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防护知识

合集下载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 GBZ101-2002 )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67-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总则)等
25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主要管理对象及范围
放射工作卫生 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防护器材与 含放射性产品卫 生管理办法
放射事故管理 规定
放射工作单位
生产、销售和 进口企业
22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 18871-2002 )
《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 子》(GB11712-89)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的ALI值》 (GB/T16142-1995)等为剂量估算提供基本 参数的标准也属于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国家标准
专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1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标准
2、放射卫生标准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共分6类: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三)公众照射的防护标准 (四)医疗照射的防护标准 (五)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六)监测规范和方法标准
发给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焕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

放射物理与防护知识点总结放射物理与防护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1. 放射性物质的性质:放射性物质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会自发地放射出射线或粒子。

常见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钚、镭等。

2. 放射线的分类:放射线可分为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

阿尔法射线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贝塔射线可以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或是带有负电荷的电子,伽马射线是无电荷的电磁波。

3. 辐射剂量的度量:用剂量当量(rem)或居里(Ci)来度量放射线对生物体的影响程度。

剂量当量表示吸收的辐射剂量的生物效应,而居里则表示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活度。

4.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的目的是最小化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常见的防护方法包括时间限制、距离保护和屏蔽措施。

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增加与放射源的距离以及使用合适的屏蔽物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5. 放射性废物管理:放射性废物是指产生过程中或使用放射性物质后产生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废物。

正确的管理和处理放射性废物是确保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封存、中转、转运和最终处置。

6. 放射性影像学:放射性影像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放射性影像学包括X射线摄影、断层扫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总之,放射物理与防护是一个涉及到放射性物质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正确处理和管理放射性物质以及保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注意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以确保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处理符合安全要求。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防护知识讲座⏹第一部分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一、放射防护目的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性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1、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2、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是指从事任何与放射性有关的活动,都要有正当理由.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2、辐射防护最优化⏹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3。

个人剂量限制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在具备实践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的条件下,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值.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监测目的: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监测原则: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

⏹a) 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可能超过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b)对于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预计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1mSv/a─ 5mSv/a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c)对于职业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可能始终低于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值的工作人员,可不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个人计量计佩带要求及监测周期⏹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

放射科健康宣教小知识

放射科健康宣教小知识

放射科健康宣教小知识放射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负责使用放射线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如X线、CT、MRI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合理使用放射线技术,以下是一些放射科健康宣教小知识。

一、放射线的危害放射线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长时间或大剂量的暴露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主要危害有:1.化学伤害:大剂量放射线照射会破坏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DNA、酶等,导致细胞功能紊乱。

2.遗传伤害:放射线能破坏生殖细胞中的DNA,进而引起遗传变异,可能导致后代的遗传疾病。

3.辐射病:高剂量放射线或长时间暴露于放射线环境中,会引起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脱发等症状。

二、合理避免放射线危害的方法1.尽量减少接触放射线:在没有医学必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接触放射线的机会,如不做不必要的X光检查等。

2.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放射治疗或参与放射诊疗工作时,要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铅衣、眼镜等,减少暴露于放射线的机会。

3.注意孕妇和儿童的防护:孕妇和儿童对放射线更为敏感,应尽量避免暴露于放射线环境中,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放射检查。

三、各类放射检查的注意事项1.X线检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X线检查方法,避免多次检查造成过度辐射。

-提前告知医生:如果怀孕、存在对放射线过敏的情况,应当事先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保护生殖器官:对于进行盆腔或儿童骨龄的X线检查,可以放置合适的遮挡物进行防护,避免对生殖器官的辐射。

2.CT检查:-减少剂量:由于CT检查的剂量较大,尤其是多次CT检查,会增加暴露于放射线的风险,因此要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CT的使用次数。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CT检查方法,避免多次检查造成过度辐射。

-提前告知医生:如果怀孕或存在对放射线过敏的情况,应事先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3.MRI检查:-不能携带金属物品:MRI检查时,患者不能携带任何金属物品,因为磁共振磁场会对金属物品造成吸引或破坏,对人体造成伤害。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如何正确应对辐射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如何正确应对辐射

辐射防护是指采取措施减少或阻止人们接触到辐射的过程,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在当今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正确应对辐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知识。

本文将从辐射的种类、辐射的危害、常见的辐射防护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增加大众对辐射防护的认识。

一、辐射的种类及危害1. 离子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等。

α粒子和β粒子主要通过皮肤层传播,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而γ射线穿透力强,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较大伤害。

2. 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引起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紫外线对皮肤有损伤作用,并可能导致皮肤癌;长时间接触微波和无线电波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影响。

