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 (2)
1. 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学说,该学说认为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质1.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2.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于膜蛋白(载体或通道)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3. 载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能在膜的一侧与被转运的物质相结合而发生构型改变,从而在膜的另一侧将结合在其上的物质释放,以促进物质从高浓度侧跨膜转运到低浓度侧。
4.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其构型改变时可形成贯穿膜的水相孔道,允许某种(或一种以上)离子做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
5. 电压门控通道由跨膜电位改变决定其开放和关闭的离子通道。
6. 化学门控通道由某种特定化学物质决定其开放的离子通道。
7.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转运。
8. 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它与细胞膜上具有特殊转运功能的A TP酶系统有关。
9.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利用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储备,即膜外Na+ 的高势能,将Na+ 内流势能转化来的能量用于该物质逆浓度差的跨膜转运过程。
10. 钠-钾泵即Na+-K+依赖式A TP酶,它是镶嵌在细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主动转运Na+、K+的蛋白质。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 TP分子,可使3 Na+个移出膜外,同时有2 K+移入膜内。
11. 受体介导入胞被转运物质与膜受体特异结合后,通过膜凹陷、离断、形成吞饮泡等过程选择性地促进其进入细胞的一种有效的入胞方式。
12. G蛋白耦联受体细胞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中需经G蛋白介导的一类受体,也称促代谢受体,这类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便可结合G蛋白并使之激活。
这类受体上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肽链中都具有7个由疏水性氨基酸组成的跨膜a-螺旋,故也称7次跨膜受体。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2)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一、文字部分1、甲骨文:簡稱甲文,指近代以來發現的商周時期寫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也叫貞卜文字、殷墟書契等。
2、金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青銅銘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戰國時期流行于秦國一帶的文字,也叫籀文。
廣義的大篆還包括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等。
4、小篆:指秦統一六國後,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國文字而確立的秦國官方文字,也稱秦篆。
5、籀文:舊說是周宣王時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現在一般認為是指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秦國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學上主要指戰國時期流行於東方各諸侯國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戰國時期六國古文的一種別體,可能是對戰國時流行于六國的文字加以變異而來的。
8、今文:文字學上特指漢代流行的隸書。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戰國古文等。
10、今文字:指漢代隸書以後的文字,包括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11、隸變:指發生秦漢時期由秦國篆文、六國古文演變為隸書的過程。
這一過程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12、隸定:指用隸書(後來也包括楷書)轉寫戰國以前古文字的過程。
13、小學: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機構,後來又指傳統的語言文字學,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等。
14、六書:指中國古代分析漢字構造的六種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一般認為后兩種是用字方法。
15、四體二用:四體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四種造字方法,二用指轉注、假借兩種用字方法。
16、初文:文字學上指反映一個字造字本義的初始寫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採”的初文。
17、本字:指表示本義的字,與“借字”相對。
18、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通假字:用來代替某種意義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古今字:歷史上先後產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義的字,先產生的叫“古字”,后產生的叫“今字”。
名词解释-(2)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治世。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文景二帝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加强集权、无为而治、减少刑罚;军事上,维护统一,安定边疆;经济上,厉行节俭、重视农业、抑制豪强。
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帝国时代君主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发动的叛乱。
诸侯王在封国内征收赋税,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为此文景两帝采用贾谊、晁错的建议,逐渐削弱王国封地,打击诸侯王势力。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景帝派周亚夫率军镇压,不足三月就平定叛乱。
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使诸侯国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
