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
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原因及对策在体育高考中,100米短跑是必考项目之一,而起跑速度对于短跑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很多学生在100米起跑的训练中出现了起跑慢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在短跑项目上的表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呢?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体能、技术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
在体能方面,很多学生在训练中缺乏耐力和爆发力,导致起跑时无法迅速将身体推进。
一些学生在起跑时抬腿不够高,步幅不够大,影响了起跑的速度和效果。
一些学生在起跑时心理压力过大,紧张情绪影响了他们的表现。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解决。
针对体能方面的问题,学生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合理的调整。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应该加强学生的爆发力和耐力训练,通过短跑、蛙跳等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针对起跑技术问题,教练需要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包括起跑姿势、腿部力量训练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合理的训练安排和科学的技术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100米起跑中的表现。
针对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学生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
在短跑训练中,教练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通过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在100米起跑中的发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的调整。
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的摄入和规律的作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表现。
了解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的原因以及对策十分重要。
只有采取科学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他们在100米起跑中的表现,进而取得更好的体育高考成绩。
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的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影响短跑速度因素探讨

教学篇•教学反思一、影响短跑速度原因短距离跑是以力量为核心的项目,基层教练往往只重视大肌肉群的练习,忽略了小肌肉群的训练,偏重于对下肢的力量练习,轻视上肢和腰背的力量练习。
在训练方法上过于突出蹬地力量,因为长时间片面重视肌肉的后收收缩力量,导致跑步重心低,动作缺少弹性,髋关节死板,跑步过程连贯性差。
另外,为了追求快速提高成绩,训练强度偏大,训练过程中偏重力量轻视放松,导致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从而使肌肉僵硬,缺少了弹性,影响了速度的提高。
再有,训练时对柔韧性练习不足或错误会导致跑步时步幅问题。
最后,身体营养的补给不足和自身的经络不通影响速度的提升。
二、提高短跑速度的几个观点1.突破传统观念多年来在短跑训练中强调后蹬是人体前进的动力阶段,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加速越大,速度越快。
目前科学的短跑运动技术是以髋为轴的向前的高速摆动,髋关节和膝关节灵活性更强,蹬地和摆腿更加圆滑连贯,形似行进中的车轮状,从而使得人在跑动过程中向前的动能更加集中,重心更加平稳,水平加速更快。
2.力量训练不能过早部分学生在少年时期表现出良好的速度状态,但是后期进步幅度很小甚至出现提早倒退的现象,这是因为在少儿时期过早力量练习导致的结果,因为在少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均在生长发育,由于训练内容成人化,拔苗助长的方式让儿童过早出成绩,破坏式的练习让他们表现出短期的运动成绩高峰。
儿童期短跑要以基本技术和全面身体训练为主,防止单一刺激和片面追求专项成绩。
这样才能全面协调发展少儿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各运动素质,为今后的专项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
3.力量训练要全面,突出爆发力短跑是以力量为中心的项目。
训练时不能偏重下肢的力量练习,更不能只突出蹬伸的力量练习。
蹬地与摆腿要协调发展,上肢与下肢的协调用力,需要在训练时对大小肌群全面练习,特别是连接上下肢的腰背腹的核心肌群特别重视练习。
力量练习不能以重量大为标准,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重量,随着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重量,同时力量训练要以少数量多组数的速度力量,力量训练过程中,对大小肌群贯穿练习,防止力量发展不平衡,在训练过程中和训练后增加放松时间,防止肌肉僵化。
对短跑“速度障碍”成因及其克服的研究

激 的反 复 作用 下 , 奋性 下 降 , 形成 速率 定型 。 兴 易
