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常州某校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总结,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教案: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和与积的奇偶性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2. 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男生、女生、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奇数和偶数。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与积的奇偶性。
2. 探究规律(1)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算式,如:1 2、3 4、5 6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和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相加的和为奇数。
(2)奇数、偶数相乘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算式,如:1×2、3×4、5×6等,让学生计算并判断积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发现奇数、偶数相乘的积为偶数。
3.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偶数 = 偶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奇数、偶数相加、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实例。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然后通过实例讲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与积的奇偶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进行操练,验证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逐渐增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判断方法,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关于奇数和偶数的一些经验。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认识还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悟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判断方法,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判断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悟和与积的奇偶性。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例题、练习和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探究过程和结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小明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让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2 + 3 = 5(奇数)、2 × 3 = 6(偶数)。
学生独立观察并总结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算式,让学生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4 + 5、7 × 6等。
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的奇偶性;二是积的奇偶性。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以及积的奇偶性规律,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偶数与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加法和乘法运算。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能够运用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实例,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偶数个苹果和奇数个香蕉,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和与积的奇偶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发现并掌握奇数与偶数在四则运算中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1. 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奇数与偶数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加法和乘法算式,发现奇数与偶数在运算中的规律。
(2)教师讲解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
4.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正文:(1)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回顾(2)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3)实例验证(4)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在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性质。
2. 提高题:结合实际生活,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的奇偶性规律。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进一步理解数学的规律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对于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复杂的数的运算和奇偶性规律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任意两个整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难点:理解和的奇偶性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数卡或者练习题,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卡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数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和的奇偶性。
例如,拿两张数卡,一张奇数一张偶数,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发现和是奇数或者偶数。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的奇偶性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化对奇数与偶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实例。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练习题。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是奇数元,他又买了一支铅笔,价格是偶数元,请问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奇数与偶数的和与积的实例,如:1+2=3(奇数),2+4=6(偶数),1×2=2(偶数),3×4=12(偶数)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3-13《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奇偶性,对奇数和偶数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和与积的奇偶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理性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男女生的人数、衣服的件数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的奇偶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如2+3、4×5等,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奇数和偶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课堂上的实例分析。
2.准备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上的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可以发现,奇数加奇数等于偶数,偶数加偶数等于偶数,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和的奇偶性规律:两个奇数的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和是奇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例如,1+2=3(奇数),2+3=5(奇数),1+2+3=6(偶数)。
学生可以发现,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个偶数的和是偶数,偶数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1
小学数学苏教新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第 50~51 页 )1.试试运用举例和考证等方法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逐渐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2.经历探索加法与乘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 ,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 ,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活动中 ,能组织学生踊跃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用我的感情塑造学生的感情。
要点 :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剖析和解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课件。
