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绪论
大气污染、 1.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和污染源 定义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 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 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 足够的浓度, 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 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 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 害了环境的现象。 害了环境的现象。
氧化产物
聚合与核长大
气溶胶 光雾
甲醛、 丙稀醛等 刺激眼睛
20
光化学烟雾实例
光化学烟雾形成前
光化学烟雾形成后
21
混合型污染。 ③ 混合型污染。包括以煤炭为主要污染源而排出的 烟气、粉尘、 烟气、粉尘、二氧化硫及其它氧化物所形成的气 溶胶; 溶胶;以石油为污染源而排出的烯烃和二氧化氮 为主的污染物。此类污染,其反应更为复杂。 为主的污染物。此类污染,其反应更为复杂。如 臭氧和烯烃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自由基等氧化物, 臭氧和烯烃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自由基等氧化物, 可大大增加二氧化硫的氧化速率。 可大大增加二氧化硫的氧化速率。 特殊型污染。 ④ 特殊型污染。主要产生于工厂生产过程中排出和 发生意外事故释放的废气,如氯气、氟化物、 发生意外事故释放的废气,如氯气、氟化物、金 属蒸气或酸雾等所引起的污染。 属蒸气或酸雾等所引起的污染。
11
(1)大气污染物分类
气溶胶态污染物 悬浮在气体介质 中的固态或液态 颗粒所组成的悬 浮体系 气态污染物 粉尘( 粉尘(dust) ) 烟(fume) ) 飞灰( ash) 飞灰(fly ash) 黑烟( 黑烟(smoke) ) 雾(fog) )
大气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12
(1)大气污染物分类
17
2)根据能源性质、 2)根据能源性质、大气污染物组成和反应分类 根据能源性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课件及习题答案(第一章)
02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成因
工业排放
总结词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这 些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详细描述
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燃煤、石油、化 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 性有机物等。
详细描述
农业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氨气、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 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焚烧等。
城市生活排放
总结词
城市生活排放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 活中产生的各种废气和颗粒物,对大 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详细描述
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 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 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居民烹饪、取暖、 空调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城市垃圾 焚烧等。
填空题答案与解析
01
填空题答案
02
03
04
题目:大气污染控制工 程中,常用的除尘设备 有____和____。
答案:机械除尘器;袋 式除尘器。
填空题解析
05
解析:填空题答案中的 机械除尘器和袋式除尘 器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中常用的除尘设备,它 们能够有效地去除空气 中的颗粒物,降低空气 污染。
计算题答案与解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 总结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控制燃煤烟尘、工业废气和 汽车尾气排放等措施,以及现代的综合性控制技术和政策。
• 详细描述: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问题逐渐凸显。早期的控制措施主要包 括烟囱除尘、工业废气处理和汽车尾气控制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 提高,现代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包括多 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区域联防联控、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等策略。同时, 国际合作和政策法规在推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未 来,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将 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全过程控制和循环经济,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发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学生专业及年级:环境工程0203教师姓名:教师职称:讲师所用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马广大参考书:《大气污染及其控制》彭定一、林少宁《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唐永鉴本课程总学时数:64 本学期总学时数:64本学期上课周数:16 平均每周学时数:4讲课:实验:0测验:习题课: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第一章概论【课时安排】§1.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1学时§1.2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0.5学时§1.3 大气环境标准0.5学时总计2学时【掌握内容】1基本概念:大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2 大气的组成、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主要的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熟悉内容】1基本概念: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警报标准【教学难点】1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2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教学重点】1大气的组成2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3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采取的措施【教学内容】§1—1 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一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授课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及大气污染1.大气(1)大气的定义:下垫面(即地球表面)0m—2000~3000km包含的气体(2)大气的质量:5.3×1015T(3)空气:小区域的大气2.大气的组成恒定组分:氮N2(78.09%)、氧O2(20.95%)、氩Ar、氖Ne、氦He、氪Kr、氙Xe等组成比例90km以下基本保持不变(由于空气的垂真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可变组分:CO2、O3、H2O(0.02~6%)随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变化(例如,CO2来源于燃料的燃烧、有机体的腐解以及动植物的呼吸等,从总量上来讲,夏天>冬天,陆地>海洋,城市>乡村,在大工业城市CO2含量高达0.05~0.07%)不定组分: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浮颗粒例如,NO2自然因素:雷雨时产生;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SO2自然因素:火山和温泉的排出物;人为因素:燃料的燃烧关系:恒定组分+ 可变组分= 纯净大气纯净大气-H2O = 干洁大气3.大气污染(1)定义;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I-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I (防尘)》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1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8学分:3适用对象: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流体力学一、教学目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I》(防尘)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专业课。
本课程旨在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粉尘特性、危害、污染控制相关标准、主要技术、设备以及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近年来我国在粉尘控制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
目标1:了解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标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工业有害物的综合防治措施。
目标2:掌握工业粉尘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能力。
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业防尘以及相关的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粗讲工业粉尘的主要理化特性、危害、相关标准以及综合防治措施,通风方法等;重点讲述通风除尘技术的四大部件即:通风罩、除尘器、通风管道和通风机。