3. 粒子辐射:主要是高能粒子束,如质子、中子等。

这些粒子束具有强穿透力,对人体组织造成直接损伤,引起放射性疾病。

二、常见的辐射防护方法1. 时间限制: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方法。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2. 距离保护: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强度。

根据不同的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远离辐射源。

3.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阻挡辐射的传播。

例如,使用铅板、混凝土墙等材料来屏蔽γ射线;使用特殊材料来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

4. 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具体情况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射线服等,有效隔离辐射对身体的损害。

5. 定期检测:对可能接触到辐射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辐射风险。

6.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

7.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提高公众对辐射防护的认识,了解辐射源和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三、辐射安全管理与法规1. 建立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辐射防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辐射防护知识

辐射防护知识

辐射防护知识、四种常见的射线:1太阳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宇宙射线,一在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射线这些射线都是电磁波。

由于光子的能量较 低,强度较小,它们大多是没有危害 核射线就和它们有很大的不同。

的。

YB 和中子组成同射线一样具有很短的波长。

1)它们由a 、)它们的能量 高到足以使分子离子化导致生物组织遭到破坏。

2。

受到射线照射的生物体可能 使机体遭到不同程度“离子射线”核射线有时也叫做的破坏。

这取决于射线源的 强度和广度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通常情况下穿透力射线穿、B 射线和中子射线, 它们破坏性较小,但是防护困难。

较强的射线是Ya 透力较弱,破坏性较大,但 是防护比较简单。

所有这些放射源都是向四周空间时 刻放射射线。

X 射线2丫 射线和射线是属于原子核发射射线都是电磁波(光子)。

唯一的区别是来源:丫 X 和丫出来的辐射;X 射线指的是在原子核外部产生的辐射。

它们和光速一样 快,能穿透大多数物体,在介质中穿过波长不会发生变化但强度射线在空气中传 播几乎不受影响,它可以被几英尺的水,数Gamma 会逐渐减弱。

英尺的混凝土, 几英寸的钢或铅完全阻挡。

由于它不容易被减弱,所以能轻易的射线 Gamma 检 测到它的存在,同时人体也容易被它照射到。

多数放射源在释放 射线能量比丫 射线能量稍低。

射线或中子射线。

时都伴随着释放出a 、B X 3、辐射危害 4、 潜在照射、职业照射2、公众照射3、医疗照射1 •吸收剂量4戈瑞以下时,人 体一般不会有明显效应;但丫射线,吸收剂量在 0.25对X 射线、是,剂量再增 加,就可能出现损伤。

当达到几个戈瑞时,就可能使部分人死亡。

,受照射时间 越短,损伤越大;反之,则轻。

吸收同” “接受同样数量的吸收剂量 样数量剂量, 分几次照射,比一次照射损伤要轻。

1、常用放射线单位及换算关系表 Si井帘单也 春用準It I 換算矣議 n 枚附1■洁度 s'1Wit Ci Bq 1 克 J ICi=3, 7X10*- Bq CAa 1t/kfi (阳仑克】 R=Z 58X itT C/ks j J 伽jl r Cy=100rad 1期氏,_歐”.J 血 7IT4M r«B (Sv 述駆樹 |1 Sv =IQQ rem 卩冷儿种舸枚槪讪 會■和材懦窿瑕痢麻坏・卽那电榔□鋼虐竄喘轄櫃的前哄ilL 裁妳.咽吐・Ar 武减迥;裁时河淹发・tr 期涯帝疾斛密堂.囱亀拝中打缁■栽舉在减少n 对人体没哲怪何危肖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射线,但它的量十分的低下且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小于射丫 20卩R/h )。

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

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

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辐射是指从源头传播出来的能量,可以是电离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或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和可见光)。

在实验室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辐射。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实验室辐射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辐射防护知识,包括辐射的种类及其危害、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一、辐射的种类及其危害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电离辐射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强的特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

非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低,对人体的直接损害较小,但长期大量接触仍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和可见光。

实验室工作中,常见的辐射源包括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紫外线灯等。

这些辐射源可以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和内部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皮肤烧伤、白内障和放射性损伤等。

二、辐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实验室应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工作时间控制:将接触辐射的时间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慢性辐射的累积效应。

2. 距离保护:在实验室中,尽量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减少辐射的照射剂量。

3. 屏蔽装置: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等辐射源,可以使用特殊的屏蔽装置,如铅板、钨砖等,阻挡辐射的传播。

4. 个人防护用具: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辐射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5.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三、应急处理方法在实验室中,发生辐射事故是一种罕见但仍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正确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方法:1. 疏散人员:如果发生辐射泄漏或其他辐射事故,应立即疏散工作人员,远离辐射源。