必 然性 。
从 训练 方 面看 , 要 有 以下几 个原 因 : 主
( )忽 视 对 青 少 年 运 动 员 的 规 范 技 术 的 教 学 与 训 练 。 有 些 基 层 教 练 员 不 能 摆 正 技 术 训 练 与 身 体 训 练 1 的 关 系 , 了 短 期 效 果 , 重 身 体 训 练 , 视 基 本 技 术 的 教 学 , 使 青 少 年 运 动 员 不 能 掌 握 正 确 合 理 的 技 为 偏 忽 致 术 , 步形 成错 误动 作 的动力 定 型 , 致 技 术不 合理 而影 响 速 度 的提高 , 是 产 生 速度 障碍 的 一 个很 重 要 逐 导 这
对 短 跑 “ 度 障碍 " 因及 其 克服 的研 究 速 成
李 晓 光
( 大庆 师范学院 体 育 系, 黑龙江 大庆 1 田径运动是各项运 动的基础. 而短跑又是 田径运 动的基础。短跑水平上不 去, 将影 响到整个 田径运 动水平
的提高 。因此, 提高短跑运 动水平具有 重要意义。在实 际训练 中, 经常产 生影响和 阻碍短 跑成 绩提 高 的令教 练 员 十分棘 手的“ 速度 障碍” 。只有研 究和分析“ 速度 障碍 ” 的成 因, 采取 切实有 效的方 法和手段来 克服速度 障碍 , 才能 保证短跑运动水平 的提高。 关键词 : 短跑 ; 速度 障碍 ; 因; 成 训练措 施 作者简介 : 李晓光( 94一) 男, 16 , 吉林梨树入 , 大庆师 范学 院体育 系教授 , 主要从事体育教学 与运 动训 练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82 1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 0 2 6 (0 6 0 0 4 O 收稿 日期 :06— 2一l C2. , A 1 6— 15 20 )5— 10一 3 0 20 0 5
浅谈如何突破体育特长生短跑速度障碍的方法

浅谈如何突破体育特长生短跑速度障碍的方法作者:潘思霖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9期很多体育特长生在训练初期短跑成绩提高很快,但往往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总会出现成绩停滞不前,或是成绩提高极为缓慢,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速度障碍”。
此现象严重地困扰着不少的教练员以及从事指导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教师们。
本人具有二十二年的指导高中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经验,对短跑训练中的速度障碍感触颇深,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与成功的艰苦探索后,对突破速度障碍有了更深一层的認识,现与同行们探讨。
让我们先来谈谈突破短跑速度障碍的可能性。
运动生理学认为,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并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
动力定型既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空间特征上得到固定,也使在时间特征上得到固定。
由于空间特征比时间特征稳定,而时间特征消失的速度要比空间特征消失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只要在不破坏技术动作空间特征的情况下,去破坏时间特征,则可以使速度障碍得到突破。
其次,通过对改变影响完成技术动作的条件,还可以打破原先已形成条件反射的联系而去改变动力定型,使速度突破成为可能。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人认为要从根本上突破速度障碍,首先必须屏弃一些旧的训练观念,大胆改革创新,吸取新的训练方法,甚至要采取一些反传统的训练方法。
其次,速度训练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才能获得真正的质的飞跃。
在本人二十二年来的指导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当中,感触最深的是于几年前所抓的本校体育专业考生的高考训练工作。
在当时所带的十多名学生中,有五人是因上年高考体育成绩欠佳而落榜的复读生。
通过训练前的摸底测试发现,这五人的基础耐力、基础力量较好,但速度及爆发力方面却很薄弱,且存在着技术动作僵硬不够规范的缺点。
本着负责的态度,本人经过努力,追踪到他们五人在高一至高三阶段速度发展的情况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单位:秒)为了检验这五名学生在高中阶段速度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统计学两种检验法来进行分析。
初中短跑教学中速度障碍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极 限 速 度 训 练 法 多 利用 8 %~ 5 9 %的 强 度 , 时 达 刽 时 候 10 . 5 仃 l 0% 这 样 既 能 磷 酸 原 系 统 的 供 能 . F 还 町 1 ̄ 用技 术 :既 n 以提 高 供 能 系 . L 2
统 的适应 性 . 町以提高肌 肉放松 义 托 伸 的 度 训 练 过 程 巾采 用 “ 度 ” 过 形 式 .不 但 町 以提 高速 度 动 力 .n 1 『
25疾 速 下 坡 跑
下坡 跑 除 支撑运 动 的肌 肉 量 外 补 充 了一 个 与运 动 。 义 向一 致 的 分 . 坡 跑 f 度 为 2 ~ 。后 下 坡 。 31 接 平 跑 , 利 于 获 得 超 速 度 . 究 发 仃 研 现 . 度 增 加 是依 靠 提 高 频 半 ( 均 速 平 提 高 1%~ 0 。 至 平 跑 时 . 的 0 3 %t直 跑 频 半 比一 般情 况下 的频 啐平 均提 i 高 l%. 苏 联 及 东 欧 的体 育 科 研 7 表 明 : 跑 和 通 常 情 下 的跑 以及 下 闻难 状 态 下 的 跑 交 替 进 行 . 短 跑 对 运 动 员 的 速 度 增 长 町能 比 只 用 其 巾 】 练 法 时大 , 种
J 仃 助 于 突 破 速 度 障 碍 = L
27机 械 牵 引 法 .
