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成功的案例

改革开放成功的案例

改革开放成功的案例一、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改革开放的成功。

二、背景介绍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当时,中国经济处于低谷状态,人民生活水平落后。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中国领导人决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开放。

三、案例介绍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这个小渔村在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政策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得到了中央政府大力支持。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展经济特区的若干规定》发布,对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五、市场化改革深圳经济特区采取市场化改革措施,推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吸引外资,第二步是发展加工贸易,第三步是发展高科技产业。

这些措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六、产业升级深圳经济特区通过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如今,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和创新中心。

七、人才引进深圳经济特区通过引进人才来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归和国内优秀人才前来创业和工作。

八、社会保障深圳经济特区注重社会保障,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险等服务,吸引了更多人才前来发展。

九、结语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通过市场化改革、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措施,深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也给全球带来了启示。

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累累

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累累

深圳特区40周年,改革开放试验田硕果累累作者:蔡恩泽来源:《产权导刊》2020年第10期因改革开放而问世、因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深圳经济特区,在40年叱咤风云的岁月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次次地破冰前行,摸着石头过河,谱写了大气磅礴的时代画卷,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举世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令世人惊奇地看到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凌云壮志。

人间奇迹1979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细胞的复苏之年,冥冥中,包括外向发展的各种现代经济元素被一一启动和复用。

广东也在躁动。

这一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

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

“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

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一锤定音。

40年改革潮涌,40年沧桑巨变。

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出身略显“卑微”的深圳,当年领受改革开放使命的时候,相当于一张白纸,既单纯又显得单薄。

那时候先行先试,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主要还是在经济上先于内地一步发展,政策比内地优惠,在许多方面开绿灯,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

而今,深圳除了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之外,其改革开放实践成就令人震撼。

40年来,这个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造了新中国1500多个“第一”:第一张股票、第一单土地拍卖、第一个主题公园、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第一个百万富翁、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次打破“铁饭碗”、中国电子第一街、亚洲第一高楼等,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优市场化配置,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排头兵。

“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从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取消粮票,到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深圳始终放开胆量和脚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圳速度”“深圳奇迹”。

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是中国口岸最多并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一线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全球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

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践的例子

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践的例子

改革开放过程中实践的例子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开放政策。

以下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例子:
1.经济特区建设:1979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等经济特区,通过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税收优惠,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农村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激发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收入。

3.外贸和对外开放: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建立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和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4.科技和教育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了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5.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中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产业和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城乡发展协调。

6.开放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允许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和国际化。

以上只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例子,这些改革措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1/ 1。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与经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1980年,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启了一场全球关注的经济实验。

在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及其相关经验。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1. 初创时期:政策优势成立之初,深圳经济特区是由政策优势来推动建设的。

深圳被赋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进出口优惠、资金优惠、土地优惠等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深圳。

同时,深圳也实现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开放。

这些优势政策被称为“深圳速度”的核心。

2. 发展阶段:逆势而上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大潮席卷而来,国内外有大量企业进入深圳,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同时,深圳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进入21世纪,深圳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已成为全国迅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并成为国内外的投资热点和人才聚集地。

3. 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圳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深圳实现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环境改善、社会事业提高等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经验的分析1. 创新思维:走在前沿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来自于其独特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其在过去四十年中一直处于国际和国内的领先地位。

像深圳科技园区、华为公司、大疆等知名企业都是基于深圳的创新思维而发展壮大的。

深圳的创新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市场化导向。

深圳经济特区对市场经济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其政策中强调市场化导向。

这种市场化导向可以激发社会活力,让市场的需求决定资源配置,促进创新。

其次是人才优先。

深圳经济特区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保障了人才的发展和需求。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时期,通过各种培训、奖励政策为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专栏——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与经验值得研究与总结

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专栏——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实践与经验值得研究与总结
的趋 势 , 总 结 国 内外 经验 教训 的 基础 上 。 加速推 在 为

