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诗词
黄河的成语俗语诗词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
1.中流砥柱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2.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3.黄河水清
解释: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4.河清海竭
解释: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5.鱼烂河决
解释:鱼肉腐烂,黄河溃决。
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2.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3.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4.天下黄河富宁夏
5.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诗词
《登鹳雀楼》
年代:唐作者: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浪淘沙》
年代:唐作者: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1、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2、成语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与黄河有关的谚语俗语成语
与黄河有关的谚语俗语成语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在中国的文化中,黄河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许多谚语、俗语和成语的寄托和象征。
本文将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一些谚语、俗语和成语,以展示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 谚语篇1.1 "黄河入海,百折不回"这是一个描述黄河流经山西、河南和山东,最终注入渤海的特性的谚语。
黄河的流域地势复杂,河道起伏,水流猛烈,因此从大禹治水开始,多次修堤,进行防洪治理,但仍然经历了无数次的泛滥。
而"百折不回"则形容黄河源于地势高,注入渤海的地势低,因此水势势大力沉,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让它倒流。
1.2 "黄河清了几遭,变了几番模样"这个谚语形容了黄河河水的变化无常。
黄河的水质泥沙较多,常年冲刷河岸,使河道频频改道,地势变化快速,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它也被用来比喻人事变迁无常,世事难以预料。
2. 俗语篇2.1 "黄河有决心,不断改变模样"这是一句用来形容黄河常年改变河道的俗语。
在中国古代,黄河常常会改变其流向,导致河岸频繁移动。
因此,这个俗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变化的决心,勇于追求改变。
2.2 "浑水摸鱼"这个俗语源于黄河的水质混浊,难以看清底部。
它用来形容在混乱的环境中从事不正当的活动,觅得暴利。
3. 成语篇3.1 "一河两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黄河两岸的风景。
黄河的两岸河道曲折,河水波澜壮阔,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立场、态度上的分歧或对立。
3.2 "黄河青山遮不住,毛泽东思想光照四方"这个成语来自毛泽东的一句诗句,用来形容黄河壮丽的景色不能阻挡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思想犹如黄河水流般广泛传播,难以阻挡。
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这些与黄河相关的谚语、俗语和成语,我们可以感受黄河的伟大和变化,也可以理解黄河在中国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和成语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和成语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6)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8)天下黄河富宁夏;
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关于黄河的成语:
【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长江大河】指长江和黄河。
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负石赴河】河:指黄河。
背着石头跳进黄河。
比喻人以死明志。
【百川灌河】河:黄河。
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
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
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
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
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
指时当乱世。
有关黄河的成语和俗语
有关黄河的成语和俗语
河山带砺:河:黄河。
山:泰山。
带:衣带。
砺:磨刀石。
黄河像衣带那么细,泰山像磨刀石那么小。
比喻不可能的事。
也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多用作誓词。
河清海晏:晏:平静。
河:黄河。
大海平静了,黄河的水清了。
比喻天下太平。
俟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海晏河清:晏:平静。
河:黄河。
大海平静了,黄河的水清了。
比喻天下太平。
黄河水清:指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跳进黄河洗不清:谚语。
比喻误解、嫌疑无法解脱,冤屈无处辨白。
无论怎样做也难以使人相信自己。
负石赴河:河:这里指黄河。
背着石头跳进黄河。
比喻人以死明志。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
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
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
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
指时当乱世。
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
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河清难俟:河:黄河。
俟:等待。
相传黄河水千年清一次,而人
寿有限,难以等到那一天。
比喻时间太久,实难等待。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关于黄河的成语_人物故事_俗语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传说1、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九曲黄河十八湾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2、成语: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关于和黄河有关的成语和俗语歇后语
关于和黄河有关的成语和俗语歇后语【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
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
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百川灌河】:河:黄河。
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
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海晏河澄】: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
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
比喻天下太平。
【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
比喻胸怀宽广。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不到乌江心不死】:犹不到黄河心不死。
同不到乌江不尽头。
【俟河之清】:俟:等待。
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
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
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
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
指时当乱世。
【不到乌江不肯休】:犹不到黄河心不死。
同不到乌江不尽头。
【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
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
【河清难俟】:俟:等待。
很难等到黄河水清。
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河带山砺】:河:黄河;带:衣带;山:泰山;砺:磨刀石。
黄河像条衣带,泰山像块磨刀石。
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海宴河清】:沧海波平,黄河水清。
