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题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神奇的存在。

其中,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和平衡的关键环节之一。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且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简单来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这些化学元素包括碳、氮、磷、硫等等。

物质循环有三大类型,分别是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水循环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不断地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循环。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命就无法存在。

气体型循环的代表是碳循环和氮循环。

碳在大气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被转化为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然后经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又回到大气中。

氮循环稍微复杂一些,氮气在雷电等作用下可以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氮化合物,然后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又回到大气中。

沉积型循环的典型例子是磷循环。

磷主要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通过风化等作用释放出来,被植物吸收利用,然后再经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在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分解后,又回到土壤和岩石中。

了解了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咱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题 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减少会对碳循环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狼数量减少,食草动物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导致植物被大量食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就会减少,从而影响到碳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

例题 2:如果某地大量开采磷矿,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磷循环会有怎样的影响?解析:大量开采磷矿会导致磷迅速从岩石和土壤中释放出来,超过生态系统的正常需求和处理能力。

这可能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也会打破磷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循环平衡。

下面咱们来总结一下物质循环的重要特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练习题

知识点一碳循环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C.图中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D.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答案 A解析图中B是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

煤和石油属于化学燃料。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而无机环境中的CO2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被消费者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有机物一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碳回归到无机环境中。

还必须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返回无机环境。

因此选B。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答案 A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首先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被合成有机物进入生产者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各营养级部分有机物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气中。

知识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A.A是热带草原,B是热带雨林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C.A是冻土苔原,B是热带雨林D.A是冻土苔原,B是温带草原答案 C解析腐殖质是落叶等与土壤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对这些残体进行分解的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热带雨林中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因此在该环境中,腐殖质的数量少,而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

第五章第3节一、选择题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D)A.①B.②C.③D.⑤[解析]根据①与③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①是生产者,③是大气中的CO库;根据2①②④的碳都流向⑤,可进一步判断:②是初级消费者,④是次级消费者,⑤是分解者。

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B)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解析]分解者可以将有物碳转变为无机碳3.在一般情况下,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渠道的正确图解是(D)[解析]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

4.如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A.a和c包含了所有生物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a的含量减少将减缓温室效应[解析]由图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b、c、d分别是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d(分解者)也可能是某些动物,因而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即a、c、d;按能量流动效率一定来计算,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可见,a的含量减少将加剧温室效应。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完成物质合成与能量转化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秋季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A项中,X过程包括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2.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5.某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污染初期,某小组分别于早晨6时和傍晚18时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甲、乙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碳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碳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解析】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分解者将生物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气体,可以全球范围内流动。

二氧化碳形成含碳有机物,能量储存;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能量释放。

【答案】 A2.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C.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D.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进行流动【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A正确;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其参与了碳循环,B错误;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为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正确。

【答案】 B3.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这条食物链中,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故A正确。

在生物群落中碳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故B正确。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故C错误。

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会打破碳循环,生态系统会被破坏而消失,故D正确。

【答案】 C4.右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根据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二氧化碳库,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①代表光合作用,②⑤⑥代表呼吸作用,故B错误;正常情况下,①的速率大于②的速率,故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D正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目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题目1. 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不包括: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2. 氮循环过程中,哪个过程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A. 固氮作用B. 硝化作用C. 反硝化作用D. 氨化作用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哪些基本环节?A. 生产、消费、分解B. 生产、分解、物质循环C. 生产、消费、分解、物质循环D. 生产、分解、物质循环、能量流动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5.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6.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9.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1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1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2.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13.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1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15.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16.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1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8.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19.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2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21.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22.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2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4.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5.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26.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27.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28.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2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0.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1.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32.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33.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3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35.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6.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7.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38.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39.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4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4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2.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43.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44.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45. 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 循环性B. 连续性C. 单向性D. 开放性46.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使得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4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A. 生物体内的物质交换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48.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 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C. 促进能量流动D. 调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49.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物质循环?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枯枝败叶的分解D. 动物的排泄物50. 在生态系统中,哪个过程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硝化作用D. 反硝化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作业含答案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CO2和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叫作碳循环B.生产者与分解者的部分生理活动是完成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C.能量为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提供动力D.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独立地进行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在该生态系统内独立地进行。

2.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C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落叶腐烂情况解析:土壤中已含有大量微生物,无需专门接种,对照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土壤应进行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3.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只是碳循环的一部分,并没有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4.碳循环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最主要部分,如图是碳循环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随着工业的发展,①过程的加剧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主要是控制该过程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③过程,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①②③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循环转移、利用和释放解析: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利用和释放,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过程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物质循环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物流系统,让各种元素在生物、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之间不断流动和转化。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过程,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碳循环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碳循环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题 1:假设在一个封闭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了 100 吨的碳,而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总共释放了 80 吨的碳。

