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笑解读逍遥游
从三笑解读逍遥游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___毛泽东
宋荣子
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
笑
知行 德而
三笑的奥妙
• 1、这四种人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我们羡慕都来不及,宋为何嘲笑他们? • 2、宋算逍遥吗? •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 4、什么是真正的逍遥?什么人能达到特点
• 1、借助寓言说理,形象生动 • 2、想象丰富,大胆奇特 • 3、对比、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运 用
从三笑解读《逍遥 游》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 2、体会其神奇的想象,把握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 3、掌握庄子“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
问题探讨
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 各笑什么?
(1)蜩与学鸠笑之。 (2)斥鴳笑之 (3)宋荣子犹然笑之
蜩与学鸠
我決起而飞 ,抢榆 枋 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三、批判地继承,努力 实现人生价值。
老师寄语: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
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 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世纪的 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得下苦功。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更应该遵 循学习的规律。可是我们有些学生,却对 此视而不见。有的平时不学,考试时才临 阵磨枪;有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 上课走神,回家边学边玩……最后导致自 己成绩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基础文化知识 不能系统扎实地掌握,好的学习习惯没有 及时养成,这样,我们如何去适应时代发 展的需要呢?
斥鴳
彼且奚适也?我腾 跃而上,不过数仞 而下 ,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 。 而彼且奚适也?
解读《庄子·逍遥游》中层层深入的“三笑”
解读《庄子·逍遥游》中层层深入的“三笑”王思琦《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气象宏大,思想精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庄子通过第一部分鲲鹏寓言的描写,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内涵,而“笑”在文中出现三次,每次出现的意义看似相同,细细解读却又有所不同,通过三次不同的笑,体会庄子的“逍遥”思想。
《庄子》作为先秦哲理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思想,《逍遥游》是《庄子》首篇,开篇明义集中体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是全书的纲,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其哲理的深邃、构思的新颖、想象的丰富,更使得文章备受喜爱,成为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目。
《逍遥游》全文按照逻辑结构共分为三部分,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其中的两部分,由文章开头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写鲲鹏变化南迁引出作者的感慨和议论,此部分为文本之主干,为了能使高中生在熟读课文、疏通文言文字词、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庄子的思想观,着重选取文章中出现的三次颇有意味的“笑”进行深刻解读。
1 以小笑大——蜩鸠、斥鴳之笑文章伊始,庄子便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至大的开阔境界:“北冥名为‘鲲’的鱼,变化成名为‘鹏’的鸟,南飞至南冥。
”关于“冥”之涵义,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指出:“‘冥’,本亦作‘溟’。
嵇康云‘取其溟漠无涯也’。
”司马彪有言:“溟,谓南北极也。
去日月远故,以溟为名也。
”“北”与“南”构成了辽远的空间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言大鹏飞翔距离的遥远。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在水面上振翼拍水激起几千里高的水花,振翅奋飞,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飞往遥远的南极天池。
面对大鹏“背负青天”而“图南”的伟大举动,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林云铭注释蜩鸠曰:“蜩,小蝉;学鸠,学飞之。
”如此解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两个“小”字,尽显不屑之意。
抓住_三笑_切入点解读庄子_逍遥游_逍遥游_教学案例_陈英全
道理的特点。 真可谓“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 因此,解读《逍遥游》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该找到
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更为重要。 本课就从三个“笑”切入, 来解读文本。
过程描述
在疏通了文章语句、 积累了相关文言知识后,以 “三笑”切入开始文本解读。
完成了以上的解读,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师生共同 探究;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 最后明确:庄子 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 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 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 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 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 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 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 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 己而后无所待。
【关键词】三笑 解读 逍遥游 本质
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
(看 到 文 字 ,读 出 字 音 )— ——理 解 (把 单 词 转 化 为 意 义 ) — ——反 应 (领 会 作 者 说 的 是 什 么 )— ——综 合 (与 实 际 联 系的应用),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 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 从授课的角度来谈,主要 指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 文本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与作者 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静态 文本解读”确立的教学过程预设,实现三维目标。
可是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和体悟吗? 在教学 过程中我发现,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 期望相去甚远,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提不起太 大的兴趣。
《逍遥游》中的“三笑”(2021最新汇编)
《逍遥游》中的“三笑”《逍遥游》“三笑”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教学《逍遥游》,我们不一定注意其中的“三笑”。
其实这“三笑”构成了全文的主体,而且在表现庄子的思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一笑,在第一段。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蜩与学鸠笑什么呢?显然是笑鲲鹏。
为什么呢?因为鲲鹏“图南”,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
庄子对蜩与学鸠之笑持什么态度呢?显然是否决。
在庄子看来,世间万物皆有所待。
要“图南”的大鹏须凭借风力,同样“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蜩与学鸠也需要凭借风力,只是所所凭借的风相对小多了。
由此可见,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气息“相吹”的。
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
差别只在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
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的,因而都不消遥。
第二笑,在第二段。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
作者对斥鴳的“笑”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可以说,这里的“笑”代表着庄子的笑。
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第三笑,在第三段。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宋荣子笑什么呢?笑的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为什么笑这些人,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对宋荣子的笑,庄子持什么态度呢?并不完全赞同。
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
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
从三笑解读逍遥游PPT课件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___毛泽东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 2、宋算逍遥吗? •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 4、什么是真正的逍遥?什么人能达到
这种境界?条件是什么?
