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首段和尾段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各部分的作用
语文阅读理解各部分的作用一:段落的作用1、内容上:首段和尾段起点明主旨、深化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结构上:(1)在文章开头:①开篇点题,渲染气氛;②总领全文;③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2)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3)在文章结尾:①画龙点睛,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首尾呼应;④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统摄全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主品图来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三:标题的作用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③是作者情感的出发点。
④具有象征意义。
⑤语义双关。
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句子的作用赏析句子的含义(根据句子的位置来判断):①分析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②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和表达效果,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③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句子蕴含的道理、思想感情等。
1、在文章开头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
2、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②引出下文;③总结上文。
3、在文章结尾①篇末点题;②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文题;④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五:修辞句的作用及答题规范1.比喻:(1)作用: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2)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表达)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段落作用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 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二、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如:全国卷《乡土情结》第 3 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 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练习:(08 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首段)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的荒凉、那么的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 绪把我们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尾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 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 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答案:(1)连续发问,引起读者兴趣;(2)引出下文古阳关遗址。 练习: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用?(6 分) 答案:(1)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及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3 分)(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 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3 分) 练习: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 分)
记叙文阅读首尾两段写桃花源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首尾两段写桃花源的作用一、标题解释在记叙文的阅读中,首段和尾段的作用往往非常重要。
桃花源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常常被用来象征理想的社会和人生状态。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以首段和尾段分别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和故事情节,使得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加完整,同时也加深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首段作用1.引入主题:首段通常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
作者在首段中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如“桃花盛开,花瓣飘落,宛如仙境”,为读者展示了美丽、祥和的景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2.营造氛围:通过优美的文字和意象,首段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读者更好地进入故事的情感世界。
作者在首段中描述了桃花源的宁静、和谐氛围,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3.铺垫情节:首段还可以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为故事的发展提供线索。
例如,作者在首段中提到“传说桃花源中隐藏着一个秘密”,为后续故事情节的转折提供了伏笔。
三、尾段作用1.总结主题:尾段通常是对文章主题的总结和深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在本文中,作者在尾段中总结了桃花源的美好和神秘之处,同时强调了其对人们内心的启示和影响。
2.呼应开头:尾段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作者在尾段中再次描绘了桃花源的美景,与首段的描述相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
3.留白思考:尾段通常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作者在尾段中留下了一些悬念和疑问,如“你是否也曾向往过这样的桃花源?”这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其他方面除了首段和尾段的作用外,全文的其他部分也与桃花源主题息息相关。
例如,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桃花源这一主题。
此外,作者的叙事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也会对桃花源主题的表达产生影响。
总之,记叙文阅读中的首尾两段对描绘桃花源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引入主题、营造氛围、铺垫情节、总结主题、呼应开头以及留白思考等方式,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真挚。
初中语文段尾的作用
初中语文段尾的作用
初中语文段尾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总结全段:段尾往往是段落内容的总结,它能够概括段落的主旨,使读者对段落内容有
清晰的认识。
2.升华主题:有时候,段尾会通过进一步阐述或者引用等方式,使主题得到升华,加深读
者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3.引导下文:在某些情况下,段尾可能会为下一段的内容做出铺垫或者引导,通过一些关
键词汇或者转折词,引出下文的内容。
4.强调情感:段尾有时会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强调作者的情感,使读者
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5.结构严谨:好的段尾往往能够与段首相呼应,使整个段落结构严谨,这样也能让文章的
整体结构更加严密。
6.激发思考:好的段尾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促使读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反思和
探讨。
高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导详解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二十四分。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 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 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二十四分。
,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 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 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 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 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 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 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 。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 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 的抒情作用。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二十四分。
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 头,或兼而有之。
“爷爷生气了。”女儿泪汪汪地说。 父亲淡淡一笑,背对着晚霞,看着那郁郁青青的芦竹说:“来,我 给你做吱吱管儿玩。”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六点 二十四分。
作者以《祖传青瓷碗》为题,其意图是什么?