师 :同学们 ,你们喜爱做游戏吗 ?( 喜爱 )下边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吗 ?第一是手心向下 ,而后翻过来手心向上 ,再翻过去手心向下这样频频 , 谁知道 , 翻过 5 次后手心向哪 ?学生进行试试后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 :当翻过第 6 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第 19 次后呢 ?学生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上。
师 :当翻过 20 次后呢 ?学生仍是试验得出答案:手心向下。
师 :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很多半学知识,你留意了吗 ?生 :当翻过的次数是奇数时,手心向上 ; 当翻过的次数是偶数时,手心向下。
师 :今日我们就要看谁仔细察看,能发现并获取相关奇偶性的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设计企图 :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开课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 , 看谁能仔细察看 ,获取数学规律】师 :你能谈谈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色吗?生 :奇数都是单数,不是 2 的倍数 ;偶数都是双数,是 2 的倍数。
师 :随意选两个不是 0 的自然数 ,求出它们的和 ,填在课本第 50 页的表格中。
再看看和是奇数仍是偶数。
学生试试达成练习;教师巡视认识状况。
组织学生报告沟通,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达成表格并用课件展现结果。
师 :察看填好的表格 ,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能够跟小组的同学议论。
生 1: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两个奇数相加的和也是偶数。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偶数与奇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以及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规律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偶数与奇数的认识已经较为清晰。
但是,对于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以及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个偶数或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以及一个偶数和一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合作交流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具:准备一些练习纸,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偶数与奇数的定义,以及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猜猜两个偶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吗?两个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偶数和奇数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宁夏青铜峡市大坝中心小学董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数的和、积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判断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归纳出判断和与积的奇偶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找规律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全面的学习了植树的规律,搭配的规律和周期的规律,也具体的学习了像运算律、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等内容。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活动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能够初步自主归纳规律。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
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奇数和偶数吗?你们能说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判断题练习,教师注意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师:我有一个特异功能你们想知道吗?本人能很快知道几个加数的和或几个乘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你们信不信?请一名学生出题老师解答,其他学生验证。
师:你们想不想学,告诉大家老师哪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老师掌握了计算规律才能这样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把个规律找出来吧!教师板书课题: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探究新知找出规律1. 探究两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
《和与积的奇偶性》一、教学内容《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三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奇数与偶数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3)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1)PPT展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和与积的奇偶性》2. 教学内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3. 教学目标: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能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奇数与偶数的性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应用拓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奇数与偶数的性质。
2. 提高题:运用奇数与偶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奇数与偶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偶数与奇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偶数与奇数的运算。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这需要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偶数与奇数相加或相乘的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和的奇偶性,能够判断乘积的奇偶性。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生活情境、例题、练习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偶数与奇数的图片、卡片等素材,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3 和与积的奇偶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2.掌握两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乘的计算方法。
3.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
4.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堆锅碗瓢盆共3个,其中有一个碗,求这堆物品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两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乘的计算方法。
2.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5分钟)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奇数取值范围和特点:奇数是“1、3、5、7、9、11……”这样的数,它们的个位数字只有1、3、5、7、9,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同样,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偶数取值范围和特点:偶数是“0、2、4、6、8、10……”这样的数,它们的个位只有0、2、4、6、8,是能被2整除的数。
2.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奇数或偶数相加、相乘的计算方法(10分钟)1.两个奇数相加,和为偶数。
2.两个奇数相乘,积为奇数。
3.两个偶数相加,和为偶数。
4.两个偶数相乘,积为偶数。
通过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3.引导学生能够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10分钟)通过例子让学生分析、找规律,学会判断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奇偶性。
例如:“37+24=?”,要求学生将两个数的个位乘起来,得到12,是偶数,所以37+24的和为奇数。
