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简介解读

合集下载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 染,同时加强营养,促进恢复。
05
唾液腺疾病患者的护理和保健
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会刺激唾液腺,加重病 情,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吸烟和饮 酒。
饮食调整
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尽量避免食 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 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04
唾液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唾液腺疾病的预防
01
02
03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的习惯,定期使用牙线清 洁牙缝,减少细菌繁殖。
避免吸烟和酗酒
吸烟和酗酒都会对唾液腺 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患病 风险。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 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 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 入。
唾液腺疾病的治疗方法
02
唾液腺的结构
唾液腺由腺泡和导管组成,腺泡负责分泌唾液,导管则负责将唾液输
送至口腔。
03
唾液腺的发育与生长
唾液腺在胎儿期就开始发育,出生后继续生长,至青春期达到成人水
平。
有关唾液腺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新型唾液检测方法
近年来,有研究探索利用唾液进行疾病检测,如通过检 测唾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来诊断口腔癌、乳腺癌等。
牙的颊黏膜上。
功能
分泌唾液,有助于消化和保护 口腔黏膜。
下颌腺
01
02
03
位置
位于下颌体内侧,其导管 开口于口腔内下颌第二磨 牙的颊黏膜上。
特点
下颌腺是主要的唾液分泌 器官之一,其分泌的唾液 量较多,约占唾液总量的 50%左右。
功能
分泌唾液,有助于消化和 保护口腔黏膜。
舌下腺

唾液腺知识点总结

唾液腺知识点总结

唾液腺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唾液腺的概述1.定义和功能2.类型和分布二、唾液腺的生理结构1.导管系统2.腺泡和分泌细胞3.血管和神经分布三、唾液的成分和作用1.主要成分2.生理作用四、唾液腺的病理生理1.唾液腺疾病概述2.常见疾病及病因3.诊断和治疗方法五、唾液腺的护理与管理1.日常护理要点2.预防疾病措施3.康复护理策略正文:一、唾液腺的概述唾液腺,顾名思义,是人体内负责分泌唾液的器官。

唾液腺的存在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还能清洁和保护口腔,维持口腔环境的稳定。

根据部位和功能的差异,唾液腺可分为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

大唾液腺主要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而小唾液腺则分布在口腔黏膜的各个部位。

二、唾液腺的生理结构唾液腺的生理结构主要包括导管系统、腺泡和分泌细胞、血管和神经分布。

导管系统是唾液从腺体排出到口腔的通道,包括排泄管、腺泡管和分泌管。

腺泡和分泌细胞是唾液分泌的基本单位,负责分泌唾液淀粉酶、蛋白酶等成分。

血管和神经分布则为唾液腺的生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支持。

三、唾液的成分和作用唾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蛋白质、酶等成分组成。

其中,唾液淀粉酶和蛋白酶是唾液的重要成分,它们分别在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唾液还具有清洁口腔、抗菌消炎、保护牙齿等生理作用。

四、唾液腺的病理生理唾液腺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唾液腺炎、唾液腺结石、唾液腺肿瘤等。

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各异,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诊断和治疗唾液腺疾病通常需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症状。

针对不同疾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五、唾液腺的护理与管理要想保持唾液腺的健康,日常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唾液腺。

其次,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预防口腔感染。

此外,针对唾液腺疾病患者,还需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策略,如疼痛管理、营养调理、心理疏导等。

(医学课件)口腔解剖生理学唾液腺

(医学课件)口腔解剖生理学唾液腺
类型,均与腮腺相同,临床上行腮 腺全切治疗腮腺肿瘤时,不能遗留, 以免肿瘤复发。
2018
23
关于腮腺结构的认识问题
• 长期以来:将腮腺分为浅叶、深叶及连接两者之 间的峡部,面神经从峡部横形穿过。在应用解剖 和临床诊治中有实用意义。
–浅叶:下颌支后缘表面和面神经(主干和主要分支) 平面的浅层,占据体积大部分。
2018
13
腮腺大致分为四个面
外面
• 面积较大,多为底边在上的三角形,
位于咬肌后部的表面,似倒置的锥 体。
• 向后:覆于胸锁乳突肌上端的前缘
• 上达:颧弓和外耳道软骨下方。
• 下至:下颌角后下方和二腹肌后腹 的浅面。
• 表面:皮肤和浅筋膜。
2018
14
大致分为四个面
上面
• 与内动脉、静脉及咽侧壁分
开。
2018
17
毗邻
上面: 与外耳道紧邻
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 动脉、面神经颞支、颧支
前内侧面:翼内肌,下颌升支、 咬肌后缘
面横动、静脉、面神经颧支、上 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
第一节 腮腺
18
2018
19
后内侧面
毗邻
乳突前缘、胸锁乳突肌前缘、 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的诸肌、 面神经干
浅面
皮肤、浅筋膜、颈阔肌、 深筋膜、耳大神经
第一节 腮腺
2018
20
2018
21
腮腺下极
毗邻
面神经下颌缘支、颈支、 面后静脉
前内侧面与后内侧面相交的内 侧缘与咽上缩肌紧邻
第一节 腮腺
2018
22
副腮腺 accessory part of parotid gland

