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思考题
动物营养学思考题+答案
1.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答:NPN的利用原理常用NPN有尿素、双缩脲和各种铵盐。
以尿素为例。
脲酶尿素NH3+CO2C·H2O VFA+酮酸(碳架)真胃和小肠游离AA 吸收动物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尿素被水解的速度很快,进入瘤胃后2h内可被微生物脲酶完全水解。
100g瘤胃内容物能在1小时内把100mg尿素转化为NH3,产生的NH3超过细菌利用能力时即可出现NH3中毒,如NH3达8.4-13ppm出现中毒,20ppm运动失调,500ppm死亡。
NPN利用方式:(1)用NPN直接补饲;(2)处理粗饲料;(3)生产各种补充料或营养性添加物。
2.什么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猪禽有哪些必需氨基酸?答: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求,必须由饲料提供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节省或替代部分氨基酸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料提供,动物体内能够完全满足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猪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鸡需要: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甘氨酸和酪氨酸。
3. 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答: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饲料中不能满足动物需要的那些必须氨基酸,她们的短缺饲料或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降低了整个饲料或饲料蛋白质的营养成分。
通常蒋饲料中缺少的氨基酸叫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分别是猪和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5.比较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脂肪类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异同答:单胃动物的消化吸收:主要消化部位在小肠,由胰粘酶和胆盐作用,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实验动物课后思考题
实验动物课后思考题实验动物学课后思考题:第⼀课:1.实验动物按照遗传特点的不同如何分类?(按现⾏的国家标准)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系2.实验动物按照微⽣物控制不同如何分级?(按现⾏的国家标准)普通级、清洁级、⽆特殊病原体级(SPF)、⽆菌级3.实验动物享有的五项基本权利是什么?不受饥渴的⾃由⽣活舒适的⾃由表达天性的⾃由⽣活⽆恐惧和悲伤感不受痛苦伤害的⾃由4.解释动物实验替代理论中的3R?减少、替代、优化5.善待实验动物的核⼼内容是什么?避免实验动物遭遇不必要的伤害为动物提供舒适的⽣活环境第⼆课:1新药毒副作⽤评价⽤近交系还是封闭群?为什么?封闭群,因为新药使⽤的最终对象是某个群体,⽽不是某个特定的⼈,试验对象最好也是⼀个群体。
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结构与⼈类群体遗传结构相似,⽽近交系基因库太⼩。
⽽且封闭群动物⽐近交系动物⽣命⼒更强。
因此新药毒副作⽤评价应采⽤封闭群动物。
2悉⽣动物的概念?携带或⼈⼯植⼊的确定⽣物体的⼀类实验动物3 SPF动物的概念?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扰⼤的病原的动物第三课:1.列出封闭群⼩⿏、⼤⿏、豚⿏、地⿏、兔、⽝、猴、⼩型猪各两种⼩⿏:KM、NIH⼤⿏:Wistar、SD豚⿏:英国种、Hartley地⿏:⾦黄地⿏、中国地⿏兔:新西兰兔、⼤⽿⽩兔⽝:⽐格⽝、四系杂交⽝猴:恒河猴、断尾猴⼩型猪:版纳⼩型猪、巴马⼩型猪2.列出两种使⽤频率较⾼近交系⼩⿏C57BL/6、BALB/C第四课:1.简述实验动物环境分类、使⽤功能和使⽤饲养范围2.特殊动物实验设施包括哪⼏种?包括感染动物实验设施和应⽤放射性物质或其他特殊化学物质进⾏动物实验的设施第五课:1.氨基酸失衡⼀种或⼏种氨基酸含量过多或过少,与动物所需的⽐例不⼀致,从⽽造成饲料利⽤率低、动物⽣长迟缓、繁殖⼒下降的现象2.⾃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举例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处理,在⾃然条件下发⽣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3.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举例概念:由于先天遗传突变或⽤⼈⼯⽅法造成的免疫系统某种或多种成分缺陷的动物举例:裸⿏、CBA/N⿏、SCID⿏第六课:1transgenic animal转基因动物:是指⽤实验⽅法将外源基因导⼊实验动物的早期胚胎细胞,使之整合于动物基因组中⽽构建的动物品系2targeting vector打靶载体:要使得外源基因能定点整合到靶基因,需对外源基因进⾏修饰,使其两端具有与靶基因同源的序列。
动物保护与福利复习思考题(1~6章).docx
第一章思考题名词解释:动物保护:为了挽救濒危灭绝的物种或使动物个体免受伤害,有人类社会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和手段,从而使动物得以安全地生活或繁衍后代。
包括保育与康乐。
生态入侵:所谓&态入侵,是指非土箸的物种,在新领地扩大种群并威胁土著物种生存的现象。
1.动物保护的有哪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为了保存物种资源或保育主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所应提供的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各国颁布的各种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具有特色的畜禽地方品种实施保种计划,以丰富可利用的遗传资源等。
第二层含义是,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
也可以认为是动物的康乐,包括动物保健和动物福利2.你认为什么样的动物应予保护?动物保护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1)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养动物地方品种等。
(2)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那些受人们日常控制的动物,如家养动物、家庭动物、实验动物、关养的野牛动物及其他受人类的活动影响的动物。
3.举例说明动物保护的意义。
(1)经济效益对家畜的保护可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在市场上,苍白无血色的猪肉不受欢迎,价格也因此下调。
动物保护的状况冃前C经影响到国际动物产品的贸易,动物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之一。
(2)社会效益动物保护的社会效益一般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动物保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建立文明的法制社会。
(3)生态效益动物保护的任务之一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在遗传学家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
