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
论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分析框架
、 1 3 No 2 ,. 0 0 . Ap . 2 08 r 0
论教师 的课程 意识及其 分析框架
李茂森
( 东师范 大学 课程 与教 学研 究所,上海 2 0 6 ) 华 002
摘 要 : 新一轮基 础教育课 程改革要求教 师具有课程 意识。从统合 的角度 ( 即将认 识论和心理 学的视 角结合 )
知 觉课 程意 义 的 自觉 性 和敏 感性 表 现 ,具有 从 睡 眠到觉 醒 不 同强弱 程度 的存 在 状态 。 以上从 哲学 认识 论 和心 理 学两 个视 角对 课 程意 识作 了分析 说 明 。 中 , 识 论视 角 主要是 从 “ 其 认 课 程 ” 的意识 来人 手 ,为静 态地 认识 教 师课 程 意识 的有机 构 成提 供理 论 依据 ;而 心理学 视 角 主要是 从 课程的 “ 意识 ”来着 眼 ,为动态 地 分析 教 师课 程意 识 的基本 特 征 及其存 在 状态 奠 定理 论基 础 。因此 , 对于 “ 教师 课程 意 识 ” 的界 定 需要 采 取统 合 的态 度 ,即课 程意 识是 教 师对 课 程 系统 的基 本认 识及 其 课 程 行 为的 自觉 程度 。 我 国学 者 肖川 曾这 样描 述 教师课 程意识 ,即首先 需要 考 虑 的还 不是 如何 有 效地 教 学 ,而是 应 该 带 给学 生 什么样 的教育 经验 。它 强调 的不 是 技术 性 、操 作性 行 为 ,而 是深层 次 的价值 应 答 ,正 如学
思实 践者 ”和 “ 生者 ” 创 。因此 , 师课 程意 识 既是 一种 具有 “ 实性 ”特 征 的事 实判 断 和 “ 念性 ” 教 现 信 特征 的价 值判 断 的合 体 ,也是 能 够不 断进 行批 判 性反 思 的知 觉 能动 体 。它 主要 回答 三个 基 本 问题 : 第一 ,回答 “ 什 么”的 问题 ,即强调 教师 对 课程 系统 的基 本认 识 ,尤 其是 对课 程 本质 问题 的思 考 ; 是
教师如何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
教师如何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在学校的运行和发展中,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也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呢?首先,教师要树立参与意识。
很多教师可能认为管理和决策是学校领导的职责,自己只需要专注于教学工作。
然而,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直接影响着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分配以及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师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
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关注学校的发展动态,才能为参与管理和决策奠定思想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增强对学校事务的了解。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会议是一个重要途径,如教职工大会、教研组长会议等。
在这些会议中,学校领导通常会传达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重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师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此外,学校的内部文件、通知以及公告栏等也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教师应养成定期查阅的习惯,及时掌握学校的最新情况。
为了更好地参与管理和决策,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方面,要持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以专业的视角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需要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合作,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想法,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参与教研活动和课程改革。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为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积极投身其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需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改进意见。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
7 0
壕缡 曩
20 06卑筹6期
【 摘
要 】 课程 改革与建设是 高校创 新人才培 养模 式、 实施素质教 育的核 心。新的课程 理念要 求 高校
Hale Waihona Puke 教 师 关 注课 程 的 生 成 和 发 展 , 备 强烈 的课 程 意 识 。本 文 论 述 了课 程 意 识 的 内涵 、 校 教 J应 具 备 的 课 程 意 具 高 币 识 及 培 植课 程 意 识 的 策 略 等 问题 。
课 程 意 识 , 会 善 于 以 学 习 理 论 与 教 育 心 理 学 有 就 关 理 论 为 依 据 进 行 教 学 , 且 将 教 学 活 动 建 筑 在 并
系统 方法 的科 学 基础 之上 。
、
课程 意识 的 内涵
何 为 课 程 意 识 ? 学 者 们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有 不 同 的考 察 … 。 笔 者 认 为 , 一 定 意 义 上 来 说 , 程 意 从 课 识是 教师对 课程 系 统 的基 本认 识 , 对课 程 设计 是 与 实施 的基本 反映 。课程 意识 是教 师 在对课 程 目 标 及 内容 的 感 知 性 和 选 择 性 、 程 意 义 的 反 思 性 课 和 敏 感 性 、 程 实 施 的个 性 和 自觉 性 、 程 生 成 的 课 课 创 造 性 和 艺 术 性 等 方 面 的 综 合 反 映 。 它 是 指 向教 师教 学观 念 的 , 教 师 从 事教 学 活动设 计 与 实施 是 的内在力 量 , 接 影 响 教 师 的教 学 思 路 和 行 为方 直
【 关键词 】 高校教 师 课程 意识 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G 4 【 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4 820 )6 07 — 3 03 81(060 — 00 0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
教师课程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
课程目标意识:教师需要清晰地了解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这种意识使教师能够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教学内容意识: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并给予他们相关背景的信息。
教学方法意识:教师需要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需求意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风格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了解。
他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评估意识: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具备有效的评估技巧。
他们应该能够设计和使用形式多样的评估工具,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达成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调整和个体化教学。
这些构成要素相互交织,共同组成了教师课程意识的基础。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于课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它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目标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一个方面是课程目标意识。
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以及这些目标与整个课程的目标有什么关系。
只有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二个方面是课程内容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方法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四个方面是评价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评价效果。
五、课程设计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五个方面是课程设计意识。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设计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程管理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第六个方面是课程管理意识。
教师应该了解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课程管理的技能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课程。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课程管理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内容意识、教学方法意识、评价意识、课程设计意识和课程管理意识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024年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范文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个案研究》篇一一、引言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其课程决策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作为课程决策的主体,其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本文以某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为个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本研究选取的个案为某市一所知名幼儿园的教师,该教师在课程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目标、教学资源等因素。