2. 紧急遮蔽:如果可能,用坚固的材料将辐射源覆盖,减少辐射的释放。

3. 呼叫专业人士:立即通知实验室的辐射安全专家或相关机构,并按照其指示行事。

辐射防护常用知识

辐射防护常用知识

辐射防护常用知识一、原子核与原子(核)能自然界的物质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比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食盐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元素通常被叫做原子(严格地说,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叫做一种元素),所以,可以说,物质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中心”地位,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质量,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围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取决于原子核,其电子质量数忽略不计。

每种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心”和多个电子,电子一圈一圈“守规矩”排列并且运动。

不同的原子其电子数也不同,比如,炭原子6个电子,氢原子1个电子。

不同原子,其原子核具有的正电荷数目就不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目,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姐妹”俩统称“核子”。

不过,中子不带电荷。

只有质子带正电荷,与对应的电子(负电荷)形成“稳定局面”。

比如,原子序号都为1的氢有3种,“正宗”的氢只有1个质子,即带1个正电荷,另两种分别叫重氢和超重氢。

重氢又叫氘(音“刀”),其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还有1个中子;超重氢又叫氚(音“川”),1个质子,2个中子。

它们的质量分别是“正宗”氢的2倍和3倍。

氢、氘、氚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原子序数都是1,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氢的3种同位素”,也可以叫做3种不同的核素,分别写作11H、12D、13T 。

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其质量数。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的正电荷数目,同电子(带负电荷)数目是相等的,正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的序号,科学家称之为“原子序数”。

又比如氦原子,写作24 He,原子序数为2,其质量数是4,显然,其原子核中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

质子和中子之间,中子和中子之间,质子和质子之间,总而言之,核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吸引力——核力,或者说结合能、原子能。

在一般情况下,核力使所有核子结合成一个紧密的稳定结构。

要想分裂一个原子核,就必须从外部供给能量,克服这种结合能。

射线防护知识点

射线防护知识点

放射防护知识(1)第一部份射线的基础知识和名词解释1.什么叫放射性、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同位素、辐射?某些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衰变放出α、β等粒子的性质称之为放射性。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就叫放射性核素。

它可分为人工放射性核素和天然放射性核素。

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质量数不同的各核素统称为某元素的同位素,而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则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2.什么叫电离和电离辐射?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核外壳层电子受到带电粒子的电力作用,获得足够能量而脱出原子壳层成为自由电子,这种过程就叫电离。

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3.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有哪些?接触电离辐射的职业主要有:(1)核工业系统。

如核原料的开采、冶炼等部门。

(2)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剂的生产、加工和使用部门,主要包括:生产开放型放射性物质以及含有开放源产品部门,生产封闭型放射性物质以及封闭源的仪器、设备等。

(3)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部门,如各种加速器、调线发生器等电工设备部门。

4、什么叫衰变、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动地发生变化,放射出某种射线并由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叫衰变。

由于衰变而使某个核素的活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称半衰期。

5.射线大致分为哪三大类?(1)由α、β、β+等带电粒子组成的射线。

(2)由电磁彼组成的χ线和γ射线。

(3)由中性粒子如中子组成的射线。

6.作用于人体的人工辐射有哪四大类,(1)核爆炸:可分为空中、地面和地下核爆炸,对广大居民影响最大的是空中爆炸。

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报告,由于各国核试验和核事故,世界人口每人平均年剂量为0.01mSV。

(2)核能生产:包括铀矿开采、矿石加工等,由核能生产对当前世界人口每人平均的年剂量为0.0002mSV(3)医疗照射:医疗照射在公众受到的人工辐射源照射中居于首位。

医疗照射对当今世界人口每人平均的年剂量为0.4~1.0mSV。

(4)其它人工辐射:主要是指在食品或其它消费品中的人工辐射,如一只226Ra的闹钟,对人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约为lμSV。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广西区卫生监督所 陆有荣 2019.11
放射卫生
放射卫生是研究电离辐射对人 体健康影响及其防护方法的科学。 辐射一般分为致电离辐射和非电离 辐射。日常使用的“辐射、放射和 射线”等用语如无特别说明,均指 电离辐射。
放射防护工作任务与措施
任务:控制正常照射,防 止潜在照射(事故)的发 生,避免或减少辐射危 害,保护工作人员和公 众的健康
第一章 基础物理知识
1、α 衰变
从放射性核素的核放射出来的α 粒子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
(2 4 He),它的质量和氦核相等, 即m=4.002775原子质量单位,而且 也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带着 2e正电荷。
第一章 基础物理知识
凡是α衰变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之 后,它的原子质量数A降低了4个单位, 原子序数Z降低了2个单位。
子的内壳层电子发生作用,入射光 子整个地被原子吸收,继而从原子 壳层中击出一个电子,称为光电子。
第一章 基础物理知识
二、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是X或γ光子的能量被 部分地吸收而产生散射的过程。 三、电子对效应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 (hν≥1.02MeV), 在行近靶原子核 时,突然消失,将其能量转化为正、 负两个电子,这个作用过程成为电子 对效应。
第一章 基础物理知识
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物质的放射性。 为了纪念贝可勒尔这一伟大贡献,人 就今天用“贝可勒尔”这一名字作为 放射性物质活度的单位。
在此以后的几年里,人们又先后 发现了其它重元素,如钍、 镭、锕等 都具有放射性,都能发出射线。
第一章 基础物理知识
第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
一、核素(nuclide) 在其核 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 特定的能态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例如44100Ru,45100Ru是独立的两种 核素,

