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避免辐射危害的方法
避免辐射危害的方法随着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长期接触电子设备所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失眠、头痛、视力下降等不适感,严重的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辐射危害。
1. 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对于经常使用电子设备的人来说,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来避免辐射危害。
我们可以尝试每天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或者设定一些时间段专门用于不使用电子设备。
稍微放松一下,走到户外也是不错的选择,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也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
2. 保持距离使用电子设备时,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有效的减少辐射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影响。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越远离人体,所产生的辐射能量就越小。
同时,尽量避免较长时间的连续使用电子设备。
3. 选择合适的辐射防护产品市面上现在有很多种针对电磁辐射的防护产品,如防辐射手环、眼镜、贴片等等。
虽然这些产品的功效各不相同,但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护产品,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 注意饮食适当的饮食也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辐射的危害。
例如,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E、C等的蔬菜水果。
这些食物中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的抵御电磁辐射所产生的自由基对身体的危害。
5. 改变电子设备使用环境我们可以适当的改变电子设备使用的环境,以减少电子设备所产生的辐射。
例如,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的电磁辐射;使用合适的灯光可以降低电脑屏幕对身体的伤害等等。
6. 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休息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也能够帮助减轻电子设备所带来的辐射危害。
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适当的休息,也能有效的缓解眼部疲劳和身体疲乏的情况。
避免电磁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注意和改善。
通过减少使用时间、保持距离、选择合适的防护产品、注意饮食、改变环境和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等方式,都能够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帮助。
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
X射线防护的根本方法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外照耀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操纵外照耀的剂量,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
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3.1 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耀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耀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耀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同意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平安〔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纳此法〕,从而到达防护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耀的时间〕。
依据:剂量=剂量率x时间,因此可依据照耀率的大小确定容许的受照耀时间。
例题1: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有辐照的情况下该位置的剂量率为50x10-6Sv/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每周可工作的小时数是多少?解: [1x10-3Sv]/[50x10-6Sv/h]=20h例题2: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4h,则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辐照时的最大剂量率不能超过多大?解:[1x10-3Sv]/[ 24h]=41.6x10-6 Sv/h§3.2 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纳距离防护的射线根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耀量、汲取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肯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耀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防护知识讲座⏹第一部分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与方法一、放射防护目的防止发生确定性效应,把随机性效应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并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以及他们的后代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和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1、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2、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二、放射防护基本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是指从事任何与放射性有关的活动,都要有正当理由.采取任何可能接受辐射剂量的行动,都要经过事先论证,进行正当化分析.2、辐射防护最优化⏹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3。
个人剂量限制个人剂量限制是指在具备实践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的条件下,人员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一定量值.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GBZ128—2002⏹监测目的:对明显受到照射的器官或组织所接受的平均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作出估算,进而限制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并且证明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监测原则: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接受职业外照射个人监测。
