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肝癌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肝癌术后辅助经动脉化疗栓塞(A-TACE)的研究进展

肝癌术后辅助经动脉化疗栓塞(A-TACE)的研究进展

肝癌术后辅助经动脉化疗栓塞(A-TACE)的研究进展杨正强,符艳,邱斌,李肖(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北京100021)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281万人,平均每天7500人死于癌症,其中3/4的患者死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这5种恶性肿瘤'在此 项研究报告中,肝癌全年的发病人数达46.6万,死亡人数达42. 2万%年发病人数与年死亡人数越接近,说明此种肿瘤的治疗越困难。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具体数据参考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资料'1(% (年发病人数-年死亡人数)/年发病 出一 分数, 分数由高到低排列,可以发现上述五种常见恶性肿瘤的排列顺序是:结直肠癌(49.2%),胃癌(26.7%),食道癌(21.5%),支气管肺癌(16. 8% )及肝癌(9.4%)。

由此可得出,肝癌是这5种恶性肿瘤中最难治疗的,也可以说肝癌的防治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一观点和临床实际也是相符的。

肝癌人群的防治成效,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早期发现能够为患者获得根治的机会。

目前 肝癌根治的方 治性切除或者肝移植。

Mrzteiro '2(早在1996年提出肝癌患者行移植术的筛选标准,也就是为大家所熟悉的米兰标准(milian criteriai):单个病灶最大径不超过5cm ,或者不超过3个病灶,每个病灶最大径不超过3cm ; 无大体可见的血管侵犯,无肝外转移。

也衍生出早期肝癌根治性切除的适应证。

此后,米兰标准也受到很多挑战,最主要的 原因是中所用的是“大体可见的血管侵犯 (macrovvsculas invvsion , macro VI )'',而 实际 上,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疗效的除了 macroVI ,还杨正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肿瘤的微血管侵犯(micmvvs- culas invvsion , MVI )'3( % 目前,MVI 已经被公认为肝癌外科治疗术后,一个经过验证的、有力的早期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4(。

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许智婷【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进展快、复发早和预后差的临床特点,临床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随着对HCC分子信号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HCC方面已表现出明显优势,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菲尼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归纳了HCC 治疗的分子靶点、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联合治疗方面的进展,并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6)002【总页数】5页(P276-280)【关键词】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分子靶点;索拉非尼【作者】许智婷【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32;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最常见的原发形式,也是仅次于肺癌和胃癌的全球第三大致死癌症类型。

全世界每年因HCC死亡人数超过74.5万,中国占55%[1]。

常用的肝癌治疗方案包括肝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和放射性栓塞术,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在晚期才被诊断,BCLC C期患者大多已丧失手术机会。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地与致癌位点结合并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死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sorafenib)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的HCC靶向治疗药物[2]。

在HCC的发生过程中,有几种分子相关的信号通路可以被激活,这些通路参与细胞分化(如Wnt)、增殖(如EGF、IGF、HGF/C-MET、RAF/MEK/ERK)、存活(如Akt /m-TOR)、血管生成(如VEGF、PDGF、FGF),有助于肿瘤生长和转移[3],为HCC 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分子靶标。

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引言部分: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肝癌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包括细胞凋亡、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以及非编码RNA等方面。

一、细胞凋亡在肝癌中的调控机制细胞凋亡是肿瘤形成和发展中一个重要但复杂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调节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来保持生态平衡。

然而,在肝癌中,这些信号通路常常被打乱或失活,导致细胞凋亡抑制或者增强。

研究表明,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关键因子如P53、Bcl-2家族蛋白以及cyclin依赖激酶(CDK)在肝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某些miRNA也能够调节肝癌的细胞凋亡过程。

二、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的关联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和演化中的关键事件之一。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已经鉴定出多个在肝癌中频繁发生突变的基因。

这些基因主要包括TP53、CTNNB1等,在调控细胞周期、细胞黏附以及信号转导路径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其他突变如RAS家族成员以及DNA修复相关基因等也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异常信号通路在肝癌中的作用许多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或失活与肝癌有密切关联。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mTOR通路以及MAPK/ERK通路等。

