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20201023032049)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积累.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摈.弃()遒劲.()蜡炬.()百舸.()争流B .忸怩..()铆.钉()慰藉.()峥.嵘()岁月C .寥.廓()脊髓..()包扎.()虫咬鼠啮.()D .掂量.()间.歇()辟.谣()磕磕绊.绊().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是醒来,抑或是睡去,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想到的更加真切……B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涨痛得像火烧似的。

C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牒瓜果月饼。

D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祥。

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B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 .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D .香雪的小木盒呢,因为..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雪莱,法国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 .《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系。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2023年高中语文必修1大考卷(人教版16份有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必修1大考卷(人教版16份有答案)

2023年高中语文必修1大考卷(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憎恶(zēng wù)踌躇(chóu chú)悲切(bēi qiē)B. 惊骇(jīng hài)感慨(gǎn kǎi)狡黠(jiǎo xiá)C. 憎恨(zēng hèn)羁绊(jī bàn)惨淡(cǎn dàn)D. 拙劣(zhuō liè)慰藉(wèi jiè)憎恶(zēng 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老师要求大家平时多读、多写、多思考。

C. 在课堂上,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这道难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D.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3.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下列成语中,意义相近的一组是()A.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B. 左顾右盼、瞻前顾后C.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D. 画蛇添足、杯弓蛇影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属于楚辞。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由庄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沁园春·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北国雪景图。

7.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忠诚报国的决心。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一、语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寥廓.(kuò)彷.徨(páng)长篙.(hāo)共.其乏困(gòng)B.瓦菲.(fēi)督亢.(háng)间.道(jiān)挥斥方遒.(qiú)C.青荇.(xìng)寡.人(guǎ)创.伤(chuāng)人为刀俎.(zǔ)D.峥.嵘(zhēng)彳.亍(chì)箕.踞(jī)夜缒.而出(z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百舸挣流颓圮摇曳瑕不掩瑜B.浪遏飞舟勠没笙箫杞人忧天C. 一去不返苍芒斑澜意气风发D. 劳苦功高火钵戍守天伦叙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

变徽是徽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轲B. 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C.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夫晋,何厌之.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是寡人之过也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群臣侍殿上者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8.(1)她是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综合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慎终追远清明永驻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

《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

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首先,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

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这一段动人的故事。

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

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

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

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

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

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

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它形成于春秋末期。

时至唐代,上巳节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人们常在此日到水边嬉戏,去郊游踏青。

后来,上巳节的踏青饮宴的特点被整合到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中。

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

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寓嬉乐于哀痛之中。

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呈现出宋代清明节的盛况。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颤栗/颤抖沁园/分泌湖畔/叛变B.长篙/蒿草遏制/拜谒悄悄/悄然C.峥嵘/狰狞强劲/干劲押解赴京/解甲归田D.百舸/磕绊漫溯/宿愿差可告慰/鬼使神差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

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B.栩栩如生C.铿锵有力D.力透纸背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

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语文必修一答案

语文必修一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信笺.饯.行栈.道浅.浅水声B.嘺.望獠.牙积潦.星火燎.原C.木屐.孱.头潺.湲削足适履.D.稂.莠踉.跄阆.苑琅.琅书声【解析】C项分别读“jī、càn、chán、lǚ”;A项,“笺”“浅”应读“jiān”,“饯”应读“ji àn”,“栈”应读“zhàn”;B项,“嘺”应读“liào”,“獠”“燎”应读“liáo”,“潦”应读“lǎo”;D项,“稂”“琅”应读“lánɡ”,“踉”应读“liànɡ”,“阆”应读“lànɡ”。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陨身不恤风神潇洒炯乎不同炉火纯清B.涕泗交流绽露头脚左顾右盼步履稳健C.黯然神伤雷励风行酣畅淋漓不能自已D.默默含情鸦鹊无声佳作迭出短小精悍【解析】A项,“陨”应为“殒”,“炯”应为“迥”,“清”应为“青”;B项,“绽”应为“崭”,“脚”应为“角”;C项,“励”应为“厉”;D项,“默默”应为“脉脉”,“鹊”应为“雀”。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铁道部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责任归咎于信号灯问题,实在是差强人意....,民众质疑声一片。