⏹a) 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且可能受到显著职业外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可能超过5mSv/a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
⏹b)对于在监督区工作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预计其职业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在1mSv/a─ 5mSv/a范围内的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c)对于职业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可能始终低于法规或标准相应规定值的工作人员,可不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个人计量计佩带要求及监测周期⏹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背部中间。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手段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手段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手段包括:
1. 距离保护:尽量远离辐射源,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减少辐射暴露。
2. 隔离屏蔽:利用防护材料,如厚铅、钨等,建立屏蔽物来阻挡辐射的传播。
具体的防护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辐射进行选择。
3. 时间限制:减少暴露时间,尽量缩短在辐射源附近的停留时间。
4. 防护服:穿戴防护服、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具,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直接暴露。
5. 辐射监测:使用辐射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和人员的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6. 排放控制:对放射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避免辐射泄漏。
7. 教育培训:对从事与辐射源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掌握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防护手段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辐射源的类型、辐射能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光辐射的防护
光辐射的防护
光辐射是指来自太阳、人工光源、X射线、紫外线等电磁辐射的能量。
长期暴露在光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进行光辐射的防护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辐射防护方法:
1. 紫外线防护: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因此需要佩戴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镜或眼镜片。
此外,涂抹防晒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紫外线防护作用。
2. 太阳光防护:在阳光强烈的季节、时间和地区,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穿戴宽松、轻薄、透气性好的衣物,戴上帽子或使用遮阳伞等遮挡阳光。
3. 荧光屏幕防护: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特别是液晶显示屏幕的辐射对眼睛的刺激较强,因此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角度,定期休息,使用电子屏幕防蓝光眼镜。
4. 医疗辐射防护:在接受医学放射线检查时,要穿戴防护衣、戴上防护手套和颈部护罩等,以减少医疗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5. 室内照明:选择低辐射、低能耗、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产品,安装和使用眩光抑制装置。
对于长时间从事近距离办公的人,可以使用透光率较高、反光率较低的桌子和地毯,调整光线明暗。
总的来说,减少暴露在光辐射下的时间和强度,选用适当的防
护用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能够有效减少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答: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如下:
(1)屏蔽法。
将电磁辐射的影响局限在指定的地域内。
其一是
将辐射污染源加以屏蔽,使之不对限定范围以外之生物机体或仪器设
备产生影响,称作主动或省源扬屏蔽,另一种方法是将指定范围之内
的人员或设备加以屏蔽,使其不受电磁辐射的干扰,称作被动或无源
场屏蔽。
较为理想的屏蔽材料是低电阻率的钢和铝,微波屏蔽还可选
用铁材。
由于钢材导电率低,还会使辐射源因产生过大能量消耗而影
响设备工作状态,一搬不选用,普通玻璃、胶合板、纤维板、有机玻
璃、塑料板等材料缺少屏蔽电磁波性能,不宜单独使用。
屏蔽体的形
式有罩式、屏风式、隔离墙式等多种,可结合设备情况、现场布局、
操作方式等选定。
(2)吸收法。
根据匹配、谐振原理,选用适宜的具有吸收电磁
辐射能的材料,将泄漏的能量衰减并吸收转化为热能。
目前国内已生
产多种型号的石墨、铁氧体、活性炭的成品,蜂窝状高功率玻璃钢吸
收材料制品,以及不同型号的衰减片、终端负载等供选用。
(3)个人防护。
主要措施有穿防护服、戴防护头盔和防护眼镜
等,应根据人的性别、年龄的不同选用个人防护措施。
(4)加强城市规划,实行分区控制。
应注意工业射频设备的布
局,对集中使用辐射源设备的单位可划出一定的范围,并确定有效的
防护距离。
x线防护基本方法
x线防护基本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X线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使用X线的过程中,尤其是医务人员和患者需要格外注意防护,以减少X线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X线防护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穿戴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进行X线检查或治疗时,应穿戴规范的防护装备,以减少辐射对自身的危害。
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项装备:铅制防护衣、铅制颈护罩、铅制眼镜、铅制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阻挡X线辐射,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二、控制X线辐射的剂量在进行X线检查或治疗时,应尽量控制X线辐射的剂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减少X线辐射的泄漏和散射。
在X线检查或治疗结束后,应当及时关闭X线设备,避免长时间泄漏辐射。
三、保持距离在X线检查或治疗时,距离源头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就越小。
在操作X线设备时,需要尽量保持距离,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患者在接受X线检查或治疗时,也应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过多的辐射暴露。
四、定期接受辐射监测医务人员在进行X线检查或治疗时,应定期接受辐射剂量监测。
