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遗传和母性效应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红色底色的为多次考到的)外显子:把基因内部的转译部分即在成熟的mRNA中出现的序列称为外显子。
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序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F因子:又称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称F质粒。
F`因子:把带有部分细菌染基因的F因子称为F`因子。
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称为母性印象。
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隔裂基因:真核类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个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这种基因称为隔裂基因。
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它们一条来自父本,另一条来自母本。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段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假显性: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导致原来不应该显现出来的一个隐形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假显性。
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染色体遗传。
常染色体: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早期或中、晚期,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的某些部分的固缩常较其他的染色质早些或晚些,其染色较深或较浅,具有这种固缩特性的染色体称为异染色质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母性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并非一回事
母性遗传与细胞质遗传并非一回事摘要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
随着DNA分了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己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了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了植物的质体DN A则卞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线粒体DNA 质体DNA本世纪初,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的1909年,德国学者科伦斯(Co rren s)和鲍尔(B au r)分别在紫茉莉(lVl irabilis jalapa)和天竺葵((Pelargonium zonale)中发现叶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而表现为细胞质遗传现象。
这一发现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挑战和补充。
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
进而有些学者甚至某些遗传学教科书中也将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这两种现象混为一谈,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并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
80年代以来,随着分了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DNA分了标记应用于细胞质遗传研究,从DNA分了水平上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进一步深入的认识。
下面就细胞质遗传的卞要物质基础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遗传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使我们重新认识细胞质遗传这一现象和概念。
在遗传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个体表现型与母木性状一致的现象。
其遗传方式是否是细胞质遗传呢?下面就以具体一例进行分析。
1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紫茉莉花斑植株的杂交结果分析:从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紫茉莉F,植株的颜色,完全取决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
也就是说,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的性状与母木表现型一致,即母系遗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研究表明,紫茉莉枝条的正常绿色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正常的叶绿体;白色枝条是山于质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了突变,不能形成叶绿素,细胞中只含有白色体;花斑枝条的叶中则含有3种不同的细胞:只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只含有白色体的细胞、同时含有叶绿体和白色体的细胞。
分析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
试析细胞质遗传和母系遗传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3班毛莉222012317011045摘要: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已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质体DNA 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父系遗传线粒体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性遗传的特征,加上细胞质雄性不育在育种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使更多的人接受了细胞质遗传就是母系遗传的观点。
有些学者在教科书中把细胞质遗传等同于母系遗传,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
80年代以来,利用DAPI荧光染色显微技术和RFLP限制性内切酶技术进行细胞质遗传分析,揭示了细胞质新的遗传规律和新现象,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质遗传物质的变异,使得人们对细胞质遗传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主要认为细胞质遗传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和双亲遗传,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而不能代表细胞质遗传的全部内容。
一、细胞质遗传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细胞质遗传会引起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是因为子代F1部来自卵细胞,其基因组成及表现性状完全取决于母本的基因型。
如紫茉莉枝条的颜色由细胞质中质体控制,将白色枝条与绿色枝条相互授粉,白色枝条所结种子长成植株颜色为白色,绿色枝条所结种子长成植株颜色为绿色,即植株颜色取决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的颜色。
