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合集下载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技术工作总结(定稿)d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技术工作总结(定稿)d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技术总结报告一、项目区养殖概况榆中县以三角城乡接驾嘴村为中心的县川区域,包括三角城、小康营、清水、连搭等4个乡镇,已有23户农户自筹资金,建成小规模起步阶段的标准化蛋鸡舍40栋,中等规模鸡舍5栋,养鸡8万只。

应用该成果累计养鸡12.4万只,在养殖户建立标准化示范户10户。

项目在兰州市郊县区、定西市安定、临洮、渭源等县区推广应用,累计有效养殖蛋鸡113.9万只,在陇东部分县也已推广应用。

二、研究示范内容与结果(一)蛋鸡标准化养殖鸡舍建造模式研究蛋鸡标准化养殖的重点内容是鸡舍设计建设,其主导思想:一是蛋鸡养殖必须转变观念,设施建设是基础,养殖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鸡场选址和建筑设计等符合畜牧工程技术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模式和基础;三是鸡舍设计有利于对环境的控制,能够进行舍内高压清洗消毒;四是选用的建筑材料冬季能保温,夏季能隔热,价格适中,能高能低,且不影响鸡舍的上述功能要求;五是适宜采光、采热,能达到有效通风,且不能引起鸡的寒冷应急或感冒等疾病。

六是建立健全防疫消毒各项设施条件和制度,鸡场(舍)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审查条件;七是鉴于甘肃大部分地域主要考虑冬季鸡舍保温,所以对夏季鸡舍降温的设计如当前提倡的水帘降温方式,没有考虑采纳。

八是实施国家、省、市出台的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标准。

按照以上原则标准,我们制定了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基本轮廓为2426模式,即四良配套,四高要求,达到六个目标,六个方面增加效益。

四良配套:良好环境条件、优良品种、优良品质的饲料、良好的饲养管理配套。

四高要求:建立高效生态安全生产体系,融合高新技术管理理念,鸡舍设计建造与设备选型高标准,行业起步与生产水平高起点。

六个目标: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实现清洁健康养殖,保持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提高动物福利水平,生产高品质鸡蛋产品,农民获得高效益的经济收入。

六个方面增效益:从冬季保温,夏季防暑,料槽改进节约饲料,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高品质饲料应用,建筑材料节省费用等六个方面的技术进步,新增经济效益。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育成前期体重不达标
g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标 准 实 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周龄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延迟生长与饲料消耗
培育阶段 需要增重 期望采食量 饲料转化率 补偿额外饲料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二、蛋鸡标准化生产的必然性
(一)标准化生产是蛋鸡业发展的出路
1、无公害、健康、绿色蛋品是未来消费的主流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标准化生产是蛋鸡业发展的出路
2、只有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来提高养殖效益;提高个体单产的成绩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一)标准化生产是蛋鸡业发展的出路
3、龙头企业引领行业优势突出
迪卡褐 72 93.5 75 19.07 2100 154 65.3
63 95.6 76 16.08 2070
海赛克斯 72 94.7 69 19.15 2090 158 65.7
63 97.1 79 16.8 2250
海兰褐 72 96 72
19.9 2250 154 66.8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二)环境标准化
80周)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海兰褐80周生产性能
• 入舍母鸡平均产蛋:347个 • 产蛋量:20.7公斤(18-74)
22.6公斤(18-80) • 标准蛋重:62.3克(32周)
66.9(70周) • 70周龄体重:2250克
蛋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产蛋期生理特点
• 产蛋是最大的应激 • 体重增加 • 产蛋率增加 • 蛋重增加
2、湿度标准: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本规范以规模化商品蛋鸡场、蛋种鸡场为对象,包括鸡场选址与布局、设备与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六方面的技术要求,为集约化、规模化商品蛋鸡与蛋种鸡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对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是:场址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饲养的蛋鸡有引种证明,并附有引种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养殖场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建立养殖档案;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1 蛋鸡场选址和布局1.1 场址环境1.1.1 土地的使用应符合当地农牧业规划与布局的要求,以不占用基本农田、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山坡及废弃地为原则。

1.1.2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与其它养殖场及屠宰场1000米以上。

鸡场周围环境空气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

1.1.3 鸡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土壤透水性好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水源稳定并配有贮存和净化设施、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

1.1.4 鸡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的要求。

1.1.5 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场区内配有应急使用的发电机组。

1.1.6 道路交通便利,鸡场应铺设专用的道路通往公用交通网。

1.2 场区布局1.2.1 场区合理布局。

场区应设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处理区。

生产工艺设计,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

1.2.2 生活办公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建立不透风的围墙加以隔离。

1.2.3 饲料加工厂(或拌料间)应与生产、生活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1.2.4 粪便暂存、病死鸡与废弃物处理区及其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鸡场两段式全进全出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