通过监测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可以及时发现辐射过量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
医务人员也应注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引起的相关疾病。
五、教育宣传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了解X线辐射的基本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家对X 线辐射防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只有通过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X线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X线辐射防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应对X线辐射防护有所了解,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X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保障大家的健康。
【文章结束】第二篇示例:X线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安检等领域。
日常生活中辐射安全的防护范文(二篇)
日常生活中辐射安全的防护范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各种辐射源接触,如电视、电脑、手机、微波炉等。
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下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护自己的辐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辐射安全防护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保护辐射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产品会产生辐射。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其次,合理使用手机是保护辐射安全的关键。
手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然而它也是我们最长时间接触的辐射源之一。
为了减少辐射对我们身体的潜在危害,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避免将手机放在枕头附近或者裤子口袋等身体部位,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另外,合理规划家庭电器的摆放位置也是保护辐射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电视、电脑、微波炉等家庭电器都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远离这些电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它们附近。
在家庭装修时,应尽量选择低辐射的电器和建材,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在购买家电产品时,我们可以选择低辐射的产品,这样可以减少对我们身体的辐射伤害。
此外,使用家电产品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尽量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护辐射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减轻辐射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其次,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合理搭配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减少辐射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也是保护辐射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良好习惯,保护自己的辐射安全。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文(三篇)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文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核辐射防护的两种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屏蔽和远离辐射源来减少人员暴露于辐射场中的剂量;而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控制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来降低内部辐射剂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外照射防护1.屏蔽防护屏蔽防护是外照射防护中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使用透射较小的物质来减少或阻挡辐射的穿透。
常见的屏蔽物有混凝土、铅、钢、水等。
屏蔽物的选择应根据辐射的种类、能量和强度来确定。
较高能量的辐射通常需要较厚的屏蔽物,例如对于γ射线防护,通常使用厚重的混凝土结构。
2.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指通过远离辐射源来减少辐射剂量。
辐射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在外照射防护中,通常建议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并确保在辐射源附近的人员都戴上辐射防护器具,如铅背心、铅手套等。
3.时间防护时间防护是指减少人员暴露于辐射场的时间。
辐射剂量与暴露时间成正比,所以减少暴露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剂量。
在外照射防护中,人员应尽量缩短在辐射场中工作的时间,并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4.射线监测与控制射线监测与控制是外照射防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不断监测辐射场的强度和辐射源的位置,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调整屏蔽物的位置和厚度,确保人员在辐射场中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备的运行状况,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内照射防护1.工作场所控制工作场所的控制是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步骤。
通过严格管理放射性物质的进出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洁净度控制,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沉积。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掌握正确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方法。
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内照射防护的重要手段。
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过程中,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避免直接接触和摄入放射性物质。
防护电离辐射外照射的基本方法
防护电离辐射外照射的基本方法嘿,你问防护电离辐射外照射的基本方法啊?那咱就来唠唠。
要防这电离辐射外照射呢,首先得离辐射源远点。
这就像你看见一条凶巴巴的大狗,离它远点就安全多了。
