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最后
纯洁的雪,孤独的心——《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之“痴”赏析(语文九年级上册)
纯洁的雪,孤独的心
——《湖心亭看雪》中张岱之“痴”赏析
《湖心亭看雪》结尾时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耐人寻味,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痴行:遗世独立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这时候大多数人应该在家避寒取暖,而张岱不顾天寒地冻,独自到西湖湖心亭去赏雪,足见他的遗世独立,卓然不群,闲情逸致异于常人,其“痴”显而易见。
痴景:大雪无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西湖雪景,如一位高明的画师,别出心裁,在白雪迷蒙的底色上勾勒出一幅湖山夜景图,充满了诗情画意。
这里描绘的大雪无痕的痴景,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生的追求。
痴情:故国之思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作者生活的年代是明末清初,他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写作本文时还坚持用明朝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可见他对故国的怀恋。
另外,“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这句话也不能忽视,金陵是明朝的故都,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其对明朝的遗民来说,精神层面的影响更大一些。
尤其是张岱,他忠于明朝,清朝建立后,他甘愿隐居,此时湖中两人再提金陵,对他的震撼自然是很大的,这触动了他内心的痴情,同时产生了对故国往事的深切思念。
《湖心亭看雪》张岱写作背景及原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张岱写作背景及原文赏析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写作背景湖心亭,位于西湖中。
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原文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古诗词鉴赏《湖心亭看雪》
古诗词鉴赏《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练习(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古诗文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I.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完成第11-14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下列加点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余?一小舟(ná )B. 雾凇沆砀(sōng)C.是日更定矣(gèng)D. 莫说相公痴(chī )12.解释下列加点加粗的词。
(4分)(1)上下一白()(2)见余大喜()(3)及下船()(4)客此()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2分)答案:I.11.C (2分)12 (1)全都(2)非常,十分(3)等到(4)客居,寓居(4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 (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分)(2)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2分)14.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意思对,略有文采满分;其余答案酌情扣分) (2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
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赏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原文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及注释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 念无与为乐者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⑶ 相与步于中庭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1.⑴考虑、想到⑵我⑶在2.⑴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⑵冰花弥漫水天一色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2【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
《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引导语: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一篇《》赏析张岱,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湖心亭看雪朝代:明代作者: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赏
晚明小品在中国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却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雾凇: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是:表判断。
请看作者以何等空灵之笔来写湖中雪景: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米”的深沉感慨。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西湖雪夜雾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苏堤),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的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①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
余强⑩饮三大白⑪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⑫。
及下船,舟子⑬喃喃⑭曰:“莫说相公⑮痴,更⑯有痴⑰似相公者!”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湖心亭看雪》原文书下注释译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影子。
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张岱 从前读《湖心亭看雪》笑你痴后来才明悟你字字诛心
张岱从前读《湖心亭看雪》笑你痴后来才明悟你字字诛心文| 青山安澜乾隆四十年,一本《陶庵梦忆》出版,至此之后,一篇不过百余字的散文为人所熟知,无论从文人的文章口笔还是学堂的图书课本都难以不见其身影,你知道我在说它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我是在和友人在冬天最冷时节游遍大半个江南的时候想起张岱的。
那日,我从湖边,见湖中有船,隐隐约约,形样不真切,恰是“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随即想起儿时所学,索性记性还好,回忆起原文,越想越心中骇然,竟是不敢深想,只在回程路上购得他的书,细细研读。
从前幼时不懂事,只说这人痴傻,竟在大雪三日之时去游湖,也不怕冻出毛病来。
直到如今,读了他那么些文章才明白,原来你啊,字字诛心。
01我想很多人读此篇也都还是欣喜过的,原因无他,就为那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我从前写“这世间一切,自有其归属,行途之中,偶然相遇,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栖息,虽明知分离是必然,但就着这短暂的安宁,亦是令人欢欣”,颇有此意。
可我不应该再读,不该再读那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不该再读“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此书写于康熙年间,虽说比起乾隆,雍正“文禁稍宽”,但你成文竟然仍沿用明朝年号,若要深究,还怕出不了另一个戴名世吗?其中深意,稍想便知。
而那两位铺毡对坐饮酒的人,问姓氏而答故都,大概是都愿意沉在故国的梦里,做一个不知名姓的人吧。
于是,我明了了,这哪里是是有幸得知己,不过几个天下落寞伤心人的凭吊,你们在湖中饮酒,酒酣之后呢?不过是回头走在风雪里,倏忽间就迷了眼,白了头02多少人因《自为墓志铭》中那段“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虫诗魔“.因读《夜航船》一书,全然将他视作一个才华横溢,极懂生活的落魄贵公子,再加之章诒和说“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兴许也引起了许多或忧伤凄苦,或浪漫绮丽的勾思吧。
湖心亭看雪小品文
湖心亭看雪小品文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和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湖心亭看雪》(解析版)
专题20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湖心亭看雪》(解析版)《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⑵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
⑴[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⑵[拏]撑(船)。
⑶[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⑷[拥]裹、围。
⑸[毳]鸟兽的细毛。
⑹[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⑺[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⑻[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⑼[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⑽[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⑾[焉得]哪能。
⑿[更]还。
⒀[三大白]三大杯酒。
⒁[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⒂[客此]客居此地。
⒃[舟子]船夫。
⒄[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答案】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⑵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答案】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⑶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⑷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⑸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答案】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⑹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答案】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赏析 导语:《湖心亭看雪 》是明朝张岱创作的写景散文 ,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 绪。
下面是文言文现象,欢迎参考!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 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 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赏析 晚明小品在中国散文史上虽然不如先秦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样引人注目, 却 也占有一席之地。
它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 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 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 也是如此。