放射科辐射防护措施

放射科辐射防护措施

放射科辐射防护措施
放射科是医院中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之一,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接触
X射线、核素等辐射源,因此必须要做好辐射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辐射防护的相关知识和常用方法。

一、辐射防护知识
1. 辐射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

急性辐射会引
起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慢性辐射则会导致白血病、白内障等严重疾病。

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辐射的危害性。

2.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防止辐射暴露、降低辐射量、缩短辐射时间”。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保持安全距离,正确
佩戴防护用具。

二、辐射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在进行X射线拍摄或核素治疗时,应佩戴铅胸衣、铅颈围、铅手套等防护用具,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

同时,要定期接受辐射防
护知识培训,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

2. 区域防护
放射科工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辐射警示标识,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

辐射区域应保持清洁整洁,防止辐射污染。

工作人员应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3. 应急处理
如果发生辐射事故,医护人员应知道如何迅速撤离现场,减少辐射暴露。

同时,要紧急处理伤者,安排医护人员接受辐射应急培训,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结语:放射科是一个高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要时刻重视辐射防护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大家对放射科辐射防护的重视程度,有效预防辐射危害的发生。

工业射线防护知识考核标准

工业射线防护知识考核标准

工业射线防护知识考核标准
工业射线防护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射线源和射线辐射进行防护措施,以保护工人和公众免受射线辐射的危害。

工业射线防护知识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射线的种类和辐射源:了解射线的种类,如α、β、γ射线等,以及常见的射线辐射源,如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机等。

2. 射线的透射和吸收:了解不同射线在物质中的透射和吸收规律,如α射线在空气中能够被阻挡住,而γ射线能够透过物体。

3. 射线剂量的计量单位:了解射线剂量的计量单位,如吸收剂量、等效剂量、有效剂量等,以及其计算方法和国内外相关标准。

4. 射线防护设施和装备:了解工作场所中的射线防护设施和装备,如封闭屏障、防护墙体、防护窗户等,以及使用方法和要求。

5. 射线防护措施和操作技能:了解不同射线源的防护措施和防护操作技能,如远离射线源、佩戴防护装备、规范操作程序等。

6. 射线事故应急处理:了解射线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紧急撤离、报警求助、隔离封锁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救援机构。

7. 射线防护知识的应用:能够根据实际工作场所的射线辐射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射线防护设施和装备,有效防护工人和公
众免受射线辐射的伤害。

以上是工业射线防护知识考核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考核,能够判断员工对工业射线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射线防护水平,保障工人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一、辐射的定义与分类辐射是指能量以波或粒子形式传播的过程。

辐射可以分为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两大类。

电磁辐射包括了光线、微波、射线等,而离子辐射则包括了α、β、γ射线等。

二、辐射的危害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长期暴露于辐射源周围容易导致癌症、遗传变异等疾病。

因此,加强对辐射的防护十分必要。

三、辐射防护措施1. 距离是最好的防护。

尽量远离辐射源,减少暴露时间。

2. 增加屏蔽。

采用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铅板、铅玻璃等,来屏蔽辐射。

3. 佩戴防护用品。

对于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眼镜、口罩等。

4. 定期进行辐射监测。

对于可能存在辐射的工作环境需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四、常见辐射源常见的辐射源包括医疗设备、核能设施、射线仪器等。

在接触这些设备时,务必加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五、辐射应急处理在发生辐射事故或意外时,应立即远离辐射源,通知相关人员做好疏散和紧急处理工作,等待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加强防护意识、妥善处理辐射事故是保障个人与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

希望大家都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重视辐射安全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辐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宣传手册六、辐射安全知识普及1. 预防辐射的常识。

了解如何避免暴露在不必要的辐射源附近,包括远离射线或其他辐射设备、减少使用便携式无线设备等。

2. 辐射的症状。

掌握辐射暴露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皮肤灼烧、疲劳、恶心、呕吐等。

3. 辐射的治疗方法。

在暴露于辐射之后,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医生会根据暴露的程度和具体的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4. 日常生活中的辐射源。

