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生活中比》.docx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精选
课堂教学说课稿3篇《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3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
情境3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而是先启发学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怎样才能比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让学生说一说求单价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让学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总价和它相对应的数量之间存在固定的倍数关系,使学生体会不同类量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力。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重要性。
情境二:比速度。
孩子们,看看谁快?引导学生思考:要比谁快,比什么呢?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经过计算,学生惊讶的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学生体会到: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个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情境三:比价格。
在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体会到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这个比值就是单价。
小学数学六年级生活中的比课件
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 比是(B、C )
A、4∶12 B、12∶4 C、12/4
?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练习本。小敏买 6本,共 花了1.8元。小亮买了 8本,共花了 2.4元。
? 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 6 ):( 8), 比值是(0.75 );
? 花的钱数之比是( 1.8 ):( 2.4),比值是 ( 0.75 )。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 都是长15cm, 宽10cm 。
?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 ,平均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联 系(相 当 于)
区 别
比
比的前项 :比号 比的后项 比值
一种 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 运算
分数
分数
填空:
1.( 两个数相除 )叫做两个数的比。 2. 2÷7=﹙ 2 ﹚∶﹙ 7 ﹚= ﹙-27 ﹚ 3. A∶B=C,A是( 前项 ),B是( 后项 ),C是 (比值)
判断。 1. 5∶4的比值是-45 ,也可以说是1.25。( √ ) 2. 8∶4=2,2既是比值又是比。( × )
3. 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数。( ×)
说一说:
1、人体中有趣的比
?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 1:1 ?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 1:1 ? 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 ? 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 ? 血液和体重的比大约是1:13 ? 成年男子肩宽和头长的比是 2:1
数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共38页文档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周家山镇中心小学 夏彩霞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A
B
16 8
2 12
C
18
B
E
3
9
3
小明把A、B、E分为一类,想一想为什么。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分子
-
分母
分数线
比值 商
分数值
和我们今 天学的知 识有什么 不同?
两队比分2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1:1
1:2
1:3
水
液晶电视机有4:3的宽屏幕
地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比是71:29
24︰50
12 : 3 9:3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学交流,把表格填写完整。
名称
相应关系
比
前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项 比值
比号
除法
分数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学交流,把表格填写完整。
名称
比 除法 分数
相应关系
前项
︰ 比号
后项
16
C
9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 来的4倍,得到图C。
12
B 18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第一章:引入比的概念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知道除法是用来求解两个数相除的运算。
1.3.2 通过具体实例,如苹果和香蕉的分配,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1.3.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验证,检查学生对比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比的书写和化简2.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的书写方法,并能对简单的比进行化简。
2.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书写方法,以及比的化简规则。
2.3 教学活动:2.3.1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书写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是两个数的除法关系的表达方式。
2.3.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即将比中的前项和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3.3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
2.4 教学评价: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比的书写和化简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生活中的比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购物、烹饪等问题。
3.3 教学活动:3.3.1 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和书写方法,让学生知道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的。
3.3.2 通过具体实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
3.3.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比的经验,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实例验证,检查学生对在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比的计算4.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比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讲解比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4.3.1 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求解两个比的和、差、积、商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速度的认识。
10
填一填,说一说。
⑴哪种苹果最便宜?
品种
总价
数量
总价与 数量的比
A
9元 2kg 9:2
B
15元 3kg 15:3
C
12元 3kg 12:3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对单价的认识。
单价 4.5元 5元 4元
11
想一想,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关系? 9∶2=9÷2= 92=4.5
5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 6∶4
读作 6比4
…
比 号 6∶4=6÷4= 46=1.5
6是这个比的前项, 4是这个比的前项, 1.5是这个比的比值。
怎么求比值?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6
1.看图回答问题。 ⑴你发现这些图
形的长、宽有 什么关系? ⑵写出几个比。
2.你能说一个用“3∶4”表示的情境吗?
14
5.蒸包子用的面,可以用面粉1000g, 水500g,干酵母4汤匙(10g),白 糖10和成。 ⑴ 写出面粉和水的质量比。 ⑵ 再写出两个比。
15
16
7.量一量,找出你身上的“比”。
17
福尔摩斯侦探术
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1∶7。 福尔摩斯发现一个脚印长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样的 推断?
