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需求、特别是海外石油的需求不断增长。
本文对我国石油资源现状、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安全我国经济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特别是海外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
我国石油安全问题不仅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面临一系列严峻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
充分认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确保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石油资源现状尽管我国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待发现和探明的资源较丰富,但其勘查难度不断增大,再加上一批老油田处于入不敷出的局面,直接导致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缓慢。
截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到世界总量的1.5%,按目前开采水平,国内现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大约可供开采14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中国的石油用量,已由2002年的13,495万桶,增至2003年的13,539万桶,2004年增至13,570万桶。
据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占近两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保守估计,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分别为150Mt、180Mt 和200Mt,这将导致我国供求矛盾日益显著。
二、影响我国石油安全的主要因素(一)原油供给受制于人。
我国有超过一半进口的原油来自中东,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是我国的近邻,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竭力插手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力图控制我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我国原油水路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美国、日本和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阻挠中俄能源合作顺利进行。
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丁留亮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动力,关系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关系到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也涉及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不仅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面临一系列严峻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充分认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确保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风险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
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那么我国当前面临的石油能源安全形势怎样?存在哪些风险?应采取什么应对策略呢?一,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1,我国石油已探明储量相对较少,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与传统的“地大物博”的观念相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均石油占有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199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开始变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现如今我国对外石油依存程度已达到57%,而且还在不断增大。
这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一旦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失衡,偏离轨道超过国内企业承受能力时,将迫使我国经济放缓,甚至瘫痪。
2,石油进口的来源地相对集中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从世界范围上讲,我国石油进口大多数集中在中东、非洲、亚太一些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中东56.2%,非洲22.5%,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是大国角逐较力的敏感地区,也是武装冲突、教派斗争,种族矛盾、政权更迭的多发区,而相对稳定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其他地区所占比例仅10%。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经验借鉴一、本文概述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供应安全、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还将借鉴国际能源安全战略的有益经验,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能源安全战略的实践与理论,本文旨在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安全战略建议,以促进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国内能源资源有限,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导致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
这种供需矛盾加剧了能源市场的波动,给能源安全带来了风险。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比重相对较低。
煤炭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煤炭的开采和运输也存在安全隐患,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挑战。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浪费现象普遍。
这不仅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也增加了能源成本,降低了经济竞争力。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能源国际合作面临挑战。
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同时,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也给我国能源国际合作带来了挑战。
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能源安全,是我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推动能源安全战略的实现。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特别是海外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不仅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面临一系列严峻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
充分认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确保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但与西方相比,中国石油形势较严重,石油战略储备起步较晚。
综合种种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石油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供需矛盾严重据 2002 年全球能源统计报道,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世界第 11 位,2001 年探明石油储量 33 亿吨,占世界的 2.3%。
