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1)识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①马克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他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中期。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冲突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志向, 勤奋好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内在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 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四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志向:实现共产主义(最高志向)。

——中国近期的共同志向和最高志向的关系。

3,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反对教条主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 关于哲学的含义及其基本问题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 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二方面内容:第一是何者为第一,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是两者有无统一性,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的二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历史形态分别为:唯物主义经验了朴实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形态;唯心主义则有二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提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提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
提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计划与知识提纲
一、学习目标
通过自学考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二、学习阶段划分
为了由易到难的学习,我们将学习计划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1个月)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3.熟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2个月)
1.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级概念和理论;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级原理;
3.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4.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阶段:专题研究(1个月)
1.选择一个或多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2.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3.撰写一篇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四阶段:复习巩固与模拟考试(1个月)
1.复习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完成模拟试卷和真题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3.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三、学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3.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5.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6.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大纲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大纲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的统一整体。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辩证法。

费尔马哈:机械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嘉图完毕。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2)资本主义社会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3)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3)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与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自学应考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各大理论成果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为学好其他各门课程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学好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阶级的观点,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等。

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联: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共有四门,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其他三门课的理论基础,学好这门课为学好其他三门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其他三门课为学好这门课奠定必要的实证知识的基应具备中学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并对我国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一定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和内涵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和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要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
2.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
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
5.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 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基本原理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政治的基本原理
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和自由的基本原理
5.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和创新
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要求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实意义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PS:粗体字和下划线内容不等于必考内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意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2)革命性最鲜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5、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7、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实事求是8、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1、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2、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体5、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6、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7、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8、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9、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11、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是: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1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4、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1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结的关系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5、辩证否定论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4、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5、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6、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7、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它的本性在于主管和客观相符合(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10、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11、价值的特性(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第三章1、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生活资料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的重要意义:(1)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7、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出来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8、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9、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1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3、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14、“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纲

绪论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识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德国古典啊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识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三、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 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2. 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3. 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时间及其发展规律考核要求: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识记:世界观。

哲学。

一元论。

二元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运动和静止。

时间和空间。

实践的本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承认事物是相对静止的意义。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实践的基本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

我们所把握的物质时间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二、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识记:联系。

新事物和旧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质。

量。

度。

量变和质变。

肯定和否定。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

内容和形式。

本质和现象。

2.领会: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614马原理考纲

614马原理考纲

614马原理考纲【614马原理考纲】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础:唯物主义、辩证法- 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解放整个人类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增殖和积累的规律:资本主义的积累和社会主义的增殖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消除剥削-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基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任务和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引进-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经验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实践和理论创新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独立自主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时代影响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流传和吸引力-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2.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挑战和回应策略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七、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1.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主要任务-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2.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指导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和方法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 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手段【结束】。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大纲)

(完整版)03709马克思主(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 考试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课程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的产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它的科学性表现为正确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大纲和考试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大纲和考试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五、当代青年如何努力学好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与实践第二节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主主观能动性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节真理和价值第三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第三章社会结构第一节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第四节社会的文化结构第四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第一节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七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考试基本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基本内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基本要求:识记: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理解:不同角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应用: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3.分值:占卷面成绩的5-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基本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提高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提高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本章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该章,要求运用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和变化的影响,掌握商品经济、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纲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唯物论:1、两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A.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第二、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B.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意识A.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B.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社会产物C.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2、两个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思想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旧唯物主义把事物归结于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二、辩证法:1、两个核心: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2、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规律3、五个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三、认识论:1、三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2、三个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发展规律,真理发展规律。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情分析