这些异常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过程具有直接或间接调节作用,并对肝癌的形成和进展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针对这些异常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方向。

四、非编码RNA在肝癌中的作用近年来,非编码RNA(ncRNA)的重要性在肿瘤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识。

这类RNA不编码蛋白质,但对基因表达和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在肝癌中,多种ncRNA如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以及环形RNA (circRNA)等被发现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肝癌因其高度侵袭性和迅速的转移特性而被称为“癌中之王”,世界上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该病。

肝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备受关注,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

具体来说,基因治疗主要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内部的遗传物质,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近期,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利用基因治疗成功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被认为是肝癌治疗的一种有希望的方案,但其在临床应用上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基因载体的稳定性等。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肝癌细胞。

目前,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上。

这些抑制剂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使免疫细胞可以更有效地对抗肝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应,并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手段。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肝癌细胞分子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在其中,针对肝癌细胞表面上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从而减缓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目前,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重要的信号通路上,例如VEGF信号通路和EGFR信号通路。

研究表明,针对这些信号通路的干预可以使肝癌细胞更加敏感,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治疗效果也令人鼓舞。

四、多模式治疗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多模式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例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从不同的角度对肝癌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目前,多模式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其治疗效果也比传统的治疗手段更为显著。

总之,肝癌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过程,而最新的研究进展使得肝癌治疗的效果不断得到改善。

肝癌tace治疗预后标志物研究进展

肝癌tace治疗预后标志物研究进展
迄今为止,学者们逐步采用 ART 评分、ABCR 评分来指导患 者接受再次 TACE 治疗。ART 评分变量为首次 TACE 后天冬氨酸
作者简介 :莫钦钦(1993-),女,初级检验师,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 肿瘤标志物 ; 通讯作者 * :谷秀娟(1973-),女,主任检验师,硕士生导师。
转氨酶增量、放射学肿瘤反应和 Child-Pugh 评分增加量。Terzi[8] 和 Tseng CL 等 [9] 分 别 对 意 大 利 和 台 湾 人 群 进 行 评 估 发 现 该 模 型不能有效筛选对后续 TACE 治疗受益的人群,需要进一步结合 临 床 实 际 进 行 完 善。ABCR 评 分 由 血 清 AFP 水 平、BCLC 分 期、 Child-Pugh 评分增加量和放射肿瘤反应组成。Kloeckner 等 [10] 认 为与 ART 评分相比,ABCR 评分表现更佳。但 Facciorusso 等 [11] 指 出 仅 有 6% 的 患 者 Child-Pugh 评 分 增 加 ≥ 2 分,22% 的 患 者 AFP 大 于 200ng/mL,这 可 能 限 制 了 这 项 评 分 在 临 床 上 的 个 人 应 用。
1 肝癌 TACE 治疗的现状
临床上大多数肝癌患者进展为中晚期才被明确诊断,错过了 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仅能采用姑息治疗。TACE 作为中晚期患 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动脉注入化疗药物随后进行栓塞 诱导肿瘤缺血坏死,有效抑制肿瘤进展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一 项荟萃分析 [1] 对 6 项试验共计 545 名肝癌患者,评估了 TACE 治 疗的生存获益情况,治疗组的 2 年生存率为 41%,对照组为 27%, 优势比 =0.53,治疗诱导的客观缓解率为 35%,证实化疗栓塞可提 高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生存率。Lencioni R 等 [2] 近年来进一步 对 10108 名用碘油 TACE 治疗的患者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客观缓 解率为 52.5%,1 年、2 年、3 年、5 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分 别 为 70.3%,51.8%,40.4%,32.4%,中 位 OS 为 19.4 个 月。 接受碘油 TACE 治疗的 HCC 患者的生存数据似乎与先前报道相 符,证实 HCC 患者可受益于 TACE 治疗。然而,Oliveri 等 [3] 对包 括 6 个试验荟萃分析发现,TACE 对于对照组没有生存益处,尚需 更充分的试验进一步验证。疗效不同可能是因为其治疗人群异 质性 [4],可见即使 BCLC B 期患者为 TACE 治疗的适用人群,但同 期肝癌人群具有肿瘤负荷、肝功能和病因等差异,导致患者间治疗 总生存率有所差异,因此,进一步建立 TACE 预后标志物指导临床 决策具有重大价值。

