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马诗|部编版

合集下载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借助资料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教学设计(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提示说成语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2.揭题,引入新课。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很多人的愿望——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诗》(板书:马诗)(二)诵读诗句,感受画面1.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标出节奏2.指名阅读(正音:“燕”读作第一声)3.范读(明确正确的朗读节奏)4.师生合作读。

(1)第一遍教师读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2)第二遍师生交换读。

5.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描述画面1.打开记忆,交流策略。

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学习古诗?(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2.借助策略,自主学习第一二句古诗(出示学习任务)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找: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品: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子,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小组共学,完成表格。

4.汇报交流,梳理画面。

(1)讲诗意: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说修辞。

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描画面。

学生描述画面。

5.朗读诗句,体会心情。

(1)引导交流。

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战争,也曾有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那里抛洒。

所以这两句诗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2)自由读,抓住“沙如雪““月似钩”,可适当拉长声音,读出清冷悲凉的感觉。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味。

(2)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马诗》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诗歌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马的赞美之情,培养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2)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马诗》三首分别描写了不同马的特点,展现了马的威武、忠诚、勤劳等品质。

2. 诗歌内容:分别解析《马诗》三首的诗意,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 诗歌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

(2)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2)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学生自读《马诗》三首,注意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韵味。

3. 诗意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意,描绘诗中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4. 背景介绍:介绍《马诗》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5. 诗歌鉴赏: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的一篇古诗,这首诗通过咏马表现了诗人对唐朝重武轻文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的秋野和挂甲执刀的将军,烘托出战马嘶呜、尘烟飞腾的激烈战斗场面,后两句则描绘了战马被束缚在槽枥间,空有雄心却无法驰骋、一展雄风的苦闷。

全诗寄寓深远,写的是马,但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形象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深入理解古诗,通过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难点:读中感悟,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背景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使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大致内容: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人牵着一匹瘦弱不堪的马行进在新疆的旷野上。

迎着瑟瑟的秋风,诗人不禁吟出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样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马诗》。

)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如:为什么不用“咏马”而用“马诗”为题?“马诗”是什么意思?“马诗”里头有哪些内容?)(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小组合作交流:通过查阅工具书,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不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派代表逐句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情况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

)适时出示句式训练:(填空)(1)“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马诗》三首,理解诗意,并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描述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马的热爱和赞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古诗简介:介绍《马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强调韵律和节奏,并逐步引导背诵。

3. 诗意理解: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语言表达: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鼓励学生尝试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适当的文学鉴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背景和辅助讲解。

2. 学具:古诗文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马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马的兴趣,引入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马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4. 诗意解析: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意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用彩笔描绘诗中的画面,或用现代文转述诗意。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反馈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1. 《马诗》三首2. 作者:介绍作者及代表作3. 诗意概括:简要概括三首诗的主题和情感4. 修辞手法:列举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马诗》三首,家长签字确认。

2. 选做题:选择一首《马诗》,用图画或现代文表达诗意。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背诵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的意见和建议。

3.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知诗人1. 依据前见,请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李贺资料。

2. 教师前见,出示李贺资料。

李贺少年成才,但因父亲的名字有进字,犯了忌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转投军旅同样无门,一生抑郁不得志,27岁就撒手人寰。

3. 教师学生视域融合。

理解什么是犯忌讳呢?比如林黛玉的母亲是贾敏,她在写敏字的时候,就不能把敏字写完整。

而李贺的父亲名字内有个进字,就是与科举考“进士”犯了忌讳,那些嫉妒李贺的人就是利用了这点,导致李贺空有才华却无门施展。

3. 学生与诗人视域融合,说一说李贺的内心感受。

二.读诗悟景1.自由读诗。

2. 李贺写这首诗时,并没有去过大漠,这是他的想象之景,请找出李贺写了哪些景?3. 学生汇报4. 审美意象教学A. 燕山意象燕山时什么地方?根据注释去了解(学生前见)李贺为什么想象中写燕山呢?(诗人的视域)出示: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木兰诗》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唐]李白《鸣雁行》渐近燕山。