酎金夺爵:汉制,诸侯贡金以助祭宗庙称酎金.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道都长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酎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酎金之制即由此产生.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如发现黄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则要受罚,诸侯王削县,列侯免国.这种有关酎金的法令称为“酎金律”.它是当时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法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中外朝制度: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
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
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
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
历史文献:比较,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切文献都是各种知识的记录。
时间就好似一个链条,它以“现在”为线索.前于此时谓之“过去”,后乎此音谓之“将来”:时间即历史,过去时间中产生的文献叫历史文献;现在即当今的文献叫当代文献。
而“现在”,这个时间链条,是极不稳定且稍纵即逝的。
中国历史文献的积累,有三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一是官府档案文书的积存,二是历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书以外的各种撰述的发展。
广义的历史文献。
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
目录:目录,是指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藏、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在计算机应用中,目录的发展成了“文件夹”。
随着目录工作的发展,衍生出“目录学”。
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
名词解释2
【生物大分子】:组成原生质的有机化合物中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具有信息,称为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调节,保护,运输,收缩,防御,信息传输,免疫等。
【酶】: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
【单位膜】:由内外两层致密的深色带和中间一层疏松的浅色带构成的三层膜相结构(2×2+3.5=7.5nm)【细胞分化】:细胞之间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的全能型】:一个体细胞或性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形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后期Ⅰ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的一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等。
可以直接观察到或借助于其他手段加以辨认的。
【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Ⅰ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的遗传基础。
【延迟显性(AD)】:在一些AD病中,杂合子携带的显性治病基因的作用在生命的早期并不表达,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相应疾病。
【从性显性(AD)】:杂合子表达受性别的影响,在男女两性之间出现表达范围和程度有差异的现象。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的同一基因座上不同形式的基因。
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称为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起源于基因突变。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一对特定等位基因的位点上有两个以上等位基因存在,而每个个体只能拥有其中两个。
【联会】: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彼此靠拢配对的过程称为联会。
联会从靠近核膜处开始,最后扩展到染色体全长。
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形成联会复合体。
【基因多效性】:一个或一对基因可产生多种表型效应。
【遗传异质性】:表型相同或相似的个体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现象,多因一效。
【等位基因异质性】:同一基因座位发生不同的突变导致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患者见表型可能相似,也可能差异较大。
名词解释2
1、物理地址: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由统一的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物理地址。
2、逻辑地址:用户程序经编译之后的每个目标模块都以0为基地址顺序编址,这种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3、逻辑地址空间:由程序中逻辑地址组成的地址范围叫做逻辑地址空间。
4、内存空间:由内存中的一系列存储单元所限定的地址范围称为内存空间。
5、重定位: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叫做重定位。
6、静态重定位:把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所进行的重定位。
7、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访问内存之前进行的重定位。
8、碎片:在分区法中,内存出现许多容量太小、无法被利用的小分区称做碎片。
9、紧缩:移动某些已分配区的内容,使所有作业的分区紧挨在一起,而把空闲区留在另一端,这种技术称为紧缩。
10、可重定位地址:当含有它的程序被重定位时,将随之被调整的一种地址。
11、文件:是被命名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它通常存放在外存上,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存放并实施相应的操作。
12、文件系统:操作系统中负责操纵和管理文件的一整套设施,它实现文件的共享和保护,方便用户“按名存取”13、目录项:为了加快对文件的检索,把文件控制块集中在一起进行管理。
这种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
文件控制块也是其中的目录项。
14、目录文件:全由目录项构成的文件称为目录文件。
15、路径:在树形目录结构中,从根出发经由所需子目录到达指定文件的通路。
16、当前目录:为了节省文件检索的时间,每个用户可以指定一个目录作为当前的工作目录,以后访问文件时,就从这个目录开始向下顺序检索。
这个目录称为当前目录。
17、文件的共享:是指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共同使用某个或者某些文件。
18、中断:指CPU对系统发生的某个事件做出的一种反应,CPU暂时正在执行的程序,保留现场后自动地转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改事件后,如被中断进程的优先级最高,则返回断点继续执行被“打断”的程序。