利 用 白行 车 、 托 车 及 其 他 电 摩 动 牵 引 装 置 的 外 界 牵 引 力 实 行 跟 车跑 . 利 于提 高腿 跑动时 的交换 有 频率。
28电动 运 动 平 台训 练 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 据 运 动 员 的 跑 动 速 度 适 1 ‘ 提 高 转 速 . 队 员 被 迫 进 行 高 频 率 使 的跑 动 , 、 ( 者 单位 :江 苏省 赣 榆 县 金 作 山 中学 )
浅谈初中体育特长生短跑

浅谈初中体育特长生短跑“速度障碍”的原因内容摘要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学校的体育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新途径。
1短跑是许多学生和教练青睐的项目之一。
然而,“速度障碍”的产生严重影响学生短跑成绩的提高。
本文着重结合初中体育特长生的特点,从生理、心理、技术等方面来对学生产生短跑“速度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其原因所在,提出克服方法,以便为初中体育特长生在业余训练中提供参考。
1前言在我们的短跑训练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就是当学生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即速度障碍。
究其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原因。
初中体育特长生的特殊性,决定着其短跑“速度障碍”的成因,既有与其他运动员一样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不仅是单纯的生理机制、技术手段问题,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师的训练水平有限、学生心理素质薄弱、升学压力大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其比赛成绩。
面对这种现象,要正确分析其真正原因所在,以求取得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2研究方法与手段2.1文献资料法通过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过期刊等资料室来收集相关的图书文献和电子资料,为文章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
2.2访谈法通过走访各校运动队体育教练、学生以及我校田径教练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所需资料。
2.3 系统分析法通过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为论文提供一些帮助。
3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3.1生理因素每个学生都力求在体育比赛中尽量加快自己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速度发挥到极致。
但是这要取决于身体各方面的条件—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
而我们的学生先天身体条件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后天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这决定了他们对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的不一致,在这些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制定适应学生个体的、有别于常规的训练方法,使每个学生发挥个人特点,发挥各自的水平。
而在学校的业余训练中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对待”。
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原因及对策作为体育高考生,100米短跑是考核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重要项目之一。
有些高考生在100米短跑项目中表现不佳,起跑慢成为他们的一个突出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呢?又该如何制定对策来提高高考生的起跑速度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影响高考生100米短跑起跑速度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心理因素。
一些高考生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起跑技术和速度信心不足,因此在起跑时会出现犹豫和紧张的情况,导致起跑速度变慢。
体能素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一些高考生的肌肉力量、爆发力以及灵敏度等方面的体能素质相对较差,导致他们在起跑时无法迅速发力,从而影响了起跑速度。
起跑技术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高考生对于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掌握不够,导致起跑时浪费了一部分力量和时间,从而影响了起跑速度。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针对心理因素,学校和教练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来帮助高考生建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从而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
对于体能素质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体能训练课程,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肌肉力量、爆发力和灵敏度,以便他们能够在起跑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学校和教练还可以邀请专业的体能训练师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起跑技术的不足,学校和教练可以加强对起跑技术的训练和指导,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起跑速度。
除了针对个人因素的对策外,学校和教练还可以通过优化赛事组织和管理来进一步提高高考生100米短跑的起跑速度。
可以通过提前安排充分的热身和准备活动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减少起跑前的犹豫和紧张;可以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和间隔,避免高考生在连续比赛中出现疲劳导致起跑速度下降的情况;可以在起跑线上设置科学合理的助跑区域和标志物,帮助高考生更好地掌握起跑位置和力度,从而提高起跑速度等等。
关于短跑训练中速度障碍的成因及突破

关于短跑训练中速度障碍的成因及突破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向体育的发展,短跑的竞技技术也随之变化,与近代技术相比,现代短跑技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练员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更合理、有效的指导日常训练,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短跑的发展及成绩提高。
在田径短跑的训练中,教练员通常反复的使用同一套训练方法,陈旧的,固定的,单一的训练模式,不重视的运动员的全面素质发展,几乎每个运动员都会遇到训练障碍,这是普遍存在的,它是长期在某个成绩徘徊,出现了运动成绩停滞不前的和倒退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速度障碍,这在各个领域各个项目的运动员都有这种情况,因此研究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以及突破速度障碍的方法是很有意义性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台州学院田径队吕锋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多篇有关此类型的文刊,以及在书本上查看有关知识,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2.2.2数理统计法在平时训练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2.3逻辑分析法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所得到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在一定经验条件下分析缘由和得出结论。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分析速度障碍出现的原因在分析速度障碍形成的因素中,步幅和步频往往是一个共同因素,两者长时间的配合造成了不正确的定型,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在复杂的,联系的,协调的,机能强健的体质上。