口解——唾液腺

口解——唾液腺


2、深叶:位于下颌支内 侧,突入下颌后窝内。深叶 有三面,其尖部近邻咽旁间 隙。 • (1)上面:小而凹陷,与 外耳道软骨、颞下颌关节后 面相邻。 • (2)前内侧面:与下颌支 后缘、咬肌后部相邻,并延 伸到翼内肌深面。 • (3)后内侧面:于胸锁乳 突肌、二腹肌后腹、乳突、 茎突、茎突诸肌相邻。

2、深部:绕过下颌舌骨肌后缘到该肌上面,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 进入舌下间隙,前行至舌下腺后端。 • 下颌下腺导管:从下颌下腺深部发出,长约5cm,管壁较薄,行于下颌舌骨 肌与舌骨舌肌之间,向前内方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肉阜。导管走行途中 有部分舌下腺导管汇入其中。(下颌下腺导管长而弯曲,自后下斜向前上走 行,唾液在导管内运行缓慢,同时由于导管开口较大,牙垢和异物容易进入 导管,常形成钙盐沉积的核心,逐渐形成导管结石,因此,下颌下腺导管结 石比腮腺常见。
• • •
2、血管分布: 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分支; 静脉:主要由下颌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
• • • •
3、淋巴回流: 腮腺淋巴→腮腺浅、深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位于腮腺鞘浅面。 腮腺深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
• • • • • • • •
二、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一)位置、形态、毗邻 位置:下颌下三角内,在下颌体的内侧,舌骨舌肌和茎突舌肌的外侧。 形态:外部有颈深筋膜浅层形成的鞘包裹。腺体分为浅部、深部,两部在下颌舌骨肌后缘处相 连。 1、浅部:大,卵圆形,居下颌舌骨肌下方,其后缘达下颌角,紧邻腮腺下端,两者间有茎突 下颌韧带分隔,前缘达二腹肌前腹,并有一部分伸入到下颌舌骨肌深面。浅部分三面: (1)外侧面:紧邻下颌体内侧面、翼内肌下部; (2)下面:被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覆盖,并有面神经下颌缘支、面静脉在其表面走行; (3)内侧面:前部与下颌舌骨肌相邻,后部借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舌咽神经与咽侧壁 相邻。

局部解剖学课件:第十章 唾液腺

局部解剖学课件:第十章 唾液腺
根据唾液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分泌液的性质,唾液腺可分为浆液腺 体、黏液腺体以及混合腺体。腮腺属于浆液腺体,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都属于混合腺体。大多数小唾液腺多数为黏液性腺。
副腮腺

颧弓


胸 锁 乳 突 肌
主要功能
唾液有润滑和溶解食物、湿润和保护口腔黏膜、稀释和缓 冲不良刺激的作用。
唾液中的酶有助于对食物的咀嚼、吞咽及消化。
四、腮腺的血管分布、神经支配及淋巴回流
•(一)血管分布
血液供应来源于颈外动脉的分支,由走行于腮腺内的颞浅动脉分 支以及耳后动脉的分支供给。静脉血主要通过下颌后静脉回流。
• (二)神经支配
1、感觉神经:由耳大神经的分支及耳颞神经腮腺支中的感觉神经 纤维构成
2、分泌神经 : 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 。
•(三)淋巴回流
浅层筋膜较致密,附着于下颌骨下缘。
深层筋膜较疏松,附着于下颌骨内面的下颌舌骨线。
下颌下腺鞘与腺体的连接较为疏松,故在行下颌下腺摘除术时,一般 情况下较易剥离下颌下腺。
三、下颌下腺管
长 约 5cm , 直 径 约 2-4mm, 管 壁较腮腺管薄。
下颌下腺管从下颌下腺浅部深面 发出,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 之间前行,再经舌下腺与颏舌肌 之间向前内方,途中有舌下腺管 汇入,最后开口于口底舌系带两 侧的舌下肉阜。
腮腺鞘
特点
➢浅面的筋膜比较致密与腮腺表面紧密相连 ➢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将腺体分为许多小叶 ➢深面的筋膜薄弱而且不完整 ➢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与咽旁相通
茎突 下颌 韧带
茎突和下颌角之间的部分筋膜纤维增厚而形成该韧带
Santorni 裂隙
小动脉、小静脉以及神经纤维通入外耳 道前下壁软骨部的垂直裂隙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十章-唾液腺

