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扶贫心得体会讲话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是县委党校的常务副校长。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能够在如此庄严的场合向大家汇报我的扶贫心得体会,感到万分的荣幸。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身入心入情更入,务实担当心无愧》!

县委党校的扶贫挂点村是高城镇谷源村,地处我县西南丰顶山脚下。全村341户1464人,13个村民小组,48个自然村落。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人民淳朴,但由于偏僻落后,很多村民的生活还相当贫困。2016年9月,县委党校扶贫工作组进驻该村,至今已有2个多年头了。在这760多个日子里,我们和乡村干部们一道与贫困群众零距离接触,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拉农家话,问农家事,结农家亲。2年多的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该村的喜人变化,往事历历在目,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记得我住在村上的第一个晚上,当我走进村干部为我安排的房间,眼前的景象让我为之一惊:扑鼻的霉味、潮湿的地面、老式的硬铺、单薄的被褥,时不时还窜出一两只老鼠……这是一个普通的非贫困户家庭,主人已经尽心尽力了。想到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一个个难眠之夜,一种极不情愿的心情油然而生!

既来之,则安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县里的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党校人,尤其是负责人,责任在肩,义不容辞。但单位、家庭各种事情交叉重叠,事事牵肠挂肚,“弹好钢琴”是必须的。对扶贫这项长久大事而言,我们是浅尝辄止,还是人驻心驻?纠结之情,挥之不去。

接下来的入户走访,让我们的心情分外沉甸压抑。当时全村32户贫困户102人中,80%是相当贫困可怜的,不是年老体衰,就是残疾智障,父子光棍、兄弟单身、低保五保户在每个组随处可见。住着破败、潮湿的土坯房,吃不饱,穿不暖,过着贫苦的生活,“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个油盐钱”,是这里人们生活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看到这些,百感交集、忧心忡忡,这里的扶贫工作,如何入手?如何突破?我心中阵阵发怵和迷茫!

村里的贫困户苦是苦,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不止一次让我感

动落泪。我结对的一个贫困户叫袁年财,当时,一家三口,袁年财85岁,老伴沈秀香80岁,大儿子早已分户单过,对父母很是不孝,小儿子精神有点问题,整天不落屋。对于这一户,我基本上是一周去一次。随着去的次数多了,他们一家对我的感情日渐浓厚。有一次我到他家整理有关资料。沈秀香老人平日里连走路都走不稳,但就在我认真做事的时候,她行动敏捷地从抽屉里拿出了三个鸡蛋,并敲破在碗里,待我反应过来准备阻拦时,她已放糖、放茶叶,把鸡蛋煮好了……怀着惭愧内疚的心情,我吃下了这个“清碗”!这本来是当地人对女婿和极其尊贵客人的待遇,而我,一个非亲非故的外地人却享受了!2017年4月,沈秀香老人患病去世,当我前去吊唁时,她的儿女们齐刷刷地跪在我面前,哭着说:母亲走得很安心,走得很平和,临终前都还在说,钟校长是一个好人!山里人的热情、淳朴,让我无颜以对,感动唏嘘……

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我对村里贫困状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思路决定出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出对策,是做好村里扶贫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接下来,我们连续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全村在家党员会、两小组长会、全村在家贫困户会等等。会议分别解决了“村干部干什么?”“党员、两小组长如何发挥作用?”“贫困是光荣的吗?”、“脱贫靠什么?”“帮扶工作队做什么?”以及村“三年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扶贫没有旁观者”“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己”的理念和意识,渐渐进入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中。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思路清了,方向有了,思想统一了,认识到位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行动。在扶贫过程中,我们白天走访调研,晚上汇总研究。从访贫问苦到送政策、资金、信息和技术到户,从移民安置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产业扶贫规划到项目的推进落实……我们的举动和扎实的作风,感动了村民,也感动了我们自己。在此基础上,我们立足村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瞄准脱贫目标、确保移民安置、发展绿色产业、保障村民民生”的总体思路,制定了《谷源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谷源村实施“三大扶贫工程”,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的实施方案。

心无旁骛脚踏地,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在,谷源村脱贫攻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2017年底,完成了移民安置贫困户、五保户30户;2018年,已完成了10公里组级道路硬化、1公里渠道修复和2个自然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利用本村绿泉、万宏、翔泰3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百合、猕猴桃、黄花菜和养牛、养羊等种养产业,这些产业惠及全部贫困户,年人平增收1000元;预计到2019年底,全村达到“五个100%”,即组级公里通户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引水到户率、改水改厕入户率、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我想,这样干下去,谷源村的人民一定会过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人穷志短。我有一个结对五保户,叫袁珠牙。以前,他有家有儿子,但自从妻子出走、儿子夭折后,他对生活就没有奔头,没有希望了。村里把他列为五保分散供养后,他就什么活都不干了,靠五保金和失独费过日子。我刚和他结对时,他跟我说:黄土都埋到脖子边了,没什么想头了,过一日赚一日,管他死后埋哪里。经过半年时间,我跟他朝夕相处,聊日子、聊打算、聊希望,久而久之,他慢慢地又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现在,老袁种了4亩地,养了两头牛、3只羊、12只鸡,平时还会打打零工工,赚点零花钱,再加上国家给他的五保金、失独费等,他家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现在,我每次去他家时,他都会说,谢谢你,钟校长!吃不穷,穿不穷,好吃懒做一世穷!我的事,你放心!

袁珠牙只是谷源村贫困户勤劳脱贫的一个缩影。但当时在全村59户贫困户183人当中,有很多贫困户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就是活一日算一日,得过且过。有些农户看见贫困户享受了一些国家政策,就得了“红眼病”,以“争当贫困户”为荣。当时,有一则顺口溜,是这样说的:贫困户,有好处,国家政府给资助,不用干活给钱花,不用劳动能“致富”,有吃有喝有房住,真是让人好羡慕!有些村民甚至扬言到北京、到省里、到市里上访告状,以此要挟村里乡里,名为“讨说法”,实为想当贫困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扶贫,如果不立足扶“志气”、扶“智慧”,再好的政策、再好的干部、再好的方式,都是白搭。所以,我们进驻该村以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他们认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开创,在全村营造了“劳动光荣、脱贫光荣,争当贫困户可耻”的氛围环境,逐步引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向上向善向好的信心和希望。现在,村里的群众都有一种不同以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