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修订版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修订版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1预防感染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操作者手的清洁..针灸部位的准备..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无菌操作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清洁的工作环境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

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

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

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

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无菌操作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

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禁忌症。

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针刺。

针灸可引产,因此不宜用于孕妇,除非为了其他治疗目的,方可小心谨慎使用。

针灸针的安全操作规程

针灸针的安全操作规程

针灸针的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针灸针的安全操作,以保障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并预防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

2. 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备:- 检查针灸针的包装,确保密封完好;- 清洁双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戴上一次性手套,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针灸针的选择在选择针灸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使用经过认证的针灸针品牌;- 确保针灸针完好无损,没有任何锈蚀或变形;- 预先准备不同尺寸和类型的针灸针,以适应不同治疗需求。

4. 针灸针的使用在使用针灸针时,操作人员应谨慎遵守以下步骤:- 使用一次性针刺套装,确保每次治疗都使用新的针灸针和针刺套装;- 检查患者的皮肤,确保无伤口或炎症,避免穿破血管或神经;- 将针灸针缓慢、轻柔地插入皮肤,避免快速或过度用力造成患者疼痛或不适;- 不要重复使用或共享针灸针,以免引发交叉感染。

5. 操作后的处理在完成针灸治疗后,操作人员应执行以下步骤:- 将使用过的针灸针放入专用的废物中,确保安全处置;- 拆除一次性手套,并正确清洁双手;- 清洁和消毒使用过的治疗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6. 安全预防措施为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应遵守以下预防措施:- 定期更新学术知识,了解最新的针灸操作技术和安全准则;- 严格遵循个人和环境消毒的相关规定;- 维护良好的卫生条件,确保治疗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定期对针灸针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洁。

7. 总结以上针灸针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并保证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针灸操作规范

针灸操作规范

针灸操作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针灸操作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范是保证针灸疗效并预防意外情况发生的重要途径。

2. 操作要求2.1 操作人员要求针灸操作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授权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

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要求:- 具备执业资格: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针灸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 了解病情: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并根据医疗记录确认治疗方案。

- 态度专业:操作人员应以专业和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位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态度。

- 特殊情况处理:操作人员应具备处理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例如疼痛、过敏反应等。

2.2 操作环境要求针灸操作应在干净、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具体要求如下:- 清洁消毒:操作人员应确保针灸治疗器械、治疗床椅等设备具备清洁消毒条件,以防止交叉感染。

- 安全设施:操作场所应配备紧急医疗设备、灭火器等安全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 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应使用无菌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传染病风险。

2.3 操作流程针灸操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应确认治疗器械的完整性和无菌性,准备好所需的治疗环境和仪器。

2. 病人准备:操作人员应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了解,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史。

3.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案,操作人员应准确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4. 穴位准备:操作人员应对所选穴位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安全和卫生。

5. 针刺动作:操作人员应使用适当的针法和手法进行插针,注意遵循穴位深度和角度要求。

6. 针灸调理:操作人员应根据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针灸调理,包括刺激、旋转等操作。

7. 针灸结束:操作人员在治疗结束后,应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提供适当的护理指导。

3. 安全控制为确保针灸操作的安全性,以下安全控制措施应被采取:- 针具选择:使用符合规定标准的一次性针具,确保无菌和安全。

针灸规范操作

针灸规范操作

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1、确定体位:仰卧位:适合前身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后身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侧身部的腧穴俯伏坐位:适合头顶、枕项部的腧穴2、定点、定穴:根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3、消毒: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汽灭菌法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针刺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4、针具选择:按照不同施术部位选择相应针具,基本要求是针刺入体内后针根露在体外1-- 2cm左右为宜。

5、进针:针刺时,力争微痛或无痛刺入,同时需要注意确定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6、行针: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的操作方式的变化组合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感受选择应用不同的强度。

7、留针:按照具体治疗需要,选择相应留针时间。

一般体针的留针时间大概在30-40min 之间,头皮针留针时间可稍长,一般6小时左右。

同时可间歇行针,注意向患者交代留针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施术部位。

8、出针:出针前要稍捻转针柄,待针下轻松滑利时方可出针。

出针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左手持一消毒棉球按压穴位,右手拇、食指持针柄,捻针退出皮肤,动作要轻柔。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尤其是面部和头部等易出血的部位,应按压较长时间。