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认识自然、认识自身。
4.你认为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是什么?(1)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和立法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宣传动物保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动物学下复习思考题与参考答案动物学(下)复习题参考答案第13章棘⽪动物门复习题1、试述棘⽪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①棘⽪动物区别于⽆脊椎动物其它类群是为后⼝动物。
②次⽣性辐射对称,⽽以五辐对称为主,幼⾍是两侧对称。
③具中胚层来源的内⾻骼,常向外突出形成棘刺,故为棘⽪动物。
④真体腔发达,具特殊的⽔管系统和围⾎系统,管⾜有运动、呼吸、排泄、捕⾷等多种功能。
2、简单⽐较游移亚门中四个纲的异同。
答:游移亚门包括四个纲: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纲。
①海星纲:体扁平,多为五辐对称,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活时,⼝⾯向下,反⼝⾯向上,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
内⾻骼的⾻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体表具棘和叉棘。
具⽪鳃,⽔管系发达,个体发育中经⽻腕幼⾍和短腕幼⾍。
②海胆纲:体呈球形、盘形或⼼脏形,⽆腕。
内⾻骼互相愈合,形成⼀坚固的壳。
壳板由三部分组成,壳上有疣突及可动的细长棘,有的棘很粗,多数种类⼝内具结构复杂的咀嚼器,其上具齿,可咀嚼⾷物,消化器长管状,盘曲于体内,以藻类为⾷。
③蛇尾纲:体扁平、星状,体盘⼩,腕细长,⼆者分界明显。
腕内中央有⼀系列腕椎⾻,⾻间有可动关节、肌⾁发达,腕只能作⽔平屈曲运动,腕上常有明显的鳞⽚,⽆步带沟,管⾜退化,呈触⼿状,⽆运动功能。
个体发育中经蛇尾幼体,少数种类雌雄同体,胎⽣。
④海参纲:体呈长筒形,两侧对称,背腹略扁,具管⾜,背侧常有疣⾜,⽆吸盘或⾁刺,⼝位体前端,周围有触⼿,其形状与数⽬因种类不同⽽异,肛门位体末。
内⾻骼为极⼩的⾻⽚,形状规则。
消化道长管状,在体内回折,末端膨⼤成泄殖腔,具⽔肺。
筛板退化,位于体内。
3、棘⽪动物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答:棘⽪动物中有些种类对⼈类有益,具有⼀定的经济价值:①海参类有40种可供⾷⽤,含蛋⽩质⾼、营养丰富,是优良的滋补品。
②海参、海胆可⼊药,有益⽓补阴,⽣肌⽌⾎之功效。
③海胆的卵可⾷⽤,且为发育⽣物学的良好实验材料。
④海星及海燕等⼲制品可作肥料,并能⼊药。
动物医学复习题
动物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
2、动物病理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至机体出现最初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
例如猪瘟一般为7~10d;猪丹毒是3~5 d。
有些疾病,例如创伤可没有潜伏期。
5、疾病的诱因能够作用于外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在疾病预防中,必须积极消除诱因。
疾病的外因: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营养性致病因素。
疾病的内因:机体的感受性;机体的抵抗力。
6、代偿在致病因子作用下,某器官、组织的结构遭受破坏,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此时由该器官、组织正常部分或别的器官、组织来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
可分为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和代谢性代偿三种类型7、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
组织或器官的肥大主要是由于组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或数目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形成的。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8、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包括清理、再生、机化和创伤愈合等。
9、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称为再生。
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
1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12、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临床上称为发绀。
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动物学实验蛔虫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
动物学实验蛔虫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一、目的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以及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学习几种常见寄生蠕虫卵的检查方法。
二、内容(一)观察蛔虫浸制标本的外部形态。
(二)解剖并观察蛔虫内部结构。
(三)显微镜下观察蛔虫横切片玻片标本。
(四)寄生蠕虫卵的检查。
(五)线形动物重要代表示范。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人蛔虫或猪蛔虫、马蛔虫浸制及横切面玻片标本。
事先准备的学生自己粪便样品。
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蜡盘、尖头镊、解剖剪、解剖针、大头针、三角量杯(或称锥形量杯)、长吸管、筛子、玻璃漏斗、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离心机、离心管、锥形瓶、烧杯、竹签、火柴棒或牙签、4%煤酚皂、试管及试管架等。
生理盐水、饱和盐水(37.5g NaCl或食盐,加热水100ml)或33%硫酸锌。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检查蠕虫卵时,盛粪便的容器应洁净,粪便要新鲜且量不宜太少;鉴别虫卵时,要与气泡、脂肪滴、孢子等杂物区别开来。
(一)蛔虫1.外形:前端圆,后端尖。
雄虫后端向腹面弯曲,有两根交接刺,常由绁殖腔孔中伸出。
雄虫较粗大,后端不弯曲,肛门开口于腹面近体末端;生殖孔开口于前端腹面约1/3处。
体表角质膜上有很多细横纹,前端中央有口,口的背侧有1个背唇,腹侧有2个腹唇,背唇上有2个、腹唇上有1个乳突。
腹面前端,离腹唇2mm处有1个排泄孔。
2.内部解剖:取雌、雄虫置蜡盘上,略加水,便于观察。
(1)体线:背、腹面的正中分别有1条背线和腹线,两侧各有1条侧线。
(2)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直肠及肛门组成的长扁形消化管。
(3)排泄系统:排泄管2条,分别位于侧线中。
(4)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雄性:体中部近前端有一细长、弯曲的管状精巢,由较短的输精管与较粗大的管状储精囊相通。
储精囊连接细直的射精管,其末端雄孔开口于泄殖腔中。
雌性:体中部近后端有2条细长、弯曲的管状卵巢,各通入输卵管,再通入较大的子宫。