19、中断源---引起中断的事件或发出中断请求的来源称为中断源。
名词解释 (2)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为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所构成的等腰三角形
尺侧囊:是指包绕屈指浅,深肌腱的筋膜形成尺侧囊
桡侧囊:桡侧囊即拇长屈肌腱鞘,包绕拇长屈肌腱延伸于拇指末端
鱼际间隙:鱼际间隙又称拇收肌间隙,位于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鱼际间隙近侧是密闭的,远侧经第1蚓状肌管与示指背侧相交通
鼻烟壶:位于腕和手背的桡侧,当伸、展拇指时,呈尖向拇指的三角形凹陷,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舟骨及大多角骨,窝内可触及桡动脉搏动
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称第二肝门
右结肠旁沟:升结肠外侧与腹壁间形成的区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故膈下脓肿可经此沟流入右髂窝和盆腔,阑尾化脓时也可向上蔓延至肝下
肾段:每一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肾段有五个,肾段的划分,为肾的局限性病变的定位及肾段或肾部分切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指髓间隙: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密闭间隙,内有皿管和神经
骨筋膜鞘:在四肢是由深筋膜借肌间隔连接长骨骨膜围成的鞘,以分隔不同的肌群
下肢
股管:为股鞘内侧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前壁为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沟韧带,腹横筋膜,隐静脉裂孔镰状缘和筛筋膜,后壁为耻骨梳韧带,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腰肋三角: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 底为 第 1 2 肋, 腰肋三角的前面于肾相连,后方有肋隔隐窝, 故肾 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以免撕破而引起气胸。 胸肋三角和腰肋 三角是隔疝的好发部位。
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1.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风暴潮,水库溃坝等引起流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
2.干旱:指水分的收与支或供与求不平衡形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3.滩地:洪水泛滥所及部分为洪水河床。
4.河网密度:流域内河流干支流的总长度与流域面积的比值一km/km2计。
5.中泓线:河槽中沿水流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6.辐合:在近地层,空气还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使实际风的风速较高空风速小,风向也发生转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风穿越等压线向低压中心汇聚,做逆时针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辐合。
辐散:在高气压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同时风向稍偏外,从高压中心向外流出,这种现象叫做辐散。
7.暴雨:24h降雨量达到和超50mm的降水成为暴雨。
暴雨有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个等级。
8.田间持水量:指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即土壤颗粒所能保持水分的最大值。
9.下渗:是指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中的运动过程。
10.蒸散发:是水文循环中指降水到达地面后由液态或者固态转化为水汽返回大气的过程。
11.输沙率:单位时间流过河流某断面的干沙质量,成为输沙率。
12.净雨:降雨扣除经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等损失后,剩余部分称净雨。
13.相应水位:是指河段上下游站同位相的水位,相应水位预报,简单地说就是用某时刻上游站的水位(流量)预报一定时间(如传播时间)后下游站的水位。
14.单位线:单位时间段内在流域上均匀分布的单位净雨量所形成的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称为单位线。
15.累积雨量过程线:自降雨开始至各时刻降雨量的累积值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称为累积雨量过程线。
16.校核洪水:由于水利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一旦破坏,将造成灾难性的严重损失,因此规范规定洪水在短时期内超过设计标准时,主要水工建筑物不允许破坏,仅允许一些次要建筑物损毁或者失效,这种情况就称为非常运用条件或者标准,按照非常运用标准确定的洪水称为校核洪水。
17.枯水:流域内降雨量减少,通过河流断面的流量过程低落而比较稳定的时期,称为枯水季节或者枯水期,期间所呈现出的河流水文情势成为枯水。
名词解释 (2)
差别化纤维:在原来的纤维组成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的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改善的纤维。
复合纤维: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者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纺成的纤维。
异形纤维:指纤维截面形状非实心圆形而具有某种特殊形状的纤维。
原纤:纤维是柔软细长物,其微细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大多为细长纤维状物质,统称原纤。
两相结构:纤维中存在明显边界的晶区与非晶区,大分子可以穿越几个晶区与非晶区,晶区的尺寸很小,为10nm数量级,分子链在晶区是规则排列的,在非晶区则为完全无序堆砌。
结晶度:纤维中结晶部分占纤维整体的比率。
取向度:大分子排列方向与纤维轴向吻合的程度。
聚合度:大分子中重复结构单元的数目。
成熟度:纤维胞壁的增厚的程度,胞壁越厚,成熟度越高。
纤维长度界限或称界限长度(mm):是在某特定纤维含量值C(%)条件下的纤维长度Lc,即超出此长度Lc纤维的含量只有C。
特克斯Tex:1千米长的纤维或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Nt=1000Gk/L)旦尼尔ND:9000米长的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Nt=9000Gk/L)公制支数Nm:在公定回潮率时1g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Nm=L/Gk)英制支数Ne:在英制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多少个840码长度的倍数,即多少英支。
(Ne=L′/840Gk′)公定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也叫标准质量。
品质支数:在公定回潮率下,羊毛实际可纺的长度。
主体长度LM:一批棉样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