而与提供花粉的枝条颜色无关,表现了母系遗传的特点。
细胞质遗传实质就是细胞质基因(叶绿体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遗传。
由于受精卵中细胞质基本由卵细胞提供,因而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
在所有的高等真核生物中,线粒体DNA一般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征,包括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及高等植物。
但又发现,老鼠、衣藻、被子植物的月见草属、大麦和黑麦的属间杂种、甘蓝型油菜、北美红杉等生物体中的线粒体基因是父系遗传。
(整理)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
细胞质基因遗传与母系遗传现象摘要: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和后代的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因此,很多师生在遇到有关细胞质遗传的问题时,都会不加思索地认为:细胞质遗传一定是母系遗传。
然而据有关资料表明,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
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DNA分子生物技术、以及相继的电镜和抗DNA免疫电镜技术等的技术的发展发现细胞质遗传中也存在着低频的父系遗传与双亲遗传。
并且目前的大多数学者公认为现在没有任何一种简单的理论可以概括解释这种现象,细胞质遗传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充丰富着。
关键词:细胞质基因母系遗传父系遗传线粒体DNA 叶绿体DNA细胞质遗传一般表现为具母系遗传的特征。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已发现在动物及植物中均存在有低频的线粒体DNA单亲父系遗传及双亲遗传的现象。
对质体DNA遗传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质体DNA大多表现为母系遗传,而裸子植物的质体DNA则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的方式,同时也发现存在其它的遗传规律。
一、母系遗传现象母体遗传可区分为迟延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二类。
所谓迟延遗传,例如在蚕卵的颜色、田螺壳的右旋、左旋等所见的现象。
虽然这些性状本身是由细胞核基因决定的,表现出明显的孟德尔式遗传,但是作为卵细胞质的性质却是在母体内形成的,因此子代的表型常常和母亲的基因型相同。
这样在F2中基因型虽以3∶1比例分离,但表型并不分离,与母体的性状完全一样,延迟一代后,在F3中表型才以3∶1的比例分离。
细胞质遗传一般也称为偏母遗传。
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但有少量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质的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为小型环状DNA结构,一般含几千个碱基。
这种细胞质中的基因控制某些遗传性状,如水稻雄性不育症状。
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基因完全遗传给子代,而精子由于本身缺乏细胞质,所以细胞质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
二、细胞质遗现象(一) 常见的细胞质遗传(1).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
第九章★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
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
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
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自交(Selfing)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
? 这是一个典型的草履虫-细菌-噬菌体的共生 体系。这种通过感染而获得可遗传性状的 现象称为遗传感染。
?
草履虫除κ颗粒外,还有σ颗粒、λ颗
粒等。
13
2 果蝇的CO2敏感型:
敏感型♀ x 野生型♂ 敏感型 敏感型 ♂ x 野生型 ♀ 极少数敏感型
极少数敏感型是由于精子带有极少 的细胞质。
目前知道这是由于 σ因子引起的, 有人认为σ因子是一种病毒,称 σ病毒。
21
22
控制区
tRNA 基因
23
4 叶绿体(chloroplast)遗传 叶绿体基因组的大小及特征: 与线粒体DNA的结构相似,叶绿体DNA也是
双链环状DNA分子。其大小在120~217kb之间。 一个叶绿体通常含有10~30个DNA分子。
24
叶绿体遗传的表现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早在1908年,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者之一Correns就曾报道过不符合孟德尔定 律的遗传现象。他发现紫茉莉中有一种花 斑植株,着生纯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 条。
27
玉米叶片埃形条纹的遗传
1943年,Rhoades报道玉米的 第7染色体上有一个控制白色 条纹的基因(ij)
P IjIj ♀ ? ijij ♂
绿色
条纹
F1
Ijij 全部绿色
F2 IjIj Ijij ijij 3 绿︰1 白条
28
P ijij ♀ ? IjIj ♂
条纹
绿色
F1 Ijij Ijij Ijij
受核基因调节; ? 3. 细胞质基因更常见的是对核遗传起弥补
或后备作用,质基因只具半独立性遗传系 统。
17
核质DNA比较
18
?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更象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结构而与真核基因组有比较大的区别,如 基因排列紧密、裸露、闭合环状等。
细胞质遗传答案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基因:也叫染色体外基因,是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的统称。
2、细胞质遗传:子代的性状是由细胞质内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
也叫母系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
3、母性影响:子代的某一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样。
4、持续饰变:环境引起的表型改变通过母亲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几代,变异,性逐渐减少,最终消失的遗传现象。
5、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的花药、花粉或雄配子,但它的雌蕊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6、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型:也叫质核互作型,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二、是非题1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X )2、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是受母亲核基因控制的。
(V)3、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在杂交后代中不分离。
(X )4、玉米埃型条纹的遗传过程中,叶绿体变异一经发生,便以细胞质遗传的方式稳定传递,不再受核基因的控制。
(V )5、高等动植物的精细胞中几乎不含有细胞质(器),因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主要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V )6、核基因型为Aa的草履虫自体受精,产生核基因型为AA Aa、aa的三种后代,且三者比为1:2:1。