进 改 革 开 放 和 社 会 主 义 现  ̄W a 设 做 出 的 一 项 重 大 - 建 t
历 史 决 策 。 这 一 重 大 决 策 是 有 充 分 的理 论 和 实 践 依 在 我 国 创 办 经 济 特 区 ,是 党 的 十 一 届 三 中全 会 据 的 。 何 社 会 变 革 都 需 要 有 一 个 突 破 口 。 设 有 中 任 建
第 2 卷 第 3期 7
21 0 0年 5月
深 圳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Vo. 7 No3 1 . 2 Ma 2 1 y 00
Ju a o hnh n U i ri H m nt s& Sca o r l fS e ze nv sy( u a ie n e t i o i l
的 产 物 , 是 中 共 中 央 、 国 务 院 根 据 X ̄ , 同 志 的 倡 l 平 d 导 ,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 应 世 界 政 治 经 济 形 势 发 展 在 顺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推 进 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同样 需 要 排 头 兵 。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 现 社 会 主 义 建 实
纪念 中国 经 济特 区建 立 3 周 年 专 栏 0
主持人 : 钟 坚
主 持 人 语 :0 0年 是 中 国 经 济 特 区创 办与 发 展 3 21 0周 年 。3 O年 来 , 济 特 区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 经 已从 一 种 形 式 到 多 种 形 式 。 沿 海 到 内地 。 为 中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形 式 ,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代 化 建 从 成 在 设 中发 挥 了重 要 作 用 .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3 是 O年 发 生 巨 大 历 史 变 迁 的 一 个 重 要 缩 影 。 经 济 特 区在 中 国 的 发 展 。 成 功 。 有 挫 折 ; 肯 定 , 有 非 议 ; 起 又 潮 落 , 直 成 为 世 界 关 注 中 国 和 中 国 了 解 世 界 的 一 有 也 有 也 潮 一 个 重 要 窗 口 。而 深 圳 作 为 我 国起 步 最 早 的 经 济 特 区 , 直 处 于 风 1 浪 尖 上 , 为 关 注 和 争 议 的 焦 点 。中 一 : 2 成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总 设 计 师 邓 小 平 曾 反 复 说 过 。 济 特 区 是 一 个 试 验 。从 世 界 的 角 度 来 讲 。 是 一 个 试 验 。 经 也 18 9 9年 . 中 国 对 外 开 放 和 经 济 特 区建 设 的 早 期 领 导 者 谷 牧 为 汕 头 特 区题 词 时 曾 引 用 北 宋 改 革 派 王 安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典范,其特区经济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利用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不断创新,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一、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前生今世1980年12月,中国深圳设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以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法规。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政策、市场和行政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实践性,大幅度吸引了国外投资,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典范。

20世纪末,深圳特区逐步转型为具有自主策略的现代化城市。

2005年,深圳成功加入高级版主义城市的行列,实现了从制造业城市向中高产业的战略变化。

二、特区经济发展的优越性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自主和市场化深圳经济特区以贸易和投资为主,采取“开放、联动、发展”的开发战略,并制定了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

深圳根据自身经济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

2.粤港澳合作香港和澳门与广东省以及深圳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成了港口和物流的中心,为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资源。

3.产业升级转型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不仅仅依靠于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生产,而是聚焦于高科技、智能制造和现代化服务业方面的升级转型。

深圳不断强化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三、推动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1.促进科技创新深圳特区采用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服务优良,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的路径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具有全球业务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在西部的经济中心。

2.优化资源配置深圳特区加强对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援,加大优质教育和高端研究机构的规划建设,增加海外人才引进,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

3.改善市场环境深圳特区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增强市场活力,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各种方便和支持。

经济特区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通过引入外资、实行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一、经济特区的起源与背景经济特区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如深圳、珠海、厦门等地。

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被确定为特殊经济区域,享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和政策优惠。

经济特区的设立正是为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开放。

二、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经济特区相较于其他地区,享受了一系列特殊政策的优惠。

首先,经济特区以自由贸易为核心,取消了大部分的行政许可和限制,为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开放、方便的投资环境。

其次,特区推行了更加灵活、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市场化决策机制和企业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

再者,特区允许外资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在人事、制度等方面享受一定的自主权,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前沿的。

最后,特区还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

三、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特区在引进外资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通过特殊的政策优惠和自身的吸引力,大量的外国投资涌入特区。

这些外资不仅为特区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其次,特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的建设使得周边地区也能够借势发展,形成了一个经济发达的连锁效应。