品质长度: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
滑脱长度Lc:短纤纱受力断裂时,从断面中抽出的最长纤维的长度。
马克隆值:棉纤维在规定仪器和条件的流量大小,用国际认可的马克隆刻度表示;它是棉纤维成熟度和细度的综合反映.吸湿性: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
纤维的浸润: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芯吸:纤维集合体内(纤维间)或单纤维体内(孔洞)对液体的毛细吸水的现象。
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1、种:是相互之间可以繁殖的一群生物。
两个物种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杂交,其后代没有繁殖力。
2、亚种:是同一物种,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同,在形态上有一定差异的类群。
亚种之间能互相交配,其后代有繁殖力。
3、品种:是同一个种,通过人工选育,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产性状的群体。
可用于生产或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
品种不是分类单位,而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在生产上有经济价值而存在。
4、异育银鲫:是黑龙江方正县双凤水库的方正银鲫(3n)与兴国红鲤的“杂交”品种。
方正银鲫♀×兴国红鲤♂= 异育银鲫(P26鲫的生长)虽然杂交,但精卵不结合,是异精雌核发育,其子代遗传性状不分离,仍保持母本性状。
这种异精雌核发育的鲫鱼称异育银鲫。
异育银鲫生长比银鲫快1.35倍,比普通鲫鱼快2~3倍。
5、补偿深度:、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即逐渐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单位:m);此深度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单位:μE)补偿深度为养殖水体溶氧的垂直分布建立了一个层次结构。
透明度、水色见笔记6、氧盈:夏秋季节,晴天下午精养鱼池上层溶氧往往超过饱和度。
为研究这部分氧气的变化规律以便合理利用,将溶氧超过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简称OS 。
7、氧债:是指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物不完全分解,形成大量的呈还原性的有机中间产物和无机产物,这部分产物要转化成彻底的最终分解产物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氧。
将这部分耗氧定名为氧债。
氧债的计算方法就是好气微生物和有机物分解的理论耗氧值和实际耗氧值之差。
P578、水域生物生产力:(简称水域生产力)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
9、初级生产力:是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速率或光合作用所生产有机物质的能力。
10、次级生产力:初级消费者把初级生产力转化为自身物质和能量的速率。
名词解释2
1、自然的自由自然的自由是卢梭整个自由观的出发点,何为自然?在卢梭看来,自然是人一出生的本真状态,是天赋的。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卢梭说过:“在所有各种各样的社会中,最古老而又唯一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是家庭。
孩子只有在他们需要父亲养育他们的时候,才依附他们的父亲,而一旦没有这种需要了,他们之间的自然关系便宣告解体。
孩子解除了他们对父亲应有的服从,而父亲也解除了他对孩子应有的关怀,双方都同样进入了独立状态。
如果他们还继续联系在一起的话,那就不再是自然的,而是自愿的。
[6]”以上是卢梭对自然和自愿两个概念下的定义,何为自然的自由?自然的自由:是一种绝对没有依附关系的独立状态,没有理性意志的指导,一切听从于欲望和贪心,对自身没有理性认知,没有财产和国家的概念,是一种近似于原始的生活状态。
他们内心平静,灵魂安宁,没有过多的超出生存所需的欲望。
他们凭借自身的力量就能实现自身的需求,别人对他或是他对别人是构不成依附的,这就是自然的自由。
2、社会的自由:就是人们在社会契约的约束下所获得的自由,社会契约是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共同利益着想的意志,这个意志逐渐摆脱了个人意志的不合理性。
能够与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意志达成一致,并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确立下来,超乎个人意志,并且人人愿意遵守。
最终,在社会状态下的人们以一纸契约——社会契约,使每个人的平等得到保证,并获得了社会自由。
这就是社会的自由。
“平等”一词是卢梭社会自由的核心概念,这里的“平等”不是指其他,而是指社会平等,那么社会平等何以可能呢?在社会状态中,人的自我认知水平得到启蒙,并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他们越来越迫切的意识到,平等成为最急切的需要。
在社会状态中,人们的理性意识逐渐产生,他们不再关心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因为那种生存需要已经不是最为迫切的问题了。
理性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苏醒,随即带给他们最强烈的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下,人们渴望平等。
社会生活领域中人们总会因财产、身份、地位等因素,而不可能达到每个人想要的平等;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总总的不同,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就达到社会平等,也就是社会自由。
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2)1、在半导体中,有( 自由电子)和( 空穴)两种载流子导电。
2、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三价元素,就会形成(P )型半导体,如掺入五价元素,就会形成( N)型半导体。
3、在P型半导体中,(空穴 )为多数载流子,而在N型半导体中,( 电子)为多数载流子。
4、PN结具有(单方向 )导电性,其导电的方向是从(P区 )到( N区)。
5、点接触型二极管适用于(高频检波),而面接触型二极管适用于(低频检流 )。
6、将交流电变成单方向直流电的过程,称(整流)。
7、由直流负载所获得电压波形,可分为(半波 )整流电路和(全波 )整流电路。
8、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侧直流电压是交流电压有效值的(0.9 )倍。
9、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5)伏,而锗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2)伏。
10、半导体中的空穴电流是由于( 价电子)递补(空穴)而产生的。
11、在交流放大电路中,当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而(集电结 )反向偏置时,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12、滤波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脉动程度),使输出的直流电压波形较( 平直)。
13、在简单稳压电路中,稳压环节包括(限流电阻)和(稳压管)。