针刺注意事项:应将针灸操作过程中的消毒棉球和废用针具放置在医用垃圾袋里,避免乱扔乱放。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

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三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

三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及一些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

月经期间,如月经周期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

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为了调经可以针。

3.小儿囱门未闭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此外因小儿不能配合,不宜留针。

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得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1预防感染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 . 清洁得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得清洁.、针灸部位得准备.、消毒针与器具以及适当得存放.无菌操作认真管理与销毁使用过得针与棉签。

1.1清洁得工作环境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得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得桌子,摆放消毒过得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与棉签,70%得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

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得光线与通风。

1、2手得清洁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

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与指甲,流动水冲洗15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得准备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

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与器具得存放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与其她得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得容器中。

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得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无菌操作行针时操作者得手指不能触摸针体。

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得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得表面不接触潜在得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与病人得体液。

所有被血液与体液污染过得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得污物器中。

2、禁忌症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得“调整作用”,很难为其界定绝对得禁忌症。

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针刺。

2、1怀孕针灸可引产,因此不宜用于孕妇,除非为了其她治疗目得,方可小心谨慎使用。

传统上说,在怀孕头3个月,不宜针与灸下腹部与腰骶部穴位。

怀孕3个月以上者,避免使用上腹部、腰骶部以及那些可产生强烈针感得穴位,配伍耳针疗法也可引产。

针灸科针灸操作规章制度

针灸科针灸操作规章制度

针灸科针灸操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针灸科的针灸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与疗效,特制定《针灸科针灸操作规章制度》(以下简称“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针灸科的各类针灸操作活动,并具有约束力。

第三条针灸科的针灸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针灸科针灸操作应注重患者的个人隐私,确保患者的身体和信息安全。

第二章针灸操作要求第五条针灸操作人员应在严密清洁的操作环境下进行针灸操作,保证操作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第六条针灸操作人员在进行针灸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反应及禁忌情况。

第七条针灸操作人员应仔细选择针灸穴位,准确插入针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进行合理的操作方法和针刺深度。

第八条针灸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针灸操作的时间和频率,并进行适当的操作技巧和手法。

第九条针灸操作人员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并及时调整针灸操作方式和穴位选择。

第十条针灸操作人员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需求。

第三章针灸操作安全措施第十一条针灸科应设立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理预案,指导针灸操作人员在突发状况下的处理方法和步骤。

第十二条针灸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了解最新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措施。

第十三条针灸操作人员应检查并保养针具和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防止感染传播和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针灸科应建立并完善针灸操作的记录和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操作过程和疗效评估等。

第十五条针灸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等,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第四章操作纪律和违规处理第十六条针灸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针灸操作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私自变更操作方案或扩大操作范围。

第十八条针灸操作人员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针灸是中医学中应用针刺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在实施针灸治疗之前,必须遵循一些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才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针灸操作规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针灸治疗前的准备1.术前准备物品:采用一次性、无菌的针头,需自带音响以便进行敲掌、点穴等工作,还需要准备具有较好的遮阳、隔热效果的窗帘或草帘,以保证治疗室的适宜温度。

2.患者准备: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前,需要做好必要的身体准备,例如洗手、洗脸,排空大小便,以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诊断判断进行针灸治疗之前,要全面贯彻“望、问、切”、“四诊合参”的诊疗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脉象、舌象等进行综合判断,确定采用何种针刺方法和穴位选配。

三、针灸操作规程1.首先对乙酰胆碱的敏感点和病变部位进行刺激,用以暂时缓解疼痛并增加人体对针刺的敏感度。

2.对治疗部位进行消毒,这是在针灸操作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关键,必须使用有效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注意对玻璃管、管头、穴位器、音响等设备也要进行消毒处理。

3.在针刺过程中,针头与皮肤之间的接触应该尽量小。

刺入后,针头应该缓慢旋转,直到穴位内真气自感,然后按照需要来改变针头的深度,减轻针头的刺入感。

4.针刺过程要保持针头的稳定,并遵循针灸基本原则,应采用小力度、平稳、下针慢插、快拔慢放的手法,避免剧烈刺激造成的不良反应。

5.在针刺完毕后应采用轻柔的手法按摩穴位,让患者感到温热和酸麻。

6.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针灸治疗,进行必要的处理。

四、安全措施1.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每一个环节,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2.使用一次性针头,避免针头出现再次使用,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

