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最新教师招聘简答题高频汇总
简答题汇总1 ·简述如何进行观察力的培养〖参考答案〗(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订观察的计划。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参考答案〗(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的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
(7)系列位置效应。
3.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 ·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参考答案〗.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
@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o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5.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6.简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7.简述良好情绪的杼、隹(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背简答题72条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1.简述怎样养成优秀的情绪。
(1) 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2) 培养崇敬的人生观和正确解析问题的能力;(3) 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4) 培养除掉不良情绪的能力。
2.怎样培养学生的优秀性格?(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性格; (2) 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 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成立优秀的典范; (4) 成立优秀学生集体,形成优秀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优秀性格的形成; (5) 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3. 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根本要求(1)合理地没计问题;(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目的明确,掌握好机会;(4)提问的语言要正确,拥有启示性;(5)提问的态度要平易目然;(6)及时进行谈论和总结。
4.联系实质,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见教师在教育授课活动中应该依照的道德准那么和行为标准。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 师德对教师自己的张开与提升起保证和推进作用,使教师保持优秀的从业心态; (2) 教师的道道德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优秀道德处于重点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 师德涵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声威。
5.简述授课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 (2) 意会知识; (3) 坚固知识; (4) 运用知识; (5) 检查知识。
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进教育改革与张开; (2) 提升教育授课质量; (3) 提升教师自己素质简述思想的种类。
(1)依照思想张开水平的不同样,能够分为直觉动作思想、详尽形象思想和抽象逻辑思想; (2) 依照思想的逻辑性,可分为解析思想和直觉思想; (3) 依照思想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想和发散思想; (4) 依照思想的创立程度,可分为老例思想和创立思想。
6. 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希望。
(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 行为标准的示范者; (3) 班集体的管理者; (4) 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者; (5) 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6) 授课的研究者。
教师招聘综合知识180道常考简答题
121、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22、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124、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125、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126、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127、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一、教育学知识复题l、什么是教育?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答:(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学?答:因为:(1)研究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研究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研究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答: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答: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方式予以规定,请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答: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增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
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答:(1)教书是教师事情的方式(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头脑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答: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养布局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答:(l)头脑,政治、道德和心理素养及其修养;(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4)小学教师的讲授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答:(l)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得制约作用。
1、生产力得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得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得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得规模、速度4、生产力得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得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得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与制约着教育得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得权利、机会与程度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得、教育政策、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体系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得反作用.(“两再一新”)1、教育就是劳动力再生产得基本途径2、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有效形式3、教育就是进行技术创新得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得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与保存文化得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与交流文化得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得作用五、简述影响个体发展得主要因素.1.遗传: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得前提,为个体得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使遗传提供得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教育:学校教育在人得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就是人得身心发展得动力,就是促进个体发展得决定性因素六、简述个体身心发展得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得连续不断得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得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得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得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得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得不同,其身心发展得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得个别差异。
七、简述学校教育在人得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得原因。
1、学校教育就是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得培养人得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得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得控制与协调影响学生发展得各种因素.八、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得表现。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教育学】1.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启示(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序列性要求要先行后序,不可超前不可逆,要循序渐进。
例如:学不躐等,要求学习要有逻辑顺序不能跳跃;小学课程幼儿园化,则是违背了顺序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具体表现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不做"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不同阶段不同特征,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具有针对性。
例如不要小学成人化,用成人观点看待小学生,否则就违背了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笔试试题简答题(含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笔试试题简答题(含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
答案: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1)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规律,即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性。
(2)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互补性规律,即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来弥补个体发展的不足。
(3)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性规律,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2.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答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具体表现在:(1)课程应当致力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课程应当努力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课程应当体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即学生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掌握间接经验。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思想教育。
4. 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案: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即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即选拔班干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即与任课教师、家长、社区等方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进行日常管理,即管理学生的出勤、纪律、卫生等方面。
(5)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6)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即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校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5. 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招聘常考简答题整理
教师招聘常考简答题整理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简答题是主要得分点,那么常见的知识点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参考答案】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2.【参考答案】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而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1)教学是学校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它与学校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并列;(2)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3)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3.简述谈话法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3.【参考答案】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4.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4.【参考答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教师招聘考试180道常考简答题
61、简述个体身心健康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①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②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药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③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④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扬长辟短;⑤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
62、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者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②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③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④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63、简述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①准确的师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64、简述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6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析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66、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①了解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⑦操行评定;⑧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教师招聘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3.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六、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七、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八、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完整版)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
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间接经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被动性2.学生特有的实质属性表此刻哪些方面?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拥有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发展的可能性、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教育对象3.简要描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发展:从没心识记到有意;从机械识记到意义;从形象识记到抽象。
记忆范围不断扩大;记忆带有情绪体验资料的兴趣加强4.促进学生知识和技术迁移应注意什么?合理编排和组织授课内容;改进教材的量化方式;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技术训练;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改进学习方式5.简要比较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特点?功能:短时是操作性的,长时是备用性的;容量:短5-9 个组块,长时容量很大;表征:短需要视觉和听觉为主;长主若是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6.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的重点。
