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 )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 种 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藏戏》 ( ) 2.下面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填字母。 A.首尾呼应,突出情感。
D.一身清白 E.不畏严寒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不 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荷尽 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 )
2.读下面描写外貌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 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B.融情于景,抒发情感。 C.描写画面,尽显亲情的温暖。 (1)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
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 他 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 中的 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说说示例: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赋予了草生命力顽强的品格。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赋予 了梅 花孤高、坚强不屈的品格。
2、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 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 那 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
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4.积累俗语。
[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
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2.“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
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当。
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3)《草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
(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
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4.积累俗语。
[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
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2.“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
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当。
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3)《草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
(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语文要素】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语文要素】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重难点)一、交流平台: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1.围绕“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
(2)思考:这些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呼应,强调了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用了问句和排比来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了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2.围绕学过的课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开头和结尾,在班里大声地朗读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
(2)交流: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作用。
3.围绕自己习作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在小组里,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或是有待改善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同学听听。
(2)交流:谁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3)修改自己的开头或结尾。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1.先读诗句,再填表格。
(1)课件出示:诗句/品格和志向(2)学生自己读书上的三句诗,想想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志向,然后在全班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是一本以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课本。
在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提高了语感和修养,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散文《荷塘月色》,通过对荷塘夜色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雅致情怀。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荷塘的美景,并通过对荷塘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第二单元是小说《小兵张嘎》,通过描写一个老兵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张嘎老兵的形象,展现了一种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苦。
这篇小说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刻画,激励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人生的追求。
第三单元是散文《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展开了对亲情的讴歌。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小蝌蚪与妈妈的亲情故事,表达了亲情的温暖和珍贵。
这篇散文通过对小动物的情感描写,引发了我们对亲情的深切思考和反思。
第四单元是小说《捞起鱼来》,通过描写一位老渔夫的故事,展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渔夫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隐喻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爱。
这篇小说通过对老渔夫的塑造,启发了我们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态度。
通过对《语文园地四》的学习,我们不仅在语文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了启迪和熏陶。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文学修养,坚定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修养的人。
【2000字】第二篇示例: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语文园地》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有关于批判与追求美的问题。
这个单元讲述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作品,如何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吧。
部编版六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doc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1、文章的开头可以照应文题,点明中心,确定感情基调。
《十六年前的回忆》,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年、月、日,突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之深,“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照应文题,使文章中心明确。
《藏戏》这篇课文开篇以三个连续的反问句构成排比,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草原》“可爱”“清鲜”“明朗”写出了草原上天空、空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高歌一曲”直接表达了作者初见草原的惊喜、赞叹之情。
2、文章的结尾可以与开头相呼应,可以深化文章的中心,可以令人回味无穷。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突出这一天是父亲的被难日,让“我”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表达出了“我”的悲痛,以及对父亲沉痛的哀悼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匆匆》以反问句结尾,强调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那个星期天》随着故事叙述的收束自然结尾,在景物地描述中流露出生活不易,时光易逝的感慨。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1)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竹石》,赋予了竹子坚韧挺拔、顽强生存的品格。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自《墨梅》,赋予了梅花高洁、卓然不群、淡泊名利的品格。
(3)荷尽已无擎雨盖,荷残犹有傲霜枝。
出自《赠刘景文》,赋予了菊花枝干坚强不屈、孤标傲世的品格。
说说示例:(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赋予了草生命力顽强的品格。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赋予了梅花孤高、坚强不屈的品格。
2、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语文园地四》中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岗》、《七步诗》。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用法。
