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犀牛望月”的美丽误会(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场关于“犀牛望月”的美丽误会(上)

一、绪言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新加坡忽然涌进了一批又一批来自澳门的单帮客,他们从中国内陆搜购了许多出土的高古陶瓷,到新加坡转售。由于他们的价钱,比一般古玩店便宜许多,因此我们这批古陶瓷发烧友也乐意向他们购买。就在那段日子,正是我们锻炼眼力的大好机会,那时走私文物的情况比较猖獗,因此多数源自各代的古陶瓷基本上都还属货真价廉。笔者那时还是初出道的毛头小子,所购东西常经过一番琢磨考究,也请教高人指点,一般都没上当。在这种情况下,很高兴地买到一个直径19公分的金代耀州窑犀牛望月刻花盘(见图1)。

二、盘子造型与纹饰

这盘子的造型是金代耀州窑流行的样式,敛口而有圈足(见图2),足底施釉,足内墙向外斜,底中央有鸡心突。碗的内外饰以橄榄色绿瓷釉。在盘内沿刻有一圈草纹,纹样多层次,出现以开光装饰主题画(见图3)。这正是金代耀州窑器物的特征。

碗心开光部位刻上一只卧牛图样,牛首上昂,仰视上方一个有云片衬托的圆月。这种纹样主题一向被称作“犀牛望月”,在其他许多南北窑址生产的陶瓷或雕塑上,类似纹饰也都被冠为犀牛望月,当作一种吉祥纹饰。其实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这其实是吴牛喘月的纹样。毕竟犀牛和水牛的形象上完全不同,古代工匠应该不至于这么混淆不清的。

三、犀牛望月的典故

在中国北方,根据考古发掘,找到犀牛的化石,证明了犀牛在中国早已存在。在中国,犀角雕是很具特色的一个雕刻品种,而且利用犀角制作器皿历史悠久。早至唐代,人们就将犀牛和犀角视为国之宝,物之珍。甚至认为犀角通灵,连李商隐这位大诗人也在感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示两人虽不相见,却可以心灵相通。可见中国人对犀牛的形象早已认识。在耀州窑博物馆,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件唐三彩犀牛雕件。

根据《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说的是犀牛看月久了,那月儿起了感应,竟然把影子都印在犀角上,后来的人便形容这是长久盼望,以期得到所想要的。犀牛的谐音是“喜牛”,是大吉大利,喜从天

降的吉祥物。综上所述,犀牛望月寓意着“盼望喜从天降”。无怪乎一向崇尚如意吉祥的中国人都一股脑儿把牛和月的图饰叫成犀牛望月。

四、吴牛喘月的典故

吴牛是指吴地,即江淮一带的水牛,由于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半夜起身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因此,吴牛喘月便形容酷热难挡。

但是,吴牛喘月最具体的意义还不单是酷热难挡,而是指人民劳碌辛苦,胼手胝足的痛苦生活。唐代的李白写的一首《丁都护歌》的诗:“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催泪如雨。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说的正是当时长江纤夫们拖船逆水而上,一步一颠,艰难痛苦,那种生活恶劣的非人日子,便用了吴牛喘月来形容。所以这个耀州窑盘的吴牛喘月纹样,表面上是描绘江南的吴牛,实际上它反映了金人统治下汉族人不堪压迫的一种心态,影射了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

耀州窑址以西安以北100公里的黄堡镇为中心。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金朝统治的北方,包括了陕西省的耀州。在其高压手段下,政府和女真贵族大量掠夺汉民土地,强迫汉民为他们耕种,许多

田地荒芜了,北方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实际上在同时代的南方浙江龙泉青瓷,有许多器物也刻上吴牛喘月的纹饰(见图4),也许就让处于北方的陕西省耀州窑的匠工们有了模仿的灵感,借此抒怀。

五、金国的耀州陶瓷

陕西铜川县黄堡镇是耀州窑的发源地。黄堡镇的制窑工艺自唐代,只烧一些黑、白、青、黄的杂色瓷(见图5、图6)。五代以后,黄堡镇的制瓷业,转变到以青瓷为主。黄堡镇的窑业发展到北宋中叶,声明远播,并扩大到附近的陈炉镇、立地坡、上殿及玉华宫等地。北宋亡后,陕西黄堡镇在金人控制下,生产

锐减,而且釉色也以姜黄为主。当然类似这个刻吴牛喘月的橄榄绿釉盘的精美产品,该是金代耀州窑瓷器的一个“回光返照”。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