现代短跑技术蒸蒸日上,身体长时间的接触某一种思维定势造就了运动技术的动力定型,这是神经系统的必然性。
在下表中分析看出,吕锋在大一期间各项身体素质都还未达到要求,不管是速度方面还是力量方面,卧推和高翻都没达到相应要求,但前两年成绩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成绩的提高,与各项身体素质是有一定联系的,而大三期间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没有提高反而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状态,到了大四,达到了一级水平。
3.1.1身体各肌肉群发展不平衡在每周的力量训练中,长期,重复的训练深蹲和半蹲,进行的是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的训练,小腿的小肌肉群较少的训练,上肢训练只是做卧推,重视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训练,忽视了腹肌和侧腰肌,背肌的训练,最重要的是重视了肌肉的拉伸训练,却忽视了肌肉的收缩,因为肌肉的拉伸和收缩是一个肌肉长度由长到短的过程,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决定肌肉的收缩能力,在两腿交叉运动中,髂腰肌和半腱肌在肌肉伸缩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作者:邱衍东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3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2摘要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是田径运动历史上发展最悠久的竞赛项目之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与提高短跑速度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指出了影响短跑速度的六个因素以及七种训练对策。
关键词短跑速度因素对策在田径界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说法,说明田径运动在体育竞技场上的重要地位,而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短跑则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
第一界现代奥运会上,100米和400米两项最好成绩分别是12.0秒和54.2秒。
到了第二界奥运会上,100米成绩已提高到10.8秒。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以9.69秒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在世界各国短跑水平较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国的短跑项目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
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短跑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概括出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因素,并指出提高短跑成绩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田径短跑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指明发展的方向。
一、影响速度的因素(一)步频和步幅因素的影响短跑是人体在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
在整个短跑比赛过程中步长和步频决定跑速,为了跑得更快,运动员必须在保持两者最佳组合的同时,设法提高两者或者其一。
相对来说,发展和提高步长能力是进一步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所在。
(二)外部状态和内在成因因素的影响从外部状态和内在成因两方面分析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构建出了速度成因模式,分析论证了两方面的相互关系。
指出训练中在考虑外部要素时必须考虑内部因素发展的可能;在发展内在要素时,外在要素应达到相应指标。
并提出了最佳的指数范围和速度距离曲线。
速度障碍分析和解决方法

速度障碍分析和解决方法作者:朱宸铄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摘要速度障碍是运动员在训练某一个阶段出现平台期,找到速度障碍的成因,从而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对相关理论综述分析速度障碍总结训练方法。
关键词速度障碍训练方法一、速度障碍的概述和成因简介(一)速度障碍概述“速度障碍”是指运动员达到某一速度水平后长时间停滞不前,甚至不再提高的现象。
速度障碍在所有表现速度的动作中都有表现,而不仅仅是表现在跑的速度方面。
例如,跳高的起跳速度,投掷的出手速度等等。
速度障碍常常使一些教练员感到困惑,也使许多颇有前途的运动员因而葬送了运动生涯。
“速度障碍”与运动的平台效应有一定的联系,都是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出现发展缓慢或停滞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常发生在高水平选手向更高水平发展过程中,而对于较高水平运动员,如何保持住最佳竞技状态并提高,也常常是种困惑摆在面前,如2008年神奇小子丁俊晖状态不好,在众多大赛中连连失利,他通过心态调整,以及找到启蒙老师指点,做更多基础的斯诺克训练,慢慢恢复到了最佳竞技状态。
(二)成因分析1.客观因素(1)动力定型因素。
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看,任何动作技能的形成,无一不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条件反射,并形成“动力定型”的结果。
动力定型使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空间特征上(如动作幅度、方向等)得到稳定,在时间特征上也固定下来。
若在训练中反复进行“极限速度”跑等练习,就会使动作速度和速率都产生较牢固的稳定状态,从而产生速度障碍。
(2)CNS因素。
从生理机制上看,速度性项目对运动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要求更高。
多数学者认为,速度快慢取决于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而要想通过训练手段来改变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那是相当困难的。
如在“助力跑”的训练中,就是通过刺激运动神经,使其达到更灵活的状态,打破抑制速度的影响,体验“高峰”感觉,来提高步频。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与克服方法

广 西 外 国语 学 院 卢 香榴
[ 摘 要 ] 文献 资料 法对青少年短跑运动 员速度障碍的原 因进行分析 , 通过 发现 运动训练 负荷 、 心理 负荷与恢 复、 有效的 负荷刺激 、 全 面身体素质 , 是影响速度 障碍 产生的主要 因素。 因此 , 学合理 的运 用训 练手段 和方法、 科 合理安排训练 负荷 、 采取有效 负荷刺激 、 加强全面 身体练 习是克服 青少年运动 员速度障碍的重要途径。 [ 关键词 ] 短跑 速度 探 讨 克服
31 学 施 加 负荷 刺 激 .科