4.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0分钟)练习判断一堆物品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等实际问题,从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例如:“一堆锅碗瓢盆共3个,其中有一个碗,求这堆物品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可以通过判断1个锅和1个盆配对是偶数,再加上被排除的碗,最终得出这堆物品的数量是偶数。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举例、小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拓展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对奇数和偶数概念、运算规律的讲解比较简单明了,适合学生掌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与积的奇偶性,理解并掌握偶数与奇数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和与积的奇偶性,并通过举例、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偶数与奇数的基本概念,对奇数与偶数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和与积的奇偶性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与积的奇偶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偶数与奇数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与积的奇偶性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的生活情境和案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和与积的奇偶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偶数和奇数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买卖双方支付的钱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引出和与积的奇偶性话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偶数和奇数的组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和与积的奇偶性。
如:2 +3 = 5,2 × 3 = 6。
引导学生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和与积的奇偶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对奇数和偶数的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概括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实例、游戏和练习题。
2.准备奇数和偶数的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学生迅速判断卡片上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和以及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的奇偶性以及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教案3,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奇偶性概念,对基本的奇偶性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运用到和与积的奇偶性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的奇偶性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卡片、骰子等。
3.教学环境:布置舒适、安静的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发现价格的奇偶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存在的奇偶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3.操练(10分钟)设计相关游戏,如“奇偶性大比拼”,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因数和倍数,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学情分析:
主要包括:对于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可是对于两个数或者多个数和的奇偶性也许会有一些直观的数学经验支撑。
但是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两个数和的奇偶性的三条规律和多个数加相和的奇偶性的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规律存在的必然性,从众多的规律中提炼出一条本质规律:奇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并能运用这种探索规律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尤为重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和的奇偶性的特点,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积累探索活动经验。
2、学生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的奇偶性规律存在的道理,发现和的奇偶性与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有关。
教学用具:
PPT课件、板贴、学习单
教学过程:
1、第一学时
2、教学活动
一、初步探究,引入主题
师:同学,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能够提
出和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奇数和偶数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生: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师:如果你的学号是偶数,请举起你的左手,如果你的学号是奇数,请举起你的右手。
有没有没举手的?有
没有举两只手的?师:看来一个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原来我们研究的是一个数的奇偶性,那么,几个数相加,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的奇偶性。
(板书课题)【反思: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为接下来的讨论做好铺垫,同时,能过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引发探索两个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学习需求。
】
二、合作研究,明其数因
1.游戏激趣,引发猜想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鸡蛋撞地球的游戏吗?那这节课我们来玩一把。
听!(画外音:鸡蛋和地球各表示一个不是零的自然数。
)想一想,当鸡蛋撞击地球之后,两数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请大家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学习单。
看到学习活动一。
鸡蛋和地球分别表示一个不是零的自然数,请你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加数加数和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我的发现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进行汇报。
生:我的例子是1+2=3,3是奇数,5+7=12,12是偶数,2+8=10,10是偶数。
5+8=13,13是奇数。
我的发现是,只有奇数和偶数相加和是奇数,其他的情况都是偶数。
生:我有补充,老师说得更简单点就是,两个偶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奇数相加和也是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偶数与奇数相加。
和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你们看。
5+1=6,和是偶数,而6+1=7,和是奇数。
生:不对吧,5+1是两个奇数相加,不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生:我看错了,谢谢你的提醒。
师:谁来总结两个数相加,和到底是有几种情况。
生:可以总结成几个算式,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教师进行板书)【反思:借助游戏“鸡蛋撞地球”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从游戏中学生发现规律“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学生的发现看似在猜,实质是对数的运算结果的一种直觉。
】
2.自主探索、提示规律
(1)初探—举例师:通过游戏我们提出了3点想法,告诉大家,没有经
过验证的法法仅仅是猜想。
板书:猜想。
并在3条发现后面分别加上?大胆的猜想过后要做什么?
生:证实我们的猜想。
师:讲得好!我们还需要大量的实例来验证猜想。
怎样验证呢?
生:再多举些例子。
师:不错的方法,请看学习
活动要求。
师:拿出你的研究学习单。
将表格填写完整。
完成以后,小组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填完表格,进行小组内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举的例子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声音响亮一些。
(学生说,教师板书)生:2+4=6 1+3=4 1+2=3
师:再加一句,这三条猜想,我认为是……
生:三条猜想,我认为是正确的。
师:谁还能像他这样汇报?
生:8+10=18,7+11=18,1+2=3,我认为猜想确实是对的。
举例验证猜想正确打,错误打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4+4=8,3+3=6,5+2=7,猜想确实是对的。
师:同学们,如果这样写下去,这节数学课上例子写的完吗?
生(齐):不能。
师:既然例子举不完,那就现场调查一下吧。
通过举例验证三条发现是正确的请举手。
(生齐举手)
师:认为不正确的请举手?(一学生举手)
师:说说你的意见,哪条发现不正确?
生:17+21和是奇数。
(小组领袖帮忙检查,发现和等于38,误判成奇数了)师:那就把它修改过来。
生(齐):计算错了。
师:看来,正确计算很重要。
赶紧改过来吧。
现在都认为猜想是正确的吗?(生齐点头)
师:初次探究到此结束,请大家思考:举例验证是个好办法,但例子太多举不完,又该怎么办?是不是现在就能肯定的下结论了呢?
【反思:初探活动中学生通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
进一步感知两个自然数和的奇偶性是有一定规律存在的。
体验了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建构思维,同时为后续的探索活动留白。
】(2)再探一列举师:把大家举的例子凑在一起,去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就能发现规律。
但是屈老师有点较真、例子没举完,我还是有点不信,大家举的数据太小,我来举大一点的数据。
看谁能够不计算,马上告诉老师,和的个位是奇数还是偶数?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有判断出这么大数据和的个位?
生:看个位,个位都是偶数,加起来和的个位是0,还是偶数。
师:原来如此,大数据也难不倒他们。
咱们把研究的观察点放到加数的个位上,只观察个位,
例子能举得完吗?
生:老师,比如偶数+偶数,我把个位是偶数的情况都列出来,0+2=2,2+4=6……
这样一个一个列出来,就可以列完了。
师:你的这个想法,屈老师也想到了,列表整理一目了然。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完成学习活动三。
组内同学各选择一种情况进行第二次深入的验证。
研究中有困难找同伴交流。
最关键要懂得与他人合作。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小组汇报)
生:我们组通过计算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三条规律都是正确的。
你们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