鸡场两段式全进全出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
两阶段“全进全出”将后备鸡和产蛋鸡分别作为 生产过程的独立体,有效避免了两者的相互干扰,后 备鸡和产蛋鸡可根据各自的生理特点分别进行饲养 管理,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更加专业化,鸡出场后, 可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可切断疾病的 循环感染。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 使产蛋量受到大幅度的削减,因此,这个阶段要保证 满足鸡群高产的营养需要和环境条件,减少鸡群的 应激。 5.3 保持环境清洁
按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的要求进行各项日常操 作,注意保持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洗刷水 槽、料槽和饲喂用具等,并定期消毒。 5.4 做好生产记录
3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3.1 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 3.1.1 适时转群 在 15~16 周龄转入产蛋鸡舍,转群 同时整理鸡群,把发育不良的、病弱的鸡淘汰掉。 3.1.2 改换饲料 即由生长饲粮换为产蛋饲粮,当鸡 群产蛋率达到 5%时,换成产蛋日粮为宜。一般从 18~19 周龄更换。更换方法:一是设计一个开产前 期饲料配方,含钙量在 2%左右,其他营养水平同产 蛋期;二是产蛋饲料按 1/3、1/2 等比例逐渐替换,直 到全部改为产蛋鸡日粮。 3.1.3 饲喂 高产蛋鸡对营养需要极高。除按鸡种的 不同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全价日粮外,还要满足其 自身的营养需要。所以从鸡群开始产蛋之时起,应 让母鸡自由采食,并一直实行到产蛋高峰和高峰过 后的 2 一环,处理不当 对鸡将产生较大的应激。这种应激来自两方面,一 是转群本身直接产生影响,二是对新的环境不习惯 而产生应激。传统的蛋鸡生产分别在 6~7 周龄和 17~18 周龄进行二次转群,而两阶段饲养只在 15~ 16 周龄转群一次,减少了转群对蛋鸡造成的应激反 应,并且二阶段饲养方式鸡在较小的年龄转入永久 性的产蛋鸡舍,有预防应激的作用。 6.3 后备鸡和产蛋鸡分别作为生产过程的单体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黄建康曾国榕福建省晋江市畜牧站畜禽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规范畜禽养殖技术,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维护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笔者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鸡蛋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以奖代补项目建设,国家级、省级蛋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项目,取得初步的成效,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但在验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规范的问题。

为推进和规范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笔者结合实际归纳总结科学选址、合理规划等10项技术规范,仅供生产者借鉴。

1 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布局1.1科学选址规模化蛋鸡养殖场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市(县、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建区、禁养区以外,距离主要交通干线相对方便(2 km以上),远离居民生活区(500 m以上);严禁建在饮用水源、食品厂上游,距离河流主干道至少lkm以上和支流500 m以上,500m半径范围内没有其它动物养殖场;地势干燥,给排水相对方便;鸡场周围环境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畜禽场环境标准NY/T388。

1.2规划布局合理鸡舍应座北朝南,栋与栋之间隔离带在8~12m之间,纵向外墙高度不低于3m以上,便于通风透气。

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严格分开。

鸡场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场四周设有绿化隔离带(或围墙等有效屏障);每栋鸡舍饲养同一批次同一日龄的鸡只,按栋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不超过13只鸡。

育雏鸡、育成鸡、产蛋鸡分开饲养,以防交叉感染。

1.3完善防疫设施鸡场大门入口处设置车辆进出消毒池。

消毒池宽度与大门相同,长度等于进场大型机动车车轮一周半长,水泥结构,定期更换消毒液;设置过道自动喷雾消毒设施。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初探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初探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初探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优势在于提高养殖效率、稳定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养殖环境等方面。

然而,实现规模化养殖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关键技术。

首先,养殖环境净化技术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为了保证蛋鸡健康生长,需要保持室内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指标在合适的范围内,同时要净化养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等。

为此,需采用适宜的通风系统、排污系统和尿素分解器等设施,以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其次,科学的饲料管理技术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在喂养过程中,应合理搭配饲料种类和用量,保证蛋鸡摄入的营养物质充足,促进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饲料浪费。

为此,需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将不同阶段蛋鸡所需的营养物质合理配比,以达到最优饲料效益。

第三,病害防治技术也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大规模养殖场中,蛋鸡之间的接触频繁,容易造成病菌的传播。

因此,需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疫苗接种措施,并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导致蛋鸡感染的疾病,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最后,还需关注养殖场规划及管理技术,确保养殖场设施的安全、功能完备以及管理的规范和科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职责分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员工从事规模化养殖的技能和专业水平。