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十章-唾液腺

唾液的作用
1. 消化作用 唾液中含淀粉酶能分解淀粉或麦芽糖 2. 保护作用 唾液中含的黏蛋白吸附至口腔黏膜表面 3. 润滑作用 唾液可保持口腔组织的湿润、柔软、润滑 4. 咀嚼辅助作用 唾液使食物湿润,并易于形成食团。 5. 溶媒作用 唾液可溶解食物中的有味物质 6. 清洗作用 唾液具有流动性 7. 杀菌抗菌作用 唾液中含的溶菌酶和分泌性免疫抗体 8. 缓冲和稀释作用 唾液可以缓冲口腔内的酸碱度 9. 粘附和固位作用 唾液有吸附性,在黏膜表面扩散成薄膜 10. 缩短凝血时间作用 血液与唾液之比为1:2时,缩短最多 11. 排泄作用 排出血液中异常或过量的成分 12. 体液的调节作用 体内水分减少时分泌量减少 13. 内分泌作用 颌下腺分泌唾液腺激素,腮腺分泌腮腺素
结构。
附 着 于 颧 弓
附丽于乳突与胸锁乳 突肌筋膜相延续
浅层筋膜
下颌角
咬肌筋膜相连
腮腺鞘
特点
➢ 浅面的筋膜致密与腮腺表面紧密相连, 深面的筋膜薄弱而且不完整
➢ 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将腺体分为许多小叶 ➢ 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与咽旁相通
茎突 下颌 韧带
茎突和下颌角之间的部分筋膜纤维增厚而形成该韧带
• 中份与舌骨舌肌相邻,两者 之间自上而下有舌神经、舌 下神经及其伴行的静脉;
• 后份借茎突舌肌、茎突舌骨 韧带和舌咽N与咽侧壁相隔;
• 内侧面下方是茎突舌骨肌及 二腹肌后腹。
(二)深部
• 又称延长部,为位于下 颌舌骨肌后缘至其上面 的部分,在下颌舌骨肌 与舌骨舌肌之间突入舌 下间隙,与舌下腺后份 相接。
• 外侧面有面动脉于腺 体后上部穿出,在咬 肌前缘绕过下颌骨下 缘上行至面部。
• 下面----有颈阔肌 和颈深筋膜浅层 覆盖,有面神经 下颌缘支和面前 静脉经过。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炎症 课件

唾液腺疾病 唾液腺炎症 课件

临床表现
进食时患部肿胀、疼痛,停止进食后症 状缓解,但有些阻塞严重的病人,肿胀 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不能完全消 退
导管口红肿,挤压见脓性分泌物,触诊 常可触及硬块并压痛,急性炎症伴有全 身反应
诊断要点: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检 查
颌下腺导管结石
下颌横断咬合片
治疗原则
1、急性下颌下腺炎的治疗同一般炎症 2、慢性下颌下腺炎的治疗主要是去除
第九章 唾液腺疾病
解剖
唾液腺又名涎腺
有三对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许多小的唾液腺,唇腺、腭腺、舌腺、颊腺等
腺实质和结缔组织组成:
腺实质即腺泡是腺的分泌部。腺泡壁有分泌上皮构成, 分泌液由导管排入口腔,形成唾液。
结缔组织在腺实质外形成一层厚薄不一的被膜,并深入 腺内,形成许多腺叶和腺小叶,腺小叶是腺的基本结构 ,含有腺泡和导管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有季节流行特点及有传染病接触史,多发生 于5~15岁儿童,常为双侧发病。腮腺虽肿 大,但扪之较软且导管口无红肿亦无脓性 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
2、咬肌间隙感染 常有明显的牙源性感染因素
流行性腮腺炎
正面
右侧面
预防
术后或重病病人,加强护理及加强营 养
保持体液平衡 加强口腔卫生 抗感染
诊断要点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腮腺造影(导管部分 扩张、部分狭窄、管壁不光滑,呈腊肠样 改变)
鉴别诊断: 1、成人复发性腮腺炎2、舍格伦综合征
治疗原则
排除发病因素,消除阻塞、消除感染。 有涎石应予摘除,狭窄应予扩张,按 摩腺体,促进分泌。提高口腔卫生
四、涎石病与下颌下腺炎
病因:由于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中黏 液含量大,下颌下腺导管较长,并在 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使唾液易于滞 留,导致涎石形成,使唾液排出受阻, 并继发细菌感染

