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常识
食用油小常识

食用油小常识
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你知道吗?不同类型的食用油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食用油的小常识:
1.色泽:好的食用油应该是透明或者淡黄色,上等的橄榄油颜色应该是绿中带黄。
2.稳定性:油的稳定性很重要,稳定的油不易产生自由基,不易氧化,对人体有害。
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不适合高温烹调。
3.多次使用:同一油多次使用,自由基含量增加,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容易诱发癌症。
最好是使用一次性油。
4.烹饪方式:橄榄油适合凉拌、煮、烤等低温烹调方式;花生油、植物油适合炸、煎等高温烹调方式。
5.营养价值: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橄榄油还含有一些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
以上就是关于食用油的一些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 -。
关于食用油的科普知识分享

关于食用油的科普知识分享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食用油的了解并不够深入。
此时,我们有必要对有关食用油的科普知识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的种类。
食用油一般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类。
其中,植物油又可以分为葵花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而动物油则一般指猪油、牛油等。
在平时的食用中,我们推荐选择植物油,因为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比较健康,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食用油的加工和质量。
一般来说,食用油的加工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到油的质量。
因此,我们推荐大家在选购食用油时,可以选择品牌较为知名和口碑较好的食用油。
此外,如果在开瓶后没有立即用完,也应该注意存储问题,尽量避免暴晒和高温等情况。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食用油适合的烹饪方式也有所不同。
举例而言,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油烟点比较高的食用油,则适合用于炒锅、煎炸等高温烹饪;而花生油、大豆油等油烟点比较低的植物油,则适合用于烹煮、涮火锅等低温烹饪方式。
最后,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有关于油脂酸度和氧化的常识。
食用油的酸度和氧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油的质量。
一般来说,油的酸度越低,氧化也越慢,油也就越稳定。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避免将油加热过度,尽量避免高温环境和氧化的影响。
总之,对于食用油的选择和使用,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选择良好的品牌,注意保存和烹饪技巧,合理搭配和使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享受食用油的美味和营养。
食用油着火小常识

食用油安全使用小常识
1、食用油在锅里烧到开始冒青烟时的温度是280度左右。
食用油的燃点在300度多一点。
冒青烟时再烧就要着火了。
2、油锅着火应对方法:
窒息法:迅速用锅盖或能遮住锅的大块湿布、湿麻袋,从人体处朝前倾斜着遮盖到起火的油锅上,使燃烧着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便会因缺氧而立即熄灭。
“锅盖灭火”方法简便易行,而且锅里的油不会被污染,人体也不会被火烧伤;
冷却法:如果厨房里有切好的蔬菜或其他生冷食物,可沿着锅的边缘倒入锅内,利用蔬菜、食物与着火油品的温度差,使锅里燃烧着的油品温度迅速下降,当油品达不到自燃点时,火就自动熄灭了。
如果事先把着火油锅下的柴草撤掉,或把煤气、液化气阀门关掉,然后再灭火,效果会更好;
必须格外注意的是,若油锅一旦起火,千万不要用水往锅里浇,因为冷水遇到高温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很容易造成火灾和人员伤亡。
油锅起火,不应强行去端锅,因为这样做容易把锅弄翻,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优劣粮油的识别和粮油购买及储存常识

优劣粮油的识别和粮油购买及储存常识目前我国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主要有稻谷、小麦、大豆、玉米、大米、小麦粉、花生果、花生仁、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精炼棉籽油等12种,均为强制标准。
强制标准就是必须执行,产品合格才能销售,否则追究销售者的有关责任。
(一)、识别粮油的好坏请注意,凡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粮油及其制品,分别应具有的品质是:食用油:色泽澄清、透亮,具有该食用油固有的气味,无异味、不混浊、无悬浮物存在。
打油时产生黄色或无色不规则气泡,说明精炼不好或水份较多。
如购回的菜油(豆油等)在15℃-20℃就结冻,该油品中可能掺有棕榈油或劣质油。
大米:色泽鲜艳、光亮,具有大米固有的清香味,无异味、霉味、酸味,颗粒均匀一致,无稻谷粒、稗粒(或含量极少)。
颗粒大米硬质率(玻璃质)较高或全部为硬质率,无白色粉状不透明的粉质率(或含量极少)。
手摸大米不粘白色物(糠粉)或很少白色粉状物粘在手上,手感光滑。
面粉:颜色带黄白色,并非越白越好。
具有面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更不能有霉味、酸味。
呈自然粉状物、无结块,手感细软,不粗糙。
在自然光下无褐色斑点或很少。
米粉干:粗细均匀,粉条成半透明玻璃状,无异味。
粉条中无褐色斑点或其它杂质。
牙咬粉条较干脆,无牙碜,无酸味,粉条有一定的弹性。
煮后不糊汤或少糊汤,不易产生断条。
面条:平整光滑,呈白色或黄白色均匀颜色(特色面条除外),无异味,没有并条、毛刺等。
面条中无褐色斑点或其它杂质,牙咬面条较干脆,不粘牙,无牙尘,无酸味。