总之,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需要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养殖环境净化技术、科学的饲料管理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和养殖场规划及管理技术等。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实现蛋鸡养殖的高效、稳产、低成本和绿色环保。

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3、严格执行药物停药期原则。有些经批准可使 用的药物,残留在鸡产品中达到一定量时,对食用者 仍然有危害作用,所以使用这些兽药的肉鸡,应在停 药后饲养一段时间方可出售屠宰,蛋鸡使用兽药时和 停药后一段时间内所产的鸡蛋应作销毁处理,不可食 用。具体这段停药时间有多长,因药物不同而不同, 应细致查看所用兽药的使用说明书规定。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1、使用国家许可使用药物的原则。使用的兽药 必须是经过农业部批准可用于鸡防病治病的药物,不 可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国家法律规定禁止在鸡饲养 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人用药品、兽药原料药、过期 或变质兽药、假劣兽药、未经农业部批准可用于鸡的 兽药。在标准化养鸡中需要使用药物时,应使用国家 规定的生产无公害食品鸡(鸡产品)许可使用的药物。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二)标准的用药方法
1、定期开展药敏试验 2、科学给药 3、正确计量,均匀添加 4、准确使用剂量和把握疗程 5、实施轮换用药 6、联合用药和配伍禁忌
五、标准化生产的消毒技术
消毒是养鸡场预防疫病发生的一种重要手 段,消毒能减少疾病的传染和发生,从而也减 少了鸡饲养过程中的其他药物使用。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5、坚持不用或少用预防性药物的原则。 目前,我国允许在商品饲料中添加合法的药物饲 料添加剂,因此,使用市售饲料时,必须了解查清饲 料中所含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和重复用药。
四、标准化生产的兽药使用技术
(一)药物使用原则
6、对因用药的原则。给鸡选用预防性药物时,应 根据周围环境中和饲养场内存在的病原种类来确定, 不同的病原应选用不同的药物。调查病原的方法:一 是本场以往发生的主要疫病,二是向周边养禽场了解 发生过的主要疫病,三是了解场内鸡群的来源地存在 的主要疫病,四是必要时应通过实验室方法检测饲养 场内场地上、用水中和空气中主要病原体。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套 ,可 以控制鸡 舍环境 与养鸡生产 的小 气候 ,提高鸡群的健康水 平、生产水平 和 劳动生产率 ,实现蛋鸡养 殖的优质 、 高产 、高效 ,推动蛋鸡产业 的可持续发 展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 空气相 对湿 度 。育 雏前 l ~2 周
6 5 %~ 7 0 % ,之后 为 5 5 % ~6 5 %。
2~ 4克 、浅 井 水 4—8克 பைடு நூலகம்泉 水 4 —8 克 、清 河 ( 湖 ) 水 6—8克 、 浑 河
止 ,保 持 恒 定 。 蛋 鸡 饲 养 到 6 O 周 龄
时 ,再增加 1 小 时光 照 ,使每天 总光 照 时间过达 1 7 小时 。光照度 l 周龄 内每平 方米 4 —5 瓦 ,2~2 0 周龄 2 瓦 ,2 1 周龄 至产蛋结束 2 . 7 —3 . 2 瓦。 5 . 断喙。7 ~1 0日龄时进行 。上 喙 切1 / 2 ,下 喙切 1 / 3 。此外在 转群前后可
逐渐增加到强度育肥的饲喂量 ,每天 每
只羔羊 喂精 料 4 0 0— 7 0 0克 ,或精 粗 比
2 0 0 克左右 ,是羔羊进行 育肥的最佳 时
期 。育肥期一般为 2 . 5 ~3 个月 ,可分为
4 0: 6 0 。育肥 羔 羊采 食 精料 应 由少到 成羔羊患膨胀病和酸中毒 。 ( 杨 宗祥)
多 ,以避免因突然饲喂精料量过 多而造
两个 阶段 :育肥前期 ,每天每只羔羊饲
24 /N O N GCU N X I N J I S HU /农村新技 求
畜 禽 水产
小 时 光 照 ,直 到 每 天 1 6 小 时光 照 为
米 以外 。不能使用 自来水 的情况下要对 饮水进行消毒 ,饮水消毒 的不 同水源的 漂 白粉 使 用量 ( 每立方米) :深 井 水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技术总结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技术总结

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技术总结1研究示范内容与结果蛋鸡标准化鸡舍建筑模式研究针对的主要是甘肃省农村农户规模养殖,目的是通过研究达到冬季自然保温,便于控制内外环境和消毒及日常管理。

1.1鸡舍设计重点考虑鸡舍保温。

建37中空墙体,内夹10cm厚聚乙烯泡沫板等保温材料,屋顶依次为塑膜、泡沫板2层、塑膜、彩钢板。

可以土洋结合,屋顶建成拱形,屋面采用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包面,节约大量建筑投资费用,保温效果与彩钢板相当。