形容国内安定,天下太平。
【海晏河清】:晏:平静。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河清云庆】:黄河水清,云呈五彩。
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不到乌江不尽头】:犹不到黄河心不死。
描写黄河的诗句词语故事
描写黄河的诗句词语故事关于黄河的成语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泾渭分明中流砥柱拼音:zhōng liú dǐzhù 典故、释义: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鲤鱼跳龙门拼音: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典故、释义: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例子:泾渭分明拼音:jīng wèi fēn míng 典故、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例子: ~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
(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1.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圣人出,黄河清 2.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3.信天游: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传说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成语
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成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黄河流域,有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神话故事和成语流传至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精神寄托。
故事一:伏羲氏划定河山相传远古时期,黄河的流域一片荒芜,只有数量稀少的百姓居住在此。
为了让人们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伏羲氏登天问禅,得道成仙,回到人间划定了中国九州的边界。
其中,他将黄河定为天子之河,并将黄河流域划为中州。
这个故事中的“天子之河”成语,意味着黄河在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与重要性。
故事二:大禹治水相传在中国的夏朝时期,黄河频繁发洪水,给十里八乡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夏朝的国君率领人民对抗洪水,但却无法收拾局面。
直到伟大的大禹出现,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治理了黄河的洪水问题。
大禹开凿了遏制洪水的水利设施,进行河床的淤地处理,使得黄河重新恢复秩序。
因为大禹治水而成就的功业,使得“治理黄河”一词成为了后人铭记的成语,寓意着挫败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勇气。
故事三:愚公移山在黄河流域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位智者愚公。
他发现村庄前方有两座高山挡住了去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不甘心被困于山脚下,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将两座山拆除。
尽管身体力行的愚公并没有成功摧毁山峰,但他的坚持和毅力感动了上苍,彻底改变了黄河流域的地貌。
这个故事被后人形容为愚公移山,成为了一种表达对人们艰苦奋斗、努力不懈的精神风貌的成语。
除了以上的神话故事和成语,黄河还被人们形容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其起源于黄土高原,蜿蜒流淌,生生不息。
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体系中,黄河代表着坚韧和奋斗的力量。
因此,黄河被称为“河水奔流,不屈不挠;波澜壮阔,气势如虹;沧桑巨变,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黄河”。
这句形容黄河的话语不仅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崇敬,也蕴含了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和激励。
综上所述,黄河的神话故事与成语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宝,更是一个寓意丰富的符号。
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解释
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解释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成语解释俗语: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意义:比喻没有达到某种目的就永不放弃相关故事:从前有个叫棺材的男孩,八岁时,父母双亡,以要饭维持生命。
他傍晚时吹箫,黄员外闺女爱听,名叫黄河,所以就叫他到她楼下吹。
有一天,棺材在吹萧时,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萧上,他们俩之间便心生好感。
员外知道后,把棺材打了一顿后赶了出去,棺材再也没有吹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见了棺材的墓碑,十分悲痛,这时,棺材打开了。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意义: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
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
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
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相关故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有时亦作“跳在/入/下黄河也洗不清”),可以说是一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俗语,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份了。
”谚语:1、黄河清,圣人出。
意义:黄河清了,要出圣人了。
而今国家昌盛,正在东方的民族中崛起,看样子,仿佛真的要出圣人了。
相关故事:春秋时期,鲁襄公八年(前565),晋国的盟国郑国受到楚国的攻击,是屈从于楚?还是抗击楚兵等待晋兵来救?郑国的当权者出现两派,争论激烈。
主张归顺楚国的子驷,引诗为喻:“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黄河变清,几乎不可能,等晋国出兵来救,也是等不上的。
黄河的成语俗语诗句
黄河的成语俗语诗句黄河的成语:泾渭分明中流砥柱砺山带河俟河之清鱼跃龙门九曲黄河鲤鱼跳龙门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黄河的俗语: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三过家门而不入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九曲黄河十八湾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黄河清,圣人出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谚语: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一盆河水半盆泥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说尽黄河只为水九月九,龙王封住口大雪交冬月,冬至不行船;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不到黄河心不甘.诗词: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歇后语:不到黄河心不死——顽固不化。
隔着黄河握手—— 差得远。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 源远流长。
黄河决了口——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黄河里的水—— 难请(清)。
泥娃娃跳黄河—— 洗不清;洗不净。
跳到黄河洗不清—— 太冤枉;冤枉。
跳下黄河—— 洗不清。
与黄河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与黄河有关的成语和谚语1. 中流砥柱。
这成语就像黄河里那最坚实的石头,任水流如何湍急,都稳稳地立在那儿。
我有个朋友,在团队面临巨大困难,大家都慌神的时候,他就像中流砥柱一样,冷静地想出解决办法,稳住了局面。
嘿,要是没有他,那团队就像没了舵的船,在黄河的大浪里得翻个底朝天。
2. 泾渭分明。
黄河水和渭河水那是一清一浊,分得可清楚了,就像好人和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差别。
我记得小时候,村里两个人闹矛盾,一个老实巴交,一个整天偷鸡摸狗。
这两人站一块儿,就跟泾渭分明似的,大家心里都清楚谁对谁错,可不得向着老实人嘛。
3. 河清海晏。
这说的是黄河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多好的景象啊,就意味着天下太平。
咱就说现在的生活,没有战争,大家安居乐业,这不就像河清海晏的好时候嘛。
你看街头巷尾,老人们下棋聊天,孩子们嬉笑玩耍,多惬意。