2001年中国石油生产量占世界第七位。
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将在 14 年后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
油气后备资源不足,是制约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2.原油进口来源及通道过于单一,风险增大首先看海运情况。
目前我国 90% 以上进口的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这使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我国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
同时,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
因此,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使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正常的石油进口可能无法得到保证,中国将承受重大损失。
然后看陆路运输情况。
中哈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即便完全建成,并充分开工,每年也只能为我国输送4700万吨原油,这是上限。
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就将达到3亿吨,陆路管道进口只能解决进口的15.7%,2010年解决了11.3%,只是略有提高。
3.原油供给受大国影响明显石油经济与国际政治关系紧密。
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
浅谈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因素_明玥
K e X u e F a Z h a n g ☆科学发展☆作者简介:明(1984-),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与行业管理。
能源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更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能源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各个国家境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广泛关注。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量密切相关。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量越大,商品就越丰富,社会就越富裕,国家也就繁荣。
事实证明,能源安全时刻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外交紧密交织在一起,已成为各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要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思考,是因为当下出现了许多能源不安全的现象,特别是石油供应的不稳定。
石油安全受到威胁带来的巨大损失是短期内无法弥补的,同时这样一条恶性循环的关系链直接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并不是单靠某一个石油供应国或某一个石油消费国能解决的,而且依靠武力战争来解决争端的方式也是值得商榷的。
因此,将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置于世界范围内进行探究,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情况把脉,确定我国的能源发展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定位,了解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透析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状况的因素,探索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对策,也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费强度为2.5吨油当量/万美元GDP ;中国为8.4吨油当量/万美元GDP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美国的4倍多,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
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为1.61吨油当量,中国为1.07吨油当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66.46%,约为美国人均水平的1/8,日英德法等国人均水平的1/4。
从能源生产情况来看,2004年全世界原油生产量为38.68亿吨,比上年增长4.45%;中国原油生产量为1.75亿吨,增长2.90%,占世界份额的4.51%,列居世界第二。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摘要石油号称“工业的粮食”,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原油市场持续动荡,给我国石油进口带来极大不确定性,我国的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风险和挑战。
只有切实保证我国石油能源的安全,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石油能源安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风险对策石油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强大支柱。
而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石油资源储量品质较差,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m的石油资源超过50%;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加大,难开发石油资源比例增大;老油田综合含水高,普遍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开发成本增加,难度加大。
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剩余探明量占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855.23亿t的比重为1.2%,居世界石油资源的第13位。
2009年中国石油产量1.89亿t,占全球石油产量35.25亿t的5.18%,居世界第5 位。
中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为14.8。
但石油供给的增长幅度已不能满足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供求差距越拉越大。
据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04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我国石油消费量必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多吨,预计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多亿吨。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进口依赖度
进口依赖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大部分石 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满足。
进口来源
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中东、非 洲、俄罗斯等地是中国主要的石油进 口地区。
石油运输方式与风险
运输方式
中国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和陆地管道运输。
运输风险
海上运输面临海盗、台风等风险,陆地管道运输则可能受到政治、地质等因素 影响。
运输管道老化
中国部分石油运输管道存在老化现象,容易发生泄漏和事故。
运输安全监管不到位
石油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导致运输事故频发。
运输方式单一
中国石油运输主要依赖管道和铁路,方式较为单一,一旦出现事故, 影响范围较大。
石油产业安全监管问题
监管体系不完善
01
中国石油产业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
石油产业安全监管案例
总结词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石油产业安全监管。