• 5、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与修辞?
归纳总结艺术特点
• 1、借助寓言说理,形象生动 • 2、想象丰富,大胆奇特 • 3、对比、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运
用
学习目标
• 1、学习本文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 2、体会其神奇的想象,把握比喻、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2、大鹏鸟本身有什么特点?换句话说,由何 变化而来?采用了什么手法?
• 3、此鸟搏击长空的雄姿表现在?(原文) • 4、此鸟算完全自由吗?何以见得? • 5、小事物有哪些?说明什么? • 6、后三句与鹏与依靠有关系吗?结论是什么?
斥鴳
彼且奚适也?我腾 跃而上,不过数仞 而下 ,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 。 而彼且奚适也?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文章无用,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
从三“笑”看《逍遥游》的论证逻辑
之间 ”
这 又 是多 么
,
自
由
、 逍遥啊
!
简 而 言 之 斥 鹤 在 ,
嘲 笑鲲鹏 没有 它
自
由
逍 遥 、
。
庄 子对此是什么态度 呢?
庄子 说 “ 此小 大之 辩 :
也
。
”
“
小大
之辩
表 ”
现在
哪里
一
?
是形体有别
。
斥 鹯
的 形 体 小 鲲 鹏 “ 背若 泰 山 翼若 垂 天 之 云 ” 形 体
适 也”的疑 问呢?
稍 作 分 析 不 难 发 现 斥 鹄真 正 要
,
,
表 达 的 意 思 是 : 它 为 什 么 要 去 那 里 呢 ? 它 为 什 么 要
高 飞 九万 里 并 “ 图 南 ” 呢 ? 在 斥 鸫看 来 正 是 因 为 鲲 ,
鹏 要 高 飞 九 万 里 并 “ 图 南 ” 才 需 要 “ 抟 扶 摇羊 角 而 ,
;
,
,
大 。 二 是 飞 行 的 高 度 和 路 程 不 一 样 。 斥 鹩 “ 不 过 数
仞 而 下 , 朝 翔 蓬 蒿 之 间 ” , 飞 得 低 、 飞得 近 ; 鲲 鹏 上 “ 九
适 结 合 也 ’ ” ?
