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论文汇总

高血压论文汇总
高血压论文汇总

老年性高血压病治疗

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10%-20%,其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日益受到我国医务人员的重视。由于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中、青年高血压不同,其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更为突出。对各种疗法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情况进行论述。

一、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1],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一)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资料显示[2],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和血压升高幅度增加,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控制率下降。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27%的人患有高血压,其中20%为2级高血压。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其中60%为2级高血压。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在年龄<60岁、60~79岁和≥80岁的人群中,血压控制正常率分别为38%、28%和23%[2]。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即约每2位老年人中就有1例高血压,而我国仅32.2%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仅为7.6%。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高血压流行病和防治研究的重要参数。尽管许多试

验结果显示,老年人高血压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但其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

(二)老年高血压病的特点

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H)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美国老龄人群的收缩期高血压项目研究(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调查,60岁以上人群ISH患病率为7%~11%[3],我国60岁以上人群ISH患病率为10.24%,而ISH患病人数占高血压总人数的79.01%[4]。SHEP证实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lderly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EISH)较舒张期高血压,或收缩和舒张双期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病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每年EISH导致的心血管病病死率为15.2%,脑卒中病死率为6.9%,心脏病病死率为8.0%,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已引起国际和国内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3]。

2. 药物的敏感性改变血压波动大,老年人血管压力感受器不敏感,血压调节功能减退;但老年人药物代谢慢,且多伴肾小动脉硬化和纤维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从而影响肾对药物的清除作用。同时,老年人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因此,在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应强调平稳降压。

3.脉压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另一个特点是脉压大。老年人主动脉和弹性动脉中膜的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含量增多,加上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动脉硬化,弹性减低。脉压值是反映大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有力指标。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下降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与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

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肾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4. 并发症多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靶器官损害明显,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减退以及其他慢性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是老年高血压的最大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和高血压同时对靶器官造成损伤,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糖尿病患病比例高,损伤的靶器官多,损伤程度重。美国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发表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强调,降压与靶器官保护并重,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二者必须兼顾[4]。有报道在223例65岁以上老年人中,根据WHO/ISH高血压指南危险分层标准,56%为中危患者,29%为高危患者,15%为极高危患者,其中左室肥厚发生率56%,中危患者发生率48%,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各62%[6]。

5. 其他特点

白大衣性高血压,所谓白大衣高血压(WCH)和诊室高血压基本类似,就是在诊室环境下或在医生测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由病人自身携带着测血压装置,无医务人员在场)时血压正常。这是病人见到穿白大衣大夫后精神紧张,血液中就会出现使心跳加快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使某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过去认为这种“白大衣高血压”仅精神紧张,本人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这种"白大衣高血压”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假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肱动脉血管壁的增厚硬化,需要较高的气囊压力才能阻断血流,所以间接测压常获得较高的血压读数,甚至比直接测压法血压高出30 毫米汞柱以上。我们把这种血压升高叫假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的患者由于脏器的血管也有动脉硬化,因此常伴有脏器供血不足,同时其舒张压也不很高,不易耐受降

压治疗,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在未确诊前不宜贸然进行降压治疗。确诊后应同时对动脉硬化和脏器供血不足进行治疗,消除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逆转动脉硬化从而保护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眼花时,有直立位低血压的表现,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缓慢。

餐后低血压,餐后低血压(PPH)是指老年人进食后所引起的低血压,即餐后2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其机制是因为机体进食时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胰等内脏组织血流量增加,而其它部位血流量相对减少,当心率和外周血管阻力未相应增加时,就产生PPH。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8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标准有所不同,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收缩压降至目标水平为150mmHg,以免脉压增宽,并在不影响脉压的情况下,争取尽可能降到140mmHg,而舒张压降至70mmHg 为宜。

老年高血压临床诊治过程中还具有症状不典型、对降压药物的治疗反应不均一,随季节变动大以及治疗顺从率、控制率低等特点。

二、治疗

(一)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

目前,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按药理作用,可将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西药分为Ⅰ类利尿剂;Ⅱ类为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Ⅲ类为肼屈嗪、咪唑啉受体激动药、α受体阻断药。