肝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肝癌研究的最新进展

肝癌研究的最新进展肝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它的预后往往很差。

众所周知,肝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都有关系,包括饮食、环境和基因等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肝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肝癌研究进展。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利用人工合成的基因,通过植入或注射的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肝癌的治疗中,基因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利用携带PETCM1基因的载体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抑制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利用基因编辑和质粒送达技术可以阻断肝癌的发展,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CRISPR技术用于编辑关键基因,进而扰乱肝癌细胞的生长和传播,最终实现对肝癌的治疗。

2. 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利用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肿瘤的能力。

在肝癌的治疗中,细胞免疫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种细胞免疫治疗是T细胞治疗。

T细胞治疗的原理是,将肿瘤标志物呈递给激活和扩增的自身免疫T细胞,进而使患者免疫系统攻击和杀死肝癌细胞。

一项研究表明,利用T细胞治疗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3. 定向药物治疗定向药物治疗是指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

近年来,许多新型的定向药物已经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例如,索拉非尼、里帕利尼等等。

最近一项关于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研究发现,当对肝脏进行定性和定量表达基因的分析后,可以更好地预测治疗效果,并为治疗肝癌的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4. 其他新疗法除了以上三种疗法,还有许多新疗法也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中。

例如,介入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高强度焦声治疗可以通过激发免疫反应,同时杀死肿瘤细胞和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实现对肝癌的治疗。

总的来说,肝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但是,随着医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的疗法已经被开发出来,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

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

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近年来,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癌的治疗进展和新技术,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肝癌研究进展和相关的新技术。

1.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病毒感染、遗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

科学家们通过对肝癌病人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以及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等都是肝癌发生的关键。

2.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和研究中。

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普遍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已经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被开发和应用于临床,如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了可能。

科学家们通过对肝癌病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发现病人体内的突变基因,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肝癌研究的挑战和未来展望虽然肝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肝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大部分病例都是在晚期才被发现。

另一方面,肝癌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不佳。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肝癌的研究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开发更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如血液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的结合应用。

此外,新的免疫治疗药物也被广泛研究,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总之,肝癌的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带来了希望,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肝癌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肝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1236・生堡理岱芷理苤壶垫!!生筮12鲞筮!Q翅£h也』丛鲤盟!望:叁世!!Q!!:!丛!!:№:!Q[25]CalbraithME.Whatkindofsocialsuppoadoc∞cerpatientsge£fromnurs∞.CancerNurs,1995,18(5):362-367.[26]黄丽,杨廷忠.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l-633.[27】郭银谋.情绪及药膳调和对肝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30-31.[28]李彩容.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122-124.[29]徐彬,孙勤.家属健康教育对肝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05,19(11):2385-2386.[30]黄津芳.非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0(1):677.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袁宏艳方汉萍【关键词】临床护士;护理科研;影响因素;综述文献护理学科的发展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开展和成果的应用,其中护理科研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界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其发展,然而与其他医学科研领域进行比较,护理科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尽管护理界同道已做了更大努力,但临床护理科研目前仍相对滞后,如何提高护理人员尤其是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是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找出影响临床护士科研的相关因素也迫在眉睫。

国内外学者们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护理科研定义护理科研(nursingresearch)是指在临床单位,由护士开展的有关临床实践、评价、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方法学的研究。

二、护理科研内涵科研即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护理科研则是用科学的方法反复探索,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促进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更新的有效措施旧J。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首要肿瘤。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肝癌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肝癌的病因研究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非酒精性脂肪肝、遗传基因变异等。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原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制已逐渐明确。

此外,长期酒精滥用也是肝癌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之间发现了密切的关联,这为肝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肝癌家族病例进行基因测序,已鉴定出一些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望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二、肝癌的诊断研究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肝癌诊断手段包括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然而,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这些常规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筛选出一些血液中的分子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激活肽(PIVKA-II)等,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近年来,肝癌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肝动脉造影(DSA)等技术的应用,使肝癌的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三、肝癌的治疗研究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然而,肝癌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或复发难治的肝癌患者。