据测试,在冬季严寒天气条件下,标准化鸡舍温度15~18℃,比土鸡舍温度高13℃左右,能显著降低鸡体维持体温的营养需要,只均日采食量比一般土鸡舍降低0.01kg。

1.2环境控制技术目标是要达到高压清洗彻底消毒。

鸡舍内环境要求水泥地面,水泥粉刷墙体,屋顶内置塑膜,使得内壁光滑,抗性强,能耐高压水冲洗。

夏季防暑采用纵向通风,风机强制通风换气,外加地面墙洞与窗体对流通风。

同时,鸡舍外种植玉米等较高的作物遮阴降温。

因此,可使鸡舍内温度比室外低3℃以上,明显降低鸡的热应激。

1.3蛋鸡场生物防疫安全体系建设一是积极转变防疫与养殖观念。

首先以消毒灭源为防控的重点,抗生素的使用只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把90%的人力、物力用于消灭病原微生物和搞好免疫和免疫监测。

二是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制度。

同一生产区只能饲养同品种、同日龄的鸡,场区间尽量避免人员及用具往来。

蛋盘、饲料袋一次性使用,不回收使用旧蛋盘,不使用饲料公司的反包装饲料。

三是坚持环境安全的消毒制度。

根据需要设定每月、每周、每天应清洁消毒的区域、范围、人员等。

四是重视清洁卫生工作。

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

所以,彻底的清洁卫生是有效消毒的前提,鸡场内外环境应保持经常性清扫与整理,达到干净整洁。

每饲养淘汰一批鸡后,须保持3周时间的空舍期,在此期间执行“清扫-清除-清洗-干燥-消毒-清洗-干燥-消毒-清洗-熏蒸”的禽舍清洁消毒处理程序,彻底清洁鸡舍。

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关键技术

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关键技术

2020年第11期养禽我国蛋鸡行业现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普遍全国,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场主要采取了按标准化建设、自动化给料、自动化饮水、自动化光照、自动化清粪、自动化通风降温、自动化鸡蛋收集、自动化消毒,使蛋鸡养殖各阶段的技术控制实现了自动化,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节省投入成本,减少人为失误,减少人为传播疫病,使生产出的鸡蛋质量更优、更安全,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是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必然选择。

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关键技术如下:1场址选择符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生产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无工业“三废”和农业、城市生活、医疗废物等污染,远离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域等敏感区域。

选择山区,周围无化工厂和类似养殖企业,无噪声,同时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工厂远离城市住宅区,交通便利,距离城市住宅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地区以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线500m 以上。

地势高而且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通风良好。

生态环境优良,地势相对较高且干燥,排水和通风条件良好,背风朝阳,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应得到很好的保证,地质条件能很好地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交通便利。

2做到做到五化生产(1)蛋鸡要达到良种化。

要选取高产、优质、高效的蛋鸡良种,品种来源要清楚、检疫要合格。

(2)蛋鸡养殖要达到设施化。

养殖场选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圈舍、饲养及环境控制等生产的设施设备要满足标准化生产条件。

(3)生产要达到规范化。

制定并实施规范化的蛋鸡养殖管理规程,要有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生产过程实行监控动态管理。

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力求精益求精,坚持高付出,高回报的发展理念。

生产中采取专人专项管理,从雏鸡选种-蛋鸡饲养-饲料原料选择-科技服务-品牌鸡蛋-淘汰蛋鸡的运营模式,是打造完整产业链的生产模式。

规范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程序关键技术分析

规范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程序关键技术分析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蛋鸡养殖行业规模获得进一步拓宽,并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主要运用自动化装置和规范程序促使蛋鸡养殖各环节技术实现自动化,在根本上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与质量,节省投入成本,减少疫病传播概率。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的优势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与人工蛋鸡养殖相比存在着一定差异性。

在养殖环境方面,前者可以实现对鸡舍通风条件、温湿度条件加以科学管控,而人工养殖模式却无法做到此点工作。

在经济方面来看,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的前期成本消耗量相对较多,但后期所获得的利润效益较高。

1、饲养优势首先,与人工养殖技术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可以切实提升饲养质量和效率,将养殖成本降低至最小化。

在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养殖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蛋鸡养殖密度,缩减养殖投入的成本资金。

其次,蛋鸡养殖模式多种多样,例如小规模、大规模和家庭散养等等,在蛋鸡养殖阶段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方法和设备设施是当前蛋鸡养殖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最后,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劳动成本相对较低。

众所周知,我国劳动资源较为丰富,科学运用自动化养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价格,运用自动化设备装置取代人工劳动力,切实节省劳动资源。