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该教师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决策,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求。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观察、访谈、文献资料等方式,收集该教师的课程决策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
观察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与该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课程决策的思路和依据,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幼儿园课程决策的理论和实践。
四、研究结果1. 课程设计阶段的决策在课程设计阶段,该教师首先明确了教育目标,即培养健康、快乐、有能力的儿童。
在此基础上,该教师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了适合儿童的课程内容。
同时,该教师还结合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该教师注重趣味性、启发性,以游戏、活动等形式呈现,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课程实施阶段的决策在课程实施阶段,该教师根据儿童的反应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当发现儿童对某些内容不感兴趣时,该教师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同时,该教师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儿童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该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引导、发现等,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3. 课程评价阶段的决策在课程评价阶段,该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测试等,对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该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关注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评价过程中,该教师还注重与儿童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儿童的想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学校层面上的教师课程决定研究
作 机制 的基本 特征 。新课 程改革 的全 面实施 , 课程 决策 使
由“ 专家 ” 向了“ 民” 教师作为课程实践 的直接参 与者 , 走 平 。 开始 了解 和掌握 各个 层次 的课 程知识 , 包括 国家层 次 、 地 方层 次 、 学校层 次 、 堂层次 ,以及这些层 次之 间的关 系, 课 对 于促进 教 师与校 长之 间的 沟通 , 教学 民 主化 , 改进 学校 决策 质量 , 强学 校改 革 的适应性 具有 现实 意义 。 其是 增 尤
进 并 适 当调 试 , 说 明 国 家 已 经 肯 定 只 有 一 线 的学 校 领 导 这
最 了解 自己学 校的具体情况 , 了解 自己的学生 。 最 因此 , 教 师进行 的课 程决定或 决策最能适 合 自己的学 校和学生 的具
和教 师才最 明 白他们 所处 的教育 教学环境 , 他们能 够作 出 更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决定 。 在学校层 面 , 课程决定应该 主要由教师来 作出。
收 稿 日期 :2 1— 0 2 00 1— 7 ,
陈德斌 刘径 言 ,
(. 1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2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113 . 吉林 长春 1 02 3 0 4)
摘
要 :教 师课程 决定 对于提升教学 的有 效性、维持课 程运作的有序进行 、改善教 师的工作 意愿具 有现实意
义,并具有横 向和纵 向的课程决策 范围和水平。教师课程决定 要求教师具有课程 意识、 程知识和课程研 究能力 课 等专业知识 与能力做 支撑,同时需要在 现有校 内课程决策机 制发 生改变、 课程 资源 不断拓宽 的条件下获得成长。
师作为课程决定或决策 、 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 的主体 ,由于 具有 丰富 的经验和坚 实 的知识储备 , 够从纷 繁的知识 体 能
试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
当然 教 学 意识 与
, ,
程有效地 转化 为学 生 的经 验 课 程 不 仅 受教 师对课 程 的领悟 及 实际 教 学 实
1 程 观 生 成 的课 程 观 并 运 用 所 赋 予 的
、
,
课 程 意 识 也 是 有 密切 联 系 的
课程意
『 课程权力完整
1 和 课 程 目标
,
、
; 隹确 地 把 握 课 程 价 值
强 化 其 对 教 师专 业
,
人 们 在 考 虑 教 育 教 学 问题 时 对 于 课
”
成长 积 极 的促 进作用
义
。
更 具 有现 实意
程 意 义 的 敏 感 性 和 自觉 性 程 度
。
“
、
教 育 意 义 如 果 目标 本 身 不 合 理 那 么
,
,
l
{
一
的 课 程 意识 存 在 着 睡 眠 状 态
“ ”
三 是两者对学 习
程 正 式课 程 领 悟课 程 运 作课 程 和
、 、
l
l
式 来解 释 和 指 导 自己 的 教 学 行 为
”
然
。
教 学 意识 更 为 关
,
经验课程
。
观察和研 究表 明
“
:
教 师对
而 课 程 意识 的觉 醒 是 以对 以往 课 程
,
” 、 “
注 掌握 双 基 的程 度 特别是 考试 的 分数
” “
,
课
J 程观
l J
地说
教 师 的课 程 观 不
,
多教 总 比 少 教好
”
:
而 课程 意识
程 意 识 是 新课 程 中教 师 发 展 的 生 长 点
浅谈教师教学决策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浅谈教师教学决策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论文关键词:教学决策;意义;影响因素论文摘要:教学决策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多个教学方案之间进行抉择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不断寻求教学创新。
教师教学决策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其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教育制度、决策动机、决策能力、社会支持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五个方面。
1 教师教学决策的涵义根据概念的种属关系,“教师教学决策”是种概念,而“决策”是属概念,后者的外延包含前者的外延。
要理解“教师教学决策”,首先要探讨“决策”的内涵a M.W.艾森克和M.T.基恩在《认知心理学》的“决策”一节中开篇就说:“当我们面临个人选择时(例如是去法国还是西班牙度假),几乎每一个选择都是得失相伴。
那我们该如何决策呢?”他们道出了“决策”出现时最重要的特点,即人们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时,只能做出一种抉择,难以“鱼和熊掌兼得”。
孙绵涛教授在其《教育行政学概论》中说:“所谓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
在管理经济学中,以赫伯特·A·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组织成员(包括管理人员和职工)都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段的决策者。
”所以,决策就是抉择,具有目的性。
具体地说,决策是指为了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主体在多个备选方案之间进行抉择的过程。
显然,决策的情境包括四个要件:一是出现问题;二是存在目标;三是备选方案不止一个;四是要花费一定的资源(即时间、精力和物力等)。
教师教学决策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按照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分为教学前决策、教学中决策和教学后决策三种,这种分类有助于对课堂教学的全程进行决策分析。
按照决策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理念决策、教学计划决策、教学模式决策、教学目标决策、教学内容决策、教学方法决策和教学评价决策,这种分类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所有要素进行配套性的决策分析。
教育学中的教育决策研究
教育学中的教育决策研究教育决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做出的决策,它涉及到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师教育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
教育决策的质量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决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决策研究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应用。
一、教育决策研究的意义教育决策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教育决策需要依据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而教育决策研究可以提供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其次,教育决策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对教育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教育决策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改革。
通过研究和评估,可以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二、教育决策研究的方法在教育决策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模型建立、案例研究等。
数据分析是教育决策研究的基础,它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来揭示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规律性。
模型建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教育决策的结果。
模型可以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来了解其中的决策过程和效果。
三、教育决策研究的应用教育决策研究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师教育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
