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免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个体、结构简单、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叫病原微生物。
3、L型细菌:在体内或体外,人工或自然情况下,细胞壁可被破坏,这种细胞壁缺陷型的细菌叫L型细菌。
4、菌落:由单个细胞分裂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
5、正常菌群:正常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等黏膜上存在着不同的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
6、条件致病菌:寄居于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为致病作用,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寄居部位发生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引起致病的细菌称条件致病菌。
7、菌群失调症: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导致机体微生态失去平衡而使宿主发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则称为菌群失调症。
8、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9、消毒:杀死病原微生物。
10、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
11、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
12、细菌的感染:指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机体的病原菌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造过程。
13、侵袭力: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并在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4、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的外毒素、使其失去毒性,保持抗原性即成类毒素。
15、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力较强,侵入的病原菌较少,毒力弱,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
16、毒血症:主要是革兰阳性病原菌侵入宿主体后,反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中毒症状。
17、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18、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的代谢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9、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或间断性进入血液,但不在血液中繁殖,只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在繁殖致病。
20、带菌状态:机体在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之后,病原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21、天然免疫:指个体出生时即具备,作用范围广,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所以也叫非特异性免疫。
22、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异己物

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3、抗原: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4、半抗原:指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25、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抗原基团,称抗原表位。
26、抗体:是指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一定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7、免疫球蛋白: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免疫球蛋白。
28、补体系统:存在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及细胞膜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补体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组成,亦称补体系统。
29、组织相容性:是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
3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MHA的基因群。
31、细胞因子:由活化后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免疫功能的小分子免疫蛋白。
32、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下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值、分化,并发挥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33、超敏反映:机体再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的免疫应答,又称变态反应。
34、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35、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