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_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合集下载

真善美,我们永恒的追求

真善美,我们永恒的追求

真\善\美,我们永恒的追求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09年第47期导语真、善、美,是人世间高尚的情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类追求真善美,就是追求高品位、高觉悟的人生。

人性中拥有真、善、美的道德素养,那么这个人就会是一个高尚的、备受尊重的人。

真、善、美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上没有真情在,会满目凄凉,会茫然无措;人间没有善良在,会冷漠,会失衡;而没有美存在,生活会了无生机。

“世上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真、善、美,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

选文1师生情深,真切感人瓷葫芦□王雪涛刘家湾小学在一座大山里。

山很大,只有一个村;村很小,只有一所小学;学校则更小,只有一位老师。

老师姓尚,早已过了退休年龄,因为村里请不来老师,大城市里老师谁也不愿意来这穷得只有石头的地方,村长赵秋贵就又把他请了回来。

尚老师不忍看着孩子们没人管,二话没说背上铺盖、提着一口掉了耳朵的铁锅就住到学校里了。

尚老师对学生极严格,完不成作业的就用荆条抽手心。

那荆条是山里特有的,柔软坚韧,能盘成圈握在手里,山里的孩子都知道它的厉害,一荆条抽下去,手心像烙铁烙了一样火辣辣地疼。

这天,二年级的赵铁锁没有交昨天布置的作业,尚老师问:“铁锁,你昨儿个放学干啥去了?”“放牛。

”“谁让你放牛的?”“俺爹。

”“听我的,还是听你爹的?”“听俺爹的。

”“为啥?”“俺爹是村长。

”“村长也是我的学生!”尚老师拍着桌子说,“伸出手!”“偏不!”说完,铁锁猛地冲出教室,头也不回地往外跑。

“你给我回来!”尚老师一边喊一边站起身追。

但还没有走出教室的门就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其他学生一看不好,惊呼着拥过来,几个胆小的女生吓得哭了起来,有学生飞快地跑去找人。

一会儿工夫,村长领着一大群人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尚老师抬上板车送往医院。

经诊断,尚老师患的是心脏病,已有几年的病史了,这次幸亏抢救及时。

几天后,尚老师又走上了讲台。

真善美的追求

真善美的追求

真善美的追求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追求真善美,无论在艺术、哲学还是道德伦理方面,真善美都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真善美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

一、真善美在艺术中的体现艺术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是创作者对真善美追求的表达。

在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真善美是作品最基本的内涵。

在绘画艺术中,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美丽,人物形象的纯净以及社会现象的真实,艺术家将真善美融入作品中,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音乐艺术中,旋律的和谐、歌词的真实情感以及演奏者的技艺都是展现真善美的途径。

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表达通过描写真实的人物形象、诠释现实问题以及传递正能量来实现。

艺术之美在于展现真善美,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并给予思考和启发。

二、真善美在道德伦理中的追求道德伦理是人们行为准则的指导,也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实现。

真善美在道德伦理中是互相依存的:真实的行为是基于对事实的准确判断,善良的行为是基于对他人利益的关怀,美好的行为是基于对道德审美的追求。

行为的真实性、善良性和美好性是构建完善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守信、诚实、仁爱等道德准则的践行,人们可以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1. 保持真实感真实是真善美追求的基础,要求人们对自己和他人保持真实。

要坦诚待人,不说虚伪的话语或做出虚假的行为。

真诚的态度能够建立起诚信的关系,促进交流和理解。

2. 培养善良品质善良体现着对他人利益的关怀。

体谅他人、关怀弱小、乐于助人,都是体现善良品质的方式。

通过培养善良品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善行的力量,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3. 追求美好生活美好的生活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富足,更包括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升华。

追求美好生活需要从内心出发,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关注优秀的文化、艺术,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 传递真善美的力量追求真善美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影响力。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的核心,它们代表了文学作品所要追求的高尚境界和终极目标:
1.真(Truth):真指作品反映了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真实
性和真理性。