因此,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其中,口服多吉美(Sorafenib)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2019_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

2019_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

2019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郭雪蓉,曹凌,张瑞锋,王昕琛,乔楠,张永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肿瘤防控办公室,山西太原 030013)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与死亡情况,为制定肝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并参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gistries,IACR)制定的数据质量审核评价标准,对山西省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的肿瘤登记点上报的肝癌发病、死亡和人口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按性别、城乡地区和年龄分层计算粗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0~74岁累积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

中国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及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世标率)分别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年龄构成和Segi 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

结果:2019年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共有肝癌新发病例644例,粗发病率为13.18/10万,中标发病率为8.13/10万,世标发病率为8.30/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96%,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5.39%,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第7位,标化后男女发病比为2.46∶1,城乡地区发病比为0.99∶1;肝癌死亡病例791例,粗死亡率为16.19/10万,中标死亡率为9.90/10万,世标死亡率为10.06/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16%,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0.00%,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第4位,标化后男女死亡比为1.90∶1,城乡地区死亡比为0.78∶1。

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0~39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快速上升,均在85+岁达到高峰,且男性高于女性。

结论:山西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将农村地区人口及男性作为肝癌防治的重点对象,推进肝癌早诊早治,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减轻肝癌的发病与死亡造成的疾病负担。

NCCN肝癌中文版指南2019V2

NCCN肝癌中文版指南2019V2
增加第五个子栏目:“SBRT 的治疗剂量通常为 30-50Gy 3-5 分次,依据于正常器官的限制和潜在的肝功能。若临床提示,其他低分次的方案也可使用
NCCN 指南——肝癌 2019.V2
(>5 次)”。(GALL-C 同样修改) 第七个子栏目修改:“SBRT(1-5 分次)治疗常适用于 1-3 个肿块患者,当患者有足够的肝储备和肝放疗耐受量允许时,可考虑应用于更大或更晚期的
◊第五个栏目修改:进行肝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十二、EXTRA-1 1.脚注 e 新增:不能切除的肝门部或肝门部胆管癌,直径为≤3 cm,无肝内或肝外转移,无结节病变,可考虑在移植中心进行肝移植,该移植中心有 UNOS 批准的胆管癌移植方案。 十三、EXTRA-2 1.脚注 p 修改:删除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新增吉西他滨/顺铂;删除吉西他滨。
2018.v2 版 NCCN 肝癌指南较 2018.v1 版的更新要点 一、MS-1 1.讨论部分更新反应治疗流程的改变
2018.v1 版较 2017.v4 版的更新要点 一、HCC-1 1.有肝癌风险的病人
第五条子栏目更改:四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增加参考文献脚注 f 2.关于 AFP 的脚注 j 更改:监测筛查时考虑 AFP。见 HCC-A 3. AFP+或者结节≥10mm 移除“腹部多相 CT 或 MRI” 移除脚注“多相 CT: 强化前建议,晚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需要。”(HCC-2 同样修改)
七、GALL-5 1.R1 切除,区域淋巴结阳性。修改。(INTRA-2 和 EXTRA-2 同样修改) 2.R2 切除现在链接到不可切除治疗。(INTRA-2 和 EXTRA-2 同样修改) 3.修改脚注 t:暂没有数据支持某种特定的随访计划或监测计划。医生应当与患者讨论合适的随访计划。 八、GALL-C 1.放疗原则改动 九、INTRA-1 1.脚注 g 修改:报道了以下联合用药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紫杉醇、卡培他滨/顺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氟 尿 嘧啶/奥沙利铂、氟尿嘧啶/顺铂。 十、INTRA-2 1.脚注 n 修改:删除吉西他滨/奥沙利铂 新增吉西他滨/顺铂 十一、INTRA-A 1.手术原则

