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做好从小学到初中过渡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的论文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的论文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的论文一、中小学数学衔接的现状分析1、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初小衔接的“过渡期”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其心理、生理上都在逐步发展。

小学以直观现象为主要思维特点,正在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过渡,中学生要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意义识记为主。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形象、直观的思维为主,慢慢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逐渐增长。

他们喜欢参与活动,但对老师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性,对教师的信任度比较大。

然而很多的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思维方面的差异,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小学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初中之后成绩却不好了。

2、中小学教学内容、要求存在差异,在此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时学生“束手无策”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六年级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概念,研究的是有理式的运算。

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

在小学,解应用题采用算术解法,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进入初中后,则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但学生往往还是习惯运用算术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5倍小7的数是8,求这个数。

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8+7)÷5,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

3、中小学教学方式、策略上存在差异,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还需时间“消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

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二、提高中小学数学衔接实效性的对策1、针对中小学学生存在年龄、思维的差异的问题,教师应在新生入学的前段时期要抱着包容的态度,让学生充分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例如学校去开展一些有关的讲座,消除新生对新的学习挑战的恐惧。

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

浙江省瑞安市锦湖第二中学初中教学论文 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

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的转变初中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是小学数学知识的扩展和发展,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即初中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

小学数学知识犹如高架桥一个个桥墩,初中数学知识犹如桥墩上的路面,而高中数学知识犹如在高架桥上行驶的车辆;只有这一个个桥墩是坚固结实的,铺在桥墩上的路面才能是平稳的,此时行驶在高架桥上的车辆才能安全快速的行驶。

因此,每一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以上一阶段的数学知识为起点,进行巩固和拓展,为下一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习是一个连续而又分阶段的智力活动过程,从小学到初中的跃变,要求学生们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都加以改进。

初中数学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我们应找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接轨点,解决好衔接问题,使学生们逐步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的,达到更快更好更顺利的适应中学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在初中阶段做好一下几方面的衔接。

一.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应对初中数学逐渐加深和扩宽的内容,需要学生们在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上的转变,更需要教师们深入钻研教材,找出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共通点和扩展处以及新起点,以此使得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实现拓展以及更快更有效地接收新知识。

分析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只是要求认识较简单的非负有理数,并进行四则运算。

到了初中,数的范围扩大到了实数集合,数的运算又引入了乘方、开方。

同时,初中数学的代数式,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字母表示的公式、定律、数量关系,较之以前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些抽象了。

小学数学中的形体知识也比较简单,初中几何在概念、识图和推理等方面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跟不上学科要求,思维结构和知识结构产生了矛盾。

此外,每节课的容量也大于小学。

这一些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巨”变,都要求着教师们要做好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更可以看出做好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一、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有很多小学阶段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他们要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特别是对于突然增加的更多更难的新学科,使他们感到难以适从。

在这个期间,他们的心理仍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等错综交织的状态,而中学老师不再保姆式地挟着他们走……所以有不少小学里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很快就变成了中学里的差生,而数学学科更是如此,这不但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严重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适应的问题。

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

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教学,必须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

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三、初中数学的特点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首先是要记住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定理、公式、法则等。

这些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其次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这样,在遇到困难时才不会退缩,不退缩才有可能学好。

最后是要学通教材。

其实各种练习册中的习题都是教材中例题的变形,因此,学好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遇到困难时,弄明白是哪部分知识,然后找教材中的知识与例题,反复阅读,并与问题相比较,从而寻找解题的思路。

学习数学知识,只知等待老师授予还不行,要学会自学,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最重要的基础。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对于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

而初中数学知识则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和拓展,是孩子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视。

如何让小学生在学完小学数学后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阶段,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入手,分析影响衔接的因素,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方法与策略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启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情况,分析影响衔接的因素,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可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总结和展望,可以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已经涵盖了许多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这些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操作,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初中更快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也涉及代数、几何、统计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是非常紧密的。