在教育政策领域,教育决策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在学校管理方面,教育决策研究可以帮助学校领导者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高学校的绩效和管理效能。
在教师教育方面,教育决策研究可以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在学生评价方面,教育决策研究可以为学生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综上所述,教育决策研究在教育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发现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决策研究的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案例研究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
简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一、引言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所教授的学科知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课程意识的内涵1. 学科知识意识学科知识意识是指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深度,包括学科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2. 教育目标意识教育目标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所授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有清晰明确的认知。
这包括对于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目标。
3. 教材意识教材意识是指对所使用的各种辅助材料(如书籍、电子资料等)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在自己的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该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内容、结构和特点,以便更好地运用。
4. 教学方法意识教学方法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在自己的教学中的作用。
这包括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5. 教育评价意识教育评价意识是指教师对于所授课程进行评估和反思,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
这包括对于学生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测量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如何提高课程意识1. 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保持专业素养。
2. 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以及社会需求等信息。
3. 精心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并深入研究其内容、结构和特点。
4. 不断尝试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5. 重视教育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结论教师课程意识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教师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合适的辅助材料、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教育评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如何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决策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决策能力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决策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乎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呢?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理论。
教学管理并非仅凭经验和直觉,而是需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特点,从而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了解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掌握学习动机理论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教师要善于收集这些数据,并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和趋势。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策略和决策。
例如,如果数据显示某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普遍不理想,教师可以分析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还是教学内容的难度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再者,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与同行们分享经验、交流心得,能够拓宽视野,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
参加教育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能够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研究成果,为自己的教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加入教学研究团队,参与课题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对于教学管理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比如,学生可能会反映某个教学环节过于枯燥,或者希望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教师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自我反思能力也是教师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与决策能力的关键。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观及课程意识的培养
论高校教师的课程观及课程意识的培养[摘要] 论述了树立科学课程意识的意义,提出了高校教师树立科学课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课程观课程意识的培养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使课程发挥效能的能动因素,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
一、高校教师的课程观1.一般而言,课程是:(1)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基础。
离开了一定的课程,人才的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2)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课程是教师教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质量高低和学校教育的成败。
(3)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吸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和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占有核心地位。
因此,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5)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标准。
课程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离开这个尺度就无法评定教学质量的优劣。
2.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课程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的意识,是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过程中,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反映及有方向、有层次的追求和探索;是教师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的内驱力。
它涵盖三个要素:(1)教育信念与热情——教师的课程意识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
(2)教育知识与经验——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3)教育眼光与智慧——长远的眼光和聪明的智慧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核。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意识、课程目标意识、课程实施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创新意识和课程评价意识。
但当前,多数高校教师仅有教学意识,没有课程意识。
(1)课程缺乏创造力。
教师缺乏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和机会,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衰退甚至丧失。
教师只知道按照政府和专家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不会在具体情景中对课程内容进行变革和创新。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方式与效果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方式与效果导言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学校决策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通常将决策集中在校长和行政领导层,忽视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参与决策的权益。