2条子宫汇合成管状的阴道,末端的生殖孔开口于腹面前端约1/3处。
动物学思考题
界门纲目科属种双名法——动物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一个是动物的种名(第一个字母小写).狼:Canislupus属名种名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 Linne属名种名定名人(林奈)一: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完成一切生命活动的有机体,身体由一个单细胞组成,形态多种多样,分布广泛,身体微小,多个的细胞聚集而成单细胞动物群体,遇到不良环境时体表的鞭毛、纤毛、伪足等胞器缩入体内或消失,虫体分泌胶质在体外形成圆球形的包囊,包含了生物界的全部的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渗透营养(腐生营养)、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呼吸是通过体表进行气体的扩散,或者是厌氧,排泄是通过体表或伸缩泡,有应激性,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
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运动胞器为:鞭毛、纤毛、伪足。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分纲依据为: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
3.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生命活动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答:①眼虫体呈绿色,梭形,有一个大而圆的核。
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
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
眼虫的呼吸和排泄靠体表的渗透作用进行,储蓄泡:水的储存处及鞭毛着生处,眼点:感光和调节运动,伸缩泡:保持水分平衡,排泄,叶绿体:光合作用,副淀粉粒:储藏的营养物质,鞭毛:运动,基体——在虫体分裂时起中心粒作用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一般身体具鞭毛。
以鞭毛为运动器。
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
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
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型(光合营养)和异养型(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
动物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有答案)上篇
1)什么是动物生物学?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gy)——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有机地阐述动物的分类进化、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动物生态以及动物行为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是在动物学(Zoology)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动物生物学是以生物学观点和技术来研究动物生命规律进化和适应2)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描述法——描述动物外形特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
2.比较法——不同动物系统比较,例如,对不同动物细胞、染色体组型、带型的比较核酸序列的测定和比较。
3.实验法——人为控制条件,对动物生命活动或结构机能进行观察研究。
4 .综合研究法3)简述动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描述性动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学多学科交叉阶段4)Whittaker的五界系统分类依据是什么?惠特克(R. H. Whittaker)以细胞结构基础来分类,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动物界(Animalia)5)细胞分裂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一个cell cycle。
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有无细胞核。
7)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有哪些?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纤维素),没有有色体(叶绿体),没有大液泡,具有中心体。
8)细胞有哪几种分裂方式,个有什么特点?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了生物性状的稳定,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减数分裂(meiosis) -- 特殊的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分裂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形成染色体数减半的四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是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
动物行为学思考题 本
动动物物行行为为学学超常刺激:动物发出的自然信号对于信息传递来说并不是最佳的信号,而一些非自然的异常信号反而更能诱发动物的行为反应,这些非自然的信号就称为超常刺激。
刺激过滤:指动物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或环境信息。
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所作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
运动的结果总是趋于有利的刺激而避开不利的刺激源。
孤雌生殖:在昆虫中,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也不少见,这种现象统称为孤雌生殖。
可以分为三类:偶发性:即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能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家蚕)、经常性:在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雌蜂在排卵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卵都是受精的。
还有一些经常孤雌生殖的昆虫,在自然情况下雄虫极少(竹节虫、蓟马、蓑蛾)、周期性:即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即所谓“异态交替”(许多蚜虫)。
固定行为型: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
从其固属于特定行为的意义来讲,也可称为固定行为(stereotyped behavior),但一般指适合于一定型的、不具可塑性的而反复表现的行为。
(灰雁回收蛋、蜘蛛织网、鸟类筑巢).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最适食谱:捕食者总是偏爱较为有利的食物;当有利食物很多时,捕食者就会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捕食者拒绝吃有利性小的食物。