要是知道哪儿有辐射源,可别傻乎乎地凑过去。
能离多远就离多远,这样受到的辐射就会少很多。
然后呢,要是没办法离得很远,那就得用东西挡一挡。
比如铅板啦、混凝土墙啦,这些都能挡住不少辐射。
就像你在太阳底下怕晒,打个伞或者穿个防晒衣一样。
要是在有辐射的地方工作,就得弄些防护设施,把自己保护起来。
接着,缩短在辐射区停留的时间也很重要哦。
别在有辐射的地方磨磨蹭蹭的,办完事赶紧走。
就像你在一个臭烘烘的地方,肯定不想多待一会儿吧。
在辐射区待的时间越短,受到的辐射就越少。
还有啊,穿防护服也是个办法。
那种专门的防辐射服,能把身体包得严严实实的,减少辐射的伤害。
就像冬天穿厚棉袄一样,能挡点风就挡点风。
要是经常接触辐射的人,最好穿上防护服,多一层保护嘛。
另外,要注意饮食。
多吃点能抗辐射的食物,像海带啦、紫菜啦、绿茶啦。
这些食物就像小卫士一样,能帮你抵抗辐射的伤害。
就像你感冒了吃点药能好得快点,吃这些抗辐射的食物也能让你更安全。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朋友在医院的放射科工作,他们每天都要接触辐射。
他们就特别注意防护,离辐射源远远的,工作的时候穿上防护服,还经常吃些抗辐射的食物。
这样下来,他们受到的辐射就少多了,身体也没出啥问题。
所以啊,防护电离辐射外照射有很多方法,大家可得注意,保护好自己。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三篇)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防护目的,按照剂量限制的基本原则,减少各类人员的内、外照射剂量,应采取的方法有:(1)控制辐射源的质与量,是根治放射损害的方法。
在不影响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源的强度、能量和毒性。
(2)减少照射时间,外照射的总剂量与总照射时间成正比,因此必须昼减少受照射时间。
可采取减少不必要停留时间、轮换作业、提高操作技术等措施,减少个体受照射时间。
(3)加强屏蔽防护。
在放射源与人员之间设置防护屏,吸收或减弱射线的能量。
(4)距离防护。
点状放射源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操作中应尽可能远离放射源,切忌直接用手持放射源。
(5)围封隔离。
对于开放源及其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封锁隔离的方法,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空间,防止向环境中扩散。
(6)除污保洁。
操作开放型放射源,使用开放型放射性元素时,要随时清除工作环境介质的污染,监测污染水平,控制向周围环境的大量扩散。
(7)个人防护。
要合理使用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工作鞋帽、服装等;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中,禁止一切可能使放射性元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烟、进食、化妆等。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二)放射防护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保护人们免受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措施:预防是放射防护的首要任务,包括监测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扩散,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在核设施或医疗机构等核辐射工作场所,应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防止事故发生。
此外,需要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申报登记、核查和跟踪管理,避免非法使用和处理。
2. 个人防护措施:人们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对于核辐射工作者,应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同时,要遵循操作规程和使用防护屏蔽器材,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和剂量。
3. 空气防护:空气是放射性物质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应通过通风、过滤等手段控制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
射线辐射防护的三种基本方式
射线辐射防护的三种基本方式
一、引言
射线辐射是一种常见的辐射形式,对人类和环境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人类免受射线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篇文档将介绍射线辐射防护的三种基本方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二、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是指在可能受到射线辐射的时间段内,采取减少接触时间的方法来降低辐射剂量。
例如,在需要使用射线设备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操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射线辐射环境中。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也是时间防护的重要措施。
三、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是指通过增加与射线源的距离来降低辐射剂量。
在射线设备周围设置安全距离,确保操作人员和公众与射线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辐射剂量。
此外,对于移动式射线设备,应确保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对周围人员造成辐射危害。
四、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是指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来阻挡射线辐射的传播。
在射线设备周围设置屏蔽墙、屏蔽门等设施,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同时,对于移动式射线设备,可以在设备上安装屏蔽层,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
在选择屏蔽材料时,应考虑其密度、厚度等因素,以确保屏蔽效果达到最佳。
五、总结
射线辐射防护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取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等基本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射线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方式,并注意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确保其有效性。
简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简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一、引言辐射防护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接触到的辐射源越来越多,因此辐射防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简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二、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时间限制原则时间限制原则是指在可能受到辐射的场所中,应该减少停留时间,以减少接触到辐射源的时间。
例如在医院进行放射性检查时,应该尽快完成检查并离开检查室。
2.距离限制原则距离限制原则是指在可能受到辐射的场所中,应该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距离越远,则接收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例如在核电站工作时,应该远离核反应堆。