上文
,
我们 会发现
,
“
斥
鸫笑之”
中
的
“ 之 ” 指 的 也 是绳鹏 。
斥 鹩又 在 嘲 笑 鲲 鹏 什 么 呢 从 ,
“彼且 奚适也 ”人手很 容易 发现 。
鲲鹏 要去 哪 里 斥 ,
鸦是 知 道 的 。 既 然 如 此 , 它 为 什 么 还 会发 出 “ 彼且奚
从三“笑”看《逍遥游》的论证逻辑
从三“笑”看《逍遥游》的论证逻辑作者:江爱霞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年第09期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的《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
因其思想深邃,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教师从三“笑”入手,引导学生以三“笑”为纲去解读文本,可以收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笑”:蜩与学鸠之笑“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联系文本语境,我们不难发现,“蜩与学鸠笑之”中的“之”指的是鲲鹏。
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俩能“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
这句话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它俩的状态自由而逍遥,而鲲鹏却要“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鲲鹏“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它俩难以理解。
这句话表面上在嘲笑鲲鹏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的行为,实际上并非如此。
联系它俩自以为是的两大优越感:一是“决起而飞”,即一下子就能起飞,不需要什么凭借;二是“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即能飞多高就飞多高,十分逍遥自在。
显而易见,它俩实则在嘲笑鲲鹏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的行为是需要巨大凭借的,没有它俩逍遥自在。
庄子对此是什么态度呢?我们一起来看庄子表明立场和态度的句子:“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庄子用行路备粮这一形象的比喻,对蜩与学鸠嘲笑鲲鹏的行为进行了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的备粮情况各有不同,是因为他们的行程远近不一样。
简而言之,所适越远,所需凭借的条件就越充足。
正如将要“图南”的鲲鹏必须要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而“决起而飞,抢榆枋”的蜩与学鸠所凭借的风比鲲鹏小多了。
但是,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所凭借,不自由,不逍遥。
于是,庄子毫不掩饰地感慨“之二虫又何知”,对蜩与学鸠这种不自知、所见甚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
从三笑解读逍遥游
我決起而飞 ,抢榆枋 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谩有”,“空有”或“徒有”。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3、掌握庄子“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李白在长安官场失意,受朝中权贵排挤,被唐 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他也没有心灰意懒,大鹏 自许的浪漫天才仍然不甘寂寞,抗争拼搏 。大鹏既 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背景: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 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笑
鲲鹏
二笑的深意
• 1、这里有一个词语明显有问题,是 哪个词?体现了什么道理?
• 2、层层铺垫之下,庄子是怎样形象 论述此抽象命题的?采用了什么手法?
• 3、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哪亦若此矣。
笑
知行 德而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2、想象丰富,大胆奇特 2、体会其神奇的想象,把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掌握庄子“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2、想象丰富,大胆奇特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年少。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4、此鸟算完全自由吗?何以见得?
4、什么是真正的逍遥?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条件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荣子
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
笑
知行 德而
三笑的奥妙
• 1、这四种人都是出类拔萃的风云人物, 我们羡慕都来不及,宋为何嘲笑他们? • 2、宋算逍遥吗? • 3、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算逍遥吗? • 4、什么是真正的逍遥?什么人能达到 这种境界?条件是什么? • 5、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与修辞?
归纳总结艺术特点
• 1、借助寓言说理,形象生动 • 2、想象丰富,大胆奇特 • 3、对比、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运 用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 2、体会其神奇的想象,把握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 3、掌握庄子“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斥鴳
彼且奚适也?我腾 跃而上,不过数仞 而下 ,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 。 而彼且奚适也?
笑
鲲鹏
二笑的深意
• 1、这里有一个词语明显有问题,是 哪个词?体现了什么道理? • 2、层层铺垫之下,庄子是怎样形象 论述此抽象命题的?采用了什么手法? • 3、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哪些 修辞?
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 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 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 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 在的生活。
方丈、瀛”,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___毛泽东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游”)
↓
↓
什么才是“逍遥游”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
鲲鹏万里
物
野马尘埃
蜩与学鸠
有 所 待
犹有所待 无 己 无 名 无 功
逍 遥 游
非 逍 遥
先 破
人
宋荣子 至 人
境
神 人 圣 人
逍 遥
后 立
大鹏意象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 假令风歇时下来, 世人见我恒殊调, 宣父犹能畏后生,
扶摇直上九万里。 犹能簸却沧溟水。 闻余大言皆冷笑。 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在长安官场失意,受朝中权贵排挤,被唐 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他也没有心灰意懒,大鹏 自许的浪漫天才仍然不甘寂寞,抗争拼搏 。大鹏既 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背景: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 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谩有”,“空有”或“徒有”。这一句 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 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 文章无用,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
从三笑解读《逍遥游》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用寓言说理的特点。 • 2、体会其神奇的想象,把握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 3、掌握庄子“逍遥游”的真正含义。
•
蜩与学鸠
我決起而飞 ,抢榆 枋 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为?
笑
鲲鹏
一笑的背后
• 1、笑的内容中有个问句有点特殊,谁能讲一 讲“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意思? • 2、大鹏鸟本身有什么特点?换句话说,由何 变化而来?采用了什么手法? • 3、此鸟搏击长空的雄姿表现在?(原文) • 4、此鸟算完全自由吗?何以见得? • 5、小事物有哪些?说明什么? • 6、后三句与鹏与依靠有关系吗?结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