14、在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中,若交流电压为10伏,输出的直流电压约为(4.5 )伏,二极管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约为(14.1 )伏。
15、由NPN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中,输出电压波形的正半周失真,则产生了(截止)失真,它的静态工作点位置(过低或接近截止区)。
16、如果NPN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负半周失真,产生( 饱和)失真,它的静态工作点(过高或接近饱和区 )。
17、若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电位分别为7伏、3.6伏、3伏,则三个管脚分别为( C集电)极、( B基)极和(E 发射)极。
18、已知某三极管放大电路的IB=10μA,IC=1mA,则该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约为( 100)。
19、在交流放大电路中,测得UCE值近似等于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IC≈0,则该管处于(j截止 )状态。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2)
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可以分为带舌尖鼻音n的l3个和带舌根鼻音ng的9个两类。
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第四节 声调
声调: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讲法。
辅元音的主要区别: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最主要的区别)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能够使用替代法来确定语素。掌握语素的不同分类,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照组合能力(成句或构词能力),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不定位粘着语素和定位粘着语素)。}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由语素构成。(词与语素的区别方法——剩余法;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扩展法。)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决定音色的三个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从发音方法看.普通话声母从阻碍方式上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以声带是否颤动可分为清音和浊音;以气流的强弱可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名词解释2
1、红肉鱼:鱼肉中含有较多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色素蛋白质的鱼类称为红肉鱼。
2、白肉鱼: 把鱼肉带有浅色普通肉或白色肉的鱼类称为白肉鱼。
如鲤鱼。
3、鱼贝类提取物:将鱼贝类组织,用水或热水抽提可以溶出各种水溶性成分,除了蛋白、多糖类、色素、维生素、无机物以外的有机成分总称为提取物成分。
广义上解释为除去高分子成分的水溶性成分。
4、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核苷酸是由嘌呤碱基、嘧啶碱基、尼克酰胺与糖磷酸酯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核苷酸的分解产物——核苷、碱基等统称为核苷酸关联化合物.1、生理活性物质:凡是对人或动物生理现象产生影响的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理活性物质。
例如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多肽、多糖、多种活性酶、酶元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辅酶、辅机、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部分。
2、n-3PUFA:从脂肪酸链的甲基端起,双键从第三个碳原子开始的含有2个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1、死后僵硬鱼贝类死后肌肉由柔软而有透明感而变得硬化和不透明感,这种现象称为死后僵硬。
2、自溶作用鱼体死后达到最大程度僵硬后,然后在内源蛋白酶和外源蛋白酶的作用下,将其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低分子的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3、细菌腐败水产动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机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它含氮物质被分解为氨、三甲胺、吲哚组胺、硫化氢等低级产物,使鱼体产生具有腐败特征的臭味,这种过程称为腐败。
4、鱼贝类的鲜度是指鱼贝类原料死后肉质的变化程度5、挥发性盐基氮挥发性盐基氮(TVB-N)指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在腐败过程中,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
此类物质具有挥发性,其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被破坏的越多,特别是蛋氨酸和酪氨酸,因此营养价值大受影响。
6、K值:ATP的分解产物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所占总的ATP关联化合物的百分比。
7、冰藏保鲜以冰为介质,将鱼贝类的温度降低到接近冰的融点,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藏。
8、冷海水保鲜将渔获物浸渍在温度为0℃~-1℃得冷海水中进行保鲜的方法。
名词解释2
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胶状粘液性物质,一般由多糖、糖蛋白或多肽组成,与染料亲和力低。
细菌:狭义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指所有原核生物。
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孢囊:是棕色固氮菌等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成为伴胞晶体。
包膜: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其核衣壳外还被一层含有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
磷壁酸:结合在G+细胞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基内菌丝:当放线菌的孢子落在固体基质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在基内菌丝上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料。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名词解释 (2)