3. 写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视频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情感等,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反馈。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四》2. 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岗》、《七步诗》3. 生字词:列出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生字词练习:对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复习和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案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
一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二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学情分析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
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但由于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接触小说,学生对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交流平台”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中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
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交流平台”,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能通过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体会关云长的英勇神武。
3.能结合《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学生读)3.描写式。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品课件(最新)
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
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的脸。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
父亲经历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十六年前的回忆》
外貌、神态描写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
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执(执着) 热(热心) 泰(泰山) 秦(秦岭)
形近字
迫(紧迫) 拍(球拍) 炊(炊烟) 吹(吹气)
批(批评) 比(比较)
牺(牺牲) 栖(栖息)
标(目标) 示(表示)
近义词
清白—纯洁 放松—松开 坚劲—坚定 慈祥—慈爱 含糊—含混 坚决—坚定 轻易—随便 纷乱—杂乱 僻静—偏僻 粗暴—粗鲁 严峻—严肃 残暴—残忍 会意—领会 彻底—完全 压迫—欺压 批评—批判 兴旺—兴盛 目标—目的 成绩—成就 解救—拯救 寄托—寄予 厉害—严重 脆弱—软弱 照顾—照料 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 挽救—拯救 斑白—花白 艰苦—艰难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无边无涯—无边无际 喜出望外—大喜过望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思是: 树希望静止不摆 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反映了 “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 意思是:在过富有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 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还像过富有生活时那样铺张浪 费。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
易写错的字
锤:右边中间一竖连通,不能断开。 凿 :上边是“业”,第11 笔是竖折,第12 笔是竖。 阀:“门”里边是“伐”,不是“代”。 袍:部首是“衤”不是“礻”。 魔:是半包围结构,由“广、林、鬼”组成。 泰:下半部分是“氺”,不是“水”。 鼎:上面是“目”,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面是“ ”,右面是“ ”。 牺:是左右结构,右边“西”里边不要多写一横。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优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
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教案设计(4篇)
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4篇)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迅速举手要回答问题的学生。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直接点题(“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呼应开头(“妈,昨天是4月28日”)。
(2)《为人民服务》的开头是直接点题(“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结尾升华主题(“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金色的鱼钩》开头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结尾起到了呼应和升华标题的作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让学生交流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3.如何写好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开头和结尾。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细细品味诗句,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课件展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后思考:诗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诗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品质。
)2.品味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其他诗句,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诗句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精美课件(共76张PPT)
示例3
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文章,可以引 用我们学过的名言什么呢?“父母是爱是天地 间最伟大的爱。”
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文章,我可以 引用哪句古诗呢?
明快,开门见山。(一学生读此 方式的开头,再比如我们学习的 第一篇作文就是点题式。
引用式
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 、人物语言等。
示例1
“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短短的尾巴 长耳朵,身披一件白皮袄,走起路来轻轻 跳。”哈哈,大家猜了一定知道,没错, 这就是小白兔。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就是小 白兔。
示例2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 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 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 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 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 向两边拉。
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诗,说说有 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我发现: 这些古诗里的事物都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第一句里的“竹子”象征着坚定顽强、不畏艰险、 刚正不阿的人;第二句里的“梅花”与世无争、 贞洁自守、洁身自好;第三句里的“秋菊”凌霜 傲雪、孤标傲世、坚贞不屈。除了以上事物以外, 古诗中往往还赋予“荷花”高洁清廉的品格, “松柏”则是傲霜斗雪,被赋予坚贞不屈的品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上课课件
回顾自己的习作,想一 想:自己的习作的开头或结 尾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本中的课文是经典的范文,课 文的开头和结尾值得我们反复体味并 学习,我们要活学活用,把学到的知 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实践中去,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词句段运用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瑰宝。每一 首诗都蕴含着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描绘事物 的诗句,在诗中经常会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读 一读 下 面 这些诗句,想一想:诗句中的事物分别被 赋予了人的什么品格或志向呢?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有心去栽花,花却始终不开放;无心去插柳,柳 却自然地长大成荫。比喻有心去做某件事情,往往惨 遭失败;反倒是无心去做的某件事情竟然成功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中肯的劝告或批评,就如同苦口的良 药,虽然听起来心里难受,实际上对自 己的行为大有裨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 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 只耳朵,向两边拉。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 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2. 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 chè dǐ
牺牲 彻底
mái tóu hán hu
埋头 含糊
gé mìng zé rèn
革命 责任
pī píng mù biāo chuī yān
批评 目标 炊烟
kāi záo cán bào pì jìng
开凿 残暴 僻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下面的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按要求写一写。