中。 这就要求教练员要全 面了解运动员学生的身体机能 、 运动 、 , 心理 承 担负荷 的能力 以及学 习、 生活等 因素 , 以此来确定运动 负荷 的安排 , 并 且通过训 练实践 , 累资料 , 积 进行探索研 究 , 逐步准确地把 握运动负荷 大小 的相对性 , 使安排负荷 合理科学有效 。 32增强青少年全面心理素质 . 根据青 少年身心发育特 点,培养其心理素质 可从以下 几点着手 : () 1培养其不怕困难 、 艰苦奋 斗 、 迎难而上 、 勇于挑战的精神。 2 培养其 () 正确 的比赛动机 , 而不要 过多的考虑个人的得失 , 更不要过 多考虑 比赛 后果 , 以免造成心理负担 , 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 要在身体上 、 技术 上做 好充分 的准备 。 3 培养对比赛 充满信心和决心。 4 培养各种抗 干扰能 () () 力 , 时应多注意加强 在各种条 件情况下 的全程训练( 平 包括起 跑练 习 、 场 地条 件 、 气候变化 、 对手抢跑 、 裁判态度 等)防止 比赛 中万一 出现类 , 似影响情绪 , 从而影响注意的分 配。 5 培养赛前合理安排运动量 , () 不能 疲劳 , 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 机体正好在赛 中出现最佳状态。 6 培养 要使 () 自 我调整 的放松能力 , 运动员的注意力始终处于一种应激状 态。 使 3 加强教练员理论学习 , _ 3 提高专业素养 , 改善训练条件 当今短跑技术快速发展 ,教练员 的理论水平应 当跟上 当前 的发展 形势, 与时俱进 , 能用陈 旧的训 练方法和手段来对青 少年进行训练 。 不 教练员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先进 的理论 。对世 界优 秀的短跑 运动 员的技术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 取其精华 , 形成新 的技术理念 。结 合青少 年短跑运动员 的自身特点 ,科学合理 的运用在青少年短 跑运动 员的教 学和训练 中。 场地硬件设施 、 训练器械等训练环境达不到专项训 练的要求 , 不仅 会制约青 少年运动员对技术掌握 , 影响运动水平 的提高 , 至会 对青少 甚 年的身体造 成伤害 ( 如场地设 施不符 合规格 , 青少年 在训 练时容 易受 伤) 。运动成绩的提高离不开 良好 的训练条件 。因此 , 要因地制宜 , 利用 自身资源 对训练条件进行改善 ;动 员相关管理部 门加大投 入加 强场地 器材的建设 。 为青少年短跑运动发展改善训练 的条件 , 创造一个 良好的 训练环境 。 34 展全面 身体素质 _发 3 . 注意力量素质的协调发展 .1 4 青少年由于正处在长肌 肉长力量 的敏感 期 ,可以通 过专门的力量 训练来提高运动器官 的耐受 力, 提高肌群 间的协 调性 , 来提高速度力量 素质。上肢力 量练习常采用 的练习方法有 : 推杠铃 、 斜 原地手持哑铃摆 臂等。 发展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练习可采用 : 单腿屈伸 、 单腿伸展 、 穿负重 背心的跨步跳 、 穿负重背心 台阶跳 、 以及我们 在教 学训练过程中经常采 用的快速单脚 跳 、 胶带牵 引跑 、 拖重跑 、 上坡跑 、 负重或不负重以最快速 度做跑 的模仿 练习 , 以摆动着 地动作为主 的车轮跑 、 半高抬腿小 步跑 、 下压式高抬腿等 , 这些练 习发展的是运动员的快 速力量 。 在发展快速力量 的同时 , 绝对力量必须得到发展 。 用极 限或接近极 限的力量练 习( 最大重量 的 8 %负重 弓步走 、0 %重量 的负重深蹲起 ) 0 10 就能使绝对力量明显提高 。 肉力量均衡发展 , 肌 是有效 克服速度障碍的 途径之一。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突破训练训练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突破训练训练训练方法在短跑运动训练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当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高现象——即速度障碍。
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原因。
一、短跑运动员产生的速度障碍的主要原因(一)短跑技术训练理论落后,专项技术不合理首先,是教练员理论学习不足,训练理念落后。
在传统训练中,过多强调后蹬,认为后蹬是短跑运动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动力来来源。
为此,便形成了一套以提供后蹬为主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严重阻碍了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
其次,没有正确处理好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相互关系,忽视了对运动员的规范技术教学与训练。
传统的训练认为:在体育体能训练上,先一般体能训练,后专项体能训练,这种训练理论是错误的,同样先体能训练后技能训练的做法,也存在版面性,一般体能与专项技能有着密切的善终,技能训练离不开体能,体能训练也离不开技能。
(二)训练方法单一、片面、陈旧在日常训练中账期使用某一种或几种训练手段、方法,机体就会产生适应,机体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大脑皮层在这种单一条件刺激和反复作用下,兴奋性下降,也易形成速率定型。
在力量训练中财富分偏重大肌肉群训练,而忽视小肌肉群训练;偏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躯干、上肢力量、摆动力量的训练;重视身心收缩能力训练,忽视离心能力训练等等。
这样就使大小腿肌、上体躯干与下肢对抗肌难以得到平衡发展,使得跑起来,重心低,弹性差,步幅小,支撑时间长,摆动速度慢。
(三)柔韧性和放松能力差短跑速度的提高与运动员良好的柔韧性和放松能力密切相关。
柔韧性训练不足,满足不了技术和速度训练的需要。
表理在跑的动作不舒展,步伐小,易产生错误动作,甚至造成肌肉拉伤,影响到训练有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阻碍训练水平的提高。
放松技术在短跑速度训练有素中也非常重要,但在实际训练中重视不够,训练方法和手段欠佳,致使运动员不能掌握放松跑的技术。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突破训练训练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产生的原因与突破训练训练训练方法在短跑运动训练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当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后,会出现一种停滞不前、难以提高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高现象——即速度障碍。
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训练不科学的主观原因。
一、短跑运动员产生的速度障碍的主要原因(一)短跑技术训练理论落后,专项技术不合理首先,是教练员理论学习不足,训练理念落后。
在传统训练中,过多强调后蹬,认为后蹬是短跑运动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动力来来源。
为此,便形成了一套以提供后蹬为主的训练理论和方法严重阻碍了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
其次,没有正确处理好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相互关系,忽视了对运动员的规范技术教学与训练。
传统的训练认为:在体育体能训练上,先一般体能训练,后专项体能训练,这种训练理论是错误的,同样先体能训练后技能训练的做法,也存在版面性,一般体能与专项技能有着密切的善终,技能训练离不开体能,体能训练也离不开技能。
(二)训练方法单一、片面、陈旧在日常训练中账期使用某一种或几种训练手段、方法,机体就会产生适应,机体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大脑皮层在这种单一条件刺激和反复作用下,兴奋性下降,也易形成速率定型。
在力量训练中财富分偏重大肌肉群训练,而忽视小肌肉群训练;偏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躯干、上肢力量、摆动力量的训练;重视身心收缩能力训练,忽视离心能力训练等等。
这样就使大小腿肌、上体躯干与下肢对抗肌难以得到平衡发展,使得跑起来,重心低,弹性差,步幅小,支撑时间长,摆动速度慢。
(三)柔韧性和放松能力差短跑速度的提高与运动员良好的柔韧性和放松能力密切相关。
柔韧性训练不足,满足不了技术和速度训练的需要。
表理在跑的动作不舒展,步伐小,易产生错误动作,甚至造成肌肉拉伤,影响到训练有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阻碍训练水平的提高。
放松技术在短跑速度训练有素中也非常重要,但在实际训练中重视不够,训练方法和手段欠佳,致使运动员不能掌握放松跑的技术。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改善与跑步动作优化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改善与跑步动作优化短跑作为一项高强度的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和技术要求极高。
为了在赛场取得优异的成绩,短跑运动员不仅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提高速度,还需要对跑步动作进行优化。
本文将从训练和技术两个方面探讨短跑运动员速度改善和跑步动作的优化方法。