(X)7、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X)8、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 X)9、植物的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雄蕊和雌蕊发育不正常。
(X )10、在质不育型的植物雄性不育中,找不到不育系的保持系。
(V )11、在核不育型的植物雄性不育中,找不到不育系的恢复系。
(X )12、核不育型雄性不育植株后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V )13、持续饰变不能隔代遗传,无论在后代中怎样选择,最终性状终将消失。
(V )三、填空题1、紫茉莉花斑遗传是受叶绿体控制的: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是由线粒体所决定的。
浅析细胞质遗传和母性效应
浅析细胞质遗传和母性效应作者:后治中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16期【摘要】一般来说,细胞质遗传和母性效应都与母本有关,都是真核生物的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是,细胞质遗传具有两个明显的主要特点:一是母系遗传,二是后代无一定分离比,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母性效应虽与母本有关,但本质上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性效应1 细胞质遗传紫茉莉的枝条一般都是绿色的。
但是这种植物有多种变异类型,如出现花斑植株。
在花斑植株上有时还会生有3种不同的枝条——绿色的、白色的和花斑状的。
紫茉莉枝叶的这种性状是怎样向后代传递的呢?用紫茉莉不同枝条上的花相互授粉,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从紫茉莉枝叶颜色遗传的杂交结果,我们知道,F1植株的颜色,完全取决于种子产生于哪一种枝条,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也就是说,F1的性状,完全是由母本决定的。
像这样,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叫做母系遗传。
研究表明: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
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了子代,因此,子代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
这是细胞质遗传不同于细胞核遗传的一个主要特点。
这种遗传现象可简单地表示为:即细胞质遗传中,正、反交结果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常常根据正、反交结果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判断一种遗传是否是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两个亲本杂交,后代的性状不会像细胞核遗传那样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像核内的遗传物质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机的、不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例如,如果让紫茉莉花斑枝条上的雌蕊接收绿色枝条上的花粉,由于花斑枝条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均等的分配,F1呈现出来的3种表现型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也就是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验是根据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进行的,并未选择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母系遗传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细胞质内的染色体复制、转录等方式和核内染色体有着很大的区别,甚至密码子都不一样。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9 核外遗传1. 细胞质遗传有什么特点?它与母性影响有什么不同?答:细胞质遗传不同于孟德尔遗传的特点:1、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型总是与母本的一致;2、连续回交不会导致用作非轮回亲本的母本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的消失,但其核遗传物质则按每回交一代减少一半的速度减少,直到被全部置换;3、非细胞器的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类似病毒的转导。
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和么ben相同的现象。
其表现形式也是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由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表型是稳定的,可以一代一代地通过细胞质传下去,而母性影响有持久的,也有短暂的。
(P225)2. 一个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体受精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如何?如果其子代个体也自体受精,它们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又如何?答:椎实螺的显性基因为右旋D,隐性基因为d,受母性影响,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体受精,亲本基因型均为右旋Dd,F1产生1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2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1dd 右旋(基因型为左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均为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为1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2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1dd右旋(基因型为左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均为dd左旋(基因型为左旋)。
(P226图)3. 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①细胞质遗传,②性连锁,和③母性影响。
怎样用实验方法来确定它属于哪一种类型?答: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正反交结果不同,且F1子代与母本的表型一致;而性连锁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F1子代有与父本表型一致的。
母性影响虽然看起来很想细胞质遗传,但其实质是细胞核基因作用的结果,一代以上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是否属于细胞质遗传的结论。
4. 衣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可能存在链霉素抗性因子。
如果将一个链霉素抗性突变品系与对链霉素敏感的品系杂交,(1)如果抗性品系是mt+,敏感品系是mt-,结果将会怎样?(2)如果做的是反交,结果又怎样?答:(1)如果链霉素抗性因子的存在于细胞核,则杂交后代一半表现为抗性,一半无抗性。
细胞质遗传不满是母系遗传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遗传学课程论文生科6班2220刘秦杰细胞质遗传并非都是母系遗传摘要:自从德国植物学家兼遗传学家Correns(1908)第一次宣布了他的紫茉莉叶色杂交实验结果以后,大量的实验证明细胞质基因是通过母体遗传给子代的。
