的变化
这里的环境,是指生产一定水平的产出量所需资源的社会 经济与地理变量。 社会不断发展,公共劳务的服务环境越来越复杂,公共服 务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导致公共部门为维持原有的劳务水 平而增加公共支出。
(4)公共产品的质量
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长包括了质量的提高,这既反 映在人们需要更高水平的安全、教育、保健和环境上,还 反映在人们需要更快捷、高效、公正的公共部门服务需求 上。 所以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也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一个重 要因素。
( 3 )经济成熟阶段,公共净投资的份额又会上升,公共支 出结构将转向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支出。 小结:“经济发展阶段论”更注重公共支出结构在不同时 期的变动规律,这对研究不同发展阶段政府及财政职能的 转换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4、非均衡增长模型
(1)鲍莫尔将经济分为两个部门: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 (2)在进步部门,劳动主要是作为工具使用。 在非进步部门,劳动本身就是最终产品。 非进步部门主要包括的是服务性行业,如公共部门的 服务、餐馆、手工艺行业和表演行业等,其生产和服务都 是劳动密集型的。
纯公共产品,则a=0,则Na=1,Ai=Xi。随着人口的增加, 每个人所要分摊的公共产品成本(人均支出)反而会下降, 相当于价格下降,导致每个人对服务需求水平的上升,从 而使公共支出增加。 如果是私人品,则a=1,则Na=N,物品的效用可以分割,每 个人的效用为Xi/N。人口的增加使每个人的效用同比例地 减少,从而导致公共支出增加。
公共支出分析的相关简答题

一、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行政支出比重差距的原因【要点】行政管理费作为国家执行其基本职能,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财力保证,是政府预算科目中一个永恒的支出项目。
尽管不同国家用于此方面的开支以不同的名称来表示,不同国家在相同名称下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也有差异,但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绝对规模的不断增长。
行政管理费绝对规模的适度增长有其必然性。
1.各国行政支出比重的共性与差异(1)行政支出增长率。
从1980年开始,世界各国的行政支出费用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的速率比发达国家要快些,发达国家行政支出增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2)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从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来看,除了我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在10%以下。
(3)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在1995年各国行政管理费占GDP 的比重,发达国家比较高,发展中国家比较低。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行政支出比重差距的原因(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证实了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张,在整个国家与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之相适应,政府所从事的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
加之随着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政府在公安、司法、安全检察等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与广泛。
这样,行政管理费的增加也就有了其必然性。
而现代许多国家(不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机构臃肿问题十分突出,由此导致行政管理费中的办公经费与人员经费的增加是行政管理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比重上存在较大差距有以下几种原因:(1)不同的政府机构设置。
尤其是在政府层次的设置上,如美国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四级政府管理,日本分为1都、1道、2府与43县,其中都道府是属于平级的;而我国的政府层级是最多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每个层级都要供养大量的公务员,开支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80年
凯恩斯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通论 -Alvin. Hansen, Abba Lerner, Lawrence Klein 等人普及 -Gallbraith 《丰裕社会》:目前,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税收应该削减而公共支出应该增加。支持政府在教育, 基础研究,污染控制,社会保险方面进行干预。 -Francis Bator,《政府支出问题》,要求加强政府职能。 -James Tobin. 人们对公共支出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欧洲 国家开始把福利权利当作一项宪法权利看待。 公共支出占GDP的份额大幅度提高,从1960年占GDP 份额的28%左右增加到1980年代43%左右。财政平衡 原则受到破坏
1870年以来政府的扩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1980年 1980年代和199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政府规模
(公共支出规模)
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支出占GDP的平 均份额缓慢提高,从1870年的10.7%左右增长到1913 年的12.7%。
1980年代和1990年代
对政府干预越来越怀疑:19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对财政决策施加约
束的重要性。 政治层面上,潮流转而拥护政府发挥较小职能。 -玛格丽特.撒切尔 -罗纳德.里根 二人对大政府持否定态度。 现实:公共支出持续上升(过去承诺具有强制性),
但速度明显放慢。1990年,平均公共支出为GDP的 44.8%,1996年达到45.6%。
中国的公共支出规模分析
中国政府的预算内支出规模较小。2005年,预算内支出占GDP的 比重为18.6%。预算内收入占GDP的17.5%(官方正式统计)。
官方正式统计之外的支出: -地方政府控制的制度外收支。规模巨大。没有合法性,也没有系统
地编制成相应的官方统计数据。据估计,制度外支出占GDP的比 重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2%上升到21世纪初的4%左右。 制度外支出的资金来源:未经授权的收费,通常以临时收费的形式 出现。 税收支出(tax expenditure)。对某些经济活动的税收优惠及税收 豁免。如,外资企业。由此造成的税收流失在1996年已达到了 GDP的1.5%左右 政府以往许多政策导致的隐性负债或或有债务:金融机构的不良 贷款,2004年给政府造成的成本将占2004年GDP总量的30%左 右;社保基金缺口,目前(2007年)约为3500亿元;重组或关闭 国有企业所带来的潜在负债。
本上保持增长的态势。 市场转型之前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政府都掌握了大量的经济
资源,而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但公共支出的演变也表现出相同 的趋势。 美国:20世纪中叶,联邦年度预算大约为500亿元美元,占GDP 的21.4%。进入21世纪,联邦年度预算已超过20000亿元美元, 占GDP的比重为20.6%。 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96年预算内外支出绝对数为11775.87亿元,占GDP的 比重为 17.3%; 2004年,绝对数为32753.96, 占GDP的比重为23.9%。
公共支出总量下的结构安排(资源配置)应使社会福 利最大化(效率原则)。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职能界定 是公共支出分析的一个主要标准(效率原则)
分析主要支出项目对贫困阶层的影响,包括这些项目 的利益归宿以及总成本(公平原则)。
公共支出规模分析
为什么需要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规模扩大的趋势及理论 公共支出规模的决定因素 中国公共支出规模分析
为什么需要公共支出?
市场失灵导致效率损失和公平问题 政府配置资源,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购
买支出); 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解决公平问题(转移支
付) 稳定经济。
公共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公共支出的规模越来越大。 各国公共支出规模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工业化国家从1870年代直至1990年代中期100多年里,公共支出基
自由放任居支配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自由主义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政 府职能的一般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政府应该去 做当时根本没有做的事,如社会保险。到1920 年代末,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建立起基本社会保 险制度。
大衰退,凯恩斯主义 1937年,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已提高到平均
22.8%,约为1913年代2倍。
第二讲 公共支出总量分析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邓淑莲
公共支出的范围
公共支出,就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公共 支出反映了政府依据市场和资本的意愿进行的政策选 择。社会一旦决定了供应哪些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 产量质量如何等,公共支出就代表着执行这些政策的 成本。
中央和地方用于政府部门往来和资本帐户中的各项支 出。为避免重复计算,大部分国家将中央对地方政府 的转移性拨款忽略不计。
英国著名财政专家C.V.布朗和P.M.杰克逊认为, 公共 支出包括:
公共部门的消费性支出;公共部门投资;对企业补贴; 对个人的经常性拨款;资本转移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对私人部门和海外的净借出。
公共支出的经济分析方法
公共支出总量及赤字水平要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协调一 致:大量的或不断增加的预算赤字将产生某种宏观经 济的不平衡,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如果赤字是通过外 债弥补,它可能引起债务危机;通过过度使用外汇储 备弥补将导致国际收支危机;通过超限度发行货币会 引起通货膨胀;过多的内债则会推高利率,从而排挤 私人部门的投资。国际比较证明,稳定、较低的财政 赤字与较高的增长率、投资以及经常性账户的平衡是 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