作品应该追求真实还原生活的本质、探索人
类的存在和内在世界,以及揭示人性、社会和历史的真相。

作品通过真实性,使读者能够在其创作中感受到人类经验
的共性和价值,并引起共鸣。

2.善(Goodness):善指作品体现了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和价
值。

作品应该通过创作形象、情节和主题,探讨伦理和道
德问题,呈现出人类美好的一面。

作品可以启发人们思考
善良、正义、友善、关爱等道德价值观,并传递积极向上
的情感和信念。

3.美(Beauty):美是文学作品所要追求的最直观和核心的
审美价值。

美指作品在形式、结构、语言、艺术构思等方
面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作品通过其美感,给读者带来审美
的享受,触动情感、激发想象力,使人感受到美的力量和
魅力。

"真、善、美"的统一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这三个价值维度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并统一于作品中。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真实性、善良性和美感,通过表达真实与真理塑造出良好而美丽的形象和情节,引发读者思考、
体验和欣赏。

通过追求"真、善、美",文学创造可以成为人们探索和了解生活、人性和社会的途径,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感和思索意识,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价值追求,提升了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文化价值。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日益增长。

而作为现代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践意义以及推广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所形成的一套体现真善美的基本价值取向。

1.1 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

真是指对事物本质和现象进行准确、全面的认识;善是指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处理;美是指对生活、艺术、自然等方面的追求和体验。

这三者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其核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核心价值观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国民行为规范,推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2.1 引领社会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指导方向。

它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能够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群众积极向上的行为,并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道德支撑。

2.2 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成员遵守公共道德、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3 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核,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

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信念,真善美——永恒的主题”信念是人类灵魂的支撑,真善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目标。

这两个主题贯穿着人类历史的每个时期,也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扎根,激发着人们前进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外界的杂音所扰乱,信念和追求也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围绕着“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的主题展开探讨。

一、信念的重要性信念是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关键所在。

没有坚定的信念,人们会在前进道路上迷失方向,在求索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没有方向感。

而拥有坚定的信念则意味着拥有不倒的力量,凭借着持久、不屈不挠的信念,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二、真善美的内涵真善美是指人类的三大精神追求,寓意着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其中,“真”意味着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善”则是指人们所追求的良好品行和做事态度;“美”则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舒适感受。

三、如何坚守信念追求真善美坚守信念并不容易,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实践。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同时,要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真善美具体内涵,只有在认识和把握了真善美的内涵之后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追求中。

其次,要以信仰为支撑,坚守信念,在前行的道路上永不动摇,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永不放弃。

最后,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需要付诸实践,要不断地尝试挑战自己,同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四、信念追求的启示和哲理在这个充满千变万化的社会中,信念和追求显得愈发重要。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坚守信念的基础上,借鉴各种经验,汲取智慧。

只有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追求、树立起自己的信念。

结语信念和追求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信仰。

正是因为拥有了坚定的信仰,人类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前行,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真善美。

人类始终保持的信念和追求,涵盖着人类生命的意义,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真善美_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真善美_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2012年12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12第34卷第6期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34No.6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胡杰(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们在真善美的历史生成和现代契合中实现对它的理解和追求。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也必须实现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形成“真人”、“至善”和“人美”的终极目标和价值。

“真人”,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事实认知;“至善”,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价值追求;“人美”,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审美人格。

关键词: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追求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12)06-0011-05收稿日期:2012-09-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机制研究”(09BKS054)作者简介:胡杰(1989—),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真善美的历史生成与现代契合人类在不断进行劳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可逆转的情形下,在不断进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社会分工的情况下,在不断要求内在所属的崇高性和卓越性的标准下,他们不断地要求开展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

追求真,把握客观的事实认知和规律判断,以进行科学知识、哲学以及相关真理的追求;追求善,把握基于血缘联合系的动物合群性的事实认知,以相关符合社会规范的伦理价值体系、宗教活动以及价值观念来维系和凝聚社会关系,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大实现;追求美,把握事实判断、价值认知以及道德规范,遵循人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体,把握人的创造性的本质属性以及体现生物快感的表达,实现自身的审美体验。