细胞质遗传确实是母系遗传的那个观点为公共所同意,乃至很多教科书也是如此提到。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不是定的: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内的基因操纵的遗传,是与细胞核遗传相对的。
而母系遗传指子代性状由母本决定的遗传,与它相对的是双亲遗传和父系遗传。
Russell等依照5种代表植物配子融合时精细胞质传递的状况,将质体遗传区分为单亲母系传递型和双亲传递型。
哈格曼(Hagemann, 1992) 将被子植物的花粉传递分为3 类:第1 类为月见草属型,表现为明显的母系传递特性;第2 类为天竺葵属型,表现为双亲传递特性;第3 类为苜蓿属型,表现为明显的父系传递特性。
即细胞质遗传除母系遗传外,还有双亲遗传和父系遗传。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双亲遗传父系遗传例证机制一、母系遗传。
第一,咱们应该先明确母系遗传的概念。
母系遗传(matrilinear inheritance)是指只受母本遗传物质操纵,子代只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
在那个地址就有一个问题了,凡是F1代表现出母本形状的都是母系遗传吗?以下例证能够回答那个问题。
例证一、豌豆豆荚颜色的表现。
豌豆豆荚的颜色有绿色和黄色之分,将绿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授给黄色豆荚的豌豆,该植株所结出的豌豆豆荚的颜色均表现为黄色,与母本性状一致;反之,将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授给绿色豆荚的豌豆,该植株所结出的豌豆豆荚的颜色均表现为绿色,亦与母本性状一致。
可是豌豆豆荚颜色的遗传却不是母系遗传:豌豆的豆荚事实上是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而子房壁是母本的一部份,固然其基因型及表现型应与母本的一致。
例证二、雄蜂体色的表现。
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交配,子代中所有雄蜂都是黑色的,与母本性状一致。
第11章 细胞质遗传 习题
第11章细胞质遗传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又称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等。
2.母性影响(maternal effect):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
又叫前定作用(predetermination)。
3.植物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4.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5.质-核不育不育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互做控制的不育类型。
6.孢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的现象称为孢子体不育。
7.配子体不育:花粉的育性受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所决定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8.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受精结合。
如:蚯蚓、草履虫等低等动物。
二、是非题:1.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K,因此,有K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2.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3.利用化学药物杀死一个正常植株的花粉,它的雌花与正常花粉授粉,受精获得的子代也就能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特性了。
(-)4.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5.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三、选择题:1.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4)(1)绿色;(2)白色;(3)花斑;(4)绿色,白色,花斑。
2.现代遗传学认为, 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中含有自己的(4)。
(1)蛋白质(2)叶绿体(3)糖类物质(4):遗传物质3.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4)(1)S(Rr) (2)N(rr)(3)S(rr) (4)N(RR)4.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5.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6.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7.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1)全不育(2)一半可育(3)全可育(4)穗上分离8.所谓质-核不育是由质-核中相应基因的互作而引起的,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雄性不育,对于如下基因型哪些能组成理想的三系配套。
细胞质遗传——精选推荐
细胞质遗传一、名词解释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基因酵母菌小菌落草履虫放毒型和敏感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母性影响二、简答题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何不同?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何不同?有何相同的地方?3、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个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A(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B(Nrfrf)杂交,得单交种AB,把雄性不育自交系C(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D(Nrfrf)杂交,得单交种CD。
然后再把两个单交种杂交,得双交种ABCD,问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几种?比例如何?4、“遗传上分离的”小菌落酵母菌在表型上与“细胞质”小菌落酵母菌相似。
当一个遗传上分离的小菌落酵母菌与一个正常酵母菌杂交,二倍体细胞是正常的,以后形成子囊孢子时,每个子囊中两个孢子是正常的,两个孢子产生小菌落酵母菌。
用图说明这些结果,并注明相应的基因型。
5、一个雄性不育植物,用对育性恢复基因Rf是纯合的花粉授粉,F1的基因型怎样?表型怎样?用F植株作母本,用一正常植株(rfrf)的花粉测交,测交的结果如何?写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注明细胞质种类。
6、举一个经典的孟德尔式遗传的例子,正交与反交的结果是不同的。
7、一个Dd的椎实螺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如子代自交,它们的下一代表型怎样?请说明。
8、正反交在F1如果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可以由(1)伴性遗传(2)细胞质遗传(3)母性影响。
如果你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怎样用实验方法来决定是属于哪一种范畴?9、从现有科学事实,怎样正确理解在遗传中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关系。
10、Chlamydomonas的一个链霉素抗性品系,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抗性因子。
它与链霉素敏感品系杂交,(1)如果抗性品系是“+”亲本,敏感品系是“-—”亲本,预期的结果是何?(2)如果做的是反交呢?11、在小鸡的某一品系中发现有异常性状T。
