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它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DVT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患者风险: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该对其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手术类型、肥胖程度、活动能力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2. 制定预防方案: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医护人员应该制定相应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对于低风险患者,可以采取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活动促进、肢体抬高、穿弹性袜等。
对于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应该采取药物预防措施,如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
预防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3. 宣教和知情允许:在制定预防方案的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静脉血栓的宣教,让他们了解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征得患者的知情允许,确保患者理解并接受预防方案。
4. 实施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该按照预防方案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活动促进和肢体抬高,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检查患者的执行情况,并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对于药物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监测和评估效果:在预防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并评估预防效果。
监测的指标包括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D-二聚体水平和超声检查结果等。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调整预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6. 完善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应该完善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记录和报告。
记录的内容包括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预防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监测和评估结果等。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处理
• 1、基础预防措施 术前正确评估患者,识别危险 因素;严禁在患肢行静脉穿刺,以免造成静脉血 管内膜的损伤;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 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避免小腿下垫硬枕影 响小腿深静脉回流;术后充分引流,减少局部压 迫;术后尽早指导或协助患肢行踝、膝关节的主、 被动伸屈活动,注意股四头肌和臀大肌、臀中肌 等长收缩,保持肌张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 轻水肿,改善血流动力学,使红细胞聚集结构破 坏,减少静脉活动或被动装置改 善肢体瘀滞,主要包括等级弹力袜、间歇气压装 置和足底静脉泵。
• 3、药物预防 • 主要是干扰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因子的产生,对抗 血液的高凝状态。 • (1)低分子肝素 是临床预防治疗深静脉血栓的 首选药物,使用安全、方便,不用常规监测凝血 酶原时间。使用方法:术前12小时或术后12小时 开始给药,1次/天,剂量体重调整,治疗至少710天。它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
• 3、术后体位 术后平卧24小时,穿刺侧肢体绝对 制动6小时,如果有股静脉或股动脉保留导管,则 下肢制动的时间需持续到导管拔除后6小时,患肢 略外展,膝部垫一软枕。
• 4、患肢肢端血运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血 运、皮温、感觉、运动情况。若患者站立后有下 肢沉重、胀痛感,即警惕有DVT的可能。要注意 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 张和肌肉深部压痛,必要时测量双下肢相应不不 同平面的周径,若栓下肢周径相差0.5CM以上。, 应通知主管医生。每日做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 有压痛,可做腓肠肌局部压痛试验,阳性者提示 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
• (2)维生素K拮抗剂—发法令,可口服,使用方 便,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同时,有增加术后出 血的可能,据统计有1%-5%的患者发生出血,需 动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对其他药物的使用有影 响。 • (3)其他药物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消除红细胞 聚集,预防血栓继续滋长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但容易出现容量负荷过大、心力衰竭、过敏反应 和出血等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制度及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制度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指血液在深层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血栓,常见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预防制度
深静脉血栓预防制度
1. 嘿,你知道吗?要预防深静脉血栓,首先得动起来啊!就像汽车长时间不开会出毛病一样,咱身体也不能老不动呀!比如,每天多散散步,别老坐着,这多简单呀!
2. 多喝水呀!这可太重要啦!水就像身体里的润滑剂,能让血液流得更顺畅呢。
你想想,河流没水了会怎样?不就干涸堵塞了嘛!所以,每天要喝足够的水哦,别偷懒!
3. 别穿过紧的衣服呀!这就好比给血管上了一道枷锁,血液能流得好吗?宽松点的衣服穿着多舒服,还能帮咱预防深静脉血栓呢!
4. 哎呀,坐久了可一定要起来活动活动!难道你想让自己的腿变成血栓的“温床”吗?每隔一段时间就起来走走,伸伸腿,弯弯腰,多好呀!
5. 注意饮食也很关键呀!别老是吃那些油腻的东西,就像给血管糊上了一层油。
多吃点蔬菜水果,这才健康嘛!就像给身体注入了活力剂。
6. 戒烟吧!烟对身体没一点好处,就像一个破坏者在伤害你的血管。
你还留着它干嘛呢?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赶紧把烟戒掉呀!
7. 保持健康的体重呀!太胖了可不行,那会给你的血管带来多大压力呀!就像背着个重重的包袱,能不累吗?赶紧动起来减肥吧!
8. 旅行的时候更要注意啦!长时间坐车坐飞机,可得时不时活动活动腿脚。
不然等血栓来了,你就该后悔啦!想想多可怕呀!