①以青瓷碗为全文线索
②以象征性的青瓷碗来反映老人的思想性格, 反映新旧思想之间的激烈斗争 ③以象征性的青瓷碗说明,要革新开拓就必须
打破"神圣"的旧传统、旧观念
八年级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八年级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1. 首段和尾段一篇文章的主题句、中心思想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
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在第一段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而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也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
策略: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s 等。
主题句考查了考生是否能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因此是常考且几乎是必考的一个考点。
2. 长难句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词、各种从句等,有的句子甚至长达好几行。
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为了出题的重点所在。
策略:加强训练自己对付长难句的能力,平时有意识地去分解这些句子,理解其中的指代关系和句子层次。
3. 列举处标志性的词汇包括: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策略:把这些词圈起来,考题中一般会出现四个选项对比,这样非常好在文章中找。
4. 举例处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成为了考题出处的热点。
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for example, f or instance, take … 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等。
策略: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
语文首尾段的作用
语文首尾段的作用
1. 引起读者的兴趣:首段通常是文章的开场白,它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一个好的首段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事实或生动的描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建立背景和氛围:首段还可以为文章建立背景和氛围。
通过描述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等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3. 引出主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首段会引出文章的主题或核心观点。
它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或直接陈述主题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总结全文: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重要观点或主题。
它可以帮助读者回顾文章的内容,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 留下深刻印象:一个好的尾段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读完文章后仍然能够记住其中的要点或情感。
6. 呼应首段:首尾段之间可以形成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和连贯。
尾段可以通过提及首段中的元素、回答首段提出的问题或以类似的方式结束来实现这种呼应。
7. 引发思考:尾段也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促使他们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它可以提出问题、挑战传统观点或提供新的视角,激发读者的思维。
总之,首尾段是文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建立文章的背景和氛围,引出主题,总结全文,留下深刻印象,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通过精心设计首尾段,作者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
散文段落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局部思路的分析概括)
散文句段“作用题”的设题四个方面:
一、首段的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三、中间段的作用 四、引文的作用
答题三个维度: 内容、结构、手法、表达效果等
一般要点包括: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 为下文写……张本
奠定文章感情基调,呼应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
4.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
(1)把结尾段内容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 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照应) (2)概括尾段内容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 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 中心 (3)读语言、辨风格,体会结尾段的表达效 果,表现作者的情感。
一、中间段如果比较短,且描写的物象(即散文 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 象,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 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二、比较长,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作用: 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 应前文。
三、如描述的是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 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衬托(或烘托、 铺垫)。如不一致,作用:反衬。
渲染……气氛 引人深思(设置悬念)
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是:总括(领起)全 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奠定感情基调)。
二、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开启)下文, 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三、如开篇是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看,它可 能是铺垫作用;内容上(景物描写上)看,它有 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营造)某 种气氛。
回 穿上棉袄了” (《孔乙己》 )。文
小学作文的几种照应方式及例文赏析
小学作文的几种照应方式及例文赏析一、照应的概念、目的、作用、实质。
1、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
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待。
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在后面要回应一下;后面说的,在前面要先交待一下。
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内容前面讲了,后面再提及一下,与前面相呼应;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在后面说,但在前面先提一下,这种写法叫“照应”。
“照应”也叫“呼应”:在行文过程中,要作必要的或明或暗的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人、事、物,在后面要再现;后面的情节,前面先作简要交待。
2、“照应”的目的。
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结构更紧凑,中心表达更鲜明。
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留下深刻印象。
3、“照应”的作用“照应”是对伏笔(伏笔,是对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物的暗示;照应,是后前面伏笔的呼应。
)的呼应。
前有伏笔,后有交待,上挂下连,针缝线缀。
使文章形成首尾一体,融会贯通。
4、“照应”的实质。
“照应”的技巧,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使用、安排材料的问题,使用得体,使材料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
二、首尾照应1、首尾照应的概念。
在开头提出话题,结尾时作出答案或总结,就叫做“首尾照应”。
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紧密呼应。
2、首尾照应的作用。
首尾照应,既给人一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感觉,又有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效果。
例如:《一件小事》开头:“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结尾与开头呼应:“独有这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大我的勇气和希望。
”3、对首尾照应的要求。
(1)、开头的悬念,结尾有解答;(2)、结尾的内容,开头有交待;(3)、开头与结尾,要紧密呼应。
4、首尾照应的主要方法。
(1)、重复照应:重复的方式,或是一字不差;或是只改一、二个字;或只完全重复首尾的一个句子,如《白楊礼赞》:开头:“我赞美白楊树”;结尾:“我高声赞美白楊树”。
说明文尾段的作用
记叙文尾段作用分析对于记叙文尾段作用,分析过程和首段作用一样,先要看文章结构方式,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如果文章的结构方式是分总结构或总分总结构,其尾段作用是:1.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题,深化主旨。
(再结合内容答)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章结尾点明主题,结合内容是:表达一种人生感悟,只要一步步的战胜小困难,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结构上:总结全文。
(看看结尾是否和问题或开头照应)如果照应开头或文题,就添加:照应前文,是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看看结尾有无问句或悬念,如果有,就添加:引发读者思考。
4.看看结尾有无省略号,有无修辞方法,有无诗歌等特殊形式,如有,就添加: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想象的空间。
以上是记叙文常出现的题型形式,如有特殊情况则特殊对待,比如诗歌结尾,通常是点明文章主旨,增加文采,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等等。