2、营养优势一般情况下,在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应用期间,最终形成的蛋鸡肉质富含诸多类型氨基酸,且肉质十分鲜美可口,可以在根本上为人体补充缺失的氨基酸,而且鸡肉中具备一定的黑色素,进而降低人体血脂和血压。

而且鸡肉凸显出良好的营养食用价值,如钙和锌等等,除此之外,鸡蛋含有较高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保健功能效果较为显著,并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可和青睐。

3、规模效益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蛋鸡产蛋高峰期和开产时间,进而延长产蛋的具体周期,减少整体生产成本。

蛋鸡养殖项目申报书

蛋鸡养殖项目申报书

项目概述本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富民、惠民为目标,围绕探索贫困山区依靠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利用现代畜牧科技成果和毕节地区牧科所良好的技术优势,在群众自愿、主动参与的基础上,推广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项目将按照现代循环农业、设施畜牧业的技术和方法,建立适宜高寒贫困山区具有高效生产能力的标准化规模蛋鸡养殖示范场,并辐射带动全乡乃至全县,促进广大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实现农户大幅度增收。

通过实际调研,选择科技意识高,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部分农户进行资金整合,建设标准化规模蛋鸡养殖示范场,同时带动全村广大农户适度规模养殖优质蛋鸡,打造蛋鸡养殖专业村,实现一村一品,并辐射带动全乡乃至全县。

项目计划以国家政策扶持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积极参与为基础,科研所技术帮扶为支撑,乡、村督促实施,建立相应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为运作模式,将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并利用起来,最终形成以优质蛋鸡养殖为主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该村乃至全乡三农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贫困山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提供示范。

项目拟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高店乡安兴村实施,推广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 栋蛋鸡舍,1 人饲养蛋鸡5000 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 机配套。

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控制鸡舍环境与养鸡生产的小气候,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

时间为2011.8-2013.8 ,通过两年的努力,滚动发展,建成5 万只标准化规模蛋鸡养殖示范场,并辐射带动该村农户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优质蛋鸡5 万只以上。

项目所需经费296.98 万元,其中农户自筹266.98 万元,申请国家良种补贴、设施补贴经费30 万元。

二.项目点基本情况大方县高店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6 公里。

全乡总面积71.41 平方公里,辖7 个村,94 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蒙古、苗、彝、侗、土、哈尼、京、白、仡佬、布依等民族。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手册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手册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手册陕西正大有限公司第一节蛋鸡标准化饲养概述标准化饲养的概念标准化饲养是一个集成正大群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正大高层决策的一个固定化的推广模式。

它是一个企业标准,会随着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改进提高。

正大公司根据目前社会技术、经济、养殖业状况、畜产品市场状况,推荐给养殖户的一种饲养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品种标准化、畜舍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畜产品标准化。

蛋鸡标准化饲养就蛋鸡标准化饲养而言,主要内容包含蛋鸡品种标准化、蛋鸡鸡舍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蛋鸡产品标准化。

1、蛋鸡品种标准化正大公司向养殖户首推海兰褐蛋鸡品种,是由美国海兰公司培育的世界优秀的褐壳蛋鸡品种。

20周龄见蛋,22周龄开产,28周龄达到产蛋率峰值93%(正大公司示范鸡场97.4%),38周龄达到产蛋量峰值57克/只/日,52周龄达到体重峰值2250克。

2、蛋鸡鸡舍标准化正大公司向养殖户首推万只全密闭产蛋鸡舍,63×12.1×3.8米,4×28×96(6×4×4)=10752个笼位。

人工控温,春、秋、冬季能达到16-24度,冬季采用20万千卡/小时的热风炉供热。

夏季能达到28度以下,采用水帘降温;机械通风,春、秋、冬季采用横向通风,夏季采用纵向通风。

通风量采取5分钟开、关对比任意可调;人工光照,20W×90盏节能灯,光照度可以达到10勒克司,开、关时间任意可调;三项均为自动控制。

鸡粪采用刮粪机人控清理。

正大公司设计的标准化蛋鸡舍图纸,还有3000只/栋、5000只/栋。

3、饲养管理标准化(后详述)4、蛋鸡产品标准化青年鸡正大公司向养殖户提供17-18周龄青年鸡,经过人工控制光照的商品代优良蛋鸡,6周龄体重480-490克18周龄体重1550-1560克18周龄成活率95%以上整齐度80%以上17-18周龄育成鸡不是生产资料,而是固定资产,是投资方式的根本改变。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1.蛋鸡标准化管理技术要点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较大。

因此,许多养殖场会专门饲养蛋鸡。

而想要实现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工作,必须要做好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专业的管理方案。