唾液功能详解

唾液功能详解

高龋组儿童唾液蛋白量高于无龋组
唾液组学涵盖了唾液基因组学、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 、微小RNA (microRNA,miRNA)等 领域。(http://)
截至2012年3月,全世界范围内尚不能 单独通过唾液来确诊某种口腔或系统性 疾病
唾液的分类
静息唾液:指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
况下,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 刺激唾液: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反射
性地引起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
混合唾液(全唾液):口腔内的三大唾液
腺及小唾液腺所分泌的分泌物,进入口 腔后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细菌 、食物残渣等混合,称为混合唾液或全 唾液。
三、唾液的分泌调节

唾液腺受到副交感
与交感神经双重支
配,这两种神经沿
பைடு நூலகம்
传出通路
副交感神经:
腮腺:下涎核发出节前神 经纤维,加入舌咽神经, 在出颈静脉孔前由下神经 节发出-鼓室神经由颞骨 岩部进入鼓室,鼓室神经 的终末支出鼓室后易名为 岩浅小神经,由卵圆孔出 颅后到达耳神经节,交换 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神经纤 维,加入耳颞神经至腮腺 唾液分泌的神经支配 ,支配其分泌。
副交感神经:
颌下腺、舌下腺:上涎核 发出节前神经纤维,加入 面神经,面神经由内耳门 进入面神经管,在出茎乳 孔前6mm处发出分支,即 鼓索神经进入鼓室,后由 岩鼓裂出鼓室,加入舌神 经至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 经元,发出节后神经纤维 至下颌下腺、舌下腺,支 配其分泌。
C8、 T1~T4
唾液分泌的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
传入途径
1、口腔内感受器的 刺激 2、内脏的刺激 3、嗅觉、视觉、听 觉刺激
唾液分泌中枢
1、延髓上涎核与下涎核是
延髓的唾液分泌中枢, 上涎核支配同侧的颌下 腺与舌下腺,下涎核支 配同侧的腮腺,延髓唾 液分泌中枢属于副交感 神经系统。 2、脊髓第2-4胸部脊髓支 配三大唾液腺,属于交 感神经系统。

涎腺——精选推荐

涎腺——精选推荐

第六章涎腺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即唾液经导管系统流入口腔,,故涎腺又称唾液腺(salivary)。

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大对大涎腺,还有很多小涎腺分布于口腔黏膜和黏膜下层,按其所在解剖部位而命名,如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据统计,25%的唾液来自腮腺和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

唾液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

第一节涎腺的组织结构涎腺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

实质即由分泌单位(secretory unit ),皮脂腺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分泌单位包括腺泡与导管系统。

导管系统由闰管,分泌管(纹管)和排泄管三部分组成,闰管和分泌管位于小叶内,排泄管穿行于小叶间。

间质即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间或小叶间隔,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一分泌单位(一、)腺泡腺泡连接于导管末端,由单层腺上皮细胞组成。

腺泡外周有一层薄的基底膜包绕,在腺细胞和基底膜间,有肌上皮细胞附于腺细胞上,它具有收缩能力,有助于腺泡分泌物的排出。

根据腺泡的形态、结构和分泌物质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种类型。

1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呈球状,由浆液细胞组成。

分泌物稀薄,呈水样,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

因此,更准确的名称应为浆黏液细胞(seromucous cells)。

光镜下,细胞呈锥体形,基底部较宽,紧附于基底膜上,顶端向着腔内。

胞核为圆形,位于基底部1/3处。

胞浆嗜碱性,含PAS阳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其直径约为1um。

当细胞分泌时,分泌颗粒减少;同时,细胞体积变小,胞核增大,核仁明显。

电镜下,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细胞的特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随着细胞的分泌周期而改变,分泌早期细胞核内主要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主要是异染色质。