一、训练方法1. 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短跑项目需要迅速爆发并保持高速奔跑,因此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短跑运动员可以通过常规训练中的爆发力训练、重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和整体爆发力。
此外,梯子训练等敏捷度训练也有助于提高爆发力和反应能力。
2. 优化跑步技巧跑步技巧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效率。
首先,正确的起跑姿势非常重要。
运动员应该采用低姿态、蹲下并用力推开起跑线,确保起跑速度快且稳定。
其次,在短跑比赛中,保持身体前倾并加强臀部的协调运动可以增加推进力并提高速度。
此外,通过适当弯曲肘部和使用合理的手臂摆动,可以提高上半身的稳定性以及整体的运动效率。
二、动作优化1. 脚步节奏和频率的控制在短跑中,脚步的节奏和频率对于速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短跑运动员应该尽量保持稳定的脚步节奏,并且通过练习和调整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频率,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肌肉爆发力和均衡速度。
2. 身体姿势的保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助于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稳定性。
运动员应该始终保持竖直的身体姿势,不过度前倾或后仰。
同时,保持大腿、臀部和腓肠肌处于做功状态,有利于提供更强的推进力量。
3. 腿部动作的优化腿部的动作是决定短跑速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运动员应该尽量放松小腿和脚踝,以增加下肢的灵活性和腿部肌肉的爆发力。
此外,踩地点应该集中在前脚掌和脚尖之间,以提高保持速度和推进力的效果。
结论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改善与跑步动作的优化密不可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短跑运动员可以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为速度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通过优化跑步技巧,包括起跑姿势、身体姿势和腿部动作等方面的调整,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稳定性。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作者:崔宇川余万予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多年来的训练实践体会,对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克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及克服速度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成因克服一、前言速度是田径短跑运动项目的核心,是短跑项目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学和训练中,不断挖掘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潜能并非易事,教练员在指导训练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速度障碍,不同水平的短跑运动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为了使短跑运动水平有所突破,闯过难关。
因此,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速度障碍”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了形成“速度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速度障碍”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体校、100名短跑运动员和40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和收集了国内外部分有关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文献资料,为文章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向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体育系、南昌体校30名短跑运动员和20名教练员发放问卷。
其中,运动员问卷收回28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86.8%;教练员问卷收回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对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全面、训练方法和内容陈旧、训练负荷不当、运动专项技术教学与训练不合理、教练员理论学习不够,教法不当、运动员心理素质差,以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短跑速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在整个短跑训练体系中到底涵盖了多少个因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专家指导提出“短跑训练应以速度能力为主”;另一些指导又以重技术—节奏、节奏—技术的超常规训练思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有侧重专项力量的,也有注重加速能力的。
在体育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中,笔者形成了对短跑训练的观念和看法,本文针对短跑速度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在训练中科学有效地应用这些因素,以期为短跑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跑速度专项技术一、对短跑运动员技术成因的分析1. 对技术外部状态的分析(1)步频。
影响步频的因素主要是:受每步时间、步时的影响,步时的长短受到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的制约,因此,加快步频必须要缩短支撑时间,同时要缩短腾空时间。
(2)步幅。
影响步幅的因素很多,它受到后蹬状态(包括后蹬的速度、力量、角度)、腾空的状态(包括重心腾起的初速度、腾起角、腾起的高度和空气阻力等)和摆动腿着地的影响。
2. 技术内在成因的构成在目前的短跑训练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外在因素的改变,缺少对人体内部成因的考虑,或考虑不够,针对性不强,因为每个运动员在其步长和步频的匹配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也和运动员本身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在训练中我们不能避开有些相关因素,如:身高、下肢长、力量、柔韧素质和遗传等单纯地去追求步长和步频。
二、放松技术对提高短跑速度的作用1. 放松是掌握基本技术的前提放松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肌肉的伸展性、关节的灵活性、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柔韧性构成了放松能力的基础。
从生理学上讲,运动技术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协调放松能力好,就能合理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技能储备,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
从运动学上讲,运动技术的形成是运动员按照运作的空间、时间、节奏等动作要素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
2. 放松技术对短跑速度的作用百米全程跑包括起跑后的加速跑(0~30m)、途中跑(30~90m)和冲刺跑(90~100m)。
高中体育教学中短跑速度耐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短跑速度耐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短跑项目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需要对短跑速度和耐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影响短跑速度和耐力的重要因素。