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可单独治疗轻度高血压,也常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利尿药为主。β受体阻断药对轻、中度高血压有效。钙拮抗药能抑制细胞

外ca2+的内流,能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ACEII能使血管舒张压下降。

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选单药治疗,用I类或Ⅱ类均可。用药后,如血压仍>140/90mm Hg者,则二药联用。一般选I+Ⅱ或Ⅱ+Ⅲ,常用利尿药以抗水钠潴留;β受体阻断药与Ⅲ类药合用,可抑制肾索释放:ACEI可阻止利尿药对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若无效,则三联用药:如I+Ⅱ+Ⅲ,即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扩血管药(肼屈嗪、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或利尿药+钙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或ACEI+利尿药+钙拮抗药,或利尿药+米诺地尔+β受体阻断药均可。现有抗高血压药长期单独使用后常会失效,如加大剂量较易引起不良反应而难以继续应用,所以临床实践中常用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药物,方可发挥其降压作用较强且作用迅速的优势。

(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不足

迄今为止,药物的一些明显缺点却仍未得到满意解决,如副作用较大,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性功能等。其次,有些药物降压过程中可导致血压波动性改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存在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化以及代谢功能的降低,一些患者常规用药量即可使血压下降过低,甚至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如果减少用药次数或降低用药剂量,血压则控制不稳定。近几年,虽然有大量新型、有效的降压药物不断问世,丰富了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但人们同时又发现,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案、用药指南等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各个不同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有些甚至相互矛盾,使的临床工作者感到无所适从[7]。

三、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并不是所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情况不严重,不合并任何其他疾病的患者来说,运用非药物疗法完全可以

控制,其方法为:1、控制体重,2、适当运动,3、合理膳食,4、思想放松,5、清淡少盐,6、戒烟少酒,7、补钾补钙,情绪乐观。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也要坚持非药物治疗。

四、展望

老年高血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控制血压水平,更在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传统中医理论与治疗特别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节的理念相吻合。依据现代医学进展,遵循循证医学最佳研究证据,选择最佳西药降压治疗方案,并充分考虑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辨证施治,实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以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总体发展趋势[7]。

参考文献

[1] Chalmers J.The 1999 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Med J Aust。1999。17l:458-459.

[2] Franklin SS,Khan SA,Wong ND,et a1.Is pulse pressure useful in predicting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mheart study.Circulation.1999.100:354-360.

[3] Prevention of stroke by antihypertensive drug treatment in older persons with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Final results of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SHEP). SHEP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JAMA. 1991; 265(24): 3255-3264.

[4] 王薇, 赵冬. 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4): 246-247.

[5] Chobanian AV. Clinical practice.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N Engl J Med. 2007; 357(8): 789-796.

[6] 李浩, 刘龙涛.基于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 年7 月第7 卷第7 期.

[7] 马文君, 刘国仗. 老年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特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 24(4): 255.

毕业论文--浅谈高血压患者护理

南华大学社区护理专业(自考)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刘凤云班级:1010 学号:911310200120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高血压患者护理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题目来源:学生自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11 年 7月 1 日至 2011 年 10 月 1日 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或内容纲要:字数>500字):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189例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指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老年人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2.2 心理护理:2.2.1 心理疏导;2.2.2 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2.2.3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 2.3 一般护理 2.4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2.4.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2.4.2 用药注意事项 2.5饮食护理 2.6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 2.7 康复指导:2.7.1 疾病知识指导;2.7.2 用药指导;2.7.3 自我监测指导 3 小结 2、主要参考文献 [1] 黄萍.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67 68. [2] 王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湖北中医杂志,2007,29(8):47 43