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并不仅仅是自发性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其实现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它是在历史的抉择中逐渐形成,在不断剔除糟粕、呐槽吐新的选择中,在不断争论与启蒙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追求真理、关注社会进步、强调实践的哲学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是指追求真实、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和追求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探讨新发展理念中“真善美”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真善美”的内涵1. “真”“真”是指追求真理、探求实实在在的现实。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认识的客观依据和指导行为的准绳。

新发展理念中的“真”意味着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分析和把握各种矛盾和问题,力求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2. “善”“善”是指推动社会公共利益的追求,关注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善是以人类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追求社会的普遍利益。

新发展理念中的“善”意味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与协调,推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共同繁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1. “真善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追求真理和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而新发展理念中的“真善美”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现。

“真”是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是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美”是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繁荣发展。

2. “真善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等,倡导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

新发展理念中的“真善美”也要求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市场环境持续稳定、公平有序,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营造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

3. “真善美”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人类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追求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新发展理念中的“真善美”秉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理念,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人类的永续发展。

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和目标。

这个主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讨和思考的焦点,它涵盖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一、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历来的主题,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善良和真实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善良行为的推崇以及对真实本质的探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许多人为了追求真善美而努力奋斗,不断提升自我,丰富内心世界,培养正面情感和积极态度,以及帮助他人。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真善美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以及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追求真善美,从而感悟到真善美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指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和向上的信念来应对。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内涵、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践行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积极迎接未来的各种可能性。

总结回顾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全面评估与探讨,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两个主题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性。

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能够发现自我、丰富心灵世界,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

而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则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韧和勇敢,不断创造奇迹,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和品质。

只有不断追求真善美,我们才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创造精彩的人生。

如何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统一

如何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统一

如何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统一真善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根本目的是将人的思想品德与知识才能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如见浮华的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各类的思潮观念不断的冲击着人们。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正在不断的蔓延壮大,严重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及人们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的构建。

因而加强对人们真善美的教育认同,已经成为了当下一个较为重要的任务。

那我们应该如何加强真善美的教育?如何实现真善美的价值统一?这将成为一个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于社会中不断有人将传统文化用来调侃,甚至通过恶意的篡改、歪曲传统文化而从中谋取个人利益,所以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还有着较为强烈的抵触心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统一的时候,就要注意如何不将这个追求的过程流于形式,浮于作秀。

首先,我们要端正我们的态度。

一般而言,只要一提到传统文化(这里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下就简称传统文化),很多就会感觉要么是在作秀,要么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态度。

传统文化并非是给予人作秀的,更不是与时代潮流相反的。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的文化积累,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的结晶,它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内在的财富,让我们在各式各样的竞争中能不断的深化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自我。

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的真善美,更是能帮助人们在工作、学习中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如今道德缺失的社会中,真善美被很多人视为洪水猛兽。

一般而言,当周围的人们都纷纷做同一件事时,作为个体的也只能参照周围集体的行为,以集体的行为作自己的行为,以集体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

这就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从众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主导作用下,人们对真善美避而远之。

当个体的意志无法在短时间内战胜集体时,有人会选择屈从于集体的意志,而有的人则是义无反顾的坚持自己的意志。

前一种人是普通人,而后一种人则是改革者。

思政课教师要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

思政课教师要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

思政课教师要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作为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师,我们的使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和多元化的时代,真善美成了大学生精神世界中渴望的泉源。

我们应当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让他们在成长中领悟到真理、感受善良并追求美好。

让我们谈谈真。

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标准,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思政课中,我们应当教给大学生如何去追寻真理,提醒他们保持对真理的敏感。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需要注重启发性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参与到真理探求的过程中。

通过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发现真理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我们还应当注重教育学生正确的求真态度,要求他们勇于追问,善于怀疑,并且积极主动去寻找答案。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真理的美妙,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

让我们谈谈善。

善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大学生内心中最珍贵的品质之一。

大学生时代,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我们应当通过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善良为出发点去看待他人、对待社会。

我们应当教给大学生正义、诚信、友爱等美德,要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原则、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公平和谐。

我们还应当注重实践教育,要求大学生真正做到行善、施爱,关心他人、奉献社会。

只有通过实践,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善良的力量和快乐,同时也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让我们谈谈美。