横定向:跟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的角度,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动(向着刺激源或者离开刺激源)。
(光罗盘反映:蚂蚁找到食物在回巢的路上,回巢的路线和太阳光光线保持着一定的角度。
)进化稳定策略:指种群的大部分成员所采取某种策略,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不及。
(雄粪蝇在牛粪上等待雌蝇并与之交配的最适时间)。
空放行为:在极端情况下,阈值的降低可以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这就是空放行为,它是一种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的一种行为。
利他行为: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普通动物学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实验:显微镜及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了解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和功能。
(二)内容1 .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
2 .上皮组织: 复层扁平上皮。
3 .结缔组织,疏松织缔组织,透明软骨,人血液涂片。
4 .肌肉组织: 横纹肌(心肌)、平滑肌。
5 .神经组织: 兔脊髓横切片。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血液组织、透明软骨、横纹肌、平滑肌及神经组织四种组织的切片。
(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水玻片、吸管、吸水纸、牙签。
0.1% 的亚甲基蓝、0.9%的生理盐。
三、操作与观察( 一)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牙签粗的一端,放在自己的口腔里,轻轻地在口腔颊内刮几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颊部。
将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0.9%NaCl 溶液,然后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口腔上皮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
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光线需要暗些。
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将其放在视野的中心,再转高倍镜观察。
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多边形,试辨认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若观察不清楚时,可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0.1% 的亚甲基蓝,另一侧放一小块吸水纸。
如此,可使染液流入盖片下面,将细胞染成浅蓝色,核染色较深,注意染液不可加得过多,以免妨碍观察。
( 二) 结缔组织1 .疏松结缔组织低倍镜下观察疏松结缔组织的全部轮廓,然后换高倍镜选其典型的结构观察。
在被染成粉红色的制片中,可见其纤维错杂,排列疏散。
其纤维可分两种:一种呈卷曲的纤维,粗细不等,被染成粉红色,为胶原纤维;另一种较细,被染成紫粉色,为弹性纤维,此种纤维有分枝并互相连接成网状。
在纤维中有零散分布的细胞,一种为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主要的细胞,这种细胞具有许多突起,细胞轮廓不明显,但在制片中可大量看到呈椭圆形、着色较深的成纤维细胞核。
如转动细调节器可隐约看出细胞的轮廓。
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思考题
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思考题
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大鼠的小肠被取出,并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其保持在离体状态下。
然后,通过给予特定的底物,如葡萄糖或氨基酸,来观察和测量其在小肠中的吸收情况。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肠吸收的机制和过程,以及评估不同因素对吸收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探索许多与消化和吸收相关的问题,包括底物浓度、温度、肠道 pH 值、肠道运动等对吸收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将小肠置于含有缓冲盐溶液的培养皿中,并通过注射器或其他方法给予底物。
然后,通过收集液体样品来测量吸收的速率和效率。
常用的测量指标包括底物消失速率、底物吸收速率、累积吸收量等。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可以确定小肠对不同底物的吸收能力,了解吸收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并研究各种因素对吸收速率的影响。
此外,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药物对小肠吸收的影响,以及研究肠道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
尽管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非常有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个实验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的,与体内环境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实
验结果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推广。
其次,实验过程涉及到大鼠的牺牲,需要合乎伦理和动物福利的考虑。
总之,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是研究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小肠吸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然而,在进行这个实验时,需要遵循适当的伦理和动物福利原则。
普通动物学思考题(无脊椎部分)
普通动物学思考题(无脊椎部分)思考题:第1章绪论1、生物的分界的根据是什么,如何理解生物分界的意义?为什么五界系统被广泛采用?2、什么是动物学,如何理解它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基础学科?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学习研究动物学有何意义?3、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对动物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和作用?4、动物分类是以什么为依据的,为什么说它基本上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5、何谓物种,为什么说它是客观性的?6、你如何理解恩格斯说的“没有物种概念,整个科学便都没有了”?7、“双名法”命名有什么好处,它是怎样给物种命名的?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重要作用?从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化的原因。