1.1选择合适的地点在进行蛋鸡养殖时,应当选择合适位置建立养鸡场。

因为鸡只无法定点排便,而且饲养工作会存在一定的噪音,主要是雏鸡经常会发出叫声。

所以,需要选择远离城市、远离化工业企业的地方。

同时,不能建设在河流上游,避免污染水资源。

在进行鸡舍建设工作时,应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重点做好隔音处理和封闭式管理工作。

1.2环境管理技术在养殖工作中,应当及时做好环境卫生管理。

可以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并应当每日定时清理鸡只粪便,避免由于粪便长期堆积在鸡舍内,造成细菌滋生,引发鸡只出现疾病问题的情况,进而影响产蛋量。

一般卫生管理工作的频率为一周一次,需要科学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

消毒剂的常见使用方法是:使用专业喷壶工具,进行均匀的喷洒。

同时,养殖场应当树立绿化环保理念,在周围种植植被,改善区域自然环境质量。

最后,应当培养专业的饲养人员,安排他们定期进行食槽、水槽的清理工作。

此外,环境管理工作还包括温湿度管理,要根据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制定管理计划。

夏季要勤通风、冬季则要做好室内保暖工作。

适当进行散养,让鸡只能够充分运动、充分呼吸新鲜空气,从而提升其产蛋质量。

1.3检疫工作技术蛋鸡所生产的鸡蛋主要用于销售到市场当中,母鸡自身具备产蛋的能力。

但是,没有经过公鸡受精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

所以,养殖场在扩大养殖规模,进行标准化饲养工作时,会涉及到引进蛋鸡的工作。

这需要及时对外来鸡只进行检疫工作,观察鸡只的健康状态,避免携带病菌的鸡只进入养鸡场,引发大规模的疾病问题,反而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养殖场应当定期安排兽医为鸡只接种疫苗,以提升其预防各类疾病的能力。

这需要结合当地常见的疾病种类展开预防工作,科学接种防疫疫苗后的鸡只所产出的蛋,存在病毒、细菌的概率比较低,鸡蛋质量好,而且符合市场卫生管理的要求。

蛋鸡标准化管理

蛋鸡标准化管理

光照重要性
节能光照
生产管理
2、雏鸡饲养环境条件与控制 光照程序
周龄 光照时间(小时) 24 从第4日龄起每日 减少2小时光照 每日减少光照时间 0.5小时 9 从第19周起每周增 加0.5~1小时 光照强度 20~30Lx 20Lx 5~10Lx 5Lx 瓦/m2 7~9 5~6 3 1~2
1~3日龄
标准化高效养鸡的途径与方法
项目 方法与途径
(续上表)
现代蛋鸡生产具有饲养数量多、密度大等特点,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规模 生产,一旦感染疾病,损失巨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体系,保证 蛋鸡健康安全,实施规范合理的卫生防疫制度和重大疫病发生的预案与应 急措施,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净化生产环境,是蛋鸡安全生 健康安全 产的关键。①重视鸡场环境卫生,包括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 保障体系 生产区和生活区)卫生两方面;②重视鸡场规划与布局,合理规划包括鸡 场选址、鸡舍构造、通风、光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③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④建立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⑤坚持全进全出制度;⑥确定有效的药物 预防方案;⑦执行严格废弃物处理制度;⑧建立疫情的预警系统与应急预 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进组织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使企业应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 以解决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矛盾; ②改善用人机制,花大本钱改善工作条件,吸纳人才参与决策,并注重责 现代经营 、权、利的合理分配,逐步实践“人本管理”; 管理 ③强化生产管理,树立生物安全大环境意识,严格按养鸡场卫生管理要求 ,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 ④改进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会计账目; ⑤做好成本分析和生产效率分析,提高企业诊断和改进方案的准确性。
第一章 蛋鸡品种
3.尼克蛋鸡 尼克系列蛋鸡是由尼克国 际公司经多年精心培育而 成的国际优良名种。自 1994年起,有石家庄(金 羽)祖代鸡场首家引进尼 克系列祖代鸡。2000年, 金羽尼克系列种鸡、商品 鸡获得河北省唯一蛋鸡名 牌。

蛋鸡饲养标准如何养好蛋鸡

蛋鸡饲养标准如何养好蛋鸡

蛋鸡饲养标准如何养好蛋鸡?概述:现在我国提倡养殖标准化、生态化,鸡场为了更好的长久发展,就需要从以往的不规范养殖中走出来,采用科学的饲养标准来进行养殖。

那么,蛋鸡饲养标准有哪些?如何养好蛋鸡?本文将对此为大家做以下介绍:蛋鸡饲养标准产蛋期一般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笼到5%开产,第二阶段是产蛋5%到50周左右或到产蛋高峰过后产蛋下降到70%,第三阶段为50周龄至淘汰。