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高尚目标,也是大学生们心灵的乐园。

大学生时代,正是创造和表达美的能力得以培养的阶段。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应当教给大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追求美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美学的知识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发现和塑造美的事物。

我们还可以让大学生通过文学、音乐、艺术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鼓励他们用美来改善自身和社会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

它强调社会的动态变化和阶级斗争,并试图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

“新发展理念”是一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新发展理念”的“真善美”意蕴。

一、“真”的意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真”代表着客观规律和科学精神。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首先是基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分析。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要求在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制度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这就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真”也意味着对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分析。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我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客观认识和科学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以科学方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这就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分析的精神。

二、“善”的意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善”代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正。

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促进共享发展。

这首先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把握。

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更是文化、政治、制度上的开放,要推动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开放,让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共享不仅是经济上的共享,更是政治、文化上的共享,要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这就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把握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善”也意味着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共享。

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三重境界

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三重境界

真善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三重境界作者:谢海军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4期文/ 谢海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真、善、美”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到主客体统一的高度和谐境界,它们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本质特征和崇高目标。

一、“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价值追求的初级境界从哲学上讲,“真”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真”与“假”、“错”、“非”等相对。

而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真的追求可用陶行知老先生的话一言蔽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真”的内容实现其价值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要“真”,即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给受教育者的内容必须能够真实、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是以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小学生、大学生及研究生进行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教育,为其灌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为增强其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潮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阵地。

其次,“求真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目标。

人们在“求真知”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其获得的知识及方法可积淀为人的精神能力、感受能力和抽象能力等。

从而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具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实践方面讲,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的价值在社会中得以体现,是对人的精神动力的调整和促进,因此,“求真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之一。

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的另一种高度普遍的理想境界“善”是指这样一种境界“: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言行达到了同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需要相一致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其本身就具有善的品质,其所追求的“善”的价值更注重满足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表现为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

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

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

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真善美及其关系摘要: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真善美的涵义从古发展至今,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

当今社会,真善美作为一种认识,已经发展为一种意识文化,人们弘扬真善美,也是对社会实践的一种指导。

由此可见,真善美从实践中产生,与实践相辅相成,并指导实践。

关键字:实践真善美认识一、真善美的涵义和意义关于真善美的定义,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原始的本质的真实的真诚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多用来形容人的德操和具备良好品质的事物。

根据我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社会的实践来看,真一般解释为真实,真心,真诚,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人物的认识感受可以称之为真。

善可延伸为善良,和善,善行,多是用来对人的一种评价。

美,可以联想到美丽,唯美,美好,美味,是从感知和情感出发,包括艺术,美食,美景等带给人的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人们称之为美。

真善美,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优秀文化,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

柏拉图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美对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对人的引导作用。

这应该是真善美能够长久弘扬的原因之一。

莎士比亚戏剧集中写道,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的确,从古至今,很多人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复存在,而有一些人,我们至今依旧铭记着他们,他们影响我们最深的是其身上的闪光点――真善美。

所以,我们学习真善美,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德行。

我们弘扬真善美,因为它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和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开篇设问并自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这个问答寥寥数语,却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旨在实现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它对于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的全面发展以及阶级斗争的消除等几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

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类解放为目标,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这个理想社会中,各个人按需求而生产、按需求而分配。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无产阶级才能脱离剥削和压迫,实现自己真正的解放。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私劳动和剥削劳动的对立,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消灭剥削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人类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历史转变。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变革,更是经济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彻底变革。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为公有制,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和分配权利,消除了剥削和压迫的现象,实现了人类解放的初步目标。

三、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使人的劳动成为单一和疏离的,意识形态受到束缚,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真正潜能。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不再为了生存而生活,而是为了全面发展而生活。

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使得个体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才能。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人在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做“钓鱼也可以批评政府”。

四、阶级斗争的消除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解放的理想追求还包括了消除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阻碍人类进步和解放的根本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无产阶级的胜利,消灭资产阶级,才能最终消除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再被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阶级对立逐渐消失,人们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大学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大学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大学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追求真善美大学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作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肩负着前进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成为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事例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一、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大学生应从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