轻微扳动面条,弹性好,不断。
煮后少糊汤,不易产生断条。
(二)、购买粮油时必须注意其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存)期等,要到正规(合法经营的)店、厂购买,并保留其购买凭证。
若购买到质量低劣或假冒粮油产品,应持购物凭证到有关部门,如工商、消费者协会、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省粮油质检站进行投诉。
(三)、粮油应储藏在干燥、低温、通风处,防止吸湿受潮、发热霉变和遭受虫、霉、鼠等的侵害。
菜籽油的常识

菜籽油的常识
菜籽油是一种从油菜籽中榨取的食用油,也被称为油菜籽油、香菜油、芥花油等。
以下是关于菜籽油的一些常识:
1. 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菜籽油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硫代葡萄糖苷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例如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亚油酸和亚麻酸有助于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保护视力等。
2. 菜籽油的产地和产量:菜籽油的主产区是长江流域及西南、西北等地,产量居世界首位。
3. 菜籽油的分类:根据油菜籽的品种和种植方式,菜籽油可分为芥花油、双低菜籽油等。
芥花油是普通油菜籽榨出的油,而双低菜籽油则是经过品种改良的油菜籽榨出的油,其低芥酸、低硫苷含量特点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4. 菜籽油的烹饪用途:菜籽油适合用于各种烹饪方式,如炒菜、煎炸、炖煮等。
在烹饪时,应注意控制油温,避免高温导致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5. 菜籽油的储存:菜籽油应该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同时,要避免混入杂质或水分,以免影响油的质量和口感。
6. 菜籽油的选购:在购买菜籽油时,应选择色泽清澈、
无杂质、无异味的优质菜籽油。
同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标签和营养成分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符合要求。
总之,菜籽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食用油,了解其常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选择优质的菜籽油。
18种食用油的常识及其功效(1)

18种食用油的常识及其功效18种食用油的常识及其功效我们每天吃饭都离不开油,但是你对油这种每天都要吃的东西了解多少怎样挑选食用油 1.颜色清淡、无沉淀物或悬浮物。
2.无臭味,保存中也没有使人讨厌的酸败气味,油的气味正常、稳定性好。
3.要求其富有耐寒性,若将油放在低温下,也不会产生浑浊物。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色拉油主要有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米糠色拉油、棉籽色拉油、葵花籽色拉油和花生色拉油。
烹调油又叫炒菜油、烹饪油或煎炸油。
一般来说,烹调油主要作烹调、煎炸食品用,色拉油主要是用作凉拌用。
色拉油不宜作为煎炸油使用,但可以作炒菜油使用。
评价食用油质量优劣主要看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所以常被形象地称为“坏脂肪”;而不饱和脂肪酸由于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作“好脂肪”。
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油时,尽量到有一定信誉度的商家购买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
选购带包装的、近期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并注意产品标签上有无厂名、厂址、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观察产品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渗漏现象。
产品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明显的沉淀或其他可见的杂质。
还可闻其气味,各种植物油都有其固有的气味,如有较明显的异味,则表明油已经氧化变质。
另外,消费者购买食用油时量不要过多,以免开罐后,受光线、空气中的氧分、水分和金属等因素影响,油容易被氧化,长时间不用会导致酸败。
因此,家庭购油时应根据需要,适量购买。
食用油开封后及用后应及时将盖封好,于阴凉处贮藏,存放最好不超过两个月。
使用食用油不宜过多煎炸,因为它受空气氧化、加热等原因易造成油脂黏稠,使油脂营养下降,并产生有毒物质,食量过多对身体无益棉籽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含芥酸低、脂肪酸组成平衡、起酥性能好、烟点高的煎炸调和油。
上述调和油所用的各种油脂,除芝麻油、花生油、棕榈油外,均为全炼色拉油。
家庭食用油的正确保存方式

家庭食用油的正确保存方式甘肃省京麦厨房用品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三月家庭食用油的正确保存方式引言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
常温下为液态。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
食用油不正确的保存会造成二次严重的变质,这点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盛装食用油的材质是:PP、PS、PET、玻璃、纸质、陶罐,以塑料混合制品为主。
塑料制品虽然外观华美,却存在着有害物质,特别是与食用油接触后为害性更大。
尽管目前市场上出现不锈钢制品,这点更加造成重金属分子分离产生人们长期摄入,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陶制品直接用于饮用、储藏器皿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经权威部门科学检测分析,证明它不含任何有害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