如何过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关论文

如何过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关论文

如何过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关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它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数学赐给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数学学好的学生,其它学科往往也学得好:有理数是中学代数的起始课题,是在小学学过的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扩充,是数学最基础知识之一,而用字母表示数,是算术向代数的重大转折过程,学生开始从具体数的运算进入到抽象的字母运算,有的学生开始感到束手无策,可以说,对这一部分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整个中学数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好坏? 因此,如何过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关,将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下面就以我在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这一工作谈几点认识: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引导学生过好数的衔接关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感到学得新鲜和有趣,如在讲负数引入的时候,先简略地回顾整数和分数的发展史: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先使用了自然数,为了用数表示,没有物体或记数时表示缺位使用了“0”,又由于测量和计算得不到整数使用了分数。

从而说明:数是由于生产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它和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然后指出,只有这些数远远不能解决实践中所提出的问题。

如零上5℃的气温是截然不同的,为了说清楚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向学生介绍早在15世纪时欧洲的商人在装货物的箱子上就采用了“+”号表示超重,画一个“—”号表示不足。

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两个符号的人,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因为它很方便,后来就普遍使用了,这样就产生了带符号的数,这样引出负数。

学生感到自然又有趣,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l、加强‘双基”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理数的运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但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符号运算顺序上经常犯错误,通过直观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杜绝错误的产生。

如计算:—22+(—2)3 x 5— (—0.28)十 (—2)2解:原式二—4+ (一8) x 5 一 (一0.28) ÷4二一4+ (一40) 一 (一0.07)二一4—40+0.07二一43.93象上面这样,充分利用箭头的直观性,;剖析混合运算的全过程,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整个计算过程的来龙去脉,实践证明,这个效果好。

初探怎样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中数学论文)

初探怎样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中数学论文)

初探怎样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摘要】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大家谈得很多,但在不同时期,其特征各有差异。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初中数学教学,也就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本文就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使中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谈一点肤浅的想法和认识。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正文】当小学生跨入中学的大门时,往往从各个方面都感觉到不一样。

校园变大了,宽广了,却是陌生的。

老师多了,学科多了,却是复杂的。

老师不再有那柔和而又亲切的声音,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却是使命和压力。

这一切的变化需要学生去适应甚至去改变。

但是对于刚刚十二、三的学生来说,似乎困难比较大,这就产生了很多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一旦开始初中的学习就出现各种各样学习的问题,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尤其是数学学科的问题就尤为明显了。

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可能一味的要求学生要如何如何的做,却忽略了自身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

总体上,大批七年级新生在计算能力,读题能力和对基本公式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薄弱。

虽然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

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谈谈我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教学内容衔接上的障碍及对策1、数的概念的扩张学生在小学只学了非负有理数,而初一引入负数后,数的概念扩充为全体有理数。

由于负数的引入出现了绝对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

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

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

对策:一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理清正负数的概念,真正理解负数的意义;二是要加强对符号法则的教学。

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错误的计算,要反复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地运用。

浅谈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过渡

浅谈做好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过渡

百花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发现有些学生小学时数学成绩突出,到初中后成绩下降或者感觉学数学吃力。

面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使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安全“着陆”,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办法。

首先,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在知识内容上紧密关联,中学数学的知识是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展,并进一步地深入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学习观察物体,而在初中要学习三视图;在五年级学习认识正负数,进入初中要学习有理数;在四年级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初中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并且学习代数式的相关运算等知识;四年级学习平行与相交、三角形的认识,初中学习平面基本图形;五年级学习简易方程,而在初一开始正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解法和应用;小学阶段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而初中要学习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

从上面列举的知识内容可以看出,这些相关知识,小学阶段只是要求浅层次地感知即可,而中学阶段则要求掌握,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对于不少习惯于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学生来说,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就会出现许多的不适应,甚至觉得学习跟不上。

所以,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告诉这些刚刚升入中学的学生,学习要有自学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否则学习上会出现很多的困难,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