记叙文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表达出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运用简短的语句引出下文对?的描写,起了一个铺垫作用)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4.如果首段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大致可以理解为: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说明文1、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答题格式:(1)表态:不能删。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建议收藏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中考常考题型1.简要概括全文或者某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1.说明对象是指文章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说明内容概括法:(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
(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1】3.说明对象判断法: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看题目: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②看首段: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
③看首括句或中心句: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对应题型(2)】4.说明对象特征概括法: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直接从文中找:找题目中的修饰语、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
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
【对应题型(3)】5.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有: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
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
【对应题型(4)】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中考常考题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选文(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结构上看某些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或者连续的几个段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阅读方法解密说明顺序判断四法:理解词判断说明顺序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阅读中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中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常常会希望迅速了解其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评价文章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读者有效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
方法一:标题和副标题首先,我们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和副标题入手,它们通常能够提供关于文章主要主题的线索。
一般来说,作者会在标题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时,副标题通常会更具体地描述文章内容,通过对标题和副标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方法二:首段和尾段阅读文章时,经常会发现作者在首段或尾段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首段,作者通常会提出问题、背景介绍或者引用相关的事实数据,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引出主题。
在尾段,作者往往会再次强调文章的主要观点,并给出结论。
因此,通过通读首尾段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方法三:段落主题句除了首尾段,各个段落也会有自己的主题句来表达段落的中心思想。
主题句通常会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以概括该段落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识别出段落的主题句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到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并将它们整合到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去。
方法四:关键词和关联词关键词和关联词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提取和识别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通常是作者在文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词汇,它们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关联词则是连接句子和段落之间的纽带,帮助文章整体连贯。
通过识别关键词和关联词,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逻辑关系,推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方法五:语法和语态文章的语法和语态也能给我们一些线索。
作者往往会使用一种特定的语法结构和语态来传达中心思想。
例如,作者可能使用一些强调句式或直接陈述的句子来表达观点;作者也可能使用特定的语态,如一般现在时,来强调某个观点的普遍性。
通过对文章的语法和语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首段中间段尾段作用
大阅读首段中间段尾段作用编制:李瑞玲审批:张武审核:陈安乐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把握大阅读中手段中间段尾段的作用。
2.通过分析把握答题技巧准确做答。
方法指导:一、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三、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2011山东卷没有天堂赵鑫珊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去!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中间段作用:
内容:1.写出了.....(景物....特点;人物.......心理/情感/精神品质) 2.抒发了作者......情感
结构:1.照应前文(照应了前文.......)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 3.为后文做铺垫(为下文......作铺垫)
表达效果:基本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强调了......)
结尾段的作用
内容:1.写出了.....(景物....特点;人物.......心理/情感/精神品质) 2.抒发了作者......情感 3.进一步写出了.......(主旨)
结构: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点明中心,卒章显志 3.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结构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达效果上
开头段的作用
开头段不仅指文章的第一段,也可以指文章的前几段
内容:1.写出了.....(景物....特点;人物.......心理/情感/精神品质) 2.抒发了作者......情感 3.进一步写出了.......(主旨)
结构:1.照应标题,点明中心(总领/总起全文) 2.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3.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分析段落或者句子在文章中 的作用
常见题型:
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结尾段的妙处。 3.文章开篇两段文字亲切,自然,情真意浓,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第一步:概括内容 第二部:分析作用
内容+结构
看位置:首段、中间段、尾段
答题
思路
精分析
内容上
具体段落具体分析,不一定全有
表达效果: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深思/留下想象空间(仅限结尾)
根据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根据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新闻概括是提炼新闻主要信息的重要技巧。
以下是六种方法,
可帮助你概括新闻内容:
1. 阅读标题和导语:新闻标题和导语通常会提供新闻的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它们,了解新闻的主要主题和大意。
2. 阅读首段和尾段:新闻报道的首段和尾段通常会包含最重要
的信息。
这些段落通常会回答新闻的基本问题,如谁、何时、何地、为什么和如何。
3. 突出关键词和短语:浏览全文,寻找关键词和短语,这些词
汇通常与新闻的主题和主要细节相关联。
通过突出这些词语,你可
以更好地概括新闻内容。
4. 分析主要段落:阅读新闻报道的主要段落,如中间段或分点
段落。
这些段落通常包含关键信息和支持性细节,帮助你理解新闻
的主要论点和观点。
5. 注意引用和统计数据:新闻报道中的引用和统计数据通常是
确凿可靠的信息来源。
注意这些信息,它们可以提供新闻事件的背
景和关键细节。
6. 比较不同新闻源:如果你能够找到多个新闻来源报道同一事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可以得到更全面和客观的概括。
注意注意新闻报道的来源和信誉。
以上六种方法可协助你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通过采用这些策略,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总结新闻,以便有效地传达给其他人。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的阅读理解提问技巧
小学五年级的阅读理解提问技巧阅读理解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而其中的提问技巧更是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小学五年级的阅读理解提问技巧,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水平。
一、挖掘文章信息在阅读文本之前,学生需要浏览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这样他们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更好地回答问题。