[3] 王云开,王梦洪,郑泽琪,等.科素压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高血压杂志,1996,7(4):293-295. [4] 尚海鹏.高血压防治新进展.新医学,1999,30(4):244. [5]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 指导老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系部负责人(签名):时间:年月日

护理学毕业论文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以下是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的毕业论文!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呈直线上升 趋势,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其引起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一般护理 1.1 休息 早期患者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者,血压较高,症 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表现者应充分休息。适当的休息和充分的 睡眠对降低血压都有好处。要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 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操作亦相对集中,动作轻巧,防 止过多干扰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当血压通过治疗稳定在理想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时,除了保证足够的休息外,还要注意生活 起居有规律,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看情节恐怖、紧张的电视、电影,注意劳逸结合,运动量不宜太大,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打太极拳,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 1.2 饮食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 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忌烟酒,咖啡和浓茶亦应尽 量避免饮用。 2 观察病情

(1)测量血压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测量前患者须静坐 或静卧30 min,同一血压计,同一侧肢体。(2)当测量血压高于160/100mmHg,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给予必要的处理。(3)如发现 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同时伴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发生高 血压危象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患者卧床、吸氧。同时备 好快速降压药物、脱水剂等,如患者出现抽搐、躁动,则应主意 安全。(4)对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详细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5)对失眠或精神紧张者,要做好 心理护理,同时配以药物治疗。 3 健康指导 (1)广泛宣教高血压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引起高 血压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患 者足够的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 在接近正常的水平,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定期测 量血压。(2)饮食控制,减少钠盐、动物脂肪、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缓泻剂。(3)向患者或家 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加予 调整,防止血压反跳。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坐 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 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4)提 高患者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 要改善控制自己的情感生活,不要过度兴奋,激动或发怒。避免 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焦虑及各种不良刺激。音乐对人的心理和 情绪有调节作用,要鼓励患者多听音乐,陶冶情操。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学毕业论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学毕业论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高血压护理学毕业论文篇一:《试谈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健康教育 我国高血压病人每年以300万例的速度增长,使许多人深受其害,但若做好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将其危害降至最低点。现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浅谈如下。 1 病人基本情况估计 1.1 护理病史询问病人有无家族史,病前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工作性质及头痛、头晕程度等。致病因素,血压升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家族史: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2)生活习惯及饮食: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酒,喝咖啡,摄饱和脂肪酸过多等,肥胖和超体重,剧烈运动,便秘,吸烟均可致血压升高。(3)精神心理因素及职业: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发病率高,可能与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文化素养、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4)其他病史:高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也可能与气候条件、环境噪音等有关。 1.2 主要表现 1.2.1 缓进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以缓进型多见。(1) 一期:常无症状或表现为头痛、头胀、心悸、乏力、耳鸣、失眠、四肢麻木等,体检时反有血压升高,临床无心脑、肾受损的表现,为原发性高血压第一期。(2) 二期:血压持续升高,并随着细小动脉硬化,逐渐出现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损害,如有下列一项者:①左心室肥大;②眼底动脉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为原发性高血压第二期。(3) 三期:当心脑、肾重要器官损害发展至有下列一项者:①左心衰竭;②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血,视神经乳头水肿,为原发性高血压第三期。 1.2.2 急进型高血压约占1%~5%,多见于年轻人,起病急剧,突然头痛、

护理学毕业论文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心得的毕业论文 高血压是一种现代流行病,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 的老龄化,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有关部门获悉,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 专家介绍,患了高血压如果不治疗,平均13.9年后,就会引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 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 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 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 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1]。高血压病病程长,病情进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缓慢过程,但对心、脑、肾是一个很重要的致 病因素。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 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开展以整体护理为中心,护理管理为基础的 方案而达到护理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有针对性地 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进行健康宣教, 针对个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印发成小册子挂于病房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认识。 2 生活方式干预