其次,进入初中之后,学生要学习的学科增多了。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完成的纸面作业只有四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

进入初中之后,除了学习上述四门学科之外,还增加了历史、思想品德、地理和生物四个学科,而这些学科也都是需要完成书面作业。

因此,一些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感到不适应,不知道怎么分配学习时间,怎样去学,成绩也不够理想。

因此,中学教师要告诉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包括课后总结、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和完成作业等,让学生明白初中阶段的学习需要边听、边看、边想、边记。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精华版)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精华版)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我常听中学老师说,很多同学学校时成果很好,到中学成果明显下降,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据我的体会所知:搞好中学校数学教学的连接,使中学校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同学的数学学问和才能都街接自如,这是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当把学校与中学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搞好新旧学问的架桥铺路工作,把握新旧学问的连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同学顺当过度,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熟悉:一,要熟悉中学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中学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学校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 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其内容主要; 基本的图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形熟悉及简洁的周长,; 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面积与体积运算; 以及简洁的代数学问等;中学数学就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才能,包括运算才能,自学才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才能,抽象规律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学问,系统学习代数学问,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 仍有简洁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二,做好教学内容的过渡1,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学校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学问,即正有理数;而升入中学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接踵而至的就是肯定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运算关系也由原先的四就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因此,要抓住两个方面:①是要在算术数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负数的概念;在一年级“0 的熟悉”中我补充了0 的意义:表示无;表示起点;表示分界点;由此引入了负数,以及简洁的运算;一天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对他爸说:“爸,11 减14 等于几?”,老公笑笑说:“不知道!”“我知道等于-3 ;”- ’老公对我说:“你弄得太复杂了吧!”儿子满意的说:“我知道,用大数减小数,再添个‘号;”我笑了;②,在复习简易方程时,适当补充移项,去括号等相关学问,以拓宽同学的学问面;运算7 ×(12-3 )+15=中,强调,去括号要看是否变号;移项要变号;2,从“数”到“式”其实,中学学习的内容多是学校内容的扩展,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分,在学问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也为后面的更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考试面前不乱阵脚,游刃有余;这同学在熟悉上由详细到抽象;如何使同学适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留意引导同学把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同学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 认为表示的数肯定不相同,因而仍要对同学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详细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留意挖掘中,学校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同学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分,在学问间架起连接的桥梁,从而搞好学问间的过渡;3 ,从“算术法”到“方程” 学校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所谓“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自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见到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把例如:是原先的“算术法”忘得干干净净;这是由于,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大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大多是正向思维,比较便利;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设计好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过渡的情形,如有这样一道题:“比一个数的 3 倍多5 的数是29,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为(29-5 )÷3,而后者就是顺向推导,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让同学对比两种解法的优越性,从而体验方程解法的优势,让同学明白有些问题用算术解法是不便利的,熟悉到方程是更便利,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使同学感受到列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悟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面积公式的扩展应用有很多面积公式,在中学,甚至高中都有应用;只要老师适当的扩展引导,同学就可以轻松的跨上一个台阶;比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就让同学体验了一次次胜利的惊喜,同时获得了县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的好评;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中,我引入了小高斯的故事,讲了高斯的算法,(1+100)×100÷2=5050 引出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 首数+尾数) ×项数÷2; 通过对比梯形的面积公式S=(a+b) ×h÷2,同学不难发觉:其实完全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去求等差数列的和;另外,我仍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勾股定理,并应用到解一些复杂的题型中;这样不仅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培育了同学的探究创新精神;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铺垫了宽阔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上的连接学校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中学,相对来说老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形看,学校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同学进入初一后,老师必需结合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同学的熟悉结构和熟悉规律动身,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连接;(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留意新旧学问的连接“代数初步学问”是以学校数学中的代数学问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始终到简易方程,在学校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学校数学中的代数学问的比较系统的归纳与复习,但本章内容又是从中学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动身的,不是学校学问的简洁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学问的连接.(2)从详细到抽象,特别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同学进入中学后,需逐步进展抽象思维才能.但初一新生在学校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假如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地采纳一些实物教具,让同学看得清晰,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最终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连接(1)连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刚从学校升上初一,学校里的很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当连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积极,声音洪亮,积极举手发言等.(2)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一同学基于学校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逐步培育同学自学才能,指导同学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课外读物,培育爱好,开阔视野.最终,由于学校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而到了中学,学习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故此,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必需留意中学校数学的连接,指导同学顺当由学校数学过渡到中学数学由以上四点看来,中学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表达在学问范畴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要学好中学数学,肯定要让自己的思维更富规律性,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论文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论文