1.地基:承受建筑影响的那部分地层2.基础:建筑和地基接触的部分3.天然地基:未经过人工处理就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4.人工地基:天然地层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人工加固或处理的地基5.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且施工简单的基础6.深基础:浅层土质不良,将基础置于较深的土层上,且施工复杂时称为深基础7.深水基础:基础埋置在土层内深度较浅,但水下部分较深。
8.刚性基础: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的基础。
9.柔性基础:将刚性基础尺寸重新设计并配置足够的钢筋。
10.刚性扩大基础:将基础平台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强度要求的刚性基础11.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和基底边缘的联线间的最大夹角12.持力层:直接与基底接触的土层13.软弱下卧层:容许承载力小于持力层容许承载力的土层14.打入桩:通过锤击将各种预先制好的桩打入地基内达到需要的深度15.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在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16.钻孔灌注桩:用钻孔机在土中钻进,边破碎土体边出土渣而成孔再灌注而成。
人工挖孔称为挖孔灌注桩17.沉管灌注桩:采用锤击或振动的方法把带有钢筋混凝土桩尖或活瓣式桩尖的钢套管沉入土中成孔,再灌注成桩。
18.摩擦桩:桩穿过并支承在各种压缩性土层中,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阻力为主时,称为摩擦桩19.端承桩或柱桩: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桩底土层的抵抗力为主时,称为端承桩或柱桩20.单桩承载力: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21.深度效应:桩的承载力随着桩的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为~22.临界深度:桩底端进入持力沙土层或硬粘土层,桩的极限阻力随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线性增加。
达到一定深度后,阻力极限值保持稳定值,这一深度称为~23.桩底硬层临界厚度:当持力层下方存在软弱土层时,桩底下距下卧软弱层顶面的距离t 小于某一值tc时,桩的阻力随着t的减小而下降,tc称为~24.桩的横向承载力:桩在与桩轴线垂直方向受力时的承载力25.负摩阻力: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变形大于桩身的沉降变形时,在桩侧面出现向下作用的摩擦力26.正摩阻力:桩受轴向荷载后,桩相对于桩侧土体作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向上的摩阻力,称为~27.中性点:正、负摩阻力变换处的位置28.土的弹性抗力:桩身的水平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σzx,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这种作用力称为~地基系数C: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要的力29.多排桩:水平外力作用平面内有一根以上的桩的桩基础30.计算宽度:为了将空间受力简化为平面受力,并综合考虑桩的截面形状和多排桩桩间的相互遮蔽作用,将桩的设计宽度换算成相当实际工作条件下矩形截面桩的宽度b1,则b1称为~31.刚性桩和弹性桩:当桩的入土深度h>2.5/a时,称为弹性桩,反之则为刚性桩。
名词解释 (2)
1.长期医嘱: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医师注明停止日期和时间后方失效,在医嘱的有效日期内按规定的间隔时间执行。
2.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3.主动卧位:患者在床上自己采用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称为主动卧位。
4.酒精拭浴:是利用乙醇的挥发作用及其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通过蒸发而增加机体散热达到降温目的的一种方法。
5.保留灌肠法:是插入肛管,自肛管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6.洗胃法:是通过胃管向胃内灌注溶液再吸出以排除胃内毒物和潴留食物的方法。
7.三查七对: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中查和操作后查;七对是指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8.被迫卧位:是指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动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
被迫采取的卧位。
9.护理评估:是一个系统地、连续地收集、组织、核实和记录护理对象有关健康资料的过程。
10.心电监护:是应用心电监护仪长时间显示和记录患者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11.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随吸气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12.口服给药法:是指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给药方法。
它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
13.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存留于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14.临时医嘱:医嘱的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应在短时间内执行.即刻医嘱(st)一般在医嘱开出后15分钟内执行,一般只执行1次。
15.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适应于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和某些药物的注射。
16.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7.完全胃肠外营养:是指不经胃肠而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供给人体每天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18.濒死状态:又称临终状态,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名词解释2
名词解释1.不活动中心:在许多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中心,有一群分裂活动很弱的细胞群,它们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速度缓慢,线粒体等细胞器较少,称为不活动中心2.内起源:根的分枝(侧根)是由根的内部组织形成的,故称为内起源4.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5.分蘖:地面下和近地面的分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
6.双受精: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后,2个精子中的1个精子和卵融合,形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和2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将来发育为胚乳。