产蛋期一般每天喂料2~3次,自由采食,上笼后到产蛋率达5%给蛋前料,此时鸡群还没有完全开产,所以日粮中蛋白的含量较低;5%到50周给蛋1料。

这时的鸡群处在产蛋旺盛时期,需要的蛋白和能量及其他营养物质都相对增加,必须保证足够的采食;50周以后给蛋2料。

这阶段鸡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较低,即使给以高蛋白的饲料,产蛋量也不会有很大的上升,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喂蛋2料比较好。

1、喂料时料槽中的饲料应分布均匀,料梢要经常清扫,特别是夏天,料槽中的湿料和脏料必须清理干净。

饲料不要加得太慢,不应超过料槽的1/3,以免被鸡啄撒而造成浪费。

2、饮水必须是清洁新鲜的,饮水器或水槽必须每天进行清洗,乳头式饮水器要定期逐个检查,如果育成期是水槽,上笼后用饮水器则要注意教会鸡群用乳头饮水。

饮水量一般为采食量的2倍。

蛋鸡标准化健康养殖(1)蛋鸡养殖设施化。

蛋鸡的样要严格按照标准,鸡舍要建在地势高燥、交通便利、方便排污的地方,同时要进行相应的绿化措施。

雏鸡、成鸡和产蛋鸡要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为了防止蛋鸡饲养过于紧密,每平方米的蛋鸡要少于13只。

同时,为了给予蛋鸡良好的生长环境,鸡舍里要安装鸡笼、自动投喂饮水机、排风机、清粪机等,还要保证鸡舍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都在适合蛋鸡生长的范围内。

(2)蛋鸡的防疫措施。

首先是要选择健康优质的雏鸡,主要表现为体格壮硕、产蛋率高、抗疫病能力强。

要到正规且有经营许可证的鸡场购买雏鸡。

第二点是消毒,主要包括人员的消毒与鸡舍的消毒。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设备配套与鸡舍建筑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设备配套与鸡舍建筑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设备配套与鸡舍建筑作者:周明娥李朝国梅波等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09年第09期我国是世界蛋鸡养殖大国,自1986年以来,我国禽蛋产量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湖北省作为国内重要的商品蛋鸡养殖大省,目前全省良种蛋鸡存笼7 000多万只,鸡蛋产量110万t。

我省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蛋鸡养殖的总体规模很大,但以农户为主体的养殖规模较小,蛋鸡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二是以农户为主体的蛋鸡养殖设施普遍简陋,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管理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养鸡生产的环境控制能力差,蛋鸡生产水平低。

三是密集的小规模养殖,以及养殖设施的相对简陋、生产布局不尽合理等,使蛋鸡生产的疫病防控难度日益增大,蛋鸡的疾病越来越多,防病成本越来越高,不利于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生产条件的低端化导致蛋品质量低端化,与社会对鲜蛋质量要求的高端化不相适应,存在着蛋品质量问题。

在目前蛋鸡生产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蛋鸡养殖的疫病防控难度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发展我省蛋鸡产业,就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为了推动我省蛋鸡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目前落后的养殖方式,促进蛋鸡产业的升级和整体素质提高,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编印了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目前该模式已开始在全省组织推广,其推广的核心是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的鸡舍设备配套与鸡舍建筑。

1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栋蛋鸡舍,饲养蛋鸡5 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

这一先进模式,是在总结全省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基础上,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开放式养殖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开放式养殖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开放式养殖模式效益对比分析作者:张春飞,何爱民,杨宏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0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S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9-0027-02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栋蛋鸡舍饲养蛋鸡5 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

这一先进模式是在总结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

浠水县蛋鸡养殖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至2009年底,现有存笼蛋鸡1 320万只,与蛋鸡产业相关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诸如种鸡生产、孵化、商品蛋鸡育雏育成、饲料生产、兽药销售、疫病防控、技术服务、蛋品加工销售、设备生产销售等相关的从业人员近6 000余人。

虽然我县蛋鸡养殖的总体规模大,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以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养殖,蛋鸡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②鸡场建设选址、布局不合理,养殖设施设备简陋,使蛋鸡生产过程中疫病防控难度较大,疫病多且越来越复杂,疫病防控成本高,不利于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主要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低,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差,蛋鸡生产水平普遍不高。

④由于生产条件的低端化导致的蛋品质量低端化,与社会对鲜蛋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蛋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⑤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

为了促进我县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浠水县畜牧局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推广了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到目前已有36家养殖场(户)近120万只蛋鸡按这一养殖模式进行蛋鸡养殖场改造,新建“153”模式鸡舍60余栋。