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现在的初中更名为七——九年级,但这绝不意味着初中就是小学很自然的延续。

从小学进入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又一个转折,是人生黄金时期的开始,他们将由金色童年迈进风华正茂的青春。

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加了,管理严格了,要求提高了,方法变化了,他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挑战。

谁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里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谁就能够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主动,谁就可以在初中的学习上领先一步。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要做好从小学到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衔接,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初一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小学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只有全面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你才能顺利地把学生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初中教材以青少年成才对数学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要,社会对数学的应用与需要为出发点;内容具有时代气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改革教材体系。

进入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首先由天气预报中最高气温零上几度与最低气温零下几度、银行存款与取款、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等具体实例,让学生发现以前小学学到的数在生活中不够用了,从此顺利地把学生引入初中数学——“负数”的教学。

在接下来的有理数的运算的教学中,都要注意从小学数学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

二、注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衔接。

小学教学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景,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的。

进入初中后,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奏加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概念性强,增加了空间想象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提高了,规律性知识越来越多。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教师的教法感到不适应。

为使学生顺利过渡,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好开头几节课。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摘要: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上中学后,由于不适应,而导致成绩有所退步,久而久之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衔接方面的原因。

结合本人在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及教学体会,探究一下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原因;措施一、引言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

作为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难的原因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小学升中考试,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统计初步、方程组、负数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

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初中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1)由算术数到有理数。

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的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赵继凤(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河中心小学,河北承德067300)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初中数学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能力。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一)学生主体地位更为明显目前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这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断实践和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实践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的趣味化特征表现较为明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小学数学课程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由于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表现出更多的趣味性特征,更注重周围环境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知识,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小学生可以积极探索这些丰富有趣的知识。

(三)教授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高等教育不同,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数学主要强调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是针对所有学生的。

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初中数学的基本特征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数学也比小学数学有了很大的拓展。

初中数学引入了平面几何、二元方程等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浅谈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师,如何认真分析、研究这些知识改变并采取科学对策处理它们,对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我们起始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首先要认识到做好小学、初中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努力。

一、认识中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坡度,并消除其影响。

中小学中有很多相同的数学概念。

小学强调的是直观上的描述,初中强调的是深层的表述这些概念的表述。

有些是一致的,也有一些在表述的角度和严密性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明显的知识坡度。

在数学运算-亡的中小学数学存在着坡度:由非负有理数运算发展到有理数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

运算结果在小学一个算式的运算结果是唯一的,而在初中一个算式的运算结果却不一定唯一,如:|x|的计算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代数式的运算,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公式的理解、记忆及运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都比数的运算复杂。

在数与形到数形结合方面虽然在小学学过用数量表示图形的长度、面积等,但数与形仅为表示与被表示的关系,学习了数轴后,数与点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数轴上的数就是点,点即是数。

从数与形到数形结合,有一个思想方法上的坡度。

如何解决知识坡度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要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它蕴含在各个知识领域之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有效地提高能力。

而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则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要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其次要让学生知其不足,正确对待坡度。

要让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还需要加深、拓宽。

学习中遇到知识坡度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从而激发他们跨越坡度的内动力。

论文——做好小学与初中的教学衔接

论文——做好小学与初中的教学衔接

做好小学与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作者:黄一东单位:南宁市第四十一中学内容摘要:初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相比,小学是具体的算术,而初中是抽象的代数,初中教材具有层次深入、难度加大、内容增多的特点。