粗面内质网发育良好,平行排列在胞核底部和侧方。

其间有许多棒状线粒体。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负责分泌浆液性唾液,含有丰 富的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等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粘液性腺泡细胞
负责分泌粘液性唾液,主要成 分为粘蛋白,具有润滑口腔、
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
肌上皮细胞
具有收缩功能,可以调节唾液 的排出。
导管细胞
负责将唾液输送至口腔,同时 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可以调
节唾液的成分和流量。
03
唾液成分与功能分析
临床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常规检查方法介绍
视诊
观察唾液腺是否有肿胀、 红肿等和有无压痛。
听诊
使用听诊器听取唾液腺周 围的声音,判断有无异常 。
辅助检查手段应用
超声检查
通过高频声波检查唾液腺的结构 和病变情况。
CT检查
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显示唾 液腺的精细结构。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唾液腺概述 • 唾液腺组织结构 • 唾液成分与功能分析 • 临床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唾液腺概述
唾液腺定义与分类
唾液腺定义
唾液腺是人和脊椎动物口腔内分 泌唾液的腺体。
唾液腺分类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 对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 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 唾液腺。
MRI检查
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唾液腺进 行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评估指标解读及意义
唾液流量测定
通过收集并测量唾液分泌量,评 估唾液腺功能。
唾液成分分析
检测唾液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等 成分,了解唾液腺的生理状态。
活组织检查
通过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明确唾液腺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第六章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第六章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第六章唾液腺Salivary Gland概述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流入口腔,形成唾液,又称为涎腺。

大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唇腺、颊腺、舌腺、腭腺、磨牙后腺等(位于除牙龈和硬腭前部外的口腔任何部位)唾液25%来自腮腺,60%来自下颌下腺,5%来自舌下腺,5%-10%来自小涎腺,具有湿润黏膜、溶解食物和促进消化的作用唾液腺是导管开口于口腔粘膜的管泡状、局泌性、复合性、外分泌腺:管泡状:分泌细胞的状态局泌性:分泌时只有细胞的分泌物释放复合性:有一个以上的导管进入主导管外分泌性:腺体将液体分泌至游离面第一节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实质—1)腺上皮:分泌单位--腺泡2)皮脂腺3)肌上皮细胞(腺叶)导管间质—被膜、叶间或小叶间隔((血管、淋巴管、神经))一、腺泡acinus位于:最细小导管的末端结构:由数个单层腺泡细胞围成的球形和管形,而在腺泡中央有一狭窄的泡腔在腺泡外围有一层薄的基膜包绕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基底膜之间腺泡根据其形态、结构、分泌物不同,分为:1.浆液性腺泡serous acinus光镜:呈球状,由浆液细胞(浆黏液细胞)组成,常见不到明显的腺腔。

浆液细胞呈锥形,尖端朝向腺腔;核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区1/3,靠近基底膜;胞质弱嗜碱性,内含酶原颗粒;主要表达α-淀粉酶。

分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和少量粘液,也称为浆粘液细胞电镜:浆液细胞具有合成、贮存和分泌蛋白质的细胞特征细胞核分泌早期是常染色质,分泌后期是异染色质粗面内质网丰富,较多棒状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显著,膜包颗粒胞吐(exocytosis)和局浆分泌(merocrine)顶部微绒毛,邻面细胞间小管,侧面指状突起,基底部折叠,连接复合体(junctional complex)2. 粘液性腺泡mucous acinus光镜:呈管泡状,由粘液细胞组成,管腔明显。

粘液细胞呈三角形或锥形;分泌产物少时核较大,染色浅,分泌产物多时核扁平,位于细胞底部,染色较深。

唾液腺简介

唾液腺简介

唾液腺简介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

【一】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1.腺泡:
由单层立方或锥形细胞组成,在腺细
胞和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腺泡分为三
种:
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分
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

浆液性腺细胞
胞质染色较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可
见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圆,位于
基部,顶部有较多嗜酸性分泌颗粒,酶原
颗粒。

粘液性腺泡: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
分泌粘液。

粘液性腺细胞胞质染色较浅,
细胞核扁圆形,居细胞底部,顶部有粗大
的分泌颗粒,粘原颗粒。

混和性腺泡:浆液性腺泡和粘液性腺
泡共同组成。

常见浆半月,由几个浆液性腺细胞位于腺泡底部,呈半月形排列。

2.导管:
〔1〕闰管:管径小,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
上皮。

〔2〕纹状管: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于顶
部,胞质嗜酸性,基部有垂直纵纹,吸收
Na+,排出K+,吸水或排水,调节唾液中电解质
含量和唾液量。