肝癌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肝癌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的诊 断特 别是 早期 诊 断 , 于 提 高 患者 生 存 率 至关 重 要 。我们 简 要 综 述 了国 内外 肝 癌 实验 室诊 断 中的 常用 标 志 物 以 对
及 检 测 方 法 的进 展 , 并展 望 了其 发展 前 景 。
[ 键词 ] 肝癌 ; 关 实验 室诊 断 ; 展 进
pr s e t op c.
[ e rs l e acr a o tr dan s ;avne K y wod ] i rcne;l r o i oi d acs v ba y g s
原发 性肝 癌是 位列 全 世界 第 五 、 国第 三 的恶 我 性肿 瘤 , 且在 世界 范 围 内发病 率逐 年 上升 。实验 室 肝癌 检 查 主要 针 对 甲胎 蛋 白 ( P 及 其 异 质体 、 AF ) 各 种血 清 酶 、 他 标 志 物 ( 异 常 凝 血酶 原 、 其 如 铁蛋 白 ) 等 。 迄今 在 各 种 肝 癌标 志 物 中 ,敏感 度 尚无 超 过
12 蛋 白 .
其他 标志 物在诊 断 A P阴性 肝癌 时 , 有其 应用 价 F 仍
值 。由于 甲胎 蛋 白的敏感性 和特异 性都 不能令 人满 意, 缺乏 敏感 、 异 的早期 诊 断方 法 , 特 临床 发 现 的肝 癌多 为晚期 , 总体疗 效甚 差 , 5年存 活率不 足 5 人 %。
t e d s a e ic d n e s o s a rs g t n e r b e r h e e s n i e c h w ii r d y a y y a .Dig o i o ie a c r s e il e ry d a n ss i s n e a n s f l r c n e ,e p cal al ig o i s — s v y e

碘化油-TACE联合微粒-TACE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碘化油-TACE联合微粒-TACE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Case2 61 IV-VIII
8
4.32
-
5mL 碘化油 +GSPSs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32.025
本文引用格式:曾令雯 , 王显高 , 刘衡 , 等 . 碘化油 -TACE 联合微粒 -TACE 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2):46+4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明胶海绵颗粒(杭州艾力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规格:100 mg,产品批号:080722)、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规 格:10 mg/ 支;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一般资料。本研究 4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从 46-74 岁, 平均 60.5 岁,所有患者均经上腹部增强 CT、甲胎蛋白测定 及肝穿刺病理学诊断为肝癌。其中 1 例 AFP 正常,乙肝阴性, 行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提示高分化肝细胞性肝癌,3 例肝内肿 瘤数目大于 10,分布在肝内多个亚段,1 例有 3 个肿瘤,均 分布在不同肝段;4 例患者均首次就诊我院,拒绝外科手术 治疗,整过治疗过程中未接受其它任何恶性肿瘤干预治疗; 肝功能 Child Pugh A-B 级;无全身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肺 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 1.3 治疗方法。采用 Seldinger 法穿刺右侧股动脉,5F-RH 肝管常规行腹腔干动脉、肝总动脉造影,根据肿瘤部位、大
46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32
·临床研究·
碘化油 -TACE 联合微粒 -TACE 治疗多中心型肝癌的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肝癌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肝癌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肝癌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肝癌是指在肝脏内发生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近年来,肝癌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的研究趋势将继续致力于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探索个体化治疗的可能性。

一、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肝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毒感染、慢性乙醇摄入、遗传性因素等。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了许多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例如,肝癌相关基因TP53、CTNNB1以及Hepatitis B X蛋白等的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外,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调控也被认为在肝癌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将着重探索这些基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肝癌发生中的具体作用,有望揭示更深层次的发病机制。

二、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肝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近年来,各种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不断涌现。

例如,血清癌胚抗原(CEA)、视黄醇结合蛋白(α-fetoprotein, AFP)以及微小RNA(miRNA)等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

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进步也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未来,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将继续从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等方面寻找新的标志物,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三、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

然而,由于肝癌的高复发率和耐药性,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有限。

近年来,研究者们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研究。

分子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如索拉非尼、雷帕替尼在临床上已经应用。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阿伊莫西酮已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肝癌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肝癌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肝癌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一、引言肝癌,即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隐匿的发病过程和高度侵袭性,肝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健康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早期诊断技术早期诊断是成功治疗肝癌的关键。

目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MRI)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常用的早期诊断手段。

然而,这些方法受到了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以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肝癌相关基因的突变、激活和抑制,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许多与肝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