3.针刺过程中,要确保针头的进针深度和方向准确,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导致不良后果。

4.在治疗过程中,针头大小应适当,避免过小或过大而引起不良后果。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独特的疗效和经验。

为了保证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师在进行针灸操作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操作要求。

下面是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内容:1.术前准备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师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主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体格检查。

同时,医师需要对诊疗设备进行检查和消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消毒杀菌效果。

2.术中操作(1)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应当基于临床实践和理论依据。

在选择穴位时要遵循“病从远处治”、“迎随调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注重综合分析。

(2)针具准备:使用无菌的针具,针具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使用表面有锈蚀、变形或者超过有效期的针具。

同时,医师需要对针具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无菌。

(3)术语准备:医师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医师还需事先为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减少恐惧和不适感。

(4)操作规范:医师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遵守操作规范,如:-使用适当的手法插入针具,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控制插入深度,避免穿透深层器官或结构;-留针时间适当,一般为15~30分钟;-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在针灸操作完成后,医师应为患者进行适当的观察,评估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5)卫生要求:医师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时,医师需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保证操作部位的清洁,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3.术后处理治疗完成后,医师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释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者的状况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医师需要妥善处理废弃物和使用过的针具,保证废弃物的无菌处理和针具的安全回收。

此外,医师需要持续学习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水平和操作技巧。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和科学的临床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疗效,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灸操作规范

针灸操作规范

针灸操作规范针灸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广泛被采用。

然而,针灸操作不规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因此,规范的针灸操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灸操作的规范。

1.术前准备在进行针灸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症状等信息,并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患者的体质、诊断与辨证。

除此之外,还要检查患者的脉象、舌苔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同时,需要对针灸器械进行消毒和备好所需要的针具,确保术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位。

2.针具选择根据针灸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

常用的针具有金属针、银针和不锈针等。

需要注意的是,针具一定要符合卫生要求,需要进行专业的消毒和灭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每次使用针具前要进行检查,确保针具的完整和无损伤。

3.穴位选择在选择穴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治疗的部位来确定。

根据经络学说、经验和临床实践,选择合适的穴位。

同时,应该了解每个穴位的位置、深度、特点等,并注重遵循解剖学知识,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4.操作步骤(1)消毒:消毒是针灸操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穴位刺激之前,需要对患者皮肤表面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插入:在插入针具时,要掌握正确的角度、深度和力度,避免伤及深层组织。

同时,应注意插入针具时要轻柔平稳,避免刺激患者造成疼痛或紧张。

(3)得气:在插针后,应用手法得气。

得气的手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针灸的目的来选择,包括提拔抽插法、旋转法等。

手法应准确、稳定,避免误伤患者。

(4)留针:根据治疗需要,有时针头要插留一定时间。

在留针期间,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5)取针:在取针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针头掉落或误伤患者。

在取针后,需要对穴位进行轻柔按压,以减少局部出血和淤血。

5.护理措施在针灸操作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包括清洁局部皮肤,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例子,大致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的身份、病症和病史。

2. 将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在病历上。

3. 对治疗仪器和针具进行消毒,并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4. 患者就座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第二步:检查和评估1. 对患者进行脉搏、舌苔、面色等检查。

2.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和病情。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对患者进行病因、病机和辩证分析。

第三步:选择穴位1. 根据患者的病症和辨证分析,选择适合的主穴、配穴和启用穴。

2. 选择穴位时要注意遵循经络走向、刺激局部和整体调理的原则。

第四步:操作技巧1. 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和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必须穿戴清洁、整齐的工作服,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3. 针具插入时要注意向穴内缓慢推进,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刺伤组织结构。

4. 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稳定,避免对患者造成疼痛或不适。

5. 针具插入后,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针灸的刺激力度和时间。

第五步:治疗方法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辨证分析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如毫针、引流、温针等。

2. 对于针灸刺激后的反应,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

3. 刺激完成后,对穴位进行处理,如按摩、敷药等。

第六步:记录和评估1. 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过程、效果和患者反应等情况记录在病历上。

2. 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关建议和康复指导。

总结:以上就是一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简要说明。

在实际操作中,针灸医师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卫生标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持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调整治疗方法,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针灸治疗服务。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和提高中医针灸技术的操作水平,制定本规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中医针灸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