18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12
3.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120∶。2 付的钱数与买的米数的比是 72∶。4
13
4.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2∶4。0 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12∶。3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比是 9∶。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生活中的比
比的认识一、什么是比。
师:周末的时候,向老师请孩子们去生活中找一找哪里能看到比,用相机拍下来;生活中哪里能用到比,记录下来,对吧?看来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对“比”有了直观上的一个印象。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师:孩子们,你们用奶粉兑过牛奶吗?真正兑过的孩子举下手。
师:你觉得兑牛奶要用到比吗?生:要。
师:你能说一说兑牛奶都需要用到哪些东西?生:奶粉和水。
师:你准备怎么兑牛奶呢?生: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奶粉。
师:一些水,一些奶粉,我也没有看到比呀。
生:奶粉放100g,水放600g。
师:老师帮忙记录在黑板上:100 500,中间像这样直接隔开,是吗?生:用两个点。
师:你们周末的调查中,都是这样写的对吧?100:500师:好,这100g表示的是:奶粉。
这600g表示的是:水。
师:假如我们把100g奶粉看作1份的话?生:水就是6份。
师:板书:奶粉:水1 :6 100 :600 口味还不错,我想再兑一点来喝。
200g的粉,1200g的水。
300g的粉,1800g的水。
特别好喝,兑一点儿。
500g的粉,3000g的水。
师:孩子们,在我们刚才配牛奶的这个过程中,你发现水和奶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生:倍数关系。
师: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生:100g的奶粉,600g的水。
水的质量就是奶粉质量的6倍。
师:谁还想再来说一说?生:比如300g的奶粉,就要兑1800g的水,水的质量是牛奶质量的6倍。
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如果我们把奶粉看作一份,那么水就有这样的6份。
如果我们把奶粉看作一倍,那么水就有这样的6倍。
孩子们的发现真的是太重要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就是在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有了这样的倍数关系,如果让你也来兑一次牛奶,你会吗?生:800g的粉,4800g的水。
师:谁还可以在来配一次?生:1000g的粉,6000g的水。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配的牛奶和我们刚才配的牛奶,口味儿是一样的吗?生:是。
师:是什么使得他们的口味儿保持不变呢?生: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比》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生活实际认识到比的概念,能够计算两个数的比值大小,并能应用比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关注他人需求,学会比较,尊重事实,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能够计算两个数的比值大小。
2.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黑板、白板、计算器等。
2.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学习用品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导入。
如:小明身高为140cm,小红身高为150cm,小红的身高是小明身高的1.5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是多少?然后请学生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经常出现“比”的概念,你们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的概念?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1.定义比的概念:比,是用相同单位的两个数相互关系的表示方法。
2.讲解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如“A:B”表示A与B之间的比。
3.介绍比的基本性质:比是没有单位的。
Step 3 比的计算(15分钟)1.比的计算方法:先把被比数和比数排列,再找到相同的单位,用相同单位的两个数相互关系做被比数和比数的比。
2. 计算练习:用随堂练习的方式,例:(1)小明身高140cm,小红身高150cm,小红的身高是小明身高的1.5倍,那么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比是多少?(2)小兰可乐喝了500ml,小明可乐喝了400ml,小兰喝的可乐是小明喝的可乐的几倍?等。
Step 4 比的大小关系(20分钟)1.比的大小关系:根据已知的比,进行比的大小关系判断。
如:“大”、“小”、“相等”、“三者相等”等。
2.计算练习:例:(1)高度比:A:B=3:4,C:B=5:4,A:C=3:5,那么A、B、C三人的高度关系如何?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给学生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然后交流、总结。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6.1生活中的比精品word教案
生活中地比第1课时学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分数地意义及分数与除法地关系、百分数地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理解比地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应密切联系学生已有地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地过程,理解比地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
导学策略联系实际体验概念。
教学准备表格、情境设计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1)出示4名同学地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地比赛场数是一样地,都是各赛8场。
二、情境延伸感悟新知(1)如果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地四次练习地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地场数也不同。
那我们怎么比?(2)出示马拉松选手赛跑地路程和所用时间地数据,以及某人骑车地路程和学生活动:由于比赛地场数相同,可以直接比较获胜地场数吗?学生排出名次。
学生弄懂题意,看懂统计表。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强或小林哪次练习地成绩最好。
学生体会到比较谁地速度快,实际上就是比较路程与时间地比。
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地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比较总价与数量地比。
学生用比地方式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交流。
所用时间地数据,(3)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地价钱地情况。
(4)出示图形分类地情境。
三、结合情境教学概念1.在以上情境地基础上,教师引出“比”地概念。
再次使学生体会引入比地必要性。
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地有关数量关系。
2.介绍比地读法和写法。
四、拓展应用加深体验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认识谁?它表示什么意思?课后继续找一找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比?教学反思:备注:。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活中的比(课件)
图 E:12÷2=6
8
2
长除以宽所得的商 相同
图片A、B、D像
长与长、宽与宽的 倍数相同
图片B、D和A像
认一认。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男生17人,女生19人
男女
17 :19 女男 19 :17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蒸鸡蛋羹时鸡蛋液与水的比1:1
上:下=( 0.684 )
老师对这个比不是很满意,你有什 么办法能够帮助老师吗?