这些研究为精准医学治疗奠定了基础,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四、免疫疗法的突破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已经在肝癌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使得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然而,目前仍存在部分患者对免疫疗法的抵抗性和耐药性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挑战。

五、靶向治疗的应用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癌症分子机制的治疗方法,旨在精确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通过研究胞外信号调控通路、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肝癌相关分子机制,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靶向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出现,为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对肝癌相关基因的精确编辑和修复,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干预和控制。

然而,目前这一技术在肝癌治疗上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仍需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验证。

七、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肝癌的研究将朝着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预测肝癌风险、早期诊断、精准靶向治疗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此外,免疫疗法、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疗法的应用也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探索。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

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致死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肝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果。

本文将对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肝癌发病机制的研究1. 遗传变异与肝癌发病遗传变异被认为是肝癌起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与肝癌相关的遗传变异。

研究发现,多个基因的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包括TP53、PTEN、CTNNB1等。

此外,肝癌患者普遍存在基因表达异常,这也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2. 炎症与肝癌发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慢性肝炎引发的肝细胞损伤和再生过程中,DNA损伤和修复的不平衡会导致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从而诱发肝癌的发生。

此外,慢性肝炎还会引发细胞免疫反应的改变,促进肿瘤微环境的形成,为肝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肝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肝癌细胞的能力,被认为是肝癌发生、侵袭和复发的根源。

研究发现,肝癌干细胞具有耐药性,这也是当前肝癌治疗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肝癌干细胞的研究成为了当前肝癌领域的热点,相关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探索和优化。

二、肝癌治疗的新进展1. 外科手术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外科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使得肝癌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肝脏切除、肝移植等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术后的综合治疗也在逐步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针对肝癌细胞上的特定分子进行干扰,靶向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

例如,索拉非尼、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

然而,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和多样性,靶向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最终版本)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最终版本)

原发性肝癌西医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人,尤其以亚太地区居多,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1]。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2]。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学及遗传学的进展, 普遍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包括外环境致癌因素( 病毒、寄生虫、饮水污染、烟酒、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和自身遗传因素相关。

现将近年来有关原发性肝癌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性高,不易发生耐药,同时安全性优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地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和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3]。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口服的有活性的多激酶抑制剂,具有对抗酪氨酸激酶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4]。

因而,这种药物可以靶向两个主要通道,通过阻止血管生成和通过阻止Ras/MAPK激活细胞增殖来阻止肝癌形成。

临床前研究显示在HCC异种移植模型中其表现出抗肿瘤活性[5]。

137例晚期HCC患者的n期临床试验显示索拉非尼可使35%患者的病情稳定持续达4个月,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部分应答率低于10%。

有趣的是,有Ras/MAPKK 途径激活的患者可存活178d,未激活者仅存活46d%。

2.射频、介入治疗RFA 系统由射频发生器、电极针、中性电极板及患者一起构成的闭合循环环路,在影像技术导引下将射频电极插入PHC组织,通过电流方向的改变引起局部组织中离子振动,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增高使肿瘤组织迅速发生凝固性坏死,直接原位杀死肿瘤细胞。

①直径≤3cm的小肝癌,RFA可以取代手术切除成为首选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肝癌临床研究进展回顾了一下2016年的肝癌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流行病学在美国,肝癌是唯一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的恶性肿瘤。

为此,美国NIH预测了现在至2030年期间美国肝癌的发病情况。

基于2000年至2012年的肝癌发病特征,研究者发现,目前肝癌发病人数上升的主要在于1959年之前出生的人群的贡献,而在1960-1969年出生的人群中,肝癌的发病率已经在下降。

基于不同人种的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整体而言,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2030年之前,肝癌的发病率还是会继续上升。

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治疗包括我国在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确定肝病患者接受肝移植优先性的依据。

在2016年年初,OPTN/UNOS更新了MELD评分的计算方式,将患者的血清钠水平纳入了新的评分系统,被称为MELD-Na。

MELD-Na是在原有的MELD评分(MELD(i))基础上进一步计算,计算公式是:MELD-Na = MELD(i) + ×(137-Na)–[×MELD(i)×(137-Na)]。