合理安排复述时间;合适过分学习;战胜记忆的互相搅乱;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采用多种形式复习;画线7.简述学生在运用变式时经常发生的错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共有特点看作实质特点,内涵不正确;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实质特点,外延不合适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领》中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原因:利于主动发展;成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建构充满活力的课堂授课;促教师角色转变如何:成立新授课观,积极转变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研究新的学习方式9.简述高创立性学生的特点幽默感;有理想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和错误;喜欢幻想;强烈的好奇心;拥有独立性10.竞争与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哪些影响?好胜心、动机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习效率高;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不断进步;激发学生自主参加意识,锻炼着手动脑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自信;交往能力11.艾宾浩斯忘掉曲线,忘掉规律?如何组织复习?忘掉的进度不平衡,先快后慢,逐渐减速。
教师招聘简答题汇总
教师招聘简答题汇总1、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结构合理(5)教学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教学态度从容(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策略认知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也就是说,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没有很大必要去改变儿童的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学习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简述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思维力和教学执行力三个要素。
(1)教师教学经验由教学直接经验和教学间接经验两个方面构成。
直接经验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所见所闻、经验感受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整体认知;间接经验是指教师主体在习得一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构建面向教育实践、追求科学化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的总和,是指“储存于教师个体头脑中,为教师个人所享用的关于教育认知诸方面的理性认知结果。
”教师的教学直接经验是教师萌生教学智慧不可或缺的土壤和基础,间接经验是生成教学智慧基石中起支撑作用的成分。
(2)教学思维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便捷有效的教学,寻求智慧的执教行为的思维活动能力。
思维力主要由教学感知力教学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教学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构成。
教学思维历力是教学智慧的核心生成要素。
(3)教学执行力主要包括教学具体化能力与教学实践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教学具体化能力是基础层次,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基础层次上的高水平层次的能力。
教学具体化能力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把教学目标具体分解为各种具体的、可供直接施行的措施和办法的能力;教学创新实践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依据课堂执行环境的特点及在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灵活处理的能力,是一种不拘泥于固有原则灵活变通的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1.请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参考答案】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记忆口诀:“人鱼公主”2.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参考答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记忆口诀:“三有教师全面影响学生”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参考答案】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③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记忆口诀:“接班人全面发展适应时代”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4.【参考答案】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索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记忆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5.【参考答案】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记忆口诀:“复连长主动”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哪些?6.【参考答案】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记忆口诀:“一个创双基,德智体美世界观”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7.【参考答案】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④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记忆口诀:“舰长传教”8.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其贯彻要求有哪些?8.【参考答案】直观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版全
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口诀】规(规模)速(速度)方(方法)内(内容)段(手段)结(结构)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口诀】两权一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口诀】目内方育6.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再创造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4)个别差异性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公义世法。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是公正和平等的,同时也应该遵循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
2.___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包括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原则、理解研究过程原则和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包括全民多现身、全信科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具有科学性。
4.研究和研究教育学对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都有利。
5.学校的产生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文字的产生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6.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包括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以及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独立、多元化和现代化阶段。
8.___的著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和《明日之学校》。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
他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
9.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研究范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分化与综合、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以及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10.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等方面。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包括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招教重点简答题85道(修订版)汇总
招教重点简答题85道(修订版)汇总教育学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化;第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五,终身的多元化。
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学生的发展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第一,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第二,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第三,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对策?第一,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第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第四,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的涵?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教师劳动的特点?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性,连续性和广延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7、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准备多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口发展状况,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8、教师的职业素养?第一,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第二,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第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第四,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简答题汇总【教育学】1.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启示(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序列性要求要先行后序,不可超前不可逆,要循序渐进。
例如:学不躐等,要求学习要有逻辑顺序不能跳跃;小学课程幼儿园化,则是违背了顺序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具体表现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不做"一锅煮",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不同阶段不同特征,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具有针对性。
例如不要小学成人化,用成人观点看待小学生,否则就违背了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2.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抓住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例如:青春期,初生儿时期最快关键期(敏感期),即发展最快的时期;狼孩不会说话就是体现了不平衡性,因为错过了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我们常说的"盲人耳聪"就属于身体机能互补,"身残志坚"就属于身心互补。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个体差异都属于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注意男女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都属于个别差异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对个体的影响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成现实。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成熟的概念: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2,成熟的意义: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可能和限制。
此外,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环境,遗传,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1,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第一,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第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第三,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时,总是选择那些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它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去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是一项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门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能。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3.学校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为什么学校在人身心发展中其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2)学校教育由专业教师来施教,可以加速个体的发展。
学校教育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教师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是受社会委托来教育学生的,他们明确教育目的与教学任务,熟悉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与手段,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因而可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3)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地终身发展垫底基础。
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人的许多素质发展的关键期都在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基础教育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4.我国中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3.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
2.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
3.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5.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全面提高创两全)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考察比较多的角度有两个:第一: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本句话特别愿意作为题干出现,然后问体现了素质教育内涵中的哪一条。
第二: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学校如果分为重点学校或者非重点学校是违背了素质教育内涵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第一: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作为单选备考。
第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作为单选备考。
6. 课程的基本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7. 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8.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一 )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 )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 )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 )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 )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9. 新课改的“三观”(“两独一发展、三者一开放、学习过人”)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一)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五)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终身学习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0.教学的基本阶段(创设情境、领会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11.教学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后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12.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反响热烈13.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2.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要求要明确、具体4.及时检查,认真批改14.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及其表现认识的间接性(间接经验)、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之间或学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15.教学过程的规律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