另外,特区通过开展先进的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四、经济特区的启示与对策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经济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特区的成功表明,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就必须坚持开放。

其次,特区的发展证明,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才能激发市场活力。

此外,特区的成功也说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逻辑关系

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逻辑关系

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二一年第四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既有同一性也有异质性,两者之间存在普遍与特殊、历史与逻辑、整体与局部的辩证逻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1]“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2]的新时代深圳特区精神,是深圳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城市价值体系的多层次、系统性的提炼与总结,属于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生成必然遵循一定的逻辑,这是系统得以生成的基本前提,也是系统得以自适应的重要基础。

深刻理解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关系,需要以更加宽阔的理论眼光、更加睿智的时代眼光以及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共生特质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以及历史逻辑三个维度进行考察。

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逻辑关系杨增岽 赵 月摘 要: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是两个联系紧密的概念,理解两者间的关系,要坚持理论、时代与历史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从理论逻辑来看,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都属于社会精神文明范畴,但其在空间维度的源头性、伸张性和广延性以及系统维度的结构性、层次性存在差异;从时代逻辑来看,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原则上呈现出根本性、深层次的内在一致性;从历史逻辑来看,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诞生与延续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呈现出同源性、同程性以及同构性的特点。

关键词:深圳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民族精神;逻辑关系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06(2021)04-0109-07本文为2019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理论与现实三重维度下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研究”(19LLKDA004);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项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教育宣传研究”阶段性成果。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自1980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以来,深圳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奇迹,成为我国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纪念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初创奠基和改革开放局部推进阶段(1978~1985年)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建立。

这一时期主要工作是: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二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开放沙头角,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先后开放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开放金融业,引进一批境外银行。

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特点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

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的发展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示范效应。

1984年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二、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段(1986~1992年)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探索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全面进行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兴建了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

专家热议特区40年的宝贵经验

专家热议特区40年的宝贵经验

专家热议特区40年的宝贵经验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伟大奇迹,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

这一重要讲话引起了国内理论研究者们的热议。

他们认为,深圳下一步的改革重点仍然要着力于市场、着力于开放,充分发市场的 , 、 、 力、 、社会理公共要素等要素市场的改革来寻求新一的增,实 40年 出发。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 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 变革期。

而深圳,也面临着发展道路上新。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认为,要充分发 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他说:“我们要相信市场比我们聪明,企业比我们聪明%很多事情我们想不到的,他们早晚 会想到。

市场会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应对新的复杂情况。

所以说呢,我们的政府要起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要起资源配置的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会想出好的办法,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教授认为,的,发是 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这是 经济 40的一条经验,这要求我们 来 发作为一要务,在发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中发展,要用发展的,用发的来解决发中的问题%解放思想要求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解放思想、先行是 经济 经40 来发 出的一经验,也是经济 对全国改革开放作出的重大贡献。

未来,问, 我们要发 是 理,、 为 ,以思想,3出发。

习近平说,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高 展阶段。

国主生变化, 生高,经济长期 ,,发展大,正在国内大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展 局。

中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说:“单纯地101宁波经济| 2020.11讲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呢,实际上很多人会理解为是由于外部压力转向,依托国内市场来发展#实际上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以国际市场为依托、发挥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一个双循环的这么一个新发展格局$双循环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支撑,绝对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

自1980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以来,深圳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罕见奇迹,成为我国办得最好、影响最大的一个特区。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纪念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初创奠基和改革开放局部推进阶段(1978~1985年)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建立。

这一时期主要工作是: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二是以市场为取向,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基建体制、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

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开放沙头角,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先后开放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开放金融业,引进一批境外银行。

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特点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

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的发展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示范效应。

1984年邓小平说,“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 二、经济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段(1986~1992年) 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探索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外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全面进行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和技术兴建了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