要是还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哪能有这景象?4.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谚语可太形象了。
我邻居有次被人冤枉偷东西,他咋解释都没用,那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就像一只洁白的羊,突然被人说染成了黑色,百口莫辩,心里那个委屈啊,像堵了一块大石头。
5. 不到黄河心不死。
这是说人特别固执,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我有个表哥,想创业开公司,家里人都反对,说风险太大。
可他呢,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一头扎进去,各种学习、找投资,最后还真把公司办起来了,真让人佩服。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钻牛角尖,可有时候不这么坚持,哪能成大事呢?6. 砥柱中流。
和中流砥柱差不多的意思,都是说在艰难环境里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我们班参加拔河比赛,有个大力士同学,站在队伍中间,就像砥柱中流一样,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
对面怎么拉都拉不动,我们就靠着他这股劲儿,赢得了比赛。
要是没他,我们估计早就被拉得东倒西歪了。
7. 黄河水清。
这可是罕见的事,常用来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就像在沙漠里看到了绿洲,那得多稀罕。
我爷爷说他这辈子就没见过几次特别稀罕的事,要是黄河水清了,那可真是比他挖到宝藏还稀奇。
黄河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黄河有关的成语和谚语黄河有关的成语和谚语谚语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2、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3、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
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4、“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5、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唐柳中庸《征人怨》)6、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唐李白《古风》)7、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李白《寄远》)8、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唐杜甫《黄河》)9、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形容受冤屈,无法澄清)10、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去世心。
成语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砺带河山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小得像磨刀石。
比喻封爵与国共存,传之无穷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海晏河清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海晏河:黄河;晏:平静。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清难俟俟:等待。
很难等到黄河水清。
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
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砺山带河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关于黄河的成语_故事_俗语_诗句_传说集锦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1、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2、成语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王昌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和诗句
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和诗句1. “不到黄河心不死”,就像一个人为了梦想拼命往前冲,不达目的不罢休。
比如小明为了考上理想大学,那可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每天拼命学习。
2. “跳进黄河洗不清”,哎呀,这可太冤枉了,就好比被人误会偷了东西,怎么解释都没用。
就像小李被冤枉拿了同事的笔,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啊。
3. “黄河尚有澄清日”,是啊,啥都有可能呢,即使现在情况很糟糕,未来也会变好呀。
就像小王现在事业不顺利,但黄河尚有澄清日,他总会成功的。
4.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哇,那气势,那场面,真让人惊叹!就像看到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不是常说人生无常嘛,好比之前很风光的人后来落魄了。
就像老张以前很有钱,现在却落魄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6. “中流砥柱”,多厉害呀,就像在困难面前勇敢站出来的英雄。
比如在灾难中那些勇敢救援的人,他们就是中流砥柱。
7. “泾渭分明”,多形象啊,就像好人和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就像在一个团队里,谁认真工作谁偷懒,那可真是泾渭分明。
8. “河清海晏”,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呀,就像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一样。
要是全世界都能河清海晏该多好啊!9. “九曲黄河万里沙”,这得是多么漫长而艰难的旅程呀,就像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
就如同小赵为了成为画家,一路历经坎坷,真像九曲黄河万里沙。
10. “望洋兴叹”,面对黄河的雄伟壮观,有时真会让人望洋兴叹呢。
就像我们看到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会忍不住望洋兴叹呀。
我觉得黄河真的是太神奇、太有魅力了,它不仅有壮观的景色,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成语、俗语和诗句,让人对它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及谚语、成语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及谚语、成语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
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
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
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
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
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
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
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
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
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
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
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
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和成语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和成语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
1)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2)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3)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跳进黄河洗不清;
6)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7)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8)天下黄河富宁夏;
9)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关于黄河的成语:
【跳到黄河洗不清】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
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长江大河】指长江和黄河。
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负石赴河】河:指黄河。
背着石头跳进黄河。
比喻人以死明志。
【百川灌河】河:黄河。
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