详细描述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石油产业安全监管。例 如,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石油安全法规和标准,建立石油 安全监管机构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石油设施安全检查 和评估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石油产业的安全水平,减 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石油产业安全监管案例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目录
•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 • 中国石油安全对策与建议 • 中国石油安全发展趋势 • 中国石油安全案例分析
01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石油产量与需求 Nhomakorabea石油产量
中国的石油产量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 ,但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 需求量逐年增加。
石油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 对石油的需求量巨大,尤其在交通运 输、工业制造等领域。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纯依靠进口优质能源是行不通的。今后如果中国的石油消费也达 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世界石油总产量中可供出口的部 分全部提供给中国也不够,更何况也不可能全部提供给中国。而 且大量进口海外石油需要有强大的海军实力为后盾,而以我国目 前对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能力以及能源运输线路的控制力来看 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的。 因此,利用好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推广清洁煤技术应是我 国能源战略的重点。目前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及其他洁净煤 技术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也在重点发展先进的煤炭洗 选加工技术、煤炭液化、气化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 术、 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等。南非的液化煤技术世界领先, 而 且正是由于在国际石油供给中断后,南非逼不得已而自行研究出 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外交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成熟的先进的清洁煤 技术。随着我国洁净煤技术日渐成熟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煤炭 将仍会是我国能源供应的支柱产业。 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除了清洁煤之外还有核能。我国的 油气资源在一定的预测期内,在一定的技术许可条件下可供开采 的并不多,无法满足国内各部门的需要而必须依靠进口。水资源 中,除了部分由于地理条件而无法开发外,剩余的已全部开发利 用, 其开发量也是有限的。太阳能、 风能、 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 以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 很难稳定的大规模利用。因此, 核能将 是我国重要的替代能源。核能是一种清洁、 安全、 经济、 环保的能 源, 可减少现有温室气体的排放。据理论推断, 我国的铀矿储量比 较丰富,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目前我国核 电占全国电力生产总量的(* 以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 日本占 )$* , 英国 $+* , 美国占 (,* 以 大的差距 ( 法国占 &&* , 上) , 中国核电发展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适当促进我国核电 发展, 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自给率, 保证我国能源 供应持续安全的供给。 四、 总结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消耗的能源资源量在可以预见 的未来会逐渐增加,而能源总储量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与需 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始终会面临着威 胁。但从另一方面讲,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 人类总能够解决能源安 全问题的,比方说,石油储量的有限可以促使国家加快对替代能 源的研究,促进企业和消费者节约资源,使用高效低能耗的技术 和装备, 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资源来满足自身建设的需 要,中国应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与国外资源来解决中国的资源短 缺问题。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通信地址: 广州市暨南大学真如 $. / #’, 室 邮编: #(’.)$ !
我国油气资源面临五大问题
我国油气资源面临五大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
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石油不仅仅是能源,还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基辛格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
”石油、粮食、货币关系国家命脉,也是国际经济领域的核心问题。
很多国际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扑朔迷离,但只要你能抓住核心,就不会被表象迷惑。
中东地区的不稳定一直是影响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51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过18次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其中由中东引发的就多达15次,只有3次不是中东引发的,即2000年欧佩克限产提价,2002年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
在15在中东造成的供应中断期间,有两次与石油运输航路有关,一次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一次是两伊战争。
中东动乱之所以能影响石油安全,根本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错位。
主要石油产区不是主要石油消费区,主要的石油消费区不能生产足够的石油。
据BP统计,2010年,就消费国而言,美国消费全球 21.1%的石油,而只能生产全球8.7%的石油;中国消费全球10.6%的石油,但只能生产全球5.2%的石油;日本消费全球5%的石油,但是他们不能自己生产石油。
就生产国而言,中东生产全球30.3%的石油,但只消费全球 8.9%的石油;非洲生产全球12.2%的石油,但仅消费全球3.9%的石油。
只有欧洲的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占全球21.8%,消费占全球22.9%。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生产的原油很多,一年大约是5亿吨,并且主要出口欧洲。
所以说,伊朗停止对欧洲供油,欧洲并不害怕。
比如法国,核电很发达,目前法国75%的电力是核电。
由于中东地区的输出量最大,因此,它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最大。
国际石油市场的碎片化凸显了中国石油进口的风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施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实质是减少对中东的依赖。
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石油战略问题
1990 0.14 0.14 0.15 0.08 0.08 0.09 0.09 0.09 0.28 0.11 0.33 0.20 0.09 0.14
1995 0.13 0.14 0.14 0.07 0.08 0.08 0.08 0.09 0.24 0.11 0.26 0.20 0.09 0.15
1998 0.13 0.13 0.14 0.07 0.07 0.08 0.08 0.08 0.26 0.1 0.26 0.20 0.08 0.15
2
中国的石油资源问题
能源构成:富煤、贫油、贫气 勘探开发技术水平低 破坏性开发
中国能源构成: 中国能源构成:
70%是煤; 是煤; 是煤 液体能源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0; ; 液体能源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气体能源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0。 。 气体能源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原油
石油产品
有关数字表明: 有关数字表明: 我国人均石油可采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 我国人均石油可采资源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能源利 用效率只有32%,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0个百分点。1997年, ,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约 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用效率只有 年 我国每千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为0.26吨,大体相当 吨 我国每千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为 于日本的3.3倍 美国的 倍 印度的 印度的1.2倍 于日本的 倍,美国的2倍,印度的 倍。
年份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1998
美国 1750 875 5700 7775 2125 10130 8035 10500
西欧 20975 31100 44075 36375 15100 20005 17910 21460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如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打造新型能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新时期能源革命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及挑战。
我国能源供给安全面临重大挑战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供给安全以及进口通道安全。
在石油供给安全方面,由于我国石油资源地质储量少,石油生产总量远低于石油需求总量,导致我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油对外依存度长期处于高位且有进一步快速增加的趋势,从2010年的53.8%迅速飙升到2018年的71.0%。
在天然气供给安全方面,我国的天然气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自2007年开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18年达到43.9%。
在进口通道安全方面,我国能源进口通道安全强烈依赖地缘政治,能源的地缘竞争逐渐表现为油气资源陆上获取权和海上运输控制权相结合趋势,而受到地区政治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污染排放问题突出大规模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能源消费所导致的污染排放,正日益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大气环境、水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化石能源利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烟尘等污染物。
目前城市交通、火电已成为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并且火电、交通及其他工业排放的颗粒物仍将持续增加。
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倒逼能源转型。
全球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形成共识,并达成了二氧化碳(CO2)减排的约束性政府间协议。
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较2005年下降60%—65%。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据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署的最新公布报告显示,中国已经在9月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净原油进口国,主要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且汽车销售表现强劲。
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必有深思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设想可行的对策。
我认为我国石油能源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风险:一、我国石油已探明储量相对较少与传统的“地大物博”的观念相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目前我国共有大庆、胜利、辽河、克拉玛依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油田。
2012年瑞士银行发布的关于全球石油领域现状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石油储量为60亿吨,位居世界第九位,排名第一的是沙特362亿吨。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均石油占有量的排名远远靠后。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统计表明2012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4.9亿吨,同比增4.7%,石油净进口量达2.8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石油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从世界范围上讲,中东、独联体、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国际原油主要出口地区,而沙特、伊朗和俄罗斯是位居前列的原油输出国。
对我国而言,按2012年的原油进口数据,主要进口来源国家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地,一旦有关国家政权更替、政局动荡,我国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石油安全的风险系数将随之攀升。
而美国原油进口中,约70%来自来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等西半球,约30%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
当前,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已经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国际自由贸易量不足总产量的50%,进口需求不可能无限得到满足。
同时,由于一些西方大国为抢夺石油资源在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展开激烈的角逐,加剧了这些地区动荡与不安,也对我国获得稳定的石油供给造成威胁。
三、能源运输安全面临诸多潜在威胁我国进口石油运输有海运、铁道运输和管道运输三种方式,由于石油进口的来源地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依靠海上油轮运输,期间要经过一些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
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由挑战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石油供应安全是确保国家经济得以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使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出现了新的问题。
我国应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强海军建设保障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等措施来构建石油安全的有效屏障。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石油领域的竞争超出了纯商业的范围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
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正在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他们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得到其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有受制于人的潜在威胁。