3.屏蔽限制原则屏蔽限制原则是指在可能受到辐射的场所中,应该采取屏蔽措施。
屏蔽材料可以减少或者完全阻挡辐射。
例如在医院进行放射性治疗时,可以使用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
三、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是指在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最小化措施以达到最优效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评估在采取辐射防护措施之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可能受到的辐射量和可能引起的健康影响,来确定采取何种防护措施。
2.个性化防护不同人群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方案。
例如孕妇和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
3.多层次防护多层次防护是指在保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多种不同层次的措施来进一步减少接触到辐射源的可能性和接收到的辐射量。
例如在医院进行放射性治疗时,可以同时采用时间限制、距离限制和屏蔽限制等多种措施。
4.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辐射防护技术也在不断出现。
例如在核电站中,采用更加安全的反应堆设计和更加先进的辐射防护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辐射安全水平。
四、结论综上所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是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最小化措施以达到最优效果。
这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个性化防护,多层次防护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
防辐射的方法及用品
防辐射的方法及用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各种辐射,如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这些辐射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护自己免受辐射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以防辐射的方法及用品,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以防辐射的方法1.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电子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之一,但是使用时间过长会使我们接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
因此,为了减少辐射的危害,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特别是手机、电脑等长时间使用的电子产品。
2.使用防辐射眼镜电子产品辐射对眼睛的伤害也是很大的,使用防辐射眼镜可以有效地减少眼睛受到的辐射。
防辐射眼镜的原理是通过镜片中的特殊材料将电磁波反射回去,从而减少眼睛接受的辐射。
3.使用辐射防护服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如医院、核电站等,人们需要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
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辐射的伤害,人们可以使用辐射防护服,这种服装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辐射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身体受到辐射的危害。
二、以防辐射的用品1.防辐射手机壳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电子产品之一,但是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为了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我们可以使用防辐射手机壳。
这种手机壳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2.防辐射眼罩长时间使用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会对眼睛产生一定的辐射影响。
为了减少眼睛受到的辐射,我们可以使用防辐射眼罩。
这种眼罩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减少眼睛接受的辐射。
3.辐射防护垫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人们需要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
为了保护身体免受辐射的伤害,人们可以使用辐射防护垫。
这种垫子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4.防辐射服装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人们需要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
放射科辐射防护措施
放射科辐射防护措施
放射科是医院中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之一,医护人员需要长时间接触
X射线、核素等辐射源,因此必须要做好辐射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辐射防护的相关知识和常用方法。
一、辐射防护知识
1. 辐射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情况。
急性辐射会引
起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慢性辐射则会导致白血病、白内障等严重疾病。
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辐射的危害性。
2. 辐射防护原则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防止辐射暴露、降低辐射量、缩短辐射时间”。
医护人员应该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保持安全距离,正确
佩戴防护用具。
二、辐射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在进行X射线拍摄或核素治疗时,应佩戴铅胸衣、铅颈围、铅手套等防护用具,有效减少辐射的伤害。
同时,要定期接受辐射防
护知识培训,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
2. 区域防护
放射科工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辐射警示标识,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进入。
辐射区域应保持清洁整洁,防止辐射污染。
工作人员应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3. 应急处理
如果发生辐射事故,医护人员应知道如何迅速撤离现场,减少辐射暴露。
同时,要紧急处理伤者,安排医护人员接受辐射应急培训,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结语:放射科是一个高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要时刻重视辐射防护工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障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大家对放射科辐射防护的重视程度,有效预防辐射危害的发生。