要求学生掌握各部件的作用、主要特性、设计应用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同时对通风及粉尘相关监测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现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组成团队针对实际案例,应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形成复杂问题分析与思维的方式和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等操作技能和编写报告能力。
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计算技能,课后将布置作业30道左右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性的进行作业题目讲解。
通过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对于重点、难点内容的掌握。
该课程可支撑一下两方面毕业要求的实现:(2)能够应用本学科基本原理、方法对本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5)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粉尘的来源机扩散一、气溶胶分类二、粉尘的产生三、粉尘的扩散第二节粉尘的理化特性第三节粉尘的危害第四节治理粉尘的相关标准一、卫生标准二、排放标准第五节粉尘污染防治的综合措施【复习思考题】1、何为粉尘?何为工业粉尘?2、粉尘是怎样产生的?简述粉尘扩散过程。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分类1.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排放1.3 大气污染的危害1.4 大气污染控制的意义与目标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2.1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2.2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过程2.3 大气污染物的衰减与扩散2.4 大气污染物的受体分布第三章: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3.1 大气污染物采样方法3.2 分析仪器与设备3.3 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3.4 大气污染物监测案例分析第四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4.1 静电除尘技术4.2 布袋除尘技术4.3 湿式除尘技术4.4 活性炭吸附技术第五章:大气污染控制设备与应用5.1 常用大气污染控制设备介绍5.2 设备选型与设计原则5.3 设备安装与运行维护5.4 案例分析: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应用实例第六章:大气污染化学与反应工程6.1 大气污染物的化学反应机制6.2 气溶胶化学6.3 光化学烟雾与臭氧6.4 酸雨成因与控制第七章:大气污染数值模拟与模型7.1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7.2 空气质量模型7.3 大气污染控制模型7.4 数值模拟软件与应用第八章: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策略8.1 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与问题8.2 区域大气污染控制规划8.3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控制8.4 案例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实践第九章:大气污染法律法规与标准9.1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9.2 国际大气污染控制政策与协议9.3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标准与规范9.4 企业大气污染排放管理与合规第十章: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案例分析10.1 案例一: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控制10.2 案例二: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控制10.3 案例三:交通领域大气污染控制10.4 案例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工程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转化过程补充和说明: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大气污染过程控制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机制和转化过程。
这包括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排放方式,掌握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转化过程,以及了解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
大气污染过程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3.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政策。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3.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政策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实例,了解治理政策及效果。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
2. 通过PPT展示大气污染的分类及主要来源。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了解治理政策及实施效果。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2. 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3.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 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引入大气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话题。
2. 通过PPT讲解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衰减规律。
3. 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4.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业与评估:2.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课堂讨论。
第六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教学目标:1. 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2. 掌握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了解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2. 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大气污染监测设备的应用及数据处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1.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效应以及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包括:2.1了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2.2了解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2.3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3.教学内容3.1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1.1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3.1.2大气污染的特征和危害3.2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3.2.1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2.2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3.3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3.3.1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的原理和应用3.3.2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3.4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3.4.1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3.4.2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4.教学重点和难点4.1教学重点:4.1.1大气污染的特征和污染物的分类4.1.2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4.1.3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标准4.2教学难点:4.2.1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4.2.2大气污染环境标准的解释和应用5.教学方法5.1讲授法:讲授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治理方法和技术、监测方法和标准。
5.2实验法:实验操作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技术。
5.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标准。
6.教学评估6.1考试: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检测学生对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掌握程度。
6.2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掌握情况。