其中,肺活量、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反应速度是影响短跑耐力的关键因素。
肺活量决定了氧气的输送量,心
肺功能可以促进心肺系统的协调,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反应速度可以提高跑步的爆发
力和协调性,从而促进短跑速度和耐力的提高。
2.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短跑速度和耐力的重要因素。
其中,自信心、意志力和注意力是关键因素。
自信心可以促进运动员的心态稳定和信心增强,意志力可以促进运动员
的毅力和决心,注意力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专注和集中力,从而提高短跑速度和耐力。
3. 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也是影响短跑速度和耐力的重要因素。
其中,起跑技术、速度维持技术和节奏控制技术是关键因素。
起跑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迅速获得速度和节奏,速度维
持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节奏控制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运
动的节奏和力度,从而提高短跑速度和耐力。
综上所述,短跑速度和耐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技术特点。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肺活量、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反应
速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注意力,加强学生的起跑技术、速度维持技术和
节奏控制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和耐力,落实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原因及对策

浅析影响体育高考生100米起跑慢原因及对策体育高考是一项重要的选拔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考试,其中100米起跑项目是体能考核项目之一。
在实际考试中,有些考生在100米起跑项目中表现出较慢的速度,这可能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体能训练不足、心理压力、起跑技术不够熟练、战术安排不当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体能训练不足是导致考生100米起跑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在考试前没有进行充分的体能训练,使得他们在起跑时体力不足,影响了速度的发挥。
为了提高考生的体能水平,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能的训练。
可以通过增加晨跑、篮球、足球等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强度,提高学生的体力素质。
组织一些体育比赛,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体能水平。
心理压力也是影响考生100米起跑速度的一个因素。
在体育高考中,由于成绩对升学和就业有重要作用,考生可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会影响考生的发挥,使他们在起跑时紧张而不敢全力以赴。
为了缓解考生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应该进行心理辅导,提醒考生放松心态,保持自信。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心理素质培训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压力,并提供一些放松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起跑技术不够熟练也是导致考生100米起跑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起跑是100米项目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起跑姿势和力量的掌握直接影响速度的发挥。
为了提高考生的起跑技术,学校和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起跑训练,教导正确的起跑姿势和用力方式,提高起跑时的爆发力。
可以通过使用起跑架等辅助器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起跑的技术要领。
战术安排不当也会影响考生100米起跑的速度。
有时候,考生可能在比赛中没有很好地执行战术安排,导致起跑时不够有力或没有很好地利用动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对战术的指导,教导学生如何根据场上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战术,如如何利用好弯道、如何抓住机会超越对手等。
在比赛前通过一些模拟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战术。
田径运动员如何避免和突破“速度障碍”

田径运动员如何避免和突破“速度障碍”作者:李奇伟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5期摘要:速度素质是田径运动的主要素质之一,无论是径赛还是田赛运动项目,都把发展速度素质放在训练的重要地位。
速度能力的提高,是专项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如何避免和突破“速度障碍”进行阐述。
关键词:训练;速度;障碍在日常训练中,随着对速度素质的强化训练,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速度有了较快的提高但在速度达到某一水平后,往往长时间不再增长,出现了“速度障碍”(即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出现停滞现象)。
这一现象是田径各个运动专项经常发生的,导致了运动成绩徘徊不前,也使运动员情绪受到影响。
如何在运动训练中如何避免和突破“速度障碍”,是运动训练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只要明确它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措施,还是可以避免和克服的。
一、速度表现在不同专项上的特点1.反应速度,是运动员对外界刺激快速应变能力。
如起跑时对发令枪声的反应等。
2.单个动作的速度,即在不加外部阻力条件下,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如跳远、跳高运动员在通过助跑获得较高速度后,在瞬间完成起跳动作的能力;跨栏跑运动员在完成过栏动作的时间,投掷运动员在完成最后用力动作的时间等。
3.动作的频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同一动作的数量。
如径赛运动员在跑一定距离时所表现的步频。
二、产生速度障碍的原因及突破方法1.动力定型形成的青少年短跑和中跑运动员在发展速度的练习中,过度采用短距离最高速度的反复跑,使一堂训练课中运动员自始至终都在做极限强度的运动。
反复的练习和多次的重复,使快跑的节奏和频率成为习惯并得以巩固,出现动作时间特征上的稳定,形成了动力定型。
这就难以再改变这个习惯的节奏和速率,于是就产生“速度障碍”。
纠正方法是:破坏已形成的动力定型,改变原有的习惯节奏。
具体在训练中应用这样一些发展速度的训练手段和跑的练习:①逐渐加速跑的练习。
②可控速度跑。
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缺失的成因及举措

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缺失的成因及举措作者:张梦丽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19期摘要:在田径运动中短跑是一项十分常见的运动,是以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的周期性无氧代谢运动项目。
当前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短跑训练高原现象以及短跑过程中存在的“坐着跑”现象。
文章主要针对上述3种技术缺失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短跑项目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短跑项目技术缺失成因与举措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a)-0028-02短跑是一项十分激烈的体能类速度对抗性的田径运动项目,主要以快速力量为基础,将短跑技术作为桥梁,力求发挥人体隐藏的潜能。