因此,学大多数学生部能较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

为了能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本文从教法和学法两方面谈小学教学和初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小学初中衔接教法学法学生刚升入初中,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不同。

小学老师一般只担任一个班的数学教学,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盯着每一个学生,可以连哄带诱耐心地指导学生怎么做,怎样才能巩固知识,连哪一点知识遗漏了也能及时补上;而初中老师往往要教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班级,没有太多的精力围绕着学生一个一个地指导,初中的学习主要靠学生的主动和积极。

(2)课程内容存在差异。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作业以抄写或者重复练习的形式为主,缺乏需要独立动脑、深入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增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时间延长,需要运用基础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在课本中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所以不会动脑或者懒于动脑的学生就不能完成作业。

(3)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不同。

在新课标改革的指导下,特别是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之后,初中和小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即使小学升初中也有考试,但是不会因为分数高低而分流,因为现在多数是按地段入学,满分和零分都是一样到同一所学校;而初中不同,初中有中考,按分数择校,初中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初中教师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

(4)中小学教学相对独立。

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体系,小学之间、初中之间各自的交流和观摩活动是频繁的,但是小学和初中之间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导致小学教师不知道初中教师的需要。

(5)不适应新的环境。

来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都会有点不适应感。

浅谈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浅谈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浅谈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中小学的过渡与衔接今年有幸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任务,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感觉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年级学生经过了五年的小学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方法上记忆为主,轻理解,重背诵。

对一些数学概念、计算公式、运算方法和运算律等死记硬背,再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加强记忆。

而并不是注重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继续学习,尤其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学习习惯上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学习自主性较差。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容易转移,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

课外辅导中,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强。

课外作业必须老师量化,并及时督促检查,自觉性较差。

三、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思路多以直观形象为主,缺乏想象力。

解决数学应用题时,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多以线段图、列表等辅助手段进行分析。

解题方法以算术法为主,方程思想淡薄,以具体数量为主,不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很难找出等量关系。

解决问题方法单一,不愿一题多解,更不去做深一步的探讨。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以上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初中学习中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制力,顺利渡过衔接关,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做好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1.数学式。

引入了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进而使研究数的运算上升到式的运算。

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在数学过程中从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列举一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进而用代数式表示一些相关的量,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如一些公式等。

2.由算术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解,而进入中学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出来,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

教学论文: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平稳衔接

教学论文: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平稳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平稳衔接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往往有一部分人数学成绩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初二情况更是严重。

久而久之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不愿学习,甚至造成辍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必须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

要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初中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学生上小学一般食宿在家,学习,在离家不远的学校。

生活和学习的环境都很熟悉,对老师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

一进初中,大多数学生要远离家乡,开始独立生活和学习。

学生对这一环境的变化一下子很不适应,对很多事情有畏惧感、困惑、迷茫、不知所措。

二、学习内容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少,最多只有三四门课程,学生学习时间充分,能够应对自如。

而初中学生要学习七八门课程,学生一下子很难应付。

三、知识内涵的变化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形象、直观。

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想象能力都要求不高。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

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少困难。

四、教法、学法的变化小学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

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然而,刚入学的初中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其次,学生在小学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学生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

【教学论文】如何解决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

【教学论文】如何解决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

如何解决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从教二十多年了,每次家访都听到家长说:我的小孩在小学时数学很好,每次考试都是80分以上的,怎么上了初中就只有六十几分了。

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初一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生活中都有一个转折点,特别是教学方法有个较大的转折,这是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它反映了中小学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所以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方法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初一学生的数学学习顺利过渡,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呢?教学方法的衔接,不是倒退与迁就,而是前进与过渡。