从深圳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

从深圳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
深圳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中国 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深圳的开放之 窗
深圳的对外贸易
深圳是中国对外 贸易的重要窗口, 拥有得天独厚的 地理位置和政策 优势。
深圳的对外贸易 额逐年增长,成 为中国对外贸易 的重要枢纽。
深圳的高新技术 产业和电子产品 出口额占据较大 比重,成为中国 高新技术产品出 口的重要基地。
深圳的未来展 望
深圳的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 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提高国际影响力
深圳的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政策支持: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和创业,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 有力保障。
深圳的对外贸易 结构不断优化, 服务贸易、跨境 电商等新兴业态 蓬勃发展。
深圳的国际合作
深圳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深圳举办国际会展和论坛,吸引全球目光和资源 深圳建设国际港口和航空枢纽,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深圳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深圳的国际投资
吸引外资:深圳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许多跨国公司都在深圳设立了总部或分支 机构。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深圳改革开放的 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录







路深
窗深
望深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题目: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答: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能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之所以能不断提高,都是与我们党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场"和“排头兵”,在改革开放30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深圳改革实践来论述: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经济总量跃居中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罕见奇迹。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

深圳成功的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没有特区今天的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完全可以较快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未来希望。

1979年1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省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2月2日,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公里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

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炸响开山炮,这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

30年间,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平安保险等一批知名企业从蛇口起步,叱咤风云.蛇口的一系列改革成绩斐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变革的一个缩影。

在蛇口炸响的”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这一声在沉默年代的爆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号声,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呐喊.僵化的思想被它震出一个缺口,新的体制从这里破土。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与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历程与启示

也严 重不足 ,极大地 影响 了特 区 的建 设。深圳市政府
于 18年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提 出 “ 92 以调为主,调放结 合 ,分步理顺价格体系与价格体制”的物价改革方针, N18年 ,除粮油 肉等九种商品外 ,其它商品价格基本 94 放开。第三 ,实行工资制度改革 。以端掉 “ 铁饭碗 ”为 突破 口,从企业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工资制度改
改 革开 放前 ,深 圳经 济 特 区 的前 身 宝 安县 。 由 于长期实施 “ 治边 防”政 策和贯彻 “ 政 以阶 级斗争为
纲”,造成经济落后 ,人 民生活贫困,与一河之隔的繁
荣 香 港 形 成 鲜 明对 比 , 以致 成 为 逃 港 最 严 决定打开 国门时,果断选择毗邻香港 的深圳
经济特 区充分 发挥 了 “ 试验场 ”、 “ 口”、 “ 头 窗 排
兵 ”和 “ 范区 ”的作 用 ,在建 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 示
深圳经济特 区一建立 ,就开展 了大规模 的城 市基
础设施建 设,实行对 外开放 ,因此 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
体制 的进程 中 “ 出一条 血路 ”,其 经济 总量 以年均 杀 2.% 5 8 的速度跃居全 国大 中城市前列 ,从昔 日一个边 陲
口,首先在工资制度 、基建体制 、价格 体制 、劳动用工 制度 、干部人事制度 、计划 管理体制 以及政府机构等方 面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上述多项 改革 以单项改 革 为突破 口,逐渐形成配套 改革,从而扫除 了特 区建设
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 。2 1年5 00 月,国务院批复 同意深圳经济特区范 围扩展到全 市,深 圳开始迈入大特区时代 。此时回顾总结深圳经济特 区3 0
2 0 唐向 1 0・ 1 《 》1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改革开放40多年,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为整个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崛起,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全国经济体系整个升级换代的代表。

追寻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开放方针,后来于1980年12月首批启动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经过几十年的开拓和建设,现今的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城市。

深圳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成长,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代城市的建设,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标准创造了世界级的高品质。

深圳的变化就好比翻开一张老照片,再对比现在的发展状态,简直成了两个世界的区别。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改革的勇气和创新,同时还得益于政策的优惠和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

深圳经济特区所贡献的经济数据也是惊人的,从1980年到2019年,深圳的人均GDP已经达到231000元/人,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深圳的发展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至今依然保持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成长速度。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深圳成功的改革经验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国家重大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也为全球化下全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深圳以创新为主导,深圳商业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等方面节节攀升,始终保持着全球经济体系下的领先地位。

深圳特区的经济转型,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也为其他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

深圳的成功经验,不在于了解、抄袭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或理论,而在于自己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

因此,深圳的成功也为其他中国城市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深圳的发展经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再创造。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风险暴露,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深圳需要继续保持了不起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和改革,维护和提升全球化时代下的竞争优势。