你采取什么方法来决定此性状是染色体基因引起的,或是细胞质基因引起的,或是与“母性效应”有关,或是完全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呢?12、如何区别性连锁性状和细胞质遗传的性状?13、Baterson,Saunders,Punnett发现甜豌豆有两类花粉:长形和圆形。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基因: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主要是DNA)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表现型: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纯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杂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得到杂交一代,F1所表现出的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的另一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分离定律:是指一对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时互不污染,保持独立性;F1代在形成配子时,又按原样各自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分离比是1:1,F2代的基因型比为1:2:1,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3:1。
自由组合定律则表述了两对或多对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互不污染的情形;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独立遗传。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则自由组合。
对于双因子杂交试验而言,F1代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F2代基因型比为(1:2:1)2,F2代表型分离比为(3:1)2。
条件显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可以从一种性状表现变为另一种性状表现,这种现象称为条件显性。
多因一效:多对基因共同控制一种性状的表达和发育称为多因一效。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影响若干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完全显性: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同时存在时,其中只有一个的表型效应得以完全表现。
不完全显性:杂合体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也叫并显性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遗传第六七章习题答案
遗传第六七章习题答案第六章非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1、非孟德尔遗传:生物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孟德尔遗传方式的现象。
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3、母性遗传:指性状以母性方式在上下代间进行传递的遗传方式。
不论正交还是反交,F1性状总是受母体(卵细胞)细胞质基因控制,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4、母性影响:又称母性效应,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由母体的核基因型或积累在卵子中的核基因产物所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5、核外遗传:由核外DNA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6、表观遗传: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依赖于D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而是受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等的作用,而且这种改变能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向后代遗传的现象。
7、核基因组:存在于细胞核上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
8、细胞质基因组: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总称。
9、细胞器基因组: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细胞质基因,是细胞器的正常遗传组分,有线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
10、非细胞器基因组:是细胞内非必需组分的基因组,能赋予细胞某种特有的性状或特征,是真核细胞内的内共生体。
11、阈值效应:当突变的mtDNA达到一定比例时,才有受损的表型出现。
当线粒体中ATP产生减少,低于维持各组织,器官正常功能所需能量的最低值时,临床症状就会表现。
12、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分为:核不育型、细胞质不育型。
质核互作不育型等三种类型。
13、短暂的母性影响:母本基因型对子代的影响仅体现在子代个体生长发育的幼龄期。
14、持久的母性影响: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
15、基因组印记:父本来源和母本来源的等位基因的表达不同,来自一个亲本的等位基因沉默,而来自另一个亲本的等位基因则表达,这种后代中来自亲本的两个等位基因只有一个表达的现象。
【完美打印稿】生物奥赛遗传第十章细胞质遗传
【完美打印稿】生物奥赛遗传第十章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现已知生物体的性状不仅受细胞核基因控制,还受细胞质基因的控制,也可以说,细胞核是控制性状发育的主要因素,而细胞质基因对个体发育也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表现的遗传现象,在真核生物中称为细胞质遗传(cytoplasm inheritance),也称染色体外遗传(extra chromosomal inheritance)、核外遗传、非孟德尔式遗传等。
控制细胞质遗传的基因称为细胞质基因(cytoplasm gene),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一节母性影响按照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方式,正反交在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一致的;但如果从细胞质看问题,正反交结果并不一致。
因为母本提供的卵细胞带有细胞质,而精子一般不带细胞质,所以父本的细胞质内的物质很少影响下一代。
一、母性影响的遗传现象在多细胞生物中,受精卵一般在母体内发育,母体细胞核基因所控制的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由此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常影响到后代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为母性影响或母体效应(maternal effect)。
它分为两类:短暂的仅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的性状;持久的可影响子代个体的终生的性状。
1.短暂的母性影响在麦粉蛾(E.phestia)中,野生型的幼虫皮肤是有色的,成虫复眼是深褐色的。
这种色素是由一种叫做犬尿素的物质形成的,由一对基因控制。
突变型个体缺乏犬尿素,幼虫皮肤不着色,成虫复眼红色。
有色的个体(AA)与无色的个体(aa)杂交,不论哪个亲本是有色的,F1都有色。
F1个体(Aa)与无色个体(aa)测交,亲本的性别就影响到后代的表型:如果Aa是雄蛾,Ft中1/2幼虫皮肤有色、成虫复眼深褐色,1/2幼虫无色,成虫复眼红色,这与一般测交结果相同;如果Aa是雌娥,所有的幼虫皮肤都有色,到成虫时,半数褐眼,半数红眼,这些结果显然和一般的测交不同,与伴性遗传方式也不符合(图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