〔3〕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假复层柱状上
皮,行于小叶间;近口腔开口处为复扁上皮。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4章唾液腺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4章唾液腺
联合;②与颌下腺导管联合;③开口在 舌下皱襞处。 混合性腺体,粘液性腺泡占主要部分。 闰管分泌管发育不良,腺泡直接连接于 排泄管的远侧小管。
三、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四、小涎腺(Minor Salivary Glands)
✓ 唇腺:混合性腺体,以黏液性腺泡为主 ✓ 颊腺: ✓ 舌腺: ✓ 腭腺: ✓ 舌腭腺: ✓ 磨牙后腺:
第四章 涎 腺
Chapter 4 Salivary Glands
涎 腺(Salivary Glands)
概述:
– 外分泌腺 – 三对大唾液腺,许多小唾液腺 – 湿润粘膜,溶解食物,促进消化
第一节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
涎腺—一般组织结构
实质:腺上皮细胞形成的分泌单位和 导管系统;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与叶 间 或小叶间隔。
导管周围常伴有弥散之淋巴组织。
二、颌下腺(SubmandibulaGland)
二、颌下腺(SubmandibulaGland)
三、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有一对较大和若干个较小的腺体组成。 位于口底粘膜和下颌舌骨肌之间。 舌下腺通过主导管开口于颌下腺导管。 小舌下腺导管开口:①与舌下腺主导管
涎腺的分布及组织学特点
☆大涎腺:(Major S alivary Glands) 腮 腺 颌下腺 舌下腺
☆小涎腺:唇腺、颊腺、舌腺、腭腺、
舌腭腺、磨牙后腺
一、腮腺(Parotid gland)
唾液腺中最大者,分深浅两叶。 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
对应的颊侧粘膜处。 为纯浆液腺,闰管长,有分支;分泌管
多,染色浅。 腮腺内有淋巴结及淋巴结内有腺体组织
–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腺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来源

第十章 唾液腺与唾液

第十章  唾液腺与唾液

第十章唾液腺与唾液提要唾液腺由三对大唾液腺和许多散在分布于口腔及口咽等部位黏膜下的小唾液腺组成。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以及舌下腺,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各自的导管系统排入口腔;小唾液腺通过口腔黏膜将唾液泌入口腔。

根据唾液腺的组织学特点和分泌液的性质,可将唾液腺分为浆液性腺、黏液性腺和混合性腺。

腮腺属于浆液性腺,下颌下腺是以浆液性腺为主的混合性腺,舌下腺是以黏液性腺为主的混合性腺,小唾液腺多数为黏液性腺。

唾液的成分复杂,主要功能包括消化、润滑、溶解食物,湿润、保护口腔黏膜,稀释、缓冲不良刺激,清洁口腔、抗茵以及免疫作用。

第一节腮腺腮腺(pardtid gland)是人体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图10-1),属浆液性腺,质地较软,重约20~30g,大小因个体有差异。

左右两侧腮腺基本对称一致。

图10-1 大唾液腺示意图一、腮腺的位置和形态腮腺位于颜面两侧皮下,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外方,大部分腺体位于下颌后窝内。

呈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的不规则锥体形。

在腮腺的前缘,腮腺管的上方,约有35%的人存在副腮腺(accessor part of parotidgland)。

它位于咬肌浅面,颧弓和腮腺管之间,形态大小不一,是与腮腺不连续且独立存在的小腺体,其排泄管直接汇入腮腺主导管。

在组织学方面,副腮腺与腮腺结构相同,因而发生在腮腺的肿瘤也可以发生在副腮腺。

二、腮腺鞘腮腺鞘(parotid capsule)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由深、浅两层筋膜包绕腮腺而形成。

浅层筋膜向上附着于颧弓,向下至下颌角,向前与咬肌筋膜相连,向后附着于乳突并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

腮腺浅面筋膜比较致密,与腮腺连接紧密,并且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形成纤维间隔,将腺体分为许多小叶。

腮腺深面筋膜薄弱且不完整,在茎突与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借此与咽旁间隙相通。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相连处,可见有小动脉、小静脉以及神经纤维通人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的垂直裂隙[Santorni裂隙(Santorni fissure)]中。

