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点翻译句子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点翻译句子(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年级下册)2.《口技》(林嗣环)(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隐隐地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3)曳屋许许声。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
(5)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八年级上册)3.《桃花源记》(陶渊明)(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然后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4.《陋室铭》(刘禹锡)(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5.《爱莲说》(周敦颐)(1)晋陶渊明独爱菊。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
文言文考试篇目重点字词解释汇编一、陋室铭(1)山不在.高:在于;(2)有仙则名..:则:就;名:出名;(3)斯.是陋室:这(4)惟.吾德馨.:惟:只是;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5)草色入.帘青:映入;(6)鸿儒: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7)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学问的人;(8)可以调...素琴:可以:可以用来;调:弹奏;(9)阅.金经:看;(10)丝竹:泛指音乐;(11)案牍之劳形...: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劳:使……劳累;形:身体;(12)诸葛庐.:茅庐,茅屋;(13)何.陋之.有: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爱莲说(1)水陆草木之.花:之:的;(2)可.爱者甚蕃.:可:值得;蕃:多;(3)自.李唐来:自:自从;(4)甚.爱牡丹:非常,十分;(5)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从……中长出;而:却;染:沾染污秽;(6)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7)不蔓.不枝.:蔓:牵连;枝:枝节;(8)香远益.清:益:更加;(9)亭亭净直....:亭亭:笔直的样子;净:洁净的;植:站立;(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可以;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焉:指莲;(11)予谓.菊:谓:认为;(12)花之.隐逸者也:之:的;(13)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14)陶后鲜.有闻:鲜:少;(15)宜乎众...矣:宜乎:当然;众:多。
三、橘逾淮为枳(1)晏子将使..楚:将:将要;使:出使;(2)谓.左右曰:谓:对……说;(3)齐之习辞..者也:习:擅长,善于;辞:辞令;(4)今方来:今:现在;方:将要;(5)吾欲辱.之:辱:侮辱;(6)何以.也:以:用;(7)为.其来时:为:于;(8)臣请缚..一人:请:请允许;缚:捆绑;(9)过王而.行:而:表示修饰;(10)何为.者也:为:做;(11)何坐.:坐:犯……罪;(12)酒酣:酒喝得正高兴;(13)诣.王:诣:到;(14)缚者曷.为者也:曷:什么;(15)齐人固.善盗:本来;(16)避.席:避:离开;(17)橘生淮南则为..橘:则:就;为:成为;(18)生淮北则为.枳:为;变成;(19)叶徒.相似:徒:只是;(2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21)所以然.者何:然:这样;(22)水土异.也:异:不同;(23)民生长..于齐:生:生活;长:成长;(24)入楚则.盗:则:就;(25)得无:莫非;(26)非所与熙..也:与:和;熙:同“嬉”,戏弄;(27)反取病焉...:取:遭到;病:辱;焉:句末助词,无实义。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2、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7、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13、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初三要背的文言文
初三文言文背诵篇目及解释一、《出师表》- 诸葛亮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董允之责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董允等,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第一段:先帝开创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困乏、物资短缺,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中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归纳
一、重点实词翻译1. 常见实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实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实词翻译示例(1)如: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为: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2)如: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为: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声,仿佛铁马冰河的景象进入了梦境。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翻译为: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二、重点虚词翻译1. 常见虚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虚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虚词翻译示例(1)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为: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翻译为:早上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晚上就能进入朝廷的大厅。
(2)如: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常见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判断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2)被动句:将“被”、“受”等被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被动结构。
(3)倒装句: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4)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初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初三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在初三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及它们的翻译: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让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时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2. 《望岳》- 作者:杜甫-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翻译:泰山的景色如何?齐鲁大地的青翠还未消失。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秀美的山景,阴阳交替,划分了昼夜。
胸中激荡着层层云雾,眼睛紧盯着归巢的鸟儿。
我定要登上这山的顶峰,俯瞰四周的群山。
3. 《滕王阁序》(节选)- 作者:王勃-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翻译:豫章是古老的郡,洪都则是新建的府。
天上的星辰分布在翼轸之间,地理位置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三江环绕,五湖环绕,控制着蛮荆,引导着瓯越。
这里物产丰富,天赐珍宝,龙的光辉照耀着牛斗星区;人才辈出,地灵人杰,徐孺子曾下榻于陈蕃的家中。
4. 《岳阳楼记》(节选)- 作者:范仲淹-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官。
到了第二年,政治通达,人民和睦,各种废弃的事务都得到了复兴。
于是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并在其上刻上了唐代和当代贤人的诗赋。
他委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5. 《桃花源记》(节选)- 作者:陶渊明-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中考文言文翻译字词翻译
1. 古义: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例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劝学》)翻译:至于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东西,也就不能到达。
2. 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翻译: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 古义:凭借;今义:依靠。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 古义:以为;今义:认为。
例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劝学》)翻译:因为他们探求和思考深邃,而且没有不思考的事物。
5. 古义:征求;今义:寻求。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翻译:没有蛇、鳝的洞穴它们就无处存身。
6. 古义:寄托;今义:托付。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翻译: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
7. 古义:通“逾”,超过;今义:越过。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8. 古义: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例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劝学》)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9. 古义:感到疑惑;今义:感到困惑。
例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劝学》)翻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于险阻、僻远的地方。
10. 古义:所以;今义:因此。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
在翻译文言文时,除了理解字词的基本意义外,还要注意其特殊的用法和语境。