那么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碳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答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大于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的碳量,所以碳储量增加了。

增加的量为 100 80 = 20 吨。

知识点:1、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和分解作用。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燃烧等过程又返回大气。

3、人类活动,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

二、氮循环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重要元素。

例题 2: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每年施入 50 千克的氮肥(以氮元素计),农作物吸收了 30 千克,土壤中残留了 10 千克,通过淋溶和挥发损失了 5 千克,其余被微生物固定。

那么微生物固定的氮量是多少?答案:施入的氮肥总量减去农作物吸收的、土壤残留的、淋溶和挥发损失的量,即为微生物固定的氮量:50 30 10 5 = 5 千克。

知识点:1、氮循环包括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过程。

2、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氮化合物,如氨。

3、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作用则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返回大气。

4、人类活动,如过度使用氮肥,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1.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答案】C【解析】谷类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在食物链中,谷类和植物蛋白的营养级别最低,处在食物链的始端,体内含有的能量最多;故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们应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故选:C2.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3.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答案】C【解析】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

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丙→丁→乙→甲。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十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十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以循环D.这里的物质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而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只能沿食物链(网)单向传递。

] 2.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室效应C.过程③中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B [图中甲为大气中CO2库,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①②分别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缓解温室效应;③为消费者的摄入,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⑦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耕松土不能加强过程⑦.]3.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表示光合作用,b、d、g途径表示呼吸作用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植物正常生长的过程中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 [由图可知,a途径为光合作用,b、d、g途径为呼吸作用。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夏季植物正常生长的过程中,b、c、e中的碳元素的总和只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元素总量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

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习题及答案

生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习题及答案

天成教育生物限时练27答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答案 D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

2.一只羊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答案 B3.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A.550kJ B.500 kJC.400 kJ D.100 kJ答案 A解析设丙的能量为x,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丙0.3=,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 kJ,则需要丙0.2=,即丙最少含500+50=的能量。

4.下图中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乙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食肉动物所含的能量一般为食草动物所含能量的10%~20%B.甲生态系统受到DDT农药污染,污染物含量最高的是食肉动物C.图乙中,人类一定处于第三营养级D.图乙表示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会很快退化答案 C5.如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大于①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答案 D解析在人工鱼塘中,人们可通过投放饲料等措施来饲养更多的鱼类,所以⑤可能比①小,A 错误;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所以④应包含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错误,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D正确。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同步习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了解物质循环(碳循环)1.(202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指C、H、O、N、P、S等化学元素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C.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消费者与此无关D.生物群落中的碳不能实现循环,而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2020山东日照高二上月考改编)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⑤⑥表示呼吸作用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使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长期处于稳定状态C.甲→丙→丁构成一条食物链D.碳通过①②⑤⑥过程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实现循环3.(2020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二上月考改编)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时期碳吸收量(kgC·a-1)碳释放量(kgC·a-1)A 1.20×1014 1.20×1014B 1.20×1014 1.26×1014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C.A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说明此时海洋在调节大气碳含量中无作用D.B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4.(2020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

如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CO2含量C.图示①③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释放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和②5.(2020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上期中)下图中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多种动植物,其中草鱼属于A.分解者B.生产者C.第二营养级D.第三营养级【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题中的草鱼以生产者为食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故选:C2.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A.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碳B.非生物界中的碳酸盐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答案】C【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因此动物体中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故选:C3.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A.氮循环B.水循环C.能量循环D.能量流动【答案】D【解析】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就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下去,所以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的。

故选:D4.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答案】C【解析】A、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A错误;B、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B错误;C、食物链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C正确;D、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D错误。

2022-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

2022-2023学年  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

课时作业(九)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练1.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B.分解森林凋落物的生物属于分解者C.分解森林凋落物可促进物质循环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会伴随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而被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的H,A正确;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B正确;分解者将森林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促进了物质循环,C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被循环利用,D错误。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答案:D解析: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而不是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D错误。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⑤⑥⑦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①代表生产者,⑤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答案:A解析: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是①生产者,A正确;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①是生产者,⑤是呼吸作用,⑥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错误;①是生产者,②是消费者,其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依存答案:A解析:物质循环是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在短时间内被大量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二者相互依存。