2.1 正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 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 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 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 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2]。刘向红[3]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 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 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张月华等[4]调查表明,A型行为模式中敌意性行为元素与 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的患病有密切的联系。通过A型行为的矫正,以及运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气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紧张 情绪,可有效降低血压。 2.2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据报道,饮酒量与血压水平 呈正比,每日饮酒30 mL其收缩压升高4 mmHg,舒张压升高 2mmHg,高血压病患病率50%;每日饮酒60 mL,收缩压升高6 mmHg,舒张压升高2~4mmHg,高血压患病率达100%.针对其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健康教育,如:有饮酒习惯者应限量饮酒,每天白 酒最好不超过50g,节假日或会友时可适量饮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压病者劝其戒酒。 2.3 膳食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压[5]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肢体水肿。体内水分 经肾排出时,又会随尿液同时排钾、碘、硒等多种元素,使体液 中钾钠比例失调,体内营养代谢失衡。叶桂芳[6]通过社区调查405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结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毕业论文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初)

————————————————————————————————作者:————————————————————————————————日期: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姓名:张西南 指导老师: 学号:201003021 专业:药学 班级:2010级药学(3)班 实习单位: 完成日期:2014 年 5 月 1 日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实习单位: 作者签名:张西南 指导老师: 2014 年5 月1 日

目录 1 前言 (4) 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5) 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5)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5) 3.2 Ca2+通道阻滞剂 (6) 3.3 利尿药 (6) 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7) 3.5 血管扩张药 (8) 3.5.1 直接扩血管药 (8) 3.5.2 钾通道开放药 (8) 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8) 5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 1 前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世界范围内大约10亿人正在受到高血压病的困扰[1]。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1/5[2]。因此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网络调查搜索作简要综述。

毕业论文-高血压护理_(卢宗芹)

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2013级护理专科卢宗芹 【摘要】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有氧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合理用药、帮助有效戒烟等,真正提高自我生活质量,远离病痛的折磨,高质量的生活。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达96%。结论高血压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也不可忽视,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及饮食指导将会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的风险,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hypertension means that systolic and/ or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are increasing (>=140/90mmHg)during resting state, often accompanied by fat and glucose metabolic disorder, functional and organic changes of organs such as heart, brain, kidneys and others as well. High blood pressure can be divided into primary hypertension and secondary hypertension. Becaus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r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are no obvious, high blood pressure also known as "invisible killers" to human health.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 guide 72 hypertensive patients to do psychological nursing, aerobic exercise, dietary instruction, rational using of drugs and give up smoking effectively. 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with a better health condition with effective rate reaches 96%.Conclusion: The experience of holistic nursing and dietary instruction o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ll reduce the risk of deteriorating the symptoms or recurrent, therefore, we should raise the awareness of hypertension, which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meaning to early preven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措施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论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讨论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护理方法并进行经验性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入院后护理。结果无产妇死亡,在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后,因胎儿宫内窘迫(32例),胎盘早剥(1例),其他因素(12例),行剖宫产共计45例,其余35例患者自然分娩。结论应注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帮助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平稳度过妊娠期、围生期以及产褥期。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妊娠期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度蛋白尿;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1]。 1 临床资料 收集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来院,经检查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0例,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3.7岁,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6例,轻度子痫前兆59例,重度子痫前兆5例;初产妇53例,经产妇27例。 2 临床护理 2.1日常护理嘱患者以左侧卧位为主卧床休息,保证8~10h/d