口腔解剖生理学唾液腺

口腔解剖生理学唾液腺
第七章
唾液腺
唾液腺分类
根据所在部位:
大唾液腺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小唾液腺 唇腺 颊腺 腭腺 舌腺等
根据腺泡结构和分泌物性质:
浆液性腺:腮腺 粘液性腺:唇腺 颊腺 腭腺 舌腺 混合性腺:颌下腺 舌下腺
腮腺
腮腺的位置
颜面两侧,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 下颌支外后方,下颌后窝内
腮腺浅叶 倒置的锥体 咬肌后部表面 胸锁乳突肌上端前缘 二腹肌后腹表面 颧弓及外耳道软骨下
塞后易形成粘液囊肿.
副交感神经起于脑桥上涎 核,经面神经鼓索随舌 神经进入颌下神经节, 更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 进入颌下腺
? 血管分布
舌下动脉 颏下动脉 面前静脉 舌静脉
? 淋巴回流
经颏下、颌下淋巴结 至 颈深上淋巴结
小唾液腺
? 根据腺体所在位置命名. ? 分布在口腔及口咽部粘膜下层和粘膜固有层. ? 腺体无包膜,腺管直接开口于粘膜. ? 多为粘液腺,主要成分为粘蛋白,导管破裂或阻
? 腮腺浅淋巴结 腮腺鞘 浅面
? 腮腺深淋巴结 腮腺实 质内
颌下腺
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毗邻
? 颌下三角内 ,下颌体 内侧面 ,舌骨舌肌与 茎突舌肌间
? 下颌舌骨肌后缘将颌 下腺分为浅部和深部 两部分
? 颌下腺浅部
? 卵圆形,下颌舌骨肌下 方,后达下颌角 ,邻腮 腺下端 ,两者间有茎突 下颌韧带分隔 ,前缘为 二腹肌前腹 ,部分伸至 下颌舌骨肌深面
? 颌下腺导管
? 长约5cm,颌下腺 深部发出,行于下 颌舌骨肌和舌骨舌 肌间,向内前方开 口于舌下肉阜。
? 导管行程中有部分 舌下腺导管汇入。
? 颌下腺导管长而 弯曲,由后下斜 向前上行,唾液 在管内运行缓慢, 且导管开口大, 异物易进入,钙 化成结石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
•浆液性细胞由细胞间小管排入腺腔
•浆液细胞和黏液细胞围绕 腺泡腔呈单层排列,未见 半月板结构
二、唾液腺导管
• 复杂的分枝状的输送分泌物的管道, 开口于口腔
• 分三段: 1.闰管 2.分泌管 3.排泄管
浆液性腺泡
黏液性腺泡



闰管
分泌管
混合性腺泡
唾液腺各类腺泡的导管示意图
(一)闰管(intercalated duct)
黏液性腺泡(电镜) Mucous acinus
由黏液细胞
(Mucous cell)
组成
(三)混合性腺泡(mixed acinus)
• 由黏液性细胞和浆液性细胞共同构成,以黏液性细胞为主
传统固定法
快速液氮固定法
•数个排列呈新月状的浆液性细胞覆盖在黏液 性腺泡的盲端称半月板
•黏液性细胞与导管相连分泌物直接排入腺腔
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A:颌下腺的排泄管
(Excretory duct)
(三)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 最小的一对大唾液腺 • 以黏液腺为主混合腺,浆液性细胞分泌颗粒小,
分泌物黏稠含大量黏蛋白及少量淀粉酶 • 闰管分泌管发育不良
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混合性腺泡 Mixed acinus
舌下腺的混合型腺泡
混合性腺泡 Mixed acinus
舌下腺的混合性腺泡(高倍)
大唾液腺三种类型分泌单位的模式图
a. 腮腺 b.下颌下腺 c.舌下腺 S.纹管 I.闰管
唇腺 小唾液腺的组织结构
三、功能与增龄性变化
(Functions and age changes)