9. 定期检查身体也不能忘呀!这就像是给身体做个“体检”,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嘛!你难道不想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吗?
10. 咱可得重视深静脉血栓预防制度呀!这关系到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呢!别不当回事,认真去做,才能远离血栓的困扰呀!
我的观点结论:预防深静脉血栓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些制度,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
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
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
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小时,及时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管理流程预测VTE风险,外科患者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表预测VTE风险。
4.2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因素、外科因素、内科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等。
4.3评估结果根据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5.VTE的预防措施5.1非药物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加压袜、间歇气压装置等。
5.2药物预防措施: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和应用。
6.预防措施的实施6.1医务科应制定XXX预防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6.2护理部应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6.3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6.4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预防措施的宣教和指导,监测患者的预防效果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7.预防措施的评估和改进7.1医务科应定期对XXX预防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
7.2护理部应定期对患者的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7.3临床医生应定期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改进。
7.4护士应定期对患者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和护理部。
Padua VTE风险评估表是用于评估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工具。
以下是该表的评分细则:3分:活动性恶性癌症(患者先前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和/或在近6个月内接受过放疗和/或化疗)。
排除无抗肿瘤治疗5年以上已治愈的恶性肿瘤,但包括新发现的恶性肿瘤。
不包含浅表性静脉血栓,但包括新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如住院期间发生的肌间静脉血栓等。
2分:已知的易栓症(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或S缺乏、因子VLeiden(FVL)突变,凝血酶原GA突变,抗磷脂综合征)。
近期(1个月内)有创伤和/有创的检查、治疗,如PICC、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介入检查治疗等。
如果入院时无有创操作,属内科患者,按Padua评分表评估;入院后进行了有创操作,则转为Caprini评分表评估。
住院病人预防VTE流程指南
住院病人预防VTE流程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为医院提供住院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VTE)的流程指南。
VTE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通过遵循本指南,医院可以采取简单有效的策略,减少住院病人发生VTE的风险。
流程指南以下是住院病人预防VTE的流程指南:1. 评估患者风险:- 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手术类型等因素。
- 使用VTE风险评估工具(如Caprini评分)来确定患者的风险等级。
2. 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 根据患者的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VTE预防方案。
- 针对高风险患者,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如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措施的联合使用。
- 针对中低风险患者,采取较轻的预防措施,如活动性预防和使用弹力袜等。
3. 药物预防:-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VTE预防。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4. 机械预防:-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机械预防措施,如间歇充气压力装置(IPC)或静脉外科丝带。
- 确保正确使用机械预防设备,并定期检查其效果。
5. 活动性预防:- 鼓励住院病人进行适度的活动,如行走或进行床上运动。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
6. 教育和宣传:- 向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于VTE预防的教育和宣传资料。
- 解释VTE的风险和后果,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 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7. 随访和评估:- 对已经进行VTE预防措施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
- 检查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一套简单有效的住院病人预防VTE的流程指南。
通过评估患者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活动性预防、教育和宣传以及随访和评估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住院病人发生VTE的风险。
医院应根据本指南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不断优化预防措施,以提升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如果未及时预防和治疗,DVT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严重创伤患者等,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非常重要。
以下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标准流程。
1. 评估患者风险: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属于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Caprini评分系统和Padua预测模型。
2. 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对于低危患者,可以采取一些常规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肢体抬高、穿着弹性袜等。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应用抗凝药物。
3. 早期活动:对于能够早期行动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活动。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确保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
4. 弹力袜的使用:对于高危患者,应建议他们穿戴弹力袜。
弹力袜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静脉回流阻力,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应教授患者正确佩戴弹力袜的方法,并定期检查其佩戴情况。
5. 抗凝药物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监测其血凝指标。
6. 定期评估: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并调整预防措施。
如果患者的风险状态发生改变,应及时进行干预。
7. 教育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教育。
包括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佩戴弹力袜等。
同时,还应告知患者DVT的早期症状,并鼓励其及时就医。
8. 随访管理:出院后,医护人员应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随访管理。
通过电话、门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提供必要的卫生教育和指导。
深静脉血栓(DVT)中、高危患者评估、识别、预防、诊断和处置的制度和流程
深静脉血栓(DVT)中、高危患者评估、识别、预防、诊断和处置制度和流程医院VTE防治管理制度包括建立院内防治管理体系、制订防治工作手册、规范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建立急危重症处理应急预案、组织相关教育培训、开展防治效果评价与考核等,实现VTE防治全过程、个性化、精细化管理。
(一)VTE 教育培训医院管理部门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的 VTE 教育培训,如将VTE 防治管理制度及评估方法纳入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考核;结合VTE 发生案例、重点问题和诊治进展,持续开展培训教育,不断强化全院医务人员对 VTE 的认知,提升防范意识及规范化管理能力。
开展院际学术交流,发挥资源优势,致力于提升血栓性疾病的防治管理水平。
(二)VTE 预防宣教鉴于 VTE 的严重性以及预防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