“十二月”, 正当隆冬多雪之时, “余 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 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作者 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 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 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 法, 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 宗元1/6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 一个“钓雪”的渔翁。
红炉一点雪——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
治学之法2014-04红炉一点雪———赏析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肖芳“红炉一点雪”这是一个深蕴禅机的句子,它强调一种美,一种短暂与永恒的美。
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俄然间跳出这个句子,总觉得它们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契合。
晚明小品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像先秦散文那样璀璨夺目,它就像一朵深谷幽兰,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以一种清高拔俗的风韵摇曳绽放。
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狂马轻裘的悠游生活。
明清鼎革使张岱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曾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但这无异于螳臂当车,他的此举,正如红炉一点雪,当片片雪花你争我攘地投向艳色,到头来也不过是场无谓的追逐。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顿悟红炉一点雪,忽惊暗室百千灯”,落魄与困顿使张岱充满负罪感与忏悔意,他只有虔心向佛,以梦的形式神游故国才能解怀醉心,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所以,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寻梦》有禅境的空灵之感,这正是作者心境的折射。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品,他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冰封无化的世界和作者心灰意冷的心境息息相通,片言居要,言近意远,别有情趣。
下面我们就对其试做一点粗浅的赏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起首两句,点名时间、地点。
作者写此文时,清王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朱由检年号,说明在作者心中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故国之情永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国古代文人固有的恋旧情结为全文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十二月”这一具体时间点明时值隆冬多雪之时,大的年号与小的时间叠加,可谓是雪上加霜,把作者心中的悲凉、凄苦已和盘托出。
“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之地临近西湖,一方面点明了题目中的“湖”乃西湖,同时也为后文“更定”时分看雪埋下伏笔。
正因为临近西湖,才无畏路远雪大,才能领略到西湖洗尽铅华别具神韵的淡妆之美。
《湖心亭看雪》字词注释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字词注释及翻译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字词注释俱:都。
绝:消失。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完了,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独:独自。
拏(ná):同“桡”,牵引。
撑(船)。
一作“挐”。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一白,全白。
一,全或都,一概。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这里指苏堤。
一,数词。
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
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而已:罢了。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焉得,哪能。
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
强,尽力,勉力,竭力。
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而:表承接,然后。
是:表判断。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
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12《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赏析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
痴行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传达出冰天雪地、万赖无声的森然寒意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 往湖心亭看雪。
在這里,作者那種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 赏的情调,溢于言外。
痴景
雾淞沆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 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痛饮 酒杯
还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这是一篇游记,找出文中的四要素: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
2.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说明张 岱是一个怎样的人? 痴人
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 的阅读理解能力。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 明末清初人。出身 仕宦世家,明亡后 不仕,入山著书以 终,擅长写景和表 现士大夫的闲情雅 致。主要作品有 《陶庵梦忆》和 《西湖梦寻》。
诵读指导
读文言文要读准 字音,读准停顿,读 出语气。
正字音节奏 1、我能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dài chóng zhēn gēng (ráo) cuì
岱
崇
祯
更定
dī
挐
jiè
毳衣
zhān
sōng hàng dàng
雾 凇 沆
砀
长堤 一芥 铺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 辨的景象。而且人在景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 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写作手法: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 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2)写景的方法: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 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 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 物的特征,不用形容词加以修饰, 只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 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可写 景,可写人。
撑,划
都 消失 这 初更以,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 已。 罢了
全白 只 痕迹 白气弥漫的样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相对而坐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高兴 哪能 还 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 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等到 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指导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不 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 “补”:补出省略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 日更定,余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正字音节奏
2、我能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天与云与山与水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正字音节奏
3、我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语气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 者!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课外练习
以白描的手法写一段景或一个人。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 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 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 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 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 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 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 蕻良
小结: 痴行
湖 心 亭 看 雪
(叙事)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痴景
(写景)
痴人
痴迷于天 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 醉情于世 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
(白描)
一芥、两三粒
喜—知己之乐
痴情
(抒情)
痴—醉情自然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 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 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痴情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 同饮。余強饮三大白而別。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
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有幸逢知己之乐。 对故 国的怀念之情。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 这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 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 外的闲情雅趣。惟如此,才能化解心 中对故国思念的愁绪。
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nán)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白描手法写人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 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 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渲染的例子: (形象,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