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者善五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官者善“五慎”

最近,看到人民网的年终策划《2003中纪委查处的十个腐败高官》,特别是近日看到《海峡都市报》首版称2003年全国平均每月一名省部级高官受处,平均每天7名处级以上干部落马,读来颇有感受,一方面老百姓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大为疑惑,为什么有这么多位高权重的官员会前后倒下?笔者认为要遏制这种现象的高发势头,除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外,为官者自身当做到“五慎”,方能居高位而不倒,为民多谋利。

慎始

始,开头,首次之意,“慎始”就是不可有第一次,这是古人的告诫,细细想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张瀚初任御史,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有些干部,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

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慎始”似乎也很难。一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设置种种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弹”来百般诱惑,让你“湿鞋”。在莫泊桑的小说《小酒桶》中就有这样的事例。女主人公马格格瓦,将其田庄以每月250金法郎至她寿终的价格卖给一个叫汲可的老板。汲可为了让她早死,想出一条诡计:办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拿出“十足的陈酒”白兰地,请马格格瓦作客。原本滴酒不沾的马格格瓦,在汲可连劝带哄下终于连饮3杯。此后,汲可又常给她送酒,使她染上了酒瘾,终于在一天晚上醉倒雪地冻死了。

这不仅仅是小说中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实在有太多的“汲可”和“马格格瓦”。成克杰不是在“十足的陈酒”面前染上“酒瘾”而成为“巨贪”的吗?胡长清、李嘉廷不是像“马格格瓦”那样在“汲可”们的连劝带哄下“失足”的吗?可以说,所有的贪官、赃官都在重蹈马格格瓦不“慎始”的覆辙。

应该说,这些人并非一开始就胆大妄为的。他们也曾犹豫过、心虚过、自责过,但终究没能战胜自己。有的还以“就干这一次”为托词原谅自己。还有一些人,开始时并不认为事情很严重,觉得占点小便宜,捞点小外快,乃小事一桩,不足挂齿。殊不知,如此慢慢地放松了警惕,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旦醒悟,却已不能自拔。

欲善终,当慎始。无数的教训告诉人们,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永葆本色,不能不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

慎微

慎微,就是要从微小之事做起,从微小之处严起。居官不可不慎,尤须“慎微”。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从不向民间索取任何名贵物品。想不到离任返乡,他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为此写了一首“检讨”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

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这种可贵的自责精神、“慎微”的律己态度,令我们后人肃然起敬。白居易之取“两片石”,在一般人看来,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作“检讨”,更让人不可思议。然而,白居易却很在乎。在对待取“两片石”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他是认真看待的。他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果今天取“两片石”,日复一日,又何以不会伸手去贪污“千金”?又说:“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就其本质,取“两片石”与贪污“千金”没有什么区别。

时下,为官者前“腐”后继者渐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谨小”,不屑“慎微”。在他们看来,收几条烟、几瓶酒、几双鞋、几套衣,乃人之常情,是无伤大雅的,也无关个人名节的,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祸福常积于忽微”。而一旦你为人家“尽心尽力”的时候,恐怕已经走上了以权谋私的路上去了。还有的为官者,尽管口中念念有词“我只收烟酒鞋衣,不收其他贵重物品,更不收钱”,但既然手已经伸出去了,且不说烟酒鞋衣有低高档之分,单就你大大咧咧敢收这些东西这一点,别有用心之人自会由此打开缺口。从揭露出来的一些腐败案件看,许多贪官都是在收受这些小“东西”后,一发不可收拾,沦为腐败分子的。

可见,“一趾之疾可丧之全躯”,“慎微”对于为官者是何等之紧要!

慎独

慎独是古代儒家学者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标准。《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和道德分离,否则就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即使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时候和地方,也应该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使自己的言行超越道德规范。

在康熙告诫其子孙的《庭训格言》中,也有这么一段话:“《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对贤者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不欺”诠解成两个含义: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旁,都要严于律己,一丝不苟;一是要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作为古人道德修养的标准,“慎独”对今天而言仍具有现实意义。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一个经过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即使他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刘少奇同志提到的慎独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道德修养问题,而将其升华到了党员干部的从政素质之上。江泽民同志曾讲:“现在有些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它抬轿子的人多了,在这个时候能否做到慎独尤为重要。”从这层意义上讲慎独,实质上就是指党员干部自重、自爱、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抵制不正之风的免疫力的过程,做到越是在监督薄弱、无人注意时,越是在“八小时”之外,越要做到自警、自省,越要有自制力,提醒自己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

慎欲

享乐之欲,人皆有之。世人无不寻求衣食住行之所需,无不向往人生之美好,生活之优裕。正是在人类绵延不绝的欲望推动下,社会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必然是一个丧失活力的人;一个没有欲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萎靡不振的民族。

但是,追求个人之欲望,千万任性不得,放纵不得,不能违背党纪国法,不能违背官德原则。适度为利,失度成害。要切实做到节而不过,遂而不从,谨防伤身败德。要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的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者是代民执政,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