因此,探索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方式和效果将对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参与决策的方式1.学校委员会学校委员会是一种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常见方式。
委员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和其他学校职员组成。
教师代表可以通过委员会参与决策制定、课程改革、预算分配等方面的事务。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教师的声音被充分听取,促进教育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团队协作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也是一种参与决策的方式。
通过定期召开教研活动、教师讨论会等形式,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共同商讨解决教学难题的办法。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教师代表担任管理职务将教师代表选举为学校管理层的一员,使其能够直接参与决策制定和管理工作,是另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教师参与决策的效果1.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传统的决策模式忽视了从教师这一最直接接触教育教学的人员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而教师参与决策可以充分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教师的参与能够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和针对实际问题。
2.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可以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决策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其对决策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进而积极参与决策的实施和落实。
3.增强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成长教师参与决策能够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同时也使他们更有动力积极投入到学校改革和创新中。
这种参与可以提供给教师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其个体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
结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学校委员会、团队协作和教师代表担任管理职务等。
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
幼儿园教师课程意识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决定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课程意识是指幼儿园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课程本质、目标、结构、内容、方法以及价值取向等全方位的理解与把握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课程理论指导实践的一种内在心理状态。
首先,课程目标意识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应明确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和道德等多个维度。
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教师需确保每个环节都围绕这一总目标进行,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关注良好习惯、性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有生活性、趣味性和适宜性。
教师应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教育政策文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具有启发性的课程内容。
同时,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到难易适中,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再者,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意识不可或缺。
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通过游戏、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课程评价的反思意识。
不仅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多元评价,更要在课程实施后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课程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及时调整优化。
这种持续改进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
最后,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课程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使课程富有时代感和前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名具有高度课程意识的幼儿园教师,不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孩子们成长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他们深谙教育之道,以科学的课程观为导向,用爱心、耐心和智慧,为孩子们构建起一座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助力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探索中茁壮成长。
试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生成
试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生成作者:吴保明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8期世纪之交,我国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强烈呼唤着教师的课程意识,急需广大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将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
一、课程意识的基本内涵1.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课程意识的基本构成之一。
这是由课程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
反思性的实践是一种创生意义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下重建意义结构的过程。
离开了师生对课程意义的重建与创造,离开了主体意识的发挥,课程对人的发展价值也便无从体现。
因此,课程意识的基本构成是主体意识,它内在地包含以下方面。
(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这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
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涵义,学生在课程之中,意味着学生通过与被称为课程的东西进行对话,才能发生素质的变化和发展,才能反思现实的生活方式,并努力去建立一种合理的可能生活方式,从而成为课程的主体。
从表层看,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设计的,但从深层看,课程是由学生来创造的。
课程不完全是通过对成人生活的复制来成长的。
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成接受的对象,而应是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2)教师是课程的主体。
这一方面是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就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时刻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是课程的一部分,从此意义上说,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
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困难、班级的管理等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具备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
本文将讨论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这些能力。
一、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在面对困难或复杂情况时,能够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学习困难,例如学生对某一概念理解困难或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
教师需要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能力。
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面对诸如纪律问题、学生冲突等等。
只有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才能有效应对这些问题,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1. 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是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之一。
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
这可能是学生对某一概念理解不清晰,或是学习方法不当等。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辅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 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常常面临纪律问题、学生冲突等问题。