且富含铁、硅、锰、钙、镁、钠、钾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市场调查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费者知道水果需要保鲜,食物需要保鲜。
但在挑选食用油、使用食用油的时候,你是否想到,食用油其实也需要保鲜?如果不经党在家做饭,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食用油的味道有点怪怪的,和刚买回来时不一样。
原因在于保存不当发生了氧化反应,这种使食用油变质的过程叫酸败。
食用油的酸败不像食物腐败、霉变寻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专家指出,食用油酸败后产生很多的有毒氧化分解物。
长期摄入劣化的油脂,会使人体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
资料显示,由于食用油主要成分是甘油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而产生酸败现象,影响口感,破坏营养价值,产生以人体有害成分。
因此,食用油保鲜的关键就是抗氧化。
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徇食用油是否变质的两个重要指标。
这两个指标会随着油的储存、日照、高温、接触空气等条件而变高,从而影响食用油的品质。
食用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18个月,一般来说保质期大于12个月的都需要做抗氧化处理。
目前业内抗氧化的技术主要有3种,一是添加TB-HQ氧化剂;二是添加维生素E;三是采用充氮保鲜技术。
油脂的基础知识1

棕榈油概述
棕榈油的特点
营养价值分析
1.不含胆固醇 2.含有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
制取及深加工 棕榈油的用途 聚龙在印尼
3.食用棕榈油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4.它可增加“好的”胆固醇(HDL)的含量、降低
“坏的”胆固醇(LDL)的含量
5.富含维生素E(500-800ppm)及单不饱和脂肪酸
大豆油、玉米油和向日葵油这样不饱和油脂,它不 易氧化,而且能抵抗极性组分和环状聚合物的形成
33
棕榈油和其他食用油进行煎炸对比有什么区别? 用棕榈油与其他油进行反复煎炸薯条试验。炸出的薯 条色泽金黄、鲜嫩可口、毫无油腻感;而用其他油 煎炸的薯条色泽较深、表面有挂油现象。
34
它的油温度高到200度以上时,棕榈油依然非常清澈 没有油烟,只产生部分水烟,而其他油产生了含有 致癌物质的油烟。最后对锅中的剩余油量进行测量, 棕榈油消耗很小,相反其他油消耗量较大。由此可 见,棕榈油具有不含胶质、不易起烟的特性,经济 耐用。而且,随着工艺的成熟,棕榈油提炼过程不 需要依赖化学药品溶剂进行,充分保证了质量。
46
2、 食用油是否加热到冒烟才可使用?
油脂的概念及分类 油脂对人体的作用
油脂的制取
脂肪酸的分类
食用油脂的常识
许多人使用食用油有一个误区,认为必须把油烧 到冒烟时才可食用,这是错误的,以前的油脂不 曾精炼,烧到冒烟才算油热了,但是经过精炼的 油,只需稍作加热即可,甚至可以凉拌,而且经
过高温加热会使油品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遭到 破坏。同时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也会因氧化而被破 坏。
36
棕榈油可以做出很多种美味食品,蒙牛、伊利的雪 糕,康师傅、华龙的方便面,咖啡、巧克力、奶油、 饼干等,这些都是以棕榈油作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油常识一、食用油的分类分为三类:动物油植物油微生物油脂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鱼油等植物油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棕榈油、茶籽油、橄榄油、米糠油、芝麻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等。
这此植物油在中国市场上均有产品在超市内销售。
微生物油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目前没有直接用作烹调油。
但在保健食品和食品中有用作原料,如在婴儿奶粉中加入的AA,和DHA,就有来源于微生物油脂的。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调和油,目前市上的调和油产品是由多种植物油调和而成的产品,不同厂家生产的调和油用的原料也有差别。
二、食用油中的营养成分食用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甘油三酯(脂肪),维生素E,植物甾醇。
特别是精炼后的的食用油,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就是以上三种。
而脂肪(甘油三酯)约占食用油的99%以上,甘油三酯是由甘油(约10%)和脂肪酸(约90)组成的。
所以关注食用油的营养就要关注脂肪和脂肪酸的营养。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其脂肪酸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决定了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其营养不一样。
维生素E是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总和。
在植物油中含量很高,以小麦胚芽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高,其次是玉米油和大豆油。
其它常见的植物油维生素E的含量比以上三种植物油来说要低很多。
维生素E的对人体的主要功能是抗衰老。
植物甾醇(又叫植物固醇),是和胆固醇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因为植物甾醇进入人体内后,可以与胆固醇竞争,这样就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所以植物甾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三、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中不含不饱和化学键。
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分子中含不饱和化学键。
在自然存在的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含有双键(或烯键)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一个双键的脂肪酸。