例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通过对字词的准确翻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词语释义及句子翻译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词语释义及句子翻译一、重点词语1、辍耕之陇上辍:停止(孜孜不辍)2、怅恨久之怅:失望3、九百人屯大泽乡屯:停驻4、皆次当行次:编次5、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赶上6、今亡亦死亡:逃走7、等死等:同样8、以数谏故数:屡次9、楚人怜之怜:爱戴10、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11、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12、念鬼念:考虑、思索13、陈胜王王:称王14、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1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16、又间令吴广间:私自,偷着17、旦日旦日:第二天18、卒中往往语往往:到处19、忿恚尉忿恚:使…恼怒20、尉果笞广笞:用鞭、杖、竹板打21、并杀两尉并:一齐2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23、比至陈比:等到24、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25、复立楚国之社稷社稷:国家26、刑其长吏刑:惩罚27、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28、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29、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置30、请广于君广:扩充31、岂直五百里直:只,仅仅32、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33、布衣之怒布衣:平民34、以头抢地抢:撞35、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36、天下缟素缟素:穿丧服37、秦王色挠挠:屈服38、长跪而谢谢:道歉39、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40、时人莫之许也许:承认、同意41、谓为信然信然:确实这样42、先主器之器:器重,重视43、此人可就见就:接近、趋向44、不可屈致致:招致、引来45、宜枉驾顾之顾:拜访46、凡三往凡:总共47、汉室倾颓倾颓:崩溃、衰败4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49、遂用猖蹶用:因此猖蹶:失败50、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51、利尽南海利:物资5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大概资:资助、给予53、不知存恤存恤:爱抚,爱惜54、箪食壶浆箪:用箪盛55、危急存亡之秋秋:时(多事之秋)56、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57、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58、引喻失义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义:适宜、恰当59、陟罚臧否臧否:善恶6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遗:给予61、悉以咨之咨:询问6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63、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64、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65、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二、重点句子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中考文言文必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字句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字义:发:于:畎亩:举:筑:士:市:译文: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字义:降:任:于:是: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忍:曾:译文: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
字义:恒:过:译文:原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字义:于:衡:作:译文:原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字义:征:色:喻:译文: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字义:入:法家:拂:出:敌国:患:译文:原文: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义: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义:译文: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字义:郭:环:译文:原文: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字义:译文: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原文: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字义:城:池:兵:革:坚利:委:去:译文:原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字义:域:封:固:威:以:译文: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字义:道:寡:译文: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字义:至:畔:译文:原文: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字义:顺:译文:原文: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字义:以:译文:。
初中必背文言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孔子说:“不担心自己贫穷而担心贫富不均,不担心自己地位低下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最后凋谢。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常常忧愁。
”这些文言文及翻译都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通过学习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同时,这些语句也富含哲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启示。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些文言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翻译词语是基础,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初中阶段必考的文言文翻译词语解析,共计500字。
一、实词翻译1. “矣”: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肯定,相当于“了”、“啊”等。
如:“吾友矣,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啊。
)2.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如:“焉得谋?”(在哪里能找到计谋?)3. “若”:代词,相当于“你”、“他”、“它”。
如:“若善者,吾将与之游。
”(如果你是好人,我将与你交往。
)4.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5.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如:“何人能解?”(谁能解开?)6.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7. “之”:代词,相当于“的”、“之”。
如:“言之有物。
”(说的话有内容。
)二、虚词翻译1.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如:“于戏,予与尔同销万古愁。
”(唉,我与你们一同消解万古的忧愁。
)3.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4. “乃”: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乃知其不可而为之。
”(才知道它不可为而为之。
)5.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6. “者”:助词,用于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如:“此乃吾师也。
”(这就是我的老师。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宾语前置”:将宾语提前至主语之前,如:“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
)2.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人皆曰予可矣。
中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详细解析】1. 学而时习之:“学而”是连词,表示“然后”,“时习之”中的“时”是副词,表示“按时”,“习”是动词,表示“复习”。
整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它”。
2. 不亦说乎:“不亦”是副词,表示“难道不是”,“说”通“悦”,是动词,表示“愉快”。
整句话的意思是“难道不是很愉快吗?”3. 有朋自远方来:“有”是动词,表示“有”,“朋”是名词,表示“朋友”,“自远方来”是介词短语,表示“从远方来”。
整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4. 不亦乐乎:“不亦”是副词,表示“难道不是”,“乐”是形容词,表示“快乐”。
整句话的意思是“难道不是很快乐吗?”5. 人不知而不愠:“人”是名词,表示“别人”,“不知”是动词短语,表示“不了解”,“而不愠”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愠”是动词,表示“生气”。
整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6. 不亦君子乎:“不亦”是副词,表示“难道不是”,“君子”是名词,表示“品德高尚的人”。
整句话的意思是“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总结】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具备的品质。
孔子认为,学习之后要按时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能带来快乐;面对别人的误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生气,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内容之一。
初中文言文常考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为政》篇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三、《八佾》篇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却不稳固。
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四、《里仁》篇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只顾乡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只顾私利。
”五、《公冶长》篇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循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六、《雍也》篇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学问的人,喜欢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通过以上文言文常考翻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的句子简练而富有哲理。
学习这些句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多思考,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常考十六篇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中考常考文言文翻译字词