6.3论文作业: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要求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控制的论文,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一章
臭氧层损坏原因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 了臭氧的损耗。这些物质主要有CH4、N2O、CCl4、哈龙(溴 氟焕烃)以及氟里昂等,破坏作用最大的为哈龙类物质与氟里 昂。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对流层相对稳定的氟里昂在上升进入 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被 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 氧分子。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对大气能见度或清晰度有影响的污染物,一般应是气溶 胶粒子、能通过大气反应生成气溶胶粒子的气体或有色 气体,包括: 总悬浮颗粒物(TSP) SO2和其它气态含硫化合物,在大气中以较大反应 速率生成硫酸盐和硫酸气溶胶粒子 NO和NO2,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硝酸盐和硝酸气溶 胶粒子 光化学烟雾,反应生成亚微米的气溶胶粒子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 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 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氧化硫(SO2) 总悬浮颗粒物(TSP) 可吸入颗粒物(PM10) 二氧化氮(NO2) 一氧化碳(CO) 臭氧(O3) 铅(Pb)、 苯并[a]芘(B[a]P) 氟化物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第二节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粉尘 (dust) 烟
根据物理性 质的不同分
TSP<100um PM10<10um 其他
(fume)
飞灰 (fly ash) 黑烟 (smoke) 雾 (fog)
气态状态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在低雷诺数 的气流中与 单位密度球 具有终末沉 降颗粒直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电子教案 1 绪论
13
一、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6. 二次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
14
一、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6. 二次污染物
② 地球温度和海平面还将持续上升,模型预测到2100 年地球温 度将上升 1 ~3.5℃、 海平面将 上升 15~ 95cm。
③ 地球温度上升和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之间存在很强 的相关性。
④ 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量。
28
一、大气污染及其分类
10. 臭氧层破坏
➢ 臭氧吸收紫外线,分解成氧气分子和氧原子: ➢ 氧气分子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为氧原子: ➢ 氧原子和氧气分子结合生成臭氧,可吸收更多紫外线: ➢ 这一过程吸收了99%的太阳紫外线 ➢ CFCs在臭氧分解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境质量确实得到了改善
44
三、大气污染防治法规与标准体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但未能有效遏制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 大气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大多数城市还处于比 较严重的污染程度
❖ 缺少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法律措施,燃煤污染仍然 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 大中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正在迅速增加 ❖ 大多数城市扬尘污染突出 ❖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缺少有效法律措施 ❖ 现行法律的法律责任部分内容偏少,力度不够
火山活动
H2S
化学过程污水处理 火山活动、沼泽中的生物作用
CO 机动车和其他燃烧过程 森林火灾、海洋、萜烯反应
NO/NO2 NH3 N2O HC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与空气大气(atmosphere):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The entire mass of air which surrounds the Earth)环境空气(ambient air):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Outdoor air to which people,plants,animals and structures are exposed)。
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两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但在环境科学中,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有时两个名词分别使用,一般对于室内和特指某个地方(车间,厂区等),供给植物生存的气体,习惯上称为空气,对这类场所的空气污染用空气污染一词,并规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而对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常用大气以词,同时对区域性的空气污染称为大气污染,并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基本上都是环境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而且更侧重于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近地层空气。
据研究,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公斤粮食和2公斤水,而对空气的需求则大的多,每天约13.6公斤(合10m3),不仅如此,如果三者同时断绝供给,则引起死亡的首先是空气。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混合组成、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汽和各种杂质。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6%(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如表1—1所示(2)。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大气得以交换和混合。
因而大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一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平均不到0.5%,而且随着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重点: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污染指数.教学难点: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教学要求:掌握大气的结构和组成,大气污染发生和发展过程,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空气污染指数;了解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现状。
教学内容:人是完全靠空气生存的,成年人平均每天约需1Kg粮食和2Kg水,但对空气的需求就大得多,每天约13。
6Kg(合10m3)。
若三者都断绝供应,引起死亡的首先是空气,要是空气中混进有毒害的物质,则毒物随空气不断地被吸入肺部,通过血液遍布全身,对人体健康直接产生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土壤和水的污染,它不仅时间长且范围广(较多是地域性的,也有全球性的)。
地球上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其中五起是因大气污染造成的。
当然,空气污染的原因不只是人类的活动,还有像森林、火灾和火山爆发一类的天然事件。
不过后者通常在空气污染中起次要作用。
§1。
1 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的结构和组成1、大气圈随地球引力而转的大气层叫大气圈。
大气圈的最外层的界限是很难确切划分的,但大气也不能认为是无限的.在地球场内受引力而旋转的气层高度可达10¸000Km。
有的学者就以10¸000Km作为大气圈的最外层。
一般情况下认为,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Km的气层作为大气圈的厚度,超出1¸400Km以外气体非常稀薄,就是宇宙空间了。
大气圈中的空气分布是不均匀的,海平面上的空气最稠密。
在近地层的大气层里,气体的密度随高度的上升而迅速的变稀。
但是在400~1¸400Km大气层里空气是渐渐变稀薄的。