医护人员在日常医疗过程中,应重视做好 VTE 防治的宣教工作。
对于评估存在VTE 风险和出血风险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加强 VTE 风险及防治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和病情告知,促进 VTE 预防措施的实施。
患方宣教的内容主要包括VTE 的危险和可能后果、VTE 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VTE 预防措施的正确使用等,如肢体活动、抗血栓压力袜或者间歇充气加压泵使用、药物使用相关知识等。
患方告知的主要内容:1.住院患者常存在发生VTE 甚至死亡的风险,也可能由此引起血栓栓塞后综合征(PTS)、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或复发性VTE 而致残;2.进行有效预防可以明显降低上述风险,对大多数VTE高危患者是安全的;3.V TE 的预防措施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期的风险,包括皮下出血和淤血;手术部位和切口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IT);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导致死亡;4.即使采取有效的药物和物理预防措施,仍不能完全杜绝VTE的发生。
(三)VTE 质量监管医院将住院患者VTE预防作为医院、科室、主诊医师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对院内VTE整体防治情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及时反馈,动态完善,持续改进。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引言概述: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DVT的发生,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已经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流程的五个部分,包括患者评估、药物预防、机械预防、康复护理和教育指导。
一、患者评估:1.1 评估DVT的风险因素: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其是否存在DVT的风险因素,如年龄、性别、手术史、肿瘤等。
1.2 使用评分系统:医生会使用评分系统(如Caprini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其DVT的风险级别。
评分系统将根据患者的特定因素,如年龄、BMI、手术类型等,给予相应的分数。
1.3 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根据患者的DVT风险级别,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如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的联合使用。
二、药物预防:2.1 使用抗凝药物: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和剂量。
2.2 监测药物疗效与安全性:在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期间,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3 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凝血指标和病情变化,医生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的剂量,以保持适当的抗凝效果。
三、机械预防:3.1 使用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预防措施,可以通过提供适度的压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并指导患者正确佩戴和保养。
3.2 床旁活动:对于卧床患者,医生会鼓励其进行床旁活动,如活动腿部、屈伸关节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DVT的发生。
3.3 应用间断充气装置: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如长时间手术或卧床不起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间断充气装置。
这种装置可以通过周期性充气和放气,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DVT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标题: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引言概述: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但危(wei)险的血栓性疾病,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建立科学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患者风险评估1.1 确定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1.2 评估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如手术、长期卧床、肥胖、抽烟等。
1.3 利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如Caprini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二、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2.1 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2.2 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进行早期活动、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等。
2.3 针对高危患者,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如持续使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血凝指标等。
三、宣教和指导3.1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宣教,提高他们的预防意识。
3.2 指导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自我监测,及时发现症状并就医。
3.3 建立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的长期管理计划,定期进行复诊和评估。
四、团队协作4.1 医护人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得到贯彻执行。
4.2 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内科医生、外科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共同制定和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4.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的认识和技能。
五、持续监测和评估5.1 建立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监测指标,定期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筛查和评估。
5.2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预防方案,确保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3 持续改进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不断提高预防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通过建立科学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幸福。
医院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制度
医院
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管理制度
一、适应范围
年龄大于18岁的全部住院患者均实施本制度,都需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评估分为入院时评估、手术后评估、病情变化及出院时。
二、工作内容
(一)入院时评估
护士须在每位患者入院(转入)8小时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留存病历中),依据评估的风险分值,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遵医嘱赐予护理措施。
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消失其他风险因素或风险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动态评估。
(二)术后评估
护士在每位手术患者术后6小时内再次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评估表留存病历中),依据评估的风险分值,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遵医嘱赐予护理措施。
术后患者消失其他风险因素,应实施动态评估。
(三)出院评估
护士在每位患者出院时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
评估表(评估表留存病历中),依据评估的风险分值,结合
患者实际状况,遵医嘱赐予出院指导。
(四)中高风险再评估
中度危急每周一次、高度危急每三天一次,预防措施落实状况并纪录,高度危急患者应进行书面及床边交接班。
(五)血栓发生上报
发生血栓的患者,需在24小时内填写《深静脉血栓上报表》报护理部,护理部24小时内督查指导护理措施落实状况,必要时组织全院会诊。
(六)履行知情告知义务
护士对患者实施评估后,中度风险及以上应准时将评估结果和护理措施告知管床医生及患者(或授权托付人)。
(七)随访管理
科室建立高危患者回访登记本,出院评估为VTE高危及以上的患者,于出院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电话回访,依据回访结果进行针对性指导。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在静脉内形成血栓,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DVT的发生可能会引发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对DVT的预防和处理水平,制定并执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期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一、术前准备1. 患者信息准备:确认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并建立相关的电子病历。