3. 操作准备3.1 设备准备- 针具:确保齐全、完整、无损坏,并进行消毒处理。

- 消毒设备:准备符合卫生要求的消毒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 诊疗设备:确保诊疗设备良好运作,无任何故障。

3.2 环境准备- 操作室:保持干净整洁,有足够的光线和通风条件。

- 操作床:应具备舒适、平整、稳定的特点,并保持清洁。

- 操作区域:无干扰物,并具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3 患者准备- 患者沟通: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病症、病史和过敏情况。

- 隐私保护:确保患者隐私得到充分尊重。

- 术前准备:清洗患者相关部位,确保无明显伤口和感染。

4. 操作步骤4.1 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确认患者身体状况和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疗法。

- 针具准备:选择适当的针具,进行消毒处理。

- 操作部位确定:根据患者病症和诊断,确定适当的操作部位。

- 针刺技术:采用正确的针刺方法和深度,确保安全和有效。

- 操作结束:患者恢复舒适状态后,进行操作结束处理。

4.2 操作注意事项- 针具使用:每个患者使用一次性针具,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操作卫生:保持操作过程中的卫生,避免污染和感染。

- 患者观察: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 操作技巧: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 操作时限:控制操作时间,避免过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5. 操作安全5.1 操作培训- 所有从事中医针灸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需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5.2 操作记录- 对每个患者的操作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5.3 操作风险评估- 在进行操作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操作风险进行评估,避免潜在的风险。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1、掌握好各种手法的操作,熟练提插、捻转的基本功。

2、选择正确的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舒服,防止发生意外。

3、针具必须高压消毒,仔细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必须另外放置,严密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施术部位规范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净。

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文明。

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止遗漏。

7、防止意外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处理,如情况危急应报告有关部门。

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止火灾的发生。

9、运用电器时,如电针、红外线、TDP,瘫痪治疗仪等要保障用电安全,用后要立即切断电源。

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集中精力,不能左顾右盼,与人交谈,接待客人。

针灸科规章制度操作规范

针灸科规章制度操作规范

针灸科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针灸科工作,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针灸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工作。

科室负责人应严格遵守本规范,保障患者利益,维护医疗秩序。

第三条针灸科应制定科室管理手册,明确科室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卫生消毒等规范操作程序。

第四条针灸科应定期开展内部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五条针灸科应保持医疗设备的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安全可靠。

第六条针灸科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患者资料归档、保密及备份工作。

第七条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八条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治疗方案或用药。

第九条医护人员应做好职业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

第十条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得因个人利益损害患者利益,不得索取患者财物。

第二章针灸治疗操作规范第十一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仔细查阅患者病历,了解病情及病史,明确治疗目的和方法。

第十二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一次性针具。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准确选择穴位和插针深度,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脏器。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准确把握手法和力度,避免造成患者不适或伤害。

第十七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并定期复诊复查。

第十八条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保持专注、严谨,不得擅离职守或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准确规范的操作可确保针灸疗效的最大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以下是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个人卫生1. 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无菌手术帽。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双手洁净,勤洗手。

3. 不吸烟、嚼口香糖和咳嗽等不正当行为。

4. 不穿戴大件首饰,如项链、耳环等。

二、仪器设备消毒1. 针灸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其他有效的消毒方法。

2. 每次使用前对针头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保持针头的纯净无菌。

三、针灸穴位选择1. 根据病情和疗效需要选择适当的穴位。

2. 必要时对穴位进行标记。

四、针具的使用1. 严格按照穴位选择正确的针具,确保针具的适当长度和直径。

2. 保持针具的完整性,如果发现针具有损坏或变形,应及时更换。

五、穴位的操作1. 针灸师双手应洁净,一手握针,另一手支撑穴位。

2. 针头应垂直插入或斜向插入穴位,快速准确地找到穴位。

3. 不得反复插入或抽出,一次插入为宜。

4. 插针时应避免穿刺血管、神经、脏器等重要组织和部位。

六、针刺的深度和力度1. 针刺的深度应根据疾病的需要,客观实际情况,患者的体质以及年龄进行调整。

2. 针刺的力度须力度适中,要轻柔而均匀,避免针刺过深或过浅。

七、针刺后的处理1. 针插入后,需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剧烈运动。

2. 针灸师需按照医嘱,掌握针留时间和针的拔取。

3. 拔针时需小心迅速,减少疼痛感。

八、术后观察1. 针灸后,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记录相关的信息。

2. 针灸治疗完成后,对仪器和针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总结: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对于针灸疗效的提高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针灸师应遵守操作规范,确保针灸操作安全有效。