3、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其最基本的机能是什么?4、细胞质各重要成分(如内质网、高尔基器、线粒体、溶酶体和中心粒等)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5、细胞核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6、什么是细胞周期,它包括哪些内容?初步了解研究细胞周期的实践意义。
7、有丝分裂一般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8、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区别?9、 4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 10掌握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并掌握原生动物如何完成运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各种生活机能。
2、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3、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4、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
5、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
通过疟原虫掌握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实验动物学思考题
实验动物学思考题⼀、医学实验动物学201609131. laboratory animal,LA:实验动物,经⼈⼯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物和寄⽣⾍和健康状态进⾏监控,⽤于⽣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物制品⽣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 animals for research:实验⽤动物,⼀切可⽤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3. laboratory animalization:实验动物化,将野⽣动物或经济、观赏动物驯化、培育成实验动物的过程。
4. animal experiment:动物实验,为了可接受的⽬的⽽使⽤实验动物进⾏的实验,实验过程可能造成动物的疼痛、痛苦、苦恼、持久性损伤、受孕、⽣育等,包括实验的前、中、后过程。
5. Euthanasia:安死术,以迅速造成动物意识丧失⽽⾄⾝体、⼼理最⼩伤害的处死动物的⽅法。
6. humane endpoint:⼈道终⽌点,考虑到对待动物的要求和实验要求,合理终⽌动物⽤于实验的时间。
7. 3R:替代replacement原则,要求尽可能采⽤低等实验动物或⾮实验动物,以替代⾼等实验动物进⾏实验;减少reduction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量,甚⾄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避免或减轻与实验⽬的⽆关的疼痛和紧张。
8. 实验动物⽣物安全:对实验动物可能产⽣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9. 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动物品种是哪些?⼤⿏、⼩⿏、豚⿏、地⿏、兔、⽝、猴、鸡10. 实验动物福利(lab welfare)的五⼤⾃由⽣理福利:免于饥渴;环境福利:免于不适,适当居所;卫⽣福利:免于痛苦伤病;⾏为福利:表达正常⾏为;⼼理福利:免于恐惧与焦虑。
11.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关系实验动物福利并不意味着就绝对的保护实验动物不受到任何伤害,⽽是在兼顾科学问题探索和在可能的基础上最⼤限度地满⾜实验动物维持⽣命、维持健康和提⾼舒适程度的需要;实验动物福利贯穿实验动物整个⽣命过程,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需要,尤其⼼理需要;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局限于涉及实验动物的课题,在课题执⾏过程善待动物。
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思考题
【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思考题】1. 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概述药理学动物实验是进行药物研究和评价药物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动物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技术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展开讨论。
2. 动物实验的伦理考量在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动物的伦理和福利。
确保动物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良好,避免动物遭受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
合理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应当尊重动物的权益和福利,不仅在实验前提供充分的饲养和保健,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操作,尽量减少动物的不适和痛苦。
3. 动物选取和配备在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时,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和提供适宜的动物配备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实验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实验前需要对动物的品种、性别、芳龄、体重等因素有所了解,以便进行合理的动物分组和实验设计。
4.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在进行药理学动物实验时,需要掌握一系列基本的操作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动物麻醉、给药途径的选择、实验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实验设备的使用等。
这些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实验操作技术,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为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我们应当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不适,尊重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6. 总结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实现实验目的和保障实验可靠性的基础。
在实施实验操作时,始终要尊重动物的权益和福利,合理选取实验动物及提供适宜的动物配备,精心选择和实施实验操作技术,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应当持续关注和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实验操作技术,为动物实验伦理和技术的完善提供更多思考和努力。