7.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 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8.无性繁殖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9一种代替有性生殖的不发生核的融合的生殖10.木材:茎上所有的次生木质部分子。
11.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12.丝状器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 13.叶序:叶在茎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互生、对生和轮生14.叶镶嵌;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15.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16.传粉: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7.传递细胞:细胞壁具有内突生长,与物质迅速传递密切相关的一类特化的薄壁细胞。
18.同功器官:相异器官,长期进行相似的生理功能以适应某一外界环境,就导致功能相同,形态相似。
趋同适应19.同源器官:同类器官,长期进行不同的生理功能以适应不的外界环境,就导致功能不同,形态各异。
趋异适应20.多胚现象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21.年轮:一个生长季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由早材和晚材共同组成的一轮显著的同心环层。
22.有性生殖:通过花的结构,产生雌雄两性配子体——卵和精子,在经过受精作用后来完成繁殖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呈环状裸DNA结构,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笑生物。
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包括真菌、原虫。
3、非细胞型微生物: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仅有核酸类型,即由DNA或RNA构成的核心,外披蛋白质衣壳,有的仅有一种核酸不含蛋白质或仅含蛋白质没有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如病毒、亚病毒、朊粒。
4、L型菌: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影响,细胞壁合成被抑制,形成L型。
4、菌落: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目的是抑制标本中杂菌的生长,有助于所选择细菌种类的生长。
6、外毒素: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
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等均能产生外毒素。
外毒素不耐热、不稳定、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用作治疗。
7、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
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
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
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
9、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
10、对数期:对数期细菌已经适应环境,且营养丰富,细胞生长很快,呈几何级数增长。
8、KIA试验:克氏双糖鉄琼脂培养基试验,主要用于判断肠杆菌科细菌对葡萄糖和乳糖的利用情况,发酵葡萄糖则底层为酸性反映(黄色),斜面为碱性反应(红色);如葡萄糖和乳糖均发酵则底层和斜面均呈酸性反应(黄色)。
9、O/F试验:即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不同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
例如大肠埃希菌就能发酵葡萄糖和乳糖;而沙门菌可发酵葡萄糖不能发酵乳糖。
即使两种细菌都能发酵同一种糖,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10、触酶试验: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该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11、MIU试验:即动力吲哚触酶试验的合称,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的细菌鉴别。
如大肠埃希菌MIU为++-。
10、IMVC试验:11、MRSA、HLARE、MIC、D试验12、肠道杆菌:栖居在人和动物肠内的一大群形态,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
13、非发酵菌: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指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的革兰阴性菌;多为条件致病菌14、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15、血浆凝固酶:是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凝固酶,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致病株大多数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16、杆菌肽实验:A群化脓性链球菌对杆菌肽几乎100%敏感,而其他链球菌对杆菌肽通常耐药,此实验可对A群化脓链球菌进行鉴别。
17、CAMP试验:无乳链球菌可以产生CAMP因子,它可以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能力,使其产生显著的协同溶血作用,本法可作为无乳链球菌的初步鉴定试验。
18、肥达反应: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
19、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要V因子和X因子,将其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于血平板时,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合成V因子,因此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感嗜血杆菌生长较好,形成较大菌落;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较小,越远越小。
20、结核菌素试验:又称PPD试验,是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
21、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
24、外-裴反应: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O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诊断.25、神奈川试验:即从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菌株95%以上在我妻琼脂上产生β溶血现象。