大气圈的总质量约为6000万亿吨,约为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的构造: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划分大气圈层的结构如下图:从地球表面向上,大约到90Km高度,大气的主要成分氧和氮的组成比例几乎无什么变化,具有这样特性的大气层叫均质大气层(简称均质层).在均质层以上和外围空间的大气层,其气体的组成随高度升高有很大变化,这个圈层叫非均质层.在均质层中,根据气体的温度沿地球表面垂直方向的变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各层特点:—-对流层:1)相对于整个大气圈厚度而言很薄,按最厚处计,占总厚度的6-9%,占总质量的7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一、空气质量关系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污染已经成为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本文将通过课程设计来探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学习者在掌握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通过此设计,学习者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学习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掌握雾霾天气应急预案的制定;•学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三、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其限制。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方法•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编制。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动力煤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四部分: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四、课程设计要求1.在学习后,学生应该熟悉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学生需要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等任务,并撰写实验报告;3.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五、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二、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按存在形态可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霾、雾;②气体状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SO X、NO X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型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硫酸烟雾。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自然源:自然原因向环境释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
人为源:按空间分布:点源、面源按人类活动:生活型污染、工业型污染、交通型污染三、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概况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和SO2。
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实施。
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
(4)对SO2实施总量控制。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1)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
(2)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浓度限制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未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的具体技术规定大气污染警报标准: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第一节燃料的性质一、煤1、煤的工业分析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大气污染教案-第一章
分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我国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
求差异较大,新增指标监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数据质 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确保各地有仪 器、有人员、有资金,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确保 按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提出如下要求 : (一)分期实施新标准的时间要求 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 市和省会城市; 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 市; 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18
1.5 大气环境标准和法规
(一)大气环境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 :
①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 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012 年 2 月 29 日 经 国 家 环 保 部 发 布 , 同 时 代 替 GB3095-1996及 2000年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的修改单. 新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 二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
第一章 概论
1.1 大气污染 1.1.1 大气的组成 见表1-1。 1.1.2 大气污染的定义 1.1.3 影响大气污染形成的主要因素 有害物质的浓度;滞留时间;气象条件; 地形地貌;排放源高度
2
表1-1 干洁空气的组成(%)
成分
N2
体积分数
78.09
成分
Ne
体积分数
1.8 × 10-3
28
(4)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 AQI(Air Quality Index的英文缩写)是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引言大气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和应用工程技术,开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本章将全面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第二节:大气污染的根源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染。
工业排放包括工厂和发电厂排放的废气和气态废物。
交通运输排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和货车废气产生的。
农业活动包括农作物的施肥和畜禽养殖排放的氨气。
生活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炭和油料等所产生的废气。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污染物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其次,大气污染还导致了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危害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核心目标是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在实施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源头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例如,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燃烧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气排放。
2. 尾部治理: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清除。
例如,利用吸收、吸附、脱硫和脱氮等技术,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浓度。
3. 多方合作:大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国际合作和政策整合可以帮助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第五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涉及多种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1. 静电除尘:利用静电力将颗粒物从废气中分离。
2. 湿式除尘:利用水喷雾将废气中的颗粒物捕集。
3. 脱硫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去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4. 脱氮技术:利用催化剂催化反应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与空气大气(atmosphere):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The entire mass of air which surrounds the Earth)环境空气(ambient air):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Outdoor air to which people,plants,animals and structures are exposed)。
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两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但在环境科学中,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有时两个名词分别使用,一般对于室内和特指某个地方(车间,厂区等),供给植物生存的气体,习惯上称为空气,对这类场所的空气污染用空气污染一词,并规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而对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常用大气以词,同时对区域性的空气污染称为大气污染,并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基本上都是环境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而且更侧重于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近地层空气。
据研究,成年人平均每天需1公斤粮食和2公斤水,而对空气的需求则大的多,每天约13.6公斤(合10m3),不仅如此,如果三者同时断绝供给,则引起死亡的首先是空气。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混合组成、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汽和各种杂质。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6%(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0.004%左右,如表1—1所示(2)。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大气得以交换和混合。