(如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两个及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如亚油酸、亚麻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需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α-亚麻酸两种。
在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距竣基最远的双键是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的称为ω-3脂肪酸,是在倒数第6个碳原子的称为ω-6脂肪酸。
四、六大营养素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油脂)、矿物质、维生素、水人体三大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油脂)其在人体内提供的热量如下:碳水化合物:4 kcal/g(4千卡每克)蛋白质:4 kcal/g(4千卡每克)脂肪:9 kcal/g(9千卡每克)注:1 kcal=4.184 kJ(1千卡等于4.184千焦)油脂(脂肪)对人体有的营养价值?1、供给人体热量2、供给必需脂肪酸3、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消化吸收4、增加食物美味与饱腹感六大营养素要均衡地摄入,人体才更健康。
这可以参照中国营养学会的网站(关于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五、关于脂肪和脂肪酸的营养摄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为20-30%,其中饱和脂肪小于10%,单不饱和脂肪10%,多不饱和脂肪10%,(n-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4-6):1。
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用油的摄入量是25克。
所以大家在使用食用油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量的摄入,也要注意脂肪酸的比例。
因此推荐大家食用调和油,特别是食用脂肪酸均衡的食用调和油,如0.27:1:1的调和油。
六、关于压榨和浸出压榨法和浸出法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
压榨法就是人们印象中的用物理压榨的方式“榨油”,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榨出油的各种成分保持较为完整,但缺点是出油率低。
而浸出法则是将一种被称为“六号抽提溶剂油”(俗称六号轻汽油)的原料与粉碎后的油料进行充分混合后再进行油脂的抽提,这种方法相对产油率较高,成本较低,但成品油中可能存在微量溶剂残余。
不过经过精炼后的食用油溶剂已经被去掉了,特别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
不用担心溶剂残留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压榨制油工艺比浸出法制油工艺更先进,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理解。
只要符合国家标准,无论哪种工艺生产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七:关于转基因凡是允许在中国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都要通过国家农业部转基因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和相关检验机构的严格评审、检测,已经通过安全性评价的转基因食品,由国家农业部颁发安全合格证书后,方能投入进行食品加工。
从营养安全的角度讲,目前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证据,也没有出现因此引发的食品安全纠纷。
那么,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营养上是否有区别呢?要求营养成分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但二者的差异不会超过允许范围。
也就是说,同一品种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其营养成分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目前市场销售的大豆色拉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不是转基因的非常少。
但是任何一种作物被确定是否用转基因技术改造时,首先要对该种作物本身进行安全性评价,要确保其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比如说,花生对极少数人有过敏性,所以不能考虑花生作为转基因对象。
有些人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在食品或农作物中加了个叫基因的东西。
其实我们吃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成千上万基因组成,传统品种改良通过杂交,实际也是基因的交换,并且杂交是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基因交换,而基因技术是定向改造生物,跟杂交育种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效率更高罢了。
转基因食品至少有两点好处,一可以减少农药残留,二可以强化某些营养成分。
当然,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也有专家持谨慎态度。
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出现在餐桌上,也许会被其他食品所替代。
目前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大豆就有两千多万吨,基本上是转基因的,而这些大豆生产出的大豆油只有四五百万吨,而另外的一千多吨在哪里呢?是做成了各种饲料,喂猪牛羊鸡鸭鱼等,我们天天都在吃这些动物的肉,所以说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食用与转基因有关的食品。
所以我们几乎没有人是可以不接触转基因食物的。
同时我们国家也在采用转基因的手段来改进其它的农作物,这些农产品可能在市场上也有出现的。