如果血清钠低于125 mmol/L,则被设定为125;如果高于137则被设定为137。

根据美国和欧洲肝病学会指南,伴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已属晚期,不适合接受手术等根治性治疗手段。

但这观念一直受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学者的挑战。

来自日本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部分伴有门脉癌栓的患者接受手术依然有意义。

6,474名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纳入了该研究,其中2,093例接受了肝切除手术,4,381例接受了其他治疗。

经过匹配分析,肝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较长(年vs 年,P除非癌栓已经侵犯了门脉主干,否则还应该积极争取手术。

中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简称介入)是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对于这部分患者,进一步提高介入的疗效是研究者探索的热点。

在一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中,相比较传统的介入方式,使用阿霉素洗脱微球未显示出优势。

该研究对比了使用普通微球或阿霉素(150 mg)洗脱的微球进行栓塞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一共募集了101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副作用和疗效均没有显著差别。

主要终点方面,两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和%,次要终点方面,包括无进展生存期(月vs 月,P=)和总体生存期(月vs 月,P=)都没有显著差别。

此外,在介入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亦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可能带来更多副作用。

索拉菲尼则是晚期肝癌患者的标准药物治疗,将索拉菲尼的适应证扩大至中期肝癌,与介入联用,则不能进一步提高介入的疗效。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SPACE研究已经已经得到了这一结论。

这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中国大陆也有两个中心参与其中。

介入治疗使用的阿霉素洗脱的微球,所入组的患者是中期的多发肝癌患者,这些患者无大血管癌栓或肝外转移。

研究一共募集了307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接受索拉非尼+介入或安慰剂+介入治疗。

主要终点方面,两组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无统计学差异(169 vs 166天,P=)。

次要终点方面:肿瘤进展至大血管癌栓或肝内转移时间无差异(P=),两组间总体生存时间亦无差异(HR=,P=)。

在近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的TACE 2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

一项来自国内,将碳酸氢钠(小苏打)用于肝癌介入治疗,并取得神奇的疗效的研究论文被国内媒体大为渲染。

尽管这项研究的两个部分(回顾性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均提示碳酸氢钠可以神奇地提高介入的疗效,但因病例量较小、疗效评价非盲性、分析上存在缺陷等原因,还需要理性观望后续研究及其他中心的验证。

晚期肝癌的索拉菲尼治疗目前索拉菲尼是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手段。

新开发的药物只能从3处找机会:(1)成为索拉菲尼耐药后的二线治疗,(2)与索拉菲尼的联合用药,以进一步提高后者的疗效,(3)跟索拉菲尼争夺一线治疗地位。

在索拉菲尼上市后近十年内,没有一个药物能够经受严格的临床试验检验,获得突破。

二线治疗方面。

今年终于有瑞戈非尼(regorafenib)接受住了考验,在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研究(RESORCE研究)中获得了阳性结果,而瑞戈非尼跟索拉菲尼一样,同样来自于拜耳公司。

21个国家的152个中心参与了这项研究,包括中国大陆的多家单位。

入组的患者均接受过索拉菲尼治疗,但出现了肿瘤进展。

研究一共募集了843名患者,按照2:1的比例接受瑞戈非尼160 mg/d每天一次口服或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用药方案是用药3周,停药1周。

主要研究终点方面,瑞戈非尼显著改善患者OS(月vs 月,HR=,P阿西替尼(axitinib)是一个强效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在一项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这项研究募集了202例曾接受过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尽管axitinib没有延缓患者生存(HR=,P=),但却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肿瘤进展时间及提高了临床有效率。

在瑞戈非尼即将上市的今天,axitinib的地位显得很尴尬。

精氨酸降解酶作为二线治疗则未获得阳性结果。

在一项多中心的3期临床研究中,将精氨酸降解酶作为索拉菲尼的二线治疗。

研究一共募集了635例患者,按照2:1的比例接受ADI-peg 20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OS无差异(vs 月,P=),PFS亦无差异(vs 月,P=)。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二线治疗显示出一定的前景。