家庭中的微波炉、移动电话、电视、计算机等也会产生电磁辐射,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5. 辐射的法律法规。

应了解相关的辐射安全法规,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维权或要求雇主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特殊人群的辐射防护1. 怀孕妇女。

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高剂量的辐射,因为宝宝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辐射更为敏感。

射线防护的基本知识

射线防护的基本知识

射线防护的基本知识基本防护1、X线机的固有防护:X线机的固有安全防护性能是X线防护的最重要环节。

球管管套、遮光器应不漏射线,窗口装有铝滤过板,有用线束进入患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应小于6R/min。

特别是用床上球管透视时,X线球管及其附件如有辐射线泄漏,工作人员及患者将受到直接辐射。

2、时间防护:尽量缩短X线的辐射时间。

在介入手术前要拟订严格的操作程序,了解患者的有关资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

术中操作的累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0min,优化最佳投照条件,避免重复照射。

3、距离防护:利用增加术者与辐射源(即球管焦点)和散射体(即受检查)的距离,减少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距离每增加1倍,辐射剂量减少3/4,透视曝光时除术者及主要助手,其他人员应远离,避开X线辐射源。

4、屏蔽防护:在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屏蔽,减少或消除射线的辐射,如果屏蔽(如图1-8-1)、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

工作人员防护1、工作人员应佩带射线剂量检测器,每月报告1次个人接触的辐射剂量,介入工作人员每年接触的定量不应超过5%,为了限制X 线辐射剂量,根据介入手术室设备和防护条件,可适当限制术者的手术次数。

2、工作人员应执行防护规章制度,穿铅衣、戴铅围领和防护眼镜。

随时调整遮线器,尽量缩小照射野,严禁工作人员身体任何部位进入照射野。

3、定期进行防护检查,工作人员每月检查血常规1次,每年系统体检1次。

4、适当增加营养,增加室外活动,避免过于劳累。

合理排班,严格休假管理。

患者防护降低受检者受照射剂量是患者防护的关键,如工作人员技术熟练,选择最佳条件,合理使用遮光装置和滤线器、采用屏蔽防护以及体位防护、用铅制品遮盖非照射野(特别应保护生殖器及胎儿)等以减少患者射线辐射量据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内的气体等。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

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放射源用途放射源品种很多,用途也多种多样。

农业,工业,医学,航天和环境保护等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放射源。

几十年来。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农业方面,放射源放出的射线可以用于培育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增加产量,改良品种。

还可以用于防治害虫、食品保鲜等。

在工业方面,利用放射源可以进行资源勘探、矿石成分分析、配料控制和工业成像等。

放射源还可以用于治疗癌症,为人造卫星提供电能,治理城市污水和烟囱排放废气。

放射源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

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

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

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放射源防护如何防护放射源:放射源发射的射线有:阿尔法射线(α射线)、贝塔射线(β射线)、伽玛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η射线)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必须使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得到。

不同的射线在物体中穿透能力也各有不同。

一张厚纸可挡住阿尔法射线;有机玻璃、铝等中有效阻挡贝塔射线;伽玛射线穿透力较强,可以用混凝土、铅等阻挡;中子射线需用石蜡等轻质材料来阻挡。

因此,放射源并不可怕,对放射源无端的恐惧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已经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正常使用的放射源,对人体是基本没有危害的。

防止或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伤害也越小;二、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

放射科x射线防护必备知识点!

放射科x射线防护必备知识点!

放射科x射线防护必备知识点!放射科X射线防护必备知识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X射线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放射科X射线防护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下面将介绍一些放射科X射线防护的必备知识点。

1. 辐射剂量监测: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剂量监测,以确保他们的辐射暴露在安全范围内。

监测方法包括佩戴个人剂量计和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测量。

2. 防护装备: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背心、铅手套、铅眼镜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3. 防护措施:在X射线检查室内,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设置铅墙、铅玻璃窗、铅门等,以阻挡X射线的辐射。

4. 距离原则:医务人员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保持与X射线源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

同时,患者也应尽量保持与X射线源的距离,以降低辐射风险。

5. 时间原则: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尽量缩短辐射时间,减少辐射暴露。

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

6. 屏蔽措施: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使用屏蔽措施,如铅屏蔽板、铅橡胶围裙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7. 定期培训: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接受定期的防护培训,了解最新的防护知识和技术,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8. 紧急处理:在X射线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迅速撤离现场、通知相关人员、提供急救等,以减少事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 法律法规: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放射卫生防护法》等,遵守规定,确保工作安全。