在本文中,笔者以知识文章格式进行了撰写,并且在内容中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药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动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指有血统关系的个体之间的相似或类同,此血统关系包括直系或旁系;变异指有血统关系的个体间的不相似性。
2 1865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试验》,1900年德国的C.Corers、荷兰的H.De.Vries和奥国的V on.Tschermak 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1920年摩尔根发现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40年代比德尔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1953年W 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60年代提出中心法则,70年代的遗传工程。
3 丰富生物化学的内容,发育遗传学可深刻理解发育生物学,行为遗传同行为生物学之间、生态遗传学同生态学之间、遗传学和分类学之间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总之遗传学在揭示生生命本质的研究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是整个生物学发展的焦点。
其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学、制药、食品、发酵、军事等方面。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它们在长度、直径、形状、着丝粒的位置以及染色粒的排列都相同。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双价体:所粗线期每对配偶染色体称为双价体,又由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染色单体:在粗线期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由着丝粒相连的两个染色体,其中每一条称之为染色单体。
染色体的带型:用各种特殊的处理和染色方法使各条染色体显示出各自的横纹特征,包括Q带、G带、C带、R带等。
2 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3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二倍体染色体复制一次而核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使得:①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导致基因的重组产生新的类型配子,为自然选择提供素材;②产生单倍体的配子,配子结合后以可恢复为二倍体,这有利于物种保持稳定。
前期较长且复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1、毁坏脑颅 ----单毁随。
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
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
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
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1定义: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围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
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
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围,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
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
动物育种学实验指导
动物育种学实验指导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适于动物科学专业)蔡欣编著实验一家畜外貌部位识别与体尺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部位识别,要求认真掌握家畜体表各部位的名称、起止范围、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为以后的体尺测量和外形鉴定打好基础。
通过体尺测量,要求准确掌握各体尺的起止点和测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内容与方法1.部位识别外形鉴定的重要部位有:头、颈、髻甲、背、腰、尻、胸、腹、乳房、四肢、蹄等。
(1)头部以角根或耳根的后侧到下颚后缘的联线与颈部为界。
包括以下部位(眼、耳、鼻、口、颊等)。
W1.额:以额骨为基础,上自两角根或两耳根联线,下至两眼内角联线。
W2.鼻镜:为一光滑湿润无毛的部位,分布在鼻孔周围,为牛等所特有;猪的称为鼻喙(吻)。
W3.下颚:以下颚骨为基础。
W4.脸(颜面):上至两眼联线,下至鼻镜,两侧与颊相连,其中央为明显突起的鼻梁。
W5.颐:指位于马下唇下前方的圆形隆起部位。
(2)颈部以髻甲前缘到肩端的联线与前躯分界,主要部位包括(颈静脉沟、颈侧、喉、项等)。
W6.颈脊:是颈上缘的隆起肥厚部分,为公牛的第二性征之一。
W7.垂皮:为牛颈下缘的游离皮肤,借以增加散热面积。
细毛羊在此部位有发达的纵皱折。
(3)前躯以前肢诸骨为基础,以肩胛骨后缘到肘端的联线与中躯分界,主要部位包括:W8.前胸:为向前突出于两前肢间的胸部。
W9.髻甲:是界于颈背之间的隆起部位。
它以脊椎的中间几个棘突为基础,两侧与肩胛骨上缘相连。
W10.肩:以肩胛骨为基础,在体躯的两侧。
W11.上膊:以上膊骨为基础,位于肩端之下后方。
W12.前膊:以桡骨和尺骨为基础,是界于肘和腕之间的体表部位。
W13.腕:是腕关节的体表部位。
W14.管:是以大掌骨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4)中躯以腰角前缘到膝关节的联线与后躯分界,主要部位包括:W15.背:以最后6-8个脊椎为基础,是指从髻甲到腰部的体表部位,两侧与肋相连。
“背线”则指由髻甲至尾根的全长。
ld50的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思考题
导语:LD50是一种常用的毒性测定方法,对于评估一种物质的毒性大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其逝去率,可以计算出半数致死剂量LD50值,从而判断物质的毒性程度。
本文将围绕LD50测定方法展开探讨,从理论到实践,为你详细解读这一重要的毒性评价方法。
一、LD50的概念与意义LD50代表的是半数致死剂量,通常用于表示一种毒性物质对于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在毒性评价中,了解LD50值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评估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毒性大小,为毒性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二、LD50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步骤1. 选择实验动物: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家兔等,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2. 确定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可以通过饮水、灌胃、皮下注射等方式进行,不同途径的给药方式会对LD50值产生影响。