优质医学唾液腺疾病

优质医学唾液腺疾病
素C,等
•切开引流:化脓期需要切开引流。
6
切开引流指征: •凹陷性水肿 •局限性压痛点,穿刺出脓液 •导管口有脓,全身中毒明显
方法:
7
二、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chronic recurrent parotitis
病因:
儿童:
•先天性发育异常:家族史,末梢导管扩张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变态反应 •细菌逆行感染:口内感染,呼吸道感染
19
治疗:去除结石,尽量保留颌下腺。当腺体功 能丧失或不可逆转时,摘除腺体。
• 保守治疗:促唾液分泌,排石 • 取石术
– 切开取石术 – 内窥镜取石术 – 内窥镜辅助切开取石术
• 碎石术。 • 腺体切除术。
20
五、唾液腺特异性感染
结核,放线菌病,HIV相关唾液腺疾病 (一)、结核:唾液腺结核(tuberculosis of
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部位,外伤 是主要原因。手术,化脓性感染也可瘘: 腺体区皮肤有小的点状瘘孔,周围有 瘢痕,瘘管的腺端通向一个或多个腺小叶的分泌管。 液体清亮,进食时增加。
31
2,导管瘘:发生于腮腺导管段的涎瘘。分为 完全瘘和不完全瘘。
• 作用: 吞咽、消化、味觉、语言、口腔粘膜保护
及龋病的预防。
• 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 小唾液腺: 口腔、咽部、鼻腔、上颌窦粘膜
1
在组织学上,根据唾液腺的腺泡形态 和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将腺泡分为浆 液、粘液和混合三种类型。
2
第一节 唾液腺炎症 sialadenitis
一、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性多发肿块。
• 组织病理学:腺体内和腺周淋巴结的滤泡
增生,导管系统囊性扩张。
29
治疗: 全身治疗HIV感染,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催 唾剂和人工唾液缓解口干。必要时腺体切 除。

唾液腺腺泡的基本结构

唾液腺腺泡的基本结构

唾液腺腺泡的基本结构
唾液腺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
唾液,帮助人体消化、吞咽、咀嚼等过程。

而唾液腺中的腺泡结构是
唾液分泌的关键所在。

唾液腺腺泡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步是外部瓣膜层。

唾液腺腺泡的外部由一个瓣膜层包裹着,
它起到了保护腺泡的作用。

瓣膜通常是由一层由基底膜细胞组成的薄
膜所构成。

这层膜质地很薄,直径通常只有几纳米。

第二步是内分泌细胞层。

内分泌细胞层是唾液腺腺泡的主要分泌
部分。

在这一层内,有大量真核细胞,它们负责为唾液的分泌做出贡献。

细胞外分泌物主要是由水、电解质、酶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组成,起到了促进消化和咀嚼的作用。

这些分泌物需要经过基底膜才能进入
血液循环,被输送到其他部位继续起作用。

第三步是基底膜。

基底膜是一层环绕着细胞层的膜。

除了对腺泡
的保护作用外,还可以规范唾液的成分和分泌量,以此确保唾液的质
量和效果。

第四步是肌层。

肌层是唾液腺腺泡内最外层的部分。

它是由平滑
肌组织组成的,主要作用是协助压缩和释放唾液。

这是通过神经冲动
来实现的,所以肌层直接影响唾液的分泌量和速度。

总体来说,唾液腺腺泡的结构很复杂。

它包括外部瓣膜层、内分
泌细胞层、基底膜和肌层四部分,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只有这四
部分一起协作,才能完美地完成唾液的分泌和工作。

了解唾液腺腺泡
的基本结构对于分析唾液分泌的过程和研究唾液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
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液腺简介
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

一、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1.腺泡:
由单层立方或锥形细胞组成,在腺细
胞和基膜之间有肌上皮细胞,腺泡分为三
种:
浆液性腺泡:浆液性腺细胞组成,分
泌物稀薄,含唾液淀粉酶。

浆液性腺细胞
胞质染色较深,基部胞质嗜碱性较强,可
见较多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核圆,位于
基部,顶部有较多嗜酸性分泌颗粒,酶原
颗粒。

粘液性腺泡:由粘液性腺细胞组成,分泌粘液。

粘液性腺细胞胞质染色较浅,细胞核扁圆形,居细胞底部,顶部有粗大的分泌颗粒,粘原颗粒。

混和性腺泡:浆液性腺泡和粘液性腺泡共同组成。

常见浆半月,由几个浆液性腺细胞位于腺泡底部,呈半月形排列。

2.导管:
(1)闰管:管径小,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
上皮。

(2)纹状管:单层高柱状上皮,核位于顶
部,胞质嗜酸性,基部有垂直纵纹,吸收Na+,
排出K+,吸水或排水,调节唾液中电解质含量
和唾液量。

(3)小叶间导管和总导管:假复层柱状上
皮,行于小叶间;近口腔开口处为复扁上皮。

二、三种唾液腺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