及时进行消毒,选择正确的穴位和针具,插针时注意深度和力度,术后观察。

通过规范的操作,能够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和质量。

针灸疗法操作规程

针灸疗法操作规程

针灸疗法操作规程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易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中。

为了确保针灸疗法正常运行,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操作规程应当得到严格遵守。

一、安全措施在进行针灸疗法之前,必须要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1. 保持清洁:操作人员应该保持手部清洁,并且在进行针灸疗法时,需要在处理针具和阻力纸等材料时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2. 消耗品管理:医疗机构应能够及时更新消耗品,并且要确保针灸疗法操作所用到的各种安全措施的完好性。

3. 针具防护:医务人员在使用针具时,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针具不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损伤。

4.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应当戴上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感染相关病原体。

5. 环境卫生:针灸疗法的操作环境必须干净整洁、通风良好,以便于消毒和防治各类交叉感染病原。

二、操作步骤1. 前期准备:在进行针灸疗法之前,需要让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仔细检查患者的舌头、脉搏和其他相关指标,以确定治疗方案。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阻力纸等辅助材料。

2. 定位穴位:针灸疗法的操作需要对处于特定位置的穴位进行刺激。

在操作前,需要仔细找到每个穴位的位置,并且注意保证每个穴位的深度、角度和方向合适。

3. 针灸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控制针头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打入不合适的层次,同时需要注意方向和角度,以避免伤及其他组织和器官。

4. 针具取出:当治疗结束后,医生应当仔细清理每个穴位,并且取出所有的针具。

在取出针具时,需要注意控制力度和角度,确保患者不会感到过度疼痛或其他反应。

5. 清洁消毒:在取出针具之后,医生需要立即对针具进行清洁消毒。

消毒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

三、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该具备合格的针灸专业技能,确保能够正确地控制操作过程。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1 预防感染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操作者手的清洁..针灸部位的准备..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无菌操作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

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

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

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

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

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2.禁忌症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禁。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1、掌握好各种手法的操作,熟练提插、捻转的基本功。

2、选择正确的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舒服,防止发生意外。

3、针具必须高压消毒,仔细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必须另外放置,严密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4、施术部位规范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净。

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文明。

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止遗漏。

7、防止意外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处理,如情况危急应报告有关部门。

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止火灾
的发生。

9、运用电器时,如电针、红外线、TDP、瘫痪治疗仪等要保障用电安全,用后要立即切断电源。

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集中精力,不能左顾右盼,与人交谈,接待客人。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1预防感染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操作者手的清洁..针灸部位的准备..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无菌操作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清洁的工作环境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

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

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

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

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无菌操作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

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禁忌症。

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针刺。

2.1怀孕针灸可引产,因此不宜用于孕妇,除非为了其他治疗目的,方可小心谨慎使用。

传统上说,在怀孕头3个月,不宜针和灸下腹部和腰骶部穴位。

怀孕3个月以上者,避免使用上腹部、腰骶部以及那些可产生强烈针感的穴位,配伍耳针疗法也可引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1 预防感染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操作者手的清洁..针灸部位的准备..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无菌操作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

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 手的清洁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

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 针灸部位的准备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

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 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

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

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禁忌症。

但为安全起见,以下几种情况不宜针刺。

2.1 怀孕针灸可引产,因此不宜用于孕妇,除非为了其他治疗目的,方可小心谨慎使用。

传统上说,在怀孕头3 个月,不宜针和灸下腹部和腰骶部穴位。

怀孕 3 个月以上者,避免使用上腹部、腰骶部以及那些可产生强烈针感的穴位,配伍耳针疗法也可引产。

2.2 急症和外科适应症2.3 恶性肿瘤禁止在肿瘤部位针刺。

针灸可作为辅助手段,结合其他治疗,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减轻化疗、放疗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出血性疾病针刺不能用于有出血和凝血障碍的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血治疗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不宜针刺。