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

——[元]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学生谈感受出示中唐藩镇之乱资料。

学生谈李贺选燕山的原因教师小结:李贺想得是在去那边疆之地报效祖国。

燕山所是历代诗人心中兵家必争之地,寄托着诗人报效国家之期望。

B. 钩意象一般来说,月亮在我们印象中是什么样?李贺把月亮比作吴钩,有同学见过吴钩吗?出示:吴钩,对比感受李贺另一句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说一说李贺选择把月比作钩的原因,(钩的意象——驰骋沙场,励志报国)5. 读诗,说一说这景给人的感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教案

第四单元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

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月似钩金络脑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板书:金络脑踏清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

“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马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马诗》,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情感,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借物喻志的手法,体会诗人用马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马诗》三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马诗》诗意,感悟作者情感,背诵全诗。

2.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李贺生平及写作背景,初步感知借物喻志的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马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马诗》。

2. 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马诗》,注意节奏、停顿、语气,初步感知诗意。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读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意境。

4. 感悟作者情感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用马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

5. 朗读体会学生再次朗读全诗,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马诗》的写作手法,如借物喻志、对比等,并举例说明。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马诗》的意境、情感及写作手法。

8.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背诵《马诗》,并搜集其他有关马的诗词,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马诗》2. 诗歌全文3. 诗意解读4. 作者情感5. 写作手法七、作业设计1. 背诵《马诗》2. 搜集其他有关马的诗词,下节课分享3. 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借物喻志的手法,感受到了诗人用马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教学设计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张颖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马诗》,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诗意理解:引导学生理解《马诗》的诗意,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马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4. 诗歌拓展:推荐其他有关马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和形象。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意,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等。

6. 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7. 诗歌拓展:推荐其他有关马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马诗》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李贺3. 诗意理解:作者对马的情感4. 诗歌鉴赏:韵律、意境5. 诗歌拓展:其他有关马的诗句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马诗》,背诵相关诗句。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贺的其他诗作。

3. 创新作业:以《马诗》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马诗》的韵律美和作者对马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络”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马诗》。

3.能借助古诗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借助事物所表达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能借助古诗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借助事物所表达的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谈话揭题:宋代爱国大臣文天祥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是说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多么伟大的情怀呀!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古诗三首》,看看这三首故事又抒发了诗人们怎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本课三首古诗均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由单元导语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干脆利落,也能最快速度让学生投入课堂。

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播放《马诗》《石灰吟》《竹石》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古诗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过渡:在正式理解古诗意思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吧!3.知人论世教师请学生挑选一首诗歌进行诗人介绍。

学生介绍完,教师适时点拨、补充一些关键信息。

①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等。

②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军事家。

于谦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

著有《于忠肃集》十三卷,系其被害约二十年后汇集而成。

③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马诗》三首,把握诗意,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意象美;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想象,提高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马诗》三首:李贺的《大漠沙如雪》、李白的《秋浦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马诗》三首,把握诗意,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意象美。

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三首《马诗》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

2. 新课导入:介绍《马诗》三首的作者及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朗读与品味:学生自主朗读《马诗》三首,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意象美。

4. 理解诗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味。

5.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对《马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马诗》三首2. 课题:古诗教学设计3. 作者:李贺、李白、王之涣4.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自然美和意象美5.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感知古诗的韵味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马诗》三首。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一幅与《马诗》有关的画面,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板书:马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自学要求,4 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出示课件7】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锤、凿、焚"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2.能借助注释。

说说《石灰吟》《竹石》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领悟诗人通过具体事物表达志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结合诗人的生平资料,进一步体会会诗歌背后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马诗》教学设计导入:唐朝韩愈在《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不常有。

”古往今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满腹才华,却无从施展,李贺便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贺写的《马诗》。

板块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初读《马诗》,读出节奏,扫清字词词障碍。

(1)自读要求;五言诗,标出节奏,读出节奏(二三停顿)。

(2)读好词汇: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脑。

借助注释理解“金络脑”的意思。

络:多音字,用网状的东西套住,根据字理识字,插人PPT图画让学生深人了解解金络脑。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金络络脑属贵重鞍具,若马佩戴金络脑,则马主人的地位较高。

此处指“戴上用黄金装饰的的马笼头”。

2.检查反馈。

(1)师指名读。

当小老师,邀请一位学生再次朗读,同伴互相点拨读通读顺诗句,读出节奏。

师小结:通过伙伴协作,我们将古诗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了。

现在老师给大家配乐,我们能否尝试在音乐应和下读出韵律呢?板块二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理解《马诗》的诗文意思。