10. 定期设备检测:X射线设备应定期进行性能检测和辐射安全评估,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辐射安全。

放射科X射线防护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健康的重要工作。

通过辐射剂量监测、防护装备、防护措施、距离原则、时间原则、屏蔽措施、定期培训、紧急处理、法律法规和设备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X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进行。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时刻保持防护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

2024年放射作业个体防护要点

2024年放射作业个体防护要点

2024年放射作业个体防护要点
1. 佩戴防护服和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和防护鞋。

这些防护用品可以帮助阻隔放射性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接触。

2. 保持安全距离:尽量与放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风险。

3.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擅自更改或违反规程。

4. 食品和饮水安全:避免在受污染的环境中食用或饮用,确保食物和饮水的安全。

5. 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定期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监测和个人剂量记录,确保暴露在辐射环境下的个人身体状况。

6. 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正确处理和储存放射性废物,避免对环境和个人造成伤害。

7. 加强个人卫生:定期清洁身体、衣物和个人用品,避免污染物质的传播。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个体防护要点,但具体的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可能因具体的放射作业类型和环境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放射作业时,请始终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指南。

第 1 页共 1 页。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生物效应
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1990年第60号出版物对辐射生物效应方
面的资料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列举 了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胚胎和 胎儿效应、皮肤效应四种有害效应。
辐射生物效应
1.确定性效应: 一、阈剂量
阈剂量一词系指至少使1%~5%的受 照个体发生特异性效应所需的辐射量。 二、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 剂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 量当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 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辐射生物效应
六、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是指电离辐射以 内和/或外照射方式作用于甲状腺或/和 机体其他组织所引起的原发或续发性 甲状腺功能或/和器质性改变。
措施:控制照射
放射性同位素: 一般指可产生电离 辐射的各种放射性核素。
射 线 装 置 :一般指只在通电状 态下产生射线的电离辐射发生装置,
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含
放射源的装置)
辐射生物效应
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可产 生各种有害效应,称为辐射生物效应, 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 损伤,称为辐射损伤。
辐射生物效应
4、皮肤效应 (1)确定性效应 1)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
日)内多次大剂量(X、γ及β射线等) 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 射性皮肤溃疡属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 伤。
辐射生物效应
2).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 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后引起的慢 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属于慢性放射性损伤。
医用X射线诊断的防护
三、固有安全防护为主与个人防 护为辅
对诊断X射线的防护措施,大致可 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x射线辐射防护知识

x射线辐射防护知识

x射线辐射防护知识咱每天的生活看着风平浪静,实则暗藏不少“隐形小怪兽”,X 射线辐射就是其中一员。

别一听“辐射”俩字就慌了神,只要弄懂防护知识,摸清它的脾气,咱就能跟它“和平共处”,把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医院放射科,不少人进去前心里都直打鼓。

那一道道看不见、摸不着的X 射线,悄咪咪地穿透人体,给脏器、骨骼拍“特写”,帮医生揪出病症。

虽说用处大得很,可要是防护不到位,频繁“亲密接触”,身体准吃不消。

就像皮肤天天晒太阳,时间长了还会晒伤、晒黑呢,过量X 射线辐射,细胞、基因都得抗议,引发病变可不是闹着玩的。

医护人员天天跟X 射线打交道,防护服就是他们的“黄金战甲”。

这衣服看着厚重,材质却大有讲究,铅当量达标,能有效阻挡射线穿透。

帽子、手套、围裙,全副武装,密不透风,把身体关键部位捂得严严实实。

有人打趣说,穿上像宇航员,模样滑稽,可这滑稽背后是实打实的安全保障呐!每次操作设备,医护们还会躲在铅玻璃后头,既能看清患者情况,又能避开射线直射,双保险稳稳拿捏。

普通人偶尔体检做X 光、CT,辐射剂量小得很,基本没啥危害。

不过,孕妇和小孩可得多留个心眼。

孕妇肚里揣着小宝贝,细胞分裂快,胎儿对射线敏感得很,稍有不慎,致畸、流产风险蹭蹭上升。

小孩身体正发育,脏器娇嫩,能不做这类检查尽量别做;非得做,医生也会调低剂量,拿铅衣护住关键部位。

生活里,还有些意想不到的辐射源。

安检仪大家都熟,过行李时,机器发出X 射线扫描。

有人担心辐射伤身,恨不得离得远远的。

其实大可不必,正规安检仪辐射剂量微乎其微,还没晒会儿太阳辐射强呢,正常通过,几秒完事,啥事没有。

电子产品也有辐射?没错,手机、电脑散发的是非电离辐射,跟X 射线这种电离辐射比,能量低太多,杀伤力近乎为零。

但架不住有人抱着手机、电脑一玩就是一整天,虽说辐射没大危害,眼睛、颈椎可吃不消,该休息还得休息。

防护X 射线辐射,距离也是关键。

射线能量随距离增加大幅衰减,就像手电筒光,离得越远越黯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第一节辐射损伤的概述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