的睡眠,左侧卧位易改善体循环血量,改善胎盘血供,偶尔右侧卧位可以替换左侧卧位,但避免平卧以预防仰卧体位综合征。正常饮食但应以清淡为主,摄盐量约7g/d左右,脂肪摄入低于60g,增加蛋白质摄入,摄入应达到100g/d左右以满足机体需要。引导患者调节情绪、稳定患者心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情绪波动。 2.2监测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具体内容如下,自觉症状监测:有无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生命体征监测:入院后至产后48h 内1次/4h监测血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日计数胎动,听胎心1次/2h以及有无腹水、水肿以及心理变化等;辅助检测监测:记录日液体出入量;定期送检血、尿常规标本,监测尿蛋白量以及出凝血时间等常规生化指标;并发症监测:有无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呼吸困难,阴道流血等等。 2.3用药护理硫酸镁作为首选解痉药,常用于子痫先兆、子痫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在用药中要严格控制总用量在25~30g/d。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必须检测:膝腱反射存在;呼吸大于16次/min;尿量大于25ml/h或日尿量大于600ml/h;备好10ml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一旦产生镁中毒应在3min以上将葡萄糖酸钙静推。嘱咐使用镇静剂患者绝对卧床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严密监测使用降压药患者血压并控制降压药物滴速,避免因血压降低幅度过大引起脑出血或胎盘早剥。使用利尿剂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容量避免电解质紊乱。 2.4分娩期护理自然分娩患者,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

高血压的护理论文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论文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护理 20世纪90年代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快,社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下面就有一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男42岁,体型为中度肥胖,长期饮酒,喜食油腻高脂食物,近日来常出现头痛、头昏、疲劳、心悸等,并且在劳累后加重。查T37.2摄氏度、P80次/分、R17次/分、BP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入院主要存在的护理诊断疼痛、知识缺乏、焦虑、潜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脑血管病。针对这些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 2护理 2.1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住院治疗观察[1]。 2.2 饮食 应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戒烟、控制饮酒,保证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足量的钙、镁对治疗高血压有益。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可使血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 2.3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 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a2+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利尿剂应用不当可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血脂代谢紊乱;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延长房室传导时间,老年人β-受体功能降低,可引起低血糖、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末梢循环障碍,因此不宜单独使用,应用时应注

高血压论文 毕业

论文评阅结果: 论文评阅人: 广州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高血压 姓名: 年级专业班: 学号: 论文提交时间:2012 年 9 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研究背景 (1) 1.1老年高血压的定义 (2) 1.2 老年高血压的现状 (2) 第二章研究对象及方法 (3) 2.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4) 2.2 其他特点 (5) 第三章研究结果 (6) 3.1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 (7) 3.2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 (8) 第四章讨论 (20) 第五章结论 (21) 附录 (22)

参考文献 (22) 【摘要】:白内障是引起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致盲,通过手术摘除病变晶状体是主要方法。加强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制定个体性护理计划,加强健康和安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晶体植入;护理管理 【关键词】摘除、植入、术后 研究背景:白内障是引起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致盲,通过手术摘除病变晶状体是主要方法。白内障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分先天性和后天性。白内障的形成及分类。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4月我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250例(251只眼),其中男140例(141只眼),女110例(110只眼),年龄36岁~90岁;术前视力光感,术后住院观察<3 d有204例,>7 d的有7例,住院>7 d的主要原因是:有2位老年人分别因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忘记医嘱离院饮酒、擅自跑出医院逛街致术眼大量出血;有一人因双眼白内障术后入厕时碰撞到墙上导致术眼大量出血;有1人因睡梦中自己用力拳击术眼致晶体脱出二次手术;有1人因智力障碍脏手揉搓致术眼严重感

毕业设计-老年高血压的护理论文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论文医学论文老年高血压的护理论文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护理 20世纪90年代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快,社区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下面就有一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男42岁,体型为中度肥胖,长期饮酒,喜食油腻高脂食物,近日来常出现头痛、头昏、疲劳、心悸等,并且在劳累后加重。查T37.2摄氏度、P80次/分、R17次/分、BP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入院主要存在的护理诊断疼痛、知识缺乏、焦虑、潜

在并发症:高血压急症、脑血管病。针对这些护理诊断采取相应的护理。 2护理 2.1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住院治疗观察[1]。 2.2 饮食 应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戒烟、控制饮酒,保证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足量的钙、镁对治疗高血压有益。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可使血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 2.3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 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a2+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

毕业论文高血压护理

毕业论文高血压护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通过对我院56例患者(男4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 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 结果:5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 高血压概念 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和/或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疾病简介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论文)