笔者对浠水县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传统的开放式养殖模式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数据采集(1)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数据收集于浠水县洪都禽业、禹山畜牧、红莲养鸡合作社(见表1)。

湖北省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湖北省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为了推动我省蛋鸡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目前落后的养殖方式促进蛋鸡产业的升级和整体素质提高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编印并推广了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湖北省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湖北省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为了推动我省蛋鸡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目前落后的养殖方式,促进蛋鸡产业的升级和整体素质提高,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编印并推广了"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作 者:李朝国 王建国 徐德清 梅波 作者单位: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武汉,430064 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 英文刊名:GU4) 分类号:S8 关键词:

大规模标准化蛋鸡养殖技术

大规模标准化蛋鸡养殖技术

大规模标准化蛋鸡养殖技术1.养殖技术(1)层叠式鸡笼饲养大规模蛋鸡场的饲养宜采用层叠式鸡笼饲养,分为层叠式鸡笼育雏育成和产蛋鸡饲养。

(2)层叠式鸡笼育雏育成为了适应育雏和育成的需要,层叠式育雏育成鸡笼分为育雏层和育成层,后备母鸡的质量和均匀度是关键性的问题,会影响到以后的产蛋性能。

因此,在育雏育成阶段应成功地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供料的均匀度。

②饲料的快速分配。

③笼子外面的料槽内没有粪便。

④充足并卫生的饮用水。

⑤笼间采用铁丝网隔断。

⑥操作简便。

⑦减少氨气浓度。

(3)育雏育雏层与育成层相同,育雏层带有垫子,可确保雏鸡安稳立足(尤其是育雏的最初几天)。

清理工作简单快捷。

饲料的供给要保证雏鸡从第一天起就可以很容易地吃到笼子外面料槽中的饲料,却不能站进饲料中。

通过调节横杆,可以根据鸡龄调节吃料口的大小,料槽的内沿应设有防止饲料的浪费的功能。

雏鸡饮水的供应采用乳头饮水线,可以根据鸡的大小来调节高度,这样可以保证从一日龄就有充足的供水。

(4)育成6周龄之后,后备母鸡被平均分配到鸡笼的各育成层。

育成鸡直接从料槽中吃到饲料。

后备母鸡可以通过横杆上面采食,直到18周龄转群。

在育成层,乳头式饮水器安装在笼子内部的后面,确保每只鸡可以容易地喝到水。

(5)层叠式鸡笼产蛋鸡饲养18周龄以后转入层叠式蛋鸡笼,采用链式或行车式喂料系统和乳头饮水器,创造良好的鸡舍环境,使鸡的产蛋性能及所处环境因素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6)采用鸡蛋收集系统集蛋规模化蛋鸡场应采用高标准的鸡蛋收集系统,以满足可靠性、操作简便、轻柔。

鸡蛋收集系统配套有鸡蛋分级机和打包机。

鸡蛋传送到配备分级机和打包机的房内,应采用一次性蛋托和包装箱,并标有生产日期,不仅可以保证鸡蛋质量,而且有利于防疫。

(7)使用乳头式饮水系统供水为了使蛋鸡健康成长,应该供应新鲜干净的水,因此,必须使用可靠的水源供应系统,必须无污染,且容易喝到,蛋鸡应使用不带滴水杯的乳头饮水器和带滴水杯的乳头饮水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
一、模式说明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栋蛋鸡舍,饲养蛋鸡5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

这一先进养殖模式,是在总结我省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基础上,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二、主推品种
(一)、国内引进的国外高产蛋鸡
1、褐壳蛋鸡:主要有海兰、罗曼、伊萨等。

2、浅褐壳蛋鸡:又叫粉壳蛋鸡。

主要有海兰灰、罗曼粉、尼克粉。

(二)、国内培育的高产蛋鸡品种
主要有北京农业大学培育的农大三号、北京华都峪口种禽公司培育的京红1号和京粉1号、河北大午集团培育的京白蛋鸡。

三、鸡舍与饲养工艺
(一)鸡舍配比
两段式饲养:育雏育成舍:产蛋鸡舍1:3。

三段式饲养:育雏舍:育成舍:产蛋鸡舍1:2:6-7。

(二)鸡舍类型
适宜蛋鸡养殖的鸡舍类型主要有卷帘开放式、有窗开放式、封闭式三种。

其中,封闭式鸡舍使用效果最好,如果有条件最好建封闭式鸡舍。

(三)舍内布局
开放式鸡舍宜两列三走道或三列四走道布局;封闭式鸡舍根据饲养规模,可三列四走道、四列五走道布局。

配套笼具:目前国内适宜农户饲养蛋鸡的笼具主要有390型、4128型。

390型笼具为3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90只;4128型笼具为4层阶梯式,每组可养蛋鸡128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