就当前我国田径短跑项目技术训练的现状来看,存在一定的缺失,导致短跑项目无法实现质的突破。
因此,对田径短跑项目技术缺失的成因与举措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1 我国短跑项目现状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中的重要内容,其是一项以肌肉运动为主的速度力量项目,短跑运动员的力量是掌握短跑技术,提升短跑水平的重要基础。
然而短跑项目一直都是我国田径界中的弱势运动项目,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短跑运动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当前我国短跑运动落后的情况,要提升田径短跑项目的成绩,改善田径短跑项目的水平就应该从本质上认识到短跑技术存在的缺失以及其成因,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2 田径短跑项目技术缺失的成因2.1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造成短跑运动员形成速度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基础训练期间忽略技术训练。
在基础训练期间中忽视了短跑技术的训练,进而导致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
例如,过度关注膝关节伸直后蹬会延长蹬地时间等问题[1]。
(2)力量发展不均衡。
在短跑力量训练期间过于注重大肌肉群的训练与强化,忽略了小肌肉群的锻炼;过于关注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而忽略了短跑运动员上肢、躯体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多年来的训练实践体会,对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克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为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及克服速度障碍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成因克服
一、前言
速度是田径短跑运动项目的核心,是短跑项目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因此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教学和训练中,不断挖掘和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潜能并非易事,教练员在指导训练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速度障碍,不同水平的短跑运动员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为了使短跑运动水平有所突破,闯过难关。
因此,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速度障碍”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分析了形成“速度障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速度障碍”的方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南昌
体校、100名短跑运动员和40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查阅和收集了国内外部分有关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文献资料,为文章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向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体育系、南昌体校30名短跑运动员和20名教练员发放问卷。
其中,运动员问卷收回28份,有效问卷26份,有效回收率为86.8%;教练员问卷收回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对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速度障碍”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全面、训练方法和内容陈旧、训练负荷不当、运动专项技术教学与训练不合理、教练员理论学习不够,教法不当、运动员心理素质差,以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一)力量发展不平衡
教练员在安排力量训练过程中,过分偏重大肌肉群的训练,忽视小肌肉群的训练;偏重下肢力量的训练,忽视躯干、上肢的力量训练;这样使大腿肌与小腿肌难以得到平衡发展,使得有些运动员从外表上看肌肉很发达,但跑起来重心低、弹性差、步幅小、支撑时间长。
青少年缺少小肌肉群锻炼,到成年时再发展就显得非常困难,这是产生速度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克服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训练手段研究分析
速度障碍实质上是一种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外界刺激的条件发生变化,皮质动力定型也随之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根据消退抑制的原理,在一定时间内强化已形成速度障碍的速率和步幅的定型的训练,而是调节训练过程,掌握和运用正确合理的技术,改变训练方法和手段,变化刺激条件,这样就可尽快地突破速度障碍。
具体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摆动腿对抗下压练习+快速跑动练习练习方法
在肋木前,人体成后蹬跑支撑姿势(一只腿成支撑状,一只腿抬起),橡皮条一端系于双手支撑之间,另一端系于抬起腿的膝关节处,抬起腿做连续快速下压动作,两腿交替进行,对抗下压练习结束后立即进行快速高抬腿跑或快速小步跑或快速行进间跑。
每组练习30次,重复3~5组。
要求:人体站立位置与肋木距离依人体身高而定(一般约为1m 左右),支撑腿与躯干、头部成一直线,抬起的一只腿,大腿用力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放松下滑。
做快速跑动时,大腿下压动作意识要强。
2.负重摆臂练习+快速摆臂练习
练习方法:双手持小重量物体(约1~2kg),做快速摆臂练习。
负重练习后立即做徒手快速摆臂练习。
每组练习30次,重复3~5组。
要求:肩部放松,上臂用力前后摆动,前摆时肘关节由大变小,
后摆时肘关节由小变大,上臂与躯干平行时,肘关节约为90°。
徒手摆臂时,动作频率尽量快速。
3.极限跑练习
要想提高速度性项目的运动成绩,采用一些极限速度的专项训练手段是必要的。
用极限强度训练,有时达到100%,但大多数情况采用85%~95%的强度,这样做不仅能保持atp功能,还可以改进和巩固动作技术,防止过早出现速度障碍和外伤。
运动实践也证明:在训练中采用变速形式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耐力,而且有助于运动员克服速度障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造成短跑运动员“速度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运动员身体素质不全面、训练方法和内容陈旧、运动专项技术教学与训练不合理、教练员理论学习不够,教法不当、训练负荷不当内容和学生心理素质差六个发面。
(二)建议
产生速度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出现速度障碍,说明短跑技术和身体素质落后于速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运动量、运动强度、训练手段和方法不能对机体产生良性的刺激。
把握技术的内在联系,改进跑的技术,更新训练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素质,加大运动量和强度,打破已形成的动力定型,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尽快克服速度障碍。
参考文献:
[1] 于海成.短跑速度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措施[j].呼兰师专学报.2000(11).
[2] 赵巍.速度障碍的原因及克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5).
[3] 范运祥.关于短跑速度障碍的训练学思考[j].田径.1995(02).
[4] 郭小梅,郎振国,王凤玲.短跑运动员突破速度障碍训练法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