3.意外和不良反应3.1 针具质量每一根针在使用前都要认真检查。

如果发现弯针、针体锈蚀、针尖带钩或钝针,应及时剔除不用。

3.2 患者体位患者应采取舒适的体位,在针刺过程中保持体位不变,不得突然变换体位。

3.3 晕针在治疗开始之前将针刺的程序和由此产生的感觉向病人认真解释。

对于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最好选择卧位,并用轻手法。

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脉搏以及早发现任何不良的反应。

晕针的先期症状包括感觉不适、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精神疲惫。

可出现胸闷、心悸、恶心,有时呕吐,面色苍白,,脉象虚弱。

严重者可出现四肢厥冷、冷汗、血压下降、神志不清。

一旦出现先兆症状,应立即起针,让病人平卧,头低脚高,饮温糖水。

由于症状是由于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引起,一般在短暂的休息后可缓解,严重者要给予急救措施,在病人病情稳定时,可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指压水沟、中冲、素髎、内关和足三里;或者艾灸百会、气海、关元。

采取以上措施后一般患者都能很快有所反应,但如果症状持续进行,则必须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4 惊厥对有所惊厥病史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惊厥,立即将针全部取出,采取急救措施。

若病情没有立即得到控制或持续惊厥,应将患者及时转急救中心。

3.5 疼痛(1)进针过程中进针过程中产生的疼痛通常是由于操作者手法不熟练,或针尖钝、带钩,或针体过粗所致,有时也发生于过度敏感的患者酸、麻、重的“针感”表明得气,要与痛反应相区别。

(2)进针后针进入深部组织后发生疼痛,需要将针提至皮下,改变针刺的方向后重新进针。

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时产生疼痛,应轻柔地前后捻转针使缠绕的纤维松懈而缓解疼痛。

留针时产生的疼痛通常是病人移动体位造成弯针所导致,需恢复原先体位使之缓解。

(3.)出针后出针后疼痛是由于行针手法不熟练或过强刺激所致,疼痛较轻时可按压局部;较重时除按压外可施以灸法。

3.6 滞针一旦发生滞针要求病人放松。

若因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而致者,可向相反的方向将针捻回,即可消除滞针;若局部肌肉过度收缩造成滞针,可稍延长留针时间,然后捻转出针,或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若由病人的体位改变所致,应恢复原来的体位,将针缓缓的起出。

3.7 断针进针过程中弯针,应立即出针并重新换一根针。

避免过强行针,特别是在提插时。

针柄与针体的结合部是比较容易断的部位,因此进针时应留1/4-3/4 的针身在体外。

一旦发生断针,嘱患者保持平静,切勿活动,以防断针向组织深部陷入。

若残断部分针身仍显露体外时,可用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时,可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断针暴露体外,持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应使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一般断端可暴露体外。

若没有成功,则需外科手术取出。

3.8 局部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或指导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淋巴水肿部位不宜针灸。

3.9 艾灸灼伤在间接灸过程中应防治皮肤烫伤。

应用瘢痕灸时,应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并且对此技术要有充分了解。

面部穴,肌腱及大血管部位的穴位不宜用直接灸。

关节部位不宜施行化脓灸。

患者若伴有意识不清,感觉障碍,精神错乱,化脓性皮炎或局部循环障碍,施灸时应特别注意。

4.电刺激和激光疗法电刺激具有潜在的危害。

如下患者禁用:孕妇,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皮肤感染缺失者,循环障碍者,患有严重动脉疾病者,没有确诊的发热以及皮肤严重受损者。

电流刺激只能短暂使用。

低能量激光疗法对眼睛有害,超作者和别人都需佩戴保护镜5.5.刺伤重要脏器5.1 不宜针刺的部位某些部位不宜针刺,例如:小儿的囟门,外阴部,乳头,肚脐及眼球。

5.2 注意事项针刺重要脏器附近或敏感的穴位时要特别谨慎。

由于受针的特性、针刺的特定部位、进针深度、行针手法以及刺激量等因素的影响,针刺意外在治疗过程中可随时发生。

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谨慎均可避免意外发生。

如果一旦发生意外,医者必须懂得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害。

对重要脏器的意外损伤必须采取急救或外科帮助。

(1)胸,背和腹针刺胸、背和腹的穴位时,最好斜刺或平刺,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和角度。