26、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活动性风湿热患者抗O抗体效价一般超过400单位。
30、Vi抗原:是一种不耐热的酸性多糖聚合体,存在于菌体的最表面,有抗吞噬和保护细菌免收相应O抗体凝集和补体的溶菌作用。
在血清学检查时,需先加热破坏Vi抗原后,O 抗原才能与O抗血清凝集。
可用Vi噬菌体进行分型。
31、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的一层蛋白质。
由一定数目的壳粒组成,壳粒是一种形态亚单位,电镜下壳粒呈对称性排列。
衣壳主要起到保护病毒核酸,协助病毒感染的作用。
32、包膜:有些病毒成熟过程中,核衣壳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向外释放获得,含有宿主细胞的膜成分,有糖蛋白、类脂层组成。
33、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34、反转录病毒: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35、Dane颗粒:又称大球型颗粒,是完整的感染性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镶嵌有HBsAg和少量前S抗原。
病毒内衣壳是直径为27nm核心结构,其表面是HBcAg,核心内部含有DNA以及DNA 聚合酶,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
血清中Dane颗粒的检出是肝内病毒活跃复制的标志。
36、朊粒:仅有蛋白质组分的致病因子,其分类学待定。
37、类病毒:均为植物病毒,主要引起某些植物的严重损害;由很小的单链共价闭合环状RNA分子组成,无蛋白质衣壳;无编码核酸复制所需酶的基因,在细胞核内复制时需利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Ⅱ进行RNA合成。
38、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出芽长出芽管,逐渐延长成丝状,称为菌丝。
39、假菌丝: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母细胞不立即分离而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称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为假菌丝。
简答题:1、简述质粒及特点,例举医学上重要质粒:质粒是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DNA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
质粒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如耐药性,致病性等。
②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③质粒可以自行丢失与消除,不是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结构。
④质粒可以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
⑤质粒的不相容性与相容性:结构相似,密切相关的两种质粒不能稳定共存于同一宿主菌极为不相容性。
pMD-18T质粒、pUCl9质粒、pBR322质粒等。
2、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结构(肽聚糖)和特有结构(+:磷壁酸;-:外膜):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1.荚膜:其功能是: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参与生物膜的形成;③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鞭毛:其功能是:①鉴定价值,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能否运动可用于鉴定。
②致病作用:鞭毛运动能增强细菌对宿主的侵害,因运动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可避开有害环境或向高浓度环境的方向移动。
③抗原性:鞭毛具有特殊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
3.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粘附器官,细菌藉菌毛的粘附作用使细菌牢固粘附在细胞上,并在细胞表面定居,导致感染。
细菌的抗药性与某些细菌的毒力因子均可通过此种方式转移。
4.芽胞:其功能是:①芽胞的抵抗力很强;②芽胞在适宜条件可以发育成相应的细菌;③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4、高压灭菌效果的生物检测方法:嗜热脂肪芽孢杆菌,56℃,48h,阳性:培养液颜色由紫变黄,说明有细菌生长,灭菌不合格;阴性:培养液不变色,说明灭菌合格。
5、简述细菌间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化。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3)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为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4)溶原性转换: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后,使细菌的基因型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6、革兰染色原理、步骤及影响因素:原理:①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②G+菌体含有大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晶紫牢固结合,使以早色的细胞不被乙醇脱色,G—核糖核酸镁盐含量极少,易被乙醇脱色。
③革兰阳性菌等电点比革兰阴性菌等电点低,在同一pH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阴电荷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步骤:1)初染:在固定好冰冷却了的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作用20s后,用细水流从玻片的一端把游离的染液洗去。
2)媒染:滴加卢戈碘液数滴,作用20s后水洗。
碘液是媒染剂,使细菌与碘液结合更牢固。
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轻轻晃动玻片,使玻片上流下的酒精液无紫色为止,需30s流水冲洗。
4)复染:滴加稀释复红或沙黄数滴,作用20s后流水冲洗,最后用吸水纸印干标本或自然干燥,玻片上滴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
影响因素:操作因素:涂片太厚或者太薄,菌体分散不均,可影响染色效果。
固定时避免菌体过分受热。
脱色时间要根据涂片厚薄灵活掌握。
细菌因素:细菌菌龄不同,革兰染色结果有差异。
染液因素:所有染色液应防止水分蒸发而影响浓度,特别是卢戈碘液久存或受光作用后易失去煤染效果。
7、抗酸染色步骤及结果:步骤:1、细菌涂片标本制备: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1)初染: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2)脱色: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3)复染: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结果:结核杆菌呈红色,常堆积成团,排列无序,偶可见呈分支状生长,背景及非抗酸细菌呈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