电磁辐射防护基本方法
电磁辐射防护基本方法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现在这电磁辐射啊,简直无处不在,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时不时地就来骚扰我们一下。
不过呢,咱也不能坐以待毙呀,得想办法对付它。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我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电磁辐射防护基本方法。
先和你们讲讲我前段时间的一个小经历吧。
那天我在家闲着没事,就打算好好打扫一下房间。
我拿起手机,一边放着音乐,一边哼着小曲儿,开始收拾桌子。
这桌子上啊,那可是堆满了各种东西,电脑、充电器、台灯,还有我那宝贝手机,它们就像一群小伙伴挤在一起。
我正收拾着,突然手摸到了电脑的充电器,哇,那温度,感觉都能煎鸡蛋了!我心里一惊,这玩意儿一直在这插着,得散发多少电磁辐射啊。
我赶紧把充电器拔了下来,心里还默默念叨着:“可不能让你再这么放肆啦!”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通过这件事,我也更加意识到电磁辐射防护的重要性了。
其实啊,要防护电磁辐射,首先得从这些小电器的使用习惯说起。
比如说手机吧,咱可别老是把它贴身放着,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别把它塞在枕头底下或者放在床头。
我就有个好习惯,晚上睡觉前,我会把手机放在离床远远的桌子上,这样既能保证我睡个安稳觉,又能减少电磁辐射对我的“亲密接触”。
还有啊,家里的电器不用的时候,尽量都把插头拔掉。
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个充电器,它插在插座上,即使没给手机充电,也会悄悄地释放电磁辐射呢。
别小看这一点点辐射,日积月累下来,对身体可不好哦。
所以啊,每次用完电器,我都会勤快地把插头拔掉,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却能为我们的健康加分不少呢!再说说电脑吧,我们每天都要和它打交道。
在使用电脑的时候,最好能离屏幕远一点,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
我呢,就会给自己准备一个舒服的椅子,调整好坐姿,让眼睛和屏幕之间有个适当的距离。
这样不仅能保护眼睛,还能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
而且啊,我还会在电脑旁边放一盆绿色植物,像仙人掌什么的。
据说它能吸收一部分电磁辐射呢,虽然不知道效果到底有多大,但看着它那生机勃勃的样子,心里也觉得踏实。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射线对人体的照射有两种:一种是人体处在空间辐射场中所受的外照射;另一种是摄入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或人体某些器官组织所形成的内照射。
两者的防护都是必要的,但究竟哪个更重要,主要有放射源的性质、状态以及操作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对密封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来说,X 、γ、β射线造成的外照射是主要的照射;而对于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操作,内照射的影响可能成为主要的照射。
为了减少电离辐射源对人体的辐射照射,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通常,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可采取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措施;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阻止或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或加快促使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一、时间防护工作人员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时间成正比关系,即受照时间越长,个人所受累积剂量也就越大。
在一般情况下常通过对受照时间的控制来限制或减少人员所受的累积剂量。
因此,在一切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
工作中应力求熟练、迅速和正确。
在某些场合下,例如抢修设备或排除事故,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强辐射场内进行工作,并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应采用轮流、替换的方法来限制每一个人的操作时间。
二、距离防护增大人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率。
对于点状辐射源,辐射剂量率水平与离辐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二者关系见下式:221221R R X X =••式中1•X 、•2X 分别为离辐射源距离为1R 、2R 处的辐射剂量率。
可见距离若增加一倍,人员的受照剂量率即可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尽可能采用长柄钳、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和机械手等。
三、屏蔽防护在实际工作中,单靠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距离还不一定能完全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通常需要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适当的屏蔽物质,以减弱射线照射。
对于不同辐射类型,其屏蔽材料选择要求也不同,如对β射线的屏蔽可选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有机玻璃或塑料等),对X 、γ射线的屏蔽可采用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铁或混凝土等),对中子则可采用含氢原子量较高的材料(如水、石蜡或含硼材料等)。
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
X射线防护的基本方法对于射线检测人员,主要考虑的是外照射的辐射防护,通过防护控制外照射的剂量,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水平,不超过国家辐射防护标准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
射线防护的三要素是距离、时间和屏蔽,或者说射线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 时间防护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
根据:剂量=剂量率x时间,因此可根据照射率的大小确定容许的受照射时间。
例题1: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有辐照的情况下该位置的剂量率为50x10-6Sv/h,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则工作人员每周可工作的小时数是多少解: [1x10-3Sv]/[50x10-6Sv/h]=20h例题2:按照GB4792-1984的规定,为了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年剂量当量限值为50mSv,如果每年按照50周考虑工作时间,则每周的剂量当量限值为1mSv=1x10-3Sv,射线检测工作人员每周工作时间如果是24h,则工作人员所处位置在辐照时的最大剂量率不能超过多大解:[1x10-3Sv]/[ 24h]= Sv/h§ 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放射防护的常见方法,你了解吗
放射防护的常见方法,你了解吗1、外防护,控制放射源剂量、时间、距离、屏蔽① 控制放射源剂量:对辐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才是防止放射损害的基础性办法。