2.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

(出示)(1)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面?根据上述两个问题引发思考,展开想象。

(板书:沙如雪月似钩)师小结:诗的前两句,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理想与信念”。

《马诗》一诗借物抒情,以马写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感受诗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诗中展现出的马的形象,联想到诗人的自我形象,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李贺的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人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出示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位诗人的诗句,并简要说说诗意。

教师相机引出课题“马诗”,并简介作者李贺。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3. 学生齐读课文,读出韵律和节奏。

教师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细读课文,感受意境1. 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教师出示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同时,让学生体会诗句的凝练和传神。

2.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说说诗人骑着骏马在大漠中驰骋的英姿和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同时,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想象,让学生思考:“这匹马在沙场上战斗会是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表现出来。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统编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资料,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马”的自然之美,发现《马诗》中的人性之美;2.通过比较阅读,发现咏物诗的表达规律。

3.通过阅读《马诗二十三首》了解李贺的心路历程,通过阅读怀才不遇诗,体会历史长河中人才的遗憾与不甘。

【教学重点】能借助资料了解“马”的自然之美,发现《马诗》中的人性之美;【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咏物诗的表达规律。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准备】学习单【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联系已学,探究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师: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示一则资料,这是小学六年来学过的古诗词。

我们重点读一读下面两首。

第一首我们四年级学过的王冕的《墨梅》,一起读——PPT出示: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五年级咱们还学过《蝉》,垂緌——PPT出示: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这两首诗写了两种事物,分别是什么?预设:蝉、墨梅师:孩子们,这类写事物的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叫做咏物诗,咏物诗是我们古诗当中的一个大类别,今天我们要学的三首诗,就是咏物诗。

大家看一看题目,你能不能猜到它们写的事物是什么?预设:马、石灰、竹子师:石灰是矿物,那马呢?预设:动物。

师:竹子呢?预设:植物。

师:三首诗分别写了吟诵了动物、矿物、植物,这里隐藏着咏物诗的第一个秘密:咏物诗是诗人与自然对话,可以吟咏自然界的一切景物。

(板书:可写自然)第二板块:借助资料,探究咏物诗的第二个秘密(一)理解关键词语,读通诗句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1首《马诗》。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请你来读——师:有一个词你竟然读对了,了不起。

这是字表示地名的时候读“燕”,一声燕,你试试,你也来试试。

师:燕山就指的是燕然山,诗中的燕然山指的是什么?生:边塞。

师:你怎么知道的?告诉大家。

生:注释中有。

师:真会学习,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 教案

《马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采用借助注释、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诗意。

3.查阅相关资料领悟诗情,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理解诗人借马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诗人借马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由“马”导入,揭示题目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

说起马,你能想到什么?驰骋的英姿——一马当先、快马加鞭,勤劳忠诚的品格——老马识途、汗马功劳,它所代表的美好祝福——龙马精神、马到成功。

2.古诗中也随处可见“马”的踪迹。

有王昌龄的“雄心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陆游的“赤胆忠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有孟郊的“心花怒放”——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王翰的“千古绝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3.古人也很爱马,所以他们写了很多歌颂马的诗篇,今天就来学习李贺的(齐读课题)《马诗》二、了解诗人,初读古诗1.师:课前已经做了预习,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诗人?(出示)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著有《昌谷集》。

李贺被称为“诗鬼”,因为他的作品想象丰富,多引用神话传说。

2.鬼才李贺的马诗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多读几遍,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这首诗中藏着个地名,你发现了吗?燕山,燕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一声yān。

(它是两汉与匈奴屡次交战的地方,汉代的霍去病、卫青都曾在这里立下赫赫战功。

)古诗中还有个生字“络”luò,也要注意它的读音。

4.读准了字音,你能读出这首诗的节奏吗?谁来挑战一下?小结:五言绝句从字义和内容上讲,一般将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三”拍。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马诗》优质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马诗》难点名称了解《马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匹马?因为古诗年代久远,我们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的太少了,所以很难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对诗人李贺的生平故事知之甚少,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熟悉,所以对该诗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很难真正地感悟。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体会诗人描述的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及其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感悟诗人李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用图片导入: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在唐代马的地位可不一般。

它不仅是干活的主力,更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还有一种马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战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李贺也是一个爱马成痴的人。

他身处贞元、元和之际,当时藩镇跋扈,怀揣着豪情壮志的李贺渴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扫除战乱,建立功勋,但最终不被赏识。