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

在慢性小剂量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X线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

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性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

在发现X线后第二年,X线管的制造者格鲁贝的手就发生了特异性皮炎。

1899年史蒂文斯首先报道了X线对皮肤的伤害。

人类的经验已证明,X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

也可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个体受到损伤或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增高等)。

因此,本章从辐射防护的需要出发,介绍辐射损伤的有关基本知识,以便深入理解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搞好防护的必要性。

一、辐射损伤机理X线照射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

另外射线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

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

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只限于个体本身,引起躯体效应。

而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产生遗传效应。

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

辐射使大量细胞或受到破坏即可导致非随机性效应。

在辐射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应答反应则进一步起着主要作用,首先取决于神经系统的作用,特别是高级神经活动,其次是取决于体液的调节作用。

由此可知,高等动物的疾病不能仅仅归结于那些简单的或孤立的细胞中所产生的过程,它包含着十分复杂的过程。

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射线的性质和强度;个人特性,如敏感性、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

(一)辐射性质辐射性质包括射线的种类和能量。

不同质的射线在介质中的传能线密度(LET)不同,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有异。

X线和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样。

而中子的LET大得多,1—10兆电子伏的快中子产生的生物效应比x线、r 射线大10倍。

同一类型的射线,由于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

例如,低能x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照射量小于高能X线。

这是因为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线照射时,能量可达深层组织,这不仅对放射治疗有价值,而且在射线防护中很有意义。

(二)X线剂量射线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直接与X线剂量有关。

以不同剂量照射动物,可以发现当剂量达到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急性放射病征象,继续增加剂量时,则可出现死亡,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增加到一定大的剂量时,则100%的动物发生死亡。

(三)剂量率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

一般说来,总剂量相同时,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大。

但当剂量率达到一定值时,生物效应与剂量率之间失去比例关系。

在极小的剂量率条件下,当机体损伤与其修复相平衡时,机体可长期接受照射而不出现损伤。

小剂量长期照射,当累积剂量很大时,便可产生慢性放射损伤。

(四)照射方式总剂量相同,单方向照射和多方向照射产生的效应不同。

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以及多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隔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差别。

(五)照射部位和范围机体各部位对于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所谓辐射敏感性是指机体由电离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辐射的反应强弱程度或时间快慢,辐射敏感性高的组织容易受损伤。

细胞对辐射的一般规律是,处于正常分裂状态的细胞对辐射是敏感的,而正常不分裂的细胞则是抗辐射的。

人体各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大致有以下顺序:1.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的淋巴细胞);胸腺(胸腺细胞);骨髓组织(幼稚的红、粒和巨核细胞);胃肠上皮,尤其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性腺(精原细胞、卵细胞);胚胎组织。

2.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内皮细胞(主要是血管、血窦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包括毛囊上皮细胞);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

3.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性腺除外);心脏。

4.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缔组织。

同一剂量,生物效应随照射范围的扩大而增加,全身照射比局部照射危害大。

(六)环境因素在低温、缺氧情况下,可延缓和减轻辐射效应。

此外、受照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及营养状况等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亦不同。

由此可见,机体对射线的反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慢性小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射线对机体的影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临床反应亦多种多样。

射线对人体的损伤显现在受照者本身时称躯体(本体)效应。

如影响到受照者后代则称遗传效应。

按对受照者损伤的范围不同又可分全身效应(如急、慢性放射病).单一组织的效应(如皮肤损伤、眼晶体损伤等)和胎内照射的效应(如胎儿畸型等)。

若从x线作用于机体后产生效应的时间考虑,尚可分近期和远期效应。

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新建议,将辐射、生物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非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是指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效应。

对于这种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阈值,任何微小的剂量也可引起效应,只是发生的几率极其微小而已.在辐射防护所涉及的剂量范围内,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为随机效应。

非随机效应的严重程度则随着剂量的变化而改变,对于这种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

它是某些特殊组织所独有的躯体性效应。

例如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骨髓内细胞的减少,从而引起造血障碍,性细胞的损伤引起生育能力的损害等。

一、非随机效应(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变化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慢性照射对机体的损伤,最早是引起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白细胞增高型:接触射线后,白细胞总数逐渐增至10.000个/立方毫米以上,以后持续在正常值之上波动,有的持续数月或1-2年。

