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话活动上的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
发展对话活动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
(2011年10月31日北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今天,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和各职业学校的代表,以及教育界、产业界和新闻界的专家、朋友们相聚北京,以“政企学研融合共赢”为主题,共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大计,这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战略的实际行动;还是我们发挥职业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实践探索。
在此,我谨代表教育部向本届产教对话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地祝贺,向长期以来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我谈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全会强调,要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面临新时期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艰巨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未来一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
完成这样的目标,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需要达到32%,届时,中国人才资源需求总量为1.56亿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需要达到15%,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劳动力。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今年6月27日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期间,对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做了进一步强调。
她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从国际经验和趋势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我国在新时期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选择。
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
就业贡献最显著的一种教育,在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两方面,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
去年7月,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对今后1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整体部署。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职业教育战线围绕贯彻落实,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突出成效,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统筹规划职教改革创新
按照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部署,组织编制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专题规划;教育部印发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研究制订《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起草《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等。
从而明确今后三年、五年和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着力将《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战略部署细化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二)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整体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工作。
教育部印发实施《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找准定位、办出特色,重点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教
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十个衔接。
召开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确定56项职业教育和6项继续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天津等6个国家职教试验区加大改革试验力度。
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和推进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扎实部署职教体系建设工作。
(三)推动教育结构优化调整
中等职业教育积极面向应届和非应届初中毕业生等招生,完成招生868万人。
逐步深化以单独招生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完成招生310多万人,其中对口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占招生总数的14%。
当前,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了3300万人,每年有1100万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其中中职学生超过800万,高职学生超过300万,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半壁江山,为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国家能力。
(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召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推动职业教育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
深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初步形成“五个对接机制”: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良好局面。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
和教材体系建设。
创新“资源开发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启动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加快推进以信息化改造传统职业教育的步伐。
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
推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引导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更加突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召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表彰会暨经验交流会等,部署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支持学校自主创新为目标,以调动行业企业积极性为重点,积极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
着力推进政府指导下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按照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需求,确定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密切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的关系,探索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方式。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产教对话机制”,形成了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为主体的“产教协作机制”,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集团办学机制”。
(六)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制度
继续推进落实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和免学费制度,分别惠及学生1000多万人和420万人。
召开首次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开展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
以修订《职业教育法》为引领,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臵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和《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
险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初步形成覆盖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学校管理、行业企业参与、实习风险防范和政策执行机制的制度体系框架。
(七)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各项工作,启动“十二五”期间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示范性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中职基础能力建设(二期)等多个项目;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八)增强服务全民学习能力
实施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和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印发《社区教育示范评估标准》,继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新贡献。
综合职业教育内外发展环境,可以说,职业教育赢得了近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必须增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把多年来形成的好的理念和想法,形成制度,付诸行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做出新成效
去年,我们在北京举办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首次产教对
话活动期间,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要履行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指责,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二是是要创设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三是要创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现形式;四是要重点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五是要大胆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改革。
今年的对话活动是对去年产教对话活动的深化,今年重点强化了落实科学规划、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工作机制、深化育人内涵、提高教师能力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一)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对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指出了方向。
教育、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主体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各负其责、深入推进办学机制改革。
去年以来,教育部从解决问题入手,明确提出产教结合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决定从与行业开展产教对话活动做起,以多种方式来加强沟通、增加了解,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改革。
我们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是在第一阶段是强化政府主导,政府搭台,形成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产教对话机制;第二阶段是强调发挥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等,系统部署推动行业领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切实希望将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落到实处。
(二)形成了产教对话的新机制
自去年以来,教育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围绕落实国家产业振兴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先后举