首先,他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生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职业规划、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

只有明确了人生目标,他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有所依据,不迷失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其次,大学生需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念。

他们要明白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积极的人生态度、担当和奉献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只有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才能化解困惑和焦虑,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基础。

大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的前提条件。

他们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这包括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培养友善和谦虚的待人方式。

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价值观念,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表达对社会公共价值的关注和责任。

他们应抱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公共事务等方式,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建设,为实现社会的真善美而奋斗。

三、追求真善美的事例大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真善美。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例: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真善美的追求

真善美的追求

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是人类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之一。

无论是在艺术领域、道德准则或个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本文将讨论真善美的含义、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善美。

一、真善美的含义真、善、美是人类价值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维度。

其中,真指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准确反映和认知,追求真理是人类智慧的基石;善意味着以道义为准则,做正确的事,为他人和社会尽到应尽的责任;美则涉及审美和艺术的领域,通过艺术品、自然景观等方式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二、真善美在不同领域中的体现1. 艺术领域艺术是真善美的典型体现之一。

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都以表达美的感受为目标。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追求真实感受的传递、善意情感的呈现以及美的审美享受的创造。

例如,莫奈的《睡莲》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给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2. 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善意、正直、仁慈等是道德准则中的美好品质。

通过追求道德正义和善良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够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例如,通过帮助他人、尽责任,个人可以获得善意的回报。

3. 个人生活在个人生活中,追求真善美可以体现在对自我追求的过程中。

追求真理意味着不断学习、科学探索,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追求善意则包括积极的人际关系、尽到自己的责任等;而追求美可以体现在自己的形象、品味以及生活环境的营造等方面。

三、如何追求真善美1. 追求真理追求真理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保持怀疑精神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也是了解事实真相的关键。

2. 追求善意追求善意需要培养良好的品格和道德准则。

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心尽责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都是实现善意的方式。

3. 追求美好追求美好可以从自我形象、生活环境以及审美享受等多个方面展开。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五则范文)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五则范文)

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而假恶丑的人生追求来自于历史的,显示的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和腐蚀。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任命的思想,工人阶级的社会存在决定这个阶级具有大公无私的品格和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历史使命。

我发现自己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在理论的学习中有些死板,不能灵活的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造成了有时候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实际问题;有时候会有惰性,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约束自己;和同学的沟通不够,需要进一步改善。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振兴中华。

党的事业是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求有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因此,我对党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终身的决心,我的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以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飞跃。

我不仅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而且积极参加党、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同事服务,主动靠拢党组织,定期写书面思想汇报。

争取党组织对我的帮助。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学生入党自传范文(三)》相关的文章。

第二篇:追求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四川省康定中学高二零一六届十六班谭敏指导教师:林玲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向善,生活教人尚美。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求真科学是一种精神文化,闪耀着人类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智慧的光芒。

求真的精神和态度,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品格。

追求真理,才能够成为国家和名族需要的人才。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更需要秉承这样的科学精神,尊重事实,敢于质疑。

追求真理,让我们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

将求真精神运用到生活中,让我们理性地面对未知,区分善恶。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国力竞争的标准。

广大青少年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才能开辟科学的新道路,让我们的国家稳步向前,也同时让我们的科学梦与中国梦融合在一起,让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广。

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

The True, the Goodness and the Beauty:the Ultimate Goal of Youth Marxists 作者: 胡杰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版物刊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1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追求
摘要: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们在真善美的历史生成和现代契合中实现对它的理解和追求。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也必须实现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形成"真人"、"至善"和"人美"的终极目标和价值。

"真人",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事实认知;"至善",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价值追求;"人美",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审美人格。

思政课教师要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

思政课教师要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

思政课教师要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大学生心灵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大学生的真善美意识,将这些种子深植于他们的心灵。

这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真善美价值观。

真善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们要通过讲授伦理道德理论,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伦理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讲授伦理道德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践行真善美价值观。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真善美对他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感恩之心。

我们要注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道德品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行为的基准和准则。