2023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23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专练9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A.燃料中的碳 B.所食动物体内的碳C.食物中的碳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有机物C.有机物 D.碳酸根离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少丁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中甲、乙、丙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使用杀虫剂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5.某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调查乙中水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a>(b+c+e)C.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D.e中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6.某同学画出如图所示三个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甲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乙中A、B、D、E构成群落,碳元素在其中传递的形式主要是有机物D.若要使图甲、乙、丙表示完整的碳循环过程,需补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部分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的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8.[2022·湖南卷]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6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6张)
生态系统的功能(二) 物质循环
假定在麦田中仅存在着小麦→粘虫→蟾蜍 的食物链。如果蟾蜍的数量变化不大,则 粘虫数量和小麦的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这 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设该农田中的蟾蜍 总能量为A,若用农药杀灭此田中的粘虫, 不考虑水肥等因素,则小麦当年能量增加 幅度为 _____2_5_A至_____1_0A0。第二年不 再使用农药,小麦的产量将会____。减产
课堂练习:
识图作答: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微生物分
①光__合__作用 ②_呼_吸__作用 ③_解__作_用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总结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经典教学PPT)5.3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共 26张PP T)-导 学课件 (示范 )
(一)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循环过程
1.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
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 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2.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 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 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 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 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 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 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 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 CO2合成为有机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应该是()A.食草昆虫B.昆虫C.蛇D.鹰2.狼吃羊,羊吃草.从能量流淌的角度看,狼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狼B.羊C.草D.光3.如图是一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X、Y、Z差不多上草食动物B.图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只能单向流淌C.从数量上分析,X+Y+Z>蝗虫D.草是生产者,其他为消费者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B.“雨露滋润禾苗壮”要紧表达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常情形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固的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5.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猎取的能量最多B.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淌的D.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6.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那个地点的“物质循环”是指()A.动物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动物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到自然界中C.动物能为植物提供粪便,促进植物生长D.动物能抑制植物的生长,爱护自然界中生物的平稳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淌情形(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乙的个体数量B.甲固定的太阳能等于乙、丙的能量之和C.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8.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生物中的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B.狐和兔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是循环流淌的9.能量沿食物链的流淌过程中是()A.循环往复的B.单向流淌,同时逐级递减C.单向流淌,同时逐级增加的D.没有任何规律的10.通常肉类食物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A.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B.饲养动物苦恼,花工多,投资大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11.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A的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多,H的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少B.该食物网中,假如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可不能发生明显变化C.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D.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是:A→B→H12.如图所示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淌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13.在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A. A=B=CB. A=B+CC. A>B+CD. A<B+C14.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一样情形下,②为①的10%~20%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因此能量流淌具有单向性15.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B.若用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D.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的数量比甲的少16.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能够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草B.羊C.光D.狼1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二氧化碳、草、蛇等差不多上阻碍鼠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B.要增加此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C.图中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循环流淌的18.地球上能为多数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是()A.太阳B.土壤C.动物D.植物19.如图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C.图中的箭头能够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获得能量多于甲获得的能量答案解析1.D【解析】在“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食物链中,猫头鹰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而猫头鹰体内的能量最少,其数量也最少.2.D【解析】食物链:草→羊→狼中,狼吃羊,狼获得的能量来自羊;羊吃草,羊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狼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3.D【解析】A、此食物网中,X直截了当以草为食,属于草食性动物;Y 既能够以草为食,又能够以蝗虫为食,因此属于杂食性动物;Z以蝗虫为食,属于肉食性动物,A错误;B、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流淌的特点.能量的流淌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然而物质是循环流淌的,B错误;C、绿色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最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X和蝗虫只是竞争关系,单独从数量上分析,Y和Z的数量均小于蝗虫的数量,然而三者之和与蝗虫数量关系无法判定,C 错误;D、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动物为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D正确.4.B【解析】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A正确;B、“雨露滋润禾苗壮”,表达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阻碍.B错误;C、正常情形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固的,叫做生态平稳,C正确;D、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存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固,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因此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存,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大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们体内积存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5.D【解析】ABD、能量流淌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淌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样只有3﹣4个营养级.一样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AB错误,D正确.C、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淌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C错误.6.B【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截了当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取,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通过分解,开释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到自然界中.这些物质能够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通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开释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D【解析】A、并不是营养级越低个体数量越多,如在食物链:松树→松毛虫→鸟中,松树的数量会少于松毛虫的数量.故A错误;B、丙的能量来自于乙的一少部分,乙的能量来自于甲的一少部分,二者的能量之和少于甲的能量,因此与甲的能量不相等.故B错误;C、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率为10%﹣20%,因此乙具有的能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故C错误;D、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00,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3 0,因此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 5%.故D正确.8.D【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开释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A正确;B、如图所示:狐以兔为食,因此狐和兔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B正确;C、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运算食物网中食物链条数:从植物开始,求每个分支的条数的和.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从左到右:草→兔→鹰;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鼠→狐.C正确;D、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淌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同时是不循环的.D错误.9.B【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开释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截了当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可见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三种去路,一个是被植物体自身利用,用来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产生热量;第二个是储存在自己体内的有机物中;第三个是被其它动物等消费者消耗.当绿色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如牛马等取食后,那么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这些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这些动物的生命活动所消耗,同时也产生热量.因此这些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也被分解者分解.植食性的动物又会被肉食性的动物所捕食,那么有机物又转变成这些动物体内的有机物,又会被消耗.如此由原先的太阳所获的光能,在一级一级的营养级中,能量就变成有机物的形式、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消耗能量和热能三种形式.而在这三种形式中每一种形式差不多上不能够回收的,因此能量只能从第一级向最后一级迁移,同时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逆转,即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淌特点是单向流淌;而物质流淌的特点则是反复循环的.可见B符合题意.10.C【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因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淌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消耗的也多,成本也越高.故肉类和鸡蛋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11.C【解析】A、该食物网中,A的营养级别最低,其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多,H的营养级别最高,其数量和占有的总能量最少,A正确.B、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G)来补偿,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剂机制,生态系统可坚持平稳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固.因此H的数量可不能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CD、在那个食物网中,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5条.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是:A→B→H,故C错误,D正确.12.C【解析】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同时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依照能量的多少能够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淌的方向是丙→丁→乙→甲.13.C【解析】假设在一定时刻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则A、B、C三者的关系是A>B+C,因为A中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没有被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14.A【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淌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单向不循环的;因此,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终止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淌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可见A符合题意.15.D【解析】A、若图示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B、若图示表示的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丙为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B错误.C、能量流淌的特点单向流淌,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流淌,C错误.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故乙的有机物总量比甲少,D正确.16.A【解析】狼吃羊,狼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羊体内的有机物;羊吃草,羊体内的有机物来源于草体内的有机物;草体内的有机物是草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狼体内有机物最终来源于草.17.D【解析】A、在生物学上,把二氧化碳、草、蛇等阻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通称为生态因素.A正确;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因此要增加此生态系统稳固性的有效方法是增加生物的种类,B正确;C、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能把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实现了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物质循环;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能把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实现了从有机环境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因此图中在物质循环中起作用的生理过程有①②③,C正确;D、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D错误.18.D【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开释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开释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庞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全然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坚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稳.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19.C【解析】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图中食物链为:甲→乙,丙为分解者.A、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丙是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A错误;B、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甲→乙,B错误;C、图中箭头由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分解者,表达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C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甲的能量最多,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碳循环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C.图中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D.该物质循环只在某生态系统内进行答案A解析图中B是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范围内进行的。