2013年06月14日

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随之不断延长,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伴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也不断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65岁的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约占1/2。目前我国老龄人口为总人口数的9%,老年高血压患者将近5000万。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每年导致1200万人死亡。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护理已成为医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1.老年高血压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1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 素的综合征,高血压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2老年高血压定义: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天3次以上升高,即收缩压(SBP)≥18.6kPa和(或)舒张压(DBP)≥12kPa,称为老年人高血压。血压的波动性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吸烟、饮酒、喝咖啡、膀胱储尿(可使血压一时性波动),故测血压前20min内应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 1.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老年人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天血压测量,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 2.6kPa。 80年代,老年高血压工作组规定65岁以上的人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2.6kPa为老年高血压,如收缩压 16.8~21.3kPa,舒张压<12kPa,则诊断为临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997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六次报道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 ≥18.6kPa,舒张压≥12kPa,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 ≥18.6kPa,舒张压<18.6kPa。 2.发病原因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毕业论文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专业:药学 班级: 2010级药学(3)班 实习单位: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 日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实习单位: 作者签名:张西南 指导老师: 2014 年 5 月 1 日

目录 1 前言 (4) 2 高血压的研究历史 (5) 3 高血压药物的现状 (5)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5) 3.2 Ca2+通道阻滞剂 (6) 3.3 利尿药 (6) 3.4 交感神经抑制药 (7) 3.5 血管扩张药 (8) 3.5.1 直接扩血管药 (8) 3.5.2 钾通道开放药 (8) 4 高血压的治疗趋势 (8) 5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摘要:在高血压百年的认识过程中,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现状;研究进展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blood pressure in one hundred, suffered high blood pressure is no longer regarded as limi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seases, but 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ogether, genetic syndrome, can be call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for evaluation, evalu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drug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hypertension;anti hypertensive drugs;application status;research progress 1 前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将引发人体多个靶器官损伤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外周血管病以及肾脏损害,其危害更甚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有效控制血压是防治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的关键。世界范围内大约10亿人正在受到高血压病的困扰[1]。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人数的1/5[2]。因此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通过网络调查搜索作简要综述。

高血压诊疗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高血压诊疗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录 (1) 摘要 (4) Abstract (5) 第一章绪论 (8)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8) 1.2 相关研究的现状 (9) 1.2.1 高血压领域的研究现状 (9) 1.2.2 关联规则的研究现状 (10)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 (11) 第二章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12) 2.1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2) 2.1.1 数据挖掘简介 (12) 2.1.2 数据挖掘的功能概述 (15) 2.1.3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7) 2.1.4 数据挖掘和传统数据分析工具和学习机器的区别 (19) 2.2 关联规则 (20) 2.2.1 关联规则介绍 (20) 2.2.2 关联规则的有关定义 (21) 2.2.3 关联规则的分类 (24) 2.3 挖掘关联规则的经典算法介绍 (25) 2.3.1 AIS算法 (26)

2.3.2 APRIORI算法 (26) 2.3.3 不产生候选挖掘频繁项集算法 (29) 第三章中医医案分析系统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33) 3.1 系统体系结构 (33) 3.2 功能模块 (34) 3.2.1 原始数据录入 (34) 3.2.2 中医医案模型创建模块 (36) 3.2.3 模型浏览模块 (36) 3.3 数据存储结构的设计 (37) 3.4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及实现过程 (40) 3.4.1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 (40) 3.4.2 Apriori算法的实现过程 (40) 3.5 算法运行结果 (41) 3.6 结果评价及性能分析 (42) 3.6.2 对高血压医案模型进行分析 (42) 3.6.3 对Apriori算法进行性能分析 (43) 第四章总结与展望 (46) 4.1 总结 (46) 4.2 展望 (46) 参考文献 (48) 在学取得成果 (50) 致谢 (51)

高血压护理论文(新)