2.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包括血液凝固功能、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的评估。
3. 预防策略讨论: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适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性预防措施等。
二、手术过程1. 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脊麻等,并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2. 术中监测:对患者进行术中监测,包括心电图、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肢体保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避免患者肢体过度受压或长时间固定不动,如使用枕头、护垫等,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4. 完善的手术操作:根据具体手术的要求,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手术规范和操作要求,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术后观察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应进入监护病房或恢复室进行密切观察,并时刻注意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
2. 早期活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引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 预防治疗: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和术后情况,进一步完善预防治疗方案,如继续使用药物治疗、采取特殊的物理预防措施等。
4. 术后教育:及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如症状、预防措施、复查等,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四、评分标准1. 评估指标:制定医疗机构内部的深静脉血栓评分标准,包括患者病史、术前评估结果、术中操作情况、术后观察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医院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制度
医院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制度1.目的对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病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并发症带来的影响。
2.标准2.1 筛查高危病人。
2.1.1 高危人群高龄、女性、高危孕妇、偏瘫病人、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病人2.1.2 外科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等级最高风险髋部或者膝部手术、存在多种风险因素的外科病人、重大创伤病人高风险年龄大于60岁的外科病人、40~60岁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外科病人中等风险接受小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病人、40~60岁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病人低度风险接受小手术、年龄小于40岁无其他危险因素者2.2 预防措施。
2.2.1 劝告病人禁烟,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
2.2.2 输液时,应尽量选择在健侧,同时避免下肢输液,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 3 倍,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
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必要时可采用留置套管针,尽量减少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端血管的损伤。
2.2.3 术前预防:术前要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2.2.4 术中预防;术中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术中出血。
手术操作轻柔细致,防止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
2.2.5 术后预防: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小时指导病人开始做下肢抬高训练; 不能下床者,应鼓励并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趾屈和背屈运动,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
同时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膝下垫枕和过度屈髋,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手术后应督促病人行深呼吸,每小时10次~12次,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回流。
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栓形成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的一种疾病。
手术后患者往往处于高危状态,术后DVT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说明相应的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第一步,旨在确定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既往病史等信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DVT的风险。
2. 术中操作:(1)体位调整:术中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可采取如蹲坐、前屈等体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DVT的发生风险。
(2)抗凝药物应用:术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
抗凝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嘱,并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以防止出现过敏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3. 术后操作:(1)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早进行主动活动,包括床边活动和坐起活动。
这有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肌肉泵的功能,减少DVT的风险。
(2)应用弹力袜:术后患者可佩戴弹力袜,以提供适当的外压,减少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预防DVT的发生。
(3)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的使用需遵循医嘱,并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
(4)定期评估: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DVT的评估,包括DVT相关症状的观察和超声检查等。
如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评分标准: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评分标准可根据不同的模型进行评估,如威尔斯标准、希特指数等。
这些评分标准通常包括患者的年龄、BMI指数、手术类型、既往病史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医务人员可根据评分结果,对术后患者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总结: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是保证术后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内VTE预防流程概述
医院内VTE预防流程概述1. 引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导致静脉血流阻塞。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医院内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为了降低医院内VTE 的发生率,制定合理的预防流程至关重要。
2. VTE风险评估在实施VTE预防措施之前,首先应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VTE风险评估可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史、肥胖、吸烟、长期卧床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 VTE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VTE风险等级,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基础措施3.1.1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下肢伸展、翻身等活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长期卧床患者应每2-3小时起床活动一次。
3.1.2 保持水分充足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尿液颜色浅黄,以降低血液浓缩。
3.2 机械预防措施3.2.1 下肢静脉泵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可采用下肢静脉泵进行预防。
下肢静脉泵通过周期性压缩下肢静脉,促进血液回流,降低DVT发生风险。
3.2.2 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具有压力梯度的袜子,可通过压力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适用于中高风险患者。