煤和石油属于化学燃料。

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而无机环境中的CO2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被消费者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有机物一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碳回归到无机环境中。

还必须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返回无机环境。

因此选B。

3.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答案A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首先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被合成有机物进入生产者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各营养级部分有机物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释放到大气中,同时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气中。

知识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4.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A.A是热带草原,B是热带雨林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C.A是冻土苔原,B是热带雨林D.A是冻土苔原,B是温带草原答案C解析腐殖质是落叶等与土壤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对这些残体进行分解的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热带雨林中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因此在该环境中,腐殖质的数量少,而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高。

5.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答案B解析菌种在有氧条件下使污染物快速分解,所以主要分解的是有机物。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圈范围内,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生产者,这样才有能量的输入。

知识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单方向流动,不能循环。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C.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D.能量流动的载体是各种有机物答案A解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循环的进行需要能量的推动,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时是以各种有机物为载体的。

8.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与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答案B解析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往返循环,能量流动是动力,但能量不能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能力提升9.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会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

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答案C解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弱,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低,致使残枝落叶大量积累,而不能及时分解,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出现了障碍。

对残枝落叶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既能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食物,又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分解,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答案C解析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③过程表示呼吸作用,A表示分解者,中耕松土对过程③有促进作用。

11.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不等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

1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答案B解析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以要考虑生物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无机环境,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项错误。

1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答案C解析分析图形,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

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

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

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14.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单位:×102 kJ·m-2·a-1)(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2 kJ。

(4)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

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③④⑦(2)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光合作用(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870.7(4)能量流动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能直接利用二氧化碳的只有生产者;各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总能量除了在自身体内储存外,还用于呼吸作用、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但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途径产生CO2。

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3)c a和b(4)微生物的分解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某些化能自养型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常见的有硝化细菌等),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另外,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等,被人们开采出来后,通过燃烧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也加入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

由此可见,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在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被利用,又可通过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产生。

个性拓展16.探究课题:土壤中农药的分解主要是依赖土壤的物理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准备: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较大的容器若干个,灭菌仪器、检测仪器、喷壶、敌草隆(一种除草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