从非军事方面考虑对国家安全影响最大的除粮食外就是石油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石油在世界消费中的比例已上升到40%以上已处在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的阶段。
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石油资源环境。
石油安全已成为国际安全的国之大计确保石油安全不仅是“远虑”而且是“近忧”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加快建立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
但中国待探明石油资源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等,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
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中国断续国界以内。
海上油田有其特殊性,石油会在海床下流动,早开发者会得益更多。
所以,中国应该尽量多开发海上油田而非陆上油田,中国应该抓紧更多的海上石油勘探。
我国的石油安全将面临四大风险:一是油价风险。
随着石油这种战略资源采出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开发逐步向复杂和困难地区延伸,石油成本逐渐增加,国际石油价格逐渐震荡上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及对策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保障能源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能源安全的物质、技术、制度基础不断筑牢。
然而,近年来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均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新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未来,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转型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多潜在风险和困难挑战。
因此,开展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
一、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着力建设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产量平稳增长,2021年我国能源自给率达到82.63%。
同时,受资源储量限制,国际进口在能源供应体系中仍不可或缺,202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3%和45%,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在此能源供应能力发展目标要求下,预计未来我国发生全国性、系统性能源短缺的概率不大,但仍需防控由部分地区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引发的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
而在国际方面,由于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与能源资源富集区域的失衡和错配,加之地缘政治冲突日趋频繁,我国能源进口也将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一)国内能源供应面临局部性、周期性紧缺风险一是保供与转型统筹难度较大,若路径设计不合理可能引发能源安全隐患。
当前各地政府密集出台“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和“双碳”行动计划,其重点在于谋划未来5~10年的能源转型路径。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需求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若能源转型路径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煤炭退出、新能源发展等政策选择过于激进,或地区政策与全国大局“脱钩”,可能导致能源供给能力无法匹配经济发展需求,引发局部地区能源供应短缺问题。
中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中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若人体中血液不够,轻则致病,重则有生命危险。
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一旦石油进口中断,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然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打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交通瘫痪,生产停滞。
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保证。
基辛格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
”由于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而且数量有限,获得和控制足够的石油资源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能源是许多战争的焦点,尤其是石油,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誉为“黑金子”。
随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会继续增加,石油供应不足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最突出的问题。
保证石油安全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又变成原油的净进口国。
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3年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9112.63万吨,2004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原油1.1062亿吨。
从中国石油消费情况来看,81%的石油应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及制成品行业上。
进一步反映出原油及其制成品在中国化工等基础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没有这些油料的充分保证,这些行业将不可能有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0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5%,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40%左右,但石油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也远远大于煤炭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
随着对原油及其制品这些重要工业原料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二、中国的石油安全据有关机构预测,中国将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我国进口这么多石油,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外汇,而且还使我国社会和经济运行严重依赖从国外进口石油。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
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战略选择一、我国目前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占全球一半。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每万元GDP能耗大致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据预测,要实现“十七大”制定的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我国能源需求的年增长率需达到4.1%~5.0%(全球同期平均增长率约为2.1%),除煤炭经挖潜和扩大生产规模有可能基本满足需求外,石油和天然气均有巨大缺口。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二)石油消费和进口依存度大幅度提高,进口来源单一。
我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以后,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扩大。