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砥柱中流】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河不出图】河:指黄河。
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
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
因此黄河不出河图则不是圣明之世。
指时当乱世。
关于黄河的诗句和成语
关于黄河的诗句和成语关于黄河的诗句和成语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下面是关于黄河诗句和成语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
关于黄河的`诗句1、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李白《战城南》2、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谢榛《渡黄河》3、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4、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5、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
——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9、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1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1、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12、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温庭筠《拂舞词》13、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14、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李益《塞下曲·其一》15、主人杯酒留连意,倦客关河去住情。
——赵彦端《瑞鹧鸪·榴花五月眼边明》16、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许浑《汴河亭》17、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李颀《古从军行》1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19、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
1、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2、成语
砥柱中流、中流砥柱: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
立一样。
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
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
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
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
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
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
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诗句
【王昌龄】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横吹曲辞·出赛》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送裴图南》
【杜甫】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北风行》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行路难》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王维】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商隐】
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乐府·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白居易】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生离别》
【萨都剌】
《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贺敬之】
《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柳中庸】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李流芳】
《黄河夜泊》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谢榛】
《渡黄河》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胡曾】
《咏史诗•黄河》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
4、黄河的著名古诗句辑录(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李白《公无渡河》)
(2)、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白居易《生离别》)
(3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4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高适《九曲词》)
(5)、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王昌龄《出塞》)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行路难》)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3)、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5、关于黄河的俗语、谚语辑录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6、人物故事
飞渡黄河战阎军——红军东征战役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从而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初步站住了脚跟。
然而陕北地区地瘠民稀,难以供养突然猛增的红军队伍。
陕甘红军能否生存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将中国革命引向新的阶段?下一步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了军委领导所关注的焦点。
毛泽东力主东征
关于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党内领导层中并没有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们刚到陕北,刚站住脚,应巩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向内蒙发展,以便背靠苏联,也有的要先往南,打击东北军、西北军的力量,以求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在发展中也可以巩固,部队应向东发展。
1936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的力量”和努力“扩大红军”的方针。
这个决议发布后,多数同志同意战略
方向向东,但有的同志仍怕红军主力东进后,陕北根据地可能丧失。
特别是李德在所谓《对战略的意见书》中,诬蔑毛泽东同志东进是想要挑起苏日战争。
因此,1936年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开会研究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反复说明,东征讨阎无论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但仍有部分同志担心黄河天险,渡过去后有没有回不来的可能。
经讨论研究最后取得了共识,出师山西、进行东征就已是箭在弦上了。
此时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多么希望在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番。
但他们知道,不打败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
因此,一接到东征的命令,红军指战员立即打起精神驱除往日的疲劳,磨拳擦掌,积极地投入到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展红军8000余人,不仅粉碎了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黄河封锁堡垒线,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从这一战可以看出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
为后来红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下了基础。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
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
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