1.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也可作代词,指代事物或人;还可作动词,表示“去、往”。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2. 而:表示转折、递进、顺承等关系,相当于“却、而且、然后”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论语·为政》)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效果好。
3. 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语气。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4. 以:表示目的、原因、方式等,相当于“来、因为、用”等。
例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 其:作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6. 于: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相当于“在、因为”等。
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7. 而:表示转折、递进、顺承等关系,相当于“却、而且、然后”等。
例句:“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某一器物。
”8. 故:表示原因、结果,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例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常常忧愁。
”9. 与:表示并列、联合,相当于“和、跟”等。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2、肉食者...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7、牺牲..——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13、齐师败绩..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齐军)第一次击鼓时(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他们的士气已消耗尽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8、夫大国,难测.(推测,估计)也,惧有伏.(埋伏)焉.(那里)。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难以推测(它的军事行动),怕在那里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的车印混乱,眺望到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发.(被任用)于畎亩之中2、傅说举.(被举用,被选拔)于版筑之间3、管夷吾举于士.(狱官)4、百里奚举于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5、故天将降.(下达)大任.(责任)于是.(这样)人也6、苦.(使……痛苦)其心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其体肤,(使……受到贫困之苦)其身——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空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7、行拂.(违背(意愿))乱.(使……颠倒错乱或使……不顺利)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用这些办法)动.(使……惊动)心忍.(使……坚忍)性,曾.(同“增”,8、所以..增加)益.(增加)其所不能——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9、人恒.(常)过.(犯过失)10、困于心,衡.(同“横”,不顺)于虑,而后作.(有所作为)——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11、征.(表现)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12、入.(国内)则无法家拂.(同“弼”,辅弼)士,出.(国外)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
13、然.(这样)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必将导致灭亡。
《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只求利益,不择手段)也2、故不为苟得..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同“避”,躲避)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假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4、如使..5、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6、由是.(某种办法)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灾祸,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因此,由此可见)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此可见,他们所7、是故..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单,不仅)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丧失)耳(罢了)—8、非独..—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不愿意接受)也——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10、蹴.(践踏)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丰厚的俸禄)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益处)11、万钟..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12、为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13、乡.(同“向”,原先,从前)为身死而不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本来的思想)——这种做法不也是可14、是亦不可以已.(停止)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来的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光艳美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体1、邹忌修.(身高)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形容貌光艳美丽。
2、朝.(早晨)服.(穿戴)衣冠,窥.(照)镜——早上(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3、我孰.(谁,哪一个)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第二天)5、旦日..6、孰.(同“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7、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照着镜子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地不如(徐公美)8、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偏爱)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9、皆以.(认为)美于.(比)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10、王之蔽.(受蒙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12、能谤.(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于市朝..(公共场合),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13、数月之后,时时..(不时,有时候)而间.(偶尔)进——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尔进谏14、期年..(满一年)之后 15、燕、赵、韩、魏闻.(听说)之,皆朝.(朝见)于.(到)齐——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齐王。
1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然而朝中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4、盖.(推测原因,大概)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5、诚宜开张圣听....(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6、不宜妄自菲薄,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7、陟罚..(升降)臧否..(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8、若有作奸犯科.(法律条文)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9、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1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选拔)以遗.(给予)陛下——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11、悉.(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缺点)漏.(疏漏) ——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1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13、必能使行阵..(军队)和睦,优劣得所——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14、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和遗憾)于桓、灵也——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1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的臣子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7、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地位,见识浅陋),猥自枉屈,三顾..(三次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探望我18、由是..(因此)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19、后值倾覆..(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后来遇到兵败的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以来已二十一年了。
20、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叹——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 21、深入不毛..(荒凉的地方) 22、庶.(希望)竭驽钝..(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奸凶——(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23、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责任) 2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26、以彰.(显扬,表明)其咎.(过失) 27、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正确的言论),深追先帝遗诏——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