办了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汽车、有色金属、现代物流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10场产教对话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形成了政府搭台、产教对话、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的10次产教对话活动举办期间,全国15个行业协会参与对话和研讨;559家企业、665所学校、27家教育和产业研究机构、24家新闻媒体参加活动;促成139家企业和166所学校签订158份校企合作协议,合作资金数亿元;还举办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校企合作成果展、企业新产品和行业新技术展览、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展览、专业课教师说课大赛、行业协会与教育机构座谈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 16项。
今年,有色、化工、机械、汽车等已开展对话活动的行业又已经或即将牵头组织第二次对话,对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进行深化,为进一步在全国形成良好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创了教产协作的新局面
2010年,教育部积极推动成立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及其下设的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教改革发展的意见》,给予行业部门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
依托行指委这个工作平台和这个规范性文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产教协作,共同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开展了多项工作。
一是颁布了新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确定了50个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启动第一批专业的改革试点。
二是修订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和大类
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初步构建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
三是组织编写出版了160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四)取得了人才培养的新进展
2010年以来,围绕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我们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同时,按照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新思路,我们在以下方面积极推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是引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创新的特点,并且在部分赛项上已经形成了行业主导的局面,大大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
二是鼓励、支持和指导部分地区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指导职业院校按照“签好两个合同、用好三块资金、解决四个问题”的思路,与行业企业合作,签好学生与企业的劳动合同、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合同,用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资金、企业依法提取的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培训资金和国家的就业培训资金,着重解决招工难就业结构性失调、用工不稳定、“80后”“90后”实现人生价值和就业收入极不稳定等四个问题。
目前在部分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了一定经验。
三是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将学生实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明确了学生实习是核心教学环节之一。
将学生实习看作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教学质量反馈检查的过程、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科研、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以及国家制度创新的过程。
在学生实习期间,不得“放羊”、
不得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不得损害学生权益等。
(五)推进了集团办学的新实践
教育部研究起草《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座谈会,总结了各地集团化办学的典型案例,着力推进各地以集团化办学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截至目前,全国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省份达到29个,组建职教集团近500个,覆盖了全国近500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近1000所高等职业学校。
集团化办学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积极对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一批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也参与到集团中来,为提炼办学经验、指导办学实践和增强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我们开展系列对话活动以来,直接促成了一批新的职教集团组建。
如去年在常州举办的与石油化工行业的对话活动,在大连举办的与高新技术行业的对话活动和在沈阳举办的与装备制造业的对话活动后,相关行业都在短时间内组建了十几个职业教育集团,为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丰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积累了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经验。
(六)部署了试点工作的新任务
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教育部规划部署了56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并于今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推进会,将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是提出16项新需求,即,体系建设、制度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再造、
标准建设、模式创新、政策完善、政府职责、队伍建设、信息能力、产教融合、评价重塑、系统培养、课程体系、农村职教和区域合作等。
二是提出了5点希望,即聚焦试点任务、加强成果提炼、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国际视野和加强宏观指导。
三是部署5项重点工作,即加快推动校企合作条例的制定、加快“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的制定、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保障、加大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和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实施(指导)意见。
综合近两年职业教育开展办学机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从理念到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肯定,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坚定了职业教育战线的信心。
大家普遍反映,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符合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部署,抓紧把近期形成的良好理念和经验,形成制度,付诸行动,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三、汽车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在汽车产业领域推进产业升级,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
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离不开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离不开覆盖整个产业链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一)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确定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体现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水平,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同比增长36.25%,占GDP比重为10.9%,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目前,全国直接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42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000万人。
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2亿辆,从业人员将达到9000万人。
目前,世界汽车工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崛起,正在改变以欧、美、日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产业与市场的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率40%以上为“金砖四国”所贡献,相应生产能力的增长可能达到55%左右,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商所关注的焦点。
这个崛起的新兴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并将占据本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潜在巨大市场,与老牌传统的汽车生产厂商正展开角逐竞争。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
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汽车产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它较长的产业链,要求相应的教育链为其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保障。
与德、日、美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发展环境、创新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导致这一差距的主因不是技术能力弱,也不是设施设备落后,核心在于汽车人才的匮乏。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急需四类人才:一是既具有汽车专业背景又懂国际贸易、法律、营销的高级企业管理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面广,当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应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国际贸易等问题,而传统的汽车专业人才缺少此类背景。
二是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研发人才缺口巨大、后备不足。
随着国内企业对自主品牌开发的重视,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工程师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汽车营销、售后服务、汽车文化人才和熟知各国零配件质检体系的专业人才,不能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汽车从业人才国际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四是专业设计师及高级技术工人是当前一些企业急需人才。
挂车、冷藏车、搅拌车、油罐车等特种车的研发设计人员和各类技师严重不足。
总体来看,国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
综合汽车产业链的人才供需情况,中国要想真正
从“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如何大量补充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将是未来汽车产业优化升级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北京职教发展的新部署
此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作为首都,北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按照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的方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杆和火炬手。
要把握这一机遇,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后,北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制定区域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在已经颁布实施的北京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进入以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优势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列”的奋斗目标以及战略方针、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在职业教育领域,北京明确提出,要服务首都优化经济结构的需求,按照集约型、精品化、内涵式的发展思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目前,全国已经确定并启动了56个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加快部署推进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制度和机制的先行先试。
北京市的“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和“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