3.3 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可采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等。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4. VTE预防流程实施与监测4.1 制定预防策略根据患者的VTE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策略。
4.2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VTE的危害、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3 预防措施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VTE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确保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
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
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
(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
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
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
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
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
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二)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
尿激酶全身用药时通过周围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溶栓药物,用药剂量大,2个月以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未能控制的高血压等禁用此疗法。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系统。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DVT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降低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医疗机构普遍采用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1. 评估患者风险在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和疾病情况,医务人员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DVT的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Caprini评分和Wells评分系统。
评估结果将决定后续的预防措施。
2. 术前准备对于拟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其病史、过敏史、手术类型等信息。
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医务人员可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比如使用抗凝药物或机械预防装置。
3. 术中预防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机械预防装置,如弹力袜或气压装置,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对于极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护理和监测。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活动、提供充足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定期进行下肢按摩等。
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下肢。
5.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务人员需要向其提供相关的出院指导。
这包括向患者解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一些常见的DVT症状,如下肢肿胀、疼痛、发红等,并告知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6. 随访管理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管理,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防效果。
随访内容包括询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调整预防措施或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总结: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深静脉血栓预防路径流程图
1、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 评分表)
注:总分28分,低风险≤10分;中风险 11-14分;高风险≥15分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贫血症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
强制性评估对象: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大手术或创伤后。
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方法:
①用小枕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患者小腿悬空,与床面形成20-30度角为宜,防止深静
脉回流障碍。
②帮助患者进行双侧足踝运动,即踝关节的被动背伸、趾屈和内外翻的“环转”运动,
频率15-20次|min,每个动作重复20次。
③为患者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等,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每侧肢体
按摩5min。
④膝关节伸屈运动频率15-20次|min,重复活动20-30次。
⑤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第一次翻身,此后间隔2h翻身一次。
⑥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包括进行深呼吸运动及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
内翻和外翻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指导患者先呼吸10次,然后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频率15-20次|min,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放松5s,所有动作各重复20-30次。
⑦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应用。
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卧床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包括足趾
屈伸、踝关节转动、膝关节伸缩锻炼等,鼓励患者及早帮扶下地行走。
术后2h内开始进行第1-3项活动,术后2-4h内进行第4-5项,术后当日执行两次。
术后1-7d若患者意识朦胧或昏迷时,继续进行1-5项,但要求增加活动量;意识清醒者,鼓励进行第6项活动,高危患者常规使用第7项措施。
以上训练每天4次,分别在晨起、上午、下午及睡前指导患者进行;患者活动均在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协助和指导下完成。
3、观察及评估:
[1]看:肢体有无肿胀和浅静脉扩张的程度、远端动脉搏动情况
[2]问:肢体有无疼痛,皮肤发绀、潮红、皮肤温度升高提示可能发生静脉血栓。
[3]触:每日做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有腓肠肌局部压痛,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
血栓形成。
[4]量:进行双下肢的周胫测量评价差别。
大小腿的测量点为髌骨上缘以上15cm及髌骨
下缘以下10cm,双侧相差大于1cm要进一步超声、血浆D-二聚体检查。
4、具体流程:
[1]接诊医生及护士共同评估患者深静脉栓塞风险评估(根据深静脉栓塞风险评估表);
[2]予以告知(把此项作为入院常规):评估后,凡有高危因素者,应告知,使其认识了
解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认真告知深静脉栓塞的早期症状,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并重视,如有下肢肿痛、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不适,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
[3]凡有高危因素者,进行基本预防措施:鼓励多饮水;多做深呼吸;抬高肢体;鼓励早
期肢体活动、下床活动;不能下地行走或需要卧床休息者,鼓励家属给予被动运动及机械压迫;下肢运动以足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为最佳活动;被动按摩下肢肌肉;严重高危可借助机械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4]对于高危因素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下列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华法林
口服;拜阿司匹林片 qd;氯吡格雷75mg qd;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下肢肿胀出现情况及呼吸情况,如出现明显疼痛、肿
胀、患肢皮肤青紫、足背动脉搏动减弱,Homans征(+),或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做患肢动静脉彩超、血气分析及肺CTA等检查;
[6]明确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如有早期血栓形成应及时应用尿激酶 8万u溶于250葡萄
糖中静脉滴注 q12h,连用3天,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抗凝,监测PTA,如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上级医院安置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