1. 比喻历经磨难,依然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比喻保持高尚节操,清白无污。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作者高尚的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事物被诗人赋予了人的品格或志向,请查阅资料,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莲: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2)菊: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到雪化时。
(4)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得梅花扑鼻香。
二、读《那个星期天》一文的开头和结尾,然后回答问题。
开头: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结尾: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这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以“我的心愿”为题作文,我也会这样开头和结尾。
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下面的外貌描写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填一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 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 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 郁葱葱的柳树。
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 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 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这段外貌描写写出了扁鼻子 军官的长相凶恶,更能反衬出雨 来的1 勇敢,去掉会影响表达效果。
扁鼻子军官 的眼光立刻变得 凶恶可怕,他向 前弓着身子,伸 出两只大手。啊! 那双手就像鹰的 爪子,扭着雨来 的两只耳朵,向 两边拉。
语文园地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 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语文园地
回顾下面的这些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结尾
这次,我看到了草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
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 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 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
语文园地
我发现了《十 六年前的回忆》这 篇文章的开头和结 尾在内容上做到了 首尾呼应。
这样写 加深了读者 的印象。
语文园地
回顾下面的这些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结尾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
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
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
语文园地
小拓展
诗句写的是什么事物,被赋予
了人的什么品格和志向呢?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诗选自《石灰 吟》,石灰被赋予了人 的不怕牺牲、坚守高洁 情操的高尚品格。
语文园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选自《己 亥杂诗》,落花被赋 予了人的无私奉献的 高尚品格。
语文园地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 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示我满心的愉快。
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草原》
——《腊八粥》
语文园地
我发现了《草 原》这篇文章的开 头运用了寓情于景 的写法,把自己的 愉快心情融入到自 然环境的描写中。
《腊八 粥》结尾的 细节描写突 出了八儿对 腊八粥的垂 涎欲滴。
语文园地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把 开头和结尾列出来,大家一起来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语文园地
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结尾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你聪明的,告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 诉我,我们的日子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 呢?
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我发现了《匆匆》这篇文 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手法列出 可以复返的一些自然现象,而 后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和前面形成 对比,突出时间的宝贵,引发 读者的思考。结尾再次提出这 一问题,引人深思,首尾呼应。
语文园地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 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 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语文园地
活学 活用
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们说: “这段时间工作忙,等过段时间再去看看 父母。”你打算用哪句话劝劝人们及时去 看父母?
父亲仍旧穿着 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可是没1 戴眼镜。我 看到了他那乱蓬蓬 的长头发下面的平 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段外貌描写 中可见父亲已经受到 酷刑,但依然平静慈 祥,突出了父亲坚定 的革命信念。如果去 掉,会影响表达效果。
语文园地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 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文章,内容和体裁都很丰富,有 诗,有回忆录,有演讲稿,我们也学到了很多 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走进语文园 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语语文文园六地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 的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语文园地
打开书,小组内找出一 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试加 分析。
语文园地
我们发现《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 的开头交代了四要素: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简洁明了。结尾也是自然性 结尾,语言简洁,最后一句话点明中心。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诗句,联系你读过的古 诗,说说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 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我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 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来劝人们。
语文园地
小刚平时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也不愿意接受别 人的建议,你打算用哪句警句来劝他?
我打算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 言逆耳利于行。”来劝他。
再见
他没有什么模样, 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神。头不很大,圆眼, 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 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 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 儿粗。
这段话赞美了骆 驼祥子健壮、朴实的 外貌,与后文的骆驼 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不能删掉。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语文园地
回顾下面的这些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文章的开头
文章的结尾
1927年4月28日,我永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
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 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
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 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
年了。
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下头。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语文园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句诗选自 《竹石》,竹子 被赋予了人的顽 强、不随波逐流 的高尚品格。
语文园地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句诗选自 《墨梅》,梅 花被赋予了人 的不向世俗献 媚的高尚品格。
语文园地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句诗选自 《赠刘景文》, 菊花被赋予了人 的乐观向上、努 力不懈的高尚品 格。
语文园地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 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 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
语文园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 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过 世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随着人的愿望。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
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 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那个星期天》
有结束的呢?
——《藏戏》
语文园地
《藏戏》的 开头以三个反问 构成排比,强调 了藏戏的特点, 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
《那个星期天》 随着故事叙述的 收束自然结尾, 在景物地描述中 流露出生活不易, 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