深圳和改革开放的故事

深圳和改革开放的故事

深圳和改革开放的故事深圳和改革开放的故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深圳熠熠生辉,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发展路径,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经典典范。

回首过去的岁月,深圳的故事从一个小渔村开始,到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蜕变,无不展现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奇迹。

深圳的故事以渔村改革的奋斗起航。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中国大地时,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定位了其新的历史使命。

深圳迎来了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正是在改革的引导下,深圳逐渐摆脱了封闭经济的禁锢,敞开了怀抱,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技术,从而迅速崛起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和实验田。

深圳的故事展现了经济特区的强大吸引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探索经济特区的道路,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其中以深圳最为突出。

经济特区推动了深圳经济的腾飞,吸引了大量内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深圳经济的发展。

深圳的故事告诉我们,经济特区的建设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圳的故事传递了改革创新的力量。

深圳经济的起飞离不开创新的推动。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实行自贸政策等,为深圳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深圳的故事证明,改革创新是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追求。

深圳的故事展现了开放合作的精神。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深圳先后与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紧密关系,开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才流动。

特别是与香港的密切合作,为深圳独特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圳的故事启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

深圳的崛起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更是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深圳敢于创新,愿意接纳外来事物,勇于开拓市场,始终保持开放的姿态,这些都是深圳成功的秘诀。

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实践

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实践

经济特区的发展与实践第一章经济特区的概述经济特区是指经过国家批准,一定地域范围内实行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旨在吸引外资、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提高竞争力等,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商业区。

在全球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经济特区已经有数以百计,经济特区的发展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全球经济和发展的毫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二章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中国自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开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在海岸线形成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特区带,包括珠三角地区、泉州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琼州海峡经济带等。

而中国的经济特区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都表示对中国的这一改革模式很感兴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中国的经济特区理念和模式,在本国建立起类似的经济特区。

第三章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与未来发展中国的经济特区通过开放经济门户,以及特殊政策的实施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就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小渔村到现在的世界城市,深圳在电子、信息、通讯、制造业等方面都处于行业的前沿。

未来的经济特区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进一步实施开放政策,提升自身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且在科技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加速产业升级和创新,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聚区。

第四章总结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成就,它既创造了经济奇迹,又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经济特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革、改进和创新的过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构建高质量、高效能、高创新、高度集聚的经济特区群,形成全球互联互通、互利共享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贡献与经验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贡献与经验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九年 第二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深圳是中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

它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孵化场。

40年来,深圳发扬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先锋作用,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探索,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正如有学者说,在改革开放中,“深圳人为中国、为世界做出了自己的两大贡献:第一,贡献了一种精神:敢闯敢冒的创新精神;第二,贡献了一个新体制:通向强国富民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 本文将梳理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创新探索,从而解读深圳腾飞密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为新时代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我们最大的试验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场”,深圳经济特区肩负着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特殊使命,从成立之日起就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率先冲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确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1979年,深圳首先以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为先锋,先后对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干部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以及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管理体制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率先打破土地无偿行政划拨制度,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率先打破旧的价格管理体制,允许大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由市场调节;率先打破“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大量兴办“三资”企业等。

这些改革探索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出著名的“深圳速度”。

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体制创新:贡献与经验方映灵摘 要: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孵化场。

40年来,深圳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先锋作用,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探索,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实践摘要:2010,中国已踏入改革开放的第32个年头。

深圳,一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已从无名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蛇口模式"深圳速度"……特区挥舞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成功的深圳,必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2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深圳改革开放进程成就一、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改革开放局部推进与初创奠基时期(1978-1985)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1979年2月,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和市政建设规划的报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内“建成对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游览区和新型的边防城市”。

1979年7月,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

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并对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重要的示范效应。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与经济转型时期(1986-1992)1985年8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特区的经济从内向转向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所以能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

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它的关就还没有过,还不能证明它的发展是很健康的。

不过,听说这方面有了一点进步。

” 1986年初,国务院召开中央特区工作会议,要求深圳特区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铺摊子、打基础转到抓生产、上水平、求效益上来,坚持“以工业为主、工贸技结合、综合发展”,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特区。