促使应用效果得到保证后,将辐射源的强度、能量、毒性大幅度的减少。
② 时间防护:在对工作质量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工作人员合理安排,确保其受照时间缩短。
将身体受直接照射的時间缩短,是時间安全防护的重要工作。
当工作人员在辐射源内场受到直射总体使用量要合時间成正比。
所以,及时照射率不变,那么随着直射时间的缩短,承受的使用量也会减少。
或者在工作时限内,可能会在以下最大允许使用范围内遭受辐射使用,以确保生命安全(仅在极少数情况下选择此方法),进而实现安全保护。
③ 距离防护:操作时尽量远离辐射源,但是一定要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进行。
其防护重点是将身体与放射线源的间距尽可能的扩大。
最好使用自动或半自动操作,而不是用手直接接触辐射源。
距离安全防护是一种合理的防护外来射线的方法。
为何选择这种防护方法,原因是其在先以放射性物质为发生点的条件下,工作中某一点辐射源的直接辐射量与吸收剂量成反比。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方米反比例基本定律。
就是说,太阳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米成反比变化。
增加辐射源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可以降低剂量率或直接辐射。
也就是说,在一定距离外工作,可以将人们受到的辐射量控制在最大允许量以下,从而确保生命安全。
以此将安全防护做的更到位。
④屏蔽防护:这种防护办法在外防护中属基本防护办法。
其包括:固定的、移动的、可直接用于辐射源运输贮存的、可用于房间设备的、可个人佩戴的。
屏蔽材料则需要根据射线的种类和能量来决定,如X、Y射线可用铅、铁、混凝土等物质。
β射线宜用铝和有机玻璃等。
这种防护办法的主要原则为,辐射含有通过材料抗压强度会减弱,必须交替阻挡材料抗压强度会变弱的辐射,设置在放射性物质和主体中间足够厚以阻挡内容物(防辐射材料),可以降低辐射源水平,使大家在使用工作中降低最大允许使用量以下,确保生命安全,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射线对人体的照射有两种:一种是人体处在空间辐射场中所受的外照射;另一种是摄入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或人体某些器官组织所形成的内照射。
两者的防护都是必要的,但究竟哪个更重要,主要有放射源的性质、状态以及操作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对密封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来说,X 、γ、β射线造成的外照射是主要的照射;而对于非密封型放射性核素操作,内照射的影响可能成为主要的照射。
为了减少电离辐射源对人体的辐射照射,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通常,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可采取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措施;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阻止或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或加快促使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一、时间防护工作人员照射的累积剂量和受照时间成正比关系,即受照时间越长,个人所受累积剂量也就越大。
在一般情况下常通过对受照时间的控制来限制或减少人员所受的累积剂量。
因此,在一切操作中应以尽量缩短受照时间为原则。
工作中应力求熟练、迅速和正确。
在某些场合下,例如抢修设备或排除事故,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强辐射场内进行工作,并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应采用轮流、替换的方法来限制每一个人的操作时间。
二、距离防护增大人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率。
对于点状辐射源,辐射剂量率水平与离辐射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二者关系见下式:221221R R X X =??式中1?X 、?2X 分别为离辐射源距离为1R 、2R 处的辐射剂量率。
可见距离若增加一倍,人员的受照剂量率即可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尽可能采用长柄钳、远距离自动控制装置和机械手等。
三、屏蔽防护在实际工作中,单靠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距离还不一定能完全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通常需要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适当的屏蔽物质,以减弱射线照射。
对于不同辐射类型,其屏蔽材料选择要求也不同,如对β射线的屏蔽可选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铝、有机玻璃或塑料等),对X 、γ射线的屏蔽可采用高原子序数的材料(铅、铁或混凝土等),对中子则可采用含氢原子量较高的材料(如水、石蜡或含硼材料等)。
总之,屏蔽材料的选择应力求经济和实用。
四、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有:呼吸道吸入,消化道进入,皮肤或粘膜(包括伤口)侵入。
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以后,都会引起全身和组织照射。
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一般在操作中应加强个人防护。
例如,穿戴工作服、袖套、手套、口罩、工作鞋等。
除了上诉几项措施以外,在实际工作中,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尽量选择活度小、能量低、容易防护的辐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基本标准》6.5规定,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与应用,根据工作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如各类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呼吸防护器具等,并使他们了解防护器具性能和使用方法。
对于需要使用特殊防护用具的工作任务,只有经担任健康监护的医师确认健康合格并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担任。
个人防护用具应有适当的备份,以备在干预事件中使用。
所有个人防护用具均应妥善保管,并应对其性能进行定期检验。
必须注意,对任何给定的工作任务,如果需要使用防护用具,则应考虑由于防护用具的使用使工作不便或工作时间延长所导致的照射的增加,并应考虑使用防护用具可能伴有的非辐射危害。
此外,应通过利用适当的防护手段与安全措施(包括良好的工程控制装置和满意的工作条件),尽量减少正常运行期间对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用具的依赖。
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基本标准》6.6规定,从事辐射实践的单位,根据实践和源的具体情况,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规定适当的职业照射监测大纲,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评价。
应将检测与评价的结果定期向审管部门报告,发生异常情况应随时报告。
1.个人检测与评价对职业照射的评价只要应以个人检测为基础,《基本标准》规定,对于任何在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或有时进入控制区工作并可能受到显著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其职业照射剂量可能大于5mSv/年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于监督区或偶尔进入控制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预计其职业照射在1mSv~5mSv/年范围内,应尽可能监测。