高血压护理论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院前急救及转运途中护 理 【摘要】总结2010年1月~12月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与转送技巧,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发现规范性的院前急救和正确的转运方式是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急救人员要树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紧急救治的意识,把握转运时机与方式,并做好病情评估,及早处理。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转运技巧;院前急救、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伴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血压骤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急救的多发病,大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起病急,预后差,且病死率高。积极的院前急救和掌握正确的转运技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见习医院2010年1月~12月院前急救的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我院“120”院前急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36~85岁,均为“120”急救电话呼救患者。诱因多为各种刺激,常伴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没有得到有效观察、控制及治疗。意识模糊14例;昏迷4例。院前急救好转19例。 2院前急救过程 2.1 建立联系通道 出诊人员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得到患者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病情危重程度等信息。即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病情,嘱其做相应的准备与处理。如患者昏迷、呕吐,嘱家属不要轻易搬动患者,并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呕吐物,并做好搬运的相应准备。 2.2 现场救治 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P、R、BP,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心肺神经系统检查等。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根据病情及时救治,通常采取如下抢救措施:保持患者相对固定体位:脑出血患者可因体位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1],因此应由专人负责保护患者头部,避免头部的活动。呕吐患者头应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阻塞是脑出血院前急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昏迷患者,常丧失正常咳嗽和吞咽反射,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效的气道是安全转送患者的必要条件,必须建立有效呼吸,尽早解除呼吸困难。首先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分泌物,取下假牙,使患者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及抽搐患者放开口器,以顺利清除口腔、咽部内呕吐物、分泌物。舌根后坠者可用舌钳夹,并在口腔内放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当呼吸频率低于8 次/ min 或有暂停迹象时,应尽快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2];快速建立输液通道,保证药物顺利输入;治疗措施:对于心跳呼吸骤停者应就地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脑出血的患者当收缩压持续在200 mmHg、舒张压在130 mmHg 时,才需进行降压治疗[3]。有颅内高压指征者,应进行降颅压治疗,常规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如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快、不规律可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止血药可应用止血芳酸、立止血、维生素K3等。 3 转运技巧 3.1现场搬运 进行现场救治后应迅速转运患者,一人专门负责搬运患者头部,保持头偏向一侧,不能任意

毕业设计_-高血压_护理

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通过对我院56例患者(男40例,女16例)的分析,从入院48~96 h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 结果:56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 高血压概念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患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高血压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主要与年龄大小、职业属性、所在环境、遗传基因、食盐量及体重因素相关,普遍认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下降在并发症中占重要地位,而体液、内分泌因素及肾脏等也在并发症中呈现。经常反复的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混乱,从而影响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运行,形成了以血管收缩带来的神经冲动为主导的兴奋中枢,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接受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论文-高血压

如何防治高血压 【摘要】【摘要】目的:阐述高血压早期预防、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抗高血压药物的 分类。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高血压做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的防治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结论:高血压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预防并通过药物的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 early prevent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作用机制;分类;预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而易见的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1 高血压症状 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用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已低于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成人理想血压为收缩<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正常高值为收缩压<85~89mmHg 2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2.1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 ~40%的血压变异是遗传决定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发生机率分别为3%、28%、46%。单卵双生的同胞血压一致性较双卵双生同胞更为明显 2.2 环境因素高血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体重超重、膳食中高盐、中度以上饮酒、吸烟、社会心理因素等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以上危险因素中,以体重超重、膳食高盐和饮酒最为重要,它们与高血压发病显著相关。国人平均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中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1~24·5和21~25,BMI为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了其它危险因素后,BMI每增加一个单位,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约10%, BMl≥24.者其发病率为BMI<24者的2~3倍。膳食中钠盐摄入量与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病患病率密切相关。每天为满足人体生理平衡仅需摄入0·5g氯化钠,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g,南方约7~8g。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入量增加2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而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摄入则具有抗高血压作用。长时间的情绪紧张以及患者的性格特征、职业、经济条件等对本病发生有重要影响. 2.3 其他 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2、避孕药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食盐:摄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