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深圳经济开始起飞,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本地生产总值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1987年突破50亿元,1989年突破100亿元,“四个窗口”作用进一步加强。

1992年春,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指出“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

特区姓‘社’不姓‘资’。

”同时,也发生1988年的“蛇口风波”、1992年的“股票风波”等重大事件。

(三)增创新优势与跨越式发展时期(1993-2002)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由过去主要依赖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素质,增创新优势。

这一时期,深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异军突起,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提升。

经济继续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本市生产总值连续实现1000亿元(1994)、2000亿元(1998)、3000亿元(2002)的跨越,仅“十五”期间就累计向中央财政上交366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同时,发生1993年清水河大爆炸、1995年特区前途问题大讨论等重大事件。

(四)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发展时期(2003-)进入新世纪,深圳发展面临着土地、能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

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2003年,中共深圳市委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

2005年,提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标。

先后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二、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第一,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深圳速度”。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长到6765.41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年均增长31.20%;人均生产总值从606元增长到79221元(折合10628美元),居第一,年均增长17.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0.59亿元增加到1345.00亿,年均增长29.40%;工业增加值从0.23亿元增长到3270.05亿元,居第三,年均增长39.75%;贸易进出口总额从0.17亿美元增长到2875.33亿美元,居第一,年均增长38.34%;出口总额从0.09亿美元增长到1684.93亿美元,连续15居年第一,年均增长38.81%;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从0.17亿元增长到658.06亿元,居第三,年均增长31.70%。

2007年上划中央财政2112亿元。

深圳创造了世界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2007年,深圳的三大产业结构为0.1:50.9:49.0,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最高、出口最多的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4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759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89%,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占58%以上。

以物流、信息、金融、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750亿元,占GDP比重为11.6%;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54.22亿元,占GDP比重为9.67%。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新闻出版业、广告业、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业、文化旅游业、广播影视业等一批骨干文化产业,其中印刷、媒体、文化旅游等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6.7%。

与四大支柱产业相配套,举办“高交会”、“金博会”、“物博会”、“文博会”,产生重要影响。

内源经济发展迅速,产生一大批像华为、中兴、招商、腾讯等本土知名企业,拥有“中国名牌”76个,“中国世界名牌”3个。

第三,经济外向型发展成效显著。

2007年,贸易进出口总额2875.33亿美元。

其中出口总额1684.9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8%,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45.6%,连续15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6984个,世界500强企业有148家落户深圳,累计合同外资631.38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4.31亿美元。

接待过夜海外游客831.3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6.23亿美元。

截至2006年底,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367家,累计投资近15亿美元,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1.33亿美元。

同时,不断加强与香港、珠三角区和内地省市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四,自主创新方面再创深圳奇迹。

1992年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46.5%,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30%以上。

中兴、华为已经成长为跨国经营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腾讯、朗科、迈瑞等中小创新型企业成为相关领域的行业龙头,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66万人,700多个研发机构,其中外商投资的研发中心有近70家,研发经费支出221.87亿元。

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2007年深圳专利申请量达35808件,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9198件(专利授权量15552个),占申请总量的53.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占广东省71.9%。

国外专利申请大幅增长,PCT国际专利申请2480件,占全国总量的45.9%,已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第五,城市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深圳已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是全国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36万人次,为我国第四大空港。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110万标箱,连续7年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

罗湖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皇岗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盐田港是全国第一大集装箱港区。

固定电话用户507.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94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21部。

建成区面积71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

城市污水处理率65.2%,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11%,自来水普及率9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1.76%。

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和“艾伯克隆比爵士荣誉奖”。

第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2007年,年末常住人口861.55万人,其中户籍212.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870.21元,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752.87元,城镇恩格尔系数32.5%,年末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47平方米。

全市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年末493.9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79.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80.5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经验与启示深圳经济特区面积虽小和建设时间虽短,但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息息相关,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透过深圳经济特区32年的成功实践,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经验与启示。

第一,中央关于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深圳特区的发展速度,不仅超过西方国家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速度,而且超过亚洲“四小龙”任何一个阶段的增长速度。

深圳特区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有力印证。

它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可以探索的,而且是可以成功的,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深圳特区的实践打破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神话,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通过主动改革开放,同样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