主要是顺应学生由小学的学习习惯步向中学的教法过渡。

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兴奋点多,模仿力强等特点,注意把握一堂课的前五分钟的最佳时间,组织学生自学,讨论,答疑,并在每节课安排至少十分钟的时间板演或独立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里要注意爱护学生在小学时就有的勇于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

又要避免学生不加思考的集体齐答现象,也不要集中提问,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问题要贴切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并适当的发展他。

要逐步提高问题的思考性,不仅要问学生应该怎么做,还要他们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不仅要学生解出问题,还要暴露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获取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仅要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还要鼓励学生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课堂教学的类型不宜单一,呆板,要有针对性的开设讨论课和答疑课,有计划地多安排一些复习课和练习课。

要按思维规律进行教学,讲究实效。

应强调推迟结论的出现,提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化反馈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习题: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o,求∠boc的度数。

这是一道基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平分及三角形内角和等概念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如果在这个时候掉了队,在以后各年级很难追上,且有年级越高两极分化越严重的趋势。

因此要认真研究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中学数学课节奏快、容量大、要求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如果在这个时候掉了队,在以后各年级很难追上,且有年级越高两极分化越严重的趋势。

因此要认真研究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过渡。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中学数学课节奏快、容量大、要求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究其原因是:(1)小学课程门数比较少,教学时间充分,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重复次数多。

而中学教学时间相对要少的多,课程内容教师只能过一遍。

(2)中学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认识过程缩短了。

(3)中学教学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培养能力的核心。

(4)中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运算能力提高了。

它要求学生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要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5)中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

(6)中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7)新环境新老师,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

做好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教与学是双向交流,如果学生对教师或初中数学课的第一印象不好,势必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质量。

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及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辩证思维还刚开始形成,他们对事物好恶具有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

他们往往只凭某一点的好坏,凭直觉下判断、做推理,得出结论。

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

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你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切,给学生留下个好的第一印象。

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第二、学习数学课标,研究教材
数学课标是进行教学的依据,认真学习课标,体会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来龙去脉,才能登高望远,纵观全局,看到每一段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主次分明,知道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每段重点、难点对学生后面继续学习有什么影响,以及基本训练是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否则是学生苦于做题,教师忙于补漏。

教学双方都忙得不可开交,对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势必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要”超水平”地上好第一节序言课
据抽样调查,初一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
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第一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见一见”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

如果这一节课处理得不理想,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因此,教师对第一节课不能掉以轻心,不加重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

而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

在介绍数学的内容时,要强调现代数学不再是过去的单一的学科,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其他学科。

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大到天体运行、卫星追踪,小到粒子裂变,物质的化合、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等,无一不用数学,无一不渗透着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借此说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介绍我们能学好数学时强调在学习中注意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先看书,后做作业的好习惯等。

这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为初中数学学习开一个好头。

第四、抓好衔接,努力处理好每章的第一节课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这一过程的,认识过程既不能割裂,也不能随意跳跃。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认识过程。

抓好衔接,搭好阶梯是顺利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

所以,最初的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上,方法的过渡、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上。

一般来说,每一章的第一节内容都是本章
的重要概念,是一章的核心所在。

这样的课教师准备得充分与否,教学内容组织得合理与否,方法恰当与否,必将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甚至影响到后面章节的学习。

尤其是对于第一次出现的概念,要一次讲清、讲透,若一开始就讲不清楚,甚至出错,后面要想让学生纠正就很难,甚至花较大的精力和时间都不一定会得到好的效果。

因为第一次的印象形成的概念和结论是非常深刻而且将是永久的。

第五、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第一次提问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则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同样第一次回答数学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如果处理得不当,将起不到提问本来的作用,并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负作用.因此,进行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水平。

2.要特别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内容要集中。

3.提问问题的答案要明确、简洁。

4.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后多鼓励,对回答不对的学生要分析错因,明确修正方法等。

新教材、新概念,给科学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作为文理兼通的科学学科,我们应用大综合的眼光,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学习相关学科理论和实
际知识,伸展教学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