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7.6%增加到2005年的42.9%。
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7年1—9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超过1.5亿吨,其中进口原油12 407万吨,同比增长13.6%,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到70%。
石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石油资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东地区是我国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地,其中50%来自中东,这些石油全部通过海上运输运抵我国,其中有8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能源运输通道受到国际恐怖主义、海盗活动猖獗及美日制海权的多重制约,因此,石油来源和运输通道都极易受制于人。
(三)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效低,污染严重。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2章第2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1.结合材料,归纳分析我国的能源供需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结合实际,理解我国的石油供需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3.举例分析,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影响。
(区域认知) 4.讨论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
(地理实践力)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安全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1)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
(2)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
(3)化石能源消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图表点拨]教材第30页图2.13,从该图可看出:(1)世界上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2)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1.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4.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长距离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资源特点: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1)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2)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①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②消费过程中的问题:释放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933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示范文本联系实际谈谈我国石油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和对策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与传统的“地大物博”观念相反,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根据《油气杂志》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855.04亿吨,而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仅为27.88亿吨,居世界第13位,按目前的开采速度,中国20年后可能出现石油枯竭的局面(当然这是以不增加石油勘探量为前提的,是静态的)。
我国从1994年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飙升,20xx年,净进口石油1.99吨,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1.3%。
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63亿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57.37%,与目前美国的水平相当(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8%)。
(二)国民经济受石油供给情况的影响大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国民经济极易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国际油价每桶每增加10美元,直接影响GDP约0.43%,若进口原油为2亿吨,折合约14.7亿桶来估算,一年将多支付147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进口原油2.04亿吨,花费892.56亿美元。
20xx年7月11日,国际原油最高曾达到147.25美元, 对经济运行情况和石油消费行为影响显著。
石油价格升高,不但增加经济体系运行成本,加大了通胀的压力,而且能源消费开支比例上升,反过来抑制其他领域的消费。
石油短缺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曾出现的“油荒”让人记忆犹新。
(三)石油进口的来源地相对集中从世界范围上讲,中东、独联体、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国际原油主要出口地区,而沙特、伊朗和俄罗斯是位居前列的原油输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五大问题
2012-11-05 第04版:市场经济
作者:高伟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532
石油不仅仅是能源,还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工业,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基辛格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
”石油、粮食、货币关系国家命脉,也是国际经济领域的核心问题。
很多国际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扑朔迷离,但只要你能抓住核心,就不会被表象迷惑。
中东动荡历来是影响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1951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过18次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其中由中东引发的就多达15次,只有3次不是中东引发的,即2000年欧佩克限产提价,2002年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
在15次由中东引起的供应中断中,有两次与石油运输航路有关,一次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一次是两伊战争。
中东动乱之所以能影响石油安全,根本原因是世界石油市场错位。
主要石油产区不是主要石油消费区,主要石油消费区不能够生产足够的石油。
据BP统计,2010年,就消费国而言,美国消费全球 21.1%的石油,而只能生产全球8.7%的石油;中国消费全球10.6%的
石油,但只能生产全球5.2%的石油;日本消费全球5%的石油,自己却不能生产石油。
就生产国而言,中东生产全球30.3%的石油,但只消费全球 8.9%的石油;非洲生产全球12.2%的石油,但仅消费全球3.9%的石油。
只有欧洲的石油供求总体上是平衡的,生产占全球21.8%,消费占全球22.9%。
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生产的原油很多,一年大约是5亿吨,并且主要出口欧洲。
所以说,伊朗停止对欧洲供油,欧洲并不害怕。
比如法国,核电很发达,目前法国75%的电力是核电。
由于中东地区的输出量最大,因此它对国际石油供应安全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国际石油市场板块化突显我国石油进口风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施石油供应来源多样化战略,实质是减少对中东的依赖。