对进行个人监测不现实或不可行的情况,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根据工作场所监测结果和受照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做出评价。
对于工作中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体内污染的工作人员应安排相应内照射监测,为内照射评价提供剂量数据。
2.工作场所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场所监测包括定期的巡测或连续测量,以表明连续运行的工作环境是满意的,没有什么需要对运行程序进行重新评价的变化。
目的是确认工作环境的安全程度,及时发现辐射安全上的问题和隐患;鉴定操作程序及辐射防护大纲的效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估计个人剂量可能的上限,为制定个人监测计划提供依据,也为辐射防护管理提供依据。
工作场所监测大纲规定:1)拟测量的量;2)测量时间、地点和频度;3)最合适的测量方法和程序;4)参考水平和超过参考水平时应采取的行动。
要把实施工作场所监测大纲所获得的结果予以记录和保存。
表3-3 常用电离辐射源的安全与防护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录标准号标准名称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1806-2004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4075-2003 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14500-2002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Z113-2006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5-200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8-2002 油(气)田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123-2006 汽灯纱罩生产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5-2009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126-2002 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GBZ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128-2002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检测规范GBZ129-2002 职业性内照射个人检测规范GBZ130-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1-2002 医用X射线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3-2009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GBZ134-2002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36-2002 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GBZ138-2002 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检测规范GBZ139-2002 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40-2002 空勤人员宇宙辐射控制标准GBZ141-2002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T144-2002 用于光子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系数GBZ/T146-2002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名词术语GBZ/T147-2002 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GBZ/T148-2002 用于中子测井的CR39中子剂量计的个人剂量检测方法GBZ/T149-2002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151-2002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GBZ/T152-2002 γ远距治疗室设计防护标准GBZ/T154-2006 两种粒度放射性汽溶胶年摄入量限值GBZ/T155-2002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定方法GBZ161-2004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165-2005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66-2005 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GBZ167-2005 放射性污染的物料解控和场址开放的基本要求GBZ168-2005 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177-2006 便捷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监测规范GBZ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T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射线装置应用一、加速器加速器最早是为核物理实验而设计,除了科学研究以外,很快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工业和医学应用。
1.工业应用加速器的电子束在工业各个领域应用,主要用于聚合物辐射交联和硫化,医疗用品和食品消毒、杀菌,以及高分子聚合物降解等。
在工业应用中,一般要求电子束的能量范围在0.1~12MeV之间,电子束能量不可太低,否则电子穿透力不够,达不到足够深度。
但能量不可太高,太高了,被辐射物会引起活化,产生感生放射性。
目前常用加速器多为电子束能量在2~4MeV之间的高压型加速器。
2.医用加速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能电子束在肿瘤放疗上的应用,使得加速器治疗用于临床,并很快得到推广。
目前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它即可以产生高能电子束,又可产生高能X射线,常用能量6~18MeV之间。
二、医用X线机医用X线机是应用最广泛,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射线装置。
通常,医用X线机可分为诊断和治疗两类。
常见如有透视用X射线机、摄片用X射线机、乳腺摄影X射线机,牙科X射线机、CT、DR和DSA装置等。
三、工业X探伤机工业无损探伤除了使用γ放射源进行探伤外,也有使用X射线探伤机进行探伤的。
与γ探伤相比,X探伤机探伤对象通常是相对较薄的金属构件。
五、防护监测与辐射应急1. 防护监测:辐照装置运行后,凡进入监督区和控制区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井水污染测定。
每年对辐照装置周围环境辐射作一次巡测。
2.辐射应急:在处理放射源应急事件时,可能有少数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对此,必须事先作出周密的计划安排,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按“可合理做到尽可能低”的原则,预计出可能接受的剂量。
应急计划必须得到本单位辐射防护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的批准。
工作人员应急照射时的受照剂量必须严格控制,在一次事件中,全身有效剂量不超过100mSv,眼晶体不超过150mSv,其他器官和组织不超过500mSv,一生中应急照射总累积有效剂量不超过250m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