他27岁就去世了,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呕心沥血,用才华横溢的诗笔铸成了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流传下来的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诗篇。

《马诗》共23首,本诗是其中一首。

3.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络:缠绕,捆绑。

络脑:马笼头。

10 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马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诗歌大意,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马诗》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马诗》的意象、语言和情感。

3. 诗歌赏析:分析《马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意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马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难点:深入解读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2. 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马诗》的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马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解读诗歌意象和情感。

4. 教师讲解:教师深入讲解《马诗》的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提纲:1. 教学目标2. 教学内容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具与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马诗》。

2. 选做题:撰写《马诗》的鉴赏短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马诗》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诗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学习四个生字,及多音字燕。

2、读通诗句,理解字义和诗句的含义。

能背诵诗句。

3、感悟诗人的情怀,了解诗人渴望被重用的愿望。

教学重点:1、学习四个生字,及多音字燕。

2、读通诗句,理解字义和诗句的含义。

能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的情怀,了解诗人渴望被重用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谈对马的认识
能结合刚刚学习的课文《马》,谈谈你对马的认识吗?师:马与生俱来的灵性与忠诚让人而信服,成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正因如此,自古以来,写马,赞马的文章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马的古诗《马诗》。

二、读诗文,通障碍
1、自由读诗,会认的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

2、同桌互听,纠错误,读通诗句。

3、指导读诗,共同纠错,相机指导字的教学。

三、悟诗句,剖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观看课件(前两句诗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出示前两句诗。


2、练读诗句,读出美。

教学“燕”字:字体演变,指导书写,多音字在本文中的读音。

3、指导朗读。

学生评议。

4、看大屏谈体会:描述读过前两句诗在你脑中呈现的景象?理解:①沙如雪、月似钩②字卡“钩”讲解钩字的字义,并区别形近字③你们无形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为什么?
5、师:作者抓住了沙、月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方法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塞外边关,放眼望去的大沙漠像铺上了薄薄的白雪,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一轮弯月高悬,多么幽静的夜晚啊!又有谁愿打破这片宁静安详!可天不遂人愿,让我们随大屏走进纷乱的战场。

(二)教学后两句诗
1、放课件,学生观看,师讲述当时的时局。

2、回顾学过的边塞诗,谈谈诗的意境。

3、交流古今作战的武器,凸显马的神勇。

4、渲染:马在古战场上配合人力发挥出超强的力量,往往一匹良马,配上良将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壮举。

因而谁饲养的马配上好鞍,被送上战场这是马的荣幸。

(回放刚才的课件,给出马的写真前蹄欲奔。


5、从马姿态中你体会到马的什么心态?(急切)
6、从哪个词能体会出着急?(何当)根据生的汇报相机教学踏清秋?
7、(出示后两句诗)指导读诗,抓住何当、快走。

师: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了马要奔赴沙场,立志成为好战马的斗志。

孩子们,如果你们身处其中,面对敌人入侵边关,你们会怎么做?(生畅谈)只要是有志男儿,都会穿战袍,骑战马,奔赴战场奋勇杀敌,李贺正值壮年,满腔抱负要挥洒。

你能揣测李贺的心境吗?(生畅谈)适时填写(见课件6)
师:是啊,“何当、快走”表明李贺迫切希望能施展才华,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而“踏清秋”淋漓尽致的书写他的豪情壮志,这正是文之精华,借马喻人。

8、入境指导读诗。

师:李贺的理想是否实现了呢?出示课件讲解作者生平后生谈感悟。

他多么希望自己能驰骋沙场,为国献一份力量,但朝廷不重用,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千里马未遇伯乐,此诸葛未结缘真刘备。

他虽7岁成为全国有名的诗人,被誉为神童,却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就英年早逝。

9、谈感悟。

师:我们虽为她的早逝惋惜,但庆幸的他为世人留下了佳
句,让我们缅怀诗人,来背诵他的诗吧!
10、背诵古诗。

四、拓展
1、欣赏《马诗》全文。

师:李贺的这首诗属于一组诗,共23首,这是第5首。

2、背诵全文或挑选自己喜欢的诗背诵。

五、作业
1、搜集赞马的诗文。

2、阅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的《群英降马》全文并观赏其片段。

板书:马诗
(唐)李贺
马的图片
借马喻人————渴望被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