3. 确定给药剂量范围:根据前期实验结果或文献调查,确定一系列逐渐递增的给药剂量范围。
4. 观察实验动物逝去情况:记录实验动物在给药后的逝去情况和逝去时间,根据实验结果计算LD50值。
在进行LD50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是否符合科学规范,是否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2. 结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中的伦理道德:对实验动物的使用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和动物保护法规。
4. 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是否采取了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安全。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LD50测定方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毒性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科学性和伦理道德,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也需要重视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在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验研究。
总结:LD50测定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毒性评价方法,对于评估一种物质的毒性大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LD50实验报告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数据的准确性、伦理道德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医学实验动物学201609131. laboratory animal,LA: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和健康状态进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 animals for research:实验用动物,一切可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3. laboratory animalization:实验动物化,将野生动物或经济、观赏动物驯化、培育成实验动物的过程。
4. animal experiment:动物实验,为了可接受的目的而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的实验,实验过程可能造成动物的疼痛、痛苦、苦恼、持久性损伤、受孕、生育等,包括实验的前、中、后过程。
5. Euthanasia:安死术,以迅速造成动物意识丧失而至身体、心理最小伤害的处死动物的方法。
6. humane endpoint:人道终止点,考虑到对待动物的要求和实验要求,合理终止动物用于实验的时间。
7. 3R:替代replacement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减少reduction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避免或减轻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
8.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对实验动物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9. 国家标准规定的实验动物品种是哪些?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兔、犬、猴、鸡10. 实验动物福利(lab welfare)的五大自由生理福利:免于饥渴;环境福利:免于不适,适当居所;卫生福利:免于痛苦伤病;行为福利:表达正常行为;心理福利:免于恐惧与焦虑。
11. 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关系实验动物福利并不意味着就绝对的保护实验动物不受到任何伤害,而是在兼顾科学问题探索和在可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动物维持生命、维持健康和提高舒适程度的需要;实验动物福利贯穿实验动物整个生命过程,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需要,尤其心理需要;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局限于涉及实验动物的课题,在课题执行过程善待动物。
12.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中涉及的三证;不予通过的情况;与医学伦理审查的区别(?)动物质量合格证;设施许可证复印件及使用证明;从业人员考核合格证书。
1、抵触、逃避,迫不得已;2、描述不清、证据不足、材料不全;3、无道理的动物实验,不必要的动物伤害;4、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明显违反动物伦理原则;5、实验动物生产、运输、实验环境不符合要求;6、无福利操作规程或不按规程办理,虐待动物;7、动物实验设计不合理;8、实施时不能体现善待动物、关注生命;9、活体解剖不麻醉等极端操作。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伦理基本原则,对医学科学研究项目中涉及动物的课题进行审查,并做出结论性意见。
13. 动物实验生物危害的三大重要因素动物性气溶胶;人兽共患病;实验室相关疾病感染。
14. 实验动物废弃物类别;处理原则分类: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
原则:无害化、分类处理、专用包装。
15. 我国对实验动物实施许可证制度,包括管理环节年检,质量抽检,现场检查等环节。
16. AAALAC的含义及认证目的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ssociation for Assc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
认证目的:内在原因:动物管理达到国际标准,设施管理达到国际标准,更快获得国际认可;外在原因:国外市场的需求。
17. 实验动物标准化内容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动物实验条件标准化,动物实验的操作规范二、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201609201.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内容遗传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环境控制,营养控制动物基因型、表现型、演出型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动物为遗传限定动物,包括哪两类?发育环境周围环境基因型————————表现型————————演出型分为相同基因类型(近交系)和不同基因类型(封闭群)两类2.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应具备的4个基本条件,从品种品系的角度,近交系和封闭群归属。