2.白细胞波动型:接触射线后白细胞先增至10000个立方毫米以上,而后逐渐降至正常范围内或4000个/立方毫米上下波动。

3.白细胞降低型:接触射线后白细胞逐渐下降至4,000个/立方毫米以下,以后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之下界或更低。

此型多在接触射线剂量较大或慢性射放损伤晚期出现。

三型血象并不是孤立的,可能是血液学改变的不同阶段。

白细胞分类的变化:在白细胞总数变化的同时,分类往往也呈现改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特别是大、中淋巴细胞增多,嗜酸性颗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亦可增多。

白细胞形态的变化: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皆可出现细胞形态异常,尤以淋巴细胞微核、双核淋巴等更重要。

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变化:在慢性损伤的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但偶尔也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检查:放射损伤早期可无明显变化者仅有增生旺盛的表现。

晚期可有粒细胞系统成熟障碍、增生减低或发生再生低下。

此外,还出现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增加。

(二)眼晶体的改变晶体对射线比较敏感。

部分受照射人员可引起晶体混浊,其特点是晶体后极部混浊,绝大多数表现为粉尘状、颗粒状、片状、条状及斑块状。

放射性晶体混浊的发生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与射线性质和射照剂量有关。

X线引起白内障的最低剂量,一照射为200拉德以上,职业性照射终生累积量当量在1500雷姆以上。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电离辐射对皮肤直接作用所引起的损害称为皮肤放射损伤。

根据受照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皮肤损伤和慢性皮肤损伤。

1.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射线的种类不同,照射时剂量率、照射面积、照射时间、以及受照者的性别、年龄、照射部位及皮肤对射线的敏感程度等差异,则急性皮肤的放射性损伤及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但类似急性放射病那样,临床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特殊表现。

一般将其临床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反应期,潜伏期(假愈期),基本反应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各期的临床表现亦不相同。

一度损伤:毛囊性丘疹与脱毛反应初期反应期:局部皮肤受照后,皮肤轻微发红,搔痒持续2—4天,当受照剂量较低时,可不出现初期反应。

潜伏期:约3—4周。

此期内皮肤外观正常,或仅有轻微色素沉着,大多无任何症状。

基本反应期:照射区轻度灼热、搔痒,出现毛囊角化性丘疹。

毛发松动、脱落。

恢复期:皮肤干燥、脱屑、轻度色素沉着,毛发大多开始再生,新生毛发常呈不同形状及着色,剂量较大时可引起永久性脱毛发。

二度损伤:红斑反应初期反效期:照后3—4小时,局部有搔痒、疼痛、烧灼感,出现边界较清楚的皮肤发红区(初期红斑)并有轻度水肿,持续2—4天后逐渐消退。

潜伏期:此期可长可短,一般2—5周。

基本反应期:潜伏期过后,受照区皮肤再次出现红斑,初为淡红色,逐渐加深,毛发脱落,皮肤干燥,上述症状在两周后达高峰,持续一周逐渐消退。

恢复期:症状消失,毛发逐渐再生,色素沉着持续较久,皮肤于红斑上有薄痴,干燥脱屑而痊愈。

三度损伤:水泡反应初期反应期:表现与二度的症状相似,但红斑的出现较早且较严重。

潜伏期:一般为8—9天,长者两周。

基本反应期:受照区皮肤奇痒,烧灼感并有疼痛,继之斑红再次出现,颜色由鲜红转为紫红色,皮肤肿胀,毛发脱落。

数天后红斑处出现水泡,周围皮肤色数沉着,水泡内充满浆液。

许多小泡随着症状的加重逐渐融合为小水泡,内含血性液体。

此时患者疼痛剧烈难忍。

水泡破溃后,疼痛缓解。

有些病例逐渐形成干痂而愈合。

有些形成糜烂面,有渗出液,如有感染则成为难以愈合的溃疡。

皮肤损伤范围大者,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触痛,有时可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

恢复期:一般水泡干涸后结痂愈合。

损伤较深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糜烂或溃疡,从边缘出现的新生上皮向中心爬行,中心的皮岛形成。

呈轮状向周围爬行,伤面逐渐缩小,上皮逐渐布满而愈合,愈合后形成菲薄的疤痕。

中心色素脱失,周边色素沉着,毛发再生,愈合后的伤面再破溃。

四度损伤:坏死溃疡反应初期反应期: 2—4天,剂量大时潜伏期仅数小时,很快进入症状严重期。

基本反应期:疼痛剧烈,红斑变成紫红色,续发红斑逐渐呈大的紫色水泡,时有溢血。

水泡进而破溃形成溃疡。

照射剂量大时,损伤可深及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形成大块状或整个肢体干性坏疳。

溃疡面干燥、污秽,缺乏肉芽组织,边缘整齐,易合并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