小结
生活中的比
1.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2.了解了比的各部分名称。
6 :4=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生活中的比
观察下面的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
B
C
D
E
图B和图D与图A比较像,图C和图E与图A不像。
像不像与什么有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2
12
像不像与什么有关?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长宽 图 A:6÷4=1.5
12
D
12
图 B:3÷2=1.5 图D: 12÷8=).5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班
二班
20
比分
比的后项不 能为0
相差关系
相除关系
黄金分割此
测量要求:
1.同伴互助用尺测量肚脐到头顶的长度。 2.身高一上部分长度=下部分长度。
3.算出上部分与下部分的比值。
4.结果保密。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孔城镇中心小学刘定春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数学情境和“比速度”、“比单价”等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三)重点、难点与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准确理解比的意义;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说教法。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比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图B、图D与图A像,图C、图E与图A不像?
3Bபைடு நூலகம்
6A
B2
A4
12
D
3
C
C8
D8
你觉哪得几与图张片图A片像的与图A片像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12 E E2
合作探究
四人合作:探究与图片A像的图片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把与图片A像的图片的长和宽填入表格,并说说你的发现。
长
宽
图片A
我的发现:
把与图片A不像的图片的长和宽填入表格,并说说你的发现。
长
宽
图片A
我的发现: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 6∶4
读作 6比4
…
比 号
6∶4=6÷4= 46=1.5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1.看图回答问题。 ⑴你发现这些图
形的长、宽有 什么关系? ⑵写出几个比。
《生活中的比》(课件)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4.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22∶4。0 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12∶。3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比是 9∶。3
5.蒸包子用的面,可以用面粉1000g, 水500g,干酵母4汤匙(10g),白 糖10g和成。 ⑴ 写出面粉和水的质量比。
1000∶500
⑵ 再写出两个比。 10∶500
树高 : 影长 5.7:3 =1.9
比例尺 1:3000 金龙鱼广告 1:1:1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4:3:3:2
3÷2
长和宽的比是3比2
被除数
商
3 :2 = 3 ÷除2数=32=1.5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你知道比和除法的关系吗?
可以是0吗? 可以是哪些数?
比 前项 除法 被除数
比号(∶)后项 比值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3B
6A
B2
A4
12
D
12 E
3
C
C8
D8
E2
哪几张图片与A像? 1.找出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长度。
学习要求 2.独立思考: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将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记录下必要的过程。
4.根据研究的结果,说一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原因。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 6÷4 写作 6 ∶ 4 读作 6比4
树高5.7米,影长3米。
树高与影长的比是 5.7:3。
?
10米
科学小常识:
在同一时刻, 同一地点附近, 不同树木的树高 与影长的比可以 看成是一样的。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为1∶1∶1
六年级上数学课件生活中的比北师大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
人体中有趣的比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水 份与体重的比为4:5,成人体 内水份与体重的比为7:10。
1、人体水份与体重的比大约是7:10。
2、血液和体重的比大约是1:13。 3、婴儿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5月胎儿 新生婴儿 成年人
头长︰身高 1︰3 1︰4 1︰7-1︰8
c
a
黄金比:0.618
d
肚脐
b
a︰b ≈ 0.618
c︰d ≈ 0.618
d︰a ≈ 0.618
生活中的比
说一说比的含义 甘蔗汁和水的 体积比是1比2。
树高和影长的比 是6比3。
路程
时间
马拉松选手 40千米 2时
骑车人
45千米 3时
路程与时间的比
品种 总价 数量 A 9元 2千克
总价和数量的比
B 15元 3千克
C 12元 3千克
想一想,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6:4=6÷4=1.5 40:2=40÷2=20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6.1 生活中的比》word教案 (17)
生活中的比练习课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练习,完成课本第51页的第3题和实践活动。
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软尺。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说一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二、基础练习(一)填一填。
1.甲、乙两种方砖,边长分别是80厘米、30厘米。
它们边长的比是( ):( );它们个积的比是( ):( )。
2.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20千米。
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
3.美术小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等,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
4.小明家养15只鸡,5只鸭。
鸡和鸭的只数比是( ):( ),比值是( ),表示( )是( )的( )。
鸭和鸡的只数比是( ):( ),比值是( ),表示( )是( )的( )。
5.98=( ):( )=( )÷( )。
6.( ):( )=31=( )÷6=6÷( )。
(二)对还是错。
1.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24:23,那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23:24。
(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3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
( )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2:3,就是说这个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长是3分米。
4.小红的身高是1米,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那小红和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5.糖和水的重量比是1:50,糖是糖水的501。
( ) (三)求比值26:39 0.25:1.2 1:32 98:152 250克:1.2千克 (四)练一练课本第51页的第3题。
1.独立思考、组内讨论、汇报交流。
2.独立思考后交流。
数学六年级北师大版 6.1 生活中的比
内项积: 10 × 9 = 90
1 ∶ 1 = 6 ∶4
23
0.6 ∶0.2
=
33 ∶ 11 44 44
外项积:
1 2
×4 = 2
内项积:
1 3
×6=2
外项积:0.6 ×
1 4
= 0.15
内项积: 0.2 ×
3 4
= 0.15
你发现了什么?