在浏览文章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标题和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通常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迅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 首段和尾段:首尾段通常包含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学生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段落并提取关键信息。
3. 图片和图表:如果文章中有图片或图表,学生可以观察并提取相关信息,辅助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理解问题类型在回答问题之前,学生需要明确问题的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1. 主旨概括: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要求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细节信息,找出正确的答案。
可以通过在文章中划出关键句子或关键词来辅助理解。
3. 推理判断: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通过逻辑推理来推测、分析答案。
三、答题技巧在找到问题类型后,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以下技巧来回答问题:1. 注意细节:对于细节理解题,学生需要仔细审题,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以及在文章中对应的词语或句子。
只有准确理解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 多角度思考:对于推理判断题,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关联已有的信息与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判断。
3. 多次阅读:如果学生在第一次阅读后仍然无法确定答案,可以多读几遍文章,找到更多的线索,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实践训练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学生可以进行以下实践训练,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1. 多读文章:通过多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培养对各类题型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首段和尾段的作用一、专题解读记叙文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表达出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运用简短的语句引出下文对…的描写,起了一个铺垫作用)3.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4.如果首段是环境描写,其作用大致可以理解为: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记叙文尾段作用1.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主题,深化主旨。
(再结合容答)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章结尾点明主题,结合容是:表达一种人生感悟,只要一步步的战胜小困难,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引发读者思考。
给读者留下回味余地,想象的空间。
2.结构上:总结全文。
或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二、例题呈现1、2012年市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如果你足够优秀》,17题,细读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即可【答案】面对不公平和阴暗,我们只有奋力向前,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有改变自己我们要把人生的挫折当做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在战胜阴暗的过程中,让自己足够强大起来,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2、阅读《溯源》第一段有一种鲑鱼,幼小时,成群游出地带,顺流而下出海,成熟之后,又成群逆流而上还归,在那里交配、产卵,力竭而亡。
在回溯源流的行程中,不管有多大的阻挠,鲑鱼总是舍命克服。
有时溯至断岩,便从水中腾跃入空,直到跃越岩上的河段,继续溯流归源,回到原产地,完成生命之旅,也交代传递了生命的使命。
第二代孵出后,幼鱼又重复着同样的出海、溯源和回归(节选)思考: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类的归本还源跟鲑鱼的“回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析】《溯源》由一种鲑鱼的回归故地的生命之旅,引发对人、对自身的深刻思考。
鲑鱼的溯源经历是一种导引,与人类的归本还原比较,可从文中2、3、4、5自然段中归纳概括出答案。
【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相同:不管迁徙多远,都要溯源寻根。
不同:①鲑鱼的回归只是一种生命本能(或:那是生命本的根源感)。
②人的回归是指精神L的回溯,通过历史、艺文、习俗、生活记忆等在文化上寻根溯源。
(或:人的回归是指人的心灵;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源。
)三、方法归类(见专题解读)四、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月到中秋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
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
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
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
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
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
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
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
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
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
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
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
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
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
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
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
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
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
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
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
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
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
失望写在一稚嫩的脸上。
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
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
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
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
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
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
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
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家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
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
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
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
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
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
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文/一竿烟雨有改动)1.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以“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开头,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说明作者对“小时候”中秋夜的记叙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结合全文,简略说说第⑦段中加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5.选文结尾说“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联系全文容,说说庄稼汉们的“希望”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
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
”他回答。
“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
”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
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
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
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
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
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
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
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