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评估和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及时给予他们正反馈,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通过组织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真善美的力量和意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在思考和行动中追求真善美,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要注重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

美是人类心灵的陶冶和升华,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

我们要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我们可以组织观赏文学、音乐、艺术等各类优秀作品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感悟和享受美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通过开展创作和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方法和过程的合理选择。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科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使思政课的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Dec,2012第34卷第6期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Vol.34No.6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追求胡杰(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人们在真善美的历史生成和现代契合中实现对它的理解和追求。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也必须实现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形成“真人”、“至善”和“人美”的终极目标和价值。

“真人”,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事实认知;“至善”,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价值追求;“人美”,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审美人格。

关键词:真善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终极追求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12)06-0011-05收稿日期:2012-09-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机制研究”(09BKS054)作者简介:胡杰(1989—),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真善美的历史生成与现代契合人类在不断进行劳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在不断发现自身不足以及自然环境的不可逆转的情形下,在不断进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社会分工的情况下,在不断要求内在所属的崇高性和卓越性的标准下,他们不断地要求开展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

追求真,把握客观的事实认知和规律判断,以进行科学知识、哲学以及相关真理的追求;追求善,把握基于血缘联合系的动物合群性的事实认知,以相关符合社会规范的伦理价值体系、宗教活动以及价值观念来维系和凝聚社会关系,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大实现;追求美,把握事实判断、价值认知以及道德规范,遵循人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体,把握人的创造性的本质属性以及体现生物快感的表达,实现自身的审美体验。

真善美的终极追求并不仅仅是自发性的精神和道德追求,其实现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它是在历史的抉择中逐渐形成,在不断剔除糟粕、呐槽吐新的选择中,在不断争论与启蒙中实现的。

同样,真善美在不同的年代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以及相关评判标准也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法关系以及社会政治体制所决定的,其所具有和发挥出来的价值效益也是被当时的统治阶级所认同和宣扬,这也导致对真善美的追求一直都是人类所共同的价值选择和目标。

虽然,不同的年代真善美有着不同的蕴意和效益,但是,它们对于社会的凝聚、道德规范的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作为类属性的必然选择,在不断社会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达成,并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课题。

从先秦哲学中的“道”、“善”、“美”的追求到汉至唐代佛教哲学的兴起再到宋明理学的发展;从孔子的“仁”、老子的“道”以及庄子的“理想人格”到慧远的“轮回说”、僧肇的“体用一如、立处求真”、竺道生的“顿悟说”再到二程的“天理”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朱熹的“理气论”、“心性论”、王守仁的“心即理说”、“知行合一”;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再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这些都很好的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在对真善美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上实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道儒佛也很好地融入到了真善美的价值选择中去,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模式,即道家主真、儒家主善、佛家求美。

道家主真,其全部文化精髓11都是围绕着追寻道、感悟道为主旨;儒家主善,侧重于人际关系中追求善的道德规范所发挥出的效益,以“仁”、“友爱”为主旨;佛家主美,追寻的是一种融入自然和纯净的美,以人美、性美、性善为宗旨。

道儒佛很好地体现出了真善美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完善或完美地支撑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并以真善美为根基构建出了灿烂的文化和文明。

[1]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剧烈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文化方面。

当旧中国内外交患、贫穷极弱、饱受沧桑的时候,许多文人学者就开始要求对中国的体制特别是文化方面做更为深层和批判性的思考。

新文化运动也是在这一思维模式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放到了“谈判桌”上,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并发挥出来的效益,强调要求进行新文化运动,抵制传统的旧文化。

这时候,传统的真善美的标准也在受到冲击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所谓“西方文化”。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当时的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和形式上能够改变中国文化形式、生活方式以及政治体制。

但是,最为根本的是,当时西方文化所具有的真善美的标准即价值批判准则如“自由”、“民主”、“真理”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时人们对真善美标准的重新理解和需要。