整个中东在国际石油供应中的地位,从那时的7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3左右。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大致形成3个供求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美洲板块,美国是主要消费国。
据统计,2010年美国石油进口第一大来源是美洲,占44%;第二大来源是非洲,占20%;而中东已经下降为第三大来源,只占15%左右。
第二个板块是欧洲板块,欧盟国家是主要消费国。
在欧盟国家2010年石油进口中,俄罗斯中亚为第一大来源,占50%,非洲
为第二大来源,占22%,中东下降到第三大来源,只占20%。
第三个板块是亚洲板块,以中国、日本和印度为主要消费国。
中东是各国的第一大供应来源,2011年,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超过50%、印度为73%,日本为80%。
在这种板块化的形势下,中东地区动乱对亚洲国家的威胁要大于对美欧的威胁。
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过高
2011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消费4.5亿吨,仅次于美国,其中进口2.54亿吨,国内生产大约是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超过了美国的 53%。
在我国进口的石油中,58.8%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这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很不安全。
2010年,美国从海外进口原油约为4.58亿吨,其中从中东地区(波斯湾)进口原油7040万吨,占美国进口总量的18%,2011年进一步下降到 15%左右,并且主要来自沙特。
沙特是美国的盟友,关系很稳定。
美国石油(原油+油品)进口的首要来源是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加拿大就是美国后院的油库。
2010年,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进口石油占全部进口量的 32.38%,来自中南美洲的占 20.48%,来自非洲的占19.01%,来自欧洲的占6.41%。
仅大西洋供销区就占到美国石油进口的 78.28%。
大西洋供销区是美国成本最低供销区,便捷安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石
油进口并不依赖中东。
美国的实力不仅仅表现在GDP总量上,还表现在强大的军事、科技、货币和规则制定上。
世界的石油交易是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定价权掌握在华尔街的金融寡头手里。
石油战略储备远未达到“及格线”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但在生产方面中国不是欧佩克成员(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消费方面中国不是国际能源署(IEA)成员。
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
当年,欧佩克动用石油武器,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导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西方国家吃尽了苦头,这是导致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涨的重要原因。
为抵御石油价格猛涨和进口中断,发达国家联手成立IEA,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
按照当时国际能源署的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石油。
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要求增加到90天。
没有90天以上的战略储备,就不能加入IEA,这是加入俱乐部的门槛。
中国做不到,所以不是 IEA的成员,一旦发生石油供应中断,我国也不能从IEA的成员中调剂石油。
目前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天数都已达标。
早在2009年,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就超过7亿桶,现在更多。
假如发生石油供应中断,美国可以坚持420天,欧盟可以坚持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可以坚持200天以上。
与西方相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起步较晚。
因为早些年我们从国外进口原油少,甚至出口,不用考虑战略储备问题。
现在进口多了,不得不考虑储备问题。
2010年1月,我国完成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首批4个储油基地,储备总量约1400万吨。
第二期项目正在建设。
目前1400万吨战略储备约等于十几天进口量,另外我国商用石油储备能力大体是20多天的进口量,两项加起来,我国的储备能力是30多天的进口量。
预计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建成5亿桶石油储备,到那时我们能达到90天的“及格线”。
石油运输过于依赖海运,非常不安全
首先看海运情况。
东亚各国从中东进口石油都是通过油轮运输的,中国的石油进口 80%以上依靠海运,主要航线也与中东有关,即从海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大陆。
如果航路发生问题会影响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我国在亚丁湾护航,打击索马里海盗,有利于维护石油运输的安全。
然后看陆路运输情况。
中哈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即便完全建成,并充分开工,满打满算,每年也只能为我国输送4700万吨原油,这是上限。
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就将达到3亿吨,陆路管道进口只能解决进口的15.7%,2010年解决了11.3%,只是略有提高。
我国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中东,并且主要
依赖海运,这种状况很难扭转。
另外,由于运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1/5,其余全部依靠外轮。
这种情况需尽快改变。
页岩气发展前景广阔但不宜盲目跟风
奥巴马宣称,未来10年,美国将把石油进口量再削减1/3。
为什么奥巴马敢说这样的大话?页岩气是重要原因。
页岩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常规天然气成分和用途相同,区别是成藏机理、赋存状态、开采方式和产气规律不同。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突破,产量快速增长。
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是122亿立方米,到2011年,就增长到1720亿立方米,是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采的国家。
目前,美国已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美国页岩气的开发改变了美国能源格局,并对全球能源供应和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欧佩克的缔造者之一、沙特石油部前部长谢赫?亚马尼曾指出: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缺少石头;石油时代的结束,也不会是因为缺少石油。
随着科技进步,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将不断下降,前景看好。
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既有海相页岩,也有陆相页岩。
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初步进展。
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源情况尚不清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环境隐患多;投入
成本高,商业开发难度大;缺乏鼓励政策,等等。
总之,我国开发页岩气面临诸多问题,不能盲目追风。
同时需吸取煤层气开发的经验教训,谨慎务实,推动我国页岩气开发稳步前行,防止过度炒作。
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具体建议
一是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欠缺,需加大投资。
二是努力推动石油进口多元化。
虽然很难,但也必须推进。
下一步的重点应增加铺设油管,扩大能源走出去的规模,重点是中亚、非洲、拉美等。
三是维护石油运输安全。
四是加强对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比如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
五是大力开展能源外交。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工作越来越繁重,能源外交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