自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情分析

•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7、实践的本质、特点和形式
• 实践的本质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 实践的三要素 主体、客体和中介。 • 实践的三特点 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D )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意识的本质、起源。
03
意识的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知识点
认识的本质:认识的主体、客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0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的辩证运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 02 到实践。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真理和价值:真理、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绝对 03 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
主观唯心主义
含义:把人的感觉、观念、心等主观 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王阳明(王守仁):天下无心外之物
贝克莱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把脱离人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 原,如理念、理、绝对观念、上帝、命运等。
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 “绝对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黑格尔
柏拉图
经济全球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 02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及金融全球化。当代资本
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发展和
03
更替的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为社会主 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
杂、曲折、长期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规律-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识记: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领会: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简单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四、综合运用: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2、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识记:1、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2、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3、辩证法的历史发展4、世界的普遍联系5、事物的永恒发展6、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二、领会:1、对立统一规律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质变与量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统一三、简单运用: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原理四、综合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识记:1、科学的实践概念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及其认识的能动反作用二、领会: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2、从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三、简单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四、综合运用:1、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2、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3、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领会: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简单运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四、综合运用:1、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与曲折性2、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识记: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本质与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4、剩余价值的分配5、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二、领会: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三、简单运用:1、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四、综合运用:1、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论剥削的新变化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识记:1、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二、领会: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质2、垄断资本的国际统治三、简单运用: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四、综合运用:1、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识记:1、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2、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和概括二、领会:1、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论2、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3、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三、简单运用: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四、综合运用: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识记: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宏伟蓝图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2、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3、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4、阶级、国家消亡,社会实现高度和谐二、领会:1、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2、当代资本主义是衰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3、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三、简单运用:1、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2、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四、综合运用:1、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考核方法与要求(一)考核方法1、考核类型:开卷考试2、考核方式:笔试3、考核时间:120分钟(二)考试题型:单项选择、材料分析、简答题、论述题、时政论文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大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3.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哲学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它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b)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缺陷(d)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6.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7.客观事物联系的普遍性(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8.意识及其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自学考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电子书

自学考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电子书

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电子书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引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创造和惊人的发现,但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创造和发现,像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那样,引起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震颤。

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观察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

即使不赞同甚至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力量,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

在新千年即2l世纪到来的前夕,1999年秋由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的时间在国际互联网评选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反复斟酌,最后选定马克思排在第一位;与此同时,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爱因斯坦仅以一票领先马克思。

这说明,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大影响,焕发着青春活力。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它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它的学说的产生还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

——列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解答各个历史时期实践提出的各种重大理论课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创新的思想洪流,永葆美妙之青春。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梅林在1 893年写作的《论历史唯物主义》中深刻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的。

它足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较早的时代。

它是不会被任何最伟大天才的头脑虚构出来的。

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时。

人类历史才能揭开它自己的秘密。

不仅历史唯物主义,而且整个马克思主义也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历史时代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当时社会发展的某种主导趋势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综合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1)识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①马克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他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他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它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摈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来较为间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个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这两个分离的片面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在内的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从而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它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新兴资产阶级对落后的封建主义作斗争的重要理论武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起了促进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如:①关于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思想。

②关于劳动一般的抽象。

③关于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

④他们对工资、利润、地租的分析中对剩余价值起源的探索,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经济分析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起了积极作用。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如:①关于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

②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以及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政治经济学从阶级属性和社会功能上说,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为了维护资本主制度。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认为它只不过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并且提出了对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为了社会的设想。

圣西门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为“实业制度”,傅立叶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为“和谐制度”,欧文的设想更为激进,欧文索要建立的则是一个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工程主义劳动公社的联合体,并且废除了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如关于消灭旧式分工,关于消灭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早期结合,关于社会权利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国家消亡等观点·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识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3.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2)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3)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世界和实践(1)识记:世界观。

哲学。

一元论。

二元论。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运动和静止。

时间和空间。

实践的本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实践的基本特点。

实践的基本形式。

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2.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识记:联系。

新事物和旧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质。

量。

度。

量变和质变。

肯定和形式。

本质和现象。

(2)领会: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3)简单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识记:规律。

意识。

意识的能动性。

(2)领会:规律的特点。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本质。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简单应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4)综合应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识记:认识主体的含义。

认识客体的含义。

(2)领会: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主体的特点。

认识主体的结构。

认识客体的特点。

认识客体的性质。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的本质。

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3)综合应用: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2.认识的辩证运动(1)识记:感性认识的含义。

感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的含义。

理性认识的形式。

(2)领会:感性认识的特点。

理性认识的特点。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3)简单应用: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真理与价值(1)识记:真理。

谬误。

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

价值的含义。

(2)领会: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真理的客观性。

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真理的价值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3)简单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1)识记:思想路线。

(2)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3)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人类社会以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识记: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经济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

(2)领会: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生产关系体系。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简单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