CheckMate-040是一项1-2期的临床研究,评估PD-1抑制剂nvolumab(商品名Opdivo)作为二线治疗的初步疗效。

这项研究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剂量爬坡研究和队列扩展研究。

在疗效方面:在剂量爬坡研究中,疾病控制率65%左右,相比较索拉菲尼大约是40%;8/46(17%)的患者肿瘤体积下降超过30%;17/46(37%)的患者肿瘤体积有下降。

7/46(15%)患者获得了疾病缓解。

在扩展研究中,45/204(22%)的患者肿瘤负荷下降超过30%;35/214(16%)的患者可以达到客观缓解。

两项研究均发现肿瘤组织PD-L1的表达与治疗反应无相关性。

尽管GPC3特异性地表达在肝癌细胞表面,而临床前研究显示,使用单克隆抗体靶向GPC3可引发抗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

但将GPC3抗体作为晚期肝癌的二线治疗,却疗效不佳。

Codrituzumab 是一个抗GPC3单克隆抗体。

在一项募集了185例晚期肝癌患者的2期临床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odrituzumab既没有延长PFS(vs 月,HR=),也没有延长OS(vs 10月,HR=)。

Dovitinib未能成功争夺到一线治疗地位。

尽管有多项基础研究显示,FGF通路的激活可能是诱导肝癌逃避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一个关键机制。

而dovitinib不仅覆盖了索拉菲尼的主要靶点,还覆盖了FGF受体。

在一项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中,dovitinib与索拉菲尼进行了头对头的比较。

研究募集了165例患者,在首要终点方面,两组患者OS相似(月vs 月,HR=,95%CI:);次要终点方面,肿瘤进展时间也相似(月vs 月,HR=,95%CI:)。

尽管dovitinib的治疗耐受性还可以,但是疗效并不优于索拉菲尼,于是就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了。

有望跟索拉菲尼争夺一线治疗地位的可能还得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用药方面,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研究显示,索拉菲尼基础上加用顺铂的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研究共募集了108例患者,联合用药可以延长OS和TTP,提高缓解率。

阿霉素全身化疗则不能给索拉菲尼增效。

CALGB 80802 (Alliance)是一项多中心的3期临床研究,在募集到346例患者进行了中期分析时,被提前终止。

该研究中,索拉菲尼+阿霉素联用组并不比索拉菲尼单用更好,包括OS(月vs 月)和PFS(月vs 月)均没有显著改善。

在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中,索拉菲尼基础上加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亦未能提高索拉菲尼的疗效。

术后辅助治疗尽管肝癌根治性治疗术后的复发率超过50%,但缺少一种公认有效的辅助治疗。

今年的尝试也不乐观。

日本学者开展了一项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一种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meloxicam)是否可以预防肝癌复发。

尽管在3年间募集了232例患者,但结果却是阴性的,美洛昔康既不能延长生存,也不能减少复发。

肝癌肝移植术后抗肿瘤复发治疗处于困境。

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兼具抗排异和抗肿瘤作用,也广泛用于肝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

在一项3期临床研究中,西罗莫司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复发作用。

尽管它未能降低手术5年后的复发率,但是却可以显著改善手术3-5年内的OS和RFS,在亚组分析中,对复发低危的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显得更好。

争议今年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就是,对丙肝相关肝癌患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抗病毒治疗会不会提高术后早期复发。

起初,在一个回顾性的研究,Jordi Bruix等人发现在4个中心共58例接受DAA抗病毒的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发现,他们的术后肝癌的复发率高得异常。

中位随访了月中,3例死亡,16例复发,复发率高达%。

该项回顾性研究的科学性受到了Torres等人的严重质疑,包括:纳入的患者的异质性太强;暴露于DAA时间过短;肝癌术后随访间隙太长;缺少有效的对照组患者。

尽管一项澳大利亚的回顾性研究也注意到DAA可能会增加肝癌发病,但法国的3项前瞻性研究队列的数据否认了这个质疑。

DAA 的使用并没有增加肝癌的复发(这包括接受肝切除和肝移植的患者)。

这个话题也基本上可以收尾了。

全口服方案的DAA 治疗是近年来慢性丙肝治疗的重大突破,对新生事物的追捧和质疑都需要更慎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