但是,西方文化的批判标准根本不能完全融入和对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准追求上。

偶尔,对“真理”的祈求也只是符合西方资产阶级从工业革命以来对于自然科学以及生产技术的追求而已,根本上也是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的早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不断追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批判和选择中去,把对真善美的追求统一到解放人类和共产主义的追求中。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思想,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一直都把对真善美的追求融合到政策的选择、制定以及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中,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筛选和弥补,进而保障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出自觉意义上的终极选择。

二、“真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事实认知“真人”来源于道家所蕴涵道的思想精华,其蕴涵着存养本性以及得道的人,称之为“真人”。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精髓所在,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而上学范畴出现在道家的话语体系中。

《老子》中的道就作为真实存在的浑然一体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象和名字,它永不停息地、周而复始地运行,始终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那么,道就被加以规律性和无限性的特性延续下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始终遵循着道的本体来加以运行和延续下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老子》三十二章)道家一直在追求着为道日损、至虚守静、澄明境界的意境,着重于在道的本轮意义上的遵循和生成,强调自身的内心修养和本性的陶冶,在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基础上,探寻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以便成为真正的“真人”。

从“真”的概念的理解深入到“真人”的含义甚为重要。

从逻辑意义上看,真就是事物和命题要符合实践生成下的人的抽象思维,符合就是真,反之就是假;从认识论上看,真就是事物和命题要符合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就是真,反之就是假;从本体论意义上看,真就是作为事物和命题的来源,即真就是本体,就是客观外在一切的事物所遵循的客观规律,符合就是真,反之就是假。

那么,真无论是从逻辑意义上,还是从认识论、本体论上看,它都是作为一种的客观的外在规律存在着,始终规范和指引着人们的外在行为和内在修养。

需要指出的就是,从传统的儒家的“仁”(充斥着道和善,并统一存在)到道家的“道”再到之后的“心学”,它们都虽然都认为客观外在规律的重要性,但是在其最终的根本属性上还始终充斥着黑格尔“绝对理念”的“残渣”,始终在形而上学范畴意义上展开对“真”、“真人”的探寻和追究,这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文化本身的“软肋”所在。

随着后工业革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真理应运而生,实现了真理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随着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中国许多学者和能人志士都致力于寻找一种真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来挽救中国的落后局面,并以此走向富强、民主、独立的道路。

在经历晚晴的腐败和北洋军阀的混战后,中国人越发觉得马克思主义的到来迎合了他们的诉求,在早一批无产阶级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把实践引进了历史观,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对真的探索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主导的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那在这个层面上来谈“真人”,就是人们要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认知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这个人才能算得上是“真人”。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会被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加以利用和曲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所谓“真”的认知。

那么,这里的“真”和“真人”21就会日益走向“假”和“假人”。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中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始终会坚持对“真”以及真理范畴上的探析,出现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核心思想,出现了邓小平的“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以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他们在遵循了真的规律下始终教导人们要做“真人”的具体实践,把对“真”的追求和成为“真人”当做成人们的终极事实认知。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和开拓者,势必要始终遵循辩证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真”,深刻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科学阐述,把握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具体的事实和规律认知,并深入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以此为自己做事的准则,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真人”。

三、“至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终极价值追求“善”作为历代思想家所必然诠释的范畴,其所外延出来的思想火花也充斥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宝库中。

孔子的“仁”学意涵是其思想的核心观念,也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

以“爱人”为“仁”,这种爱人、同情人、关心人的理念是以善为内核,是“仁”的主旨。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

’”(《颜渊》)孔子主张仁智双拥,以爱人为仁,以知人为智;以“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从道德善的层面来阐释“仁”所具有的规范功能,即用一定社会的“礼”来节制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他主张克制自己内心的恶,并通过一定的“礼”促成内在道德自我的建立,进而达到“仁”的修养。

子思子在其著作《五行》中也注重阐述了善具有的德性存在。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

善,人道也。

德,天道也。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

前者的“德”是与天道相连的道德心性,后者的“善”是与社会礼俗相连的道德实践层面,正是通过对“德”、“善”以及“道”等不同层面的范畴的追寻承接了古代封建社会的道统。

当然,作为善的研究的集大成者的孟子也有着极为精妙的论述。

他注重从人的本性为善的层面展开理论研究的,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为善的,就像水向下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