(1)相似的外貌特征;(2)独特的生物学特性;(3)稳定的遗传性能;(4)具有共同的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
近交系和突变系称为品系;封闭群称为品种3. 近交系(inbred strain)定义、分类、特征(8)、近交衰退的原因。
近交系,也称纯系动物,是经至少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成,遗传上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品系动物(F20=98.6%)。
分普通近交系,重组近交系,同源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分离近交系)①基因纯合性②遗传组成同源性③表现型的一致性④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⑤遗传特征的可分辨性⑥遗传组成独特性⑦分布的广泛性⑧背景资料和数据较为完善衰退的原因:(1)随着纯和基因位点的增多,有害的隐性基因暴露增多,一般有害基因为隐性基因,其形状被正常的显性基因所掩盖,当隐性基因纯合时,常表现出一串缺陷。
(2)多基因平衡的破坏导致生命活动的异常,基因之间又相互作用,虽然相互的影响很小,但是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使得有利生存的组合保存下来,近交使平衡关系破坏,引起异常。
4. 近交系数和血缘系数都表示近交程度,二者含义。
近交系数coefficient of invreeding: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比来表示,理论上,随着同胞交配或亲子交配世代数的增加,近交系数上升到20代时,近交系数可达98.6%,杂合基因仅剩1.4%。
血缘系数coefficient of relationship: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同卵孪生子之间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时,血缘系数为100%,子代从双亲中获得基因各一半,亲子之间的血缘系数为50%。
随着近交代数增加,血缘系数相应升高,到第20代时血缘系数可以达到99.6%。
5. 亚系分化的3个原因;支系形成原因和命名方法。
亚系:(1)残留杂合:分支发生于F20-F40之间(2)突变: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大于F100(3)遗传污染:与非本品系动物杂交命名:在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后表明亚系的符号1.数字,如DBA/12.培育或产生亚系的单位或人的缩写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大写,随后字母小写,如CBA/J,表示由美国杰克逊研究所保持的CBA的亚系。
3.当一个保持者保持的一个近交系具有两个以上的亚系时,可在数字后再加保持者的缩写英文名称来表示亚系,如C57BL/6J和C57BL/10J表示美国杰克逊研究所保持的C57BL的两个亚系。
4.一些建立及命名较早,广为所知的近交系,亚系名称可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支系:饲养环境改变,或进行技术处理(代乳、胚胎移植、冷冻保存、人工哺乳)的动物。
命名:1.经人为技术处置形成的支系,应在原品系名称后附加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明处理方式:受精卵e;卵巢移植o;代乳f;人工喂养h;人工喂养+代乳fh,例如C3HfC57BL/6,表示由C57BL/6品系代乳的C3H近交系2.由引种形成的支系,在原品系或亚系名称后加一斜线,然后表明引入单位的英文缩写名称,如NC/S3.用代乳等人为技术处置的目的之一是去除或植入垂直感染的病毒,当去除或植入的病毒十分明确时,在品系名称后加一斜线,用大写英文字母表明病毒的名称,最后加上一个+或-的符号分别表示植入或去除,如C3H/HeN-MTV+6. 祖系定义,C X B1含义,同源突变近交系定义,同源近交系的应用。
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
C X B1:BALB/c和C57BL两个近交系杂交育成的一组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一格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他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应用:在同一遗传背景下比较某基因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在不同遗传背景种研究同一基因与遗传背景及其他基因的关系;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某些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7. 近交系动物的繁育包括的3个群基础群:严格以全同胞兄妹方式交配血缘扩大群:全同胞兄妹方式交配生产群:从基础群和血缘扩大群引入动物随机交配,繁殖代数不超过4代8. 基因频率;封闭群定义、特点和应用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种基因的数量与占据同一基因座的全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通常写成小数的形式。
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
特点:1封闭群动物避免了近亲交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2封闭群动物(远交种)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应用:1由于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所以在遗传学研究中可作为选择实验的基础群体,用于对一些性状遗传力的研究;2封闭群动物的突变种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可导致动物某些方面的异常,成为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3由于其可携带大量的隐性有害基因,可用于估计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9. 封闭群每代最小动物数及原因每代动物数量不能少于25对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规定封闭群每代近交系数增加量不得超过1%,避免近交系数随繁殖代数增加而上升过快,由△F=1/2N可得。
10. 杂交F1代定义、命名。
C57BL/6 X DBA/2(B6D2F1);C57BL X DBA(BDF1)杂交F1代:由两个无关的近交系杂交生育的第一代动物,其遗传组成均等的来自两个近交系,遗传均一、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致的动物。
命名:雌性亲代名称在前,雄性亲代名称在后,二者之间以大写英文字母X相连表示杂交,将以上部分用括号括起,再在其后表明杂交的代数。
11. 近交系及封闭群遗传改变原因近交系:1残余杂合性2遗传污染3遗传突变4品系在各地隔离繁殖引起变异封闭群:核心群过小12. 实验动物遗传学监测方法有哪几种形态学特征:毛色基因检测法,下颌骨形态法免疫学特征:皮肤移植法,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酶和蛋白质:生化标记法分子生物学: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DNA指纹图,小卫星DNA标记,微卫星DNA标记13. 小鼠毛色基因检测操作方法及结果判断小鼠毛色等位基因A(2)B(4)C(7)D(9)中,C为上位基因:cc-白化A-B-C-D-:野生色;A-bbC-D-:桂皮色;aaB-C-D-:黑色;aabb-C-D-:棕色使用复等位基因小鼠(DBA/2淡巧克力色aabbCCdd)与待测小鼠交配,由F1毛色推测被检测小鼠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