• 在比例里,两个外向之积等于两个内向之积。
•
•
比例的基本性质
做一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 可以组成比例.
6∶3 和 8∶5
因为: 6 × 5 = 30 3 × 8 = 24 30 ≠ 24
所以: 6∶3 和 8∶5
0.2∶2.5 和 4∶50
因为: 0.2 × 50 = 10 2.5 × 4 = 10 10 = 10
所以:0.2∶2.5 = 4∶50
不能组成6 = 3 × 4 写出比例吗?(能写
几个写几个)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临平枣新中心完小 崔静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把比化简成最简的整数比。 • 1、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
例题
80 ∶ 2 = 200 ∶5
内项 外项
• 你学会了吗?来考 考自己吧!
做一做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 ∶6
6 ∶10 = 9 ∶15
内项 外项
内项 外项
1 32
1∶1 23
=
6 ∶4
内项 外项
0.6 ∶0.2
=
33 ∶ 11 44 44
内项 外项
做一做
计算下面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精选课堂教学说课稿 3 篇《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3 篇,希望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比较困难,教材并没有采取直接给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提供了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能力。
重点难点:基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学生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教学中力求通过丰富的情境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
为此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
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课伊始,用淘气帅气的个人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
情境一:比形状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片,思考问题:哪些照片与照片 A 比较像 ?学生很容易辨别出 A,B,D像;C,E不像。
对长与宽的关系产生了直观感受。
紧接着将照片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为了减少学生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观察明确 1 格就是 1,照片 A 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 4。
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并将数据整理到表格中。
通过比较,发现A、B、D 长除以宽都得 1.5。
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做比。
这时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水到渠成。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是数学教师的责任。
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阅读书本第 68 页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并了解比的来历,品味数学文化。
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重要性。
情境二:比速度。
孩子们,看看谁快?引导学生思考:要比谁快,比什么呢?怎么算?速度=路程÷时间。
经过计算,学生惊讶的发现: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 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
学生体会到: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这个比值就是速度。
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情境三:比价格。
在购物的情境中,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体会到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这个比值就是单价。
通过三个情境的教学,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多次体会比的意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
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1、写一写、算一算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练习比的读法、写法和计算方法。
2、在说一说的活动中,学生尝试用比的意义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在福尔摩斯侦探术的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质疑总结,反思提升课堂总结是学生对今天学到知识的回顾和再现,让学生总结,学生质疑 !最后课外阅读中,和学生区分篮球比赛中的“比”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的不同。
延伸课堂,学生真正体会“学无止境”。
板书设计: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扼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生活中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长和宽的比 6前项:后项、比值小学六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二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对这一节课作一个简要的概述: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
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二)重点、难点与关键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
3、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分析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之后 ,我们才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
(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我借助一下几种教具来辅助这节课的教学。
(1)多媒体课件(2)每人两张测量表格(3)多张“生活中的比”的图片。
二、教法分析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
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 ;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退回“生活”,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比的意义,及尝试应用引导学生进到“数学”。
最后则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
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三、说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
首先通过系列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找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通过观察、讨论以及自学课本内容后总结出比的意义及相关的知识要点,然后再通过“运用脚掌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来计算身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并巩固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这几种学法让学生能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亲历探索过程。
尤其是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在认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经过表象达成理性认知的学习过程。
为了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从如下几个程序开展教学。
(一)创设情景,感知比较的方法首先出示情境1。
给同学们来一场“选美”比赛。
不过这次“选美”比赛的对象有点特别。
(教师出示规格分别是A:6×4、B:2×3、C:8×3、D:8×12、E:2×12五张淘气的照片,全班投票选出最美的几张照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A:6×4、B:2×3、D:8×12为最美的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这 3 张照片最美,而其他两张不好看呢 ?“这里面有什么奥妙 ?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 ?”可贵的数学意识由此而生。
如果没有了学生亲身的“选美”体验和经历,就不会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 ?就不会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审美的进行联系审视。
接着把这 5 张照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仅仅依靠让学生分组完成表 1通过表1 请学生解答了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从而发现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并使学生体会同类量比的意义。
接着让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倍数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丰富例证。
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
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接着出示情境 2。
情境 2 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教学时,我先不出“比”这个词。
而是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一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最后出示情境3。
情境 3 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这里也先不出“比”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