因而大气的组成比例直到90一100km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平均不到0.5%,而且随着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其变化范围可达0.01%~4%。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导致了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云、雾、雨、雪、霜、露等。
这些现象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而且还引起热量的转化。
同时,水气又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对地面的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气污染含有上述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的空气,我们认为是洁净的空气,而大气中不定组分来源有二:一是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
二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因此而形成的污染物有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等,这些不定组分的最主要来源也就是大气污染得主要根源。
大气污染的定义可概括如下: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
三、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CFCs)、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上述那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2.臭氧层破坏大气中臭氧含量仅占一亿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平流层中,称为臭氧层。
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逐年增多。
3.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称为酸雨。
形成原因:化石燃料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沉降”。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1)粉尘(dust):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但在某一殴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级、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粒子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
粒子的尺寸范围,一般为1~200μm左右。
(2)烟(fume):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它是由熔融物质挥发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
在生成过程中总是伴有诸如氧化之类的化学反应。
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1μm左右。
(3)飞灰(fly ash):指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分。
(4)黑烟(smoke):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5)雾(fog):指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2.气体状态污染物以分子状态存在,简称气态污染物。
总体上可分为五大类:以SO2为主的硫氧化物,以NO、NO2为主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
对于气态污染物、又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在大气污染中日前受到普遍重祝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碳氢化物等。
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硫酸烟雾(Sulfurous smog)和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3.气态污染物的来源和特征(1)硫氧化物:主要为SO2,它是目前大气污染物中数量较大、影响范围广的一种气态污染物。
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热过程。
(2)氮氧化物:氮和氧的化台物有N2O、NO、NO2、N2O3、N2O4、N2O5,总起来用氮氧化物(NO X)表示。
其中污染大气的主要是NO、NO2。
NO毒性不太大,但进人大气后可被缓慢地氧化成NO2,当大气中有O3等强氧化剂存在时,或在催化剂作用下,其氧化速度会加快。
NO2的毒性约为NO的5倍。
当NO2参与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后,其毒性更强。
来源:人类活动产生的NO X,主要来自各种护窑、机动车和柴油机的排气,其次是化工生产中的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
(3)碳氧化物:CO和CO2是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发生量最大的一类污染物。
来源:它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
(4)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光化学氧化剂O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之一。
来源: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以及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生产。
(5)硫酸烟雾:是大气中的SO2等硫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6)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有时带些紫色或黄褐色)。
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基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光化学烟雾的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活染物强烈得多。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溉括为三大方面:(1)燃料燃烧;(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
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机动车.火车、飞机等)则称为流动源。
中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SO2和烟尘。
三、大气污染概况1.国外大气污染概况各发达的工业国家的大气污染,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大气污染状况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等。
是燃煤引起的所谓‘煤烟型”污染。
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工业高速发展,汽车数量倍增,使能源消耗特别是石油消耗剧增,发展成为所谓“石油型”污染。
飘尘尤其是重金属、SO2、NO X、CO和HC等大气污染物普遍存在,造成了厂域的复合污染。
闻名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日本四日市气喘病、美国洛衫矶烟雾等一系列大气污染典型事件,皆发生在这一年代中。
第三阶段:自70年代以来,各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严格控制,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但是,由于汽车数量不断增加,NO X,HC和光化学烟雾等的污染仍是较严重的。
2我国大气污染概况我国的大气污染状况是世界上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烟尘和SO2,说明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普通问题;我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程度比南方城市严重,冬季比夏季严重。
我国大气中NO X和含重金属的烟尘也普遍存在,兰州和金山等地曾出现国光化学烟雾。
此外,我国的酸雨污染也比较严重(与世界上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欧美国家相差无几),其中最严重的是重庆和贵阳地区。
此外,还有北京市区的CO、包头的氟、沈阳的铅等皆严重超标。
我国大气中的SO2污染也是严重的。
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危害如下:1.粉尘(0.01~100μm):人们的呼吸系统能有效地清楚直径大于3μm的颗粒,直径小于3μm的颗粒可直达肺部,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
直径小于0.01μm的颗粒,和气体分子接近,不容易在肺中停留。
大气中粉尘的危害作用可简略归纳如下:(1)遮挡阳光,使气温降低,或形成冷凝核心,使云雾和雨水增多,以致影响气候。
(阳伞效应)。
(2)使能见度降低,交通不便,航空与汽车事故增多。
(3)某些飘尘如石棉、多环芳烃为致癌物,某些重金属微粒对人体也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如: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排入大气后分布很广,毒害作用很大,铅中毒的症状是脑神经麻木和慢性肾病,严重时死亡。
2.硫氧化物(SO2、SO3,主要是SO2)主要危害有:(1)SO2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引起和加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如气管炎,肺癌等,严重时死亡。
(2)SO2可使植物中毒,损伤植物的叶子,降低作物产量。
(3)能形成酸雨,硫酸烟雾,与粉尘反应生成硫酸盐粉尘,对人类和各种结构的材料造成很大危害。
3.氮氧化物代表氮的各种氧化物,以NO和NO2为主。
N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当NO的浓度达到2500ppm时,可使人死亡。
NO在空气中还可缓慢的转化为NO2。
NO的危害如下:(1)毁坏棉花、尼龙等织物,破坏染料,使其退色,并腐蚀青铜材料。
(2)损坏植物。
(3)引起急性呼吸疾病。
(4)能发生光化学烟雾,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