B.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8月12日晚,人们争相目睹第26届世界大运会开幕盛况,深圳街头万人空巷....,车流、人流比平日多了许多。

D.余积廉曾在电影《欢颜》、电视剧《天蚕变》等炙手可热....的影视作品中担任摄影师,并导演了《决战天门》《少林达摩》等电影,常和任达华、古天乐等明星合作。

【解析】A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第一单元泛舟诗词海洋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

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

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列著名诗人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苏轼李白杜甫B. 白居易杜甫李白苏轼C.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D. 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甫【答案】B【解析】“白”的音序是B,“苏”的音序是S,“李”的音序是“L”,“杜”的音序是“D”。

故选B。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B.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D.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答案】C【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C项,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以选C。

3.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精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4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精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4份)

人教版必修1模块测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敕造炽热不啻整饬十恶不赦B.操觚斗斛孤苦滥觞觥筹交错C.聒噪舐犊恬静畋猎暴殓天物D.猝然颦蹙醋意簇新一蹴而就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曼延荧绕牛角尖风马牛不相即B.痉孪惦量金刚钻民以食为天C.谛听积习家俱店行百里则半九十D.倾轧付梓始作俑冒天下之大不违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给人以繁华之感,有时难免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营造即使/也B.应对创造即使/也C.应付创造尽管/但D.应对营造尽管/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C.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D.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

B.我们要针对他离校较远,家务重,想个办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C.科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不下三十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

D.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单元测评卷 第3单元(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单元测评卷 第3单元(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单元测评卷第3单元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寥落(liáo) 桀骜不驯(ào) 立仆(pū)赁屋授课(lìn)B.作揖(yī)干练坚决(ɡān)解剖(pōu)长歌当哭(dānɡ)C.莅校(lì) 屏息以待(pínɡ)激亢(kànɡ)涕泗交流(sì)D.鳏夫(ɡuān)屠戮妇婴(lù) 山阿(ā)归纳演绎(yì)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深味悲凉 出离愤怒 陨身不恤 绯红黎明B.微漠悲哀 直面人生 枪弹攒射 欣然前往C.广有羽冀 黯然泣下 惊心动魄 浸渍人心D.绿草如茵 逆来顺受 高官显宦 深居拣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5年12月10日零晨,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悬壶济世、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孜孜以求的科研勇者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

B.香格里拉古城被烧毁三分之一的惨景,还历历在目;拥有300年历史的一座侗寨,转瞬间又毁于一旦,令人惨不忍睹。

C.欧洲自行车贸易博览会是欧洲新兴的一个自行车展会,该展会发展迅速,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已与科隆、米兰展会分庭抗礼。

D.不管我国目前面临的海洋权益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我们要坚信,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同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

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B.巴金,现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等,20世纪40年代的主要作品有《火》《憩园》《寒夜》等。

《随想录》是他晚年创作的思想漫笔。

C.《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人教版高一语文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测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测试试卷诗歌阅读(一)课内阅读1.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不要再派人来打听我几时能回家的消息。

C.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征役没有休止,没有时间安居休息。

D.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 玁狁之难很紧急啊。

2.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 “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匪来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 “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3.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容易上当。

C.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D.《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想象瑰丽、奇特,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和象征等手法,如:以“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

4.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模块综合测评有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_模块综合测评有答案
【答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在艺术上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B.苏轼的创作风格是以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作为思想基础的,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上就是作品如行云流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苏轼所主张的“平淡”,不只是“绚烂之极也”,还应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这种审美趣味在他诗中得到了体现。
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高位缛礼,宜崇荣册。”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曹雪芹先生就在《红楼梦》中让他笔下的人物,写出了“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样的绝妙好辞。
(摘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提倡所谓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要求文艺作品要为道德伦理政治服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评试卷(共4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评试卷(共4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评试卷(共4套含答案)单元测评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指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