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决策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
例如,对于纪律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奖惩措施,建立起明确的规则和制度。
对于学生冲突,教师可以开展情绪解决与决策能力训练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冲突。
三、提高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的方法1. 不断学习与积累知识教学中的问题往往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参加教育培训、阅读专业书籍等途径,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
摘要: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就是教师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课程决策的心理倾向,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制约教师课程决策意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和教师观。
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的主要途径有培训、交流、反思性实践、课程研究和文化浸润。
关键词:教师;课程决策;课程决策意识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师(本文中的“教师”指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参与课程决策。
新课程改革实施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积极性不高,亦即课程决策意识不强。
近年来,我国课程理论界已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问题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这些探讨对深化课程理论的研究和推动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课程意识的核心乃是课程决策意识,本文试图对这一核心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教师课程决策意识的概念及意义
要把握课程决策意识的概念,需要先分析课程决策的概念。
所谓课程决策(curriculum de cision-making),是指在课程发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又译“课程开发”)过程中对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
我们在课程发展过程中,要决定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课程决策的过程。
整个课程运作过程包括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其中课程决策是在课程发展过程中“作决定”的过程,它是课程权力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课程决策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的,其中典型的层次有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和课堂层次等。
[1]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已成为课程决策的日益重要的参与者,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教师参
与课程决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
其一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层次。
一些课程论专家在1989年前后就建议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课程改革。
[2][3]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的一个核心方面是校本课程决策,校本课程决策的参与者是以校长为核心的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及起指导作用的专家等人员,其中教师是主体力量。
其二是课堂教学的层次。
国家、地方、学校并没有将所有的课程都决定好,在各个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对特定班级实际学习的课程进行决策。
我们经常看到,在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所学的课程并不完全一样,相互之间存在一些差别,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权力选择适合于具体课堂的课程,这就是课堂层次的课
程决策。
至于课堂课程决策的空间有多大,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中,这种空间有扩大的趋势。
关于课堂课程决策,国外的学者已有较多的相关研究。
例如,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J. I. Goodlad)曾指出有五个层次的课程,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行的课程和体验的课程,后三个层次都部分地与课堂课程决策有关。
目前,许多人主张课堂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创造而生成课程的过程,这种课程生成过程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层次的课程决策。
因此,无论从事实上还是从理论上看,都有理由认为
课堂层次的课程决策是存在的,这种决策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就是教师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课程决策的心理倾向。
从“意识”一词和课程决策的基本含义来看,课程决策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基本内涵:教师明确地、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再也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即他人决策的执行者,而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是课程的决策者,认识到自己在课程决策中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与职责;将课程决策与自己的人生价值、专业地位联系起来,自主地在课程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形成强烈的课程决策动机;积极地探索提高自己的课程决策能力的途径,自主提升自己作为课程决策者的素质。
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依次递进的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是教师的新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过去较长时间内,我国教师的职责基本上限于执行政府决策的课程,教师与泰勒工业管理模式下的工人一样,对自己所教的课程没有什么自主性,其形象可以概括为“教书匠”。
而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将大大提高教师的自主性,这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使教师得以展现出新的形象。
而这一点的真正显现,是以教师自觉地课程决策意识为前提的,因为,如果教师对课程决策的参与不是自发的或是被迫的,完全是出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命令,那么教师的形象与过去相比,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教师只有主动参与决策,才能提高其专业自主性。
第二,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是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决策活动的前提。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参与课程决策。
人们对课程改革实际进程的考察表明,许多教师并没有参与课程决策的积极性,有些教师甚至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些抵触情绪。
这是因为教师缺乏课程决策意识,这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回想20世纪60~70年代,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生的校本课程发展运动,这场运动没有取得显著成功,而且不久就回到原先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运动对教师的冲击太突然,教师缺乏课程决策意识。
[4]在今天的中国,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的冲击也很突然,如果不激发和提升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那么新课程改革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第三,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是推动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决策能力的内在动力。
保证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决策能力,而课程决策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起根本作用的因素之一是教师自己的课程决策意识。
有了较强的课程决策意识,教师就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各种机会,挖掘自身潜力以提高自己的课程决策能力。
二、制约教师课程决策意识的内在因素
当前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的现实已对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提出了挑战,要使教师形成与外在要求相适应的课程决策意识,就必须致力于探索制约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的内在因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因”。
制约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的内在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的有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和教师观,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