我认为:在选择食用油时根本就不要考虑是否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问题!八、关于维生素A强化的食用油维生素A的缺乏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营养调查发现中国居民是缺乏维生素A 的。
也就是说从中国居民的维生素A平均摄入量来看,离推荐的需要摄入量还差很多。
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和5岁以下的小孩缺乏最为严重。
但维生素A的毒性也是非常大。
过量摄入是对身体也不好的。
所以在食品中强化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好,所以食用油是维生素A强化非常好的食品。
而且人对食用油的摄入不会象很多其它食品一样,会大量的过量。
这样维生素A的摄入量也就比较稳定不会太过。
在国标14880《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维生素A强化的量为4000ug-8000ug/kg油。
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在推动中国的营养强化工作,主要推动的是在面粉中强化B族维生素,在酱油中强化铁,在食用油中强化维生素A。
所可靠消息,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计划在几年以后要推动国家立法强行规定在所有食用中必需强化维生素A。
目前在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维生素A强化食用油是福临门的维A油和金龙鱼的AE大豆油。
建议大家也可以偿试一下这两种油,特别是喜欢大豆油的朋友,这两种油是不错的选择。
九、关于胆固醇因为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和专家多年来对胆固醇的危害宣传过多,大家一提到胆固醇就会远离它,这里我要纠正一下。
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如果没有胆固醇,人是不能生存的。
胆固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一种是高密度脂蛋白(HDL)。
LDL是负责把脂肪从肝脏运送到血管壁,而供给细胞脂肪。
HDL是负责把血管壁多余的脂肪运回到肝脏。
如果当LDL太高时,血管壁的脂肪太多,就会使脂肪在血管壁堆积,堵塞血管,从而引起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所以有人把LDL叫坏胆固醇,有人把HDL叫好胆固醇。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中国居民每天胆固醇的摄入不要超过300mg。
因为中国居民目前胆固醇的摄入普遍偏高,所以大家都在讲胆固醇的坏处,而不讲它的作用。
对于以下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大家要适量地摄入,不要吃太多。
? 蛋类:蛋类的蛋黄,如鸡蛋黄、鸭蛋黄、咸蛋黄、皮蛋黄等。
? 动物内脏:脑、腰、肝、肠等。
? 海产类:墨鱼、鱿鱼、虾膏、蟹黄、鱼子、鱼头等。
? 油类:奶油、牛油、鸡油、猪油等。
常见高胆固醇的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见下面的网页/cp/jj4731414.html10、关于食用油中的脂肪问题食用油中的绝大部分成分都是脂肪,有人说某某植物油脂肪含量高,某某植物油脂肪含量低,这些说法均是不科学的。
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某某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某某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
而大家也不要对脂肪产生恐慌,人体是需要脂肪的,人每天需要从外界摄入的脂肪大约是72克左右。
因体力劳动的强度而有所不同。
脂肪是要适量的摄入,不要太过,但如果人不吃脂肪,也会对身体不好的!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是25克。
11、关于食用油的状态问题在常温下有的油呈液态,有的油呈固态,是油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脂肪酸种类对油的状态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则油越容易呈固体状态,比如猪油,牛油,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就较高。
另外如花生油,其饱和脂肪酸比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高,所以花生油在较高的温度下就要开始发朦和结冻了。
12、关于油的酸价酸价----油品质的好坏定义:中和1 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的酚酞指示剂,碱标准液滴定。
酸价是食用油游离脂肪酸含量的一个指标。
主要是衡量食用油的品质的好坏,与食用油的营养关系不大。
个人认为,因为食用油进入人体后在消化道内也会消化产生游离脂肪酸后才被小肠所吸收,所以个人认为游离脂肪酸本身对人体并不是有害的。
只是因为酸价超过一定的指标,可能这种油的品质有些不好,如存放的时间有些长!13、关于过氧化值----衡量油脂酸败程度油脂氧化后生成过氧化物、醛、酮等。
氧化能力较强,能将碘化钾氧化成游离碘。
可用硫代硫酸钠来滴定。
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酸败程度,一般来说过氧化值越高其酸败就越历害!因为油脂氧化酸败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在体内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产生自由基,所以过氧化值太高的油对身体不好!当然在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食用油过氧化值都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的,对人体人没有影响的。
14、关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A,维D,维E,维K四种。
脂溶性维生素在脂肪中的溶解性大,在水中溶解性很小,因此脂肪能帮助人体获得脂溶性的维生素。
所以食用油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为人体提供脂溶性维生素或者帮助人体吸收脂溶性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