(2)肺和胸膜由于针刺胸、背或锁骨上窝的穴位过深所导致的肺脏和胸膜损伤会引起创伤性气胸,行针过程中常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或者,这些症状也可在针刺数小时后出现并逐渐发展。

(3)肝,脾和肾刺伤肝和脾,可造成出血,局部疼痛、压痛和腹肌紧张。

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和血尿。

损伤较轻时,出血可自行停止;较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并伴随血压下降。

(4)中枢神经系统针刺高位颈椎棘突间或椎体蒡的穴位,如风府、哑门,不当的操作手法可刺伤延髓,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忽然呼吸减慢,定位障碍,继而惊厥,偏瘫或昏迷。

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的腧穴,过深的刺激可伤及脊髓,出现四肢或针刺水平以下躯干闪电样痛感。

(5)其他穴位. 睛明和承泣,位于眼球附近;天突,位于气管前;人迎,位于颈动脉附近;箕门和冲门,位于股动脉附近;太渊,位于桡动脉上。

(6)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静脉曲张),针刺时容易感染;避免伤及动脉(有时有变异),否则会导致出血、血肿、动脉痉挛,或更严重有病理改变的并发症(如动脉瘤,动脉硬化症)。

一般来说,刺到浅表血管引起的出血,可直接按压以止血。

6.病历记录病历记录应该详细记录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诊疗计划和诊疗结果,并且应该是可信的。

附:针灸针与器具的灭菌1. 针灸针与器具的灭菌灭菌的概念是杀灭全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杆状芽孢,破伤风梭状芽孢等)。

高标准的消毒是指杀灭全部的微生物,但如果最初芽孢存在很多,可能有残存的芽孢。

2. 灭菌的方法蒸汽灭菌广泛地应用于针灸和其他金属器具的消毒。

它无毒、成本低、可杀灭芽孢而且快捷,使用时需要依据生产商的指导(例如:时间,温度,压力,包装,灭菌包的大小,灭菌包的放置等)。

蒸汽灭菌只有在真空灭菌中才能发挥最佳效应,100%的饱和蒸汽最为理想。

压力本身对灭菌无影响,只是用它来获取所需高温。

干热也可用于针具消毒,尤其时湿热可是之受损的物品灭菌。

但是干热灭菌可导致针体变脆,它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

下表中建议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不耐高压锅高温的橡胶或塑料器具可用化学消毒灭菌,选择适当的浓度和确保足够的浸泡时间(例如:6%±氧化氢浸泡6小时)。

关于火罐,建议使用玻璃罐,因可耐高温消毒而优于橡胶或塑料罐。

值得注意的是针的煮沸消毒和酒精浸泡消毒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能有效杀灭具有耐受性的细菌芽抱和某些病毒。

3 .消毒物品煮沸20分钟即可达到高水平的消毒,在不具备专卖的消毒器具时,这是一种最简单和可靠的消毒方法,可杀灭大多数致病微生物,,包括HIV。

只有在不具备干热或蒸汽消毒时才可用煮沸消毒。

乙型肝炎病毒可在煮沸数分钟后灭活;对热非常敏感的HIV也可在数分钟后灭活。

尽管如此,为确保起见,煮沸消毒需持续2 0分钟。

化学消毒适用于对热敏感且易被高温损害的器械。

大多数消毒剂在灭活微生物时只对一定范围的微生物有效,且灭活率不同。

把器械分拆并完全浸泡于消毒液中。

消毒器械必须用清水冲洗,以防再次污染。

化学消毒剂稳定性差,而且会发生化学分解,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刺激性,用时需注意穿防护衣。

化学消毒的效果不如煮沸或灭菌消毒可靠。

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制剂,如:漂白粉70%酒精或异丙醇4 .维护所有消毒器必须定期检查。

消毒物品的放置需根据产品说明,消毒包之间应有足够的间隔以利于循环和蒸汽或热气的渗透。

消毒的有效性需定期地用生物指示剂、压力检测指示器或其他方法进行监测,以确保放置的被消毒物品消毒合格。

建议使用一种新型的可盛针的消毒盒。

这种盒子是由特殊的热敏金属制成,带有气孔,在高温下可自动打开,温度低于75 C时则关闭。

:本资料采自世界针灸联合会相关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